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魏书-北齐·魏收
白话魏书目录:
《魏书》简介
序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显祖献文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世宗宣武帝纪
肃宗孝明帝纪
敬宗孝庄帝纪
孝静帝纪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元叉传
元孝友传
元澄传
废太子元恂传
穆崇传
王建传(附王斤传)
安同传
安颉传
于烈传(附于祚传)
于忠传
崔逞传
封回传
封轨传
公孙表传
张济传
李先传
贾秀传
王洛儿传
崔浩传
李顺传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刁雍传
李韶传
李神俊传
陆俟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怀传
源子恭传
郦范传
毛..之传
刘休宾传
刘文晔传
房法寿传
房伯玉传
房景先传
伊..传
苟颓传
薛虎子传
宇文福传
费穆传
韦珍传
苏湛传
裴宣传
李讠斤传
卢渊传
卢昶传
高允传
尉元传
慕容白曜传
皮豹子传
吕罗汉传
胡叟传
阚[马因]传
刘[日丙]传
李孝伯传
李冲传
游雅传
游明根传
游肇传
刘芳传
郑羲传
高..传
崔挺传
杨播传
杨椿传
刘昶传
萧宝夤传
韩麒麟传
韩显宗传
李彪传
王肃传
宋弁传
郭祚传
邢峦传
李平传
崔光传
甄琛传
崔休传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附傅融等传)
裴叔业传
夏侯道迁传
李元护传
席法友传
江悦之传
李苗传
奚康生传
杨大眼传
崔延伯传
..朱荣传
..朱兆传
..朱世隆传
..朱天光传
张烈传
宋翻传
辛雄传
辛纂传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
高道穆传
孙绍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附成霄传)
范绍传
董绍传
鹿..传
张熠传
朱瑞传
叱列延庆传
斛斯椿传
贾显度传
樊子鹄传
贺拔胜传
侯莫陈悦传
侯渊传
綦俊传
山伟传
李琰之传
祖莹传
常景传
冯熙传
高肇传(附高植传)
胡国珍传
陈奇传
刘献之传
孙惠蔚传
董征传
刁冲传
李业兴传
温子升传
赵琰传
王崇传
朱长生传
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李洪之传
郦道元传
眭夸传
冯亮传
李谧传
殷绍传
江式传
徐謇传
王显传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
姚氏妇杨氏传
苟金龙妻刘氏传
王睿传
赵..传
茹皓传
侯刚传
宗爱传
赵黑传(附赵炽传)
刘腾传
刘聪传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
慕容垂传
苻坚传
姚兴传
司马德宗传(附司马德文传)
桓玄传
冯文通传
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
萧衍传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
高句丽传
勿吉传
蠕蠕传
高车传
自序
侯莫陈悦传
侯莫陈悦,代郡人。父侯莫陈婆罗门,任驼牛都尉,所以悦在河西长大。他爱好打猎,善于骑射。逢牧子叛逆,于是归..朱荣,荣引荐他为都督府长流参军,渐迁大都督。庄帝初年,除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封鯢人县开国侯,食邑五百户。
..朱天光征讨关西,..朱荣任命侯莫陈悦为天光的右厢大都督,本官仍旧。征西大获全胜,他与..朱天光、贺拔胜立下的汗马功劳不相上下。侯莫陈悦以本将军除授鄯州刺史,余官仍旧。..朱荣死后,也随..朱天光下陇。元晔登基,除授其为车骑大将军、渭州刺史,晋爵为公,改封白水郡,增加食邑
...更多
侯渊传
侯渊,神武尖山人。机警有胆略。肃宗末年,六镇饥荒变乱,侯渊随杜洛周南侵。后来与妻兄念贤背叛洛周归投..朱荣。路上遇上强盗,他被抢得只剩下苫袄,..朱荣赐给他衣帽,优厚地对待他,任他为中军副都督。经常跟从征伐,屡屡立下战功。
孝庄帝即位,除任他为领左右、封厌次县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后来跟从..朱荣在滏口讨伐葛荣,战功尤多。..朱荣启奏侯渊为骠骑将军、燕州刺史。当时葛荣别帅韩楼、郝长等拥军数万,屯据蓟城,..朱荣令侯渊与贺拔胜讨伐他们。逢元颢攻入洛阳,..朱荣征召贺拔胜南赴大军,留下侯渊独镇中山。
...更多
綦俊传
綦俊,字..显,河南洛阳人。其祖先是代人。祖綦辰,任并州刺史。綦俊,庄帝时仕官累迁为沧州刺史,很是被吏人害怕钦服。不久,除任太仆卿。
等到..朱世隆等被诛,齐献武王赴洛,停军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人百姓,训话说:“..朱暴虐,矫妄权弄无常,孤起义信都,罪人便被剪除。而今将拥戴亲贤,以兴魏历,谁主社稷,和悦天下?”不停地重复,没有响应的。綦俊于是起身说:“人主之体,必须能够体察深远,明哲仁慈。广陵王遇世道艰难,默默沉沦已经很久,以人谋察之,虽然被..朱氏所拥戴,不失为当今圣主。”齐献武王欣然同意。当时黄
...更多
山伟传
山伟,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其祖先为代人。祖山强,容貌美好,身长八尺五寸,工于骑射,弯弓力量可达五石。任奏事中散,跟从显祖打猎方山,有两只狐狸从御座前惊起,帝令山强射之,百步内两只狐狸都被射倒。官做到内行长。父山稚之,为营陵令。山伟随父到县,师事县人王惠,广读文史。山稚之官至金明太守。
肃宗初年,元匡任御史中尉,举山伟兼侍御史。入衙五天,便逢皇帝元旦朝会群臣。山伟司掌神武门,其妻堂叔为羽林队主,在殿门前打直长,山伟立即弹劾于皇帝。元匡称赞他,不久官即为正。帖国子助教、迁任员外郎、廷尉评。
...更多
李琰之传
李琰之,字景珍,小字默蠡,陇西狄道人,司空李韶的同族弟弟。少小时即有盛名,当时人称为神童。族父司空李冲很是为他自豪,每每与人说:“兴盛我李氏宗族的,不就是这个孩子吗?”李冲经常提供琰之所必须的东西,爱怜同于自己的孩子。
少年时李琰之被推荐为秀才,不愿前行。曾经游历河内北山,便产生了隐居的念头。恰逢彭城王元勰征他为行台参军,苦相邀请。不久又为李彪推荐兼任著作郎,编修国史。渐迁国子博士,领任尚书仪曹郎中,转任中书侍郎,司农少卿、黄门郎,修编国史。又升任国子祭酒,转任秘书监,兼七兵尚书。升任太常卿。孝庄帝初年,
...更多
祖莹传
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曾祖祖敏,在慕容垂政权中任平原太守。太祖平定中山,赐给他安固子爵位,拜授尚书左丞。死后,朝廷赠他为并州刺史。祖嶷,字元达。因为从驾出征平原的功劳,晋爵为侯,位至冯翊太守,死后朝廷赠他为幽州刺史。父亲祖季真,很熟悉前言往事,官至中书侍郎,卒于安远将军、巨鹿太守任上。
祖莹八岁,便能诵读《诗经》、《尚书》,十二岁,为中书学生,刻苦好学,不分昼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会读出病来,想制止他这样做但却不行,他经常在炭灰之中藏着火种,赶走书僮仆人,父母睡觉之后,用衣服遮住窗户,以防止光线漏出去,被
...更多
常景传
常景,字永昌,河内人。父常文通,终官天水太守。常景少时聪慧敏捷,初读《论语》、《毛诗》,一受便览。等到长大,有才思,雅好文章。廷尉公孙良举荐他为博士,高祖亲得其名,既而用之。后来任门下录事、太常博士。正始初年(504~505),帝诏尚书、门下在金墉中书外省考查讨论律令,帝命常景参与议论。
魏世宗小舅护军将军高显去世,其兄右仆射高肇私下托常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一并呈上。世宗都交给侍中崔光,让他评说,光认为常景所撰的为最好,于是启奏说:“常景名位在诸人之下,文字出于诸人之上。”于是
...更多
冯熙传
冯熙字晋昌,长乐信都人,文明太后的哥哥。祖冯文通,记在《海夷传》。世祖平定辽海,冯熙父亲冯朗内迁,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辽西郡公,因犯事被诛杀。文明太后掌握朝政,追赠为假黄钺、太宰、燕宣王,在长安立庙。
冯熙生于长安,被魏母姚氏所抚养。他的叔父乐陵公冯邈因为战争进入蠕蠕境内,魏母也携带冯熙逃避到氐、羌部落中养育他。冯熙长到十二岁,喜好弓箭马匹,很有勇力干才,氐、羌人都归附于他。魏母看到这种情况,准备返回长安。入长安之后,冯熙才开始读书,从师学《孝经》、《论语》,喜好阴阳兵法。长大之后,游历华阴、河东二郡之
...更多
高肇传(附高植传)
高肇,字首文,文昭皇太后的哥哥。自称本是勃海..人。五世祖高顾,晋永嘉年间避乱入高丽。父高..,字法修。高祖初年,与弟乘信以及其乡人韩内、冀富等人入归朝廷,拜厉威将军、河间子,乘信被授为明威将军,朝廷都以客礼待之,赐给奴婢马匹彩帛。于是皇上娶高..女儿,即文昭皇后,生世宗。
高..去世。景明初年(500),魏世宗追思舅氏,征高肇兄弟等人。录尚书事、北海王元详等启奏说:“高..应赠左光禄大夫,赐爵渤海公,谥称敬。其妻盖氏应追封清河郡君。”帝诏可。又诏高..嫡孙高猛承袭渤海公爵位,封高肇为平原郡公,肇弟显为澄
...更多
胡国珍传
胡国珍,字世玉,安定临泾人。祖胡略,任姚兴渤海公姚逵平北府谘议参军。父胡渊,赫连屈丐给事黄门侍郎。世祖攻克统万,姚渊以归降的功劳被赐爵为武始侯。后拜河州刺史。
胡国珍少小好学,雅好清俭。太和十五年(491)袭承爵位武始侯。按例降为伯。女儿被选入后宫,生肃宗,即是灵太后。肃宗登基,任命胡国珍为光禄大夫。灵太后临朝,加授他为侍中,封安定郡公,赐给宅第,给予的布帛谷奴婢车马牛很多。追崇胡国珍的妻子皇甫氏为京兆郡君,安排守墓民户十户。尚书令、任城王元澄启奏,安定公属尊望重,亲贤是望,应该出入宫廷之中,参决国家大事
...更多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贺裳
明·沈鍊
李贽
(元)费著
袁郊
魏·曹操
明·顾起纶
清·王士禛
清·李鹏年
(清)丘逢甲
清·彭希
清·马国翰
明·黄宗羲
明·孙一奎
(清)何刚德
清·沈雪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