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白话魏书-北齐·魏收
白话魏书目录:
《魏书》简介
序纪
太祖道武帝纪
太宗明元帝纪
世祖太武帝纪
高宗文成帝纪
显祖献文帝纪
高祖孝文帝纪
世宗宣武帝纪
肃宗孝明帝纪
敬宗孝庄帝纪
孝静帝纪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元叉传
元孝友传
元澄传
废太子元恂传
穆崇传
王建传(附王斤传)
安同传
安颉传
于烈传(附于祚传)
于忠传
崔逞传
封回传
封轨传
公孙表传
张济传
李先传
贾秀传
王洛儿传
崔浩传
李顺传
司马休之传(附司马文思传)
司马楚之传
司马悦传
刁雍传
李韶传
李神俊传
陆俟传
陆睿传
源贺传
源怀传
源子恭传
郦范传
毛..之传
刘休宾传
刘文晔传
房法寿传
房伯玉传
房景先传
伊..传
苟颓传
薛虎子传
宇文福传
费穆传
韦珍传
苏湛传
裴宣传
李讠斤传
卢渊传
卢昶传
高允传
尉元传
慕容白曜传
皮豹子传
吕罗汉传
胡叟传
阚[马因]传
刘[日丙]传
李孝伯传
李冲传
游雅传
游明根传
游肇传
刘芳传
郑羲传
高..传
崔挺传
杨播传
杨椿传
刘昶传
萧宝夤传
韩麒麟传
韩显宗传
李彪传
王肃传
宋弁传
郭祚传
邢峦传
李平传
崔光传
甄琛传
崔休传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
傅永传
傅竖眼传(附傅融等传)
裴叔业传
夏侯道迁传
李元护传
席法友传
江悦之传
李苗传
奚康生传
杨大眼传
崔延伯传
..朱荣传
..朱兆传
..朱世隆传
..朱天光传
张烈传
宋翻传
辛雄传
辛纂传
高谦之传(附高子儒、高绪传)
高道穆传
孙绍传
张普惠传
成淹传(附成霄传)
范绍传
董绍传
鹿..传
张熠传
朱瑞传
叱列延庆传
斛斯椿传
贾显度传
樊子鹄传
贺拔胜传
侯莫陈悦传
侯渊传
綦俊传
山伟传
李琰之传
祖莹传
常景传
冯熙传
高肇传(附高植传)
胡国珍传
陈奇传
刘献之传
孙惠蔚传
董征传
刁冲传
李业兴传
温子升传
赵琰传
王崇传
朱长生传
宋世景传(附宋季儒传)
李洪之传
郦道元传
眭夸传
冯亮传
李谧传
殷绍传
江式传
徐謇传
王显传
蒋少游传(附郭善明等传)
姚氏妇杨氏传
苟金龙妻刘氏传
王睿传
赵..传
茹皓传
侯刚传
宗爱传
赵黑传(附赵炽传)
刘腾传
刘聪传
石虎传(附石世等传)
慕容垂传
苻坚传
姚兴传
司马德宗传(附司马德文传)
桓玄传
冯文通传
刘义隆传(附刘劭、刘骏传)
萧衍传
沮渠牧犍传(附沮渠秉等传)
高句丽传
勿吉传
蠕蠕传
高车传
自序
李讠斤传
李讠斤,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曾祖李产,产子绩,二代在慕容氏政权中都很出名。父李崇,冯跋政权的吏部尚书、石城太守。延和初年,魏帝车驾到了和龙,李崇率领十余郡归降。魏世祖对待他很优厚,总是叫“李公”,任命他为平西将军、北幽州刺史、固安侯。去世时,年八十一岁,谥为襄侯。
李讠斤的母亲出身寒微,李讠斤被他各位兄长所轻视。李崇说:“这个孩子生时,相面者说他日后富贵,我每每观察他,也许还真有那么回事。”于是让他到京城,当中书学生。魏世祖到中书学堂,看见他十分惊异,指着他对随从说:“这孩子最终会为我的子孙服务。”
...更多
卢渊传
卢渊,字伯源,小名阳乌。性情温雅寡欲,有祖父的风范,笃志学业,家门和睦。袭爵为侯,拜为主客令,典属国。迁任秘书令、始平王师。后按例降爵为伯。任给事黄门侍郎,迁任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当时,高祖将立冯后,准备召集朝中大臣讨论此事。高祖先问卢渊:“卿觉得怎么样?”卢渊说:“这种事自古以来都是很慎重的,依臣愚见,应该求之卜筮。”高祖说:“因她是先后的侄女,我的主意已定。”卢渊说:“虽然为臣奉命如此,然而心中实有未尽之意。”等到朝臣聚集讨论,卢渊仍像以前一样坚持自己的意见。冯诞得到皇帝的隆厚宠遇,这下深深记恨在心,卢渊也不记挂。
...更多
卢昶传
卢敏之弟卢昶,字叔达,小字师颜,学涉经史,早年就受到世人称誉。太和初年(477),卢昶任太子中舍人、兼员外散骑常侍,出使萧昭业。临行前高祖对卢昶说:“你到了彼方,不要分彼此。江南、扬州近在眼前,非早即晚,定成我手中之物。你们想说什么就说,不要互相猜疑。”又对副使王清石说:“你不要认为自己是南方人,说起话来就有所顾虑。如果他们先有什么主意或计策,想要见就见,需要论就论。卢昶是一个宽柔君子,没有多高的文才,或许主客要你作诗,可以尽你的才识,不要因为卢昶不作,就也罢手。大凡使者的规矩,以和为贵,不要交替着表现出傲慢自大,显露于情态容貌,
...更多
高允传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祖父高泰,事迹在其叔父《高湖传》中有载。父高韬,少时以英朗知名,同乡人封懿雅相敬慕。任慕容垂的太尉从事中郎。魏太祖平定中山,任高韬为丞相参军。早年过世。
高允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神奇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亲眼见到。”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净。不久又还俗了。高允喜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求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爱好《春秋公羊传》。郡中召他为功曹。<
...更多
尉元传
尉元,字苟仁,代郡人。世代都是豪族。父亲尉目斤,因有勇有谋而著称于当时。泰常年间,任前将军,跟从皇帝平定虎牢,颇有军功,被授任为中山太守。尉元十九岁的时候,以善于骑射而著称。神..年间,任虎贲中郎将,转任羽林中郎,为人小心谨慎,恭谨严肃,以勤勉不懈而受到皇帝知遇。世祖赞赏他宽雅有风度,不久迁任为驾部给事中。尉元跟随皇帝东临海边,世祖赐给他富城男的爵位,加授宁远将军。和平年间,尉元迁任北部尚书,加散骑常侍,晋爵为太昌侯,被授为冠军将军。
天安元年(466),薛安都据徐州归附朝廷,请求派兵救援。显祖任命尉元为
...更多
慕容白曜传
慕容白曜,是慕容元真的玄孙。父亲慕容琚,历任官职都以廉洁清白著称,朝廷赐给爵位为高都侯。慕容琚卒于冠军将军、尚书左丞任上,朝廷追赠为安南将军、并州刺史、高都公,谥号为简。慕容白曜年轻时曾任中书吏,由于性情敦厚正直而在东宫供职。高宗即位以后,授予他北部下大夫之职。慕容白曜袭承父亲的爵位,迁任北部尚书。他在职位上,执法甚严无所偏袒,高宗对他十分宠爱。高宗驾崩之后,慕容白曜与乙诨共同辅佐朝廷政务,迁任尚书右仆射,晋爵为南乡公,加授安南将军。
刘..的徐州刺史薛安都、兖州刺史毕众敬同时以州城归附于朝廷,皇帝令镇南
...更多
皮豹子传
皮豹子,渔阳人。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泰常年间,任中散,渐迁内侍左右。魏世祖时,任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加授冠军将军。又拜授选部尚书,其余官职照旧。朝廷又派他外任使持节、侍中、都督秦、雍、荆、梁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淮阳公,镇守长安。不久又加授征西将军。后因盗取官家财产,被流放到统万。
太平真君三年(442),刘义隆派将领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杨难当辖地,攻陷仇池。魏世祖征召皮豹子,恢复其爵位。不久,拜授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领关中诸路军马,与建兴公古弼等人分统诸将,十道并进。太平真君四
...更多
吕罗汉传
吕罗汉,本是东平寿张人。其先祖,在石勒时代迁居幽州。祖吕显,字子明。少年好学,性格廉洁正直,乡里有人发生纠纷都纷纷到他那里评理。慕容垂任命他为河间太守。皇始初年,举郡降魏,魏太祖很高兴,赐给他魏昌男的爵位,拜授他为巨鹿太守。清廉奉公,务存赈恤,他的妻子儿女都忍受饥寒。老百姓歌颂他说:“时惟府君,克己清明。集我荒土,民便乐生。愿寿无疆,以享长龄。”卒于官任之上。父亲吕温,字..阳。擅长书法,喜好施给,有文武才略。魏世祖讨伐赫连昌,任吕温为禁卫军将领。吕温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每战必捷,因功被朝廷拜授为宣威将军、奉车都尉。出任
...更多
胡叟传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家中世代为官,胡氏家族为西夏著名的姓氏。胡叟少年时即聪慧敏捷,十三岁时就能辨别疑难,解释义理,名传乡国,他所明白的义理,即使与成人交手辩论,也很少有屈服的。他不从师,完全凭自学掌握义理,朋友劝他还是从师的好,他说:“先圣之言,精辟大义进入神境,哪是仅指一部《易经》呢?即使《易经》,我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一半以上的义理。而那些末世腐儒,仅能粗粗辨别刚柔的卦位,哪有能够探寻深义、推测未显之精理的能耐呢。我从师学习的事情,不是在今天就能实现的。”胡叟阅读的各种书籍,等到再次过目时,就都能背诵书的内容了。胡叟喜
...更多
阚[马因]传
阚马因,字玄阴,敦煌人。祖阚亻京,在西域很出名。父亲阚玟,为当时秀杰之士,官做到会稽令。阚马因博通经传,聪明敏捷超过常人,三史浩瀚群言,过目成诵,当时人称他为宿读。注释王朗《易传》,学子们借助此书学通经书。又撰写《十三州志》,流行于世。蒙逊很重视他,让他跟随左右,经常与他讨论政治上损益的事情。朝廷拜授阚马因为秘书考课郎中,配给他文吏三十人,让他典校经籍,修定诸子书籍三千多卷。加授他为奉车都尉。从此以后,牧犍待他更为厚重,拜他为接待宾客的官员,迁任尚书。姑臧平定之后,乐平王元丕镇守凉州,引任他为从事中郎。乐平王死后,阚马因又回到京城
...更多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吴绮
(汉)氾胜之
清·多隆阿
(宋)司马光
唐·徐道符
符秦·僧伽跋澄
清·高思敬
唐·张又新
(清)多隆阿
吕渭老
宋·李诫
清·徐镛
宋·费枢
宋·王令
(清)蒲松龄
周·鬻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