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二十二-台湾文献丛刊075 恒春县志
卷二十二
雜志
署中大堂天燈,關繫合邑風水。其柱年久而朽,換其柱者,必有陞遷喜事:蔡令之調彰化、宋令之調台東,其響如應。
天根池,在縣署東數十武。周圍深丈餘,淤則城內多火警,濬則無之。往時小孩多致失足,歷年任其淤積,今則周僅數丈矣。總理林兩合繚於圍內,為砌石磡。
風洞,即四重溪石門。據采訪錄:『為鄭延平插旂之所。風吹旂尾,尾向何方,即何方之番有災害。後去旂,未夷其洞。今之落山風,自洞中來』。又曰:『洞在八磘灣深山,古木參天,荊棘滿地。至其地者,不知所禁,或大聲言語,風即大作。以後,無論民、番皆不敢往』。今由局專人尋訪,石門尚有平地一塊,謂即延平紮營之所。八瑤灣已如牛山之濯濯矣,欲得所謂風洞者,竟如海上仙山。相傳已久,不可不書,以明其訛。
石頭公,在車城海口,危然特立,高數十尺,望如人形。鄉人之有不豫者,禱之即痊;又無一索之占者,祈之可得。故每年春秋佳日,士女往叩者,相望於道。旁有小廟一椽,顏曰「石頭公廟」。
仙人井,在縣南二十五里大石川下。其泉仰出,味甚甘。龜仔角番取飲於此;且可愈疾,並刀火傷者,洗之即愈。井上石紋,如靴、如履、如赤足者,不一。相傳謂仙人之足跡,故名。
毛蟹井,在龜仔角社。井口有石如蟹,有毛有螯。從嘴出泉,清冽異常。瘡毒、刀、火等患,一洗即愈。
忠義井,在大樹房莊。井水不竭。冬春更湧。歲或旱,附近鄉人皆取給焉。並以歷年應候而來,無或延期,故以忠義名之。
八卦井,在龜山。其泉甘冽。天朗氣清之候,樵夫、牧豎適或遇之;倘有意往尋,則反迷其所。易曰:『變動不居,周流亦虛』;其井有焉。
女靈山,在縣東北,出楓港三十五里。高數千丈,山石突兀,大木參天,饒有海上蓬萊之觀。據采訪錄云:『昔有樵者相約入山,至一處,峰巒疊翠,花草迷離,有老人摘樹上茶,款留瀹茗,香沁心脾。樵者私攜茶去,迷不得路。老人莞爾笑曰:「此非人間所有,飲之則可,取之則不可」。樵者乃棄茶而歸。當時偕往者三五人,現在楓港尚有得飲其茶之人,清癯矍鑠,百倍精神』:此一說也。又云:『山上石泉一穴,積而為池,廣畝所:清流蕩漾,雖大旱不竭,與海潮同漲落,日以為常。四岸泥濘沒脛,牛不敢飲於池。中有大棕纜一條、船舵一扇,歷久不朽。與武夷、瓊州等處懸崖庋板相類。又寧古塔城西海限山,萬峰翠中,有池周八十餘丈,亦每日二潮,與海水相應;可與並觀。造物之奇,其故真有不可臆測者』:此又一說也。又云:『國初延平之役,有女子避兵其上,迷不得歸,遂卒巖下。後有至其地者,亦失所返;女子導之出,謂女靈山。」或云:「女子李姓,土人女與李口音相似,若附會漢之李陵,斷無其事』。此又一說也。海外蠻荒甫經開闢,野老流傳無足深考。
大魚骨,可以作臼舂米;內地海濱人家,亦常有之。今率芒溪旁有大魚肋骨一條,大可轉輪;魚頭骨一具,置之海灘,潮汐多年,亦不颺去。
署中鵓鴿數十百,翼灰褐者多,純墨白者不過數頭。為之巢不敷,晚間多宿於節梲、匾額之間。餵以榖,滋生蕃衍。歷任以鴿之盛衰,佔官之休咎,頗愛護焉。
大哥洞,在尖川下。四圍皆石,深丈餘,內多朽骨。
魚王石,即鵝鑾洋面之七星石。每年冬至前後,有鯔魚自北而南,盈千累萬,不可數計;每尾約五、六斤,台南沿海漁戶一大利也。有漏網而至石邊者,群相跳躍,撼石欲動。雌者去其子、雄者去膘,魚遂,仍北逝;名曰「倒頭魚」。
石門,在鵝鑾海岸。巨石對峙,高數十丈,如閥閱然。海潮鴻濤駭浪,往來其中,故名。產海藻。
石屋,在羅佛山之陽。舊址二百餘間,間高闊皆四、五尺,四圍石板;內各有穴,極深。相傳昔有羅佛番一種,長不滿四尺,力大性悍,諸社番咸忌之;後為豬朥索番設計誘而殪諸山下獅頭潭,逃者奔埤南。今石板多為鄉民搬去,存者無幾。
鄭延平女娣墓,在楓港海岸山上。天朗氣清之日,泛槎海上,望而見之;及登山尋訪,則渺矣無蹤。其山之仙耶?其鄭之仙耶?
船篷石,在縣南二十五里。兀立海中,形如風檣,距岸數十丈,高百餘丈,周數百丈;附近設有汛防。汛之左三里所,有鵝鑾守備湯昭明妻何氏墓。何生一子輝森,甫睟盤而何卒。昭明平日治軍撫番,寬嚴不失,龜仔角、吧子林等以今日所葬地,願為何氏窀穸,意以報昭明撫綏之德也。其山上至峰、下至坑,左右界於流水。昭明不欲虛領,仍予以值。民之生好是懿德,孰謂番之不可進於良耶?
李先生墓,在射麻里莊側,北向。距縣東二十里。先生名在樞,字心衡,廣東嘉應州諸生;品植圭璋,學淵經籍。歲、科試,必列前茅;屢赴秋闈,則屢抱劉黃之嘆。光緒丙子,敝屣家室,渡海來恆,寓射麻莊,以義塾為托足地。啟迪童蒙,循循善誘,朝夕仍自課不輟。穎管韋編,數十年如一日。除義塾甄別至偃之室外,平日不入城市。與鄉人居,和易可近。彳亍乎泉林、徜徉乎典冊,遯世無悶,廉隅自飭。卒之年五十有奇,時光緒辛巳也。其姪李瀾以禮營葬,俟有道立碑。所遺文藝,崇尚清真,為士林所欽佩。尼山云:『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先生其流亞歟(據采訪錄)?
蚌珠,西屏山紅柴坑海面,離岸十數丈,夜常有光,熊熊如火,圓大如斛。鄉人棹竹筏至其處,光如故,若在海底。望之不甚深,撈之則不逮,若有大蚌在其旁焉。
雷公窟,在縣東二里。窟深六、七尺,水清澈,上有石如砥柱。相傳有鰍魚精在窟中。一日黑云四起,雷霆交加,大雨中霹靂一聲,擊去石柱,以後怪遂絕。故名為雷公窟。
雷書,光緒戊子夏,雷聲車城人王仔驄者,背有「月八三」三字,眾莫之解。有老者曰:『每字各添一』。蓋王生前固用小斗以致富也。天道昭彰,可不鑑歟?
育卵,南門白沙莊有孔菽者,縮首蹣跚,善入水捕魚為業。忽患腹痛,如婦人之有朕兆然;或痛或愈,如是者十月。一日痛愈甚,大便磊磊然,覺有一物從而出焉;視之,有白卵一枚。痛遂愈,喜極復駭極,拾石數擊不碎,抱巨石破之。卵殼厚半寸,中惟清水一滴。適有賣檳榔者見而驚曰:『胡至是』?乃出紙拭其水以去;孔亦不諏其故。宋時,有男子誕兒者,是可並傳。
趙甲,恆之統領埔人也。未設縣時,其父與車城李某鬥,被殺。李以田百畝立券,浼人賄趙甲請和。趙時年幼,自度力不勝,受其田與券,不訟亦不耕;隱備匕首圖報,越十餘年未得隙。一日,李由家他往,遇諸塗。趙從容謂曰:『余與若不共戴天,今日乃我復仇時也。豈人命可以財勢畢哉』?遂手刃李而斃之。歸檢所受田券,邀向日居間之人,偕赴李家告其故而還其券。鄉之人皆嘉其志,排解寢事。噫!趙,農家子也,卒能隱忍以復父仇。是誠天真未汨,子職無虧者矣。讀柳駁復讎議,趙甲當旌;讀國朝憲典,則又負擅殺罪名。古今立法不同,難以概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谢谠
金·李杲
清·杨宾
唐·郑氏
明·万民英
元·完颜纳丹
唐·赵迁
明·张燮
清·闵一得
宋·谢翱
宋·赵希鹄
宋·倪思
钟瑶
清·夏敬观
(唐)李浚等撰
石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