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台湾文献丛刊059 瀛海偕亡记-未知
台湾文献丛刊059 瀛海偕亡记目录:
書籍簡介
弁言
自序
卷上
卷下
寄鶴齋詩選(附錄)
書籍簡介
本書(一冊一○二面六一、二○○字)分上下兩卷,洪棄生撰。棄生原名攀桂、學名一枝,字月樵;原籍福建南安,自曾祖流寓臺灣鹿港,遂家焉。清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淪日,改名繻,字棄生。所著有「寄鶴齋詩集」、「古文集」、「駢文集」、「詩話」、「八州遊記」、「八州詩草」、「中西戰紀」、「中東戰紀」及「瀛海偕亡記」等書,都百餘卷。此記敘割臺抗日事,上卷自當年三月馬關款成後臺灣建號民主國,訖九月臺南劉永福敗。下卷自永福內渡後臺民繼續抵抗,以北部陳秋菊、簡大獅、南部林小貓、中部柯鐵虎等為首,先後有攻臺北府城事,有宜蘭之變,有南路鳳山嶺之變,有中路坪頂、刺
...更多
弁言
先父諱攀桂,學名一枝,字月樵;台灣淪陷後,改名繻,字棄生。原籍福建省南安縣。先曾祖至忠公流寓台灣鹿港,遂家焉。先父生於清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一日,卒於民國十八年二月九日,享年六十有三。先父幼攻舉業,每遇觀風,試輒冠群。性至孝友,有撫孤寡姑常恃先父書院所得膏火以維生計。光緒十七年,以案首入泮。割台後,絕意仕進,不再赴考,遂潛心於詩古文辭。身居棄地,危言危行,扢颺風雅,鼓舞民氣,不為威屈、不為利誘,以遺民終其生。台灣淪陷凡五十年,民族精神訖未泯滅、祖國文化尚能延續者,先父預有力焉。
先父遺著,有「寄鶴齋詩集」、「
...更多
自序
自古國之將亡,必先棄民。棄民者民亦棄之。棄民斯棄地,雖以祖宗經營二百年疆土,煦育數百萬生靈,而不惜■〈車元〉斷於一旦,以偷目前一息之安,任天下洶洶而不顧;如割台灣是已。
當鄭氏之開拓台灣也,北不逾諸羅,南不逾鳳山,其地不及今五之一;兵二、三萬,番二、三十萬,其眾不及今十之一;而西驅荷蘭,東敵倭人,南控呂宋,北犯大清而有餘。而今負之以大清之大,重之以本島之庶,而不能有為,反舉而畀之島國;天下孰有痛於此者乎!
唐棄維州,宋棄臨州,明棄三衛,乃陷於強敵而後棄,初非以行成也。況一州不過兵
...更多
卷上
海東洪棄生纂
清光緒二十有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西曆一八九五年)三月,遣李鴻章同五國西使航東洋議和,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畀日本,償兵費二萬萬。
先是我軍敗於朝鮮,退鴨綠江,喪九連城、鳳凰城,西及營口,南及旅順口,東南及威海衛,京師震動。而台未被兵。及廷命張蔭垣、邵友濂使東洋,日君辭不見。自是敵復有取台灣為挾和計。計台灣未能遽下,乃發兵船取澎湖。
守澎湖總兵周振邦怯懦無能。先是〔二月〕七日有輪船二,詐〔稱〕法國舟,泊天妃澳探港路,復登岸窺營制。周不敢詰,
...更多
卷下
海東洪棄生纂
歲乙未(光緒二十一年)九月,劉永福既去,殘兵或去,或潰,或竄入山。日軍徇沿海、沿山各地。越十日,自鳳山分軍南下恒春城,自中部分軍進屯內山埔里社,自台北分軍取後山宜蘭縣。陸軍由三貂嶺下北關,水軍由蘇澳徇南關。台疆略定,祭悼陣亡將士。高島副司令率一隊凱還東京。總督巡台南,返台北,佈告民政。是時惟後山花蓮港未進軍,而台東尚有清官及兵,可不勞而定。故總督府以下官預備新歷一月元旦行大慶賀。
是日為舊曆十一月甲寅(十七日)。而十一月癸丑(十六日)既望夜,忽有民眾會攻府城事。來者
...更多
寄鶴齋詩選(附錄)
棄生先生著作頗富,今所見刊本,除「台灣戰紀」(即「瀛海偕亡記」)外,尚有「寄鶴齋詩曫」四卷。以「偕亡記」篇幅較短,故自「詩曫」中錄其五言古體四十六首、七言古體二十二首、五言今體二十五首、七言今體一百四十首,共二百三十三首,以為附錄。(百吉)
五言古體
七言古體
五言今體
七言今體
·五言古體·
過大甲溪日暮口號(五七言)
長干行
...更多
1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蒋埴
子思
(宋)汝阴王铚
金·佚名
清·吴承仕
陆士谔
黄质
唐·李隆基
唐宋词格律
宋·朱肱
明·朱谋垔
宋·张唐英
宋·孔传
(北宋)薛居正 等
北魏·郦道元
(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