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总论南北曲第二-曲律
总论南北曲第二
曲之有南、北,非始今日也。关西胡鸿胪侍《珍珠船》(其所著书名)引刘勰《文心雕龙》,谓: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娀》谣于“飞燕”,始为北声。及夏甲为东,殷整为西。古四方皆有音,而今歌曲但统为南、北。如《击壤》、《康衢》、《卿云》、《南风》,《诗》之二《南》,汉之乐府,下逮关、郑、白、马之撰,词有雅、郑,皆北音也;《孺子》、《接舆》、《越人》、《紫玉》、吴歈、楚艳,以及今之戏文,皆南音也。豫章左克明《古乐府》载:晋马南渡,音乐散亡,仅存江南吴歌,荆、楚西声。自陈及隋,皆以《子夜》、《欢闻》、《前溪》、《阿子》等曲属吴,以《石城》、《乌栖》、《估客》、《莫愁》等曲属西。盖吴音故统东南;而西曲则后之,人概目为北音矣。以辞而论,则宋胡翰所谓:晋之东,其辞变为南、北;南音多艳曲,北俗杂胡戎。以地而论,则吴莱氏所谓:晋、宋、六代以降,南朝之乐,多用吴音;北国之乐,仅袭夷虏。以声而论,则关中康德涵所谓:南词主激越,其变也为流丽;北曲主忼慨,其变也为朴实。惟朴实故声有矩度而难借,惟流丽故唱得宛转而易调。吴郡王元美谓:南、北二曲,譬之同一师承,而顿、渐分教;俱为国臣,而文、武异科。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北辞情少而声情多,南声情少而辞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独奏。北气易粗,南气易弱。此其大较。康,北人,故差易南调,似不如王论为确;然阴阳、平仄之用,南、北故绝不同,详见后说。(北曲,《中原音韵》论最详备,此后多论南曲)。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释圆悟
(明)许次纾
清·蔡锷
清·包诚
(明)叶向高 等纂修
趙超 編
唐·张文成
(清)武林缪艮莲仙
唐·裴庭裕
(宋)叶釐
冯班
宋·扬维德
(清)贵筑王锦季湘
吴趼人
清·祁隽藻
清·王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