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九-金門志
卷九
人物列傳(一)
浯洲海外一漚,地不足三十里。當有明隆、萬、啟、禎間,名流輩出,宏才碩學、經濟氣節,史不絕書。近復以武功顯,搴節鉞、膺五等者比閭相望。皆足為溫陵之文獻增光。是用蒐採舊聞,取其最著者各為立傳;冠以孝友、義行,繼以文學、隱逸,而宦績與殉難次之。他如或居五福之首、或以一技見稱、或儕二氏之列,足見山川鍾奇無乎不有;於是耆壽、方技、仙釋又次之。明鼎革時,故老遺臣流寓島上者相屬也,其芳躅亦有可傳。至若節烈名媛,別為一門,無庸混焉。浯之英流碩彥、德行道藝,於是靡遺。奮興踵武,是在有志之士。茲為列傳,凡四卷,分類十一;每卷各分小目,著於編首。
目錄
孝友
元:顏應祐
明:吳德範顏宏顏敦祥張鳳徵(弟鳳表附)張宏綱蔡秀鍾蔡橋許懷萬許鳴球張廷極許騰曜
國朝:許開黃士敬林起鳳許篤志許澤蔡子綸邱樹功陳元珩(子廷振附)吊仲誥薛師儀
義行
明:張益冑陳樸軒陳廷佐許鍾會許福陳希銓呂誠源陳俊蔡紹英
國朝:辛輝英陳御飛洪家玉許樂三吳獻卿(子學元附)林斐章蔡德成(子芳林附)林俊元傅欒鄭崇和薛炯垣
隱逸
宋:邱葵魏秀才陳必敬
明:周祐許逵翼楊期演(子秉機附)張灝(弟瀛附)
國朝:盧饒研(子勗吾附)林應春
孝友
義行
隱逸
·孝友
顏應祐,字孝先,賢聚人。元末,以兵難遷徙,失母許氏。所在訪求二十六年,足跡幾遍海內。行至雲南蜻蛉嶺,始得焉;遂迎以歸。士大夫咸歌詩以嘉其孝,上官民望贈詩曰:『閩泉南詔各一隅,道途相去萬里餘。巴巫水急過於剪,關索嶺峻能推車;顏生遠來憂且喜,視之不啻如平砥。客中見母迎母歸,此生始信堪為子。吁嗟世俗日已漓!為梟為獍不自知;事父母能竭其力,顏氏之子其庶幾』。後人以應祐比朱壽昌,祀鄉賢及孝悌祠(「通志」、「府、縣志」)。
吳德範(「閩書」作德范)初名潛;烈嶼人。嘉靖戊子舉人。與父蘊,俱以「毛詩」起家,兩同計偕。後罷公車歸。父即世,匶中有汙水流出,德範慟哭慟食之。授西安知縣,清操自勵,竟以骯髒不折腰於咸臺親屬,得調歸。卒祀孝悌祠(「閩書」、「府、縣志」)。
顏宏,字篤任;小徑人。唐魯公後,豁達篤孝友。嘗赴秋闈,臨場適母病,奔歸;朝夕奉湯藥,衣不解帶者旬日。以兄歿、子幼、二親老,傭書代耕;上事下育,所得學資分散從弟姪之貧者。二親忌日,哀哭如初喪。教子弟及鄉里,必先孝弟忠信;遇窮乏者,輒賙助之。食無重味,人稱一盂先生。方伯傅鎮、進士許福輩,咸出其門。
嘉靖初,有薦辟之詔。林希元丞南大理,與王宣同疏薦,有『孝友型家,廉介絕俗』之語。卒無子,希元為收殯,誌其墓(「閩書」、「府、縣志」、「林次崖文集」。萬曆間「縣志」入「隱逸」)。
顏敦祥,字篤禎;與宏同族。天性孝友,飭躬勵行;博通經史,尤長詩章。甘貧守道,教授鄉里,生徒出其門者,咸知禮讓。居父母喪,枕苫寢塊者三年;貧不克葬,衰絰弗解。家居金門所,郡倅聞其名求見之,以衰絰辭;固請,遂以衰絰見。縣官屢聘賓筵,輒辭不就(「閩書」、「府、縣志」、「林次崖集」)。
張鳳徵,字舜夫,號治庭;青嶼人。生而穎敏,襁褓中輒能識壁上字;九歲,通五經大義。嘉靖辛酉舉人,乙丑進士,觀政御史臺。素善病,力疾視事;辰入申歸,不少懈。病劇給假,行至張家灣而卒。鳳徵性篤實,嗜善若渴;見不善,謹避而已。
歲己未,里中倭,鳳徵與弟鳳表皆將縲去,乃出金求免其一;鳳徵曰:『吾弟幸有子,其負若子出,營金贖我。即不能辦,幸毋以我為念』。鳳表曰:『兄善事父母,且未有子,不可留』。相推良久,賊怒叱,幾剚刃;已感其義,獲免。人以急難爭死,兩難之。
後鳳徵子繼桂,賴鳳表撫成;登萬曆乙未進士,官知縣(自有傳)(「府、縣志」、「清白堂稿」。「通志」入「文苑」)。
張宏綱,青嶼人。倭寇之亂,其父遂夫與弟宏猷皆被擄,索金贖。宏綱家貧,無所得金;度父無脫理,乃入巢泣說賊曰:『某年幼,雖假貸無與,不如歸吾父,則金可得』。賊質之,為刻期而歸其父。父歸不得金,至期,賊酋令縛宏綱與其弟斬之。宏綱復紿賊曰:『父歸必有金,可遣弟速之』。賊又如言。宏綱度弟已至家,乃告賊曰:『家貧甚,金實不可得,吾以全吾父與弟耳』。賊怒曰:『黠兒敢戲我』!懸於樹焚之。祀孝悌祠(「府、縣志」)。
蔡秀鍾,字士精,號毓昆;山兜村人。父環碧,嘉靖辛酉歲貢;不仕,為諸生祭酒。
秀鍾幼善病,弗竟舉業。弱冠,入永春為塾師。已去為掾吏,小心謹畏,引繩踐矩。諸吏率骫法占貲,咸嗤秀鍾不為子孫地。秀鍾笑曰:『若乃以身試法,即幸免,遺子孫危也;吾留與後人種者,心田爾』!性孝友,事父母能得其懽;偶譴訶,輒惶懼,率妻長跪,得解乃已。庚申,島夷內訌,自永聞報馳歸。會倭猝至,棄妻子、負父母以逃。二人俱老,行數步輒憩;秀鍾覘賊且迫,守而泣,乃引匿石旁窟穴,竟獲免。從兄客死永春,為經紀喪事,籍餘貲歸其庶孤。孤周歲,母病絕乳;適妻方育,使並乳之。中年老於家,族推主宗事,悉裁以義;大小宗祠圯毀,修葺不遺餘力。與人交,無脂言飾行,御子孫甚莊。
年六十七卒。子用明,孫復一(「府、縣志」、「遯庵全集」)。
蔡橋,字宗達(以字行),號眉山;平林人。少習舉業,弗利;退率僮耕。嘉靖間,倭寇發,時父柩在堂,夜焚香祝天,願減十年早膳保父柩。及賊平,柩完;卻朝饔,竟父葬。居鄉不言人臧否;然鄉子弟不善者,俱戒勿使知。鄰有爭鬩,得其片言立解。以年高,恩授冠帶。壽八十三卒。從孫獻臣銘其墓(「清白堂稿」。「府志」傳入「篤行」)。
許懷萬,居後浦;明時人。家貧,肄業自給。父死,哀毀逾禮;三年未嘗入內。
許鳴球,字際諧,懷萬同族也。素好施,性孝。母病,思食菜果,皆浯中所無者;鳴球渡海售之,中流風作,舟溺以死(「許氏世記」)。
張廷極,大嶝嶼人;恩貢生,巡撫廷拱弟。萬曆二十九年,廷拱擬上春官,苦無資,將售田產裨之;廷拱曰:『如家人朝夕何』?對曰:『脫不第歸,傭書以給,當不饑死』。遂持券質錢,為辦裝與俱北。在途,事之甚謹;旅館一燈,談論文史,相對怡怡。至京師,身任勞役。是科廷拱成進士。以孫正官,贈榮祿大夫(「家譜」)。
許騰曜,字用照;後浦人。善詩文,蔡方伯守愚甚稱之。屢為郡有司所識拔,竟不得官。
天性孝友,父病劇,為嘗糞。事繼母,無幾微忤色。喜急人困,數為人排難解紛。崇禎己巳,海寇李魁奇攻圍後浦土堡,騰曜率族人禦之;力不支,陷。倉皇之際,一賊望之,大呼曰:『吾乃今得報也』!扶掖至魁奇所,力為請,得脫歸;而其人終不言姓名。
晚岩督家人力學。子霞,舉補郡庠。會國變,率諸子潔身島上十五載而卒(節「留菴文集」)。
許開,後浦人。兄元,領官糖往膠州,船遭風碎,元亦病故。官捕元子貞責償,貧無措,覓死。開時外出,聞知奔回,亟將兒女鬻賣代完。臨別慘傷,見者涕下。事聞於總兵陳龍,為捐俸百二十兩,付開贖回子女完聚。時康熙三十年也(「府、縣志」)。
黃士敬,西黃人;訓導傑元孫。侍父疾,數月無怠;及亟,籲天請代。事繼母,能得其歡。延師課弟紘聖,遇夜寒深更,必攜酒脯往勞之,用得蜚聲黌序(「府、縣志」)。
林起鳳,烈嶼人;監生。八歲,喪父;遭海氛,與母相失。稍長,竭力尋求,於澳頭鄉得之,迎歸。偕妻石氏,孝養無間。復涉臺灣,遍求父墳不獲,僅得一香爐,攜歸奉祀。愛弟起鵬,買田宅給之,延師教督;後補諸生,食餼入成均。里人李姓負官帑,質女以償;起鳳如數與之,歸其女。貧佃逋租數百斛,破券免之。嘗遠遊經商,至七州洋,颶風大作,溺舟甚多;聞空中有聲云:『林孝子在此』,遂得無虞。年七十二卒。子孫蕃衍,多遊庠(「縣志」)。
許篤志,官裏鄉人。家貧甚,傭工負販,以資菽水。父嗜芙蓉膏,日需百錢。篤志朝出,得錢必先留如數供父一日費,餘乃以養妻子。父或憐而止之,則笑語寬慰,奉之彌謹,雖大風雨不稍間;人以為難。後篤志家小康。年七旬,子亦能養(「誦清堂文集」)。
許澤,字源悠,號荊波;後浦人。善草書,有勇略。康熙間,陳霸踞霸洲,掠瀕海地。澤弟巧被擄,傾貲往贖,見功叔溥亦在擄中;念贖此舍彼,難以兩全,乃先贖溥。刻期再往,阻風後至,弟已先一日被害,僅負骸歸;拊髀曰:『兄弟之仇不反兵;不報,非夫也』。適大兵南下,澤募勇夾擊攻之。上功,授昭勇將軍、荊門州參將,左遷龍泉關守備,升真定遊擊,再署總兵事,改任真定城守。罷歸,戒諸子勤儉友恭。念弟前事,輒涕零,為之立後,割己田予之。年幾八十卒(生員許作乂述)。
蔡子綸,平林人。治家有法,嘗訓子弟;同居至五世,遵守遺教。一家食指七十餘人,男女各治其事,庭少閒言。
邱樹功,後浦人;太學生提督良功功兄。性伉爽,少商天津,家貲盡付季弟,不問出入。時贍族中貧者,識功弟鎮功材,善視之;迨官守備,猶歲資三百金,貽書相勗。陝西李眼鏡積負二萬餘金,質諸官,李詞屈而力不能償,法當軍;復為營脫。李趨謝,則持其手曰:『非訟無以自解於同事,顧君行,家口何以為生?釋君,則故交情分始全,心始安。奚謝為』!晚年歸,念仲弟婦寡守,卹以千金;又分千金予季弟,囊橐遂空。未幾,卒於津,家中落;時鎮功已官安平副將,歲文之(「竹畦文抄」)。
陳元珩,字崇懿;世居金門。父雲客,邑諸生;母鄭氏,性皆嚴。嘗怒元珩,令長跪;久之,命起煮粥,則粥已熟;蓋元珩恐父母饑,竊起煮粥而還跪也。嘗業賈,自臺灣歸,舟不前者累日,而他舟連檣西去;及至廈門,始知先至者皆碎於■〈風貝〉。同舟人夢神語云:『爾曹得生,陳孝子之庇也』。
有子五。廷振,國學生。六歲時,值大父歿,哀毀如成人;於昆弟宗族間,藹如也。後移居廈門。乾隆間,金門饑,載米卹其族。明年疫,復施槥焉。
孫榮瑞,學孝廉方正,選知縣;親老不就職,亦以孝稱(參「廈門志」)。
呂仲誥,字謙六;西倉人,隨父國典移寓廈門。少孤,生母謝氏撫之成立。母多病,仲誥持齋以禱母壽。先意承志無敢拂,不懌則長跪。及母卒,哀毀骨立;既除服,猶時往墓次涕泣云。道光間,當道上其事,奉旨旌表。子世宜,舉人;孫曾多遊庠(參「廈門志」舉人林一枝撰傳)。
薛師儀,號鼎臣;世居珠山鄉。官至金門總鎮。自少失怙,賴長兄培養有成;即貤封武功將軍師弼公也。君服官時,凡舉動必稟命母兄;退食之暇,與家人談笑,慈母前務得歡心,依依孺子慕焉。咸豐十一年,帶兵到浙堵擊髮逆。一日,眾寡不敵,被迫峽口溪邊。顧謂士卒曰:『為國捐軀,雖不獲歸見老母,想亦不責我不孝之罪;為臣為子,終於此而已』。正麾令反擊間,忽神人擁君馬上躍,過大溪,賊不得近,全軍得免。其感動有如此者。計前後居官三十餘年,清風兩袖,無一事貽父母羞。母終,哭泣盡哀,與父合葬。每公餘,策蹇到墓,如侍晨昏。更於親墳對面,自營佳城,謂『千秋魂魄常依膝下』。迄今過其地者,無不見而興感云(生員許春時撰傳)。
·義行
張益冑,青嶼人;浯之鹽大戶也。景泰以來,鹽課折納本色;有司於折納米外,又編入均徭,與農民一例科派。民苦之,以是逃外郡者星散。成化間,率姪大翊赴京陳狀,奉詔蠲免。島人勒石場司前,志其德(「滄浯瑣錄」)。
陳樸軒,陽翟人;為經歷書記。成化初,大小嶝民以通夷內徙,委經歷查勘。樸軒極陳嶝民仳離狀,且代畫保全之策;經歷如指抗言之,得全活者數千人,建祠勒石頌其德。元孫基虞,進士,官憲副(「府、縣志」)。
陳廷佐,字時守,號仰臺;陽翟人。為諸生試,皆高等。闈省不利,益下帷攻苦。精「易」學,蔣芳鏞、陳如松、李雍,皆執經焉。課子維嚴。及子基虞成進士,乃謝罷諸生,就封南雄府推官,晉封南大理寺評事中憲大夫、順德知府。感觸時事,多發之於詩,有「山房學步集」。性仁孝豈弟。嘗就外館,忽心動渡海歸,值父歿,獲侍含殮。居母喪,年已及耆,猶苫塊哀毀。二弟早卒,厚撫其孤。族子弟秀者獎掖之,弱者扶植之。捐貲修造便步橋,歲掩骼施槥以數十計。疾疫盛行,為糜以食餓者。平居乏聲色之好,青編相對,一榻蕭然,篤修君子也。年七十七卒(「府、縣志」、「清白堂稿」)。
許鍾會,後浦人。性古樸,課子讀書,終身不入城邑。子廷用,舉進士,官南部,人莫知為貴人父也。年八十,以恩例受冠帶;邑令累延賓席,不赴。年八十八終(「縣志」)。
許福,字堯錫,號西浦;後浦人。父重華,字良絢;慷慨好義;客至多舍其家。嘗以非罪罹獄,為上詩當道,得免。領嘉慶戊子鄉薦第六名,乙未成進士,乞歸終養。值俞大猷為所官,過從甚洽。泉州大饑,巡按李元陽延福與黃偉及大猷分主賑事,民收實惠。家居二十年,建祖祠、拓祭田,續父所修族譜。倭寇內犯,團結鄉社,邊方恃以無虞。丁艱服闋,授江南監察御史;將赴任,卒。(「縣志」、「林次崖文集」、家譜合參)。
陳希銓,字夏迪,號後山;金門人。兄為諸生。弟未成立,乃舍儒讀法,為掾吏以養家。興泉使者萬民英嘉其志行,每召,立談久,至命以坐。問幾子?治經何若?欲遊泮乎?對曰:『男於學,未也』。人笑其愚。父母繼歿,執喪如禮。事兄如父、撫弟妹如子,罄資以助亡娣之襚。從弟沛客死滄峽,徒步往跡瘞處,負骸歸葬。宗祠圯,捐貲倡建,身負木石先之。待內外戚友,人人厭意;擇言而吐、視繩而蹈,斤斤規檢不敢越。後從郡人周標至兗州府署,歿於兗(「縣志」、「遯菴全集」)。
呂誠源,字以漸,號東浯;金門諸生。事母以孝聞,為人坦夷無城府,臨財不苟取予,所交皆知名士。患倭寇,徙居所城;捐金數百,築東堡以護逃寇者。沿海漁人,藉其貲營生;時以所獲來餽,卻不受。晚年,邑令數延大賓,間一赴之。卒後,蔡獻臣為之銘(「縣志」、「清白堂稿」、「滄海紀遺」)。
陳俊,字克位,號宅州,陽翟人;健孫。少聰穎嗜學,與兄榮祖、榮選俱以能文名。萬曆癸卯,應歲貢,授福州府訓導。省會送迎甚劇,浩然曰:『吾老矣,安能為苜蓿折腰』!遂不赴。杜門撰述,以文事課子孫。居家十年,卒。俊苦心質行,事親色養維,謹事二兄尤恭。壯年喪妻,不再娶。寓長安,有同年告窘,傾橐周之。惠安鄭生同貢暴卒,殯而哭之哀。雅甘澹泊,諸子或以輕煖肥甘進,亟麾去曰:『此非儒者所宜』。邑令嘉其退守,舉鄉賓。子谷,舉人,官知縣(「府、縣志」、「遁庵全集」)。
蔡紹英,字雋卿,號少桂;平林人。六歲而孤,二母育而教之。幼有至性,出入起居恪恭母命。讀書務通大義,為人重厚質直。處昆季友恭,女兄奩送往來無二視。待里鄰,無欺無侮,里族難平之事取決於一言。年四十六卒,堂叔獻臣銘其墓(「清白堂稿」)。
辛輝英,字臣晦,號木生;後垵人。父一鷺,天啟間舉人,由教諭任寶慶府推官。
輝英年十九為諸生;隨父之任,竭力贊襄。事父母,生盡誠、歿盡禮。親友困急,解囊不吝。
康熙元年,兩島不靖,藩司稔其才,命往招撫。先時,兩次差員俱為所磔;輝英謂:『從前未得竅奧,故事不濟』。乃往復籌畫,宣布威德。於是遵義侯鄭鳴駿、慕恩伯鄭纘緒統率文武員弁及戰船入泉州港歸命。總督李率泰拜疏,稱輝英議謀於先,勞績最著;值率泰病故,事遂中寢。後寓襄陽,值吳逆之變,民罹鋒鏑;主兵者與輝英交好,因多方救解,全活千餘人。川湖總督楊茂勳聘入內幕,一見如舊交;年餘,假回。濟東道陳俞侯復聘至山東,兩載歸。卒年八十二(「海紀」)。
陳御飛,字克龍,諸生;陽翟人。母久病,籲天請代,得痊好。嘗捐田以通水利,立石以表節孝;施棺木,修橋樑。康熙二年,浯島播遷,周給族戚,鄉閭義之(「府、縣志」)。
洪家玉,字鍾典;後豐港人。旭子;郡諸生。少遭離亂,家祠乏經紀,家玉擘畫祀田,仍捐橐金為肸蠁費。生母舅許者,臨訣囑藐孤,撫之成立。待內戚,亦如之。妹有適蔡者,故閥閱家,亂後中落,飲之食之。平日多置槥木,貧不能殮者,給以貲。其陰德,多類此。後移居縣城。子心澄、淳瑛,俱舉人(自有傳)(「同江集」)。
許樂三,後浦人。善畫貓菜,洒落好結客。東遊臺灣,名藉甚。念同鄉標兵遣戍至無棲所,棄齋宅聚舍之;即今鹿港「金門公館」也。臘杪,故交貧人多藉其力度歲。比林爽文作亂,招募義旅,從官軍擊賊;以功授六品職銜(「竹畦文抄」)。
吳獻卿,後浦人;太學生。家僅中資,承父琳遺囑,充白金四千於浯江書院為膏伙。
子學元,字體士;循例捐直隸州,同以善棋名。嘗捐金四百,修建書院旁舍及器物。學元子漪瀾,初學為文,是年即入泮,人以為祖父好義之報(參「科名果報錄」)。
林斐章,字曼生。後浦人,例貢生。富而好義,年施棺木無算。嘗獨力捐建奎閣,費千金。治家嚴肅有法。
孫可遠,守其遺訓,捐貲修大溝義塚、充育嬰堂經費。咸豐間,黃得美倡亂,陷廈門;可遠招募餘丁二百名,散給口糧,助官防守,金門賴以無恙。當道欲上其功,辭不獲已,乃讓於堂弟榮邦;得鎮標千總。
蔡德成,字仲變,平林人;參政宗德七世孫也。居鄉樂善好施,觀瀾橋傾圯,出己貲重建;又獨力建宗祠。子五人:芳山、芳春、芳泰,芳林、芳萌,俱援例捐職;往臺灣經商起家,有父風。每荒年;則運臺米施族中之貧者;又年以五百金為義舉之費。
芳林嘗駕舟北上。有山左諸生王者瑞貧不得試,芳林資之入闈;榜發獲雋,復助以計偕之費。德成孫曾遊庠者,五、六人。
林俊元,字秀村;後浦人。父子友,有隱德。俊元為鎮署稿識,掌書記,勤於其職。歷任總兵竇振彪等,皆禮重之。累從師船巡洋,風雲沙汕無不諳熟。書檄文移,多出其手。遇地方公事有關利病者,必力陳於官。晚年閒居,遇善事,皆倡始力行;後浦觀音亭,其倡建也。性尤嗜學;嘗除夕聞業師艱於度歲,亟典衣餽之。訓子最嚴。長子焜熿,邑試冠軍得售;凡遊泮者,鼓吹遍歷街里,俊元不許。益嚴課之,遂以科試第一食餼,充歲貢。孫豪,領己未鄉薦(節錄家乘。兵部侍郎、己未福建主考官袁希祖撰)。
傅欒,後浦北門人也。嘉慶間,詔於乍浦設廠,赴日本運銅。蘇州王姓出貲承辦,以欒司廠事。未幾,為程姓纂充,欲仍用欒,以重貲啗之,辭不赴。程姓辦數年,公私交困,復歸於王。欒仍為整頓,獲利甚巨。欒卒,以子國麟司事。先是,王有子以蕩被逐,國麟令人蹤跡得之,困頓如丐;密攜至私室,涕泣勸誡。其子感悟,乃為延師教之。如是數年,國麟以事至蘇,見王年老,頗以無子自嘆。國麟進曰:『君故有子』。王愕然;即率以前,翩翩佳子弟也。王喜極,繼以泣。初,國麟父年得脩金八百;主人見國麟可用,欲增至千金,謝不受。後國麟卒,王以連年所增之金積至三千餘兩,歸其家。
鄭崇和,字其德;內洋人。性謹願。少貧,北遊淡水,設帳於竹塹,遂家焉。後居積致富,援例為太學生。嘗值歲荒且疫,發粟平價,施藥材,捨棺木。嘉慶間,捐貲助建淡水文廟。道光甲申年,直北歉收,命其子奉檄運米赴天津,接濟民食。又嘗命其子用錫,回金門建立祖祠,充祭費。時論多之。以子用錫貴,贈通奉大夫,入祀臺灣鄉賢。
用錫,進士,禮部員外郎。以防堵出力,加四品頂戴,賞戴花翎。用錦、用銛,俱廩膳生。侄用鑑,道光乙酉拔貢生;同治元年,舉孝廉方正,捐內閣中書(採「淡水廳志」)。
薛炯垣,字允中;山仔兜人。家僅中貲,而性好施與,樂行善事,以是家計稍匱:而素性淡泊,把卷高吟,晏如也。喜為詩,著有「圭峰吟稿」。以子師儀官參將,贈武功將軍。
師儀性孝友,奉母能得歡心。嘗繪「圭峰歸養圖」以見志,一時名流多題詠云。
·隱逸
邱葵,字吉甫,號釣磯;小嶝嶼人。為諸生,風度凝然,如振鷺立鶴;蚤有志於紫陽之學。初從辛介甫,繼從信州吳平甫授「春秋」,親炙呂大奎、洪天錫之門最久。宋末科舉廢,絕意進取,刻志勵學;耕釣自給,不求人知。景炎元年,大奎遇害,葵痛憤忘生;為詩感激壯烈,益深自韜晦,遣子隨張世傑入粵勤王。晚一意著書,所著有「易解疑」、「書口義」、「詩直講」、「春秋通義」、「禮記解」、「四書日講經世」、「書聲音既濟圖」、「周禮補亡」。元遣御史馬伯庸來徵,託種圃自匿;已而率達魯花赤賫幣至家,力辭,有卻聘述詩一首。其遺書為人取去,今惟存「周禮補亡」及「釣磯詩集」。卒年九十,配享朱子祠,又祀鄉賢。門人呂椿,克紹其學(「通志」、「閩書」、「府、縣志」、「廣興記」、「續宏簡錄」、「滄湄文稿」)。
魏秀才,逸其名。居浯江上,有太上隱者之風。邱葵贈詩二章。其一:『屋茅蕭索泣寒蟲,獨自吟詩學已工。敗葉能令溝水黑,亂雲不放夕陽紅。半生辛苦空儒服,一歲蹉跎又朔風。不意窮鄉有奇事,暮春得拜鹿門翁』。其二:『月淡蓬門掩候蟲,窮通底解問天工!茶烹粟面紛紛白,燈吐花心灼灼紅。屢改新吟添硯水,密糊舊稿護窗風。相逢莫道龐公老,覽鏡先慚似老翁』。(「閩書」、「府、縣志」)。
陳必敬,號樂所;陽翟人。少穎悟,通五經、諸子百家言。宋末,一舉不遇,遂不復出。嘗與邱葵謂明濂、洛遺學。所著有詩聯遺文。其詠釣臺詩云:『公為名利隱,我為名利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臺』。又云:『已上桐江臺,又弄桐江釣;不食桐江魚,不怕嚴公笑』。二詩人傳誦之(「府、縣志」)。
周祐,字命申;十七都人。學問博洽,隱居教授,從者滿座。傳「易」說於漳,漳之「易」學自祐發也(「閩書」、「府、縣志」、「滄海紀遺」、萬曆間「縣志」)。
許逵翼,字用卿,號搏翥;後浦人。天啟元年,舉人。除長汀教諭,遷廣西宣化知縣。縣有女與婦共居,同時坐蓐,嫗密易之,婦覺,赴官訴以女易男狀;官不之信,三任未決。逵翼視婦有冤色,喚兒入署內,假為兒形囊之,佯怒曰:『此不祥物,育之耗爾家』!令役投諸池。嫗與女皆偽哭,婦哭而奔救,乃判歸婦。後家居,海寇李魁奇圍後浦堡,逵翼馳至賊所。賊令堡破日,門樹一幟可免。惻然曰:『此行非為一家,為無辜生靈耳』。賊聽命去。會有游賊抵堡下,堞上偶發一銃,斃之;賊怒攻堡,堡破,避難者多逃入逵翼第,全活甚眾。明亡,屢徵不起;僧衣裒袖,閉戶自晦,勵節以終(「浯洲見聞錄」)。
楊期演,字則龍,號克齋;從金門彤埕移居中左所。博涉書史,尤工古文;崇禎庚午舉人。甲申後,與父廩生師琯杜門不出。唐王召為兵部主事;及唐王出延平幸贛,期演追赴不及。辛丑以後,僧帽道披晦跡後溪村,日惟垂簾閉戶,校讎經史;爨火屢空,泊如也。每歲遇春秋佳日,陟山巔北望,酬酒痛哭;聞者憐之。卒年七十餘。著有「易經管見,「島上紀事」。子秉機(釆新「縣志」、參家譜)。
楊秉機,字允中。崇禎間,邑諸生;期演子。後削髮為僧,自號鷺島遯人。北抵金陵,上京師,蒼茫吊古,若不勝情。乘興遊岱岳,欲窮覽寰中名勝;以行路維艱,間關賦歸,深自韜晦。胸既積有壘塊,感事懷人,一託於詩。天津西望云;『海氣連孤塔,波光壓古城』。舟氾浙江云:『雲收千嶂立,水漲萬山高』。即事云:『馬蹄遲積雪,木末接遙天』。憶遊云:『銀河倒瀉乾坤小,滄海勝浮日月慵』。渡揚子江云:『北固斜連平樹沒,金山中立信潮分』。抵儼石云:『倒攜如意歌新曲,每著征衫語舊知』。
二十八都云:『茅店更新留晚酌,野橋依舊送歸蹄』。又有『笑人為氣候,認我是江山』之句,寄意遙遠。所著有「浩然小草」(釆本集)。
張灝,字為三,大嶝人;巡撫廷拱長子,進士(「通志」及府、縣「選舉志」乃萬曆戊午順天鄉試)。唐王時,任兵部職方司郎中;庚申,自廈隱於臺。鄭氏歸誠,回至澎湖。卒年九十五。
弟瀛,字洽五;崇禎壬午中順天鄉試。唐王召為工部司務廳。從灝渡臺,居一載,卒年八十四(「臺灣府志」)。
盧饒研,賢聚人;尚書若騰子。若騰間關東海,勵節以終;饒研承先志,為釋衲裝,灌園自給,不問榮辱。著有「細齋詠業」。
子勗吾,字載群;淡進取,不求試。讀書不學制藝,以詩文自娛,日取祖父所著書校讎裝演。年九十六,猶能作蠅頭小楷。著有「方輿互考補遺」、「錯叟文鈔」、「戲餘草」(家譜)。
林應春,字鷺溪,世本廈人;進士志遠孫也。應春始居金門董林村。性淡泊,不慕時趨,日坐釣溪滸,蒔花種竹,吟歌自適。嘗詠漁父云:『半篙夜插溪邊月,雙槳朝翻浦外虹』;人稱其有畫意。以子為翰官,封武信騎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张拟
宋·王文钾
元·费著
宋·王道
春秋·卜子夏
唐·刘恂
白居易
明·冷谦
明·朱简
唐·法海
宋·王衮
(西汉)扬雄
唐·殷璠
汉·公孙宏
清·陈鉴
清·沈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