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二-重修臺灣府志
卷二
規制
城池公署倉庫坊里番社街市橋梁水利海防郵傳養濟院義塚
規海外千里以為郡,凡城郭、宮室、都鄙、廬井、津梁,皆王政所必經也;旱潦豐凶有備歟?鰥寡孤獨有養歟?長民者布宣天子德意,相其緩急而先後之,毋以地為荒遠、毋以官為傳舍,必使人官各得其則、物曲各得其宜,是之謂政本;徒精心於簿書、錢穀,抑末矣。志規制。
城池
公署
倉庫
坊里
番社
街市
橋梁
水利
海防
郵傳
養濟院
義塚
·城池
臺灣府城:雍正元年,臺灣縣知縣周鍾瑄創建。以木柵為城,周二千一百四十七丈;設東、西、南、北大門四,東、南、北小門三。雍正十一年,周植刺竹。乾隆元年,易七門,以石雉堞釘鐵皮,樓護女牆;為窩鋪十有五。
臺灣鎮城:即台鎮營。乾隆五年,總鎮何勉築土堡,內外砌以灰磚;高一丈一尺,周三百三十丈。
臺灣縣:附郭。
鳳山縣城:在興隆莊。康熙六十一年,署縣劉光泗始築。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後倚龜山、蛇山尾,外浚濠溝。雍正十二年,環植刺竹。
諸羅縣城:在諸羅山。康熙四十三年,始建木柵,東、西、南、北四門。雍正元年,知縣孫魯改建土城。周圍七百九十五丈二尺、基闊二丈四尺,城上馬道廣一丈四尺。濬溝,離城四丈、深各一丈、廣各三丈;水涵六。雍正五年,知縣劉良璧重建門樓、砌水涵;東曰襟山、西曰帶海、南曰崇陽、北曰拱辰。雍正十二年,於土城外環植刺竹。
彰化縣城:在半線保。雍正十二年,環植刺竹。周圍七百七十九丈三尺,設東、西、南、北四門。
淡水廳城:在竹塹。雍正十一年,環植刺竹。周圍四百四十丈,設東、西、南、北四門,俱建門樓。
淡水城:在淡水八里坌山北腳下。紅毛時建。雍正二年,設東、西大門二,南、北小門二。
澎湖城:康熙五十六年,總督覺羅滿保、巡撫陳璸、布政使沙木哈建。
附考
臺灣府無城:別有城在其西南,曰紅毛城。鄭氏僭竊時,宮殿在焉。今設副將一員,統兵三千駐之。距臺灣二十里(「居易錄」)。
台地初闢,原卜築城於永康里,後不行。鳳、諸二縣各築土堡,郡治居民亦欲倣而行之。西南臨海,議自南下林子、土墼埕、鬼子山、春牛埔、上帝廟坑、中營埔、萬壽亭、中樓子、北教場直至北海尾,將南北東三面圍築堡牆,約高一丈,底寬一丈八尺、上寬一丈。每丈用土十四方;牆頂高三尺、寬一尺五寸,用土半方,共土十四方半。每丈八層,每層用茅竿草四擔,共三十二擔。牆長一千七百八十丈,每丈約費銀六兩八錢零,計共需銀一萬二千二百四十六兩有奇(「赤嵌筆談」)。
雍正十一年,上諭:『從前鄂彌達條奏:臺灣地方僻處海中,向無城池;宜建築城垣、砲台,以資保障;經大學士等議覆,令福建督、撫妥議具奏。今據郝玉麟等奏稱:「台灣建城,工費浩繁,臣等再四思維,或可因地制宜,先於見定城基之外,買備刺竹,栽植數層,根深蟠結,可資捍衛;再於刺竹圍內,建造城垣,工作亦易興舉」等語。朕覽郝玉麟等所奏,不過慮其地濱大海,土疏沙淤,工費浩繁,城工非易,故有茨竹籓籬之議。殊不知城垣之設,所以防外患;如必當建城,雖重費何惜?而臺灣變亂,率皆自內生,非禦外寇比;不但城可以不建,且建城實有所不可也。台郡門戶曰鹿耳門,與府治近,號稱天險。港容三舟,旁皆巨石,峰稜如劍戟,舟行失尺寸,頃刻沉沒;內設砲台,可恃以為固,其法最善。從前平定鄭克塽、朱一貴,皆乘風潮,舟行入港,水高港平,眾艘奔赴,無所阻礙;大兵一入,即獲安平港之巨舟,賊無去路,而撫其府市人民。南北路商賈一聞官軍至,絡繹捆載而來,相依以自保。物力既充,軍民自倍;賊進不能勝、退無可守,各鳥獸散,終無所逃遁,故旬日可以坐定。向使賊眾有城可據,收府市人民財物以自固,大兵雖入,攻之不拔;坐守安平,曠日相持,克敵不易。蓋重洋形勢,與內地異;此即明效大驗,固未可更議建制也。若謂臺灣築城,即以禦臺灣外寇,是又不然。從前兩征台灣,皆先整兵泊舟於澎湖之南風澳,以候風潮之便;歲不過一時,時不過數日。若盜賊竊發或外番窺伺,泊舟澎湖,則夕至而朝捕之。至南、北二路可通之地雖多,然如南路之蟯港、北路之八掌溪、海豐港、鹿子港、大甲、二林、三林、中港、竹塹、蓬山,惟小舟可入;其巨港大舟可入者,不過南路之打鼓、東港、北路之上淡水。其次,則北路之笨港、咸水港去府治較遠,縱有外寇,亦不取道於此;備設砲台、派撥汛兵朝夕巡視,自足以資控禦。今郝玉麟等請於見定城基之外,栽種刺竹,藉為籓籬;實因地制宜,甚有裨益。其淡水等處砲台,務須建造;各屬並應增修,不可惜費省工,或致潦草。應如何舉行之處?著郝玉麟、趙國麟妥協定議具奏。欽此』。續據該督郝玉麟等題准:臺灣府治自小北門起、至南水門止,俱屬沙土,堪以栽種刺竹;其西面一帶迫臨海濱,潮汐往來,難以種竹,應建大砲台兩座,設立敵台、城門、望樓等項。至府治西北一方,見有鎮營駐劄營盤,惟東南一處並未設立;議於大東門內設立營盤一處、小南門邊設立營盤一處,仍與各營盤一體圍植刺竹。並南路之茄藤港等處,建砲台十座;府治西面一帶砲台空隙處所,設立木柵,以資捍蔽(咨稿)。
·公署
滿、漢兩察院:在府治東安坊鳳山縣公館舊址,南向。大堂、川堂各一座,左右建滿、漢察院住宅各二進,旁列廂房各十餘間。大堂前為儀門,又前為大門。門外為木柵、照牆、東西轅門;兩旁建鼓亭,外為掛號房、為官廳。雍正元年建。乾隆元年,滿察院白起圖闢左旁曠地為射圃,搆草亭三間。
校士院:在東安坊縣學之左。
分巡道:在府治西定坊,西向。凡三座,每座三進。由大門、儀門入而廳事,顏曰「敬事堂」。堂之右為齋閣、為住宅,堂左則掾吏處之,堂下左右廨舍輿隸居之。大門內,左為福德祠、右有官廳。其外為照牆、為鼓亭、為轅門;照牆外為巡捕廳。署後有台曰「澄台」,亭曰「斐亭」,巡道高拱乾建。雍正三年,巡道吳昌祚於署之東南隅建關帝廟、觀音堂、魁星閣、媽祖廟。雍正十二年,巡道張嗣昌添建官廳。乾隆五年,巡道劉良璧建豐亭於署後東南隅。十年,巡道莊年建媽祖廟於澄台側。
臺灣府:在東安坊,南向。舊系偽宅,兩座毗連;後左畔一署傾圯,惟存右署,規制稍隘。雍正七年,知府倪象愷即左畔基址恢廓重建,大堂、川堂、二堂、東西齋閣、廂房以及大門、儀門悉具。大門之內,左為土地祠、右為官廳。大堂下兩旁為六房,外環以木柵;前列照牆,規模軒敞。貢生黃國英董其事,五十餘日落成。雍正九年,知府王士任建三堂一座,又置四層住屋一所,為東寧新署。
海防廳:一在西定坊,西向;一在鹿耳門。
經歷司:在府署東南,南向。
儒學:教授,在府學明倫堂後。訓導,在學宮左。
臺灣縣:在東安坊,西向。前為大堂,後為川堂;堂後為齋閣、為住宅。儀門外,左為土地祠、右為獄。雍正八年,知縣冷岐暉重修。乾隆五年,知縣朱岳楷建六房。
縣丞:在羅漢門。原在府署之東,雍正九年移駐。
典史:在縣治左。
新港巡檢司:在府治東,即縣丞舊署。
儒學:教諭,在縣學明倫堂後。訓導,在明倫堂左。
鳳山縣:在城內興隆莊東,南向。康熙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建;五十七年,知縣李丕煜重修。大堂、川堂、後堂、公廨,悉如制。〔乾隆〕五年,知縣程芳建六房。
縣丞:在萬丹。雍正九年移駐。
典史:在縣東。原在縣西偏,康熙二十三年建,後廢。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移建。
淡水巡檢司:在大崑麓。雍正九年移駐。
儒學:教諭,在崇聖祠右、明倫堂側。訓導,在明倫堂後;乾隆十年,知縣呂鍾琇建。
公館:在府治寧南坊。
諸羅縣:在縣治城內。原在佳里興里,康熙四十三年移駐今所。四十五年,攝縣篆同知孫元衡始建大堂、川堂、儀門。五十五年,知縣周鍾瑄增建後堂及內廨、左右兩廊;庫在大堂右、獄在儀門右。五十九年,署縣事通判孫魯重修。雍正六年,知縣劉良璧再葺。乾隆五年,知縣何衢重建六房;又於縣左,添置社番往來納餉公所二間。
縣丞:在笨港。雍正九年添設。
典史:在縣署右。
佳里興巡檢司:在鹽水港。
儒學:教諭,在明倫堂左側。訓導,在明倫堂。
公館:在府治東安坊。
彰化縣:在半線保。雍正六年,知縣湯啟聲建。四層,前為大堂,後為川堂、為後堂、為庫房、為廂房;左側廚房,右側小軒。乾隆五年,知縣許廷璠重建六房。
典史:在縣署南。
鹿子港巡檢司:在鹿子港。
貓霧拺巡檢司:在貓霧拺。
儒學:教諭,在縣學。訓導,在縣學。
公館:在府治鎮北坊。
淡水廳:在竹塹士林莊。乾隆七年,陞任同知莊年建;大堂、二堂、內署、廂房以及大門、儀門、內署門悉具。監獄二所。
竹塹巡檢司:在竹塹。
八里坌巡檢司:在八里坌。
澎湖廳:在大山嶼西澳原巡檢舊署。
·倉庫
臺灣府庫:在府署右。
臺灣縣倉廒四所:一在縣治左,計九十一間;一在紅毛樓,計九十八間;一在安平鎮,計二間;一在羅漢門,計四間。社倉一所:在鎮北坊。計四間。康熙五十年,台廈道陳璸建。
鳳山縣倉廒五所:一在府治錢局,計三十二間;一在府治東安坊,計二十二間;一在府治大埔,計二十一間;一在安平鎮,計二十五間;一在興隆莊,計三十八間。社倉三所:一在觀音山,計一間;一在下坡頭,計一間;一在萬丹街,計二間。八社社倉:一在放■〈糸索〉社,計一十七間;一在茄藤社,計二十四間;一在力力社,計三十六間;一在下淡水社,計一十六間;一在上淡水社,計九間;一在搭樓社,計一十四間;一在武洛社,計八間;一在阿猴社,計七間。
諸羅縣倉廒五所:一在府治東安坊,計一百三十六間;一在笨港,計六十九間;一在縣治,計五十九間;一在斗六門,計九間;一在鹽水港,圯於水。社倉未建。
彰化縣倉廒三所:一在半線,計一十五間;一在鹿子港,計一十六間;一在貓霧拺,計三間。社倉未建。
淡水廳倉廒:無。
澎湖廳倉廒一所:在媽宮澳,計一十二間。
·坊里
臺灣縣(四坊、二十里、一保、二莊)
東安坊、西定坊、寧南坊、鎮北坊。
永康里、長興里、歸仁南里、歸仁北里、永豐里、新豐里、保大東里、保大西里、永寧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仁和里、新昌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依仁里(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文賢里、仁德里、崇德里、武定里、廣儲西里、廣儲東里、新化里(原屬諸羅縣,雍正十二年分半改歸)、效忠里(即安平鎮,康熙六十一年改今名)。
土墼埕保(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
大穆降莊、羅漢門莊(原屬鳳山縣,雍正十二年改歸)。
鳳山縣(八里、七莊)
長治里一圖、長治里二圖、維新里、仁壽里、嘉祥里、觀音山里、淡水港東里、淡水港西里。
興隆里莊、半屏山莊、觀音山莊、赤山莊、大竹橋莊、小竹橋莊、鳳山莊。
諸羅縣(四里、七保、十七莊)
開化里、善化里、新化里、安定里。
赤山保、佳里興保、善化里東保、善化里西保、新化里西保、安定里東保、安定里西保。
諸羅山莊、北新莊、大小槺榔莊、井水港莊、茅港尾莊、土獅子莊、鹿仔草莊、龜佛山莊、南勢竹莊、大丘田莊、龜仔港莊、大龜璧莊、舊嘓莊、新嘓莊、下加冬莊、打貓莊、他里霧莊。
彰化縣(十保,管一百一十莊)
半線保(管下):登台莊、快管莊、柴坑仔莊、惡馬莊、大吼莊、加黎莊、阿束莊、磚仔窯莊、本縣莊、南北投莊、柳樹濫莊。
貓霧拺保(管下):義學莊、王田莊、龜山莊、加投莊、水里莊、沙轆莊、牛罵莊、橫山子莊、岸里社口莊、楓樹腳莊、北勢莊、藍張興莊、涼傘樹腳莊、新興莊、烏日莊、鎮平莊、劉厝莊、阿里史莊。
燕霧保(管下):垓坮莊、秀水莊、佳錫莊、買林子莊、鎮平莊、內灣莊、白沙坑莊。
馬芝遴保(管下):馬明山莊、埔鹽崙莊、埔鹽莊、大濫莊、南勢莊、北勢莊、大有莊、打廉莊。
東螺保(管下):舊社莊、三條圳莊、打馬辰莊、侯心霸莊、大段莊、十張犁莊、興化莊、睦宜莊、埔心莊、眉里莊、埤頭莊、斗六甲莊、麻園寮莊。
大武郡保(管下):舊社莊、崙仔莊、崁頂莊、枋橋頭莊、陳厝莊、紅毛社莊、油車店莊、火燒莊、濫港東莊、西成莊、柴頭井莊、馬光厝莊、新莊子莊、卓乃潭莊、橋頭莊。
西螺保(管下):檨子腳莊、大加冬莊、鹿場莊、大北園莊、何厝莊、埔心莊、下濫莊、張厝莊、加冬仔莊。
布嶼稟保(管下):二崙莊、港尾莊、溝子墘莊、南勢底莊、馬攻厝莊、龍岩厝莊、埔姜崙莊、大坪莊、大莊、蕭壠厝莊、貓兒干莊。
二林保(管下):大突莊、舊社莊、火燒莊、七夕厝莊、火燒厝莊、西勢莊、垓莊、過溝子莊、文厝厝莊、西莊、蘆竹塘莊、土庫莊。
深坑子保(管下):深坑子溝莊、大排沙莊、丈八堵莊、土壟厝莊、犁頭厝莊、八人莊。
淡水廳(二保,管三十五莊)
淡水保(管下):八里坌莊、滬尾莊、大屯莊、竿蓁林莊、關渡莊、北投莊、八芝連林莊、奇里岸莊、瓦笠莊、興仔武朥灣莊、大佳臘莊、圭母子莊、大灣莊、水興莊、興直莊、加里珍莊、擺接莊、山腳莊、八里坌仔莊、海山莊、坑子莊、虎茅莊、奶笏莊、澗仔歷莊、甘棠莊。
竹塹保(管下):南莊、北莊、芝巴里莊、大溪墘莊、翠豐莊、貓兒碇莊、中港莊、永安莊、貓盂印斗莊、吞霄莊。
·番社
臺灣縣
大傑巔社(原隸鳳邑,雍正九年改歸)、新港社(與卓猴社原隸諸邑,雍正九年改歸)、卓猴社。以上三社熟番。
鳳山縣
武洛社(一名大澤機)、大搭樓社、阿猴社、上淡水社、下淡水社、力力社、茄藤社、放■〈糸索〉社。以上八社熟番。
加六堂社、山豬毛社、小毛孩社、萬里篤社、山無崙社(以上三社附山豬毛)。俱歸化生番。
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加蚌社、加無朗社、施汝臘社、北葉安社(一名心武里)、山里留社、錫干社、加走山社、拜律社、毛絲絲社、柯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易氏社、七腳亭社、加無朗社、加籠雅社、陳阿修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加泵社、務期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干社、望仔立社。以上二十七社,傀儡山歸化生番。
瑯嶠社、貓仔社、紹貓釐社、豬朥束社(一名地藍松)、合蘭社、上哆囉快社、蚊率社、猴洞社、龜朥律社、貓籠逸社、貓裏毒社、滑思滑社、加錐來社、施那隔社、新蟯牡丹社、下哆囉快社、德社、慄留社。以上十八社,瑯嶠歸化生番。
治本社、射馬乾社、呂加罔社、拔望社、百馬以力社、礁朥那狡社、里踏里社、八搭禮社、八絲鬮社、老郎社(以上一十社,在卑南覓西)、募陸社、大龜文社、悶悶社、里立社、朝貓籬社、加那打難社、哆囉網曷氏社、嘪屢里奶社、礁里亡社、那作社、嗎朥的社、加留難社、龍鸞社、搭祺文社、■〈虫間〉仔崙社、哆囉覓則社、屢們社、貓美葛社、大狡社、礁貓裏力社、搭琳搭琳社、大德訖社、射巳寧社、射臘眉社、朥北社、大板陸社、柯末社、罔雅社、大里力社、七腳亭社、大棗高社、朥哈社、確仔弼社、確只零社、大烏萬社(以上三十五社,在卑南覓南)、本灣社、米箕社、新八里罔社、舊八里罔社、加里房曷社、郎也郎社、干也貓嗌社、須那載社、株嘪煙社、株粟社、窩律社、甘武突社、甕■〈糸索〉社、邦也遙社、丁也老社、礁朥社、加洛社、加那突社、巴鳩鬱社、沙別社(以上二十社,在卑南覓北)。凡六十五社,即卑南覓七十二社。
諸羅縣
目加溜灣社、麻豆社、蕭壠社、哆囉嘓社、諸羅山社、打貓社、他里霧社、斗六門柴里社。以上八社,平地熟番。
大武壠頭社、二社、噍吧哖社、木岡社、芋匏社。以上五社,倚山熟番。
納納社、芝舞蘭社、芝密社、薄薄社、竹仔宣社、多難社、水輦社、筠椰椰社。以上為崇爻八社生番,在傀儡大山東;雍正二年歸化。
內灣社、米籠社、邦尉社、墩社、望社、墩社。以上為內優六社,皆歸化生番。
大圭佛社、皂羅婆社、干仔務社、盧麻產社、踏枋社、貓丹社、鹿楮社、奇冷岸社。以上為阿里山八社,皆歸化生番。
彰化縣
西螺社、東螺社、眉里社、大武郡社、半線社、中大肚社、南大肚社、北大肚社、水里社、遷善社(舊名少轆)、感恩社(舊名牛罵)。以上十一社,平埔熟番。
水沙連社、夬里社、毛卒社、射仔社、大基貓丹社、木叩社、木武郡社、子黑社、佛仔希社、倒咯社、戀戀社、挽蘭社、田仔社、貓難社、田頭社、恩順社、外挽蘭社、蛤里難社、外貓裏眉社、內貓裏眉社、平了萬社、斗截社、致霧社、哆囉郎社、福骨社。自夬里社至此二十四社,在水沙連山內,為歸化生番。
柴坑子社、貓羅社、南投社、北投社、貓霧拺社。以上五社,東附內山。
岸里社、烏牛欄社、拺拺社、阿里史社、樸仔籬社、沙里興社、巴荖遠社、獅頭社、獅尾社。以上九社,半居內山,俱熟番。
南社、貓兒干社、二林社、大突社、馬芝遴社、阿束社。以上六社,邊海熟番。
淡水廳
德化社(舊名大甲西社)、大甲東社、南日社、雙寮社、貓盂社、房里社、宛里社、吞霄社。以上為蓬山八社。
後壠社、中港社、新港仔社、貓裏社、嘉志閣社。以上為後壠五社,俱平埔熟番。
眉加臘社(新歸化)、眩眩社、霄里社、龜崙社、坑子社。以上為南嵌四社。
竹塹社、淡水社、大屯仔社、武勞灣社、雷里社、了匣社、秀朗社、擺接社、內北投社、麻少翁社、大浪泵社、答答悠社、奇武卒社、里族社、麻里雞口社、大雞籠社、外北投社、雞柔山社、小雞籠社、金包里社。以上皆熟番。
麻著社、岸里舊社。二社舊隸彰化,雍正九年撥歸。
礁轆軒社、宇馬氏社、八廚美簡社、朥拔丹社、知買驛社、基密丹社、期班女懶社、礁仔龍岸社、抵密抵密社、礁朥苗社、期來益社、期瓦笠社、期沓沓社、頒老員社、奇玉暖社、申也罕社、申也羅罕社、八陳雷社、麻里陳輅社、佳笠宛社、巴朥辛也員社、奇武流社、觸龜滿社、陳盧女簡社、污泥肴社、貓朥府偃社、母罕母罕社、礁朥密社、削骨削骨社、歪也歪也社、奇底放社、賓也貓也社、巴荖鬱社、賓也知懶社、徵也難懶社、猴猴社。以上為蛤仔難三十六社,皆山後生番。
山朝社、哆囉滿社、合歡社、攸吾乃社。以上四社生番,乾隆二年歸化。
·街市
臺灣縣
嶽帝廟街:在東安坊。
嶺後街:在東安坊。
枋橋頭街:在嶺後街下。
元帝廟街:在枋橋頭街下。
十字街:界於四坊。即大街。
帽子街:在十字街西。
南勢街:在大平橋西門內。
北勢街:在水仙宮右。
鎮渡頭街:在新南勢街下。
大井頭街:在西定坊。
魚市:在西定坊。鬻販鮮魚之所。
菜市:在寧南坊。蔬菜瓜果之屬畢集於此。
市仔:在寧南坊。販賣海鮮多集於此。
總爺街:在鎮北坊。
禾寮港街:在鎮北坊。
暗街:在西定坊。
大埔街:在東安坊小南門。
春牛埔街:在永康里。
山川台街:在東安坊。
東門街:在東門內。
中樓子街:在永康里。
舊社街:在歸仁北里。系中路。
嵌下街:在長興里。
蔦松街:在永康、武定、廣儲三里交界。系北路。
鳳山縣
大湖街:在長治里。
半路竹街:在維新里。
阿公店街:在仁壽里。
小店子街:在仁壽里。
楠子杭街:在仁壽里。
興隆莊街:在縣治城內。
下坡頭街:在竹橋莊。
阿猴街:在阿猴社。
新園街:在港西里。
萬丹街:在港西里。
坎頂街:在港東里。
諸羅縣
十字街:在縣治。
下加冬街:在下加冬莊。
急水溪街:在溪南。
鐵線橋街:在鐵線橋。
茅港尾街:在開化里。
麻豆街:在開化里麻豆社。
灣里溪街:在善化里。
灣里社街:在善化里。
木柵子街:街南屬新化里、街北屬安定里。
新港街:在新化里。
蓮池潭街:在善化里。
蕭壠街:在安定里。
笨港街:在笨港。為大市鎮。
土獅子街、猴樹港街:在外九莊。
井水港街:在外九莊。
鹽水港街:在大奎璧。為大市鎮。
彰化縣
半線街:在縣治。
鹿子港街:在鹿子港。水陸馬頭,穀米聚處。
員林子街:距縣治南三十里。
海豐港街:距縣治西南八十里。
三林港街:距縣治西南五十里。
東螺街:距縣治南四十里。
西螺街:距縣治南四十里。
大肚街:距縣治北一十五里。
犁頭店街:距縣治東北三十里。
淡水廳
竹塹街:在竹塹城內。
八里坌街:在上淡水。
·橋梁
臺灣縣
大枋橋:在東安坊嶺後。通衢往來,架枋為之;偽時所建。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蔣毓英修;乾隆十年,台防同知方邦基重修。
磚子橋:在西定坊。荷蘭所築,砌磚和灰而成。
縣口橋:隨壞,隨修,不知何年所建。
樂安橋:在東安坊。架木為之。今圯。
德行橋:在坑子底。
濟津橋:在鎮北坊。通衢往來之所,架木為之。隨壞隨修。
永安橋:在西定坊。
太平橋:在水仙宮後。鄉人架木為之。
安瀾橋:在西門外鎮渡頭。架木為之。康熙五十九年,知府王珍重建。中豎大木,旁築以欄;扁曰「安瀾」。
大橋頭橋:在南門外。南路往來路頭。今圯。
大橋:在永康里。北路往來路頭。
小橋:在永康里。洪水衝崩。
烏鬼橋:在永康里。鄉人架木為之。
斗米橋:在廣儲西保。架木為之。今被水衝圯。
馬鞍橋:在新化里新港。架木為之。形如馬鞍,故名。康熙五十五年里民修。
安平鎮渡:在西定坊。水程六、七里過渡,即安平鎮。
大井頭渡:在西定坊。今移在鎮路頭。
二贊行渡:在文賢里。夏秋水大,以小船濟人;春冬則架竹橋。
塭岸渡:在州子尾。以小舟濟人。
岡山溪渡:在崇德里。以竹筏渡人。
鳳山縣
二贊行橋:在長治里。橋北屬臺灣,橋南屬鳳山。前參將吳三錫建。今橋壞,以舟濟人。
二橋子橋:在長治里。
岡山溪橋:在嘉祥里。
鯽子潭橋:俗呼二濫橋。此處水最大,前參將吳三錫建,被水漂去;居民林鼎再建,復漂去。今夏秋以筏渡人;冬春架竹橋,覆土其上,以通輿步。
中衝崎橋:在中衝莊。參將吳三錫建。
小店子橋:在礁巴司戎。俗呼橋子頭。
楠子坑橋:在觀音山里。參將吳三錫建。
竹子港橋:在竹橋莊。
萬丹橋:在竹橋莊。
攀桂橋:在攀桂汛。
赤山子橋:在赤山莊。
坑子口橋:在下淡水。
鳳山港橋:在鳳山莊。
蟯港渡:在仁壽里。
硫磺水渡:在硫磺港。以竹筏渡人。
萬丹港渡:在下陂頭。
下陂頭渡:在下陂頭。
新園溪渡:在新園莊。
阿猴溪渡:在阿猴社。
淡水溪渡:闊數里;夏秋水漲,非船莫濟。
諸羅縣
鐵線橋、茅港尾橋:俱屬開化里。二橋各為一港,相去十里,為縣治往郡必由之路。冬春架竹為之,上覆以土;夏秋水漲漂去,設渡以濟行人。時壞時修。
鹽水港橋:在大奎璧。架木為之。乾隆五年,知縣何衢重修。
二重溝橋:在他里霧莊。架木為之(以上數橋。俱可通車輿)。
他里霧橋、笨港橋:以上二橋,俱木為之。冬春之間,始建以通行人。
牛椆溪渡:在諸羅山莊。
小龜佛山渡:以竹筏渡人。在外九莊。
井水港渡:在外九莊。
石子瀨渡、灣里渡、歐汪溪渡:在安定里。
阿拔泉渡:在斗六門。
黃地崙渡:在外九莊。
灣港渡、竿寮渡、直加弄渡、西港子渡、含西港渡:以上五渡,俱在鹿耳門內。
彰化縣
虎尾溪渡:諸、彰交界處。冬春水涸,沙草茫茫;夏秋雨多溪漲,非舟不渡。
打馬辰渡、樹子腳渡、貓兒子渡、雙條圳渡:以上四渡,俱在東螺溪。
苦零腳渡、大崙腳渡、上渡頭渡:以上三渡,俱在西螺。
溪心霸渡、柴坑子渡、中渡頭渡、惡馬渡、下渡頭渡:以上五渡,俱在大肚溪。
淡水廳
北港塘渡、八里坌渡、關渡門渡、劍潭渡、沙貓樹渡、擺接渡。
·水利
臺灣縣
甘棠潭:在保大東里。鄉民合築。以潭水多生甘棠樹,故名。
無源潭:在永豐里。
蓮花潭:在文賢里。源深,水旱不涸,可以灌田。
王有潭:在仁和里。鄉民王有所築以灌田者。
參差陂:在文賢里二圖。紅毛時,王參差築以灌田,故名。
月眉池:在文賢里一圖。形如半月。
鴛鴦潭:在文賢里。兩潭相連。
鯽魚潭:在永康、廣儲西、長興三里之界,延流三十餘里。多生鯽魚,年有徵稅;三里藉此灌田。
嵌下陂:地勢卑下,鄉人築隄蓄水以灌田。
公爺陂:在新豐里。偽時築,蓄水以灌田。
弼衣潭:在新豐里香洋子。
鼎濟窪:在新港社。產魚蝦。
新港西陂:在新化里。
新港東陂:在新港社。
鳳山縣
將軍陂:在鳳山下莊。提督施琅築。改名曰新陂。
竹橋陂:在竹橋莊。水源自阿猴林來。
三鎮陂:在維新里。
大湖陂:在長治里。
赤山陂:在赤山莊。周圍百餘丈,注水灌田。
烏樹林陂:在維新里。
北領旗陂:在維新里。
中衝崎陂:在仁壽里。
新園陂:在長治里。
硫礦陂:在硫礦港。有泉可灌田。
草潭:在觀音山里。蓄水甚多,灌溉甚廣。
石螺潭:在仁壽里。
蓮池潭:在興隆莊。即學宮泮池;多蓮花,故名。
井水港:在半屏山。水源自觀音山出。
菱角港:東灌嘉祥里田,西灌長治、維新二里之田。
紅毛寮坑:在依仁里。坑廣而流長,大旱水源不竭。
諸羅縣
諸羅山大陂:即柴頭港陂。源出八掌溪,長可二十餘里。大旱不涸。
柳子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長十餘里。大旱不涸。
埔姜林陂:源由八掌溪分流,長可十餘里。
馬椆陂:源由內山土地公崎流出。
楓子林陂:在下加冬莊東。源出白水溪。
佳走林陂:源由草潭出。
安溪寮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長可十餘里。灌本莊及塗庫子、後鎮、上帝廟、竹圍後等莊。
王公廟陂:下加冬東南。源由白水溪分流。
新營等莊陂:源由白水溪分流,長可三十里許。
哆囉嘓大陂:源出內山九重溪,長二十餘里。灌本莊及龍船窩、埤子頭、秀才等莊。大旱不涸。
大腳腿陂:在哆囉嘓南。源出十八重溪,長可十里許。
新陂:在北新莊。源由諸羅山番子坑流出,長十餘里。大旱不涸。
大溪厝陂:在縣治西南三蒲竹。源由諸羅山番子坑分流,長十餘里。
朱曉陂:在外九莊大丘田。源由荷包嶼大潭出。
樹林頭陂:在外九莊。源由八掌溪尾,長五、六里許。
牛挑灣陂:在外九莊。源由龜子港頭出。
土獅子陂:在外九莊。源由牛椆溪出,南灌六加佃莊、北灌土獅子莊。
狗咬竹陂:源由牛椆山坑流出,長二十餘里。灌本莊及番婆莊、月眉潭、土獅子、北勢等莊。莊民合築。
打貓大潭陂:有泉;淋雨時,新莊、柴頭港、打貓一帶坑水注焉。灌本莊及青埔仔二莊。莊民合築。
打貓山腳大陂:源出三疊溪,長十餘里。灌本莊及火燒莊、南路厝等莊。莊民合築。
虎尾寮陂:在打貓莊北。源由三疊溪分流。
雙溪口大陂:在打貓崙仔莊。源由三疊溪分流。
西勢潭陂:在打貓莊西北。源由三疊溪分流,灌西勢潭、柴林腳二莊。莊民合築。
阿陳莊大陂:在他里霧東南。源有二:一由石龜溪分出,一由庵石坑出。
糞箕湖陂:在他里霧社。源由虎尾溪出。
洋子莊陂。在茅港尾東。原有舊陂址,莊民重修。
番子橋溝陂:在茅港尾。灌佳里興、茅港尾二莊。莊民合築。
烏山頭陂:即龍船窩陂。烏山頭二鎮、龍船窩等莊莊民合築。
北社尾陂:在縣治西北。灌北社尾、水牛厝二莊。
白斗坑陂:在縣治北。康熙四十五年築。
大目根陂:在縣治東北牛椆溪。
槺榔莊陂:在外九莊。灌大、小槺榔二莊。莊民合築。
頭橋陂:在打貓莊東。
中坑子陂:在打貓莊東北。
他里霧番子陂:在他里霧社。
埔姜崙陂:在他里霧社西。
猴悶陂:在他里霧社北。
尖山莊陂:在柴里社東南。
柴里社陂:在柴里社。
斗六莊陂:在斗六門防汛後。
大竹園陂:在斗六門防汛前。
走豬莊圳:源由石龜溪分入,灌走豬、排仔路頭二莊。
荷包連圳:在走豬莊北。源由石龜溪分入。
加冬腳莊圳:在他里霧社南。源由小龜溪分入,灌加冬腳、殿仔林二莊。
石龜溪莊圳:源由石龜溪分入。
北香湖:在縣治北二里許。泉深地廣,盤曲三、四里,縣治東北一帶之水歸焉。大旱不涸。康熙三十四年,番民合築陂於下流,名番子陂(詳見「藝文」)。
龍湖:即赤山莊大潭;在龍湖岩前(別見「雜記」)。
彰化縣
鹿場陂:在虎尾溪墘。源由虎尾溪分流。
打馬辰陂:在西螺社東。源由虎尾溪分流。
西螺引引莊陂:在西螺社西。
打廉莊陂:在東螺社西北。
燕霧莊陂:在半線社南。
馬龍潭陂:在貓霧拺。潭有泉,源合內山之主流,長二十餘里。陂流四注,大旱不涸;所灌之田甚廣。
鬼面潭:在半線山內。水所渟瀦,夏秋則益,多春則涸。居民土番,取其魚蝦為食。
水漣潭:在水沙連社(詳見「山川」)。
·海防
臺灣縣:鹿耳門港(自廈至台大商船及台屬小商船往諸、彰、淡水貿易,俱由此出入)、大港(台屬小商船往鳳山貿易由此出入)。
鳳山縣:打鼓港、東港、茄藤港(以上俱無大商船停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諸羅縣:笨港、蚊港、鹽水港、猴樹港(以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彰化縣:鹿子港(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
淡水廳:海豐港、三林港(以上二港,地屬彰邑。至小商船往來貿易,歸淡防廳查驗)、勞施港、蓬山港、後壠港、中港、竹塹港、南嵌港(以上俱無大商船停泊。惟台屬小商船往來貿易)、淡水港(自廈至港大商船十只,名為社船,於此出入。台屬小商船自三月東南風發,往來貿易;至八月止)。
附考
定例:海船出洋,其置船時,先赴各該縣報明購料在廠;成造竣日,仍赴縣稟請驗量樑頭長短、廣深丈尺,填明印烙,取具澳里族鄰行保結狀給照,聽其駕駛出洋貿易。
商船自廈來台,由泉防廳給發印單,開載舵工、水手年貌並所載貨物,於廈之大嶝門會同武汛照單驗放。其自台回廈,由台防廳查明舵水年貌及貨物數目換給印單,於台之鹿耳門會同武汛點驗出口。台、廈兩廳各於船隻入口時,照印單查驗人貨相符,准其進港。出入之時,船內如有夾帶等弊,即行查究。其所給印單,台、廈二廳彼此彙移查銷。如有一船未到及印單久不移銷,即移行確查究處。
商船自台往廈,每船止許帶食米六十石,以防偷越。如敢違例多帶米穀,嚴加究處。
台屬之■〈舟彭〉仔、杉板頭、一封書等小船,領給台、鳳、諸三縣船照,周年換照;三邑各設有船總管理。惟彰化縣止有大肚溪,小船僅在該港裝載五穀貨物;系鹿子港巡檢查驗,按月造冊申報台防廳查核。台、鳳、諸三縣各船若往南路,俱由台邑之大港汛出入;系新港司巡檢掛驗,仍報台防廳查考。如赴北路,俱由鹿耳門掛驗出入。其各船往南北貿易,船總、行保具結狀一紙,填明往某港字樣;同縣照送台防廳登記號簿,給與印單;以水途之遠近,定限期之遲速。該港汛員查驗,蓋戳入口。在港所載是何貨物及數目填明單內,查對明白蓋戳,聽其出口。回郡到府之日,將印單呈繳鹿耳門文、武汛查驗單貨相符,蓋戳聽其駕進。府澳各港汛員,仍將出入船隻每五日摺報,聽台防廳稽查。如違限未回,嚴比行保;並行各港汛員挨查,以防透越之弊。
淡水舊設社船四隻,向例由淡水莊民僉舉殷實之人詳明取結,赴內地漳、泉造船給照;在廈販買布帛、煙茶、器具等貨來淡發賣,即在淡買糴米粟回棹,接濟漳、泉民食。雍正元年,增設社船六隻。乾隆八年,定社船十隻外,不得再有增添。每年自九月至十二月止,許其來淡一次;回棹,聽其帶米出口。其餘月分,止令赴鹿耳門貿易。九年,定台道軍工所辦大料,由社船配運赴廈,再配商船來台交廠。自九月至十二月止,不限次數,聽其往淡。
商船撥運內地兵米及採買平糶米穀,俱照樑頭丈尺分派。該船樑頭一丈七尺六寸至一丈八尺者為大船,配載三百石;樑頭一丈七尺一寸至一丈七尺五寸者為次大船,配載二百五十石;樑頭一丈六尺至一丈七尺者為大中船,配載二百石;樑頭一丈五尺六寸至一丈六尺者為次中船,配載一百五十石;樑頭一丈四尺五寸至一丈五尺五寸者為下中船,配載一百石。其樑頭一丈四尺五寸以下之小商船,例免配載。每石腳價,定銀六分六釐六毫五絲;自廈載往他處,水程每百里加銀三釐。遇奉文起運之時,將入口船隻,計樑頭之丈尺、配米穀之多寡。至交卸處所,水程有近遠之不同;將交卸地方寫入鬮內,當堂令各船戶公同拈鬮。鬮值何處,即照拈配運。若水途較遠,如至福州府屬及南澳等處交卸者,給與免單二張;其餘興、漳、泉等屬則水途較近,給與免單一張。俟該船下次入口,將免單呈檄,免其配運。至臺灣小船往各港運載到府交卸者,每石腳價銀三分,著船總僱撥小船運載。
流寓台民有祖父母、父母、子女以及子之妻與幼孫、幼女先在內地,有願往台及欲來台探望者,許其呈明給照渡海。乾隆五年停止。
海洋禁止偷渡,如有客頭在沿海地方引誘包攬、索取偷渡人銀兩,用小船載出復上大船,將為首客頭比照大船雇與下海之人分取番貨例,發邊衛充軍。為從者減一等,杖一百、徒三年。澳甲、地保及船戶、舵工人等知而不舉者,亦照為從例,杖一百、徒三年,均不准折贖。其偷渡之人,照私渡關津律,杖八十,遞回原籍。乾隆元年,水師提督王郡奏准:偷渡船戶照為首客頭例,發邊衛充軍;所得贓銀,照追入官。該地方官弁疏縱偷渡人數至十名以上者,專管官罰俸一年、兵役各責二十;至疏縱偷渡人數至數十名者,專管官降一級、兵役各責三十(以上並見行「則例」)。
北路米,由笨港販運;南路米,由打鼓港販運。壬寅六月,台邑存倉稻穀無幾,每日減糶數百石;不敷民食,暫借鳳山倉谷支放。自東港運至台邑進大港,不由鹿耳門;每石船價八分。陸運每牛車止五、六石,溪漲難行,腳價數倍水運。雍正癸卯,浙江饑,運米一萬石;甲辰,補運四萬石。每商船載米五百石,運費每石二錢;未去之船,尚有貼費(「赤嵌筆談」)。
偷渡來台,廈門是其總路。又有自小港偷渡上船者,如曾厝垵、白石頭、大嶝、南山邊、鎮海、岐尾,或由劉武店至金門料羅、金龜尾、安海、東石,每乘小漁船私上大船。曾厝垵、白石頭、大嶝、南山邊、劉武店系水師提標營汛,鎮海、岐尾系海澄營汛,料羅、東石、金龜尾系金門鎮標營汛,安海系泉州城守營汛,各汛亦有文員會同稽查(同上)。
近海港口哨船可出入者,只鹿耳門、南路打鼓港(打鼓山南岐後水中有雞心礁)、北路蚊港、笨港、淡水港、小雞籠、八尺門。其餘如鳳山、大港、西溪、蠔港、蟯港、東港(通淡水)、茄藤港、放■〈糸索〉港(冬月沙淤,至夏秋溪漲,船始可行)、大崑麓、社寮港、後灣子(俱瑯嶠地)、諸羅馬沙溝、歐汪港、布袋澳、茅港尾、鐵線橋、鹽水港、井水港、八掌溪、猴樹港、虎尾溪港、海豐港、二林港、三林港(二林亦多沙線,水退,去口五、六里)、鹿子港(潮長,大船可至內線,不能抵港。外線水退,去口十餘里。不知港道,不敢出入)、水里港、牛罵、大甲、貓盂、吞霄、房里、後壠、中港、竹塹、南嵌、八里坌、蛤仔難,可通杉板船;臺灣州仔尾、西港子、灣里、鳳山喜樹港、萬丹港、諸羅海翁堀、蓬山港,只容■〈舟古〉仔小船。再,鳳山岐後、枋寮、加六堂、謝必益、龜璧港、大繡房、魚房港、諸羅■〈魚逮〉仔穵、象領,今盡淤塞,惟小魚船往來耳。山後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可泊大船十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杉板(同上)。
·郵傳
臺灣縣鋪四:府前鋪、南路鋪、北路鋪、新港鋪。鋪兵各四名。
鳳山縣鋪七:縣前鋪、下淡水鋪、楠子坑鋪、中衝崎鋪、鯽魚潭鋪、岡山鋪、府前鋪。鋪兵各四名。
諸羅縣鋪一十五:新港鋪,鋪兵四名;目加溜灣鋪、麻豆鋪、佳里興鋪、茅港尾鋪、大路邊鋪、赤山鋪、新嘓鋪、哆咯嘓鋪、諸羅山鋪、打貓鋪、他里霧鋪、猴悶鋪、柴里鋪、草埔鋪,鋪兵各三名。
彰化縣鋪七:草埔鋪、西螺鋪、埔姜林鋪、小岡鋪、大武郡鋪、半線鋪、大肚鋪。鋪兵各三名。
淡水廳鋪一十一:大甲鋪、貓盂鋪、吞霄鋪、後壠鋪、中港鋪、竹塹鋪、南嵌鋪、淡水鋪、雞柔鋪、雞籠鋪、金包里鋪。鋪兵各三名。
·養濟院
臺灣縣養濟院:在鎮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沈朝聘建。乾隆十二年,臺灣縣知縣李閶權增建普濟堂一所,在縣城城隍廟側。內有藥王廟、棲流所。
鳳山縣養濟院:在土墼埕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遠建。
諸羅縣養濟院:在善化里東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季麒光建。
附考
直省各州、縣,並設普濟、育嬰二堂。台郡以在海外,獨闕。顧台地土著者少,戶口未繁,嬰孩從無棄者;惟流移孤獨,恆不免轉死溝壑。乾隆十一年,巡使六十七、范咸特命臺灣縣知縣李閶權創建普濟堂一所,計二十間,費千餘金。有新建普濟堂啟,其文曰:『自昔有虞氏重養老之典,而西伯發政施仁以鰥寡孤獨為先務。蓋深念窮而無告之民,為惠鮮懷保者所尤宜加意也。國家氣運昌隆,列聖相承,教養備舉;重以我皇上仁心仁政,繼五朝之積累,普四海之恩膏,固已舉斯世之民,莫不措諸衽席矣。惟是台郡僻在海隅,地本殷富;是以卹民之典,間有所缺。比年以來,戶口既盛而地不加闢,內地流民日聚;本院檢閱四縣文移,窮黎以貧病轉溝壑者不一而足。用是惻然心傷,與諸官寮熟籌;念國家令典,凡直省州、縣各設有普濟堂安集流移,立法至善。東瀛一方,是典獨闕,所宜急為舉行者。同城文武諸公,悉以為然,余二人首先捐俸。今擇地創建有日,但事須集腋而後成、政必圖久方可繼;是舉也,近則物料有需、工匠有費,遠則計日授糧、按月給發,其疾病醫藥、死亡賑卹之資,皆當一一籌及。苟非合貲共襄,曷克有濟?且夫台之俗,貧難相卹、有無相濟,風土之善,載在郡志。台之紳士趨善急公,固無俟余二人之言也。爰道余二人補偏救弊之心,以為奉使職者分宜如是。彼都人士,要當共悉斯意耳(「使署閒情」)。
·義塚
臺灣縣義塚:在寧南坊魁斗山(俗呼鬼子山)。歷年久遠,邱塚壘塞。康熙五十九年,監生陳土俊買園地數甲於新昌里,與此山毗連,以廣其地。
鳳山縣義塚:在臺灣縣魁斗山後。
諸羅縣義塚:在縣治東牛朝山。康熙五十五年,知縣周鍾瑄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孙光祖
(明)朱权
隋·苏玄朗
宋·法护
唐·中黄真人
宋·李廌
(宋)曾巩撰
清·黄宫绣
(北魏)郦道元
清·陈宏绪
明·解缙
(南朝)刘勰
北凉·道泰
陆心源
(明)钟惺
清·蔡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