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南齊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南齊書
南齊書卷三十二 列傳第十三
王琨 張岱 褚炫 何戢 王延之 阮韜
王琨,琅邪臨沂人也。祖薈,晉衛將軍。父懌,不慧,侍婢生琨,名為崑崙。懌後娶南陽樂玄女,無子,改琨名,立以為嗣。
琨少謹篤,為從伯司徒謐所愛。宋永初中,武帝以其娶桓脩女,除郎中,駙馬都尉,奉朝請。元嘉初,從兄侍中華有權寵,以門戶衰弱,待琨如親,數相稱薦。為尚書儀曹郎,州治中。累至左軍諮議,領錄事,出為宣城太守,司徒從事中郎,義興太守。歷任皆廉約。還為北中郎長史,黃門郎,寧朔將軍,東陽太守。孝建初,遷廷尉卿,竟陵王驃騎長史,加臨淮太守,轉吏部郎。吏曹選局,貴要多所屬請,琨自公卿下至士大夫,例為用兩門生。江夏王義恭嘗屬琨用二人,後復遣屬琨,答不許。
出為持節、都督廣交二州軍事、建威將軍、平越將軍、〔一〕平越中郎〔將〕、〔二〕廣州刺史。南土沃實,在任者常致巨富,世云「廣州刺史但經城門一過,便得三千万」也。琨無所取納,表獻祿俸之半。州鎮舊有鼓吹,又啟輸還。及罷任,孝武知其清,問還資多少?琨曰:「臣買宅百三十萬,餘物稱之。」帝悅其對。為廷尉,加給事中,轉寧朔將軍長史、歷陽內史。
上以琨忠實,徙為寵子新安王東中郎長史,〔三〕加輔國將軍,遷右衛將軍,度支尚書。出為永嘉王左軍、始安王征虜二府長史,加輔國將軍、廣陵太守,皆孝武諸子。泰始元年,遷度支尚書,尋加光祿大夫。
初,從兄華孫長襲華爵為新建侯,嗜酒多諐失。琨上表曰:「臣門姪不休,從孫長是故左衛將軍嗣息,少資常猥,猶冀晚進。頃更昏酣,業身無檢。故衛將軍華忠肅奉國,善及世祀;而長負釁承封,將傾基緒。嗣小息佟閑立保退,不乖素風,如蒙拯立,則存亡荷榮,私祿更搆。」
出為冠軍將軍、吳郡太守,遷中領軍。坐在郡用朝舍錢三十六萬營餉二宮諸王及作絳襖奉獻軍用,〔左〕遷光祿大夫,〔四〕尋加太常及金紫,加散騎常侍。廷尉虞龢議社稷合為一神,琨案舊糾駮。時龢深被親寵,朝廷多琨強正。
明帝臨崩,出為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軍事、左軍將軍、會稽太守,常侍如故。坐誤竟囚,降號冠軍。元徽中,遷金紫光祿,(引)〔弘〕訓太僕,〔五〕常侍如故。本州中正,加特進。從帝即位,〔六〕進右光祿大夫,常侍餘如故。從帝遜位,琨陪位及辭廟,皆流涕。太祖即位,領武陵王師,加侍中,給親信二十人。
時王儉為宰相,屬琨用東海郡迎吏。琨謂信人曰:「語郎,三臺五省,皆是郎用人;外方小郡,當乞寒賤,省官何容復奪之。」〔七〕遂不過其事。
琨性既古慎,而儉嗇過甚,家人雜事,皆手自操執。公事朝會,必夙夜早起,簡閱衣裳,料數冠幘,如此數四,世以此笑之。尋解王師。
建元四年,太祖崩,琨聞國諱,牛不在宅,去臺數里,遂步行入宮。朝士皆謂琨曰:「故宜待車,有損國望。」琨曰:「今日奔赴,皆應爾。」遂得病,卒。贈左光祿大夫,餘如故。年八十四。
張岱字景山,吳郡吳人也。祖敞,晉度支尚書,父茂度,宋金紫光祿大夫。
岱少與兄太子中舍人寅、〔八〕新安太守鏡、征北將軍永、弟廣州刺史辨俱知名,謂之張氏五龍。鏡少與光祿大夫顏延之鄰居,顏談議飲酒,喧呼不絕;而鏡靜翳無言聲。後延之於籬邊聞其與客語〔九〕,取胡床坐聽,辭義清玄,延之心服,謂賓客曰:「彼有人焉。」由此不復酣叫。寅、鏡名最高,永、辨、岱不及也。
郡舉岱上計掾,不行,州辟從事。累遷南平王右軍主簿,尚書水部郎。出補東遷令。時殷沖為吳興,謂人曰:「張東遷親貧須養,所以栖遲下邑。然名器方顯,終當大至。」
隨王誕於會稽起義,以岱為建威將軍,輔國長史,行縣事。事平,為司徒左西曹。母年八十,籍注未滿,岱便去官從實還養,有司以岱違制,將欲糾舉。宋孝武曰:「觀過可以知仁,不須案也。」累遷撫軍諮議參軍,領山陰令,職事閑理。
巴陵王休若為北徐州,未親政事,以岱為冠軍諮議參軍,領彭城太守,行府、州、國事。後臨海王為征虜廣州,豫章王為車騎揚州,晉安王為征虜南兗州,岱歷為三府諮議、三王行事,與典籤主帥共事,事舉而情得。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為政端平,待物以禮,悔吝之事,無由而及。明闇短長,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入為黃門郎,遷驃騎長史,領廣陵太守。新安王子鸞以盛寵為南徐州,割吳郡屬焉。高選佐史,孝武帝召岱謂之曰:「卿美效夙著,〔一0〕兼資宦已多。今欲用卿為子鸞別駕,總刺史之任,無謂小屈,終當大伸也。」帝崩,累遷吏部郎。
明帝初,四方反,帝以岱堪幹舊才,除使持節、督西豫州諸軍事、輔國將軍、西豫州刺史。尋徙為冠軍將軍、北徐州刺史,都督北討諸軍事,並不之官。泰始末,為吳興太守。元徽中,遷使持節、督益寧二州軍事、冠軍將軍、益州刺史。數年,益土安其政。徵侍中,領長水校尉,度支尚書,領左軍,遷吏部尚書。王儉為吏部郎,時專斷曹事,岱每相違執,及儉為宰相,以此頗〔不〕相善。〔一一〕
兄子瑰、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太祖欲以恕為晉陵郡,岱曰:「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濫裁。」太祖曰:「恕為人,我所悉。且又與瑰同勳,自應有賞。」岱曰:「若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恥。」
尋加散騎常侍。建元元年,出為左將軍、吳郡太守。太祖知岱歷任清直,至郡未幾,手敕岱曰:「大邦任重,乃未欲回換,但總戎務殷,宜須望實,今用卿為護軍。」加給事中。岱拜竟,詔以家為府。陳疾。明年,遷金紫光祿大夫,領鄱陽王師。
世祖即位,復以岱為散騎常侍、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岱晚節在吳興,更以寬恕著名。遷使持節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一二〕後將軍、南兗州刺史,常侍如故。未拜,卒。年七十一。岱初作遺命,分張家財,封置箱中,家業張減,隨復改易,如此十數年。贈本官,諡貞子。
褚炫字彥緒,河南陽翟人也。祖秀之,宋太常。父法顯,鄱陽太守。兄炤,字彥宣,少秉高節,一目眇,官至國子博士,不拜。常非從兄淵身事二代,聞淵拜司徒,歎曰:「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一三〕遂令有期頤之壽。」
炫少清簡,為從舅王景文所知。從兄淵謂人曰:「從弟廉勝獨立,乃十倍於我也。」宋義陽王昶為太常,板炫補五官,累遷太子舍人,撫軍車騎記室,正員郎。
從宋明帝射雉,至日中,無所得。帝甚猜羞,召問侍臣曰:「吾旦來如皋,遂空行,可笑。」座者莫荅。炫獨曰:「今節候雖適,而雲露尚凝,〔一四〕故斯翬之禽,驕心未警。但得神駕游豫,群情便為載懽。」帝意解,乃於雉場置酒。遷中書侍郎,司徒右長史。
昇明初,炫以清尚,與劉俁、謝朏、江效入殿侍文義,號為「四友」。遷黃門郎,太祖驃騎長史,遷侍中,復為長史。齊臺建,復為侍中,領步兵校尉。以家貧,建元初,出補東陽太守,加秩中二千石。還,復為侍中,領步兵。凡三為侍中。出為竟陵王征北長史,加輔國將軍,尋徙為冠軍長史、江夏內史,將軍如故。
永明元年,為吏部尚書。炫居身清立,非弔問不雜交遊,論者以為美。及在選部,門庭蕭索,賓客罕至。出行,左右捧黃紙帽箱,風吹紙剝僅盡。罷江夏還,得錢十七万,於石頭并分與親族,病無以市藥。表自陳解,改授散騎常侍,領安成王師。國學建,以本官領博士,未拜,卒,無以殯歛。時年四十一。贈太常,諡曰貞子。
何戢字慧景,廬江灊人也。祖尚之,宋司空。父偃,金紫光祿大夫,被遇於宋武。選戢尚山陰公主,拜駙馬都尉。解褐祕書郎,太子中舍人,司徒主簿,新安王文學,祕書丞,中書郎。
景和世,山陰主就帝求吏部郎褚淵入內侍己,淵見拘逼,終不肯從,與戢同居止月餘日,由是特申情好。明帝立,遷司徒從事中郎,從建安王休仁征赭圻,板轉戢司馬,除黃門郎,出為宣威將軍、東陽太守,吏部郎。元徽初,褚淵參朝政,引戢為侍中,時年二十九。戢以年未三十,苦辭內侍,表疏屢上,時議許之。改授司徒左長史。
太祖為領軍,與戢來往,數置歡讌。上好水引〈麥并〉,戢令婦女躬自執事以設上焉。久之,復為侍中,遷安成王車騎長史,加輔國將軍、濟陰太守,行府、州事。出為吳郡太守,以疾歸。為侍中,祕書監,仍轉中書令,太祖相國左長史。建元元年,遷散騎常侍,太子詹事,尋改侍中,詹事如故。上欲轉戢領選,問尚書令褚淵,以戢資重,欲加常侍。淵曰:「宋世王球從侍中中書令單作吏部尚書,資與戢相似。頃選職方昔小輕,〔一五〕不容頓加常侍。聖旨每以蟬冕不宜過多,臣與王儉既已左珥,若復加戢,則八座便有三貂。若帖以驍、游,亦為不少。」乃以戢為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
戢美容儀,動止與褚淵相慕,時人呼為「小褚公」。家業富盛,性又華侈,衣被服飾,極為奢麗。三年,出為左將軍、吳興太守。
上頗好畫扇,宋孝武賜戢蟬雀扇,善畫者顧景秀所畫。時陸探微、顧彥先皆能畫,〔一六〕歎其巧絕。戢因王晏獻之,上令晏厚酬其意。
四年,卒。時年三十六。贈散騎常侍、撫軍,太守如故。諡懿子。女為雞林王后,又贈侍中、光祿大夫。
王延之字希季,琅邪臨沂人也。祖裕,〔一七〕宋左光祿儀同三司。父昇之,都官尚書。延之出繼伯父秀才粲之。
延之少而靜默,不交人事。州辟主簿,不就。舉秀才。〔除〕北中郎法曹行參軍,〔一八〕轉署外兵尚書外兵部,〔一九〕司空主簿,並不就。除中軍建平王主簿、記室,仍度司空、北中郎二府,轉祕書丞,西陽王撫軍諮議,州別駕,尋陽王冠軍、安陸王後軍司馬,加振武將軍,出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不拜。宋明帝為衛軍,延之轉為長史,加宣威將軍。司徒建安王休仁征赭圻,轉延之為左長史,加寧朔將軍。
延之清貧,居宇穿漏。褚淵往候之,見其如此,具啟明帝,帝即敕材官為起三閒齋屋。遷侍中,領射聲校尉,未拜,出為吳郡太守。罷郡還,家產無所增益。除吏部尚書,侍中,領右軍,並不拜。復為吏部尚書,領驍騎將軍,出為後軍將軍、吳興太守。遷都督浙東五郡、會稽太守。轉侍中,祕書監,晉熙王師。遷中書令,師如故,未拜,轉右僕射。昇明二年,轉左僕射。
宋德既衰,太祖輔政,朝野之情,人懷彼此。延之與尚書令王僧虔中立無所去就,時人為之語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太祖以此善之。三年,出為使持節、都督江州豫州之新蔡晉熙二郡諸軍事、安南將軍、江州刺史。建元二年,〔二0〕進號鎮南將軍。
延之與金紫光祿大夫阮韜,俱宋領軍劉湛外甥,並有早譽。湛甚愛之,曰:「韜後當為第一,延之為次也。」延之甚不平。每致餉下都,韜與朝士同例。太祖聞其如此,與延之書曰:「韜云卿未嘗有別意,當緣劉家月旦故邪?」在州祿俸以外,一無所納,獨處齋內,吏民罕得見者。
四年,遷中書令,右光祿大夫,本州大中正。轉左僕射,光祿、中正如故。尋領竟陵王師。永明二年,陳疾解職,世祖許之。轉特進,右光祿大夫,王師、中正如故。其年卒,年六十四。追贈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特進如故。諡簡子。
延之家訓方嚴,不妄見子弟,雖節歲問訊,皆先克日。子倫之,〔二一〕見兒子亦然。永明中,為侍中。世祖幸琅邪城,倫之與光祿大夫全景文等二十一人坐不參承,為有司所奏。詔倫之親為陪侍之職,而同外惰慢,〔二二〕免官,景文等贖論。建武中,至侍中,領前軍將軍,都官尚書,領游擊將軍,卒。
阮韜字長明,陳留人,晉金紫光祿大夫裕玄孫也。韜少歷清官,為南兗州別駕,刺史江夏王劉義恭逆求資費錢,韜曰:「此朝廷物。」執不與。
宋孝武選侍中四人,並以風貌。王彧、謝莊為一雙,韜與何偃為一雙。常充兼假。泰始末,為征南江州長史。桂陽王休範在鎮,數出行遊,韜性方峙,未嘗隨從。至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領始興王師。永明二年,卒。
史臣曰:內侍樞近,世為華選,金璫熲耀,朝之麗服,久忘儒藝,專授名家。加以簡擇少姿,簪貂冠冕,基蔭所通,後才先貌,事同謁者,以形骸為官,斯違舊矣。辟強之在漢朝,幼有妙察;仲宣之處魏國,見貶容陋。何戢之讓,雖未能深識前古之美,與夫尸官靦服者,何等級哉!
贊曰:萬石祗慎,琨既為倫。五龍一氏,張亦繼荀。炫清褚族,戢遺何姻。延之居簡,名峻王臣。
校勘記
〔一〕 平越將軍 按宋書百官志有四平將軍,無平越將軍。廣州剌史往往帶平南將軍軍號,「平越」疑「平南」之訛。
〔二〕 平越中郎〔將〕 張森楷校勘記云:「有平越中郎將,無平越中郎。」按通典職官典「平越中郎將,晉武帝置,理廣州,主護南越」。此脫一「將」字,今補。
〔三〕 徙為寵子新安王東中郎長史 「東中郎」南史作「北中郎」。按宋書始平孝敬王子鸞傳,大明四年為東中郎將、吳郡太守。五年,遷北中郎將、南徐州刺史。琨蓋並歷二府。
〔四〕 〔左〕遷光祿大夫 據南監本、局本及南史、元龜六百七十九補。按殿本作「乃左遷光祿大夫」。
〔五〕 (引)〔弘〕訓太僕 按宋明恭王皇后,元徽初為皇太后,稱弘訓宮。「引訓」當作「弘訓」,各本並由宋諱缺筆而訛,今據改。
〔六〕 從帝即位 順帝作「從帝」,乃子顯避梁諱改,南監本、殿本已改為「順帝」。下同。
〔七〕 省官何容復奪之 「容」字原闕,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補。按「容」元龜四百五十九作「用」。
〔八〕 岱少與兄太子中舍人寅 「寅」宋書張茂度傳、張敷傳並作「演」。此蓋子顯避梁武帝嫌名改。
〔九〕 後延之於籬邊聞其與客語 「聞」原訛「間」,今據南監本、殿本、局本改正。
〔一0〕卿美效夙著 「效」御覽二百五十九引作「望」。
〔一一〕以此頗〔不〕相善 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及南史、元龜四百七十八補。
〔一二〕遷使持節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 「徐」字原闕,今據各本補。
〔一三〕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 據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及南史、通鑑齊高帝建元元年補。
〔一四〕而雲露尚凝 「露」南監本、殿本、局本作「霧」。
〔一五〕頃選職方昔小輕 「頃」御覽六百八十八引作「領」,南史亦作「領」。
〔一六〕時陸探微顧彥先皆能畫 「顧彥先」御覽九百四十四引梁書按當作齊書作「顧寶先」。按顧寶先,顧琛次子,見宋書、南史顧琛傳。南史云寶先大明中為尚書水部郎。又南史王曇首傳子僧虔附傳云:「吳郡顧寶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飛白以示之。」蓋僧虔善書,寶先能書畫,故作飛白以示之也。或又作「顧寶光」,見法書要錄卷五竇臮述書賦注及歷代名畫記卷一、卷六。歷代名畫記云:「宋有陸探微、顧寶光。」又云:「顧寶光,吳郡人。善書畫,大明中為尚書水部郎。」是寶先、寶光實一人也。疑此當依御覽引作「顧寶先」。或作「顧寶光」者,殆光與先形近致訛耳。若顧彥先,名榮,乃晉初人,陸機有代顧彥先贈婦詩,見文選,不得與陸探微同時也。
〔一七〕祖裕 按王延之祖南史有傳,作「王裕之」。
〔一八〕〔除〕北中郎法曹行參軍 據元龜六百五十補。
〔一九〕轉署外兵尚書外兵部 按轉署外兵謂轉為北中郎將府外兵曹參軍也。「尚書外兵部」不可解,疑是衍文。
〔二0〕建元二年 「二年」南史作「元年」。
〔二一〕子倫之 「倫之」南史作「綸之」。
〔二二〕而同外惰慢 「外」南監本、殿本、局本作「眾」。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王夫之
清·丁耀亢
唐·徐道符
明·胡居仁
梁·陶弘景
(清)盧德嘉 纂輯
孙殿起
宋·赞宁
清·苌乃周
清·李光地
宋·黄儒
(北宋)苏洵撰
明·王守仁
明·萧良有
竹秋氏
明·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