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晉書
晉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后妃下
元敬虞皇后
荀豫章君
元敬虞皇后諱孟母,濟陽外黃人也。父豫,見外戚傳。帝為琅邪王,納后為妃,無子。永嘉六年薨,時年三十五。
帝為晉王,追尊為王后。有司奏王后應別立廟。令曰:「今宗廟未成,不宜更興作,便修飾陵上屋以為廟。」太興三年,冊曰:「皇帝咨前琅邪王妃虞氏:朕祗順昊天成命,用陟帝位。悼妃夙徂,徽音潛翳,御于家邦,靡所儀刑,陰教有虧,用傷于懷。追號制諡,先王之典。今遣使持節兼太尉萬勝奉冊贈皇后璽綬,祀以太牢。魂而有靈,嘉茲寵榮。」乃祔於太廟,葬建平陵。
太寧中,明帝追懷母養之恩,贈豫妻王氏為〈云阝〉陽縣君,從母散騎常侍新野王罕妻為平陽鄉君。
豫章君荀氏,元帝宮人也。初有寵,生明帝及琅邪王裒,由是為虞后所忌。自以位卑,每懷怨望,為帝所譴,漸見疏薄。及明帝即位,封建安君,別立第宅。太寧元年,帝迎還臺內,供奉隆厚。及成帝立,尊重同于太后。咸康元年薨。詔曰:「朕少遭憫凶,慈訓無稟,撫育之勤,建安君之仁也。一旦薨殂,實思報復,永惟平昔,感痛哀摧。其贈豫章郡君,別立廟于京都。」
明穆庾皇后
明穆庾皇后諱文君,潁川鄢陵人也。父琛,見外戚傳。后性仁慈,美姿儀。元帝聞之,聘為太子妃,以德行見重。
明帝即位,立為皇后。冊曰:「妃庾氏昔承明命,作嬪東宮,虔恭中饋,思媚軌則。履信思順,以成肅雝之道;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美。朕夙罹不造,煢煢在疚。群公卿士,稽之往代,僉以崇嫡明統,載在典謨,宜建長秋,以奉宗廟。是以追述先志,不替舊命,使使持節兼太尉授皇后璽綬。夫坤德尚柔,婦道承姑,崇粢盛之禮,敦螽斯之義。是以利在永貞,克隆堂基,母儀天下,潛暢陰教。鑒于六列,考之篇籍,禍福無門,盛衰由人,雖休勿休。其敬之哉,可不慎歟!」
及成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奏:天子幼沖,宜依漢和熹皇后故事。辭讓數四,不得已而臨朝攝萬機。后兄中書令亮管詔命,公卿奏事稱皇太后陛下。咸和元年,有司奏請追贈后父及夫人毌丘氏,后陳讓不許,三請不從。
及蘇峻作逆,京都傾覆,后見逼辱,遂以憂崩,時年三十二。后即位凡六年。其後帝孝思罔極,贈琛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毌丘氏安陵縣君,〔一〕從母荀氏永寧縣君,何氏建安縣君。亮表陳先志,讓而不受。
成恭杜皇后
周太妃
成恭杜皇后諱陵陽,〔二〕京兆人,鎮南將軍預之曾孫也。父乂,見外戚傳。成帝以后奕世名德,咸康二年備禮拜為皇后,即日入宮。帝御太極前殿,群臣畢賀,晝漏盡,懸籥,百官乃罷。后少有姿色,然長猶無齒,有來求婚者輒中止。及帝納采之日,一夜齒盡生。改宣城陵陽縣為廣陽縣。七年三月,后崩,年二十一。外官五日一臨,內官旦一入,葬訖止。后在位六年,無子。
先是,三吳女子相與簪白花,望之如素柰,傳言天公織女死,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帝下詔曰:「吉凶典儀,誠宜備設;然豐約之度,亦當隨時,況重壤之下,而崇飾無用邪!今山陵之事,一從節儉,陵中唯潔掃而已,不得施塗車芻靈。」有司奏造凶門柏歷及調挽郎,皆不許。又禁遠近遣使。明年元會,有司奏廢樂。詔廢管絃,奏金石如故。
孝武帝立,寧康二年,以后母裴氏為廣德縣君。裴氏名穆,長水校尉綽孫,太傅主簿遐女,太尉王夷甫外孫。中表之美,高於當世。遐隨東海王越遇害,無子。唯穆渡江,遂享榮慶,立第南掖門外,世所謂杜姥宅云。
章太妃周氏以選入成帝宮,有寵,生哀帝及海西公。始拜為貴人。哀帝即位,詔有司議貴人位號,太尉桓溫議宜稱夫人,尚書僕射江虨議應曰太夫人。詔崇為皇太妃,儀服與太后同。又詔「朝臣不為太妃敬,合禮典不」。太常江逌議「位號不極,不應盡敬」。興寧元年薨。帝欲服重,江虨啟應緦麻三月。詔欲降為期年,虨又啟「厭屈私情,所以上嚴祖考」,帝從之。
康獻褚皇后
康獻褚皇后諱蒜子,河南陽翟人也。父裒,見外戚傳。后聰明有器識,少以名家入為琅邪王妃。及康帝即位,立為皇后,封母謝氏為尋陽鄉君。
及穆帝即位,尊后曰皇太后。時帝幼沖,未親國政。領司徒蔡謨等上奏曰:「嗣皇誕哲岐嶷,繼承天統,率土宅心,兆庶蒙賴。陛下體茲坤道,訓隆文母。昔塗山光夏,簡狄熙殷,實由宣哲,以隆休祚。伏惟陛下德侔二媯,淑美關雎,臨朝攝政,以寧天下。今社稷危急,兆庶懸命,臣等章惶,一日萬機,事運之期,天祿所鍾,非復沖虛高讓之日。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臣等不勝悲怖,謹伏地上請。乞陛下上順祖宗,下念臣吏,推公弘道,以協天人,則萬邦承慶,群黎更生。」太后詔曰:「帝幼沖,當賴群公卿士將順匡救,以酬先帝禮賢之意,且是舊德世濟之美,則莫重之命不墜,祖宗之基有奉,是其所以欲正位于內而已。所奏懇到,形于翰墨,執省未究,以悲以懼。先后允恭謙抑,思順坤道,所以不距群情,固為國計。豈敢執守沖闇,以違先旨。輒敬從所奏。」於是臨朝稱制。有司奏,謝夫人既封,荀、卞二夫人亦應追贈,皆后之前母也。太后不許。太常殷融議依鄭玄義,衛將軍裒在宮庭則盡臣敬,太后歸寧之日自如家人之禮。太后詔曰:「典禮誠所未詳,如所奏,是情所不能安也,更詳之。」征西將軍翼、南中郎尚議謂「父尊盡於一家,君敬重於天下,鄭玄義合情禮之中」。太后從之。自後朝臣皆敬裒焉。
帝既冠,太后詔曰:「昔遭不造,帝在幼沖,皇緒之微,眇若贅旒。百辟卿士率遵前朝,勸喻攝政。以社稷之重,先代成義,僶俛敬從,弗遑固守。仰憑七廟之靈,俯仗群后之力,帝加元服,禮成德備,當陽親覽,臨御萬國。今歸事反政,一依舊典。」于是居崇德宮,手詔群公曰:「昔以皇帝幼沖,從群后之議,既以闇弱,又頻丁極艱,銜恤歷祀,沈憂在疚。司徒親尊德重,訓救其弊,王室之不壞,實公是憑。帝既備茲冠禮,而四海未一,五胡叛逆,豺狼當路,費役日興,百姓困苦。願諸君子思量遠算,戮力一心,輔翼幼主,匡救不逮。未亡人永歸別宮,以終餘齒。仰惟家國,故以一言託懷。」
及哀帝、海西公之世,太后復臨朝稱制。〔三〕桓溫之廢海西公也,太后方在佛屋燒香,內侍啟云「外有急奏」,太后乃出。尚倚戶前視奏數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索筆答奏云:「未亡人罹此百憂,感念存沒,心焉如割。」溫始呈詔草,慮太后意異,悚動流汗,見于顏色。及詔出,溫大喜。
簡文帝即位,尊后為崇德太后。及帝崩,孝武帝幼沖,桓溫又薨。群臣啟曰:「王室多故,禍艱仍臻,國憂始周,復喪元輔,天下惘然,若無攸濟。主上雖聖資奇茂,固天誕縱。而春秋尚富,如在諒闇,蒸蒸之思,未遑庶事。伏惟陛下德應坤厚,宣慈聖善,遭家多艱,臨朝親覽。光大之美,化洽在昔,謳歌流詠,播溢無外。雖有莘熙殷,妊姒隆周,未足以喻。是以五謀克從,人鬼同心,仰望來蘇,懸心日月。夫隨時之義,周易所尚,寧固社稷,大人之任。伏願陛下撫綜萬機,釐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不勝憂國喁喁至誠。」太后詔曰:「王室不幸,仍有艱屯。覽省啟事,感增悲歎。內外諸君,並以主上春秋沖富,加蒸蒸之慕,未能親覽,號令宜有所由。苟可安社稷,利天下,亦豈有所執,輒敬從所啟。但闇昧之闕,望盡弼諧之道。」於是太后復臨朝。帝既冠,乃詔曰:「皇帝婚冠禮備,遐邇宅心,宜當陽親覽,緝熙惟始。今歸政事,率由舊典。」於是復稱崇德太后。
太元九年,崩于顯陽殿,年六十一,在位凡四十年。太后於帝為從嫂,朝議疑其服。太學博士徐藻議曰:「資父事君而敬同。又禮云『其夫屬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則夫屬君道,妻亦后道矣。服后以齊,母之義也。魯譏逆祀,以明尊卑。〔四〕今上躬奉康、穆、哀皇及靖后之祀,致敬同于所天,豈可敬之以君道,而服廢於本親。謂應齊衰期。」從之。
穆章何皇后
穆章何皇后諱法倪,廬江灊人也。父準,見外戚傳。以名家膺選。升平元年八月,下璽書曰:「皇帝咨前太尉參軍何琦:混元資始,肇經人倫,爰及夫婦,以奉天地宗廟社稷。謀于公卿,咸以宜率由舊典。今使使持節太常彪之、宗正綜,以禮納采。」琦答曰:「前太尉參軍、都鄉侯糞土臣何琦稽首頓首再拜。皇帝嘉命,訪婚陋族,備數採擇。臣從祖弟故散騎侍郎準之遺女,未閑教訓,衣履若如人。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又使兼太保、武陵王晞,兼太尉、中領軍洽,持節奉冊立為皇后。
后無子。哀帝即位,稱穆皇后,居永安宮。桓玄篡位,移后入司徒府。路經太廟,后停輿慟哭,哀感路人。玄聞而怒曰:「天下禪代常理,何預何氏女子事耶!」乃降后為零陵縣君。與安帝俱西,至巴陵。及劉裕建義,殷仲文奉后還京都,下令曰:「戎車屢警,黎元阻饑。而膳御豐靡,豈與百姓同其儉約。減損供給,勿令游過。」后時以遠還,欲奉拜陵廟。有司以寇難未平,奏停。元興三年崩,〔五〕年六十六,在位凡四十八年。
哀靖王皇后
哀靖王皇后諱穆之,太原晉陽人也。司徒左長史濛之女也。后初為琅邪王妃。哀帝即位,立為皇后,追贈母爰氏為安國鄉君。后在位三年,無子。興寧二年崩。
廢帝孝庾皇后
廢帝孝庾皇后諱道憐,潁川鄢陵人也。父冰,自有傳。初為東海王妃。及帝即位,立為皇后。太和六年崩,〔六〕葬于敬平陵。帝廢為海西公,追貶后曰海西公夫人。太元十一年,海西公薨于吳,〔七〕又以后合葬于吳陵。
簡文宣鄭太后
簡文宣鄭太后諱阿春,河南滎陽人也。世為冠族。祖合,臨濟令。父愷,字祖元,安豐太守。
后少孤,無兄弟,唯姊妹四人,后最長。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于舅濮陽吳氏。元帝為丞相,敬后先崩,將納吳氏女為夫人。后及吳氏女並游後園,或見之,言於帝曰:「鄭氏女雖嫠,賢於吳氏遠矣。」建武元年,納為琅邪王夫人,甚有寵。后雖貴幸,而恒有憂色。帝問其故,對曰:「妾有妹,中者已適長沙王褒,餘二妹未有所適,恐姊為人妾,無復求者。」帝因從容謂劉隗曰:「鄭氏二妹,卿可為求佳對,使不失舊。」隗舉其從子傭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漢中李氏,皆得舊門。帝召王褒為尚書郎,以悅后意。后生琅邪悼王、簡文帝、尋陽公主。帝稱尊號,后雖為夫人,詔太子及東海、武陵王皆母事之。帝崩,后稱建平國夫人。
咸和元年薨,簡文帝時為琅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繼,宜降所生,國臣不能匡正,奏免國相諸葛頤。王上疏曰:「亡母生臨臣國,沒留國第,臣雖出後,亦無所厭,則私情得敘。昔敬后崩,孝王已出繼,亦還服重。此則明比,臣所憲章也。」明穆皇后不奪其志,乃徙琅邪王為會稽王,追號后曰會稽太妃。及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臨崩,封皇子道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詔曰:「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誕載聖明,光延于晉。先帝追尊聖善,朝議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遺旨,依陽秋二漢孝懷皇帝故事,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八〕于是立廟于太廟路西,陵曰嘉平。時群臣希旨,多謂鄭太后應配食于元帝者。帝以問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陽秋之義,母以子貴。魯隱尊桓母,別考仲子之宮而不配食于惠廟。又平素之時,不伉儷于先帝,至于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其崇尊盡禮,由於臣子,故得稱太后,陵廟備典。若乃祔葬配食,則義所不可。」從之。
簡文順王皇后
簡文順王皇后諱簡姬,太原晉陽人也。父遐,見外戚傳。后以冠族,初為會稽王妃,生子道生,為世子。永和四年,母子並失帝意,俱被幽廢,后遂以憂薨。咸安二年,孝武帝即位,追尊曰順皇后,合葬高平陵,追贈后父遐特進、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
孝武文李太后
孝武文李太后諱陵容,本出微賤。始簡文帝為會稽王,有三子,俱夭。自道生廢黜,獻王早世,其後諸姬絕孕將十年。帝令卜者扈謙筮之,曰:「後房中有一女,當育二貴男,其一終盛晉室。」時徐貴人生新安公主,以德美見寵。帝常冀之有娠,而彌年無子。會有道士許邁者,朝臣時望多稱其得道。帝從容問焉,答曰:「邁是好山水人,本無道術,斯事豈所能判!但殿下德厚慶深,宜隆奕世之緒,當從扈謙之言,以存廣接之道。」帝然之,更加採納。又數年無子,乃令善相者召諸愛妾而示之,皆云非其人,又悉以諸婢媵示焉。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崑崙。既至,相者驚云:「此其人也。」帝以大計,召之侍寢。后數夢兩龍枕膝,日月入懷,意以為吉祥,向儕類說之,帝聞而異焉,遂生孝武帝及會稽文孝王、鄱陽長公主。
及孝武帝初即位,尊為淑妃。太元三年,進為貴人。九年,又進為夫人。十二年,加為皇太妃,儀服一同太后。十九年,會稽王道子啟:「母以子貴,慶厚禮崇。伏惟皇太妃純德光大,休祐攸鍾,啟嘉祚於聖明,嗣徽音于上列。雖幽顯同謀,而稱謂未盡,非所以仰述聖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號,詳案舊典。」八月辛巳,帝臨軒,遣兼太保劉耽尊為皇太后,稱崇訓宮。安帝即位,尊為太皇太后。
隆安四年,崩于含章殿。朝議疑其服制,左僕射何澄、右僕射王雅、尚書車胤、孔安國、〔九〕祠部郎徐廣等議曰:「太皇太后名位允正,體同皇極,理制備盡,情禮兼申。陽秋之義,母以子貴,既稱夫人,禮服從正。故成風顯夫人之號,文公服三年之喪。子于父母之所生,體尊義重。且禮祖不厭孫,固宜追服無屈,而緣情立制。若嫌明文不存,則疑斯從重,謂應同于為祖母後齊衰三年。」從之。皇后及百官皆服齊衰期,永安皇后一舉哀。於是設廬於西堂,凶儀施于神獸門,葬修平陵,神主祔于宣太后廟。
孝武定王皇后
孝武定王皇后諱法慧,哀靖皇后之姪也。父蘊,見外戚傳。
初,帝將納后,訪于公卿。于時蘊子恭以弱冠見僕射謝安,安深敬重之。既而謂人曰:「昔毛嘉恥于魏朝,楊駿幾傾晉室。若帝納后,有父者,唯廕望如王蘊乃可。」既而訪蘊女,容德淑令,乃舉以應選。寧康三年,中軍將軍桓沖等奏曰:「臣聞天地之道,蓋相須而化成;帝后之德,必相協而政隆。然後品物流形,彝倫攸敘,靈根長固,本枝百世。天人同致,莫不由此。是以塗山作儷,而夏族以熙;妊姒配周,而姬祚以昌。今長秋將建,宜時簡擇。伏聞試守晉陵太守王蘊女,天性柔順,四業允備。且盛德之冑,美善先積。臣等參議,可以配德乾元,恭承宗廟,徽音六宮,母儀天下。」於是帝始納焉。封蘊妻劉氏為樂平鄉君。
后性嗜酒驕妒,帝深患之。乃召蘊於東堂,具說后過狀,令加訓誡。蘊免冠謝焉。后於是少自改飾。太元五年崩,年二十一,葬隆平陵。
安德陳太后
安德陳太后諱歸女,松滋潯陽人也。父廣,以倡進,仕至平昌太守。后以美色能歌彈,入宮為淑媛,生安、恭二帝。太元十五年薨,贈夫人。追崇曰皇太后,神主祔于宣太后廟,陵曰熙平。
安僖王皇后
安僖王皇后諱神愛,琅邪臨沂人也。父獻之,見別傳;母新安愍公主。后以太元二十一年納為太子妃。及安帝即位,立為皇后。無子。義熙八年崩于徽音殿,時年二十九,葬休平陵。
恭思褚皇后
恭思褚皇后諱靈媛,河南陽翟人,義興太守爽之女也。后初為琅邪王妃。元熙元年,立為皇后,生海鹽、富陽公主。及帝禪位于宋,降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崩,時年五十三,祔葬沖平陵。
史臣曰:方祇體安,儷乾儀而合德;圓舒循晷,配羲曜以齊明。故知陽爍陰凝,萬物假其陶鑄;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取譬賢淑,作伉文思,靈根式固,實資於此。宣穆閱禮,偶德潛鱗,翊天造之艱虞,嗣塗山之逸響,寶運歸其後胤,蓋有母儀之助焉。武元楊氏預聞朝政,明不逮遠,愛溺私情,深杜衛瓘之言,不曉張泓之詐,運其陰沴,韜映乾明,晉道中微,基于是矣。惠皇稟質,王縱其嚚,識暗鳴蛙,智昏文蛤。南風肆狡,扇禍稽天。初踐椒宮,逞梟心于長樂;方觀梓樹,頒鴆羽於離明。褒后滅周,方之蓋小;妹妃傾夏,曾何足喻。中原陷於鳴鏑,其兆彰於此焉。昔者高宗諒闇,總百官於元老;成王沖眇,託萬機於上公。太后御宸,諒知非古。而明穆、康獻,仍世臨朝,時屬委裘,躬行負扆。各免華陽之釁,竟躡和熹之蹤,保陵遲以克終,所幸實為多矣。
贊曰:二妃光舜,三母翼周。末升夷癸,褒進亡幽。家邦興滅,職此之由。穆后沈斷,忘情執爨。故劍辭恩,池蒲起歎。崇化繁祉,肇基商亂。二楊繼寵,福極災生。南風熾虐,國喪身傾。獻容幸亂,居辱疑榮。援筆廢主,持尺威帝。契闊終罹,殷憂以斃。芬實窈窕,芳菲婉嫕。呂妾變嬴,黃姬化羋。石文遠著,金行潛徙。婦德傾城,迷朱奪紫。
校勘記
〔一〕安陵縣君斠注:御覽二0二引中興書「安陵」作「安陽」。按:晉無安陵縣,而有東安陵縣,疑此當作「安陽縣君」。
〔二〕諱陵陽考異:宋書州郡志杜皇后諱陵,此衍「陽」字。咸康四年以後諱改宣城之陵陽縣為廣陽,可證后名無「陽」字。
〔三〕及哀帝海西公之世太后復臨朝稱制李校:哀帝紀惟興寧二年帝以服藥致疾,崇德太后復臨朝攝政,至海西公紀不言有臨朝事,「世」字當是「際」字之誤。
〔四〕以明尊卑禮志中、宋志二、通典八0、通考一二一「尊卑」皆作「尊尊」,乃用穀梁傳文公二年「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之義。徐藻、徐邈父子治穀梁,此作「尊尊」為是。
〔五〕元興三年崩「元興」原作「永興」。商榷:「永興」當作「元興」,自穆帝升平元年至安帝元興三年,正四十八年。按:安紀、建康實錄一0皆在元興三年,今據改。
〔六〕太和六年崩「六年」疑當作「元年」。海西公紀、天文志下及宋書禮志三、御覽一五一引晉中興書皆云其死在太和元年。
〔七〕太元十一年海西公薨「十一年」原作「九年」。海西公紀、孝武紀、建康實錄九、六朝事跡類編俱作「太元十一年」,今據改。
〔八〕簡文太后斠注:當從孝武紀作「簡文宣太后」。按:冊府二九亦有「宣」字。
〔九〕孔安國據孔安國傳,安國時為領軍,「孔安國」上疑脫「領軍」二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佚名
明·吕坤
元·蒋祈
明·高儒
明·解缙
(明)杨慎
元·薛景石
宋·晓莹
(東漢)應劭,王利器 校注
清·江顺诒
(唐)崔令钦撰
(明)施显卿撰
清·李荫
春秋齐·晏婴
清·张玉纶
清·理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