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第一六五回 成帝即位黜宦竖 王尊舍命护金堤-西汉野史
第一六五回 成帝即位黜宦竖 王尊舍命护金堤
话说竟宁元年夏五月,元帝病重,驾崩于未央宫。帝年二十六即位,在位十六年,改元四次,寿四十二岁,葬于渭陵。
太子骜即位,是为成帝。尊王皇后为皇太后,以元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与后父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一同辅政。
许嘉乃许广汉弟许延寿之子,广汉身死无子。元帝使许嘉为广汉后,嗣爵平恩侯。元帝追念其母许皇后,在位日浅,却遭霍氏毒死。故特选许嘉之女为太子妃,初入宫时,元帝使中常侍黄门送往太子处。及诸人回来复命,备言太子见了许妃欢悦情形,元帝大喜,对左右道:“汝可斟酒贺我,许妃生性聪慧,甚得太子宠爱,曾生一男不育,至是立为皇后。”成帝又感史丹拥护之力,拜为卫尉,擢右将军,赐爵关内侯。
古语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从成帝即位,委任王凤。
王凤是个性喜揽权之人,不比史高等,但仰宦官鼻息。当日成帝正在居丧,一切政事皆由王凤主意。到了此时,石显也就一筹莫展。王凤久知石显之奸,遂奏请成帝罢去中书宦官,以石显为长信中太仆。石显既离中书,毫无权柄,比起昔日势焰,真是一落千丈了。
过了一年,成帝下诏改元为建始元年。先是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当元帝时,心畏石显,遇事不敢违忤。今见石显失势,二人遂联名上书,劾奏石显,追列种种罪恶,并其党与姓名。成帝下诏将石显免为庶人,与妻子等移归济南故里。其党牢梁、陈顺皆免官,少府五鹿充宗贬为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贬为雁门都尉。一时人心无不称快,长安为之谣道:伊徒雁,鹿徒菟,去牢与陈实无价。
读者试想,石显自少受了宫刑,如何却有妻子?原来古代宦官得势,往往逼取良家子女为他妻子;或有无耻之徒,自愿将子女献媚。此种恶习,在前汉时便已有之。论起石显平日罪恶,理应处以极刑。只因成帝前为太子,几乎被废,石显也曾出力保护,以此从宽发落。石显失了官职,带同妻子起程,心中忧闷,饮食不进,行到半路,得病而死,也算是便宜他了。
匡衡、张谭见石显被他劾奏免官,正在得意,谁知旁边恼了一位直臣,此人姓王名尊,现官司隶校尉。当日见此情形,即上书劾奏匡衡、张谭:“身为三公,明知石显专权乱政,擅作威福,何不即时劾奏,明正刑罚?乃反阿谀曲从,附下罔上,直到石显失势,匡衡、张谭方始举奏;不自陈述不忠之罪,反扬先帝用人之过,失大臣体,罪皆不道。”此书既上,成帝因初次即位,不欲伤大臣体面,下诏勿问。匡衡闻知,心中惭惧,乃上书谢罪,并称病乞骸骨,上还丞相乐安侯印绶。成帝温语慰留,赐以牛酒。明知王尊所奏甚是,但为优待大臣起见,遂命御史丞劾奏王尊,饰成小过,污辱宰相,贬为高陵令。匡衡方始照旧视事。
王尊字子赣,乃涿郡高阳人,幼时丧父,依伯叔养活,家中甚贫,伯叔使之牧羊。王尊偷闲读书,年十三得为郡中小吏。
后渐长成,给事太守府中,太守问以诏书所列应行之事,王尊一一详对,太守甚奇其才,补为书佐。后被举直言为虢县令,擢安定太守。王尊到官之后,查得属吏五官掾张辅贪赃不法,即命将张辅下狱究治。张辅遂死狱中,抄没赃物不下百万。此外郡中豪强之家,亦多坐罪。郡中小人,畏其严厉,上书告尊残贼。尊坐此免官,后复为益州刺史。一日出巡所属,到了邛蛛山。此山极其险峻,有九折阪,车马往来不易。王尊坐在车中,忽然记起一事,因问属吏道:“此即王阳所畏之地否?”
原来王阳曾为益州刺史,行过此处,见其危险,因叹道:“我承先人遗体,何苦屡过险地!”于是不久告病而去。王尊闻知此事,故向属吏动问。属吏便答道:“是!”王尊听了暗笑王阳畏怯,即喝令御者驱马速行而过。后人因称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王尊在益州二年,蛮夷归附,升为东平相。说起东平王刘宇,乃宣帝之子,母为公孙婕妤。元帝即位,刘宇就国,奉公孙婕妤为东平太后。刘宇年少骄奢,屡次犯法。元帝因是至亲,不忍治罪,但将傅相免官。又见王尊办事强干,故拜为相。王尊到任,访知刘宇平日往往微行出入,与后姬家往来,王尊乃召到厩长嘱咐道:“大王出门,须要备齐车驾及随从官属,方合体制。自今以后,大王若但令汝驾着小车出外,汝可叩头谏阻,说是奉有相命,不得复如从前。”厩长依言退去。刘宇由此不得出外微行,心中甚觉不悦。
一日王尊复入见刘宇,刘宇请其登堂。王尊便对刘宇道:“尊此来人皆吊尊,因尊不容于朝廷,故见命为王之相。曾闻天下皆言王勇,由今观之,王特恃贵而已,安得称勇?惟如尊者乃为勇耳!”刘宇为人本来暴戾,今被王尊当面抢白,不觉无明火起,颜色大变,两眼狠狠地看着王尊,意欲将他打杀。
但是未有题目,不便发作。忽然想得一计,假作好言对王尊道:“请看相君佩刀。”王尊已觉刘宇之意不善,早有防备,不坠其计,但将手举起,露出腋下佩刀,对着旁边侍郎说道:“汝可走到近前,拔出佩刀,与王观看。”又直对刘宇说道:“王意欲诬相以拔刀向王之罪耶?”刘宇被王尊说破,自觉羞惭;又兼久闻王尊威名,不觉自然屈服。遂命左右排起筵席,自与王尊相对饮酒,极其欢乐。
王尊设法收服刘宇,使他不敢如前放肆,原是好事。谁知却被刘宇之母东平太后公孙氏闻知此事,反替其子抱屈,即上书元帝,说是王尊为人倨慢,不尽臣节。元帝依奏,便将王尊免官。至是大将军王凤素知其能,奏补军中司马,擢为司隶校尉。又因劾奏匡衡、张谭被贬为高陵县令,到官数月,因病辞职。
王尊辞职归里,不久又被任用。先是终南山有一贼首傰宗,聚众数百人,盘踞山林,四出打家劫舍,抢掠行人,为害地方。
成帝拜故弘农太守傅刚为校尉,带领兵队千人,前往剿捕,费年余之力,无法擒治,贼势愈横,甚至长安城门亦加戒严。京兆尹王昌、甄遵因此连被贬官。时郑宽中为关内侯,见此情形,便对王凤说道:“终南山近在辇毂之下,盗贼横行,发兵讨之,不能取胜,未免为四夷所笑。为今之计,惟有选择贤京兆尹,方可平定。”遂向王凤保荐王尊可以胜任。王凤依言,先召王尊到来,问以捕盗之策。王尊一一对答。王凤乃保荐王尊为谏大夫,署京兆都尉,行京兆尹事。王尊到任,不过月余,盗贼一概肃清。建始四年,成帝遂拜王尊为京兆尹。当日长安城中豪家大侠,不计其数,中有万章最为著名。万章字子夏,居长安城西柳市,时人因号称城西万子夏。万章曾为京兆尹门下督,与石显交好,因借石显权力,交游愈盛。一日偶随京兆尹到了殿中,一时列侯侍中等一见万章,皆近前与之为礼,却无人与京兆尹言语。万章心中恐惧,连忙退避一边。及石显免官回里,家财甚多,所有床席器具粗重之物,值钱数百万,因其不便携带,尽数赠与万章。万章不受,旁人请问其故,万章叹道:“吾以布衣见爱于石君,今石君家破,吾力不能救,岂可反贪其财物?”闻者尽皆叹服。此外又有东市贾万、卖箭张回、卖酒赵放及杜陵人杨章等,亦皆藏匿亡命,结客报仇,武断乡曲。
历任京兆尹虽闻其名,不敢究办。到了王尊任内,竟将诸人一律捕拿到官,审讯定罪,尽皆伏诛,由此地方安静,吏民悦服。
王尊在任三年,却被御史大夫张忠劾奏免官。人民闻信,无不称惜。湖县三老公乘兴上书,为王尊辩白。成帝见书,遂又拜王尊为徐州刺史。未几擢东郡太守,王尊在东郡数年,地方无事。一日忽报河水大涨,金堤甚危。王尊听了大惊,急往察看。原来东郡地近黄河,当武帝时河决瓠子,连年不塞,各地皆受水害。后武帝车驾亲临,始将决口填塞。其附近一带之堤,名为金堤,意取坚固如金。此堤关系甚大,若有毁坏,不但东郡一郡成为泽国,且连吴楚诸郡国都要遭灾。当日王尊闻信,赶往河上,远远已听得河流之声,如雷鸣鼓响,沸天震地,及至近旁一望,但见一片汪洋,水势迅急,波浪如山,向堤撼来。堤身为之动遥平时金堤高出水面数丈,如今不过七八尺。
那河流继长增高,约计不消一二日,便要漫过堤面,纵使水不加涨,而堤被水啮,其力甚猛,一旦崩坏,十余郡人民都将化为鱼鳖,真是危险异常。因此众人见了,无不心寒胆战。
王尊见势已危急,此时也无别法,便拼着一死,丝毫不惧。
吩咐属吏备了白马,抛入水中,致祭河伯。又命巫作成祝文,说是太守情愿以身填塞金堤,保全一方生命。王尊亲执圭壁,向河祷告一番,焚了祝文,便令左右就堤上搭起庐帐,自己在内住宿,不再回署。此时随来官吏并邻近居民围观者,不下数千人,见太守身当水冲,誓与堤共存亡,人人无不感动,一齐跪下叩头,请求王尊回去。王尊只是不肯,众人也就不忍走开,将他团团围住,看看水势愈涨愈高,离堤面不过三尺,沿堤土石被水冲击,渐渐剥落,眼见得堤身不保,众人也顾不得太守,各自奔走逃生,顷刻之间,一哄散荆惟有主簿一人,守住王尊啼泣。王尊一心待死,凝立不动。
正在死生顷刻之际,说也奇怪,那波浪到了堤边,似乎有物阻住,仍旧退回,水势亦不加涨。众人闻堤身未坏,也就陆续回来。王尊便命大众将堤身受损之处,加工抢护。过一二日,河水稍退,金堤竟得保全,于是吏民人等皆心服王尊之忠诚义烈。白马三老朱英等遂将此事奏闻成帝。成帝发下有司,查明确系实情,乃下诏褒美王尊,加秩中二千石,并赐黄金二十斤。
后王尊病终任所,吏民为之立祠祭祀。清谢启昆有诗咏王尊道:抑弱扶强令尉呵,引经造狱律无讹。
洪流万丈填堤立,峻坂千寻叱驭过。
大节不为临险动,当官大抵惜身多。
忠臣孝子原无二,未许雷门相鼠歌。
当日王尊劾奏匡衡,虽被贬官,一时舆论皆称其能尽职。
匡衡闻知暗自惭愧,每遇灾变,便上书告退。成帝屡加慰留。
匡衡也舍不得高官厚禄,照旧供职。到了建始三年,匡衡之子匡昌官为越骑校尉,忽因酒醉杀人,被拿下狱。其弟密与越骑属下吏卒谋,欲劫狱救出匡昌,事尚未行,却被有司发觉,奏闻成帝。匡衡得信大惊,连忙免冠跣足,入宫谢罪。成帝传谕着上冠履。匡衡方幸自己可保无事。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偏又被司隶校尉与廷尉劾奏匡衡食邑安乐乡,多占四百顷地,算是监守自盗,罪该不道。成帝下诏勿治,但收回丞相安乐侯印绶,免匡衡为庶人。汉时丞相免为庶人者,自匡衡一人为始。
匡衡既已免官,成帝遂拜王商为丞相。未知以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陈彭年
清·释印光
清·冯班
张载
董其昌
(唐)姚汝能
明·袁宏道
(唐)羅隠
(晉)羅含撰
元·王结
(三国)曹操、曹丕、曹植撰
颐琰
(清)陈其元著
(清)王闿运
清·沈心
明·冒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