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四
魏紀六
〔起著雍敦牂(戊午),盡旃蒙赤奮若(乙丑),凡八年。〕
烈祖明皇帝下
景初二年(戊午、二三八)
①春,正月,帝召司馬懿於長安,使將兵四萬討遼東。討公孫淵也。留司馬懿於長穴,以備蜀也。諸葛亮死,乃敢召之遠略。將即亮翻。〕議臣或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
〔議臣,當時謀議之臣也。〕
帝曰:「四千里征伐,
〔續漢志:遼東郡在洛陽東北三千六百里。〕
雖云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也。」帝謂懿曰:「公孫淵將何計以待 君﹖」對曰:「淵棄城豫走,上計也;據遼東拒大軍,其次也;
〔「遼東」當作「遼水」。〕
坐守襄平,此成禽耳。」
〔襄平縣,漢遼東郡治所,公孫淵所都。〕
帝 曰:「然則三者何出﹖」對曰:「唯明智能審量彼我,
〔量,音良。〕
乃豫有所割棄,此既非淵所及。」又謂:「今往孤遠,
〔言孤軍遠征也。〕
不能支久;必先拒 遼水,後守襄平也。」帝曰:「還往幾曰﹖」對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以六十日為什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孫淵聞之,復遣使稱臣,求救於吳。吳人欲戮其使,
〔欲報張彌、許晏之忿也。事見七十二卷青龍元年。復,扶又翻。〕
羊醸曰:
〔醸,古道字。〕
「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計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潛往以要其成。
〔要,一遙翻。〕
若魏伐不克,而我軍遠赴,是因結遐夷,義形萬里;若兵連不解,首尾離隔,則我虜其傍郡,驅略而歸,亦足以致天之罰,報雪曩事矣。」吳主曰:「善!」乃大勒謂淵使曰:「請俟後問,當從簡書,
〔左傳:狄伐邢,管敬仲言於齊侯曰: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簡書,同惡相恤之謂也;請救邢以從簡書。〕
必與弟同休戚。
〔淵遣使謝吳,自稱燕王,求為兄弟之國,故權因而稱之為弟。〕
又曰:「司馬懿所向無前,深為弟憂之。」
〔此晉史臣為此語耳,權必無此言。為,于偽翻。〕
帝問於護軍將蔣濟曰:「孫權其救遼東乎﹖」濟曰:「彼知官備已固,
〔魏、晉之間,謂國家為官。〕
利不可得,深入則非力所及,淺入則勞而無獲;權雖子弟在危,猶將不動,況異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
〔亦謂斬張彌、許晏也。〕
今所以外揚此聲者,譎其行人,
〔譎,古穴翻。詐也。〕
疑之於我,我之不克,冀其折節事己耳。然沓渚之間,去淵尚遠,若大軍相守,事不速決,則權之淺規,或得輕兵掩襲,未可測也。」
〔淺規,謂規圖淺攻,不敢深入;吳君臣之為謀,已不逃蔣濟所料矣。〕
②帝問吏部尚書盧毓:「誰可為司徒者﹖」毓薦處士管寧。
〔處,昌呂翻。〕
帝不能用,更問其次,對曰:「敦篤至行,則太中大夫韓暨;
〔行,下孟翻。〕
亮直清方,司隸校尉崔林;貞固純粹,則太常常爻。」二月,癸卯,以韓暨為司徒。
③漢主立皇后張氏,前后之妹也。立王貴人子璿為皇太子,
〔璿,旬緣翻。〕
瑤為安定王。
大司農河南孟光問太子讀書及情性好尚於祕書郎郤正,
〔東漢以馬融為祕書郎,詣東觀典校書;祕書郎蓋自融始。好,呼到翻;下同。郤,綺戟翻。〕
正曰:「奉親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風;
〔懈,古隘翻。〕
接待群僚,舉動出於仁恕。」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戶所有耳;
〔謂其才行不逾中人也。〕
吾今所問,欲知其權略智謀
【章:甲十六行本「謀」作「調」;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下同。】
既不正曰:「世子之道,在於承志竭歡,
〔承志,謂承君父之志;竭歡,謂左右就養,承顏順色,以盡親之歡。〕
既不得妄有施為;智謀藏於胸懷,權略應時而發,此之有無,焉可豫知也!」
〔焉,於虔翻。〕
光知正慎宜,
〔慎宜者,謹言語,擇其所宜言乃言也。〕
不為放談,乃曰:「吾好直,言無所回避。今天下未定,智意為先,智意自然,不可力強致也。
〔強,其兩翻。〕
儲君讀書,寧當傚吾等竭力博識以待訪問,如博士探策講試以求爵位邪!
〔按漢書音義,作簡策難問例置案上,在試者意投射,取而答之,謂之射策,即探策也;若錄政化得失,顯而問之,謂之對策。探,吉南翻。〕
當務其急者。」正深謂光言為然。正,儉之孫也。
〔儉為益州刺史,漢靈帝中平五年,為盜賊所殺。〕
④吳人鑄當千大錢。
〔杜佑曰:孫權赤烏元年鑄一當千大錢,徑一寸四分,重十六銖。〕
⑤夏,四月,庚子,南鄉恭侯韓暨卒。
⑦六月,司馬懿軍至遼東,公孫淵使大將軍卑衍、楊祚
〔姓譜:卑,卑耳國之後,或云鮮卑之後。蔡邕胡太傅碑有太傅掾鴈門卑登。〕
將步騎數萬屯遼隧,圍塹二十餘里。
〔考異曰:晉宣紀云「南北六七十里,今從淵傳。〕
諸將欲擊之,懿曰:「賊所以堅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墮其計。且賊,大眾在此,其巢窟空虛;直指襄平,詖之必矣。」乃多張旗幟,欲出其南,
〔幟,昌志翻。〕
衍等盡銳趣之。懿潛濟水,出其北,直趣襄平;
〔趣,七喻翻。〕
衍等恐,引兵夜走。諸軍進至首山,
〔首山在襄平西南。〕
淵復使衍等道戰,
〔復,扶又翻;下同。〕
懿擊,大破之,遂進圍襄平。
秋,七月,大霖雨,遼水暴漲,運船自遼口徑至城下。
〔遼口,遼水津渡之口也。〕
雨月餘不正,平地水數尺;三軍恐,欲移營,懿令軍中:「敢有言徙者斬!」都督令史張靜犯令,斬之,
〔晉職官志:魏制,諸公加兵者置都督令史一人。〕
軍中乃定。賊恃水,樵牧自若,諸將欲取之,懿皆不聽。司馬陳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進,晝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堅城,斬孟達。
〔事見七十一卷太和二年。〕
今者遠來而更安緩,愚竊惑焉。」懿曰:「孟達眾少而食支一年,將士四倍於遠而糧不淹月;
〔淹,留也;言所留之糧不支一月也。〕
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以四擊一,正令失半而克猶當為之,是以不計死傷,與糧競也。
〔競,爭也。懿之語珪,猶有廋辭,蓋其急攻孟達,豈特與糧競哉﹖懼吳、蜀救兵至耳。〕
今賊眾我寡,賊飢我飽,水雨乃爾,
〔爾,如此也。〕
功力不設,雖當促之,亦何所為!自發京師,不憂賊攻,但恐賊走。今賊糧垂盡而圍落未合,掠其牛馬,抄其樵采,
〔抄,楚交翻。〕
此故驅之走也。夫兵者詭道,善因事變。
〔言善兵者,能因事而變化也。〕
賊憑眾恃雨,故雖飢困,未肯束手,當示無能以安之。取小利以驚之,非計也。」
〔懿知淵可禽,欲以全取之。〕
朝廷聞師遇雨,咸欲罷兵。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禽淵可計日待也。」
雨霽,懿及合圍,作土山地道,楯櫓鉤衝,
〔楯,干也,攻城之士以扞蔽其身。櫓,樓車,登之以望城中。鉤,鉤梯也。所以鉤引上城者。衝,衝車也,以衝城。〕
晝夜攻之,矢石如雨。淵窘急,
〔窘,巨隕翻。〕
糧盡,中相,食死者甚多,其將楊祚等降。八月,淵使相國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請解圍卻兵,當君臣面縛。懿命斬之,檄告淵曰:「楚、鄭列國,而鄭伯猶肉袒牽羊迎之。
〔左傳:楚莊王圍鄭,克之入自皇門,至于逵路,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孤天子上公,
〔漢太傅,位上公。懿時為太尉而自謂上公,以太尉於三公為上也。〕
而建等欲孫解圍退舍,豈得禮邪!二人老耄,傳言失指,已相為斬之。
〔為,于偽翻。〕
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決者來!」
〔少,詩照翻。〕
淵復遣侍中衛演乞克日送任,
〔送任,謂送質子也。復,扶又翻。〕
懿謂演曰:「軍事大要有五:能戰當戰,不能戰當守,不能守當走;餘三事,但有降與死耳。
〔降,戶江翻。〕
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壬午,襄平潰,淵與子脩將數百騎突圍東南走,大兵急擊之,斬淵父子於梁水之上。
〔班志:遼東郡遼陽縣,註云:大梁水西南至遼陽,入遼水。水經註:小遼水出玄菟高句麗縣遼山,,西南流逕襄平縣,入大梁水;水出北塞外,西南流而入于遼水。〕
懿既入城,誅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餘人,築為京觀。
〔杜預曰:積尸封土於其上,謂之京觀。觀,古玩翻。〕
遼東、帶方、槳浪玄菟四郡皆平。
〔漢帶方縣,屬樂浪、玄菟四郡皆平。漢帶方縣,屬樂浪郡公孫氏分立郡。陳壽曰:建安中,公孫康分屯有以南荒地為帶方郡倭、韓諸國羈屬焉。樂浪,音洛琅。菟,同都翻。〕
淵之將反也,將軍綸直、賈範等苦諫,
〔綸,姓;直,名;其先以邑為姓。〕
玄菟四郡皆平淵皆殺之,懿乃封直等之墓,顯其遺嗣,釋淵叔父恭之囚。
〔淵囚恭事見七十一卷太和二年。〕
中國人欲還舊鄉者,恣聽之。遂班師。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閉壁,若無能為者;及討公孫淵,智計橫出。鄙語有云:「棋逢敵手難藏行」,其是之謂乎!〕
初,潚兄晃為恭任子在洛陽,先淵未反時,數陳其變,
〔先,悉薦翻。數,所角翻;下同。〕
欲令國家討淵;及淵謀道,帝不忍市斬,欲就獄殺之。
〔晃數陳淵之必反,非同逆者也;帝欲殺之以絕其類,刑之於於市則無名,故欲就獄殺之。〕
廷尉高柔上疏曰:「臣竊聞晃先數自歸,陳淵禍萌,雖為凶族,原心可恕。夫史尼亮司馬牛之憂,
〔司馬牛,未司馬桓魋之弟也。魋凶惡,牛憂之,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謂魋之積惡,將死亡無曰。〕
祁奚明叔向之過,
〔左傳:晉人逐欒盈,殺羊舌虎,囚虎兄叔向。祁奚見范宣子曰:「管、蔡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以虎也棄社稷!」宣子言諸公而免之。〕
在昔之美義也。臣以為晃信有言,宜貸其死;苟自無言,便當市斬。今進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閉著囹圄,使自弔分,
〔著,直略翻。引分,即引決也。〕
四方觀國,或疑此舉也。」帝不聽,竟遣使齎金屑飲晃及其妻子,
〔飲,於鴆翻。〕
賜以棺衣,殯斂於宅。
〔宅,晃所居者。斂,力贍翻。〕
⑧九月,吳改元赤烏。
〔權以赤烏集於殿前改元。〕
吳步夫人卒。
初,吳主為討虜將軍,在吳,娶吳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賤,吳主令徐氏母養之。徐氏勡,故無寵。及吳主西徙,
〔謂自吳而西徙都武昌也。〕
徐氏留處吳;而臨淮步夫人寵冠後庭,
〔步夫人,騭之族也。處,昌呂翻。冠,古現翻。〕
吳主欲立為皇后,而群臣議在徐氏,吳主依違者十餘年。
〔依違,不決也。〕
會步氏卒,群臣奏追贈皇后印綬,
〔綬,音受。〕
徐氏竟廢,卒於吳。
⑩吳主使中書郎呂壹典校諸官府及州郡文書,壹因此漸作威福,深文巧詆,排陷無辜,毀短大臣,纖介必聞。太子登數諫,
〔數,所角翻;下同。〕
吳主不聽,群臣莫敢復言,
〔復,扶又翻。〕
皆畏之側目。
壹誣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謗訕國政,
〔訕,山諫翻。〕
吳主怒,收嘉,繫獄驗問。時同坐人皆畏怖壹,
〔其時與嘉同坐者。坐,徂臥翻。〕
並言聞之。侍中北海是儀獨云無聞,
〔是,姓;儀,名。儀本姓氏,孔融嘲儀以氏字為民上無頭,遂改姓是。〕
遂見窮詰,累日,詔旨轉厲,群臣為之屏息。
〔為,于偽翻。屏,必郢翻;屏息,不敢舒氣也。〕
儀曰:「今刀鋸已在臣頸,臣何敢為嘉隱諱,自取夷滅,為不忠之鬼!顧以聞知當有本末。」據實答問,辭不傾移,吳主遂舍之;
〔舍,讀曰捨。〕
嘉亦得免。
上大將軍陸遜、太常潘濬憂壹亂國,每言之輒流涕。壹白丞相顧雍過失,吳主怒,詰責雍,
〔詰,去吉翻。〕
黃門侍郎謝図語次問壹:
〔図,與宏同;乎萌翻〕
「顧公事何如﹖」壹曰:「不能佳。」図又問:「若此公免退,誰當代之﹖」壹未答。図曰:「得無潘太常得之乎﹖」壹
【章:甲十六行本「壹」下有「良久」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退齋校同。】
曰:「君語近之也。」
〔近,其靳翻。〕
図曰:「潘太常常切齒於君,但道無因耳。
〔謂欲奏舉其罪而非太常之職,故其道無因也。〕
今日代顧公,恐明日便擊君矣!」
〔漢制,丞相、御史舉奏百官有罪者。〕
壹大懼,遂解散雍事。潘濬求朝,詣建業,
〔濬本留武昌。朝,直遙翻。〕
欲盡辭極諫,至,聞太子登已數言之
〔至建業而知太子數言壹事。〕
而不見從;濬乃大請百寮,欲因會手刃殺壹,以身當之,
〔以身當擅殺之罪。〕
為國除患。
〔為,于偽翻;下同。〕
壹密聞佑知,稱疾不行。
西陵督步騭上疏曰:「顧雍、陸遜、潘濬,志在竭誠,寢食不寧,念欲安國利民,建久長之計,可謂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監其所司,課其殿最。
〔監,古銜翻。殿,可甸翻。賢曰:殿,軍後也;課居後也。最,凡要之先也;課居先也。〕
此三臣思慮不到則已豈敢欺負所天乎!」
〔君,天也。〕
左將軍朱據部曲應受三萬緡,工王遂詐而受之。壹疑據實取,考問主者,
〔主者,據吏也。〕
死於杖下;據哀其無辜,厚棺斂之,
〔棺,古玩翻。歛,力驗翻。〕
壹又表據吏為據隱,故厚其殯。吳主數責問據,據無以自明,藉草待罪;數曰,典軍吏劉助覺,言王遂所所取。
〔劉助覺其事而言之。〕
吳主大感悟,曰:「朱據見枉,況吏民乎!」乃窮治壹罪,
〔治,直之翻。〕
賞助百萬。
丞相雍至廷尉斷獄,
〔斷,丁亂翻。〕
壹以囚見。雍和顏色問其辭狀,臨出,又謂垌曰:「君意得無欲有所道乎﹖」
〔道,言也。〕
壹叩頭無言。時尚書郎懷敘
〔懷,姓;敘,名。姓譜:無懷氏之後。〕
面詈辱壹,雍責敘曰:「官有正法,何至於此!」有司奏壹大辟,
〔辟,毗亦翻。〕
或以為宜加焚裂,用彰元惡,
〔殷紂用炮烙之刑,項羽燒殺紀信,漢武帝焚蘇文於橫橋,然未以為刑名也。王莽作焚如之刑,後世不復遵用。裂,謂車裂,古之轘刑。〕
吳主以訪中書令會稽闞澤,
〔會,古外翻。闞,姓也。左傳齊有大夫闞止。〕
澤曰:「盛明之世,不宜復有此刑。」
〔復,扶又翻;下同。〕
吳主從之。
壹既伏誅,吳主使中書郎袁禮還云:『與子瑜、子山、義封、定公相見,
〔諸葛瑾,字子瑜。步騭,字子山。朱然,字義封。呂岱,字定公。瑾,渠吝翻。騭,職日翻。〕
並咨以時事當有所先後,
〔謂時事所當行何者為先,何者為後也。〕
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陳悉,推之伯言、承明。
〔推,吐雷翻。〕
陸遜,字伯言。潘濬,字承明。〕伯言、承明見禮泣涕懇側,辭旨辛苦,至乃懷執危怖,有不自安之心。』
〔怖,普布翻。〕
聞之帳然,深自刻怪!
〔刻,怪也。〕
何者﹖夫惟聖人能無過行,
〔行,下孟翻。〕
明者能自見耳。人之舉厝,何能悉中!
〔中,竹仲翻。〕
獨當己有以傷拒眾意,忽不自覺,故諸君有嫌難耳。不爾,何緣乃至於此乎﹖與諸君從事,自少至長,髮有二色,
〔二色,謂班白也。少,詩照翻。長,知兩翻。〕
以謂表裏足以明露,公私分計足用相保,
〔分,扶問翻。〕
義雖君臣,恩猶骨肉,榮福喜戚,相與共之。忠不匿情,智無遺計,事統是非,
〔言行事是,則君臣同其是;非,則同其非也。〕
諸君豈得從容而已哉!
〔從,千容翻。〕
同船濟水,將誰與易!
〔易,如字。〕
齊桓有善,管子未嘗不歎,有過未嘗不諫,諫而不得,終諫不止。今孫自省無桓公之德,
〔省,悉景翻。〕
而諸君諫諍未出於口,仍執嫌難;以此言之,孤於齊桓良優,未知諸君於管子何如耳!」
〔下之於上,不從其令而從其意。孫權自謂優於齊桓,而責其臣以管子。使吳誠有管子,亦不敢盡言於權,觀諸陸遜可見矣。〕
冬,十一月,壬午,以司空衛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
十二月,漢蔣琬出屯漢中。
乙丑,帝不豫。
辛巳,立郭夫人為皇后。
初,太祖為魏公,以贊令劉放、
〔鄮縣,漢屬沛郡,王莽改曰贊治,魏分屬譙郡。或曰贊,相也,凡出令使之贊相,因以為官名。蓋魏武霸府所置也。〕
參軍事孫資皆為祕書郎。文帝即位,更名祕書曰中書,以放為監,資為令,遂掌機密。
〔漢桓帝延熹二年,置祕書監;魏武為魏王,置祕書令丞,典尚書奏事,黃初初,改為中書,置監、令,中書有監、令自此始。自魏及晉,遂為要官,荀勗所謂鳳凰池也。更,工衡翻。〕
帝即位,尤見寵任,皆加侍中、光祿大夫,封本縣侯。
〔放,涿郡方城人。資,太原中都人。〕
是時,帝親覽萬機數,數興軍旅,
〔數,所角翻。〕
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會議,常令決其是非,擇而行之。中護軍蔣濟上疏曰:
〔此疏亦是濟為中護軍時所上,通鑑因敘放、資事而書之於此。〕
「臣聞大臣太重者或危,左右太親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內扇動;
〔蓋謂文帝時也。或曰:謂受遺大臣也。〕
陛下卓然自覽萬機,莫不祗肅。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權在下,則眾心慢上,勢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於大臣,願無忘之於左右,左右忠正遠慮,未必賢於大臣,至於便辟取合,或能工之。
〔便,毗連翻。辟,讀曰僻。〕
今外所言,輒厔『中書雖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猶惑世俗,況實握事要,日在目前;儻因疲倦之間有所割制,
〔謂因人主疲倦之時,有所剖割而制斷也。〕
眾臣見其能推移於事,即亦因時而向之。一有此端,私招朋援,臧否毀譽,必有所興,
〔否,音鄙。譽,音余。〕
功負賞罰,必有所易,
〔負,罪也;易則賞罰不當乎功罪。〕
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達,因微而入,緣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復猜覺。此宜聖智所當早聞,外以經意,則形際自見;
〔言放、資日在左右,狎而信之,不復覺其為姦;非若早聞忠言,自覽萬機,外以示經意國事,則放、資之形際必呈露而不可掩矣。復,扶又翻。見賢遍翻。〕
或恐朝臣畏言不合而受左右之恐,莫適以聞。
〔適,丁歷翻。〕
臣竊亮陛下潛神默思,公聽並觀,若事有未盡於理而物有未周於用,將改曲易調,
〔調,徒釣翻。以琴瑟為喻也。〕
遠與黃、唐角功,
〔角者,兩兩相當也。黃、唐,黃帝、唐堯。〕
近昭武、文之績,豈牽近習而已哉!然君不可悉任天下之事,必當有所付;若委之一臣,自非周公旦之忠,管夷吾之公,則有弄權
【章:甲十六行本「權」作「機;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敗官之敝。
〔敗,補邁翻。〕
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於行稱一州,
〔少,詩沼翻。行,戶孟翻。〕
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並驅策,不使聖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
〔專吏,謂專任放、資。〕
帝不聽。
〔自此以前皆非此年事。通鑑因放、資患失之心以誤帝託孤之事,遂書之於此以先事。〕
及寢疾,深念後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
〔魏制:領軍將軍主中壘、五校、武衛等三營。武衛將軍,蓋領武衛營也。太祖以許褚典宿衛,遷武衛中郎將,武衛之號自此始。後又遷武衛將軍,於是武衛始有將軍之號。晉泰始初,罷武衛將軍官。〕
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爽,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帝少與燕王宇善,故以後事屬之。
〔少,詩照翻。屬,之欲翻。〕
劉放、孫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曰:「此亦久矣,其能復幾!」
〔殿中畜雞以司晨,棲於樹上,因謂之雞棲樹。獻、肇指以喻放、資。一言而發司馬氏篡魏之機,言之不可不謹也如是夫!以此觀獻、肇之輕脫,又何足以託孤哉!復扶又翻。幾,居豈翻。〕
放、資懼有後害,陰圖間之。
〔間,古莧翻。〕
燕王性恭良,陳誠固辭。帝引放、資入臥內,問曰:「燕王正爾為﹖」
〔言其性恭良,為事正如此也。〕
對曰:「燕不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誰可任者﹖」時惟曹爽獨在側,放、資因薦爽,且言:「宜召司馬懿與相參。」帝曰:「爽堪其事不﹖」
〔不,讀曰否。〕
爽流汗不能對。放躡其足,耳之曰:
〔附耳語之也。〕
「臣以死奉社稷。」帝從放、資言,欲用爽、懿,既而中變,敕停前命;放、資復入見說帝,
〔復,扶又翻。見,賢遍翻。說,輸芮翻。〕
帝又從之。放曰:「宜為手詔。」帝曰:「我困篤,不能。」放即上牀,執帝手強作之,
〔強,其兩翻。〕
遂齎出,大言曰:「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皆流涕而出。
〔考異曰:「宇性恭良,陳誠固辭。帝引見放、資入臥內,問曰:『燕王正爾為﹖』放、資對曰:『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否﹖』放、資因贊成之。又深陳宜速召太尉司馬宣王,帝維其言。放、資既出,帝意復變,詔止宣王勿來。尋更見放、資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命更為詔,帝獨召爽與放、資俱受詔命,遂免宇、獻、肇、朗官。」按陳壽當晉世作魏志,若言放、資本情,則於時非美,故遷就而為之諱也。今依習鑿齒漢晉晢秋、郭頒世語,似得其實。〕
甲申,以曹爽為大將軍。帝嫌爽才弱,復拜尚書孫禮,為大將軍長史以佐之。
〔為下爽出孫禮張本。復,扶又翻。〕
是時,司馬懿在汲,
〔時自遼東還師,次于汲也。汲縣自漢以來屬河內郡。〕
帝令給使辟邪
〔辟邪,給使之名,猶漢丞相倉頭呼為宜祿也。〕
齎手詔召之。先是,燕不為帝畫計,
〔先,悉薦翻。為,于偽翻。〕
以為關事重,宜遣懿便道自軹關西還長安,
〔關中事重,謂備蜀及撫安氐羌也。軹縣,屬河內郡。賢曰:軹故城在洛州濟源縣東南。五代志:軹關,在河內郡王屋縣。杜佑曰:軹關在河南府濟源縣界。〕
事已施行。懿斯須得二詔,前後相違。疑京師有變,乃疾驅入朝。
〔朝,直遙翻。〕
三年(己未、二三九)
①春,正月,懿至,入見,
〔見,賢遍翻。〕
帝執其手曰:「吾以後弗屬君,
〔見,賢遍翻。屬,之欲翻。〕
君與曹爽輔少子。
〔少,詩照翻。〕
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
〔復,扶又翻。〕
及召齊、秦二于以示懿,別指齊王芳謂懿曰:「此是也,君諦視之,勿誤也!」
〔諦,可計翻,審也。〕
又教齊王令前抱懿頸。懿頓首流涕。是日,立齊王為皇太子。帝尋殂。
〔陳壽曰:年三十六。裴松之曰:按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不得三十六也。〕
帝沈毅明敏,
〔沈,持林翻。〕
任心而行,料簡功能,
〔料,音聊。〕
屏絕浮偽。
〔屏,必郢翻。〕
行師動眾,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
〔行,戶孟翻。〕
及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
〔忘,巫放翻。〕
孫盛論曰: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髮垂地,口吹少言,
〔吃,居乞翻;言蹇也。〕
而沈毅好斷。
〔沈,持林翻。好,呼到翻。斷,丁亂翻。〕
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
〔謂使曹休鎮淮南、曹真鎮關中、司馬懿屯宛也。處,昌呂翻。〕
政自己出。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其偉也。然不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
〔詩曰:宗子維城。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魏。〕
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衛,悲夫!
②太子即位,年八歲;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爽、司馬懿侍中,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晉職官志曰:持節都督無定員。前漢遣使始有持節。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權時置督軍御史,事竟罷。建安中,魏武為相,始遣大將軍督之,二十一年,征孫權還,遣夏侯惇督二十六軍是也。文帝黃初三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或領刺史。又上軍大將軍曹真都督中外諸軍事,假黃鉞,則總統內外諸軍矣。錄尚書事,漢東都諸公之重任也,今爽懿既督中外諸軍,又錄尚書事,則文武爻權,盡歸之矣。自此迄于六朝,凡權臣壹是專制國命。〕
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遺詔罷之。
〔曰以者,非遺詔真有此指也。〕
爽、懿各領兵三千人更宿殿內,
〔更,工衡翻。〕
爽以懿年位素高,常公事之,每事諮訪,不敢專行。
〔或問使爽能守此而不變,可以免魏室之禍否﹖曰:貓鼠不可以同穴,使爽能率此而行之,亦終為懿所啖食耳。〕
初,并州刺史東平畢軌
〔姓譜:畢公高之後。〕
及鄧颺、李勝、何晏、丁謐
〔颺,余章翻,又余亮翻。〕
皆有才名而急於富貴,趨時附勢,明帝惡其浮華,
〔趨,七喻翻。惡烏路翻。〕
皆抑而不用。曹爽素與親善,及輔政,驟加引擢,以為腹心。晏,進之孫;謐,斐之子也。
〔何進見漢靈帝紀。可斐事見六十六卷獻帝建安十六年。〕
晏等咸共推戴爽,以為重權不可委之於人。可謐為爽畫策,
〔為,于偽翻。〕
使爽白天子發詔,轉司馬懿為太傅,外以名號尊之內,欲令尚書奏事,先來由己,得制其輕重也。爽從之。
〔為下懿族爽等張本。〕
二月,丁丑,以司馬懿為太傅、以爽弟羲為中領軍、訓為武衛將軍、彥為散騎常侍侍講,
〔以在少帝左右,令侍講說。侍講之官,起乎此也。〕
其餘諸弟皆以列侯侍從,
〔從,才用翻。〕
出入禁闥,貴寵莫盛焉。
爽事太傅,禮貌雖存,而諸所興造,希復由之。
〔復,扶又翻;下同。〕
爽徙吏部尚書盧毓為僕射,
〔毓,余六翻。〕
而以何晏代之,以鄧颺、丁謐為尚書,畢軌為司 隸校尉。晏等依勢用事,附會者升進,違忤者罷退,內外望風,莫敢忤旨。
〔忤,五故翻。〕
黃門侍郎傅嘏謂爽弟羲曰:「何平叔外靜而內躁,銛巧好利,不念務 本,
〔何晏,字平叔。銛,思廉翻,利也。好,呼到翻。〕
吾恐必先惑子兄弟,仁人將遠而朝政廢矣!」
〔遠,于願翻。〕
晏等遂興嘏不平,因微事免嘏官。又出盧毓為廷尉,
〔尚書內朝官,九卿外朝官,故云出。〕
畢軌又枉奏毓免官,眾論多訟之,乃復以為光祿勳。孫禮亮直不撓,爽心不便,出為揚州刺史。
〔傅嘏、盧毓、孫禮所以不合於曹爽者,其心未背曹氏也;及其合於司馬懿,則事不可言矣。三子者,豈本心所欲哉﹖勢有必至,事有固然也。撓,奴教翻。〕
③三月,以征東將軍漢寵為太尉。
④夏,四月,吳督軍使者羊醸擊遼東守將,俘人民而去。
〔果如蔣濟所料。督軍使者,漢官也,魏黃初二年,罷督軍官,而吳猶仍漢制。〕
⑤漢蔣琬為大司馬,東曹掾犍為楊戲,素性簡略,琬與言論,時不應答。或謂琬曰:「公與戲言而不應,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左傅:鄭子產謂子皮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
面從後言,古人所誡。
〔尚書:舜、禹君臣之相告戒,其言曰: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戲欲贊吾是邪,則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則顯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戲之快也。」又督農楊敏嘗毀琬曰:「作事憒憒,
〔督農,猶魏、吳之典農也。憒,古悔翻,悶悶也。〕
誠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請推治敏,
〔治,直之翻。〕
琬曰:「吾實不如前人,無可推也。」主者乞問其憒憒之狀,琬曰:「苟其不如,則事不,理,事不理,則憒憒矣。」後敏坐事繫獄,眾人猶懼其必死,琬心無適莫,
〔論語,孔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謝顯道曰:適,可也;莫,不可也。適,丁歷翻。〕
敏得免重罪。
〔此諸葛孔明所以屬琬也。〕
⑥秋,七月,帝始親臨朝。
〔朝,直遙翻。〕
⑦八月,大赦。
⑧冬,十月,吳太常潘濬卒。吳主以鎮南將軍呂岱代濬,與陸遜共領荊州文書。岱時年已八十,體素精勤,躬親王事,與遜同心協規,有善相讓,南土稱之。
十二月,吳將廖式殺臨賀太守嚴綱等,
〔臨賀縣,漢屬蒼梧郡,縣臨賀水,因以為名;吳分立為臨賀郡;唐為賀州。廖,力救翻。今力弔翻。〕
自稱平南將軍,攻零陵、桂陽,搖動交州諸郡,眾數萬人。呂岱自表輒行,星夜兼路,吳主遣使追拜交州牧,及遣諸將唐咨等絡繹相繼,攻討一年,破之,斬式及其支黨,郡縣悉平。
〔當方面者當如呂岱;委人以方面者當如孫權。〕
岱復還武昌。
⑨吳都鄉侯周胤將兵千人屯公安,有罪,徙廬陵;諸葛瑾、步騭為之請。吳主曰:「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
〔為,于偽翻。少,詩照翻。橫,戶孟翻。〕
爵以侯將,
〔謂既受侯爵,又將兵也。將,即亮翻。〕
蓋念公瑾以及於胤也。而胤恃此,酗淫自恣,
〔酗,吁句翻。〕
前後告諭,曾無悛改。
〔悛,丑緣翻。〕
孤於公瑾,義猶二君,
〔二君,謂諸葛瑾、步騭也。〕
樂胤成就,豈有已哉!
〔樂,音洛。〕
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苟使能改,亦何患乎!」
瑜兄子偏將軍峻卒,全琮請使峻子護領其兵。吳主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
〔事見六十五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
〔行,下孟翻。為,于偽翻。〕
故更止之。孤念公瑾,豈有已哉!」
⑩十二月,詔復以建寅之月為正。
〔用地正事見卷景初元年。是時仍用景初曆,但不以十一月為正耳。〕
邵陵厲公上
〔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以為子。諡法:殺戮無辜曰厲。帝後以失權,為司馬氏所廢,以其不終,加以惡諡。陳壽志三少帝紀皆書本爵,此書見廢後之爵,自此以後,例如,此惟高貴鄉公書本爵,蓋見弒之後,不復有他號也。帝之廢也,歸藩于齊。魏世譜曰:晉受禪,封齊王為邵陵縣公,泰始十年薨,諡日厲。扈蒙曰:暴慢無親日厲。〕
正始元年(庚申、二四○)
春,旱。
②越巂蠻夷數叛漢,殺太守,
〔自諸葛亮平高定之後,越巂夷數反,殺太守龔祿、焦璜。,巂音髓。數,所角翻。〕
是後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安定縣,去郡八百餘里。
〔安定縣不見于志,當是因越巂移治而暫立也。〕
漢主以巴西張嶷為越巂太守,嶷招慰新附,話討強猾,蠻夷畏服,郡界悉平,復還舊治。
〔漢越巂郡治邛都縣。嶷,魚力翻。〕
冬,吳饑。
二年(辛酉、二四一)
①春,吳人將伐魏。零陵太守殷札言於吳主曰:「今天棄曹氏,喪誅累見,
〔「殷札」,一作「殷禮」。喪誅,謂魏累有大喪,蓋天誅也。見,賢遍翻。〕
虎爭之際而幼童麘事。陛下身自御戎,取亂侮亡,
〔書仲虺之誥之辭。〕
宜滌荊、揚之地,
〔滌,洗也,言舉國興師後無留者,其地如洗也。〕
舉強羸之數,使強者執戟,羸者轉運。
〔羸,倫為翻。〕
西命益州,軍于隴右,
〔益州,謂蜀也。〕
授諸葛瑾,朱然大眾,直指襄陽,陸遜、朱桓別征壽春,大駕入淮陽,歷青、徐。
〔前漢之淮陽,後漢章帝改曰陳郡;此直謂淮水之陽耳。〕
襄陽、壽春,困於受敵,長安以西,務禦蜀軍,許、洛之眾,勢必分離,掎角並進,民心內應。將帥對向,或失便宜,一軍敗績,則三軍離心;便當秣馬脂車,陵蹈城邑,乘勝逐北,以定華夏。若不悉軍動眾,循前輕舉,則不足大用,易於屢退,
〔易,以豉翻。〕
民疲威消,時往力竭,非上策也。」吳主不能用。
〔傾國出師,決勝負於一戰,苻堅之所以亡也,吳主非不能用殷札之計,不肯用也。〕
夏,四月,吳全琮略淮南,決芍陂,
〔賢曰:芍陂今在壽州安豐縣東,陂徑百里,灌田萬頃。華夷對境圖:芍陂周回三百二十四里,與陽泉、爻業並孫叔敖所作,開溝引粋水為子午渠,開六門,灌田萬頃。芍,音鵲。〕
諸葛恪攻六安,朱然圍樊,諸葛瑾攻柤中。
〔襄陽記曰:柤,讀如租稅之租。柤中在上黃界,去襄陽一百五十里。魏時夷正〔正〕
權
〔梅〕
敷兄弟三人、部曲萬餘家屯此,分布在中廬、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宜桑麻,有水陸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謂之柤中。杜佑曰:柤,側瓜翻。〕征東將軍王淩、揚州刺史孫禮與全琮戰於芍陂,琮敗走。荊州刺史胡質以輕兵救樊,
〔魏荊州統江夏、襄陽、南陽、新城、魏興、上庸。〕
或曰:「賊盛,不可迫。」質曰:「樊城卑兵少,故當進軍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臨圍,城乃安。
五月,吳太子登卒。
吳兵猶在荊州,太傅懿曰:「柤中民九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六月,太傅懿督諸軍救樊;吳軍聞之,夜遁,追至三州口,
〔三州口,謂荊、豫、揚三州之口。魏荊州之地,東至江夏,豫州之地,南至弋陽,揚州之地,西至六安,三州口當在其間。又按王昶傳:昶督荊、豫諸軍事,自宛徙屯新野,習水軍於三州,則三州蓋地名。口,水口。〕
大獲而還。
④閏月吳大將軍諸葛瑾卒。瑾太
【章:甲十六行本「太」作「長」;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子恪先已封侯,恪以適當為世子;曰太子,誤也。恪以出山民功封侯,事見上卷景初元年。〕吳主以恪弟融襲爵,攝兵業,
〔攝,領也,承也,領父之兵,承公之業也。〕
駐公安。
⑤漢大司馬蔣琬以諸葛亮數出秦川,
〔關中之地,沃野千里,秦之故國,謂之秦川。數,所角翻。〕
道險、運糧難,卒無成功,
〔卒,子侐翻。〕
乃多作舟船,欲乘漢、沔東下,襲魏興、上庸。
〔漢、沔之水,自漢中東歷魏興、上庸戉達于襄陽。欲爭天下,則當出兵秦川,魏興、上庸,非其地也。〕
會舊疾連動,未時得行。漢人咸以為事有不捷,還路甚難,非長策也;漢主遣尚書令費禕、
〔費,公沸翻。〕
中監軍姜維等喻指。
〔中監軍,即中護軍之任也。蜀置前監軍、後監軍、中監軍,位三軍師之下〕
琬乃上言:「。魏跨帶九州,根蔕滋蔓,平除未易。
〔易,以豉翻。〕
若東西并力,首尾掎角,
〔掎,居蟻翻。〕
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然吳期二三,連不克果。
〔克,能也;果,決也;言不能決然進兵也。〕
輒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
〔涼州之地,蜀惟得武都、陰平二郡而已。〕
若維征行,御制河右,臣當帥軍為維鎮繼。
〔帥,讀曰率。〕
今涪水陸四通,惟急是應若東西
【章:甲十六行本「西」作「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有虞,赴之不難,請徙屯涪。」
〔涪縣,漢屬廣漢郡,蜀屬梓潼郡。涪,音浮。〕
漢主從之。
⑥朝廷欲廣田畜穀於揚、豫之間,使尚書郎汝南鄧艾行陳、項以東至壽春。
〔陳縣,漢屬陳國項縣,漢屬汝郡。晉志,二縣普屬梁國。行,下孟翻。〕
艾以為:「昔太祖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許都以制四方。
〔事見六十二卷漢獻帝建安元年。〕
今二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出征,運兵過半,功費巨億。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并水東下,
〔汝水、穎水、蒗蕩渠水、渦水皆經陳蔡之間而東入淮。〕
令淮北二萬人,淮南三萬人,什二分休,常有困萬人且田且守;
〔五萬人分一萬番休迭戌,周而復始,是常有四萬人屯田。〕
益開河渠以增溉灌,通漕運。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二
【章:甲十六行本「二」作「三」;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熊校同。】
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不克矣。」太傅懿善之。是歲,始開廣漕渠,每東南有事,大興軍眾,汎舟而下,達于江、淮,資食有餘而無水害。
〔史究言鄧艾興屯田之利。〕
⑦管寧卒。寧名行高潔,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
〔行,下孟翻。易,以豉翻。〕
能因事導人於善,人無
【章:甲十六行本「無」上有「聞之」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不化服。及卒,天下知與不知,無不嗟歎。
三年(壬戌、二四二〕)
①春,正月漢姜維率偏軍自漢中還住涪。
〔蜀諸軍時皆屬蔣琬,姜維所領偏軍耳。〕
②吳主立其子和為太子,大赦。
③三月,昌邑景侯漢寵卒。秋,七月,乙酉,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
吳主遣將軍聶友、校尉陸凱將兵三萬擊儋耳、珠崖。
〔儋耳、珠崖,漢武帝開以為郡屬交趾州,元帝以後棄之。聶,尼輒翻。儋,都甘翻。〕
⑤八月,吳主封子霸為魯王。霸,和母弟也,寵愛崇特與和無殊。
〔為後吳廢和誅霸張本。〕
尚書僕射是儀領魯王傅,上疏諫曰:「臣竊以為魯王天挺懿德,兼資文武,當今之宜鎮四方,為國藩輔,宣揚德美,廣耀威靈,乃國家之良規,海內所瞻望。且二宮宜有降殺,
〔殺,所戒翻。〕
以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書三、四上,吳主不聽。
〔四上時掌翻。〕
四年(癸亥、二四三〕)
①春,正月帝君元服。
②吳諸葛恪襲六安,
〔漢六安國都六縣;後漢為六安侯國,屬廬江郡;晉為六縣屬廬江郡。〕
掩其人民而去。
③夏,四月,立皇后甄氏,
〔甄,之人翻。大赦。后,文昭皇后兄儼之孫也。〕
④五月,朔,日有食之,既。
⑤冬,十月,漢蔣琬自漢中還住涪,矣益甚,以漢中太守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督漢中。
〔監,古銜翻。〕
⑥十一月,漢主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錄尚書事。
吳丞相頋雍卒。
⑧吳諸葛恪遠遣諜人觀相徑要,
〔諜,達協翻。相,息亮翻。〕
欲圖壽春。太傅懿將兵入舒,
〔舒縣,屬廬江郡,春秋之故國也,時在吳、魏境上棄而不耕,去皖口甚近。〕
欲以攻恪,吳主徙恪屯於柴桑。
〔柴桑縣,漢屬豫章郡,吳屬武昌郡,有柴桑山;在今江州德化西九十里。杜佑曰:江州尋陽縣南楚城驛,即古之柴桑縣。穴白曰:江州瑞昌縣,蓋淼之舊城。〕
⑨步騭、朱然各上疏於吳主曰:「自蜀還者,咸言蜀欲背盟,
〔騭,職日翻。上時掌翻。背蒲妹翻。〕
與魏交通,多作舟船,繕治城郭;
〔治,直之翻。〕
又,蔣琬守漢中,聞司馬懿南向不出兵,乘虛以掎角之,
〔掎,居蟻翻。〕
反委漢中,還近成都。事已彰灼,無所復疑,
〔近,其靳翻。復,扶又翻。〕
宜為之備。」吳主答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無所負之,何以致此!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蜀在萬里,何知緩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漢川,
〔曹真欲入漢中,事見七十一卷明帝太和四年。〕
此間始嚴,亦未舉動,
〔謂嚴兵而未發也。〕
會聞魏還而止;
〔還,從宣翻,又如字。〕
蜀寧可復以此有有疑邪!人言苦不可信,朕為諸君破家保之。」
〔復扶又翻。為,于偽翻。〕
⑩征東將軍、都督揚,豫諸軍事王昶
〔據王昶傳,揚當作「荊」。〕
上言:「地有常險,守無常勢。今屯宛去襄陽三百餘里,有急不足相赴。」遂徙屯新野。
〔新野縣,屬南陽郡。〕
宗至曹冏
〔裴松之曰:冏,中當侍兄叔興之後,少帝之族祖也。〕
上書曰:「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親親,必樹異姓以明賢賢。親親之道專用,則其漸也微弱;賢賢之道偏任,則其敝也劫奪。
〔謂威權陵偪,劫其君而奪之也。〕
先聖知其然也,故博求親疏而並用之,故能保其社稷,歷紀長久。
〔紀,年紀也。〕
今魏尊尊之法雖明,親親之道未備,或任而不重,或釋而不任。臣竊惟此,
〔惟,思也。〕
寢不安席,謹撰合所聞,論其成敗
〔撰,具也,音雛免翻。〕
曰:昔夏、商、周歷世數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則﹖三代之君與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憂;
〔呂延濟曰:與天下共其民,謂建立諸侯與之共理,同有其利也。故天下有難,則諸侯同憂。〕
秦王獨制其民,故傾危而莫救也。秦觀周之敝,以為小弱見奪,於是廢五等之爵,立郡縣之官,
〔呂向曰:秦皇觀周所以敝者,乃以勢弱而諸侯奪其國也,遂廢五等之爵而立郡縣之吏。五等,公、侯、伯、子、男也。〕
內無宗子以自毗輔,
〔毗,亦輔也。〕
外無諸侯以為藩衛;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胸腹,觀者為之寒心,
〔芟,所銜翻。為,于偽翻。〕
而始皇晏然自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豈不悖哉!
〔悖,蒲內翻。〕
故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合之眾,五年之中,遂成帝業。何則﹖伐深根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理勢然也。
〔用班固漢宗室諸侯不表文意。易,以豉翻。〕
漢監秦之失,封殖子弟;及諸呂擅權,圖危劉氏,而天下所以不傾動者,徒以諸侯強大,盤石膠固
【章:甲十行本「固」下有「故」字;乙十一行本同;張校同。】
也。然高祖封建,地過古制,故賈誼以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賈誼治安策之言,見十四卷文帝六年。少,詩沼翻。治,直吏翻。〕
文帝不從。至於孝景,猥用鼂錯之計,削黜諸侯,遂有七國之患。
〔事見十六卷漢景帝三年。〕
蓋兆發高帝,釁鍾文、景,
〔鍾,聚也。〕
由寬之過制,急之不漸故也。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
〔左傳田無宇之言。折,而設翻。掉,徒弔翻。〕
尾同於體,猶或不從,況乎非體之,尾,其可掉哉!武帝從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
〔事見十八卷漢武帝元朔二年。〕
自是之後遂以陵夷,子孫微弱,衣食租稅,不預政事。至于哀、平,王氏秉權,假周公之事而為田常之亂,宗室諸侯,或乃為之符命,頌莽恩德,
〔事見三十六卷王莽初始元年。〕
豈不哀哉!由斯言之,非宗子獨忠孝於惠、文之間而叛逆於哀、平之際也,徒權輕勢弱,不能有定耳。賴光武皇帝挺不世之姿,擒王莽於已成,紹漢嗣於既絕,斯豈非宗子之力也!
〔嗣,祥使翻。〕
而曾不監秦之失策,襲周之舊制,至於桓、靈,閹宦用事,君孤立於上,臣弄權於下;由是天下鼎沸,姦宄並爭,宗廟焚為灰燼,宮室變為榛藪。
〔謂董卓之亂也。〕
太祖皇帝龍飛鳳翔,掃除凶逆。大魏之興,于今二十有四年矣;
〔自黃初受禪至是三十四年。〕
觀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長策,
〔五代:夏、商、周、秦、漢。〕
覩前車之傾覆而不改於轍迹。子弟王空虛之地,君有火使之民;空虛,謂有封國之名,實不能有其地也。君不使之民,謂抗藩王之尊於國民之上,不得而臣使也。王,于況翻〕宗室竄於閭閽,不聞邦國之政;權均匹夫,勢齊凡庶。內無深椻不拔之固,外無盤石宗盟之助,
〔呂延濟曰:盤石,大石也,以其堅重不可轉易也。宗盟,謂同姓諸侯盟會者也。〕
非所以安社稷,為萬世之業也。且今之州牧、郡守,
〔守,式又翻。〕
或兄弟並據;而宗室小弟曾無一人間廁其間,
〔人間,古莧翻。〕
與相維制,非所以強榦弱枝,備萬一之虞也。今之用賢,或超為名都之主,或為偏師之帥;
〔帥,所類翻。〕
而宗室有文者必限小縣之宰,有武者必置百人之上,
〔張銑曰:言宗室位卑也。百人之上,百夫長也。〕
非所以勸進賢能、褒異宗室之禮也。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馬蚿百足。僵,居良翻。〕
以其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是以聖王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故天下有變而無傾危之患矣。」冏冀以此論感悟曹爽,爽不能用。
〔以明帝之明,且不能用陳思王之言,況曹爽之愚闇哉!〕
五年(甲子、二四四)
①春,正月。吳主以上大將軍陸遜為丞相,其州牧、都護、領武昌事如故。
〔遜先為荊州牧、右都護,領武昌事。〕
②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弗夏侯玄,
〔雍,於用翻。〕
大將軍爽之姑子也。玄辟李勝為長史,勝及尚書鄧颺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太傅懿止之,不能得。三月,爽西至長安,發卒十餘萬人,與玄自駱口入漢中。
〔駱口,駱谷口也。駱谷在漢中成固縣東北,北達扶風郿縣。〕
漢中守兵不漢三萬,諸將皆恐,欲守城不出以待涪兵。
〔自蔣琬屯涪,蜀之重兵在焉。〕
平曰:「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深禍,
〔垂,幾及也。關,關城也。杜佑曰:關城,俗名張魯城,在西縣西四十里。鳴呼!王侯殷險以守其國。其後關城失守,鍾會遂平行平行至漢中;王平謂賊若得關,遂為深禍,斯言驗矣。〕
今宜先遣劉護軍據興勢,
〔水經註:小成固城北百二十二里有興勢坂。寰宇記:興勢山在洋州興道縣北四十二里今郡城所枕,形如一盆,外險而內有大谷,為盤道上數里,方及四門,因名興勢。東坡指掌圖以為在興元,恐非也。杜佑曰:興勢即洋州興道縣。寰宇記與通典合矣。未白曰:興勢山在今興道縣西北二十里。劉護軍,劉敏也。〕
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
〔黃金谷在興道縣,山有黃金峭。黃金谷有黃金戌,傍山依峭險折七里。杜佑曰:黃金戌在洋州黃金縣西北八十里,張魯所築,南接漢川,北枕古道,險固之極。〕
平帥千人下自臨之,
〔帥,讀曰率;下同。〕
北爾間涪軍亦至,
〔比,必寐翻。〕
此計之上也。」諸將皆疑,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遂帥所領據興勢,多張旗幟,彌亙百餘里。
〔幟,昌志翻。〕
閏月,漢主遣大將軍費禕督諸軍救漢中,將行,光祿大夫來敏詣禕別,求共圍棋;于時羽檄交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
〔掁,胡慣翻,貫甲也。〕
禕與敏對戲,色無厭倦。敏曰:「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
③夏,四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④大將軍爽兵距興勢不得進,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
〔騾,盧戈翻。號,戶高翻。〕
涪軍及費禕兵繼至。參軍楊偉為爽陳形勢,
〔為,于偽翻。〕
宜急還,不然,將敗。鄧颺、李勝與偉爭於爽前。偉曰:「颺、勝將敗國家事,可斬也!」
〔後將敗,補邁翻。〕
爽不悅。
太傅懿與夏侯玄書曰:春秋責大德重。
〔責,責望也。德,恩德也。言責望之甚大者,其恩之為甚重也。〕
昔武皇帝再入漢中,幾至大敗,
〔事見六十七卷漢獻帝建安二十年及六十八卷建安二十四年。幾,居希翻。〕
君所知也。今興勢至險,蜀已先據,若進不獲戰,退見邀絕,覆軍必矣,將何以任其責!」
〔任,音壬。〕
玄懼,言於爽;五月,引軍還。費禕進據三嶺以截爽,
〔自駱谷出扶風,隔以中南山,其間有二嶺:一曰沈嶺,近芒水;一曰衙嶺;一曰分水嶺。〕
爽爭險苦戰,僅乃得過,失亡甚眾,關中為之虛耗。
〔為,于偽翻。〕
⑤秋,八月,秦王詢卒。
⑥冬,十二月,安陽孝侯崔林卒。
〔諡法:大慮行節曰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
⑦是歲,漢大司馬琬以病居讓州職於大將軍禕,漢主乃以禕為益州刺史,以侍中董允守尚書令,為禕之副。
時戰
【嚴:「戰」改「軍」。】
國多事,
〔戰國者,謂國日有戰爭也。〕
公務煩猥;
〔猥,雜也。〕
禕為尚書令,識悟過人,每省讀文書,
〔省,悉景翻。〕
舉目暫視,已究其意旨,其速數倍於人,終亦忘。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亦不廢。及董允代禕,欲赉禕之所行,旨日之中,事多愆滯。
〔愆,違也。〕
允柔歎曰:「人才力相遠若此,非吾之所及也!」及聽事終日而猶有不暇焉。
六年(乙丑、二四五)
①春,正月,以票騎將軍趙儼為司空。
〔票,匹妙翻。〕
②吳太子和與魯王同宮,禮秩如一,群臣多以為言,
〔是儀之諫,見於是卷三年。蓋諫者不特是儀也。〕
吳主乃命分宮別僚;二子由是有隙。
〔史言和、霸之隙,亦兩宮僚屬交構以成之。別,彼列翻。〕
衛將全琮遣其子寄事魯王,以書告丞相陸遜,遜報曰:「子弟苟有才,不憂不用,不宜私出以要榮利;
〔私出,謂出私門也。要,一遙翻。〕
若其不佳,終為取禍。且聞二宮勢敵,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寄果阿附魯王,輕為交搆。遜書與琮曰:「卿不師日磾而宿留阿寄
〔日磾事,見二十三卷漢武帝後元二年。宿,音秀。留,音溜。阿,相槫從安入聲。〕
終為足下家門致禍矣。」琮既不答遜言,更以致隙。
魯王曲意交結當時名士。偏將軍朱績以膽力稱,王自至其廨,
〔廨,居隘,翻。公宇也。〕
就之坐,欲與結好;
〔好,呼到翻。〕
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績,然之子也。
於是自侍御、賓客,造為二端,仇黨疑貳,滋延大臣,舉國中分。吳主聞之,假以精 學,禁斷賓客往來。
〔斷,讀曰短。〕
督軍使者羊醸上疏曰:「聞明詔省奪二宮備衛,抑絕賓客,使四方禮敬不復得通,
〔復,扶又翻。〕
遠近悚然,大小失望。或 謂二宮不遵典式;就如所嫌,猶且補察,密加斟酌,不使遠近得容異言。臣懼積疑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三隅,
〔蜀在西,魏在北。〕
去國不遠,將謂二宮有不順之愆,不審陛下何以解之!」
吳主長女魯班適左護軍全琮,少女小虎適驃騎將軍朱據。
〔二女,步夫人所生也。〕
全公主與太子母王夫人有隙,吳主欲立王夫為后,公主阻之; 恐太子立怨己,心不自安,數譖毀太子。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
〔孫策追諡長沙桓王。杜佑曰:孫權都建業,立兄長沙桓王廟於朱雀橋南。〕
太子妃叔 父張休居近廟,邀太子過所居。全公主使人覘視,
〔近,其靳翻。過,工禾翻。覘,丑廉翻,窺也〕
因言「太子不在廟中,專就妃家計議」,又言「王夫人見上寢 矣,有喜色」,吳主由是發怒;夫人以憂死,太子寵益衰。
魯王之當楊竺、全寄、吳安、孫奇等共譖毀太子,吳主惑焉。陸遜上疏諫曰:「太子正統,宜有盤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書三四上,
〔四上,時掌翻。〕
辭情危切;論語:孔曰:邦有道,危言危行。程顥曰:危,獨也,與眾異而不安之謂。余按此所謂危者,謂嫡庶無別,則亡國之禍隨之,人不敢言,而遜獨言之,所謂危也。〕又欲詣都口陳嫡無之義。吳主不悅。
〔考異曰:吳錄曰:「權時見楊竺,辟左右而論霸之才,竺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為嫡嗣,於是權乃許立焉。既而遜有表極諫,權疑竺泄之,乃斬竺。」按竺死在太子廢後,吳錄所述妄也。〕
太常顧譚,遜之甥也,亦上疏曰:「臣聞有國有家者,怭明嫡庶之端,異尊卑之禮,使高下有差,等級踰邈;如此則骨肉之恩全,覬覦之望絕。
〔覬,音冀。覦,音俞。〕
昔賈誼陳治安之計,論諸侯之勢,以為勢重雖親,必有逆節之累,
〔治,直吏翻。累,力瑞翻。〕
勢輕雖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親弟,不終饗國,失之於勢重也;吳芮疏臣,傳祚長沙,得之於勢輕也。昔漢文帝使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位,帝有怒色;及盎辨上下之義,陳人彘之戒,帝既悅擇,夫人亦悟。
〔事見十三卷漢文帝二年。〕
今臣所陳,非有所偏,誠欲以安太子而便魯王也。」由是魯王與譚有隙。
芍陂之役,
〔二年,全琮與魏戰于芍陂。〕
譚弟承及張休皆有功;全琮子端、緒與之爭功,
〔端、緒,琮之二子。〕
譖承、休於吳主,吳主徙譚、承、休於交州,又追休賜休死。
太子太傅吾粲請使魯王出鎮夏口,
〔姓譜:吾,本己姓,夏昆吾氏之後。夏,戶雅翻。〕
出楊竺等不得令在京師,又數似消息語陸遜;
〔數,所肚翻;下同。語,牛倨翻。〕
魯王與楊竺共譖之,吳主怒,收粲下獄,誅。
〔下,遐稼翻。〕
數遣中使責問陸遜,遜憤恚而卒。
〔恚,於避翻。〕
其子抗為建武校尉,代領遜眾,送葬東還,
〔自荊州東還葬吳。還,從宣翻,又如字。〕
吳主以楊竺所白遜二十事問抗,抗事事條答,吳主意乃稍解。
③夏,六月,都卿穆侯趙儼卒。
〔諡法:中情見貌曰穆。〕
④秋,七月,吳將軍馬茂謀殺吳主及大臣以應魏,事泄,并黨與皆伏
【章:甲十六行本「伏」作「族」;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誅。
〔吳曆曰:茂本魏淮南鍾離長,叛降吳。〕
⑤八月,以太常高柔為司空。
⑥漢甘太后殂。
〔甘太后,後主之母,據陳壽志,先已卒於南郡。此吳太后也,吳懿之妹,先主入蜀,始納焉。證以蜀志,其殂在是年。〕
⑦吳主遣校尉陳動將屯田及作士三萬人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雲陽西城,通會市,作邸閣。
〔沈約曰:句容,漢舊縣,屬丹陽郡,今在建康府南九十里;有茅山,亦謂之句曲山。班固曰:會稽曲阿縣本秦雲陽縣也,後漢屬吳郡。沈約曰:曲阿,本曰雲陽,秦始皇改曰曲阿;吳嘉禾三年復曰雲陽。今相傳秦時或言其地有天子氣,始皇鑿坑以敗其勢,截直道使阿,曲故謂之曲阿。劉昫曰:潤州金壇縣,本曲阿縣地。會市者,作市以會商旅。句,如字。〕
⑧冬,十一月,漢大司馬琬卒。
⑨十二月,漢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魏延鎮漢中,實兵諸圍以禦敵,所謂圍守也。行,下孟翻。〕
⑩漢尚書令董允卒;以尚書呂父為尚書令。
董允秉心公亮,獻可替否,備盡忠益,漢主甚嚴憚之。宦人黃皓,便僻佞慧,
〔便,毗連翻〕
漢主愛之。允上則正規主,下則數責於皓;
〔數,所其翻。〕
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
〔續漢志:黃門令丞一人,以宦者為之。〕
費禕以選曹郎汝南陳祗代允為侍中,
〔漢六曹尚書,一曹有郎六人。選曹郎,屬選部。選,須絹翻。〕
祗矜厲有威容,多技藝,挾智數,故禕以為賢,越次而用之。祗與皓相表裏,皓始預政,累遷至中常侍,操弄威柄,終以覆國。自陳祗有寵,而漢主追怨董允日深,謂為自輕,
〔謂允為輕已也。〕
由祗阿意迎合而皓浸潤搆間故也。
〔間,古莧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吴栻
明·袁袠
(明)邝露
宋·曾巩
(北宋)薛居正 等
卢携
明·张陛
(唐)魏徵 等編
宋·朱长文
宋·周密
清·天花藏主人
宋·徐兢
宋·严羽
趙超 編
唐·释玄奘
清·曹庭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