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一-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一
晉紀三
〔起上章困敦(庚子),盡著雍涒灘(戊申),凡九年。〕
世祖武皇帝中
太康元年(庚子、二八○)是年四月,改元。〕
①春,正月,吳大赦。
②杜預向江陵,王渾出橫江,攻吳鎮、戌,所向皆克。二月,戊午,王濬、唐彬擊破丹陽監盛紀。
〔丹陽城在笫歸縣東八里,昔周武王封熊繹於荊丹陽之地,即此,,今謂之屈沱楚王城。〕
吳人於江磧要害之處,〕蹟,七逆翻。水渚有沙石曰磧。〕並以鐵鎮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艦。
〔長,直亮翻。艦,戶黯翻。〕
濬作大筏數十,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仗,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鐵錐,錐輒著筏而去。
〔筏,音伐。被,皮義翻。著,陟略翻;後著手同。〕
又作大炬,長十餘丈,
〔長,直亮翻。〕
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以人力設險,而不以人力守之,無益也。〕
庚申,濬克西陵,殺吳都督留憲等。壬戌,克荊門、夷道二城,
〔荊門,在西陵之東,夷道之西。〕
殺夷道監陸晏。杜預遣牙門周旨等帥奇兵八百汎舟夜渡江,襲樂鄉,
〔帥。讀曰率。〕
多張旗幟,起火巴山。
〔巴山在今江陵府松滋縣,有巴復村。幟,昌志翻。〕
吳都督孫歆懼,與江陵督伍延書曰:「北來諸軍,乃飛渡江也。」旨等伏兵樂鄉城外,歆遣軍出拒王濬,大敗而還。旨丟發伏兵隨歆軍而人,歆不覺,直至帳下,虜 歆而還。乙丑,王濬擊殺吳水軍都督陸景。
〔考異曰:武紀:「壬戌,濬克夷道、樂鄉城,殺陸景。」陵抗傳:「壬戌,殺晏;癸亥,殺景。」王濬傳:「壬戌,克 夷道獲晏;乙丑,克樂鄉,獲景。」今從濬傳。〕
杜預進攻江陵,甲戌,克之,斬伍延。於是沅、湘以南,接于交、廣州郡皆望風送印綬。
〔水經:沅水出牂柯且蘭縣東北,過臨沅縣,又東至長沙下雋縣西北入于江。湘水出零陵始安縣陽海山,東北過洮陽、泉陵、重安、酃、陰山、澧陵、臨湘、羅、下雋等縣,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沅,音元。〕
預杖節稱詔而綏撫之。凡所斬獲吳都督、監軍十四,牙門、郡守百二十餘人。胡奮克江安。
〔江安,即公安,吳南郡治焉。杜預既定江南,改曰江安縣,為南平郡治所。〕
乙亥,詔:「王濬、唐彬既丘定巴丘,與胡奮、王戎共平夏口、武昌,順流長騖,直造秣陵。
〔夏,戶雅翻。造,七到翻;下徑造同。〕
杜預當鎮靜零、桂,懷輯 衡陽。
〔零陵、桂陽,漢古郡。衡陽,吳主亮太平二年分長沙西部都尉立。〕
大兵既過,荊州南境,固當傳檄而定。
〔謂重鎮既破,其餘當望風而靡也。〕
預等各分 兵以益濬、彬,太尉充移屯項。」
〔以荊州已定,不復使賈充南屯襄陽,移屯項為諸軍節度。〕
王戎遣參軍襄陽羅尚、南陽劉喬將兵與王濬合攻武昌,吳江夏太守劉朗、督武昌諸軍虞昺皆降。
〔夏,戶雅翻。降,戶江翻。〕
昺,翻之子也。
杜預與眾軍會議,或曰:「百年之寇,未可盡克,方春水生,難於久駐,
〔考異曰:杜預傳曰:「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將起」。按時未暑,今依三十國春秋。〕
宜俟來冬,更為大舉。」預曰:「昔樂毅藉濟西一戰以并強齊,
〔事見四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皆迎刃而解,無復著手處也。」
〔復,扶又翻;下可復、所復同。著,陟略翻。〕
遂指授群帥方略,徑造建業。
〔帥,所類翻。〕
吳主聞王渾南下,使丞相張悌督丹陽太守沈瑩、護軍孫震、副軍師諸葛靚帥眾二萬渡江逆戰。
〔靚,疾正翻。帥,讀曰率;下同。〕
至牛渚,沈瑩曰:「晉治水軍於蜀久矣,
〔治,直之翻。〕
上流諸軍,素無戒備,名將皆死,幼少當任,
〔謂陸晏、陸景、留憲、孫歆等。〕
恐不能禦也。晉之水軍必至於此,宜畜眾痄以待其來,與之一戰,若幸而勝之,江西自清。
〔大江北流,自建業言之,歷陽、皖城皆為江西。〕
今渡江與晉大軍戰,不幸而敗,則大事去矣!」悌曰:「吳之將亡,賢愚所知,非今日也。吾恐蜀兵至此,眾心駭懼,不可復整。
〔復,扶又翻;下同。〕
及今渡江,猶可決戰。若其敗喪,
〔喪,息浪翻。〕
同死社稷,無所復恨。若其克捷,北敵奔走,兵勢萬倍,便當乘勝南上,
〔上,時掌翻。〕
逆之中道,不憂不破也。若如子計,恐士眾散盡,坐待敵到,君臣俱降,無一人死難者,不亦辱乎!」
〔如悌之言,吳人至此,為計窮矣。然悌之志節,亦可憐也。難,乃且翻。〕
三月,悌等濟江,圍渾部將城陽都尉張喬於楊荷;
〔水經註:淮水自江夏平春縣北,東北流逕汝南城陽縣故城南。漢高帝十二年,封定侯奚竟為侯國,王莽之新利也;魏置城陽郡。按干寶晉紀,楊荷,橋名。今按水經註之城陽郡,乃元魏所置,張喬蓋以渾部將領青州之城陽都尉也。〕
喬眾纔七千,閉柵請降。諸葛靚欲屠之,悌曰:「強敵在前,不宜先事其小;且殺降不祥。」靚曰:「此屬以救兵未至,力少不敵,故且偽降以緩我,非真伏也。
〔降,戶江翻。伏,屈伏也。或曰:「伏」,當作「服」。〕
若拾之而前,必為後患。」悌不從,撫之而進。悌與揚州刺史汝南周浚,結陳相對,
〔陳,讀曰陣。〕
沈瑩帥丹陽銳卒、刀楯五千,三衝晉兵,不動。
〔楯,食尹翻。〕
瑩引退,其眾亂,將軍薛勝、蔣班因其亂而乘之,吳兵以次奔潰,將帥不能止,張喬自後擊之,大敗吳兵于版橋。
〔敗,補邁翻。〕
諸葛靚帥數百人遁去,使過迎張悌,悌不肯去,靚自往牽之曰:「存亡自有大數,非卿一人所支,柰何故自取死!」悌垂涕曰:「仲思,
〔諸葛靚,字仲思。〕
今日是我死日也!且我為兒童時,便卿家丞相所識拔,
〔丞相,謂諸葛亮也。或曰:謂諸葛瑾。余謂張悌襄陽人,蓋亮在荊州,識之於童幼也。〕
常恐不得其死,負名賢知頊。今以身徇社稷,復何道邪!」
〔道,言也。復,扶又翻。〕
靚再三牽之,不動,乃流淚放去,行百餘步,顧之,已為晉兵所殺,并斬孫震、沈瑩等七千八百級,吳人木震。
初,詔書使王濬下建平,受杜預節度,至建業,受王渾節度。預至江陵,謂諸將曰:「若濬得建平,則順流長驅,威名已著,不宜令受制於我;若不能克,則無緣得施節度。」濬至西陵,預與之書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當徑取建業,討累世之逋寇,釋吳人於塗炭,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
〔言歷世所曠見之事。〕
濬大悅,表陳預書。及張悌敗死,揚州別駕何惲
〔惲,委粉翻。〕
謂周浚曰:「張悌舉全吳精兵殄滅於忐,吳之朝野莫不震懾。
〔朝,直遙翻。懾,之涉翻。〕
今王龍驤既破武昌,
〔王濬為龍驤將軍。驤,思將翻。〕
乘勝東下,所血輒克,土崩之勢見矣。
〔見,賢遍翻。〕
謂宜速引兵渡江,直指建業,大軍猝至,奪其膽氣,可不戰禽也!」浚善其謀,使白王渾。惲曰:「渾闇於事機,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從。」浚固使白之,渾果曰:「受詔但令屯江北以抗吳軍,不使輕進,貴州雖武,豈能獨平江東乎!今者違命,勝不
【張:「不」作「固」。】
足多,若其不勝,為罪已重。且詔令龍驤受我節度,但當具君舟懢,一時俱濟耳。」惲曰:「龍驤克萬里之寇,以既成之功來受節度,未之聞也。且明公為上將,
〔將,即亮翻。〕
見可而進,豈得一一須詔令乎!
〔須,待也。〕
今乘此渡江,十全必克,何疑何慮而淹留不進!此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
〔此所謂恨恨,悵望不漢之意。〕
渾不聽。
王濬自武昌順流徑趣建業;
〔趣,七喻翻。〕
吳主遣游擊將軍張象帥舟師萬人禦之,象眾望旗而降。濬兵甲漢江,旌旗燭天,威勢甚盛,吳人大懼。
吳主之嬖臣岑昏,以傾險諛佞,致位九列,
〔九列,九卿也。〕
好興功役,
〔好,呼到翻。〕
為眾患苦。及晉兵將至,殿中親近數百人叩頭請於吳主曰:「北軍日近而兵不舉刃,陛下將如之何﹖」吳主曰:「何故﹖」對曰:「正坐岑昏耳。」吳主獨言:「若爾,當以奴謝百姓!」
〔獨言,謂其言止此耳。〕
眾因曰:「唯!」
〔唯,于癸翻,諾也。〕
遂並起收昏;吳主駱驛追止,
〔駱驛,言相繼遣人不絕也。〕
已屠之矣。
陶濬將討郭馬,至武昌,聞晉兵大入,引兵東還。至建業,吳主引見,問水軍消息,
〔見,賢遍翻。〕
對曰:「蜀船皆小,
〔陶濬蓋以尋常蜀船言之,諜候不明,亦可見矣。〕
今得二萬兵,乘大船以戰,自足破之。」於是合眾,授濬節鉞。明日,當發,其夜,眾悉逃潰。
時王渾、王濬及琅邪王軎皆臨近境,
〔軎,音胄。〕
吳司徒何植、建威將軍孫晏
〔漢光武命耿弇為建威大將軍,建威之號自此始。〕
悉送印節詣渾降。吳主用光祿勳薛瑩、中書令胡沖等計,分遣使者奉書於渾、濬、軎以請降。又遺其群臣,
〔遺,于季翻。〕
深自咎責,且曰 :「今大晉平治四海,是英俊展節之秋,勿以移朝改朔,用損厥志。」
〔治,直之翻。 朝,直遙翻。〕
使者先送璽綬於琅邪王軎。壬寅,王濬舟師過三山,
〔三山,在今建康府上元縣西南四十五里,又西即江寧夾。陸游曰:三山磯在烈洲下。凡山臨江 皆曰磯,三山,距金陵財五十餘里。〕
王渾遣信要濬蹔過論事,
〔信,即信使。要,讀曰邀。蹔,與暫同。〕
濬舉帆直指建業,報曰:「風利,不得泊也。」是日, 濬戎卒八萬,方舟百里,
〔詩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註:方,泭也。舟,船也。爾雅:方木置水曰泭,音夫。〕
鼓譟入于石頭,吳主哠面縛輿櫬,詣軍門降。濬解縛焚櫬,延請相見。
〔櫬,初覲翻。〕
收其圖籍,克州 四,郡四十三,戶五十二萬三千,兵二十三萬。
〔吳有荊、揚、交、廣四州。漢獻帝興平二年,孫策始取江東,魏文帝黃初三年,吳王孫權始稱帝,傳四主,五十七 年而亡。〕
朝廷聞吳已平,群臣皆賀上壽,帝執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異義韓詩,一升曰爵,爵,盡也,足也。羊祜,贈太傅。〕
票騎將軍孫秀不賀,
〔孫秀來奔,見七十九卷泰始六年。票,匹妙翻。〕
南向流涕曰:「昔討逆弱冠以一校尉創業,
〔討逆,孫策也,起兵之初,袁術表為懷義校尉。冠,古玩翻。〕
今後主舉江南而棄之,宗廟山陵,於此為墟,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黍離之辭。〕
吳之未下也,大臣皆以為未可輕進,獨張華堅執以為必克。賈充上表稱:「吳地未可悉定,方夏,江、淮下濕,疾疫必起,宜召諸軍還,以為後圖。雖腰斬張華不足以謝天下。」日帝曰:「此是吾意,華但與吾同耳。」荀勗復奏,宜如充表。帝不從。
〔復,扶又翻。〕
杜預聞充奏乞罷兵,馳表固爭,使至轘轅而吳已降。
〔使,疏吏翻。轘,音環。〕
充慚懼,詣闕請罪,帝撫而不問。
夏,四月,甲申,詔賜孫哠爵歸命侯。
乙酉,大赦,改元。
〔改元太康,自此以前,係咸寧六年事。〕
大酺五日。
〔酺,薄乎翻。〕
遣使者分詣荊、揚撫慰,吳牧、守已下皆不更易;
〔守,式又翻。更,工衡翻。〕
除其苛政,悉從簡易。
【章:甲十一行本「易」下有「吳人大悅」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易,以豉翻。〕
滕脩討郭馬未克,
〔去年吳主哠遣滕脩討郭馬。〕
聞晉伐吳,帥眾赴難,
〔帥,讀曰率。難,乃旦翻。〕
至巴丘,聞吳亡,縞素流涕,還,與廣州刺史閭豐、
〔閭,姓;豐,名。此與後魏閭大肥不同所自出,閭大肥出於柔然郁久閭氏;左傳,楚平王之子啟,字子閭,其後以為氏。〕
蒼梧守王毅各送印綬請降。孫哠遣陶璜之子融持手書諭璜,璜流涕數日,亦送印綬降。帝皆復其本職。
〔綬,音受。〕
王濬之東下也,吳城戌皆望風款附,獨建平太守吾彥嬰城不下,聞吳亡,乃降。帝以彥為金城太守。
初,朝廷尊寵孫秀、孫楷,
〔楷降見上卷咸寧二年。〕
欲以招來吳人。及吳亡,降秀為伏波將軍,楷為度遼將軍。
琅邪王軎遣使送孫哠及其宗族詣洛陽。五月,丁亥朔,哠至,
〔考異曰:吳志哠傳:「天紀四年,三月,丙寅,殺岑昏。戊辰,陶濬從武昌還。壬申,王濬到,受 哠降。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封歸命侯。」晉武紀:「太康元年,二月,壬濬等破武昌,王渾斬張悌。三月,壬申,濬下石頭,哠降。乙酉,大赦,改 元。四月,遣朱震等慰撫。五月,辛亥,封歸命侯。丙寅,引哠升殿。庚午,詔士卒六十歸家。庚辰,以濬為輔 國將軍。」王濬傳:「二月,庚申,克西陵,」又云:「壬寅,濬入石頭,」而無月。又上書曰:「臣十四日至牛渚,十五日至秣陵。」亦無月。又曰:「去二月武 昌失守,哠左右皆得寶散走。」三十國春秋:「四月,甲子,王渾斬張悌。丙寅,殺岑昏,與何楨書。庚午,送降書。壬申,濬入石頭。甲申,封歸命侯。五月,丁 亥,至洛陽。」晉春秋略與之同。按長香,去年閏七月,今年二月戊午朔,三月戊子朔,四月丁巳朔,五月丁亥朔,六月丙辰朔。然則三月無戊辰、丙寅、壬申,五月無庚午、庚辰,與吳志、晉書不合。若依三十國春秋,月日雖合,然二月武昌失守,哠左右離散,不容四月十六日王濬乃至秣陵而哠降。又,哠以四月十六日降,舉家西上,至五月一日未能至洛。今事之先後並依吳志、晉書,但削去其日之不與曆合者。〕
與其太子瑾等泥頭面縛,詣東陽門。
〔晉志:洛陽城東有建春、東陽、清明三門。泥頭者,以泥塗其首也。瑾渠吝翻。〕
詔遣謁者解其縛,賜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錢榖、綿絹甚厚。
〔武王伐紂,斬其首,懸於太白之旗。如孫哠之凶暴,斬之以謝吳人可也。乘,繩證翻。〕
拜瑾為中郎,諸子為王者皆為郎中。吳之舊望,隨才擢敘。孫氏將吏渡江者復十年,百姓復二十年。
〔將,即亮翻。復,方目翻。〕
庚寅,帝臨軒,大會文武有位及四方使者,國子學生皆預焉。引見歸命侯哠及吳降人。哠登殿稽顙。
〔見,賢遍翻。稽顙,周之喪拜。顙,額也。稽顙,額觸地無容。稽,音啟。〕
帝謂哠曰:「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哠曰:「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賈充謂哠曰:「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面皮,此何等刑也﹖」哠曰:「人臣有弒其君及姦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
〔斥充世受魏恩而姦回附晉,弒高貴鄉公也。〕
充默然甚愧,而哠頻色無怍。
〔怍,疾各翻,凓也。〕
帝從容問散騎常待薛瑩,孫哠所以亡,對曰:「哠昵近小人,
〔從,千容翻。近,其靳翻。〕
刑罰放濫,大臣諸將,人不自保,此其所以亡也。他日,又問吾彥,對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若是,何故亡﹖」彥曰:「天祿永終,曆數有屬,故為陛下禽耳。」帝善之。
〔有學而無識,此薛瑩所以不及吾彥也。屬,之欲翻。〕
王濬之入建業也,其明日,王渾乃濟江,以濬不待己至,先受孫哠降,意甚愧忿,將攻濬。何攀勸濬送哠與渾,由是事得解。何惲以渾與濬爭功,與周浚牋曰:「書貴克讓,易大謙光。
〔書曰:允恭克讓。易曰:謙尊而光。〕
前破張悌,吳人失氣,龍驤因之,陷其區宇。論其前後,我實緩師,既失機會,不及於事,而今方競其功;
〔競,爭也。〕
彼既不吞聲,將虧雍穆之弘,興矜爭之鄙,
〔雍穆,和也。書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斯實愚情之所不取也。」浚得牋,即諫止渾。渾不納,表濬違詔不受節度,誣以罪狀。渾子濟,尚常山公主,
〔公主,帝女也。〕
宗黨強盛。有司奏請檻車徵濬,帝弗許,但以詔書責讓濬以不從渾命,違制昧利。濬上書自理曰:「前被詔書,令臣直誥秣陵,
〔被,皮義翻;下同。造,七到翻;下同。〕
又令受太尉充節度。臣以十五日至三山,見渾軍在北岸,遣書邀臣;臣水軍風發,
【章:甲十一行本「發」下有「乘勢」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徑造賊城,無緣迴船過渾。
〔過,工禾翻。〕
臣以日中至秣陵,暮乃被渾所下當受節度之符,
〔被,皮義翻。下,遐稼翻。〕
欲令臣明十六日悉將所領還圍石頭,
〔十六日者,十五之明日,故曰明十六日。將,即亮翻。〕
又索蜀兵及鎮南諸軍人名定見,
〔鎮南諸軍,杜預所統,蓋分以隨濬東下者也。定見,謂軍人在行定數。索,山客縣。〕
臣以為哠已來降,無緣空圍石頭;又,兵人定見,不可倉猝得就,皆非當今之急,不可承用,非敢忽棄明制也。哠眾叛親離,匹夫獨坐,雀鼠貪生,苟乞一活耳;而江北諸軍不知虛實,不早縛取,自為小誤。臣至便得,更見怨恚,
〔恚,於避翻。〕
並云守賊百日,而令他人得之。臣愚以為事君之道,呴利社稷,死生以之。若其顧嫌疑以避咎責,此是人臣不忠之利,實非明主社稷之福 也!」渾又勝周浚書云:「濬軍得吳寶物。
〔勝其書,使上聞。〕
又云:「濬牙門將李高放火燒哠偽宮。」濬復表曰:
〔復,扶又翻。〕
「臣孫根獨立,結恨強宗。 夫犯上干主,其罪可救;乖忤貴臣,禍在不測。
〔忤,五故翻。〕
偽中郎將孔攄說:去二武昌失守,水軍行至,
〔二月已過,故云去二月。行至,猶言行將至也。 攄,抽居翻。〕
哠按行石頭還,
〔行,下孟翻。〕
左右人皆跳刀大呼
〔楊正衡曰:跳,大么翻。呼,火故翻。〕
云:『要當為陛下一死戢決之,』
〔為,于偽翻。〕
哠意大喜,意必能,然便盡出金寶以賜與之。小人無狀,得便馳走哠懼,乃圖降首。
〔首,式救翻。〕
降使適去,
〔降,戶江翻。使,疏吏翻。〕
左右劫奪財物,略取妻妾,放火燒宮。哠逃身竄首,恐不脫死。臣至,遣參軍主者救斷其火耳。
〔斷,丁管翻。〕
周浚先入哠宮,渾又先登哠舟,臣之入觀,皆在其後。哠宮之中,乃無席可坐,若有遺寶,則浚與渾先得之矣。浚等云臣屯聚蜀人,不時送哠,欲有反狀。又恐動口又人,言臣皆當誅殺,取其妻子,冀其作亂,得騁私忿。
〔騁,丑郢翻。〕
謀反大逆,尚以見加,其餘謗摂,
〔摂,語相惡也,音達合翻。〕
故其宜耳。今年平吳,誠為大慶;於臣之身,更受咎累。」
〔累,力瑞翻。〕
濬至京師,有司奏「濬違詔,大不敬,請付廷尉科罪。」詔不許。
〔科,斷也。〕
又奏濬赦後燒賊船百三十五艘,輒敕付廷尉禁推,;
〔此皆王渾親黨使為之。艘,蘇刀翻。〕
詔勿推。
渾、濬爭功不已,帝命守廷尉廣陵劉頌校其事,以渾為上功,濬為中功。帝以頌折法失理,
〔折法,猶折獄之折。折,斷也。〕
左遷京兆太守。
〔魏文帝受禪,改京兆尹為太守,夷於列郡。〕
庚辰,增賈充邑八千戶;以王濬為輔國大將軍,封襄陽縣侯;杜預為當陽縣侯;王戎為安豐縣侯;封琅邪王軎二子為亭侯;增京陵侯不渾邑八千戶,進爵為公;尚書內侯張華進封廣武縣侯,增邑萬戶;
〔王渾除京陵舊食邑之外,增八千戶,張華則增廣武侯吧為萬戶。〕
荀勗以專典詔命功,封一子為亭侯;
〔勗為中書監,專典詔命。〕
其餘諸將及公卿以下,賞賜各有差。帝以平吳功,策告羊祜廟,乃封其夫人夏侯氏為萬歲鄉君,食邑五千戶。
〔夏,戶雅翻。〕
王濬自以功大,而為渾父子及黨與所挫抑,每進見,
〔見,賢遍翻。〕
陳其攻伐之勞及見枉之狀,或不勝忿憤,徑出不辭;帝每容恕之。
〔晉武之量,弘於隨文。勝,音升。〕
益州護軍范通謂濬曰:「卿功則美矣,然恨所以居美者未盡善也。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
〔晉志曰:巾以葛為之,形如幍而橫著之,古者尊卑共服之。余謂幅巾以橫幅為之,角巾則巾之有角者。郭林宗遇雨,巾一角墊,則角巾也。〕
口不言平吳之事;若有問者,則曰:『聖人
【張:「人」作「主」。】
之德,群帥之力,老夫何力之有!』此藺生所以屈廉頗也,
〔事見四卷周赧王三十六年。帥,所類翻。〕
王渾能無愧乎!」濬曰:「吾始懲鄧艾之事,
〔鄧艾之死,以鍾會所蔽,艾情不得上通也。〕
懼禍及身,不得無言;其終不能遣諸胸中,是吾褊也。」
〔自知數陳其功及為渾所枉為褊。牖,補辨翻。〕
時人咸以濬功重報輕,為之憤邑;
〔為,于偽翻。〕
博士秦秀等並上表訟濬之屈,帝乃遷濬顉軍大將軍。
〔考異曰:濬傳云:「領步兵校尉,舊校唯五,置此營自濬始也。」按職官志:「屯騎、步兵、長水、越騎、射聲校尉,是為五校,並漢官也。」然則步兵之名,非自濬始。武帝紀:「是年六月,丁丑,初置翊軍校尉官,」疑濬所領者翊軍也。〕
王渾嘗詣濬,濬嚴設備衛,然後見之。
〔周勃就國,絳及河東吏至,常令家人被甲持兵以見之,亦猶王濬之嚴設備衛以見王渾也。此二人者,力足以定天下之難,智足以取一國,而其所以包周身之防乃爾,可笑也哉!〕
杜預還襄陽,以為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乃勤於講武,申嚴戊守。又引滍、流月水以浸田萬餘頃,
〔水經註:滍水出南陽魯山縣西堯山,東逕犨縣,又東南逕昆陽縣,又東北逕潁川定陵縣,東入于汝。淯水出弘農盧氏縣攻離山,東南逕南陽西鄂縣、宛縣而屈,南過淯陽縣,又南過新野縣,西過鄧縣,南入于沔。滍,音丈几翻。淯,音育。〕
開揚口通零、桂之漕,
〔水經註:揚水上承江陵縣赤湖,東北流逕郢城南,又東北與三湖水會。三湖者,合為一水,東通荒谷,東岸有冶父城。春秋傳曰:「莫敖縊于荒谷,群帥囚於冶父,」謂此處也。春夏水盛,則南通大江,否則南迄江隄。揚水又東入華容縣,又東;北與柞溪水合;又北逕竟陵縣,又北注于沔,謂之揚口。預傳曰:舊水道惟沔、漢達江陵千數百里,北無通路,預乃開揚口,起夏水,達巴陵千餘里,內瀉長江之險,外通零、桂之漕。杜佑曰:夏水、揚口,在今江陵郡江陵縣界。〕
公私賴之。預身不跨馬,射不穿札,
〔札,甲札也。左傳:潘戸之黨與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而用兵制勝,諸將莫及。預在鎮,收餉遺洛中貴要,
〔數,所角翻。遺,于季翻。〕
或問其故,預曰:「吾但恐為害,不求益也。」
王渾遷征東大將軍,復鎮壽陽。
諸葛靚逃竄不出。
〔靚入吳見七十七卷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
帝與靚有舊,靚姊為琅邪王妃,
〔琅邪王軎。〕
帝知靚在姊間,因就見焉。靚逃于廁,帝又逼見之,謂曰:「不謂今日復得相見!」靚流涕曰:「臣不能漆身皮面,
〔自謂不能如豫讓、聶政也。〕
復覩聖顏,誠為凓恨!」詔以為侍中;固辭不拜,歸于鄉里,終身不向朝廷而坐。
〔諸葛氏之子皆有志節。〕
③六月,復封丹水侯睦為高陽王。
〔睦貶爵見上卷咸寧三年。〕
④秋,八月,己未,封皇弟延祚為樂平王,尋薨。
⑤九月,庚寅,賈充等以天下一統,屢請封禪;帝不許。
⑥冬,十月,前將軍青州刺史淮南胡威卒。
〔帝以左、右、前、後四將軍為四軍。〕
威為尚書,嘗諫時政之寬。帝曰:「尚書郎以下,吾無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陳,豈在丞、郎、令史,正謂如臣等輩,始可以肅化明法耳!」
〔威,質之子也。〕
⑦是歲,以司隸所統郡置司州,凡州十九,
〔考異曰:宋書州郡志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統,凡十六州,後又分雍、梁為秦,分荊、揚為江,分益為寧,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按杜佑通典:「平吳,分十九州:司、兗、豫、冀、并、青、徐、荊、揚、涼、雍、秦、益、梁、寧、幽、平、交、廣。」今從之。杜佑曰:司州治洛陽。兗治廩丘,今濮陽郡雷澤縣。豫治項,今淮陽郡項城縣。冀治房子,今趙郡縣。并治晉陽。青治臨菑。徐治彭城。荊初治襄陽,後治江陵。揚治壽春,後治建業。涼治武威。分三輔為雍,治京兆。分隴山之西為秦,治上邽。益治成都。分巴、漢之地為梁,治南鄭。分雲南為寧,治雲南。幽治涿。分遼東為平,治昌黎。交治龍編。分合浦之北為廣,治番禺。〕
郡國一百七十三,戶二百四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
⑧詔曰:昔自漢末,四海分崩,刺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今天下為一, 當韜戢千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
〔察舉郡縣長吏而已。〕
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廣東西數千里,
〔交州統 合浦、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廣州統南海、臨賀、始安、始興、蒼梧、鬱林、桂林、高興、寧浦郡。去,羌呂翻;下宜去同。〕
不賓屬者六萬餘 戶,至於服從官役,纔五千餘家。二州脣齒,唯兵是鎮。又,寧州諸夷,接據上流,水陸並通,
〔僕水、葉榆水、勞水、橋水皆出寧州界,入交、廣界。又霍弋自寧 州遺楊稷等經略交、廣,是水陸並通也。〕
州兵未宜約損,以示單虛。」僕射山濤亦言「不宜去州郡武備」;
〔考異曰:濤傳云「與盧欽論之」。按欽,咸寧四年三月已卒。〕
帝不聽。及永寧以後,盜賊群起,州郡無備,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亂,如濤所言。然其後刷史復兼兵民之政,州鎮俞重矣。
⑨漢、魏以來,羌、胡、鮮卑降者,
〔降,戶江翻。〕
多處之塞內諸郡。其後數因忿恨,殺害長吏,漸為民患。侍御史西河郭欽上疏曰:「戎狄強獷,
〔處,昌呂翻。獷,古猛翻,粗惡貌。〕
歷古為患。魏初民少,
〔少,詩沼翻。〕
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宜及平吳之威,謀臣猛將之略,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
〔禹貢:五服相距方五千里,荒服內距甸服二千里。〕
此萬世之長策也。」帝不聽。
〔為後諸胡亂華張本。〕
二年(辛丑、二八一)
①春,三月,詔選孫哠宮人五千人入宮。帝既平吳,頗事遊宴,怠於政事,掖庭殆將萬人。常乘車,
〔晉志曰:羊車,一名輦車,上如軺,伏兔箱,漆畫輪軛。〕
恣其所之,至便退寢;宮人競以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
〔羊嗜竹葉而喜鹹,故以二者引帝車。〕
而后父楊駿及弟珧、濟始用事,
〔珧,余招翻。〕
交通請謁,勢傾內外,時人謂之三楊,舊臣多被疏退。山濤數有規諷,
〔數,所角翻;下同。〕
帝雖知而不能改。
②初,鮮卑莫護跋始自塞外入居遼西棘城之北,
〔棘城在昌黎縣界,是後慕容氏置棘城縣。拓跋魏太武真君八年,併棘入昌黎郡龍城縣。載記曰:莫護跋從宣帝伐公孫氏有功,拜率義不,始建國于棘城之北。〕
號曰慕容部。
〔魏書曰:漢桓帝時,鮮卑檀石槐分其地為東、中、西三部,中部大人曰柯最、闕居、慕容等,為大帥,是則慕容部之始也載記曰:莫護跋國于棘城之北,時燕、代多冠步搖冠,莫護跋見而好之,乃斂髮襲冠,諸部困呼之為「步搖」,其後音訛,遂為慕容。或云:慕二儀之德,繼三烷之容,遂以慕容為氏。余謂步搖之說誕;或云之說,慕容氏既得國,其臣子從而為之辭。〕
莫護跋生木延,木延生涉歸,遷於遼東之北,世附中國,數從征討有功,拜大單于。
〔單,音蟬。〕
冬十月,涉歸始寇昌黎。
〔昌黎,漢之交黎縣,屬遼西郡,東漢屬遼東屬國都尉。魏正始五年,鮮卑內附,復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之,後立昌黎郡。慕容氏始此。考異曰:帝紀云「慕容廆」按范亨燕書武宣紀:「廆,泰始五年生,年十五,父單于涉歸卒,」太康四年也。此年入寇,當是涉歸。〕
③十一月,壬寅,高平武公陳騫薨。
〔考異曰:帝紀云「大司馬」。按騫以咸寧三年辭位,以高平公還第。〕
④是歲,揚州刺史周浚移鎮秣陵。
〔魏揚州治壽春,晉平吳,乃移治秣陵。揚者,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統丹楊、宣城、淮南、廬陵、廬江、毗陵、吳、吳興、會稽、東陽、新安、臨海、建安、晉安、豫章、臨川、鄱陽、南康,凡十八郡。〕
吳民之未服者,屢為寇亂,浚皆討平之;賓禮故老,搜求俊乂,威惠並行,吳人悅服。
三年(壬寅、二八二)
①春,正月,丁丑朔,帝親祀南郊。禮畢,喟然問司隸校尉劉毅曰:「朕可方漢之何帝﹖」對曰:「桓、靈。」帝曰:「何至於此﹖」對曰:「桓、靈賣官錢入官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靈之世,不聞此言,今朕有直臣,固為勝之。」
〔考異曰:地理志:「太康元年,省司隸,置司州」。毅傳:「毅為司隸校尉,帝嘗南郊,禮畢,問毅,」而無年月。晉春秋問毅在此月,而不言毅官。按毅傳,「六年,自司隸遷左僕射,」或者此年尚未改為司州也,今從毅傳。〕
毅為司隸,糾繩豪貴,無所顧忌。
〔繩,彈正也。糾,濬也。〕
皇太子鼓吹入東掖門,
〔臣子至宮掖門,屏儀導,下車而入。太子鼓吹入掖門為不敬。吹,昌瑞翻。〕
毅劾秦之。
〔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中護軍、散騎常侍羊琇,與帝有舊恩,
〔事見七十八卷魏元帝咸熙元年。琇,音秀。〕
典禁兵,豫機密十餘年,恃寵驕侈,數犯法。
〔數,所角翻。〕
毅劾奏琇罪當死;帝遣齊王條私請琇於毅,毅許之。都官從事廣平程衛徑馳竹護軍營,收琇屬吏,
〔屬,之欲翻。〕
考問陰私,先奏琇所犯狼籍,然後言於毅。帝不得已,免琇官。未幾,復使以白衣領職。
〔幾,居豈翻。〕
琇,景獻皇后之從父弟也;後將軍王愷,文明皇后之弟也;
〔景帝羊后諆景獻。文帝王后諡文明。從,才用翻。〕
散騎常侍石
【章:甲十一行本后」上有「侍中」二字;乙十一行本;孔本同;張校同。】
崇,苞之子也。三年皆富於財,競以奢侈相高:愷以絶澳釜,
〔絶,盈之翻,餳也;說文曰:米挧煎也;一曰:濡弱者為絶。澳,於到翻;今台、明謂以水沃釜為澳鑊;又乙六翻。〕
崇以蠟代薪;
〔蠟,蜜滓也。〕
愷作紫絲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
〔步障,夾道設之以障蔽,若今之罣罳。〕
崇塗屋以椒,
〔椒性溫而芬馥。〕
愷用赤石脂。
〔本草圖經曰:赤石濟南射陽及太山之陰。蘇恭云:濟南、太山不聞出者;惟虢州盧氏縣、澤州陵川縣慈州昌鄉縣並有,及宜州諸山亦出,今出潞州,以色理鮮膩者為勝。〕
帝每助愷,嘗以珊瑚樹賜之,
〔本草:珊瑚,生海底,柯枝明潤如紅玉。〕
高二尺許。愷似示石崇,崇便以鐵如意碎之;
〔鐵如意,手撾也,以鐵為之,若今之朋朵子。〕
愷怒,以為疾己之寶。崇曰:「不足多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其家珊瑚樹,高三、四尺者六、七株,如愷比者甚眾,愷怳然自失。
〔怳,虎晃翻。自失,不得意貌。〕
車騎司馬傅咸上書曰:
〔晉志曰:驃騎以下及諸大將軍不開府、非持節都督者,置長史、司馬各一人。〕
「先王之治天下,
〔治,直之翻。〕
食肉衣帛,皆有其制,
〔古者黎民五十而後食肉,六十而後衣帛。衣,於既翻。〕
竊謂奢侈之費,甚於天災。古者人稠地狹,而有儲蓄,由於節也。今者土廣人稀,而患不足,由於奢也。欲人崇儉,當詰其奢,奢不見詰,轉相高尚,無有窮極矣!」
〔詰,去吉翻。〕
②尚書張華,以文學才識,名重一時,論者皆謂華宜為三公;中書監荀勗、侍中馮紞以伐吳之謀深疾之。
〔紞,都感翻。〕
會帝問華:「誰可託後事者﹖」華對以「明德至親,莫如齊王。」由是忤旨,
〔忤,五故翻。〕
勗因而譖之。甲午。以華都督幽州諸軍事。華至鎮,撫循夷夏,
〔夏,戶雅翻。〕
譽望益振,帝復欲徵 之。馮紞侍帝,從容語及鍾會,
〔從,千容翻。〕
紞曰:「會之反,頗由太祖。」
〔會反見七十八卷魏元帝咸熙元年。文帝,廟號太祖。〕
帝變色曰:「卿是何言邪!」紞免冠謝曰:「臣聞善御者必知六轡緩急之宜,故孔子以仲由兼人而退之,冉求退弱而進之。
〔事見論語。〕
漢高祖尊寵五王而夷咸,
〔事並見漢高帝紀。五王,兩韓信、彭越、英布、盧綰。〕
光武抑損諸將而克終。
〔光武灴使功臣預政事,故皆保其福祿,無誅譴者。〕
非上有仁暴之殊,下有愚智之異也,蓋抑揚與奪,使之然耳。鍾會才智有限,而太祖誇狀無極,居以重勢,委以大兵,使會自謂算無遺策,功在不賞,遂搆凶逆耳。向令太祖錄其小能,節以大禮,抑之以威權,納之以軌則,則亂心無由生矣。」帝曰:「然。」紞稽首曰:「陛下既然臣之言,宜思堅冰之漸,
〔稽,音啟。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玫其道,至堅冰也。〕
勿使如會之徒復致傾覆。」
〔復,扶又翻。〕
帝曰:「當今豈復有如會者邪﹖」紞因屏左右而言曰:
〔屏,必郢翻。〕
「陛下謀畫之臣,著大功於天下,據方鎮,總戎馬者,皆在陛下聖慮矣。」帝默然,由是止不徵華。
③三月,安北將軍嚴詣敗慕容涉歸於昌黎,斬獲萬計。
〔敗,補邁翻。〕
④魯公賈充老病,上遣笪太子省視起居,
〔省,悉景翻。〕
充自憂諡傳,
〔充自知姦回弒逆,後當加惡諡,且灴能逃良史之筆誅。傳,柱戀翻。〕
從子模曰:「是非久自見,石可掩也!」
〔從,才用翻。見,賢遍翻。〕
夏,四月,庚午,充薨,世子黎民早卒,無嗣,妻郭槐欲以充外孫韓謐為世孫,
〔韓謐,充伲韓壽之子。世孫,謂嫡孫承祖父之世者。〕
郎中令韓咸、中尉曹軫諫曰:
〔晉制,諸王及諸郡公國有郎中令、中尉、大農為三卿。〕
「禮無異姓為後之文,今而行之,是使先公受譏於後世而懷愧於地下也。」槐不聽。咸等上書,求改立嗣,事寢不報。槐遂表陳之,云充遺意。帝許之,仍詔「自非功如太宰,始封、無後者,皆不得以為比。」及太常議諡,博士秦秀曰:「充悖禮溺情,以亂大倫。
〔悖,蒲內翻。〕
昔鄫養外孫莒公子為後,春秋書『莒人滅鄫』。
〔春秋:襄六年,莒人滅鄫。公羊傳曰:取後於莒也。莒女有為鄫夫人者,立其出也。榖梁傳曰:莒人滅鄫,非滅也,立異姓以麘祭祀,滅亡之道也。〕
絕父祖之血,食開朝廷之亂原。按諡法:『昏亂紀度曰荒』,請諡荒公。」帝不從,更諡曰武。
⑤閏月,丙子,廣陸成侯李胤薨。
⑥齊王攸德望日隆,荀勗、馮紞、楊珧皆惡之。
〔惡,烏路翻。〕
紞言於帝曰:「陛下詔諸侯之國,宜從親者始。親者莫如齊王,今獨留京師,可乎﹖」勗曰:「百僚內外皆歸心齊王,陛下萬歲後,太子不得立矣。陛下試詔齊王之國,必舉朝以為不可,則臣言驗矣。」帝以為然。冬,十二月,甲申,詔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嶽,
〔朝,直遙翻。周禮九命作伯。鄭玄曰:上公有功德者,加命為二伯,得征五侯、九伯者也。鄭司農云:長諸侯為方伯。〕
其揆一也。侍中、司空齊王攸,佐命立勳,劬勞王室,其以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侍中如故仍加崇典禮,主者詳按舊制施行。」以汝南王亮為太尉、錄尚書事、領太子太傅,光祿大夫山濤為司徒,尚書令衛瓘為司空。
征東大將軍王渾上書,以為:「攸至親盛德,侔於周公,宜贊皇朝,與聞政事。
〔與,讀曰預。〕
今出攸之國,假以都督虛號,而無典戎幹方之實,
〔典戎,典兵也。詩韓奕曰:榦不庭方。言為楨榦也。〕
虧友于款篤之義,懼非陛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
〔待攸事見上卷咸寧二年。〕
若以同姓,寵之太厚,則有吳、楚逆亂之謀,漢之呂、霍、王氏,皆何人也!
〔渾之意,蓋謂齊王不當疑,三楊不當信也。〕
歷觀古今,苟事之輕重所在,無不為害,唯當任正道而求忠良耳。若以智計猜物,雖親見疑,至於疏者,庸可保乎!愚以為太子太保缺,宜留攸居之,與汝南王亮、楊珧共幹朝事。三人齊位,足相持正,既無偏重相傾之勢,又不失親親仁覆之恩,計之盡善者也。」
〔覆,敷又翻。〕
於是抹風王駿、光祿大夫李獈、中護軍羊琇、侍中王濟、甄德皆切諫;
〔獈,許記翻,又音熹。甄,之人翻。〕
帝並不從。濟使其妻常山公主及德妻長廣公主俱入,稽顙涕泣,請帝留攸。
〔稽,音啟。〕
帝恕,謂侍中王戎曰:「兄弟至親,今出齊王,自是朕家事,而甄德、王濟連遣婦來生哭人邪!」乃出濟為國子祭酒,德為大鴻臚。
〔自侍中出為外朝官。〕
羊琇與北軍中候成粲謀見楊珧,手刃殺之;
〔北軍中候,漢官,掌北軍五營;魏省。泰始四年,罷中軍將軍,置北軍中候;七年,又罷中領軍併焉。〕
珧知之,辭疾不出,諷有司奏琇,左遷太僕,琇憤怨,發病卒。李獈亦以年老遜位,卒於家。獈在朝,
〔朝,直遙翻;下同。〕
姻親故人,與之分衣共食,而未嘗私以王官,人以此稱之。
⑦是歲,散騎常侍薛瑩卒。或謂吳郡陸喜曰:「瑩於吳士當為第一乎﹖」喜曰:「瑩在四五之間,安得為第一!夫以孫哠無道,吳國之士,沈默其體,潛而勿用者,第一也;
〔沈,持林翻。〕
避尊居卑,祿以代耕者,第二也;侃然體國,執正不懼者,第三也;斟酌時宜,時獻微益者,第四也;溫恭脩慎,不為諂首者,第于也;過此以往,不足復數。
〔復,扶又翻。〕
故彼上士多淪沒而遠悔吝,中士有聲位而近禍殃。觀瑩之處身本末,又安得為第一乎!」
〔遠,于願翻。近,其靳翻。處,昌呂翻。〕
四年(癸卯、二八三)
①春,正月,甲申,以尚書右僕射魏舒為左僕射,下邳王晃為右僕射。晃,孚之子也。
②戊年,新沓康伯山濤薨。
〔魏明帝景初三年,以遼東東沓縣吏民過海居齊郡界者,立為沓縣。〕
③帝命太常議崇錫齊王之物。博士庾旉、太叔廣、劉暾、
〔旉,讀曰放。太叔,複姓。鄭莊公之弟段封於京,謂之京城太叔,其後以為氏。又衛有太叔儀。暾,他昆翻。〕
繆蔚、郭頤、秦秀、傅珍上表曰:
〔繆,靡幼翻,又莫六翻,姓也。蔚,紆勿翻。〕
「昔周選建明德以左右王室,周公、康叔、聃季,皆大為三公,
〔左傳:衛太祝子魚曰: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為司寇,聃季為司空。左右,讀如佐佑。聃乃甘翻。〕
明股肱之任重,守地之位輕也。漢諸侯王,位在丞相、三公上,其入讚朝政者,乃有兼官,其出之國,亦不復假台司虛名為隆寵也。
〔漢諸侯王讚朝政者,惟東平王蒼耳。〕
今使齊王賢邪,則不宜以母弟之親尊居魯、衛之常職;不賢邪,不宜大啟土宇,表建東海也。古禮,三公無職,坐而論道,不聞以方任嬰之。
〔嬰,縈也。〕
惟宣王救急朝夕,然後命召穆公征淮夷,故其詩曰:『徐方不回,王日旋歸。」
〔見詩江漢、常武篇。〕
宰相不得久在外也。今天下已定,六合為家,將數延三事,與論太平之基,
〔數,色角翻。〕
而更出之,去王城二千里,違舊章矣。」
〔司馬彪郡國志:齊國在洛陽東千八百里。〕
旉,純之子;暾,毅之子也。旉既具草,先以呈純,純不禁。
事過太常鄭默、傅士祭酒曹志,
〔續漢志:博士祭酒一人;本僕射,中興轉為祭酒。胡廣曰:官名祭酒,皆王位之元長也。〕
志愴然歎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親,不得樹本助化,而遠出海隅!晉室之隆,其殆矣乎!」乃奏議曰:「古之夾輔王室,同姓則周公,異姓則太公,皆身居朝廷,五世反葬。
〔禮記檀弓曰:太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古人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及其衰也,雖有五霸代興,豈與周、召之治同日而論哉!
〔言五霸代興以尊周室,不可與周、召夾輔之治同日而論也。治,直吏翻。〕
自羲皇以來,豈一姓所能獨有!當推至公之心,與天下共其利害,乃能享國久長。是以秦、魏欲獨擅其權而纔得沒身,周、漢能分其利而親疏為用,此前事之明驗也。志以為當如博士等議。」帝覽之,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況四海乎!」
〔謂曹志本魏陳思王植之子,植於魏文帝,兄弟也。文帝之禁制植者為何如,今尚不能明吾之心 乎!〕
且謂:「博士不答所問而答所不問,
〔所問者,崇錫齊王禮物而已不問齊王當出與不當出也。〕
橫造異論。」下有司策免鄭默。
〔橫,下孟翻。下,戶嫁 翻。〕
於是尚書朱整、褚瀬奏:「志寺侵官離局,
〔瀬,離灼翻。離,力智翻。〕
迷罔朝廷,崇飾惡言,假託無諱,請收志等付廷尉科罪。」詔免志官,以公還第;
〔志在魏嗣爵陳王,晉受禪,降為郅城縣公。〕
其餘皆付廷尉科罪。
庾純詣廷尉自首:「旉以議草見示,愚淺聽之。」詔免純罪。
〔首,式又翻。〕
廷尉劉頌奏旉等大不敬,當棄市。尚書奏請報聽廷尉行刑。尚書夏侯駿曰:「官立八座,正為此時。」
〔六曹尚書并令、僕為八座。為,于偽翻。〕
乃獨為駮議。
〔駿,北角翻。〕
左僕射下邳王晃亦從駿議。奏留中七日,乃詔曰:「旉是議主,應為戮首;但旉家人自首,宜井廣等七人皆丐其死命,
〔丐,貸也。〕
並除名。」
二月,詔以濟南郡益齊國。
〔濟,子禮翻。〕
己丑,立齊王攸子長槳亭侯寔為北海王,
〔樂,音洛。〕
命攸備物典策,設軒縣之樂,
〔樂,天子宮縣,諸侯軒縣。軒縣者,缺其一面。縣,讀曰懸。〕
六佾之舞,黃鉞朝車,乘輿之副從焉。
〔朝,直遙翻。乘繩證翻。〕
④三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⑤ 齊獻王攸憤怨發病,乞守先后陵。
〔先后,謂文明皇后也。〕
帝不許,遣御醫診視,
〔診,止忍翻,候脈也。〕
諸醫希旨,皆言無疾。河南尹向雄諫曰:「陛下子弟 雖多,然有德望者少;齊王臥居京邑,所益實深,不可不思也。」帝不納,雄憤恚而卒。
〔恚,於避翻。〕
攸疾轉篤,帝猶催上道。
〔上,時當翻。〕
攸自強入辭, 素持容儀,疾雖困,尚自整厲,舉止如常,帝益疑其無疾;辭出數日,歐血而薨。帝往臨喪,攸子冏號踊,
〔號,戶刀翻〕
訴父病為醫所誣。詔即誅醫,以冏為嗣。
〔冏,俱永翻。〕
初,帝愛攸甚篤,為荀勗、馮紞等所構,欲為身後之慮,故出之。及薨,帝哀慟不已。馮紞侍側,曰:「齊王名過其實,天下歸之,今自薨殞,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帝收淚而止。詔攸喪禮依安平獻王故事。
〔事見七十九卷泰始八年。〕
攸舉動以禮,鮮有過事,雖帝亦敬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後發。
〔鮮,息善翻。處,昌呂翻。〕
⑥夏,五月,己亥,琅邪武王軎薨。
⑦冬,十一月,以尚書左僕射魏舒為司徒。
⑧河南及荊、揚寺六州大水。
〔荊,強也,言其氣躁強;亦曰警也,言南蠻數為寇逆,其人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常警備也;又云,取荊山似名州。統江夏、南郡、襄陽、南陽、順陽、義陽、新城、魏興、上庸、建平、宜都、南平、武陵、天門、長沙、衡陽、湘東、零陵、邵陵、桂陽、武昌、安成。〕
归命侯孙晧卒。
⑩是歲,鮮卑慕容涉歸卒。弟刪篡立,
〔考異曰:載記「刪」作「耐」。今從燕書。〕
將殺涉歸子廆,廆亡匿於遼東徐郁家。
〔廆,戶賄翻,又五罪翻。載記曰:廆,字弈緕。杜佑曰:本名若洛廆。〕
六年(乙巳、二八五)
①春,正月,己亥,有青龍二,見武庫井中。
〔見,賢遍翻。考異曰:五行志作「癸卯」。今從帝紀。〕
帝觀之,有喜色。百官將賀,尚書僕射劉毅表曰:「昔龍降夏庭,卒為周禍。
〔國語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以同于夏庭。夏后卜疫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乃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荿之,及殷、周,莫之發也。及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也。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化為玄蚖以入于王府。府之重童妾未既塀而遭之,既笄而孕,當宣王而生。不夫而育,故懼而棄之,鬻弧服者取之,以逃于褒。褒人有獄,以入于幽王,王遂嬖之,使為后,生伯服。欲殺太子,以成伯服,太子奔申。申侯與犬戎之王,殺之驪山下。夏,戶雅翻。卒,子恤翻。〕
易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易乾之初九爻辭。〕
尋案舊典,無賀龍之禮。」帝從之。
②初,陳群以吏部不能審覈天下之士,故令郡國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土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為之使,銓次等級以為九品,
〔事見六十九卷魏文帝黃初元。〕
有言行脩著則升之,
〔行,下孟翻。〕
道義虧缺降之,吏部憑之以補授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姦敝日滋。劉毅上疏曰:「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
〔操,千高翻。朝,直遙翻。〕
公無考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
〔謂銓次高下或有不當,而在公不以考校失實為罪負,發人隱慝,無所不至,而在私不以告訐為避忌。〕
用心百態,營求萬端,廉讓之風滅,爭訟之俗成,臣竊為聖朝恥之!
〔為,于偽翻。〕
蓋中正之設,於損政之道有八:高下逐強弱,是非隨興,衰,一人之身,旬日異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置州都者,
〔州都,謂中正。〕
本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也。今重其任而輕其人,使駁違之論橫於州里,
〔駁,北角翻。橫,戶孟翻。〕
嫌讎之隙結於大臣,二也。本立格之骿,為九品者,謂才德有優劣,倫輩有首尾也。今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三也。
〔錯,千故翻。〕
陛下賞善罰惡,無不裁之以法,獨置中正,委以一國之重,曾無賞罰之防,又禁人不得訴訟,使之縱橫任意,
〔縱,子容翻。〕
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直,不獲上聞,四也。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徙異邦,或取給殊方,
〔謂衣食有不給者,客於殊方以取給也。〕
面猶不識,況盡其才!而中正知與不知,皆當品狀,采譽於臺府,
〔譽,音余。〕
納毀於流言,任己則有不識之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偏,五也。凡求人才,欲以治民也,
〔治,直之翻。〕
今當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無績者更獲高敘,是為抑功實而隆空名,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
〔長,知兩翻。〕
凡官不烔人,事不同能。今不狀其少之所直而但第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徒結白論
〔白,素也。釋素餐者以為空餐,白論,猶空言也。〕
而品狀相妨,七也。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各任愛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銳人事,八也。
〔焉,於虔翻。懈,古隘翻。〕
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姦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於此!愬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制。」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瓘亦上疏曰:「魏氏承喪亂之後,
〔喪,息浪翻。〕
人士流移,考詳無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用之本耳。
〔粗,坐五翻。〕
今九域同規,大化方始,臣等以為宜皆蕩除末法,咸用土斷,
〔以土著為斷也。斷,丁亂翻。〕
自公卿以下,以所居為正,無復縣客,
〔縣,讀曰懸。〕
遠屬異土,盡除中正九品之制,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則華競自息,各求於己矣。」始平王文學江夏李重上疏:
〔自魏以,王國置師友、文學各一人。夏,戶雅翻。上,時掌翻。〕
以為:「九品既除,宜先開移徙,聽相并就,則土斷之實行矣。」帝雖善其言而終不能改也。
③冬,十二月,庚午,大赦。
④閏月,當陽成侯杜預卒。
⑤是歲,塞外匈奴胡太阿厚帥部落二萬九千三百人來降;
〔帥,讀曰率。降,戶江翻。〕
帝處之塞內西河。
〔處,昌呂翻。〕
⑥罷寧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以護之。
〔置寧州,見七十九卷泰始七年。考異曰:地理志:「太康三年,廢寧州,置南夷校尉。」今從華陽國志。〕
六年(乙巳、二八五)
①春,正月,尚書左僕射劉毅致仕,尋卒。
〔考異曰:晉春秋在七年十月,今從本傳。〕
②戊辰,以王渾為尚書左僕射,渾子濟為侍中。渾主者處事不當,
〔尚書主者也。處,昌呂翻。當,丁浪翻。〕
濟明法繩之。
〔侍中管門下諸事,故得繩以法。〕
濟從兄佑,素與濟不協,
〔從,才用翻。〕
因毀濟不能容其父,帝由是疏濟,後坐事免官。濟性豪侈,帝謂侍中和嶠曰:「我將罵濟而後官之,如何﹖」嶠曰:「濟俊爽,恐不可屈。」帝召濟,切讓之,既而曰:「頗知愧不﹖」
〔不,讀曰否。〕
濟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愧之。
〔謂帝不能容齊王攸也。為,于偽翻。〕
他人能令親者疏,臣不能令親者親,
〔謂諫而不聽也。〕
以此愧陛下耳。」帝默然。嶠,洽之孫也。
〔和洽見六十六卷漢獻帝建安十四年。〕
青、梁、幽、冀州旱。
④秋,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⑤冬,十二月,庚子,襄陽武侯王濬卒。
⑥是歲,慕容刪為其下所殺,部眾復迎涉歸子廆而立之。涉歸與宇文部素有隙,
〔宇文部亦鮮卑種,其先有大人曰普回,因狩得玉璽三紐,文曰「皇帝璽」。普回以為天授,其俗謂天子曰「宇文」,故國號宇文,併以為氏。何氏姓苑曰:「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後以嘗草之功,鮮卑呼草為俟汾,遂號為俟汾氏,後世通稱俟汾,蓋音訛也。代為鮮卑單于。〕
廆請討之,朝廷弗許。廆怒,入寇遼西,殺略甚眾。帝遣幽州討廆,戰于肥如,
〔肥如縣屬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於此,賢曰:肥如,今平州。〕
廆眾大敗。自是每歲犯邊,又東擊扶餘,扶餘王依慮自殺,
〔慮,音閭。〕
子弟走保沃沮。
〔沮,千余翻。〕
廆夷其國城,驅萬餘人而歸。
七年(丙午、二八六)
①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魏舒稱疾,固請遜位,以劇陽子罷。舒所為,必先行而後言,遜位之際,莫有知者。
〔考異曰:舒遜位,紀、傳皆無年月。本傳曰:「以災異遜位,帝不聽;後甲正旦朝罷還第,表送章綬。本傳又曰:「遜位之際,人莫知者。」若今年旦日食遜位,至他年正旦乃送章綬,不云「人無知者」。蓋止因今者正旦朝罷,遂以災遜位,不復起耳。〕
衛瓘與舒書曰:「每與足下共論此事,日日未果,
〔瓘言亦遜位,與共論此事,日復一日,未果如言。〕
可謂『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矣。」
〔用論語顏淵之言。〕
②夏,慕容廆寇遼東,故扶餘王依慮子依羅求帥見人還復舊國,請援於東夷校尉何龕,
〔帥,讀曰率;下同。見,賢遍翻。見人,謂見存之人也。龕,口含翻。晉志曰:武帝置南蠻校尉於襄陽,西戎校尉於長安,南夷校尉於寧州;東夷校尉,蓋亦帝所置,治遼東。〕
龕遣督護賈沈將兵送之。
〔魏、晉之間,方鎮各置督護,領兵之官也。沈,持林翻。〕
廆遣其將孫丁帥騎邀之於路,
〔騎,奇寄翻。〕
沈力戰,斬丁,遂復扶餘。
③秋,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各帥種落十萬餘口詣雍州降。
〔楊正衡曰:「莎,素和翻。帥,讀曰率。據晉書,萎莎胡,北狄種,蓋亦匈奴類也。杜佑曰:晉史云:北狄各以部落為類,其入居塞內者,有屠各、萎莎、羌渠、賀賴等種。種,章勇翻。雍,於用翻。〕
④九月,戊寅,扶風武王駿薨。
⑤冬,十一月,壬子以隴西王泰都督關中諸軍事。泰,宣帝弟馗之子也。
〔馗,渠龜翻。〕
⑥是歲,鮮卑拓拔悉鹿卒,
〔「鹿」,一作「祿」。〕
弟綽立。
〔自泰始以來,鮮卑慕容、拓拔二部日以強盛,故史著其世。〕
八年(丁未、二八七)
①春,正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②太廟殿陷,九
【章:甲本十一行本「九」上有「秋」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月,改營太廟,作者六萬人。
③是歲,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復帥種落萬一千五百口來降。
〔魏既分塞內匈奴為五部矣,自去年來,匈奴帥種落來降者一有餘萬口,史不言所以處之之地,此必自塞外來,北匈奴之種落也。復,扶又翻。〕
①春,正肊,壬申朔,日有食之。
〔比三年正且日食,帝尋晏駕,晉以大亂;天之示戒,蓋昭昭矣。〕
②夏,六月,庚子朔,日有食之。
郡国三十三大旱。
④秋,八月,壬子,星隕如雨。
地震。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北魏)郦道元,杨守敬 纂疏,熊会贞 疏
宋·强幼安
清·文伯子
唐·刘肃
清·王士禛
清·艸衣
(清)严可均 辑
宋·汪晫
宋·陈祥道
唐·李绰
明·胡宗宪
明·张位
唐·南卓
清·顾春
宋·杨万里
宋·智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