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二-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二
宋紀十四(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閹茂(庚戌),凡四年。〕
太宗明皇帝大中
泰始三年(丁未、四六七)
1春,正月,張永等棄城夜遁。
〔考異曰:宋本紀,去年冬,「永、攸之大敗遂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地。」宋略,今年正月,「永、攸之師次彭城,虜掩甚輜重,敗王穆之於武原,薛安都開彭城以納虜,永等引退;虜追之,王師敗績;畢捺亦舉兗州歸虜,遂失淮北之地。」魏帝紀,去年九月,「常珍奇、薛安都內屬,張永、沈攸之擊安都,詔尉元救彭城,西河公石救懸瓠。十一月,畢眾敬內屬。十二月己未,次于秺,周凱、張永、沈攸之相繼退走。」令年正月癸巳,「尉元破永、攸之於呂梁東。閏月,沈文秀、崔道固舉州內屬。」按青冀今歲始叛宋,去年豈得已失淮北!安都為永、攸之所逼,故降魏,豈得今年永、攸始次彭城,安都始納魏兵乎!蓋去冬穆之等已敗退,今春永大敗耳。今從後魏帝紀。〕
會天大雪,泗水冰合,永等棄船步走,士卒凍死者太半,手足斷者什七八。尉元邀其前,薛安都乘其後,大破永等於呂梁之東,
〔水經註:泗水自彭城東南過呂縣南。泗水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呂梁。尉,紆勿翻。〕
死者以萬數,枕尸六十餘里,
〔枕,職任翻。〕
委棄軍資器械不可勝計;
〔勝,音升。〕
永足指亦墮,與沈攸之僅以身免,梁、南秦二州刺史垣恭祖等為魏所虜。上聞之,召蔡興宗,以敗書示之曰:「我愧卿甚!」永降號左將軍;攸之免官,以貞陽公領職,還屯淮陰。
〔漢志,桂陽郡有湞陽縣。沈約志,宋泰始三年改湞為貞,屬廣興公相。〕
由是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
〔淮北四州,青、冀、徐、兗。豫州淮西,汝南、新蔡、譙、梁、陳、南頓、穎川、汝南、汝陰諸郡也。考異曰:後魏帝紀:閏月,「沈文秀、崔道固舉州內屬。」未索虜傳曰:「永、攸之敗退,虜攻青、冀二州,執文秀、道固。又下書曰:『淮北三州民,自天安二年正月三十日壬寅昧爽已前罪,一切原免。』按青州破在五年,淮北三州,蓋謂徐、司、豫。壬寅二十日,壬子三十日也。〕
裴子野論曰:昔齊桓矜於散兵而九國叛;
〔公羊傳曰:貫澤之會,齊桓公有憂中國之心,不召而至者,江人、黃人也。蔡兵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
曹公不禮張松而天下分。
〔見六十五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一失豪釐,其差遠矣。太宗之初,威令所被,不滿百里,
〔被,皮義翻。〕
卒有離心,士無固色,而能開誠心,布款實,莫不感恩服德,致命效恐,故西摧北蕩,塁內褰開。既而六軍獻捷,方隅束手,天子欲賈其餘威,
〔賈,音古。〕
師出無名,長淮以北,焂忽為戎。惜乎!若以嚮之虛懷,不驕不伐,則三叛奚為而起哉!
〔三叛,薛安都、畢眾敬、常珍奇也。〕
高祖蟣虱生介冑,
〔蟣,居豨翻,蝨,色櫛翻。〕
經啟疆埸;
〔埸,音亦。〕
後之子孫,日蹙百里。
〔大雅召旻之詩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播穫堂構,豈云易哉!
〔書大誥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穫!易,以豉翻。〕
2魏尉元以彭城兵荒之後,公私困竭,請發冀、相、濟、兗四州粟,
〔相,息亮翻。濟,子禮翻。〕
取張永所棄船九百艘,沿清運載,以賑新民;
〔新民,謂新取徐州之民;謂沿清水而運載也。艘,蘇遭翻。賑,津忍翻。〕
魏朝從之。
〔朝,直遙翻。〕
3魏東平王道符反於長安,殺副將駙馬都尉萬古真等,
〔副將,副鎮將也。將,即亮翻;下同。〕
丙午,司空和其奴等將殿中兵討之。丁未,道符司馬段太陽攻道符,斬之;以安西將軍陸真為長安鎮將以撫之。道符,翰之子也。
〔秦王翰死於正平宗愛之禍。〕
4閏月,魏以頓兵王李峻為太宰。
5沈文秀、崔道固為土人所攻,
〔土人,謂青、冀二州之人。〕
遣使乞降於魏,
〔使,疏吏翻。降,戶江翻;下同。〕
且請兵自救。
6二月,魏西河公石自懸瓠引兵汝陰太守張超,不克;
〔此汝令郡蓋猶治汝陰也;當在隋蔡州新蔡縣界。守,式又翻。考異曰:宋帝紀云:「索虜寇汝陰,太守張景遠擊破之。」景遠,即超也。宋略,「七月,張景遠先卒,汝陰城又陷」,亦誤也。今從後魏書。〕
退屯陳項,
〔陳、項本二邑,時陳郡治項,因曰陳項。〕
議還長社,待秋擊之。鄭羲曰:「張超蟻聚窮命,糧食已盡,不降當走,可翹足而待也。今棄之遠去,超修城浚隍,積薪儲穀,更來恐難圖矣。」石不從,遂還長社。
〔為石再攻汝陰不克張本。〕
7初,尋陽既平,帝遣沈文秀弟文炳以詔書諭文秀,又遣輔國將軍劉壞珍將馬步三千人與文炳偕行。未至,值張永等敗退,懷珍還鎮山陽。文秀攻青州刺史明僧暠,
〔僧暠起兵見上卷上年。暠,古老翻。〕
帝使懷珍帥龍驤將軍王廣之五百騎、止卒二千人浮海救之,
〔帥,讀曰率。驤,思將翻。將,即亮翻。騎,奇寄翻。〕
至東海,僧暠已退保東萊。懷珍進朐城,眾心兇懼,欲且保郁洲,
〔兇,許拱翻。兇,恐懼聲。朐城,漢東海之朐縣城也。水經註曰:朐山西側,有朐縣故城。東北海中有大洲,故謂之有郁洲。朐,音劬。〕
懷珍曰:「文秀欲以青州歸索虜,
〔索,昔各翻。〕
計齊之士民,安肯甘心左衽邪!今揚兵直前,宣布威德,諸城可飛書而下;柰何守此不進,自為沮撓!」
〔沮,在呂翻。撓,奴教翻,屈也。〕
遂進,至黔陬,
〔黔陬縣,前漢屬琅邪郡,後漢屬東萊郡,晉屬城陽郡,宋屬高密郡。陬,子侯翻。隋志:膠州膠 西縣,舊曰黔陬。杜佑曰:漢黔陬縣故城,在密州諸城縣東北。〕
文秀所署高密、平昌二郡太守棄城走。
〔高密,漢郡。平昌郡,魏文帝分城陽立。宋志,高密郡領 黔陬、淳于、高密、夷安、營陵、昌安;平昌郡領安丘、平昌、東武、琅邪、朱虛。五代志:黔陬縣舊置平昌郡。〕
懷珍送致文炳,達朝廷意,文秀猶不降;
〔降, 戶江翻;下同。〕
百姓聞懷珍至,皆喜。文秀所署長廣太守劉桃根將數千人戍不其城。
〔不其縣,前漢屬琅邪郡,後漢屬東萊郡,晉分屬長廣郡。唐萊州膠水縣即長廣郡地。章懷太子賢曰:不其故城,在今萊州即墨縣西南。其,音基。〕
懷珍軍於洋水,
〔水經:巨洋水出朱虛東泰山北,過縣西北,過臨朐縣東,又北過劇縣 西,又東北過壽光縣西,又東北入于海。師古曰:洋,音祥。〕
眾謂且宜堅壁伺隙,懷珍曰:「今眾少糧竭,
〔少,詩沼翻。〕
懸軍深入,正當以精兵速進,掩其不 備耳。」乃遣王廣之將百騎襲不其城,拔之。文秀聞諸城皆敗,乃遣使請降,
〔使,疏吏翻。〕
帝復以為青州刺史。崔道固亦請降,復以為冀州刺史。懷珍引還。
〔懷珍既還,兵勢不接,故青、冀二州尋為魏有。復,扶又翻。〕
8魏濟陰王子新成卒。
〔濟,子禮翻。〕
9沈攸之之自彭城還也,留長水校尉王玄載守下邳,
〔校,戶教翻。〕
積射將軍沈韶守宿豫,睢陵、淮陽皆留兵戍之。玄載、玄謨之從 弟也。
〔王玄謨以功名著於太祖、世祖二朝。從,才用翻。〕
時東平太守申纂守無鹽,幽州刺史劉休賓守梁鄒,
〔梁鄒縣,漢屬濟南郡。〕
并州刺史清河房崇吉守升 城,
〔魏收志:東太原郡太原縣治升城,其地在唐濟州長清縣界。〕
輔國將軍清河張讜守團城,
〔水經註:琅邪郡東莞縣,春秋之鄆 邑,今有鄆亭在團城東北四十里。〕
及兗州刺史王整、蘭陵太守桓忻,
〔沈約志:蘭陵太守治昌慮,漢舊縣也。〕
肥城、糜溝、垣苗等戍皆不附於魏。
〔肥城縣,前 漢屬泰山郡,後漢屬濟北郡,晉罷,宋復置濟北郡於肥城。魏收志:糜溝、垣苗二城亦在東太原郡大原縣界。又據水經註:濟水自平陰城西東北流,逕垣苗城西。宋 武帝西征長安,令垣苗鎮忐,故俗以為稱。濟水又東北過盧縣北。賢曰:肥城縣故城,在今濟州平陰縣東南。則此三戍皆在漢太山郡盧縣及肥城縣界,至後漢和帝永安二年,始分太山為濟北郡。〕
休賓,乘民之兄子也。
〔劉乘民見上卷上年。〕
魏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將兵赴青州,
〔長,知兩翻。〕
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將軍騎五萬為之繼援。白曜,燕太祖之玄孫也。
〔燕王皝,號太祖。〕
白曜至無鹽,欲攻之;將佐皆以為「攻具未備,不宜遽進。」左司馬范陽酈範曰:「今輕軍遠襲,深入敵境,豈宜淹緩!且申纂必謂我軍來速,不暇攻圍,將不為備;
〔師速而疾者,略也;略,謂略地也,無暇於攻城圍邑。白曜以形形申纂,故料其不為備也。〕
今若出其不意,可一鼓而克。」白曜曰:「司馬策是也。」乃引兵偽退。申纂不復設備,白曜夜中部分,
〔復,扶又翻。分,扶問翻。〕
三月,甲寅旦,攻城,食時,克之;纂走,追擒,殺之。
〔考異曰:宋略云「七月,纂戰死。」蓋贈官之月。今從魏帝紀。〕
白曜欲盡以無鹽人為軍賞,酈範曰:「齊,形勝之地,宜遠為經略。今王師始入其境,人心未洽,連城相望,咸有拒栽之志,苟非以德信懷之,未易平也。」
〔易,以豉翻。〕
白曜曰:「善!」皆免之。
白曜將攻肥城,酈範曰:肥城雖小,攻之引日;勝之不能益軍勢,不勝足以挫軍威。彼見無鹽之破,死傷塗地,不敢不懼;若飛書告諭,縱使不降,亦當逃散。」
〔此即李左車教韓信以破趙之勢而喻燕故智也。降,戶江翻;下同。〕
白曜從之,肥城果潰,獲粟三十萬斛。白曜謂範曰:「此行得卿,三齊不足定也。」遂取垣苗、糜溝二戍,一旬中連拔四城,威震齊土。
〔史言慕容白曜能用酈範之計以取勝。〕
10丙子,以尚書左僕射蔡興宗為郢州刺史。
11房崇吉守升城,勝兵者不過七百人。
〔勝,音升,任也。勝兵者,謂能操五兵而戰也。〕
慕容白曜築長圍以攻之,自二月至于夏四月,乃克之。白曜忿其不降,欲盡阬城中人,參軍事昌黎韓麒麟諫曰:今勍敵在前而阬其民,
〔勍,渠京翻。〕
自此以東,諸城人自為守,不可克也。師老糧盡,外寇乘之,此危道也。」白曜乃慰撫其民,各使復業。
崇吉脫身走。崇吉母傅氏,申纂妻賈氏,與濟州刺史盧度世有中表親,然已疏遠。
〔濟,子禮翻。〕
及為魏所虜。度世奉事甚恭,贍給優厚。
〔親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其盧度世之謂乎。〕
度世閨門之內,和而有禮。雖世有屯夷,
〔屯,陟倫翻,多難也。夷,平易也。〕
家有貧富,百口怡怡,豐儉同之。
〔史言盧度世有行。〕
崔道固閉門拒魏。沈文秀遣使迎降於魏,請兵援接,白曜欲遣兵赴之。酈範曰:「文秀室家墳墓皆在江南,
〔沈文秀,吳興武康人。〕
擁兵數萬,城固甲堅,強則拒戰,屈則遁去。我師未逼其城,無朝夕之急,何所畏忌而遽求軍!且觀其使者,視下而色愧,語煩而志怯,此必挾詐以誘我,不可從也。
〔春秋之時,諸侯交兵,謀人之軍師者,多能以此覘敵;酈範亦祖其故智耳。誘,音酉。〕
不若先取歷城,克盤陽,
〔般陽縣,漢屬濟南郡。應劭曰:在般水之陽。 師古曰:般,音盤。劉昫曰:唐淄州淄川縣,漢盤陽縣也。〕
下梁鄒,平樂陵,
〔晉武帝分平原立樂陵郡,宋文帝置樂陵郡於故千乘地,皆在隋唐青州界。〕
然後按 兵徐進,不患其不服也。」白曜曰:「崔道固等兵力單弱,不敢出戰;吾通行無礙,直抵東陽,彼自知必亡,故望風求服,夫又何疑!」範曰:歷城兵多糧足,非朝 夕可拔。文秀坐據東陽,為諸城根本。今多遣兵則無以攻歷城,少遣兵則不足以制東陽;
〔少,詩沼翻。〕
若進為文秀所拒,退為諸城所邀,腹背受敵,必無全理。願更番計,無墮賊彀中。」
〔彀,古候翻。張子厚曰:彀,指拇也。彀弓既持滿,以指拇為度,而發矢以志於中。墮彀中者,言敵彀弓指我,而我不知避,則矢必集于我而受其害。〕
白曜乃止。文秀果不降。
魏尉元上表稱:「彭城賊之要藩,不有重兵積粟,則不可固寸;若資儲既廣,雖劉彧師徒悉起,不敢窺淮北之地。」
〔彧,於六翻。〕
又言:「若賊向彭城,必由清、泗過宿豫,歷下邳;趨青州,亦由下邳、沂水經東安;
〔東安縣,前漢屬城陽國,後漢屬琅邪郡,晉屬東莞郡,惠帝元康七年分東莞置東安郡,唐沂州沂水縣即東安郡地。趨,七喻翻。〕
此數者,皆為賊用師之要。今若先定下邳,平宿豫,鎮淮陽,戍東安,則青、冀諸鎮可不攻而克;若四城不服,青、冀雖拔,百姓狼顧,猶懷僥倖之心。
〔僥,堅堯翻。〕
臣愚以為,宜釋青、冀之師,先定東南之地,斷劉彧北顧之意,
〔斷,丁管翻。〕
絕愚民南望之心;夏水雖盛,無津途可由,冬路雖通,無高城可固。如此,則淮北自舉,暫勞永逸。兵貴神速,久則生變;若天雨既降,彼或因水通,運糧益眾,規為進取,恐近淮之民翻然改圖,青、冀二州猝未可拔也。」
〔考異曰:尉元傳,先上表論取四城利害,後乃云「沈攸之欲援下邳,遣孔道恭擊破之。」按元以泰始二年九月受詔救薛安都,此表云「受命出疆,再離寒暑。」又云:「今雖向熱,猶可行師。」則似上表時在四年春末夏初也。又按沈攸之以三年八月出師,尋即敗退;則上表當在攸之敗後。今此表但言陳顯達循宿豫,不言攸之救下邳。又慕容白曜以四年二月十七日拔歷城,而此表欲「釋青冀之師,先定東南之地」,則此表不在其年春末夏初決矣。蓋「再」當作「載」,是語助之辭,非謂兩經寒暑也。故置於此。〕
12五月,壬戌,以太子詹事袁粲為尚書右僕射。
13沈攸之送運米至下邳,
〔沈攸之自淮陰至下邳。〕
魏人遣清、泗間人詐攸之云:「薛安都欲降,
〔降,戶江翻。〕
求軍迎接。」軍副吳喜請遣千人赴之,攸之不許。既而來著益多,喜固請不已,攸之乃集來者告之曰:「君諸人既有誠人,若能與薛徐州子弟俱來者,皆即假君以本鄉縣,唯意所欲;如其不爾,無為空勞往還。」自是一去不返。
〔以攸之知其情也。〕
攸之使軍主彭城陳顯達將千人助戍下邳而還。
〔將,即亮翻;下同。還,從宣翻,又如字。〕
14上復遣中領軍沈攸之等擊彭城。攸之以為清、泗方涸,糧運不繼,固執以為不可使者七返,上怒,強遣之。
〔復,扶又翻。強,其兩翻。考異曰:宋沈攸之傳、宋略皆云:帝怒攸之云:「卿若不行,便可使吳喜獨去。」按喜傳乃無與攸之討彭城事。後魏書作吳僖公,不知即吳喜,為別一人也﹖按南史亦有謂吳喜為吳喜公者。〕
八月,壬寅,以攸之行南兗州刺史,將兵北出;使行徐州事蕭道成將千人鎮淮陰。
〔去年僑立徐州於鍾離,今使蕭道成屯淮陰,為沈攸之後鎮。〕
道成收養豪俊,賓客始盛。
〔為後蕭道成取宋張本。〕
魏之入彭城也,
〔事見上卷上年。〕
垣崇祖將部曲奔朐山,據之,
〔魏收曰:朐縣,漢屬東海;晉曰臨朐,屬琅邪郡;有朐山臨海瀕。今按晉志,臨朐屬東莞郡,後魏復曰朐,屬琅邪郡。朐,音劬。〕
遣使來降;蕭道成以為朐山戍主。 朐山瀕海孤絕,人情未安,崇祖浮舟水側,欲有急則逃入海。魏東徐州刺史成固公戍圂城,
〔魏收地形志:魏置南青州於圂城。圂城當在唐沂州沂水縣界。圂,戶困 翻。〕
崇祖部將有罪,亡降魏。成固公遣步騎二萬襲朐山,
〔將,即亮翻。降,戶江翻。騎,奇寄翻;下同。〕
去城二十里;崇祖方出送客,城中人驚懼,皆下船欲 去,崇祖還,謂腹心曰:虜非有宿謀,承叛者之言而來耳,易誑也。
〔易,以鼓翻。誑,居況翻。〕
今得百餘人還,事必濟矣。但人情一駭,不可斂集,卿等可亟去此一里外,大呼而來云:『艾塘義人已得破虜,
〔呼,火故翻。艾塘當在唐海州懷仁縣界;北齊於此置塘義郡。宋人謂淮北起兵拒魏者為義人。〕
須戍軍速往,相助逐之。』舟中人果喜,爭上岸。
〔上,時掌翻。〕
崇祖引入,據城;遣羸弱入島,
〔島,海中山也。羸,倫為翻。〕
人持兩炬火,登山鼓譟。魏參騎以為軍備甚盛,乃退。
〔參騎,候騎也。〕
上以崇祖為北琅邪、蘭陵二郡太守。
垣榮祖亦自彭城奔朐山,以奉使不效,
〔奉使說薛安都,見上卷上年。〕
畏罪不敢出,往依蕭道成于淮陰。榮祖少學騎射,或謂之曰:「武事可畏,
〔謂矢刃交乎前,生死在於須臾也。少,詩照翻。〕
何不學書!」榮祖曰:「昔曹公父子上馬橫槊,下馬談詠,
〔謂魏王操及文帝兄弟也。上,時掌翻。槊,色角翻。〕
此於天下,可不負飲食矣。君輩無自全之伎,
〔伎,渠綺翻,能也,藝也。〕
何異犬羊乎!」
〔此犬羊,直謂其無防身之術耳。」〕
劉善明從弟僧副將部曲二千人避魏居海島,道成亦召而撫之。
〔從,才用翻。〕
15魏於天宮寺作大像,高四十三尺,
〔高,居傲翻。〕
用銅十萬斤,黃金六百斤。
16魏尉元遣孔伯恭帥步騎一萬拒沈攸之,
〔帥,讀曰率。騎,奇寄翻。〕
又以攸之前敗所喪士卒瘃墮膝行者悉還攸之,以沮其氣。
〔喪,息浪翻。瘃,陟玉翻,寒瘡也。沮,在呂翻。〕
上尋悔遣攸之等,復召使還,
〔復,扶又翻。〕
攸之至焦墟,去下邳五于餘里,陳顯達引兵迎攸之至睢清口,
〔清水合於泗水,故泗水亦得清水之名。水經註:泗水過下邳縣西,又東南得睢水口。泗水又東南入于淮水,故謂之睢清口。睢,音雖。〕
伯恭擊破之。攸之引兵退,伯恭追擊之,攸之大敗,龍驤將軍姜彥之等戰沒。攸之創重,
〔驤,思將翻。創,初良翻。〕
入保顯達營;丁酉,眾潰,攸之輕騎南走,委棄軍資器械以萬計,還屯淮陰。
尉元以書諭徐州刺史王玄載,玄載棄下邳走,
〔沈攸之留王玄載戍下邳,因領徐州刺史。〕
魏以隴西辛紹先為下邳太守。
〔守,式又翻。〕
紹先不尚苛察,務舉大綱,教民治生禦寇而已;由是不邳安之。
〔治,直之翻。〕
孔伯恭進攻宿豫,宿豫戍將魯僧遵亦棄城走。魏將孔大恆等將千騎南攻淮陽,淮陽太栽崔武仲焚城走。
〔尉元取下邳等城,不愆于素,使沈攸之不敗於再舉,元亦未敢輕動也。淮陽太守治角城,角城在唐泗州宿遷縣界。宿遷,即宿豫,唐避諱改焉。〕
慕容白曜進屯瑕丘。崔道固之未降也,
〔降,戶江翻;下同。〕
綏邊將軍房法壽為王玄邈司馬,屢破道固軍,歷城人畏之。
〔崔道固鎮歷城,其軍皆歷城人。〕
及道固降,皆罷兵。道固畏法壽扇動百姓,迫遣法壽使還建康。會從弟崇吉自升城來,
〔從,才用翻。〕
以母妻為魏所獲,謀於法壽。法壽雅不欲南行,
〔雅,素也。〕
怨道固迫之。時道固遺兼治中房靈賓督清河、廣川二郡事,戍磐,
【嚴:「磐」改「盤」;下同。】
陽,法壽乃與崇吉謀襲磐陽,據之,降於慕容白曜,以贖崇吉母妻。道固遣兵攻之,白曜自瑕丘遣將軍長孫觀救磐陽,
〔磐陽,即盤陽。〕
道固兵退。白曜表冠軍將軍韓麒麟與法壽對為冀州刺史,
〔冠,古玩翻。〕
以法壽從弟靈民、思順、靈悅、伯憐、伯玉、叔玉、思安、幼安等八人皆為郡守。
〔此冀州,即宋所置冀州,以命法壽。郡守,即守冀州所領廣川、平原、清河、樂陵、魏郡、河間、順丘、高陽、勃海,皆僑郡也。〕
白曜自瑕丘引兵攻崔道固於歷城,遣平東將軍長孫陵等攻沈文秀於東陽。道固拒守不降,白曜築長圍守之。陵等至東陽,文秀請降;陵等入其西郭,縱士卒暴掠。文秀悔怒,閉城拒守,擊陵等,破之。
〔考異曰:文秀傳云:「八月,虜蜀郡公拔式入西郭。」今從慕容白曜傳。〕
陵等退屯清西,屢進攻城,不克。
17癸卯,大赦。
18戊申,魏主李夫人生子宏。惠之女也。
〔李惠蓋李貴人兄弟。貴人,魏主之母,賜死,見一百二十八卷宋孝建三年,夫人則惠之女而宏之母也。宏,是為魏孝文帝。〕
馮太后自撫養宏;頃之,還政於魏主。魏主始親國事勤於為治,
〔治,直吏翻。〕
賞罰嚴明,拔清節,黜貪汙,於是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潔著聞者。
19太中大夫徐爰,自太祖時用事,
〔徐爰事始一百二十六卷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素不禮於上。上銜之,詔數其姦佞之罪,
〔數,所具翻。〕
徙交州。
20冬,十月,辛巳,詔徙義陽王昶為晉熙王,
〔昶,丑兩翻。考異曰:宋帝紀在十一月,今從宋略。〕
使員外郎李豐以金千兩贖昶於魏。
〔昶奔魏見一百三十卷元年。〕
魏人弗許,使昶與上衵,為兄弟之儀;上責其不稱臣,不答。魏主復使昶與上書,
〔復,扶又翻;下復攻、復以同。〕
昶辭曰:臣本實彧兄,
〔昶,文帝第九子;帝,文帝第十二子。〕
未經為臣。若改前書,事為二敬;
〔既稱臣於魏,復稱臣於宋,是為二敬也。〕
苟或不改,彼所不納。臣不敢奉詔。」乃止。魏人愛重昶,凡三尚公主。
21十一月,乙卯分徐州置東徐州,以輔國將軍張讜為刺史。
〔張讜時守團城,就置東徐州,以刺史命之。讜,音黨。〕
十二月,庚戌,以幽州刺史劉休賓為兗州刺史。
〔時兗州之境已沒於魏。劉休賓守梁鄒,就以刺史命之。〕
休賓之妻,崔邪利之女也,生子文沢,與邪利皆沒於魏。
〔邪利沒於魏見一百二十五卷文帝元嘉二十七年。〕
慕容白曜將其妻子至梁鄒城下示之。休鑋密遣主簿尹文達至歷城見白曜,且視其妻子;休鑋欲降,而兄子聞慰不可。白曜使人至城下呼曰:劉休賓數遣人來見僕射約降,
〔呼,火故翻。數,所角翻。降,戶江翻。〕
何故違期不至!」由是城中皆知之,共禁制休賓不得降,魏兵圍之。
22魏西河公石復攻汝陰,
〔今年春石攻汝陰不克。〕
汝陰有備,無功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常珍奇雖降於魏,實懷貳心;劉勔復以書招之。會西河公石攻汝陰,珍奇乘虛燒劫懸瓠,驅掠上蔡、安成、平輿三縣民,屯於灌水,
〔水經註:灌水導源廬江金蘭縣西北東陵鄉大蘇山東北,逕蓼縣故城西,而北注決水。許慎曰:灌水出雩婁縣。輿,音預。〕
四年(戊申,四六八)
1春,正月,己未,上祀南郊,大赦。
2魏汝陽司馬趙懷仁帥眾寇武津,
〔汝陽司馬,汝陽郡司馬也。沈約曰:武津縣屬汝陽郡。何志不註置立。在隋、唐上蔡縣界。帥,讀曰率。〕
豫州刺史劉勔遣龍驤將軍申元德擊破之,又斬魏于都閼于拔於汝陽臺東,
〔魏收地形地:汝陽郡汝陽縣有章華臺。此書汝陽臺者,蓋以別南郡之章華臺也。〕
獲運車千三百乘。
〔乘,繩證翻。〕
魏復寇義陽,
〔復,扶又翻。〕
勔使司徒參軍孫臺瓘擊破之。
〔「臺瓘」當作「曇瓘」。〕
淮西民賈元友上書,陳伐魏取陳、蔡之策,
〔宋豫州淮西之地,春秋陳、蔡之地也。〕
上以其書示劉勔。勔上言:「元友稱『虜主幼弱,內外多難,
〔難,乃旦翻。〕
天亡有期。』臣以為虜自去冬蹈藉王土,磐據數郡,百姓殘亡;今春以來,連城圍逼,國家未能復境,何暇滅虜!元友所陳,率多夸誕狂謀,皆無事實,言之甚易,行之甚難。
〔易,以豉翻。〕
臣竊尋元嘉以來,傖荒遠人,多干國議,負擔歸闕,
〔傖,助庚翻。擔,丁濫翻。〕
皆勸討虜,從來信維,皆貽後悔。境上之人,唯視強弱:王師至彼,必壺漿候塗;裁見退軍,便抄截蜂起。
〔抄,楚交翻。〕
此前後所見,明驗非一也。」上乃止。
〔史言劉勔諳識邊情。〕
3魏尉元遣使說東徐州刺史張讜,讜以團城降魏。
〔魏已得彭城,又得團城,故因宋所置東徐州以命讜。據水經註:東莞郡治團城,城在春秋之鄆邑西南四十里。魏後徙東徐治下邳。說,輸芮翻。〕
魏以中書侍郎高閭與讜對為東徐州刺史,
〔考異曰:尉元傳:「沈攸之既走,元以書諭王玄載,玄載與魯僧遵、崔武仲、楊繼皆走,遂以高閭與張讜對為東徐州刺史。」按三年十一月乙卯始以讜為東徐州刺史,則於時未降魏也;故置於此。〕
李璨與畢眾敬對為東兗州刺史。
〔宋兗州治瑕丘。畢眾敬以瑕丘降魏,魏以為東兗州,蓋先已有兗州也。〕
元又說兗州刺史王整,
〔說,輸芮翻。沈約曰:宋失淮北,僑立兗州,寄治淮陰。時蕭道成鎮淮陰,王整蓋屯徐州界,領兗州刺史耳。此時宋、魏交兵,疆吏能自守者,即以州刺史命之,無常處也。〕
蘭陵太守桓忻,整、忻皆降於魏。魏以元為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徐,南,北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鎮彭城。
〔兗州治瑕丘,以王整新降,故分南、北兗。〕
召薛安都、畢眾敬入朝,
〔朝,直遙翻。〕
至平城,魏以上客待之,群從皆封侯,賜第宅,資給甚厚。
〔從,才用翻。〕
4慕容白曜圍歷城經年,二月,庚寅,拔其東郭;癸巳,崔道固面縛出降。
〔考異曰:宋略云:「丙申,索虜陷歷城,執崔道固。」按後魏列傳道固表云:「以今月十四日臣東郭失守,以十七日面縛請罪。」長曆是月丁丑朔。今從之。〕
白曜遣道固之子景業與劉文沢同至梁鄒,劉休賓亦出降。白曜送道固、休賓及其僚屬於平城。
5辛丑,以前龍驤將軍常珍奇為都督司,北豫二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魏西河公石攻之,珍奇單騎奔壽陽。
〔常珍奇自灌水奔壽陽。驤,思將翻。騎,奇寄翻;下同。〕
6乙巳,車騎大將軍、曲江莊公王玄謨卒。
〔曲江縣,漢屬桂陽郡,宋屬廣興公相。諡法:屢征殺伐曰莊;武征而不遂曰莊。〕
7三月,魏慕容白曜進圍東陽。
〔白曜既得歷城,始進圍東陽,用酈範之計也。〕
上以崔道固兄子僧祐為輔國將軍,將兵數千從海道救歷城;至不其,聞歷城已沒,遂降於魏。
〔將,即亮翻。其,音基。降,戶江翻。〕
8交州刺史劉牧卒。州人李長仁殺牧北來部曲,據州反,自稱刺史。
9廣州刺史羊希使晉康太守沛郡劉思道伐俚。
〔晉穆帝永和七年,分蒼梧立晉康郡,今端州即其地。李延壽曰:記云:南方曰蠻,有不火食者矣。然其種類非一,與華人錯居;其流曰蜑,曰獽,曰俚,曰獠,曰戦,居無君長,隨山洞而居。俚,音里。〕
思道違節度失利,希遣收之;思道帥所領攻州,
〔帥,讀曰率。〕
希兵敗而死。龍驤將軍陳伯紹將兵伐俚,還擊思道,擒斬之。
〔驤,思將翻。將,即亮翻。〕
希,玄保之兄子也。
〔羊玄保見一百二十三卷文帝兀嘉十七年。〕
10夏,四月,己卯,復減郡縣田租之半。
〔復,扶又翻。〕
11徙東海王禕為廬江王,山陽王休祐為晉平王。上以廢帝謂禕為驢王,
〔見百二十卷元年。〕
故以廬江封之。
12劉勔敗魏兵於許昌。
〔敗,補邁翻。〕
13魏以南郡公李惠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關右諸軍事、雍州刺史,進爵為王。
〔雍,於用翻。〕
14五月乙卯,魏主畋于崞山,遂如繁畤;
〔崞山縣,即漢晉雁門之崞縣,魏曰崞山,天平二年分屬繁畤郡。隋志,雁門崞縣有崞山。據水經註,山在繁畤之西,灅水之南。孟康曰:崞,音郭。九域志:繁畤縣在代之東六十里。〕
辛酉,還宮。
15六月,魏以昌黎王馮熙為傅。熙,太后之兄也。
16秋,七月,庚申,以驍騎將軍蕭道成為南兗州刺史。
〔代沈攸之也。南兗州治廣陵。驍,堅堯翻。騎,奇寄翻。〕
17八月,戊子,以南康相劉勃為交州刺史。
〔相,息亮翻。〕
18上以沈文秀之弟征北中兵參軍文靜為輔國將軍,統高密等五郡軍事,
〔五郡,蓋高密、平昌、長廣、東海、東莞也。〕
自海道救東陽。至不其城,為魏所斷,
〔其,音基。斷,丁管翻。〕
因保城自固;魏人攻,不克。辛卯,分青州置東青州,以文靜為刺史。
19九月,辛亥,魏立皇叔楨為南安王,
〔楨,音貞。〕
長壽為城陽王,太洛為音武王,休為安定王。
20冬,十月,癸酉朔,日有食之。發諸州兵北伐。
21十一月,李長仁遣使請降,
〔使,疏吏翻。降,戶江翻。〕
自貶行州事;許之。
22十二月,魏人拔不其城,殺沈文靜,入東陽西郭。
23義嘉之亂,巫師請發脩寧陵,戮玄宮為厭勝。是歲,改葬昭太后。
〔昭太后陵曰脩寧。晉安王子勛,於昭后孫也,改元義嘉。南史曰:脩寧陵在孝武陵東南。厭,衣檢翻,又益涉翻,禳也。〕
24先是,中書侍郎、舍人皆以名流為之,
〔史曰先是,謂元嘉以前,通鑑因而書之。先,悉薦翻。〕
太祖始用寒士秋當,
〔秋當,人姓名。姓譜:秋姓,秋胡之後。〕
世祖猶雜選士庶,巢尚之、戴法興皆用事。
〔士,謂巢尚之;庶,謂戴法興。皆,俱也。〕
及上即位,盡用左右細人,
〔細,微也,纖也,小也。細人,言纖微小人也。〕
游擊將軍阮佃夫、中書通事舍人王道隆、員外散騎侍郎楊運長等,並參預政事,權亞人主,巢、戴所不及也。佃夫尤恣橫,人有順迕,禍福立至。
〔佃,音田。散,悉亶翻。騎,奇寄翻。橫,下孟翻。迕,五故翻。謂順之則有福,迕之則 有禍。〕
大納貨賂,所餉減二百匹絹,則不報書。園宅飲饌,過於諸生;妓樂服飾,宮掖不如也。朝士貴賤,莫不自結。僕隸皆不次除官,捉車人至虎賁中郎將,馬 士至員外郎。捉車人,持車者。馬士,控馬者。員外郎,謂員外散騎郎也。饌,雛戀翻,又雛皖翻。妓,渠綺翻。朝,直遙翻。賁,音奔。將,即亮翻。〕
五年(己酉、四六九)
1春,正月,癸亥,上耕籍田,大赦。
2沈文秀守東陽,魏人圍之三年,
〔泰始三年,魏始攻文秀;至此時,首尾涉三年也。〕
外無救援,士卒晝夜拒戰,甲冑生蟣蝨,無離叛之志。乙丑,魏人拔東陽,
〔史言沈文秀善守,以援兵不接而沒。蟣,居豨翻。〕
文秀解戎服,正衣冠,取所持節坐齋內。魏兵交至,問:「沈文秀何在﹖」文秀厲聲曰:「身是!」
〔身,猶今人言我。〕
魏人執去,去其衣,
〔去,羌呂翻。〕
縛送慕容白曜,使之拜,文秀曰:「各兩國大臣,何拜之有!」白曜還其衣,為之設饌,鎖送平城。魏主數其罪而宥之,
〔為,于偽翻。數,所具翻。數其罪者,以文秀既迎降,復拒守也。〕
待為下客,給惡衣、疏食;
〔疏食,粗飯也。食,祥吏翻。〕
既而重其不屈,稍嘉禮之,拜外都下大夫。
〔外都下大夫,外都大官之屬僚也。拓跋氏所置。〕
於是青、冀之地盡入於魏矣。
3戊辰,魏平昌宣王和其奴卒。
4二月,己卯,魏以慕容白曜為都督青,齊,東徐三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青州刺史,
〔宋置冀州於歷城;魏既得之,改為齊州,統東魏、東平原、東清河、廣川、濟南、東太原六郡。東徐州統東安、東莞二郡。〕
進爵濟南王。
〔濟,子禮翻。〕
白曜撫御有方,東人安之。
〔荀卿有言,兼并易也,堅凝之難。魏并青、徐,淮北四州之民未忘宋也;惟其撫御有方,民安其生,不復引領南望矣。書云:撫我則后,虐我則讎。信哉!〕
魏自天安以來,
〔泰始二年,魏改元天安。〕
比歲旱饑,重以青、徐用兵,山東之民貧富為三等輸租之法,等為三品:上三品輸平城,中輸他州,下輸本州。又,魏舊制:常賦之外,有雜調十五;至是悉罷之,由是民稍贍給。
〔調,徒釣翻。史言魏能紓民力。〕
5河東柳慰等謀反,欲立太尉廬江王禕。禕自以於帝為兄,而帝及諸兄弟皆輕之,遂與欣慰等通謀相酬和。
〔禕,吁韋翻。和,戶臥翻。〕
征忠諮議參軍杜幼文告之,丙申,詔降禕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鎮宣城,帝遣腹心楊運長領兵防衛。欣慰等並伏誅。
6三月,魏人寇汝陰,太守楊文萇擊郤之。
7夏,四月,丙申,魏大赦。
8五月,魏徙青、齊民於平城,置升城、歷城、民望於桑乾,立平齊郡以居之;
〔據崔道固傳,立平齊郡於平城西北北新城。五代志:馬邑郡雲內縣,後魏立平齊郡。乾,音干。〕
自餘悉為奴婢,分賜百官。
魏沙門統曇曜奏:
〔沙門統,猶今之僧錄。曇,徒含翻。〕
「平齊戶及諸民有能歲輸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遇凶歲,賑給飢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以為佛圖戶,以共諸寺洒掃。」魏主並許之。於是僧祇戶、粟及寺戶徧於州鎮矣。
〔魏自北方井有諸夏,亦依魏、晉制置諸州刺史,其西北被邊夷、晉雜居之地,則置鎮將以鎮之。祇,翹移翻。史言魏割民力以奉釋氏。〕
9六月,魏立皇子宏為太子。
10癸酉,以左衛將軍沈攸之為郢州刺史。
11上又令有司奏廬江王禕忿懟有怨言,
〔懟,直類類。〕
請窮治;不許。
〔治,直之翻。〕
丁丑,免禕官爵,遣大鴻臚持節奉詔責禕,
〔臚,陵如翻。〕
因逼令自殺;子輔國將軍充明廢徙新安。
12冬,十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13魏頓丘王李峻卒。
14十一月,丁未,魏復遣使來脩和親,自是信使歲通。
〔自元嘉之末,南、北不復通好。帝即位之三年、四年,再遣聘使。是歲,魏使來,復通好。復,扶又翻。使,疏吏翻。〕
15閏月,戊子,以輔師將軍孟陽為兗州刺史,始治淮陰。
〔是歲,改輔國將軍為輔師將軍。兗州本治瑕丘;既入於魏,始治淮陰。蕭子顯曰:淮陰縣,前漢屬臨淮郡,後漢屬下邳國,晉屬廣陵郡;穆帝永和中,荀羨北討鮮卑,以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乃營主立城池。是時既失淮北,遂為重鎮;後為北兗州治所。九域志:楚州淮陰縣,在州西西十里。〕
16十二月,戊戌,司徒建安王休仁解揚州。休仁年與上鄰亞,素相友愛,景和之世,上賴其力以貺禍。
〔事見上卷元年。〕
及泰始初,四方兵起,休仁親當矢石,克成大功,
〔事亦見上卷元年、二年。〕
任總百揆,親寄甚隆;由是朝野輻湊,上漸不悅。
〔為帝殺休仁張本。朝,直遙翻。〕
休仁悟其旨,故表解揚州。己未,以桂陽王休範為揚州刺史。
17分荊州之巴東、建平、益州之巴西、梓潼郡,置三巴校尉,治白帝。
〔校,戶教翻。〕
三峽蠻、獠歲為抄暴,故立府以鎮之。
〔先,悉薦翻。抄,楚交翻。府,謂三巴校尉府也。〕
上以司徒參軍東莞孫謙為巴東、建平二郡太守。謙將之官,敕募千人自隨,謙曰:「蠻夷不賓,蓋待之失節耳,何煩兵役以為國費!」固辭不受。至郡,開布恩信,蠻、獠翕然懷之,
〔獠,魯皓翻。〕
競餉金寶;謙皆慰諭,不受。
18臨海賊帥田流自東海王,剽掠海鹽,殺鄞令,
〔帥,所類翻。剽,匹妙翻。鄞縣,自漢以棧屬會稽郡。師古曰:鄞,音牛斤翻。今屬明州。〕
東土大震。
六年(庚戌、四七〇)
1春,正月,乙亥,初制間二年一祭南郊,間一年一祭明堂。
〔昔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三歲一郊,始於漢武帝。平帝元始中,始行祫祭明堂之禮,明帝永平初,始盛其儀;亦曰宗祀。公羊傳曰:古者五年而再殷祭,謂祫祭也。然古之所謂祫者,合祭於太祖之廟;而明堂宗祀,則嚴父以配帝。此先儒之說所以異也。蔡邕謂明堂即太廟,蓋有見於此歟!然明堂九室而太廟七室,則又不得而合也。間年一祭,非古也,故曰初制。間,古莧翻。〕
2二月,壬寅,以司徒休仁為太尉,領司徒;固辭。
〔辭者,以上不悅也;然終不能免於禍。〕
3癸丑,納江智淵孫女為太子妃。甲寅,大赦。令百官皆獻物;始興太守孫奉伯止獻琴、書,上大怒,封藥賜死,既而原之。
4魏以東郡王陸定國為司空。定國,麗之子也。
〔宗愛之亂,陸麗有立嫡之功;乙渾之亂,麗死之。〕
5魏主遣征西大將軍上黨王長孫觀擊吐谷渾。
〔長,知兩翻。吐,從暾入聲。谷,音浴。〕
6夏,四月,辛丑,魏大赦。
7戊申,魏長孫觀與吐谷渾王拾寅戰於曼頭山,
〔隋伐吐谷渾,置河原郡,有曼頭城,蓋因山得名也。考異曰:宋本紀作「拾虔」。今從後魏書。〕
拾寅敗走,遣別駕康龍入貢,魏主囚之。
8癸亥,立皇子燮為晉熙王,奉晉熙王昶後。
〔昶,時在魏。〕
9五月,魏立皇弟長樂為建昌王。
〔樂,音洛。〕
10六月,癸卯,以江州刺史王景文為尚書左僕射、揚州刺史,以尚書僕射袁粲為右僕射。
上宮中大宴,裸婦人而觀之,
〔裸,郎果翻。〕
王后以扇障面。上怒曰:「外舍寒乞!
〔寒乞,猶言窮陋也。〕
今共為樂,何獨不視!」后曰:「為樂之事,其方自多;豈有姑姊妹集而裸婦人以為笑!外舍之樂,雅異於此。」
〔樂,音洛。〕
上大怒,遣后起。后兄景文聞之曰:「后在家劣弱,今段遂能剛正如此!」
11南兗州刺史蕭道成在軍中久,
〔據蕭子顯齊書,文帝元嘉十九年,遣道成討竟陵蠻,則在軍中久矣。〕
民間或言道成有異相,當為天子。〕齊書言道成姿表奇異,龍顙鍾聲,鱗文遍體。相,息亮翻。〕上疑之,徵為黃門侍郎、越騎校尉。
〔騎,奇寄翻。校,戶教翻。〕
道成懼,不欲內遷,而無計得留。冠軍參軍廣陵荀伯玉勸成遣數十騎入魏境,安置標榜,
〔道成時假冠軍將軍,以伯玉為參軍。冠,古玩翻。〕
魏果遣遊騎數百履行境上;
〔行,下孟翻。〕
道成以聞,上使道成復本任。秋,九月,命道成遷鎮淮陰。
〔按三年八月,蕭道成以行徐州事鎮淮陰,以沈攸之北伐,使為後鎮也。攸之北還,道成代為南兗州刺史,鎮廣陵,今復使遷鎮淮陰。〕
以侍中、中領軍劉勔為都督南徐,兗等五州諸軍事,鎮廣陵。
12戊寅,立總明觀,置祭酒一人,儒、玄、文、史學士各十人。
〔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玄、文、史四學,今置總明觀祭酒以總之。觀,古玩翻。〕
13柔然部真可汗侵魏,
〔可,從刊入聲。汗,音寒。〕
魏主引群臣議之。尚書右儀射南平公目辰曰:「若車駕親征,京師危懼,不如持重固守。虜懸軍深入,糧運無繼,不久自退;遣將追擊,破之必矣。」
〔將,即亮翻。〕
給事中張白澤曰:「蠢爾荒愚,輕犯王略,
〔杜預曰:略,界也。毛晃曰:略,封界也。〕
若鑾輿親行,必望麾崩散,豈可坐而縱敵!以萬乘之尊,嬰城自守,非所以威服四夷也。」
〔乘,繩證翻。〕
魏主從之。白澤,袞之孫也。
〔魏道武之建國也,張袞之建國也,張袞有功焉。〕
魏主使京兆王子推等督諸軍出西道,任城王雲等督諸軍出東道,
〔任,音壬。〕
汝陰王天賜寺督諸軍為前鋒,隴西王源賀等督諸軍為後繼,鎮西將軍呂羅漢等掌留臺事。諸將會魏主於女水之濱,
〔將,即亮翻。〕
與柔然戰,柔然大敗乘勝逐北,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獲戎馬器械不可勝計。
〔勝,音升。〕
旬有九日,往返六千餘里。改女水曰武川。
〔按魏紀女水當在長川之西,赤城之西北,後魏置武川鎮。隋書:宇文述,代郡武川人。代郡,指代都平城也。魏都平城,謂之代都。代都以北,列置鎮將。其後罷鎮置州,則武川屬代郡。〕
司徒東安王劉尼坐昏醉,軍陳不整,免官。
〔陳,讀曰陣。〕
壬申,還至平城。
是時,魏百官不給祿,少能以廉白自立者。
〔前言魏主拔清節,黜貪汙,魏之牧守始有以廉潔著聞者。此言魏之百官,少能以廉白自立者。蓋法行於州郡,未行於朝廷也。少,詩沼翻。〕
魏主詔:「吏受所監臨羊一口、酒一斛者,死;與者以從坐論;
〔監,工銜翻。〕
有能糾告尚書已下罪狀者,隨所糾官輕重授之。」張白澤諫曰:「昔周之下士,尚有代耕之祿。
〔孟子曰:周室班爵祿,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
今皇朝貴臣,服勤無報;若使受禮者刑身,
〔受禮,謂受羊酒之禮;刑身,謂刑加其身。朝,直遙翻。〕
糾之者代職,臣恐姦人闚望,忠臣懈節,
〔懈,居隘翻。〕
如此而求事簡民安,不亦難乎!請依律令舊法,仍班祿以酬廉吏。」魏主乃為之罷新法。
〔為,于偽翻。〕
14冬,十月,辛卯,詔以世祖繼體,陷憲無遺,
〔事見上卷二年。〕
以皇子智隨為世祖子,立為武陵王。
〔孝武廟號世祖。考異曰:宋本紀作「智贊」,宋略作「贊」,列傳作「智隨」。按太宗生子皆筮之,以卦為其字。今從列傳。〕
15初,魏乙渾專政,
〔事見上卷元年、二年。〕
慕容白曜頗附之。魏主追以為憾,遂稱白曜謀反,誅之,及其弟如意。
16初,魏南部尚書李敷,儀曹尚書李訢,
〔蕭子顯曰:魏南部尚書知南邊州郡,儀曹尚書蓋知禮儀。按魏初有殿中、樂部、駕部、南部、北部五尚書。儀曹、選曹等尚書,中世所置。訢,許斤翻。〕
少相親善,
〔少,詩照翻。〕
與中書侍郎盧度世皆以才能為世祖、顯祖所寵任,參豫機密,出納詔命。其後訢出為相州刺史,
〔相,息亮翻。〕
受納貨賂,為人所告,敷掩蔽之。顯祖聞之,檻車徵訢,案驗服罪,當死。是時敷弟奕得幸於馮太后,帝意已疏之。有司以中旨諷訢告敷兄弟陰事,可以得免。訢謂其伲裴攸曰:「吾與敷族世雖遠,恩踰同生,今在事勸吾為此,
〔在事,謂有司也。言在官而主案敷之事。〕
吾情所不忍。每引簪自刺,
〔刺,七亦翻。〕
解帶自絞,終不得死。且吾安能知其陰事!將若之何﹖」攸曰:「何為為人死也!為為,上如字,下于偽翻。〕有馮闡者,先為敷所敗,
〔敗,補邁翻。〕
其家深怨之。今詢其弟,敷之陰事可得也。」訢從之。又趙郡范檦條列敷兄弟事狀凡三十餘條。
〔檦,與標同,音卑遙翻。〕
有司以聞。帝大怒,誅敷兄弟。
〔為馮太后鴆魏主張本。告李敷兄弟者范檦,其後告李訢者亦范檦也。〕
訢得減死,鞭髡配役。未幾,復為太倉尚書,攝南部事。
〔魏中世分殿中尚書所掌倉庫,置太倉尚書,掌倉粟事也。幾,居豈翻。復,扶又翻。〕
敷,順之子也。
〔李順以才能事魏太武而崔浩所告而誅。〕
17魏陽平王新成卒。
18是歲,命龍驤將軍義興周山圖將兵屯浹口討田流,平之。
〔驤,思將翻。浹,即協翻。〕
19柔然攻于闐,于闐遣使者素目伽奉表詣魏求救。魏主命公卿議之,皆曰:「于闐去京師幾萬里,
〔北史曰:于闐國去代九千八百里。闐,徒賢翻,又堂見翻。使,疏吏翻。伽,求迦翻。幾,居依翻。〕
蠕蠕唯習野掠,
〔蠕,人兗翻。〕
不能攻城;若其可攻,尋已亡矣。雖欽遣師,劫無所及。」魏主以議示使者,使者亦以為然。乃詔之曰:「朕應急敕諸軍以拯汝難。
〔難,乃旦翻。〕
但去汝遐阻,必不能救當時之急。汝宜知之!朕今練甲養士,一二歲間,當躬帥猛將,為汝除患。
〔帥,讀曰率。為,于偽翻。〕
汝其謹脩警候以待大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黄机
元·刘郁
(民国)孟森
唐·李德裕
(宋)真山民撰
(春秋)左丘明撰;(吴)韦昭注
明·徐仲由
唐·僧怛多檗多
宋·张邦基
(清)罗瘿公撰
曹丕
清·咫观
(明)叶向高 等纂修
汉·史游
清·张志聪
程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