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資治通鑑 胡三省注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
後梁紀二
〔起著雍執徐(戊辰)八月,盡重光協洽(辛未)二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聖孝皇帝中
開平二年(戊辰、九〇八)
1八月,吳越王鏐遣寧國節度使王景仁奉表詣大梁,
〔王茂章奔兩浙,見二百六十五卷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陳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章也,避梁諱改焉。
〔帝曾祖諱茂琳。按薛史梁紀,元年六月,司天監上言,請改月辰內「戊」字為「武」,避諱也。〕
淮南遣步軍都指揮使周本、南面統軍使呂師造擊吳越,九月,圍蘇州。吳越將張仁保攻常州之東洲,拔之。
〔宋白曰:通州海門縣東南,隔水二百餘里,本東洲鎮。〕
淮南兵死者萬餘人。淮南以池州團練使陳璋為水陸行營都招討使,帥柴再用等諸將救東洲,
〔帥,讀曰率。〕
大破仁保於魚蕩,復取東洲。
〔復,扶又翻。〕
柴再用方戰舟壞,長擡浮之,僅而得濟。
〔擡,所角翻。〕
家人為之飯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
〔為,于偽翻。飯,扶晚翻。犒,苦到翻。〕
曰:「士卒濟我,僧何力焉!」
〔史言柴再用善養士卒而不惑於異端。〕
2丙子,蜀立皇后周氏。后,許州人也。
〔周氏蓋蜀主建糟糠之妻也。〕
3晉周德威、李嗣昭將兵三萬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徐懷玉拒守;帝自將救之,丁丑,發大梁,乙酉,至陝州。
〔將,即亮翻。陝,式冉翻。〕
戊子,岐王所署延州節度使胡敬璋寇上平關,
〔金人疆域圖:隰州石樓縣有上平關。按延州東至隰州百三十里耳,胡敬璋蓋渡河來寇也。〕
劉知俊擊破之。周德威等聞帝將至,乙未,退保隰州。
〔九域志,晉州西北至隰州二百五十五里。〕
4荊南節度使高季昌遣兵屯漢口,
〔漢口,漢水入江之口,其地在鄂州漢陽縣東大別山下。〕
絕楚朝貢之路;楚王殷遣其將許德勳將水軍擊之,至沙頭,
〔沙頭即今江陵城南沙頭市。〕
季昌懼而請和。殷又遣步軍都指揮使呂師周將兵擊嶺南,
〔呂師周降馬殷,見上卷元年。〕
與清海節度使劉隱十餘戰,取昭、賀、梧、蒙、龔、富六州。
〔蒙州,隋始安郡之隋化縣,唐武德四年置南恭州,貞觀二年更名蒙州。龔州,本漢猛陵縣地,隋為永平郡武林縣,唐貞觀三年置鷰州,七年移鷰州於今州東,仍於鷰州舊所置龔州。又武德四年以始安郡之龍平、豪靜及蒼梧郡之蒼梧置富州。九域志,昭州東至賀州三百二十五里,南至梧州四百九十里,南稍斜至龔州五百五十里。宋開寶廢富州,以龍平縣隸昭州,在州東南百六十二里。熙寧五年廢蒙州,以立山縣隸昭州,在州南二百十二里。〕
殷土宇既廣,乃養士息民,湖南遂安。
5冬,十月,蜀主立後宮張氏為貴妃,徐氏為賢妃,其妹為德妃。張氏,郪人,宗懿之母也。
〔郪,漢縣,唐帶梓州。〕
二徐,耕之女也。
〔徐耕見二百五十八卷唐昭宗大順二年。為徐妃亡蜀張本。〕
6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嵯峨山,
〔帥,所類翻。嵯,才何翻。峨,音俄。〕
暴掠雍州諸縣,唐帝諸陵發之殆徧。溫韜傳:韜在華原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牀,牀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代圖書,鍾、王筆迹,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遂傳人間。惟乾陵,風雨不可發。雍,於用翻。〕
7庚戌,蜀主講武於星宿山,步騎三十萬。
〔宿,音秀。〕
8丁巳,帝還大梁。
〔考異曰:編遺錄在乙卯。今從實錄、薛史。〕
9辛酉,以劉隱為清海、靜海節度使,
〔兼交、廣二鎮也。然劉氏終不能有安南。〕
以膳部郎中趙光裔、右補闕李殷衡充官告使,隱皆留之。
〔史言群雄割據,各收拾衣冠之冑以為用。〕
光裔,光逢之弟;殷衡,德裕之孫也。
10依政進士梁震,
〔依政,秦蒲陽縣,漢臨邛縣,後魏置蒲陽郡及依政縣,唐屬邛州。九域志,在州東南五十里。〕
唐末登第,至是歸蜀;過江陵,高季昌愛其才識,留之,欲奏為判官。震恥之,
〔高季昌出於奴僕,故梁震恥為之僚屬。〕
欲去,恐及禍,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公不以震為愚,必欲使之參謀議,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季昌許之。震終身止稱前進士,不受高氏辟署。季昌甚重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
〔唐人呼進士為先輩,至今猶然。〕
11帝從吳越王鏐之請,以亳州團練使寇彥卿為東南面行營都指揮使,擊淮南。十一月,彥卿帥眾二千襲霍丘,
〔帥,讀曰率。〕
為土豪朱景所敗;
〔敗,補邁翻;下同。〕
又攻廬、壽二州,皆不勝。淮南遣滁州刺史史儼拒之,彥卿引歸。
〔寇彥卿兵勢已挫,而史儼河東健將,汴兵所畏也,故聞其至而退。〕
12定難節度使李思諫卒;
〔難,乃旦翻。〕
甲戌,其子彝昌自為留後。
13劉守文舉滄德兵攻幽州,劉守光求救於晉,晉王遣兵五千助之。丁亥,守文兵至盧
【蘆】
臺軍,
〔盧〔蘆〕
臺軍,宋為乾寧軍地。九域志:乾寧軍在滄州西北九十里。〕為守光所敗;又戰玉田,亦敗。
〔玉田,漢無終縣,唐萬歲通天元年更名玉田,屬薊州,在薊州東南八十里,又東北至平州二百里,西至幽州三百里。亦敗,讀如字。〕
守文乃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4癸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策以刑部尚書致任;以左僕射楊涉同平章事。
15保塞節度使胡敬璋卒,靜難節度使李繼徽以其將劉萬子代鎮延州。
〔保塞、靜難二鎮時皆屬岐。〕
16是歲,弘農王遣軍將萬全感齎書間道詣晉及岐,告以嗣位。
〔間,古莧翻。岐、晉,淮南之與國。〕
17帝將遷都洛陽。
三年(己巳、九〇九)
1春,正月,己巳,遷太廟神主於洛陽。甲戌,帝發大梁。壬申,以博王友文為東都留守。
〔梁以大梁為東都。〕
己卯,帝至洛陽;庚寅,饗太廟;辛巳,祀圜丘,大赦。
2丙申,以用度稍充,初給百官全俸。
〔唐自廣明喪亂以來,百官俸料額存而已,至是復全給。〕
3二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4保塞節度使劉萬子暴虐,失眾心,且謀貳於梁,李繼徽使延州牙將李延實圖之。延實因萬子葬胡敬璋,攻而殺之,遂據延州。馬軍都指揮使河西高萬興與其弟萬金聞變,以其眾數千人詣劉知俊降。
〔為高萬興兄弟取鄜、延張本。〕
岐王置翟州於鄜城,
〔後魏置敷城郡及敷城縣,隋改曰鄜城,唐屬坊州。九域志,縣在鄜州東一百二十里。翟,徒歷翻。〕
其守將亦降。
5三月,甲戌,帝發洛陽。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兼潞州四面行營招討使。
6庚辰,帝至河中,發步騎會高萬興兵取丹、延。
〔宋白曰:丹州,秦上郡地,苻、姚時為三堡鎮,後魏大統三年割鄜、延二州地置汾州,理三堡鎮;廢帝以河東汾州同名,改為丹州,因丹楊川以為名。延州,項羽以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即其地。魏滅赫連,以為統萬鎮,後為東夏州,後改延州。〕
7丙戌,以朔方節度使兼中書令韓遜為潁川王。遜本靈州牙校,
〔校,戶教翻。〕
唐末據本鎮,朝廷因而授以節鉞。
8辛卯,丹州刺史崔公實請降。
〔丹州,保塞軍巡屬。〕
9徐溫以金陵形勝,戰艦所聚,
〔艦,戶黯翻。〕
乃自以淮南行軍副使領昇州刺史,留廣陵,以其假子元從指揮使知誥為昇州防遏兼樓船副使,往治之。
〔從,才用翻。治,直之翻。為徐知誥完理昇州、徐溫遂居之張本。〕
10夏,四月,丙申朔,劉知俊移軍攻延州,李延實嬰城自守;知俊遣白水鎮使劉儒分兵圍坊州。
〔後魏太和二年,分澄城置白水郡及縣,隋廢郡,以縣屬馮翊,唐屬同州。九域志: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
11庚子,以王審知為閩王,劉隱為南平王。
12劉知俊克延州,李延實降。
〔降,戶江翻。〕
13淮南兵圍蘇州,推洞屋攻城,
〔推,吐雷翻。洞屋,以木撐拄為之,冒以牛皮,其狀如洞。〕
吳越將臨海孫琰置輪於竿首,垂焴投錐以揭之,攻者盡露,禄至則張網以拒之,
〔焴,居登翻。揭,丘傑翻。禄,與砲同;匹貌翻。〕
淮南人不能克。吳越王鏐遣牙內指揮使錢鏢、
〔鏢,甫招翻。〕
行軍副使杜建徽等將兵救之。
蘇州有水通城中,淮南張網綴鈴懸水中,魚狍過皆知之。吳越遊弈都虞候司馬福欲潛行入城,故以竿觸網;敵聞鈴聲舉網,福因得過,凡居水中三日,乃得入城。由是城中號令與援兵相應,敵以為神。
吳越王鏐嘗遊府園,見園卒陸仁章樹藝有智而志之;
〔志者,記之於心。〕
及蘇州被圍,
〔被,皮義翻。〕
使仁章通信入城,果得報而返。鏐以諸孫畜之,
〔畜,吁玉翻,養也。〕
累遷兩府軍糧都監使,
〔兩府,鎮海,鎮東兩節度府。〕
卒獲其用。
〔卒,子恤翻。〕
仁章,睦州人也。
辛亥,吳越兵內外合擊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將何朗等三十餘人,奪戰艦二百艘。
〔艘,蘇遭翻。〕
周本夜遁,又追敗之於皇天蕩。
〔此皇天蕩非真州大江中之皇天蕩。按宋熙寧三年平江府崑山縣人郟亶上奏言水利,長洲縣界有長蕩、皇天蕩,此則是也。敗,補邁翻。〕
鍾泰章將精兵二百為殿,
〔殿,丁練翻。〕
多樹旗幟於菰蔣中,
〔菰,即蔣也。幟,昌志翻。〕
追兵不敢進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4岐王所署保大節度使李彥博、
〔考異曰:編遺錄、五代史作「彥容」。今從劉恕廣本。〕
坊州刺史李彥昱皆棄城奔鳳翔,鄜州都將嚴弘倚舉城降。
〔鄜,音夫。〕
己未,以高萬興為保塞節度使,以絳州刺史牛存節為保大節度使。
〔梁遂取鄜坊、丹延兩鎮。〕
15淮南初置選舉,以駱知祥掌之。
〔喪亂以來,選舉之法廢,楊氏能復置之,故書。〕
16五月,丁卯,帝命劉知俊乘勝取邠州;知俊難之,
〔李繼徽據邠州,有鳳翔之援,故劉知俊以取之為難。〕
辭以闕食,乃召還。
17佑國節度使王重師鎮長安數年,帝在河中,怒其貢奉不時;己巳,召重師入朝,以左龍虎統軍劉捍為佑國留後。
18癸酉,帝發河中;己卯,至洛陽。
劉捍至長安,王重師不為禮,捍譖之於帝,云重師潛與邠、岐通。甲申,貶重師溪州刺史,尋賜自盡,夷其族。
〔為劉知俊殺劉捍以叛張本。〕
19劉守文頻年攻劉守光不克,
〔劉守文自元年攻守光,事始見上卷。〕
乃大發兵,以重賂招契丹,吐谷渾之眾,合四萬屯薊州。守光逆戰於雞蘇,
〔按薛史梁紀,是年劉守光上言,於薊州西與兄守文戰,生禽守文。蓋即雞蘇也。〕
為守文所敗。
〔敗,補邁翻。〕
守文單馬立於陳前,
〔陳,讀曰陣。〕
泣謂其眾曰:「勿殺吾弟。」守光將元行欽識之,直前擒之,
〔劉守光以子囚父,天下之賊也。劉守文既聲其罪而討之,有誅無赦。小不忍以敗大事,身為俘囚,自取之也。〕
滄德兵皆潰。守光囚之別室,栫以藂棘,
〔栫,才甸翻。藂,與叢同。〕
乘勝進攻滄州。滄州節度判官呂兗、孫鶴推守文子延祚為帥,乘城拒守。兗,安次人也。
〔安次,漢縣,唐屬幽州,在州東南一百三十里。帥,所類翻。〕
20忠武節度使兼侍中劉知俊,
〔去年更同州匡國軍為忠武軍,事見上卷。〕
功名浸盛,以帝猜忍日甚,內不自安;及王重師誅,知俊益懼。帝將伐河東,
〔河東,謂晉。〕
急徵知俊入朝,欲以為河東西面行營都統;且以知俊有丹、延之功,厚賜之。知俊弟右保勝指揮使知浣從帝在洛陽,密使人語知俊云:
〔語,牛倨翻。〕
「入必死。」又白帝,請帥弟姪往迎知俊,
〔帥,讀曰率。〕
帝許之。六月,乙未朔,知俊奏「為軍民所留」,遂以同州附於岐。
〔考異曰:實錄:「六月庚戌,知俊據本郡反,削奪官爵,興師討伐。」編遺錄:「六月,乙未,初奏本道軍民遮留,尋聞擒使臣及將送鳳翔。」蓋編遺據奏到之日,實錄據削奪之日也。〕
執監軍及將佐之不從者,皆械送於岐。遣兵襲華州,逐刺史蔡敬思,
〔九域志:同州南至華州七十里。華,戶化翻。〕
以兵守潼關。潛遣人以重利啗長安諸將,
〔啗,徒濫翻。〕
執劉捍,送於岐,殺之。知俊遣使請兵於岐,亦遣使請晉人出兵攻晉、絳,遺晉王書曰:「不過旬日,可取兩京,復唐社稷。」
〔遺,唯季翻。長安可以言取;梁都洛陽未易取也。〕
21丁未,朔方節度使韓遜奏克鹽州,斬岐所署刺史李繼直。
〔唐末,鹽州奏事專達朝廷,不隸靈夏。至是靈、鹽遂復合為一鎮。〕
22帝遣近臣諭劉知俊曰:「朕待卿甚厚,何忽相負﹖」對曰:「臣不背德,
〔背,蒲妹翻。〕
但畏族滅如王重師耳。」帝復使謂之曰:
〔復,扶又翻。〕
「劉捍言重師陰結邠、岐,朕今悔之無及,捍死不足塞責。」
〔塞,悉則翻。〕
知俊不報。庚戌,詔削知俊官爵,以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帥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劉鄩等討之。
〔帥,讀曰率。〕
23丹州馬軍都頭王行思等作亂,刺史宋知誨逃歸。
辛亥,帝發洛陽。
劉鄩至潼關東,獲劉知俊伏路兵藺如海等三十人,釋之使為前導。
〔劉知俊既得潼關,於關外沿路伏兵以候望,劉鄩反得而用之以為鄉導。史炤曰:藺,姓也,其先韓獻子玄孫曰康,食采於藺,因氏焉。〕
劉知浣迷失道,盤桓數日,乃至關下,關吏納之。如海等繼至,關吏不知其已被擒,亦納之。
〔被,皮義翻。〕
鄩兵乘門開直進,遂克潼關,追及知浣,擒之。癸丑,帝至陝。
〔陝,式冉翻。〕
24帝遣劉知俊姪嗣業持詔詣同州招諭知俊;知俊欲輕騎詣行在謝罪,弟知偃止之。楊師厚等至華州,知俊將聶賞開門降。
〔聶,尼輒翻,姓也。史炤曰:楚大夫食采於聶,因以為氏。〕
知俊聞潼關不守,官軍繼至,蒼黃失圖,乙卯,
【章:十二行本「卯」下有「夜」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舉族奔岐。楊師厚至長安,岐兵已據城,師厚以奇兵並南山急趨,自西門入,遂克之。
〔並,步浪翻。按唐長安城十門,西南三門惟延平門近南山耳。長安既丘墟之餘,且城大難守,使楊師厚不以奇兵入西門,岐兵亦不能久也。〕
庚申,以劉鄩權佑國留後。岐王厚禮劉知俊,以為中書令。地狹,無藩鎮處之,
〔處,昌呂翻。〕
但厚給俸祿而已。
〔蹄涔不容尺鯉。為劉知俊奔蜀張本。〕
25劉守光遣使上表告捷,且言「俟滄德事畢,為陛下掃平并寇。」
〔為,于偽翻。河東,并州之地,時與梁為敵,故言并寇。〕
亦致書晉王,云欲與之同破偽梁。
〔劉守光反覆梁、晉之間,自以為得計,不知乃所以速亡也。〕
26撫州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帥撫、信、袁、吉之兵號十萬攻洪州。
〔唐置鎮南軍於洪州,撫、袁、吉皆巡屬也。危全諷自稱節度,舉兵以攻洪州,欲兼而有之。九域志:撫州西北至洪州二百九里。帥,讀曰率。〕
淮南守兵纔千人,將吏皆懼,節度使劉威密遣使告急於廣陵,日召僚佐宴飲。全諷聞之,屯象牙潭,不敢進,
〔象牙潭在撫州金溪縣東北。〕
請兵於楚;楚王殷遣指揮使苑玫
〔苑,姓也。左傳,齊有大夫苑何忌。玫,莫杯翻。〕
會袁州刺史彭彥章圍高安以助全諷。玫,蔡州人;
〔玫,莫杯翻。〕
彥章,玕之兄
【章:十二行本「兄」下有「子」字;孔本同。】
也。
〔彭玕見二百六十有五卷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徐溫問將於嚴可求,可求薦周本。乃以本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將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蘇州無功,
〔事見上四月。〕
稱疾不出,可求即其臥內強起之。
〔強,其兩翻。〕
本曰:「蘇州之役,敵不能勝我,但主將權輕耳。今必見用,願毋置副貳乃可。」可求許之。本曰:「楚人為全諷聲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敗全諷,
〔敗,補邁翻。〕
援兵必還。」
〔援兵,謂圍高安之兵。還,從宣翻。〕
乃疾趣象牙潭。
〔趣,七喻翻。〕
過洪州。劉威欲犒軍,
〔犒,苦到翻。〕
本不肯留,或曰:「全諷兵強,君宜觀形勢然後進。」本曰:「賊眾十倍於我,我軍聞之必懼,不若乘其銳而用之。」
27秋,七月,甲子,以劉守光為燕王。
28梁兵克丹州,擒王行思。
29商州刺史李稠驅士民西走,
〔將奔蜀也。〕
將吏追斬之,
〔考異曰:薛史:「稠棄郡西奔,本州將吏以都牙校李玟權知州事。」歐陽史:「商州軍亂,逐其刺史李稠,稠奔于岐。」實錄:「丙寅,陝州奏商州刺史李稠棄郡逃出山谷。」又曰:「商州將吏以稠驅虜士庶西遁,追斬無遺,暫令都押牙李玟主州事。」今從之。〕
推都押牙李玟主州事。
30庚午,改佑國軍曰永平。
〔開平元年徙佑國軍於長安,今改曰永平。〕
31河東兵寇晉州,抄掠至堯祠而去。
〔堯都平陽,有祠在汾城東十里東原上。平陽,唐為臨汾縣,晉州所治也。〕
32癸酉,帝發陝州;乙亥,至洛陽,寢疾。
33初,帝召山南東道節度使楊師厚,欲使督諸將攻潞州,以前兗海留後王班為留後,鎮襄州。
〔考異曰:薛史作「王玨」,今從實錄。〕
師厚屢為班言牙兵王求等凶悍,宜備之,
〔為,于偽翻。〕
班自恃左右有壯士,不以為意,每眾辱之。戊寅,讁求戍西境,是夕,作亂,殺班,推都指揮使雍丘劉閗為留後;
〔雍,於用翻。閗,區里翻。〕
閗偽從之,明日,與指揮使王延順逃詣帝所。
〔考異曰:姚顗明宗實錄,薛史閗傳皆云:「翌日受賀,衙庭享士,伏甲幕下,中筳盡斬其亂將以聞,以功為復州刺史。」按梁祖實錄:「八月丁酉賜閗,王延順物,以其違逆將之難來歸。」編遺錄斬李洪等敕云:「始扶劉閗,既奔竄以歸明。」若使閗翌日便斬亂將,襄州何由至九月始收復!蓋閗脫身歸朝,及梁亡入唐,妄云斬亂將自誇大,史官不能考察,從而書之耳。〕
亂兵奉平淮指揮使李洪為留後,附於蜀。未幾,房州刺史楊虔亦叛附于蜀。
〔幾,居豈翻。〕
34危全諷在象牙潭,營柵臨溪,亙數十里。
〔亙,居鄧翻。〕
庚辰,周本隔溪布陳,
〔陳,讀曰陣。〕
先使羸兵嘗敵;
〔羸,倫為翻。嘗,試也。〕
全諷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濟,縱兵擊之; 全諷兵大潰,自相蹂藉,
〔蹂,忍久翻,又如又翻。藉,慈夜翻。〕
溺水死者甚眾,本分兵斷其歸路,
〔斷,音短。〕
擒全諷及將士五千人。乘勝克袁州,執刺史彭 彥章,進攻吉州。
〔九域志:袁州南至吉州三百一十五里。〕
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揮使徐章將兵襲饒、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請降,
〔唐僖宗中和二年,危 全諷據撫州,仔倡據信州,至是皆亡。〕
饒州刺史唐寶棄城走。行營都指揮使米志誠、都尉呂師造等敗苑玟於上高。
〔敗,補邁翻。〕
吉州刺史彭玕帥眾數千人奔 楚,
〔唐昭宗天祐三年彭玕附楚。〕
楚王殷表玕為郴州刺史,
〔郴,丑林翻。〕
為子希範娶其女。
〔為,于偽翻。〕
淮南以左先鋒指揮使張景思知信州,遣行營都虞侯骨言將兵五千送之。
〔骨,姓也。唐初有骨儀。〕
危仔倡聞兵至,奔吳越,吳越王鏐以仔倡為淮南節度副使,更其姓曰元氏。
〔歐史十國世家曰:錢鏐惡危姓,更之曰元。更,工衡翻。〕
危全諷至廣陵,弘農王以其嘗有德於武忠王,釋之,資給甚厚。
〔楊行密諡武忠。時淮南諸將議曰:「昔先王攻趙鍠,全諷屢饟給吾軍。」乃釋之。〕
八月,虔州刺史盧光稠以州附于淮南。於是江西之地盡入於楊氏。光稠亦遣使附於梁。
35甲寅,上疾小瘳,始復視朝。
〔自七月乙亥寢疾,至是凡四十日。朝,直遙翻;下同。〕
36以鎮國節度使康懷貞為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37蜀主命太子宗懿判六軍,開永和府,妙選朝士為僚屬。
38辛酉,均州刺史張敬方奏克房州。
〔楊虔以房州附蜀見上。九域志:均州南至房州二百一十五里。〕
39岐王欲遣劉知俊將兵攻靈、夏,
〔夏,戶雅翻。〕
且約晉王使攻晉、絳。晉王引兵南下,先遣周德威等將兵出陰地關攻晉州,刺史邊繼威悉力固守。晉兵穿地道,陷城二十餘步,城中血戰拒之,一夕城復成。詔楊師厚將兵救晉州,周德威以騎扼蒙阬之險,
〔蒙阬在汾水東,東西三百餘里,蹊徑不通。〕
師厚擊破之,進抵晉州,晉兵解圍遁去。
〔考異曰:實錄云:「殺戮生禽賊將蕭萬通等,賊由是棄寨而遁。」莊宗實錄云:「汴軍至蒙阬,周德威逆戰,敗之,斬首二百級,師厚退絳州。是役也,小將蕭萬通戰沒,師厚進營平陽,德威收軍而退。」二軍各言勝捷,然既殺蕭萬通,師厚何肯退保絳州!既敗而退,豈得復進營平陽!德威既戰勝,安肯便收軍!蓋晉軍實敗走,莊宗實錄妄言耳。〕
40李洪寇荊南,高季昌遣其將倪可福擊敗之。
〔敗,補邁翻。〕
詔馬步都指揮使陳暉將兵會荊南兵討洪。
41蜀主以御史中丞王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鍇,苦駭翻。〕
42陳暉軍至襄州,李洪逆戰,大敗,王求死。九月,丁酉,拔其城,斬叛兵千人,執李洪、楊虔等送洛陽,斬之。
43丁未,以保義節度使王檀為潞州東面行營招討使。
44劉守光奏遣其子中軍兵馬使繼威安撫滄州吏民;戊申,以繼威為義昌留後。
45辛亥,侍中韓建罷守太保,左僕射、同平章事楊涉罷守本官。以太常卿趙光逢為中書侍郎,翰林奉旨工部侍郎杜曉為戶部侍郎,並同平章事。
〔梁改翰林承旨為翰林奉旨,以廟諱誠,避嫌諱也。然「誠」字與「承」字各自翻切不同。〕
曉,讓能之子也。
〔杜讓能死國難見二百五十九卷唐昭宗景福二年。〕
46淮南遣使者張知遠脩好於福建;
〔好,呼到翻。〕
知遠倨慢,閩王審知斬之, 表上其書,
〔上,時掌翻。〕
始與淮南絕。審知性儉約,常躡麻屨,
〔躡,尼輒翻。〕
府舍卑陋,未嘗營葺。寬刑薄賦,公私富實,境內以安。歲自海道登、萊入 貢,沒溺者什四五。
〔自福建入貢大梁,陸行當由衢、信取饒、池界渡江,取舒、廬、壽渡淮,而後入梁境。然自信、饒至廬、壽皆屬楊氏,而朱、楊為世仇,不可得而假道,故航海入貢。今自福州洋過溫州洋,取台州洋過天門山入明州象山洋,過涔江,掠洌港,直東北渡大洋抵登、萊岸,風濤至險,故沒溺者眾。〕
47冬,十月,甲子,蜀司天監胡秀林獻永昌曆,行之。
〔歐陽修曰:永昌曆止行於其國,今亡,不復見。〕
48湖州刺史高澧性凶忍,嘗召州吏議曰:「吾欲盡殺百姓,可乎﹖」吏曰:「如此,租賦何從出﹖當擇可殺者殺之耳。」時澧糾民為兵,有言其咨怨者,澧悉集民兵于開元寺,
〔開元寺今諸州間亦有之,蓋唐開元中所置也。〕
紿云犒享,入則殺之;死者踰半,在外者覺之,縱火作亂。澧閉城大索,
〔索,山客翻。〕
凡殺三千人。吳越王鏐欲誅之,戊辰,澧以州叛附于淮南,
〔高澧父子以一州之地,介居錢、楊之間,率兩附以自存,為日久矣,今專附淮南,錢氏之兵至矣。〕
舉兵焚義和臨平鎮,
〔九域志:杭州仁和縣有臨平鎮。按仁和縣本錢塘縣,宋朝太平興國初改錢塘縣曰仁和。蓋亦先有義和地名,又避太宗藩邸舊名,遂改曰仁和也。〕
鏐命指揮使錢鏢討之。
49十一月,甲午,帝告謝於圜丘;
〔告謝者,告天而謝得天下也。按歐史,是日,日南至,徐無黨註曰:不曰有事于南郊,蓋比南郊禮差簡。〕
戊戌,大赦。
50鄴王羅紹威得風痹病,
〔痹,必至翻。〕
上表稱:「魏故大鎮,多外兵,願得有功重臣鎮之,臣乞骸骨歸第。」帝聞之,撫案動容。
〔撫案動容,非矜羅紹威之病也。魏博大鎮,世襲者百五十年,一旦委鎮請代,出於意料之表,喜溢于中,不知手之撫、容之動也。〕
己亥,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節度副使,知府事。謂使者曰:「亟歸語而主:
〔亟,紀力翻,急也。語,牛倨翻。而,汝也。〕
為我強飯!
〔為, 于偽翻。強,其兩翻。飯,扶晚翻。〕
如有不可諱,
〔謂死也。〕
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今使周翰領軍府,尚冀爾復愈耳。」
〔考異曰:梁功臣列傳:「朝廷自 開創,有大事皆降使咨訪。紹威有謀慮,亦馳簡獻替。或中途相遇,意互合者十得五六。太祖嘆曰:『竭忠力一人而已。』又曰:「子三人:長廷規,司農卿,尚安 陽公主,又尚金華公主,早卒;次周翰,起復雲麾將軍,充天雄節度留後,尋檢校司徒,正授魏博節度使,亦早卒;次曰周敬。」薛史亦同。實錄:「己亥,以司門 郎中羅廷規充魏博節度副使,知府事,仍改名周翰。時鄴王紹威病日甚,慮以後事,故奏請焉。」莊宗列傳:「紹威卒,溫以其子周翰嗣政。」莊宗實錄:「紹威厚 率重斂,傾府藏以奉溫,小有違忤,溫即遣人詬辱。紹威方懷愧恥,悔自弱之謀,乃潛收兵市馬,陰有覆溫之志,而賂溫益厚。溫怪其曲事,慮蓄奸謀而莫之察,乃賜紹威妓妾數人,皆承嬖愛,未半歲,溫卻召還,以此得其陰事。」內相予楯。薛史又云:「開平四年夏,詔金華公主出家為尼,居於宋州玄靜寺。蓋太祖推恩於羅氏,令終其婦節也。」唐餘錄、歐陽史皆同,惟唐莊宗實錄獨異。按均帝時趙巖等言「羅紹威前恭後倨,太祖每深含怒」,似與此言合。然梁祖若聞紹威有陰謀,必不使周翰更居魏。疑後唐史以紹威與梁最親,疾之,而載此傳聞之語。今從眾書。廷規更名周翰,亦恐實錄之誤。〕
51岐王欲取靈州以處劉知俊,
〔處,昌呂翻。〕
且以為牧馬之地,使知俊自將兵攻之。朔方節度使韓遜告急;
【章:十二行本「告」上有「遺使」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詔鎮國節度使康懷貞、感化節度使寇彥卿將兵攻邠寧以救之。懷貞等所向皆捷,克寧、衍二州,拔慶州南城,刺史李彥廣出降。
〔寧、慶、衍三州皆靜難軍巡屬,岐地也。周顯德五年廢衍州為定平鎮,隸汾州。九域志:熙寧五年以汾州定平縣隸涇州,在州南六十里。〕
遊兵侵掠至涇州之境,劉知俊聞之,十二月,己丑,解靈州圍,引兵還。帝急召貞等還,遣兵迎援於三原青谷;懷貞等還,至三水,
〔三水,漢古縣,唐屬邠州。九域志:在州東北六十里。〕
知俊遣兵據險邀之,
〔薛史曰:知俊邀擊懷貞等於邠州長城嶺。〕
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
〔五代會要曰:開平元年改左、右親隨軍將馬軍為左、右龍驤軍。〕
懷貞等乃得過。懷貞與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與援兵不相值,至昇平,
〔唐天寶十二載分宜君置昇平縣,屬坊州。〕
劉知俊伏兵山口,懷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岐王以知俊為彰義節度使,鎮涇州。
王彥章驍勇絕倫,
〔驍,堅堯翻。〕
每戰用二鐵槍,皆重百斤,一置鞍中,一在手,所向無前,時人謂之王鐵槍。
52蜀蜀州刺史王宗弁稱疾,罷歸成都,杜門不出。
〔王宗弁,鹿弁也,蜀主養以為子,賜姓名。〕
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檢校太保,固辭不受,謂人曰:「廉者足而不憂,貪者憂而不足。吾小人,致位至此足矣,豈可求進不已乎!」蜀主嘉其志而許之,賜與有加。
〔宗弁之祈閒,以蜀主之雄猜也。〕
53劉守光圍滄州久不下,
〔劉守光自五月攻滄州。〕
執劉守文至城下示之,猶固守。城中食盡,民食菫泥,軍士食人,驢馬相噉騣尾。
〔噉,徒濫翻。騣,子紅翻。〕
呂兗選男女羸弱者,飼以麴裇而烹之,
〔羸,倫為翻。飼,祥吏翻。麴,丘六翻,酒母。裇,眠見翻,麥粉。〕
以給軍食,謂之宰殺務。
四年(庚午、九一〇)
1春,正月,乙未,劉延祚力盡出降。時劉繼威尚幼,
〔劉繼威,守光之子也。〕
守光使大將張萬進、周知裕輔之鎮滄州,
〔為張萬進殺劉繼威張本。〕
以延祚及其將佐歸幽州,族呂兗而釋孫鶴。
兗子琦,年十五,門下客趙玉紿監刑者曰:「此吾弟也,勿妄殺。」監刑者信之,遂挈以逃。琦足痛不能行,玉負之,變姓名,乞食於路,僅而得免。琦感家門殄滅,力學自立,晉王聞其名,授代州判官。
〔孫鶴終不免於誅,呂琦能自樹立,天乎﹖人也!〕
2辛丑,以盧光稠為鎮南留後。
〔盧光稠以虔州附梁。鎮南軍置於洪州,時已為淮南所有。〕
3劉守光為其父仁恭請致仕,
〔為,于偽翻。〕
丙午,以仁恭為太師,致仕。守光尋使人潛殺其兄守文,歸罪於殺者而誅之。
4二月,萬全感自岐歸廣陵,
〔前年淮南使萬全感使晉及岐。〕
岐王承制加弘農王兼中書令,嗣吳王,
〔唐昭宗天復二年封楊行密吳王,今岐王承制加隆演嗣王。〕
於是吳王赦其境內。
5高澧求救於吳,吳常州刺史李簡等將兵應之,湖州將盛師友、沈行思閉城不內;澧帥麾下五千人奔吳。
〔按唐昭宗乾寧四年李彥徽奔淮南,錢鏐取湖州。天復二年徐許亂杭州,湖州刺史高彥遣子渭入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彥卒,子澧代立,至是而敗。帥,讀曰率。〕
三月癸巳,吳越王鏐巡湖州,以錢鏢為刺史。
6蜀太子宗懿驕暴,好陵暴
【章:十二行本「暴」作「傲」;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舊臣。
〔好,呼到翻。〕
內樞密使唐道襲,蜀主之嬖臣也,太子屢謔之於朝,
〔嬖,匹計翻,又卑義翻。謔,迄卻翻,戲也。〕
由是有隙,互相訴於蜀主;蜀主恐其交惡,以道襲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道襲薦宣徽北院使鄭頊為內樞密使,頊受命之日,即欲按道襲昆弟盜用內庫金帛。道襲懼,奏頊褊急,不可大任,
〔褊,補辨翻。〕
丙午,出頊為果州刺史,以宣徽南院使潘炕為內樞密使。
〔為宗懿殺道襲張本。炕,口盎翻。〕
7夏州都指揮使高宗益作亂,殺節度使李彝昌。將吏共誅宗益,推彝昌族父蕃漢都指揮使李仁福為帥,
〔考異曰:薛史,仁福本党項拓跋氏。唐末,拓跋思恭以破黃巢功賜姓,故仁福之族亦姓李。歐陽史云:「不知其於思諫為親疏也。」按仁福諸子皆連「彝」字,則於彝昌必父行也。按李仁福子孫強盛,遂為宋朝西邊之禍,所謂西夏也。〕
癸丑,仁福以聞。夏,四月,甲子,以仁福為定難節度使。
〔難,乃旦翻。〕
8丁卯,宋州節度使衡王友諒獻瑞麥,一莖三穗,帝曰:「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詔除本縣令名,
〔本縣指產瑞麥之縣。令,力正翻。〕
遣使詰責友諒,
〔詰,去吉翻。〕
以兗海留後惠王友能代為宋州留後。
〔歐陽史職方考:梁都大梁,徙宣武節度使於宋州。薛史:開平三年五月,升宋州為宣武軍節鎮,仍以亳、輝、潁為屬郡。〕
友諒、友能,皆全昱子也。
〔廣王全昱,帝兄也。〕
9帝以晉州刺史下邑華溫琪拒晉兵有功,欲賞之,
〔華,戶化翻,姓也。〕
會護國節度使冀王友謙上言晉、絳邊河東,乞別建節鎮,壬申,以晉、絳、沁三州為定昌軍,以溫琪為節度使。
〔沁,七鴆翻。〕
10左金吾大將軍寇彥卿入朝,至天津橋,有民不避道,投諸欄外而死。
〔據歐史寇彥卿傳,民姓梁名現。〕
彥卿自首於帝。
〔首,式又翻。〕
帝以彥卿才幹有功,久在左右,命以私財遺死者家以贖罪。
〔遺,唯季翻。〕
御史司憲崔沂
〔唐高宗以御史大夫為大司憲,蓋以御史執法之官,故名之。梁置御史司憲。既曰御史,復曰司憲,蓋不考名官之義也。〕
劾奏「彥卿殺人闕下,請論如法。」帝命彥卿分析。
〔崔沂請依法論彥卿之罪,帝欲寬之,故使分析。分析者,使彥卿置對,分疏辯析梁現致死之由。劾,戶概翻,又戶得翻。〕
彥卿對:「令從者舉置欄外,
〔從,才用翻。〕
不意誤死。」帝欲以過失論,沂奏:「在法,以勢力使令為首,下手為從,不得歸罪從者;不鬬而故毆傷人,
〔毆,烏口翻。〕
加傷罪一等,不得為過失。」辛巳,責授彥卿遊擊將軍、左衛中郎將。彥卿揚言:「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沂以白帝,帝使人謂彥卿:
〔謂者,告語之也。〕
「崔沂有毫髮傷,我當族汝!」時功臣驕橫,
〔橫,戶孟翻。〕
由是稍肅。沂,沆之弟也。
〔崔沆見二百五十四卷唐僖宗廣明元年。〕
11五月,吳徐溫母周氏卒,將吏致祭,為偶人,高數尺,衣以羅錦,溫曰:「此皆出民力,柰何施於此而焚之,宜解以衣貧者。」
〔偶人起於古之芻靈,中世謂之俑,則機械發動其手足耳目,真有類於生人。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正謂此也。高,居號翻。衣,於既翻。〕
未幾,起復為內外馬步軍都軍使,領潤州觀察使。
〔幾,居豈翻。起復之制,通古今疑之。禮記: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避也者,禮與,其非禮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註云:伯禽封於魯,有徐戎作難,卒哭而征之,急王事也。自漢以後,不許二千石以上行三年喪,魏、晉聽行三年喪,而大臣率有以奪情起復者,習俗聞見以為當然,莫之非也。嗚呼!此豈非孔子所謂「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乎!若王莽之志不在喪,徐溫之起復,所謂「從其利者」又難言也。〕
12岐王屢求貨於蜀,蜀主皆與之。又求巴、劍二州,蜀主曰:「吾奉茂貞,勤亦至矣;若與之地,是棄民也,寧多與之貨。」乃復以絲、茶、布、帛七萬遺之。
〔復,扶又翻。遺,唯季翻。〕
13己亥,以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
〔劉守光之請也。〕
14癸丑,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鄴貞莊王羅紹威卒。
〔自開平以後國主皆書殂,其後書卒。〕
詔以其子周翰為天雄留後。
15匡國節度使長樂忠敬王馮行襲疾篤,
〔二年,改許州忠武軍為匡國軍見上卷。樂,音洛。〕
表請代者。許州牙兵二千,皆秦宗權餘黨,帝深以為憂。六月,庚戌,命崇政院直學士李珽馳往視行襲病,
〔崇政院直學士,即宋朝樞密直學士之職。五代會要:開平二年十一月置崇政院直學士二員,選有政術文學者為之;後又改為直崇政院。李珽即諫成汭造大船者,汭敗,歸趙匡凝;匡凝敗,歸梁。珽,徒鼎翻。〕
曰:「善諭朕意,勿使亂我近鎮。」珽至許州,謂將吏曰:「天子握百萬兵,去此數舍;
〔三十里為一舍。九域志:許州至洛陽三百一十五里。〕
馮公忠純,勿使上有所疑。汝曹赤心奉國,何憂不富貴!」由是眾莫敢異議。行襲欲使人代受詔,珽曰:「東首加朝服,禮也。」
〔論語曰: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受詔如見君,天威不違顏咫尺之意。守,式又翻。朝,直遙翻。〕
乃即臥內宣詔,謂行襲曰:「公善自輔養,勿視事,此子孫之福也。」行襲泣謝,遂解兩使印授珽,
〔兩使印,節度使、觀察使印。使,疏吏翻。〕
使代掌軍府。帝聞之曰:「予固知珽能辦事,馮族亦不亡矣。」庚辰,行襲卒。甲申,以李珽權知匡國留後,悉以行襲兵分隸諸校,冒馮姓者皆還宗。
〔冒馮姓者,皆行襲之養子也,使之歸宗,所以消散其黨。校,戶教翻。〕
16楚王殷求為天策上將,詔加天策上將軍。殷始開天策府,以弟賨為左相,存為右相。
〔賨,藏宗翻。〕
殷遣將侵荊南,軍于油口;
〔油口在江陵府公安縣。〕
高季昌擊破之,斬首五千級,逐北至白田而還。
〔還,從宣翻,又如字。〕
17吳水軍指揮使敖駢圍吉州刺史彭玕弟瑊於赤石,
〔瑊,古咸翻。即吉州之赤石洞,彭氏巢穴也。〕
楚兵救瑊,虜駢以歸。
18秋,七月,
【章:十二行本「月」下有「戊子朔」三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
蜀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韋莊卒。
19吳越王鏐表「宦者周延誥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禍至此,非劉、韓之黨,乞原之。」
〔劉、韓,謂劉季述、韓全誨也。〕
上曰:「此屬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於彼,諭以此意。」
20岐王與邠、涇二帥
〔邠帥,李繼徽;涇帥,劉知俊。帥,所類翻。〕
各遣使告晉,請合兵攻定難節度使李仁福;
〔難,乃旦翻。〕
晉王遣振武節度使周德威將兵會之,合五萬眾圍夏州,仁福嬰城拒守。
〔夏,戶雅翻。〕
21八月,以劉守光兼義昌節度使。
〔考異曰:實錄,是歲五月以義昌留後劉繼威為義昌節度使,八月又云以守光兼義昌節度使,不言置繼威於何處,或者復為留後。不然,守光兼幽、滄節度使,繼威但為滄州節度使,皆不可知。今兩存之。余謂先是以劉守光子繼威為義昌節度使,繼威童騃,故復命守光兼領之,蓋亦守光之志也。〕
22鎮、定自帝踐祚以來
〔「祚」,當作「阼」。【章:十二行本正作「阼」;孔本同】
。〕雖不輸常賦,而貢獻甚勤。會趙王鎔母何氏卒,庚申,遣使弔之,且授起復官。時鄰道弔客皆在館,使者見晉使,歸,言於帝曰:「鎔潛與晉通,鎮、定勢強,恐終難制。」帝深然之。
〔為遣兵圖鎮、定,二鎮附晉張本。〕
23壬戌,李仁福來告急。甲子,以河南尹兼中書令張全義
【章:十二行本作「宗奭」;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為西京留守。帝恐晉兵襲西京,
〔晉兵自潞州下懷、孟,則西京震動矣。〕
以宣化留後李思安為東北面行營都指揮使,
〔據歐史職方考,梁以鄧州為宣化軍。〕
將兵萬人屯河陽。
〔所以衛洛陽也。〕
丙寅,帝發洛陽;己巳,至陝。
〔陝,式冉翻。〕
辛未,以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為西路行營招討使,會感化節度使康懷貞將兵三萬屯三原。
〔唐末以徐州數經叛亂,廢武寧軍,尋復以為感化軍。歐史職方考,徐州直註武寧軍,華州註感化軍,蓋梁改華州鎮國軍為感化軍也。一曰,感化軍,陝州。梁初改同州為忠武軍,蓋劉知俊之叛,又改同州為鎮 國軍。〕
帝憂晉兵出澤州逼懷州,既而聞其在綏、銀磧中,
〔晉兵趨夏州,率自麟、府濟河,西至夏州。按九域志,麟州西至夏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銀州一百八十 里。綏州西至夏州四百里。所謂磧中,皆旱海及無定河川地。磧,七迹翻。〕
曰:「無足慮也。」甲申,遣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自鄜、延趨銀、夏,邀其歸路。
〔梁置左、右堅銳夾馬突將。趨,七喻翻。〕
24吳越王鏐築捍海石塘,
〔今杭州城外瀕浙江皆有石塘,上起六和塔,下抵艮山門下,皆錢氏所築。〕
廣杭州城,大脩臺館。由錢唐富庶盛於東南。
25九月,己丑,上發陝;甲午,至洛陽,疾復作。
〔復,扶又翻。〕
26李遇等至夏州,岐、晉兵皆解去。
27冬,十月,遣鎮國節度使楊師厚、相州刺史李思安將兵屯澤州以圖上黨。
28吳越王鏐之巡湖州也,留沈行思為巡檢使,與盛師友俱歸。行思謂同列陳緕曰:「王若以師友為刺史,何以處我﹖」
〔是年三月鏐巡湖州。處,昌呂翻。〕
時緕已得鏐密旨遣行思詣府,
〔詣鎮海軍府。〕
乃紿之曰:「何不自詣王所論之!」行思從之。既至數日,緕送其家亦至,行思恨緕賣己。鏐自衣錦軍歸,
〔錢鏐生於臨安石鏡鎮,里中有大木,鏐幼與群戲木下,鏐坐大石指揮群兒為隊伍,號令有法,群兒憚之。及貴,唐昭宗改鏐所居鄉為廣義鄉,里為勳貴里,所居營曰衣錦營,石鏡山為衣錦山。鏐每遊衣錦軍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錦,號其幼所常戲大木曰「衣錦將軍」,作歌曰:「三郎還鄉兮衣錦衣,父老遠來相追隨,斗牛無孛人無欺,吳越一王駟馬歸。」紿,徒亥翻。衣,於既翻。〕
將吏迎謁,行思取鍛槌擊緕,殺之,
〔鍛,都玩翻,小冶也。槌,傳追翻。〕
因詣鏐,與師友論功,
〔論逐高澧之功。〕
奪左右槊,欲刺師友,
〔槊,色角翻。刺,七亦翻。〕
眾執之。鏐斬行思,以師友為婺州刺史。
29十一月,己丑,以寧國節度使、同平章事王景仁充北面行營都指揮招討使,潞州副招討使韓勍副之,
〔勍,渠京翻。〕
以李思安為先鋒將,趣上黨。
〔趣,七喻翻。〕
尋遣景仁等屯魏州,
〔意在圖鎮、定,不在上黨也。〕
楊師厚還陝。
30蜀主更太子宗懿名曰元坦。
〔更,工衡翻。〕
庚戌,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範為夔王,宗鐬為昌王,
〔鐬,火外翻。〕
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立其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傑為信王,宗衍為鄭王。
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以自強,
〔如田令孜、楊復恭之類。〕
由是諸將亦傚之。而蜀主尤多,惟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真其子;宗裕、宗鐬、宗壽皆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之姊子;宗範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自餘假子百二十人皆功臣,雖冒姓連名而不禁婚姻。
〔史言假父假子皆以利合,非人倫之正。〕
31上疾小愈,辛亥,校獵於伊、洛之間。
〔伊、洛二水之間也。〕
32上疑趙王鎔貳於晉,
〔先有疑心,因晉使在館,愈疑之。〕
且欲因鄴王紹威卒除移鎮、定。會燕王守光發兵屯淶水,欲侵定州,上遣供奉官杜廷隱、丁延徽監魏博兵三千分屯深、冀,
〔唐末置東頭供奉官、西頭供奉官,後皆為西班寄祿。〕
聲言恐燕兵南寇,助趙守禦;又云分兵就食。趙將石公立戍深州,白趙王鎔,請拒之。鎔遽命開門,移公立於外以避之。公立出門
〔出深州城門。〕
指城而泣曰:「朱氏滅唐社稷,三尺童子知其為人。而我王猶恃姻好,以長者期之,
〔鎔子昭祚娶梁女,見二百六十二卷唐昭宗光化三年。好,呼到翻。長,知兩翻。〕
此所謂開門揖盜者也。惜乎,此城之人今為虜矣!」
梁人有亡奔真定,以其謀告鎔者,鎔大懼,又不敢先自絕;但遣使詣洛陽,訴稱「燕兵已還,與定州講和如故,
〔定州,謂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也。〕
深、冀民見魏博兵入,奔走驚駭,乞召兵還。」上遣使詣真定慰諭之。未幾,廷隱等閉門盡殺趙戍兵,乘城拒守。
〔幾,居豈翻。〕
鎔始命石公立攻之,不克,乃遣使求援於燕、晉。
鎔使者至晉陽,義武節度使王處直使者亦至,欲共推晉王為盟主,合兵攻梁。晉王會將佐謀之,皆曰:「鎔久臣朱溫,
〔唐昭宗光化三年,王鎔服於朱全忠,及其受禪,遂臣事之。〕
歲輸重賂,
〔輸,舂遇翻。〕
結以婚姻,其交深矣;此必詐也,宜徐觀之。」王曰:「彼亦擇利害而為之耳。王氏在唐世猶或臣或叛,
〔謂王武俊、承宗及王庭湊也。〕
況肯終為朱氏之臣乎﹖彼朱溫之女何如壽安公主!
〔王鎔曾祖元逵尚唐絳王悟女壽安公主。〕
今救死不贍,何顧婚姻!我若疑而不救,正墮朱氏計中。宜趣發兵赴之,
〔趣,讀曰促。〕
晉、趙謟力,破梁必矣。」乃發兵,遣周德威將之,出井陘,屯趙州。
〔史言晉王識虛實,見兵勢。陘,音刑。〕
鎔使者至幽州,燕王守光方獵,幕僚孫鶴馳詣野謂守光曰:「趙人來乞師,此天欲成王之功業也。」守光曰:「何故﹖」對曰:「此常患其與朱溫膠固。
〔比,毗至翻,近也。〕
溫之志非盡吞河朔不已,今彼自為讎敵,王若與之并力破梁,則鎮、定皆斂礮而朝燕矣。
〔鎮,王鎔;定,王處直。朝,直遙翻。〕
王不出師,但恐晉人先我矣。」守光曰:「王鎔數負約,
〔先,悉薦翻。數,所角翻。〕
今使之與梁自相弊,吾可以坐承其利,
〔自戰國以來,卞莊刺虎,鷸蚌相持,犬兔俱斃,皆此說也。苟不能審勢見機,則此說誤人多矣。〕
又何救焉!」
【章:十二行本「焉」下有「趙使者交錯於路,守光竟不為出兵」十四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自是鎮、定復稱唐天祐年號,復以武順為成德軍。
〔鎮、定臣梁,稱開平年號,避梁廟諱改成成德軍為武順軍;今既與梁猜阻,故年號、軍號皆復唐之舊。〕
司天言:「來月太陰虧,不利宿兵於外。」上召王景仁等還洛陽。十二月,己未,上聞趙與晉合,晉兵已屯趙州,乃命王景仁等將兵擊之。庚申,景仁等自河陽渡河,會羅周翰兵,合四萬,軍于邢、洺。
33虔州刺史盧光稠疾病,欲以位授譚全播,
〔疾革曰病。譚全播與盧光稠同起兵者也。〕
全播不受。光稠卒,其子韶州刺史延昌來奔喪,全播立而事之。吳遣使拜延昌虔州刺史,延昌受之,亦因楚王殷密通表於梁,曰:「我受淮南官,以緩其謀耳,必為朝廷經略江西。」
〔為,于偽翻。盧延昌此言,欲得鎮南旌節耳。〕
丙寅,以延昌為鎮南留後。延昌表其將廖爽為韶州刺史,
〔廖,力救翻,今讀如料。姓苑云:周王子伯廖之後。後漢有廖湛。〕
爽,贛人也。
〔贛,音紺。〕
吳淮南節度判官嚴可求請置制置使於新淦縣,
〔新淦,漢古縣,唐屬吉州。九域志:在虔州北六百里。宋白曰:縣南有子淦山,因名。淦,音紺,又音甘。〕
遣兵戍之,以圖虔州。每更代,輒潛益其兵,虔人不之覺也。
〔更,工衡翻。為淮南併虔州張本。〕
34庚午,蜀主以御史中丞周庠、戶部侍郎判度支庾傳素並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35太常卿李燕等刊定梁律令格式,癸酉,行之。
〔按五代會要,新刪定令三十卷,式二十卷,格一十卷,律并目錄一十三卷,律疏三十卷,共一百三卷,目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頒下施行。〕
36丁丑,王景仁等進軍柏鄉。
37辛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永平。
38趙王鎔復告急於晉,
〔復,扶又翻。王景仁等之軍侵逼,故復告急。〕
晉王以蕃漢副總管李存審守晉陽,自將兵自贊皇東下,
〔贊皇縣以山得名。宋白曰:贊皇本漢鄗縣地,隋開皇六年置贊皇縣,縣南有贊皇山,因名。按九域志,宋廢贊皇縣為鎮,屬高邑縣。高邑縣在趙州西南四十二里。〕
王處直遣將將兵以
【章:十二行本「以」上有「五千」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從。
〔從,才用翻。〕
辛巳,晉王至趙州,與周德威合,獲梁芻蕘者二百人,
〔刈草曰芻,采薪曰蕘。蕘,如招翻。〕
問之曰:「初發洛陽,梁主有何號令﹖」對曰:「梁主戒上將云:『鎮州反覆,終為子孫之患。今悉以精兵付汝,鎮州雖以鐵為城,必為我取之。』」
〔必為,于偽翻。〕
晉王命送於趙。
〔使趙人聞此言,以堅其附晉之心。〕
壬午,晉王進軍,距柏鄉三十里,遣周德威等以胡騎迫梁營挑戰,
〔挑,徒了翻。〕
梁兵不出。癸未,復進,距柏鄉五里,營於野河之北,又遣胡騎迫梁營馳射,且詬之。
〔復,扶又翻。詬,古候翻,又許候翻。〕
梁將韓勍等將步騎三萬,分三道追之,鎧冑皆被繒綺,鏤金銀,光彩炫耀,
〔被,皮義翻。繒,慈陵翻。鏤,郎豆翻。炫,熒絹翻。〕
晉人望之奪氣。周德威謂李存璋曰:「梁人志不在戰,徒欲曜兵耳。不挫其銳,則吾軍不振。」乃徇于軍曰:「彼皆汴州天武軍,
〔五代會要曰:開平元年四月,改左、右長直為左、右龍虎軍,左、右內衙為左、右羽林軍,左、右堅銳夾馬突將為左、右神武軍,左、右親隨軍將馬軍為左、右龍驤軍。其年九月,置左、右天興,左、右廣勝軍,仍以親王為軍使。二年十月,置左、右神捷軍。十二月,改左、右天武為左、右龍虎軍,左、右龍虎為左、右天武軍,左、右天威為左、右羽林軍,左、右羽林為左、右天威軍,左、右英武為左、右神武軍,左、右神武為左、右英武軍。前朝置神虎等六軍,謂之衛士,至是以天武、天威、英武等六軍易其軍號,而任勳舊焉。〕
屠酤傭販之徒耳,衣鎧雖鮮,十不能當汝一。擒獲一夫,足以自富,此乃奇貨,不可失也。」德威自引千餘精騎擊其兩端,
〔陳有厚薄,中軍堅厚,不可衝擊;擊其兩端,以其薄也。〕
左右馳突,出入數四,俘獲百餘人,且戰且卻,距野河而止;梁兵亦退。
德威言於晉王曰:「賊勢甚盛,宜按兵以待其衰。」王曰:「吾孤軍遠來,救人之急,三鎮烏合,利於速戰,
〔鎮、定、河東,是為三鎮。言三鎮之兵合而為一,當乘初至之銳以破敵;曠日持久,情見勢屈,敵人聞之,其心必離。〕
公乃欲按兵持重,何也﹖」德威曰:「鎮、定之兵,長於守城,短於野戰。且吾所恃者騎兵,利於平原廣野,可以馳突。今壓賊壘門,騎無所展其足;且眾寡不敵,使彼知吾虛實,則事危矣。」王不悅,退臥帳中,諸將莫敢言。德威往見張承業曰:「大王驟勝而輕敵,
〔謂夾寨之勝也。〕
不量力而務速戰。
〔量,音良。〕
今去賊咫尺,所限者一水耳,
〔謂野河之水也。〕
彼若造橋以薄我,我眾立盡矣。不若退軍高邑,
〔高邑,漢鄗縣,光武更名高邑,唐屬趙州。九域志:在州西南四十二里,在柏鄉北三十餘里。〕
誘賊離營,
〔誘,音酉。離,力智翻。〕
彼出則歸,彼歸則出,別以輕騎掠其饋餉,不過踰月,破之必矣。」承業入,褰帳撫王曰:
〔褰,起虔翻。〕
「此豈王安寢時耶!周德威老將知兵,其言不可忽也。」王蹶然興曰:「予方思之。」時梁兵閉壘不出,有降者,詰之,
〔降,戶江翻。詰,去吉翻。〕
曰:「景仁方多造浮橋。」王謂德威曰:「果如公言。」是日,拔營,退保高邑。
39辰州蠻酋宋鄴,漵州蠻酋潘金盛,恃其所居深險,數擾楚邊。至是,鄴寇湘鄉,
〔酋,慈由翻。漵,音敘。數,所角翻。宋白曰:秦置黔中郡於今沅陵縣西二十里,漢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建武二十五年,宗均受群蠻降,置辰陽縣;隋為辰州,因辰溪為名。唐貞觀八年,分辰州龍標縣置巫州,天授三年改沅州,大曆五年改漵州。唐武德四年分衡山置湘鄉縣,屬潭州。九域志,在州西南一百五十五里。楚書作「潘全盛」。〕
金盛寇武岡。
〔宋白曰:晉武帝分都梁立武岡縣,今岡東五十里有漢都梁故城是也。後漢武陵蠻為漢所伐,來保此岡,故謂之武岡。郡國志云:武岡接武陵,因以得名。〕
楚王殷遣昭州刺史呂師周將衡山兵五千討之。
〔考異曰:湖湘故事:「呂師周斬潘金晟於武岡,其年十月十一日,辰州宋鄴、敘州昌師益一時歸投馬氏。」今從十國紀年。〕
40寧遠節度使龐巨昭、高州防禦使劉昌魯,皆唐官也。黃巢之寇嶺南也,巨昭為容管觀察使,昌魯為高州刺史,帥群蠻據險以拒之,
〔帥,讀曰率。〕
巢眾不敢入境。唐嘉其功,置寧遠軍於容州,以巨昭為節度使,
〔按通鑑,唐昭宗乾寧四年置寧遠軍於容州,以李克用大將蓋寓領節度使。考之新書方鎮表,容州置節鎮亦在是年。龐巨昭建節當在是年之後。〕
以昌魯為高州防禦使。及劉隱據嶺南,二州不從;隱遣弟巖攻高州,昌魯大破之,又攻容州,亦不克。昌魯自度終非隱敵,
〔度,徒洛翻。〕
是歲,致書請自歸於楚,楚王殷大喜,遣橫州刺史姚彥章將兵迎之。彥章至容州,裨將莫彥昭說巨昭曰:「湖南兵遠來疲乏,宜撤儲偫,
〔說,式芮翻。撤,直列翻。偫,直里翻。〕
棄城,潛於山谷以待之。彼必入城,我以全軍掩之,彼外無繼援,可擒也。」巨昭曰:「馬氏方興,今雖勝之,後將何如!不若具牛酒迎之。」彥昭不從,巨昭殺之,舉州迎降。
〔考異曰:湖湘故事:「龐巨曦本唐末邕、容等州防禦使,聞馬氏令公以征南步軍指揮使李瓊知桂州軍事,領兵士收服嶺外昭、梧、象、柳、宜、蒙、賀、桂等州,巨曦聞此雄勢,謂諸首領曰:『李瓊有破竹之勢,若馬驅兵馬,此來侵吞吾境,其將柰何﹖』時容南指揮使莫彥昭對曰:『李瓊兵馬,其勢已雄,必然輕敵。今欲燒毀城內軍儲,且各入山峒,拋州城與李瓊。候纔入州,卻依前出諸山峒兵士復攻之,堅守旬月之間,城內必無軍糧,外無救應,方可制造攻具再攻擊之,必取勝也。』龐巨曦曰:『吾每至中宵,獨占氣象,馬氏合當五十餘年興霸湖外。苟五十餘年對壘,安知孰非,是以憂疑不暇。』遂至深夜斬莫彥昭於其私第,明日以其故密走事宜於湖南。」又曰:「天復末,甲子十有二月,容南龐巨曦深慮廣南劉巖不道,加害於己,遂差小吏間路密馳書款歸於馬氏。是時湖南遣澧州刺史姚彥章領馬步軍八千徑往容南,巨曦遂帥萬餘眾歸于馬氏。」又曰:「高州防禦使劉昌魯以廣南先主劉巖欲并吞嶺外,數召昌魯,欲籍沒其家族。昌魯知之,乃刺血寫書投馬氏,具述懸急。湖南遂遣捉生指揮使張可球部轄兵馬於界首應接,一行三千餘口歸于馬氏。」今從十國紀年。〕
彥章進至高州,
〔九域志:容州東南至高州二百八十二里。〕
以兵援送巨昭、昌魯之族及士卒千餘人歸長沙。楚王殷以彥章知容州事,
〔為姚彥章不能守容州張本。〕
以昌魯為永順節度副使。
〔馬殷并朗州,奏改武貞軍為永順軍。〕
昌魯,鄴人也。
乾化元年(辛未、九一一)按歐史,是年五月甲申朔,大赦,改元。〕
1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
〔考異曰:李昊蜀書:「丁亥朔日食。」今從實錄等諸書。〕
2柏鄉比不儲芻,
〔比,毗至翻,近也。言近時趙人不儲芻於柏鄉,蓋亦虞梁兵之至以資敵也。〕
梁兵刈芻自給,晉人日以遊軍抄之,
〔抄,楚交翻。〕
梁兵不出。周德威使胡騎環營馳射而詬之,
〔環,音宦。詬,古候翻。〕
梁兵疑有伏,愈不敢出,剉屋茅坐席以飼馬,
〔剉,寸臥翻。飼,祥吏翻。〕
馬多死。丁亥,周德威與別將史建瑭、李嗣源將精騎三千壓梁壘門而詬之,王景仁、韓勍怒,悉眾而出。德威等轉戰
【章:十二行本「戰」下有「而北」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至高邑南;李存璋以步兵陳於野河之上,
〔陳,讀曰陣;下同。〕
梁軍橫亙數里,競前奪橋,鎮、定步兵禦之,勢不能支。晉王謂匡衛都指揮使李建及曰:「賊過橋則不可復制矣。」建及選卒二百,援鎗大譟,
〔復,扶又翻。援,于元翻。〕
力戰卻之。建及,許州人,姓王,李罕之之假子也。
〔薛史:李建及本姓王,少事李罕之。光啟中,罕之選部下驍勇百人以獻李克用,建及在籍中,後以功賜姓名。〕
晉王登高丘以望曰:「梁兵爭進而囂,
〔囂,虛驕翻,又牛刀翻。〕
我兵整而靜,我必勝。」戰自巳至午,勝負未決。晉王謂周德威曰:「兩軍已合,勢不可離,我之興亡,在此一舉。我為公先登,公可繼之。」德威叩馬而諫曰:「觀梁兵之勢,可以勞逸制之,未易以力勝也。
〔為,于偽翻。易,以豉翻。〕
彼去營三十餘里,雖挾糗糧,亦不暇食,日昳之後,飢渴內迫,矢刃外交,
〔糗,去久翻。昳,徒結翻。日昃也。〕
士卒勞倦,必有退志。當是時,我以精騎乘之,必大捷。於今未可也。」王乃止。
〔梁、晉爭天下,周德威以勇聞,是難能也;然觀其制勝,以計不以勇,是又難能矣。〕
時魏、滑之兵陳於東,宋、汴之兵陳於西。至晡,梁軍未食,士無鬬志,景仁等引兵稍卻,周德威疾呼曰:
〔呼,火故翻。〕
「梁兵走矣!」晉兵大譟爭進,魏、滑兵先退,李嗣源帥眾譟於西陳之前曰:「東陳已走,爾何久留!」梁兵互相驚怖,遂大潰。
〔置陣延亙,東西不相知,為敵所譟,故驚怖而潰。帥,讀曰率。怖,普布翻。〕
李存璋引步兵乘之,呼曰:「梁人亦吾人也,父兄子弟餉軍者勿殺。」於是戰士悉解甲投兵而棄之,囂聲動天地。趙人以深、冀之憾,不顧剽掠,
〔憾梁遣杜廷隱等殺深、冀戍兵也。剽,匹妙翻。〕
但奮白刃追之,梁之龍驤、神捷精兵殆盡,
〔薛史本紀:開成二年,以尹皓部下五百人為神捷軍。〕
自野河至柏鄉,僵尸蔽地。
〔僵,居良翻。〕
王景仁、韓勍、李思安以數十騎走。
〔王景仁嘗以勞逸制梁兵,而不知又為周德威以勞逸制之也。〕
晉兵夜至柏鄉,梁兵已去,棄糧食、資財、器械不可勝計。
〔勝,音升。〕
凡斬首二萬級。李嗣源等追奔至邢州,
〔九域志:自柏鄉西南至邢州一百五十餘里。〕
河朔大震。保義節度使王檀嚴備,然後開城納敗卒,給以資糧,散遣歸本道。晉王收兵屯趙州。
杜廷隱等聞梁兵敗,棄深、冀而去,悉驅二州丁壯為奴婢,老弱者阬之,城中存者壞垣而已。
癸巳,復以楊師厚為北面都招討使,將兵屯河陽,收集散兵,旬餘,得萬人。己亥,晉王遣周德威、史建瑭將三千騎趣澶、魏,
〔趣,七喻翻。澶、魏,二州名。澶,市連翻。〕
張承業、李存璋以步兵攻邢州,自以大軍繼之,移檄河北州縣,諭以利害。帝遣別將徐仁溥將兵千人,自西山夜入邢州,
〔西山即太行連延至上黨諸山。〕
助王檀城守。己酉,罷王景仁招討使,落平章事。
〔以其敗也。〕
3蜀主之女普慈公主嫁岐王從子秦州節度使繼崇,
〔蜀主以蕭梁郡名封其女。宋白曰:梁武帝置普慈郡於普州安岳縣。從,才用翻。〕
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絹書遺蜀主,
〔遺,唯季翻。〕
語繼崇驕矜嗜酒,求歸成都,蜀主召公主歸寧。
〔已嫁之女,父母在則有時而歸寧。寧,安也。〕
辛亥,公主至成都,蜀主留之,以宋光嗣為閤門南院使。岐王怒,始與蜀絕。
〔為蜀伐岐張本。〕
光嗣,福州人也。
4呂師周
【章:十二行本「周」下有「引兵」二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
攀藤緣崖入飛山洞襲潘金盛,擒送武岡,斬之。
【章:十二行本「之」下有「移兵擊宋鄴」五字;乙十一行本同;孔本同;張校同;退齋校同。】
飛山在今靖州北十五里,比諸山為最高峻,四面絕壁千仞,環山有壕塹。其遺趾尚存。〕
5二月,己未,晉王至魏州,攻之,不克。上以羅周翰年少,且忌其舊將佐,
〔謂羅紹威之元從將佐也。少,詩照翻。〕
庚申,以戶部尚書李振為天雄節度副使,命杜廷隱將兵千人衛之,
〔先是,帝以羅紹威之請,撫案動容,至此心術露矣。〕
自楊劉濟河,間道夜入魏州,助周翰城守。
〔間,古莧翻。守,手又翻。〕
癸亥,晉王觀河於黎陽,梁兵萬餘將渡河,聞晉王至,皆棄舟而去。
〔史言梁兵懼晉王之甚。〕
6帝召蔡州刺史張慎思至洛陽,久未除代。蔡州右指揮使劉行琮作亂,縱兵焚掠,將奔淮南;順化指揮使王存儼誅行琮,撫遏其眾,自領州事,以眾情馳奏。時東京留守博王友文不先請,遽發兵討之,兵至鄢陵,
〔九域志:鄢陵縣在大梁東南一百六十里。〕
帝曰:「存儼方懼,若臨之以兵,則飛去矣。」馳使召還。甲子,授存儼權知蔡州事。
7 乙丑,周德威自臨清攻貝州,拔夏津、高唐;
〔夏津本古鄃縣,唐天寶元年更名夏律,屬貝州。九域志:在魏州東北二百五十里。〕
攻博州,拔東武、朝城。
〔漢東 郡東武陽縣,後魏曰武陽,唐開元七年更名朝城,屬魏州。故朝城縣管內猶有地名東武。九域志:朝城在魏州東南八十里。〕
攻澶州,刺史張可瑧棄城走,帝斬之。德威進攻黎陽,拔臨河、淇門;逼衛州,掠新鄉、共城。
〔隋分汲、獲嘉二縣地,於古新樂城置新鄉縣。共城,漢共縣地,唐志屬衛州。九域志:共城在州西北五十五里。共,音恭。〕
庚午,帝親帥軍屯白司馬阪以備之。
〔史言晉兵乘勝聲勢之盛。梁祖選富家子有材力者置帳下,號廳子都。薛居正曰:太祖置廳子都,最為親軍。白司馬阪在洛陽城北。帥,讀曰率。〕
8盧龍、義昌節度使兼中書令燕王守光既克滄州,
〔去年正月克滄州。〕
自謂得天助,淫虐滋甚。每刑人,必置諸鐵籠,以火逼之;又為鐵刷刷人面。聞梁兵敗於柏鄉,使人謂趙王鎔及王處直曰:「聞二鎮與晉王破梁兵,舉軍南下,僕亦有精騎三萬,欲自將之為諸公啟行。
〔詩: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註云:啟突敵陣之前行。行,戶剛翻。〕
然四鎮連兵,必有盟主,僕若至彼,何以處之﹖」
〔四鎮謂并、幽、鎮、定。處,昌呂翻。〕
鎔患之,遣使告于晉王,晉王笑曰:「趙人告急,守光不能出一卒以救之;及吾成功,乃復欲以兵威離間二鎮,
〔復,扶又翻。間,古莧翻。〕
愚莫甚焉!」諸將曰:「雲、代與燕接境,彼若擾我城戍,動搖人情,吾千里出征,緩急難應,此亦腹心之患也。不若先取守光,然後可以專意南討。」王曰:「善!」
〔為晉攻燕滅之張本。〕
會楊師厚自磁、相引兵救邢、魏,壬申,晉解圍去;師厚追之,逾漳水而還,邢州圍亦解。
〔先解魏州圍,又解邢州圍。磁,祥之翻。相,息亮翻。還,音旋,又如字。〕
師厚留屯魏州。
趙王鎔自來謁晉王於趙州,
〔九域志:鎮州南至趙州九十五里。〕
大犒將士,
〔犒,苦到翻。〕
自是遣其養子德明將三十七都常從晉王征討。德明本姓張,名文禮,燕人也。
〔張文禮後遂殺王鎔而亂鎮州。〕
壬午,晉王發趙州,歸晉陽,留周德威等將三千人戍趙州。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朱鼎
清·李兆洛
明·龙正
明·李先芳
元·倪瓒
宋·王君玉
(清)張廷玉 等
清·黄氏
李密
明·田汝成
清·熊应雄
清·王德晖
汉史氏
(后唐)冯贽撰
清·平江不肖生
唐宋词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