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名山藏-明·何乔远
名山藏目录:
目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较刻名山藏姓氏
名山藏卷之一
名山藏卷之二
名山藏卷之三
名山藏卷之四
名山藏卷之五
名山藏卷之六
名山藏卷之七
名山藏卷之八
名山藏卷之九
名山藏卷之十
名山藏卷之十一
名山藏卷之十二
名山藏卷之十三
名山藏卷之十四
名山藏卷之十五
名山藏卷之十六
名山藏卷之十七
名山藏卷之十八
名山藏卷之十九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二十一
名山藏卷之二十二
名山藏卷之二十三
名山藏卷之二十四
名山藏卷之二十五
名山藏卷之二十六
名山藏卷之二十七
名山藏卷之二十八
名山藏卷之二十九
名山藏卷之三十
名山藏卷之三十一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
名山藏卷之三十二
名山藏卷之三十四
名山藏卷之三十五
名山藏卷之三十六
名山藏卷之三十七
名山藏卷之三十八
名山藏卷之三十九
名山藏卷之四十
名山藏卷之四十一
名山藏卷之四十二
名山藏卷之四十三
名山藏卷之四十四
名山藏卷之四十五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四十九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
名山藏卷之四十五
晋江何乔远譔 天驱记(下) ◆天驱记(下) 故国珍 明玉珍 陈友定 扩廓帖木儿 ○故国珍 方真故国珍也名珍以字行高祖既定天下来归避御讳改曰真字谷贞云国珍者台黄岩杨屿入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元末童谣云杨屿青出海精杨屿海中童山也国珍生而山荣国珍兄国璋弟国瑛国珉凡四人又有从子明善皆膂虓善驰跳骤马故海上盐徒与蔡乱头为怨家官弗问其曲直乱头入海行劫元悬格捕之国珍率千人捕应格赏不及曰独蔡能变耶黄岩人尊上田主国珍父尤柔良为田户事主甚恭田主数侵蚀之国珍谓父曰田主亦人尔阿爷何乃恭父口我与尔所衣食也父没田主来索租其欲侵蚀如故国珍具美酝盛篹醉死之醢而匿于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舆地记一 ◆舆地记一 南京 ○南京 南京古金陵地周秦时巳有天子气吴晋宋齐梁陈及南唐都此而皆偏安太祖混一天下以为京师永乐中迁都北京正统中以北京为京师遂以此为南京城尽钟山之麓周回九十六里门十三南曰正阳南之西曰通济又西曰聚宝西南曰三山曰石城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锺阜东曰朝阳西曰清凉西之北曰定淮曰仪凤其外城则因山控江周回百八十里别为十六门曰麒麟曰仙鹤曰姚坊曰高桥曰沧波曰双桥曰夹冈曰上方曰凤台曰驯象曰大安德曰小安德曰江东曰佛宁曰上元曰观音内城曰皇城太祖初宫曰旧内之城坛则天地山川社稷庙则太庙文庙陵曰孝陵苑囿则漆园桐园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舆地记二 ◆舆地记二 北京 ○北京 北京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辽金元夷狄也称帝建都不足当形胜成祖分藩于此既即位以为京师曰北京城则京城皇城坛庙则天地坛朝日坛夕月坛山川坛社稷坛太庙文庙帝王庙文庙之中有周宣王石鼓山陵则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苑囿则西苑南海子御马苑建置则文武百官之公署京城门凡九门曰正阳南之左曰崇文右曰宣武北之东曰安定西曰得胜东之北曰东直南曰朝阳西之北曰西直南曰阜成 顺天府 保定府 河闲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平府 大名府 永平府 亲军 △顺天府 顺天府禹页冀州之域天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刑法记 ◆刑法记 夏商周之盛其先皆巳得民数世乃始践天子之位行礼乐之事民知先王之德之厚而无争心治古之人亦颛愿朴侗易以任使故德教可以渐仁义可以孚后世皆自草昧间与英雄角而胜之前世之秽浊棼泯眯聋于耳目争心未忘虽有上圣之德民尚疑不信是以聪明神武之君宁使敬而不爱威而不德夫轻飔凉颷易以中人弱流颓波易以溺人肥肉厚酒易以死人故夫吏之敬我威我者正所以爱彼德彼呜呼其亦三代之衰乎曰以捄吾世也元以北虏谬居闰位堕先王之教摈中华之士正官长吏皆用胡人戎翟之性没贪儳兼以言语文字不晣不通一切政事倚办吏胥滋奸丛蠧货贿公行腥膻秽着贪墨之风不耻于大僚显寀而
...更多
名山藏卷之四十九
河漕记 ◆河漕记 地之为势不满东南海水周地四维北海最远东夷女直为黑水鞨靺之后国有长白山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至辽东朝鲜为鸭绿江南入于海北流为女直混同江经金会宁府达五国城头北东入海西夷黑水出汉张掖郡鸡山今甘州南至墎煌今肃过三危界梁雍二州之间程子以为即西珥河与汉志叶榆泽相贯汉武开滇巂今云南为滇池其地古有黑水旧祠而知之水颠流入蜀注海故名滇池中原之水黄河出西番朵甘卫西直四川马湖蛮部正西三千余里去云南丽江西北千五百里有水涌地泓方七八十里高瞰若星列且云星宿海也汇为二大泽复潴曰哈刺海东出曰赤宾河合忽兰也里未二河东北流经昆仑山南为九度河水清骑可涉贯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漕运记
◆漕运记
漕粮
漕仓
漕军
漕船
○漕粮
漕者曹也合曹水而名漕运须曹水乃有济焉自宋礼凿会通陈瑄浚清浦江淮河汴沁泗沂汶卫白诸流如一脉注以湖塘沟泉而水蔑不漕聚矣国初漕运事兼属河臣世宗朝洪阻运滞运臣委责河运乃分运也者朝廷所以禄百官廪庶工食宿卫士饱关辅戎马国计之大者也米至京师易三镮而已而常五倍而致之不则无以实京邑充国费而明朝廷也予是以次漕粮漕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钱法记 ◆钱法记 高皇帝未即位之前置宝源局铸大中通宝钱与历代钱兼行以四百为一贯四十为一两四文为一钱置官治之即位以后铸洪武通宝钱当十当五当三折二若小钱凡五等富十钱重一两当五重五钱当三折二重如其当之数而小钱重一钱六年禁私铸八年罢宝源局造大明宝钞取桑穰为料制方高一尺阔六寸许以青色为质外为龙文花栏横题其额曰大明通行宝钞天下通行中图钞贯状十串则为一贯其下曰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仍给犯人财产若五百文则尽钞文为五串余如其制而递减之每钞一贯准钱千文银一两其余以是为差曰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兵制记 ◆兵制记 当高皇帝初定天下都于南京豸毚貅百万尽萃京师其时尚有征胡之役命将出师则大将军领之事定之后凯旋献俘朿手还第盖此时天子自为将而大将军若偏裨然巳则训练军士以卫京师置京营隶元帅府巳则改五军营隶都督府五都督握兵籍而不与调发兵部得调发而不治兵防虑庂意至精密矣曰中军曰左掖曰右掖曰左哨曰右哨是为五军成祖迁都北京如南京之鄅则于中都大宁山东河南附近卫所摘发官军轮班上操营提督内臣一人武臣二人掌号头官二人大营坐营官一人把总二人中军坐营官一人马步队把总各一人左右掖左右哨官如之此则高皇帝五军之旧也此外又有千二营掌随驾马队官军是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马政记 ◆马政记 马也者所以给军士备边圉也太祖定鼎金陵以郊圻之内不可缺马而大江之南不便养马洪武六年设太仆寺于滁阳掌马之政令而统于兵部七年命刑部尚书刘惟谦明马政严督有司尽心刍牧不如令者罪是年设羣牧监十三年增滁阳五牧监二十三年定为十四牧监置草场于江北汤泉滁州等处复令飞熊等卫军五军养一马其明年罢民闲岁纳马草二十六年定骒马岁生驹一匹马生一岁解京印烙调拨二十八年废羣牧监令孳牧于民闲专官掌之不得他摄署岁籍驹而记之正月至六月报定驹七月至十月报显驹十一月至十二月报重驹亏欠倒死者人户责赔偿或一县或三五羣长辏价买补者听岁终考马政政不举
...更多
名山藏卷之□□□
晋江何乔远譔 茶马记 ◆茶马记 西番中国藩篱也秦蜀产茶茶性通利疏胸膈底滞之气西禾囚嗜奶酪不得茶则困以病彼以我茶生我以彼马用唐宋以来皆行之亦所以制西番而控北虏之一策也国初散处降夷分其部落随地安置而授之长彼贡马而我荅之茶名为差发如田有赋如身有佣我体既尊彼欲亦遂其视前代交易互市不侔矣其通道有二一出陕西河州一出四川碉门黎雅等处洪武七年置河州茶马司岁纳马七千四百五匹十一年置西宁茶马司岁纳马三千五百匹又念边吏纵放私茶以致茶贱马贵又或有假朝旨横索蕃马致蕃夷侮慢朝廷者乃制金牌信符命曹国公李景隆持入蕃与为要约下号降诸蕃上号藏内府以为契三岁一遣官合
...更多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春秋郜·孙阳
明·张源
元·倪士毅
(清)徐宗亮
宋·姜夔
(魏)楊衒之,范祥雍 校注
清·朱孝臧
(元)周達觀撰
清·王原祁
司馬光 編,胡三省 注
清·王晫
杨班侯
(明)黄佐
清·刘灏
清·恽格
汉·史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