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八 北直九-读史方舆纪要
卷十八 北直九
◇万全都指挥使司东至延庆州四海治三百三十里,南至山西广昌千户所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山西大同府四百三十里,北至长峪口四十里。自司治至京师三百五十里,至南京二千九百里。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皆为燕地。秦为上谷郡地。两汉因之。晋置广宁郡,治下洛县。后魏置郡,孝昌中陷。高齐属北燕州。后周属燕州。隋属涿郡。唐属妫州。光启中,始置武州于此《新唐书》:河东道有武州,领文德一县。《唐纪》:大顺初,幽州帅李匡威之子仁宗为武州刺史,将兵侵河东,为河东将李仁信所杀。盖武州,幽州镇所表置。李克用并幽州,始属河东。寻复为刘仁恭所据。寻改毅州。后唐复曰武州明宗时,仍曰毅州。潞王从珂又改为武州。石晋初,入于契丹,改曰归化州亦曰雄武军。金天眷初,改宣德州,属大同府。大定七年,又改宣化州。明年,复曰宣德州。元初,为宣宁州,寻改为山东路总管府。中统四年,改宣德府属上都路。至元三年,改顺宁府以地震更名。明洪武四年,府废诏尽徙其民于居庸关内,遂虚其地。二十六年,改置万全都指挥使司,领卫十五、守御千户所三、堡五其蔚州、延庆左、永宁、保安四卫,广昌、美峪二千户所,散建于各州县,而属于万全都指挥使司。今为宣府镇。
司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挹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弹压上游,居然都会。后汉末,刘虞牧幽州,开上谷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境内以殷庶。唐乾宁初,李克用侵幽、燕,拔武州,进围新州,而李匡筹败亡。朱梁乾化三年,晋将李嗣源攻刘守光,分兵徇山后八州,皆下之,进取武州,而守光穷蹙矣。其后金人由此以逼燕云。蒙古再攻宣德,蚕食山北,遂并山南。盖镇境不守,则藩垣单外,而蓟门之祸,所不免也。明初,开平、兴和列戍相望,此犹为内地。自兴和移,开平弃,锁钥由是特重,张皇于平日,捍御于临时,此阃外之职矣。《边防考》:居庸,京师门户。宣府,又居庸藩卫也。其地山川纠纷,号为险塞。且分屯置军,倍于他镇,气势完固,庶几易守。独是粮援易竭,输挽宜先。陆运由居庸抵镇城,事属已试。舟运从卢沟出保安,未之或讲也《边略》:宣府边墙,东起昌平、延庆州界之火焰山,西屹山西大同境之平远堡,延袤千三百余里。计其险隘如西路之万全右卫、张家口、西阳河,北路之独石、青泉、马营,中路之葛峪、青边,东路之四海治诸处,俱极冲要,而独石尤为咽喉重地云。宣府左卫附郭。汉下落县地。唐置文德县。契丹因之。金大定二十九年,改曰宣德。元为宣德府治。明初,府县俱废。洪武二十六年,改置今卫。二十七年,筑城。正统五年,?以砖石。隆庆二年,增修。今有门四,城周二十四里。又有南关城,周四里。
宣府右卫附郭。废置同上。今左、右二卫省。
宣府前卫附郭。废置同上。今仍设前卫。兴和守御千户所附郭。初置于兴和旧城。永乐二十年,阿鲁台乘间袭陷,因弃旧城,徙置于此。今所废。
○文德废县在镇治东南。唐末,析怀戎县,置文德县,为武州治。契丹因之。《辽志》云:汉下落县地。金改曰宣德。元因之。明初废。○阳门废县,在镇西百二十里。《唐志》:妫州有阳门城,为戍守处。辽置阳门镇,属顺圣县。金贞?二年,升为县,属弘州。元初废。
顺圣川东城镇西南百四十里,西南至山西蔚州九十里。旧《志》:东南至奉圣州二百八十里。唐末为安塞军地。五代时为永兴县地。辽析置顺圣县,属奉圣州。寻改属弘州。金因之。元属宣德府。明初废。天顺四年,修筑为戍守处。嘉靖四十三年、万历四年,皆增修。今城周四里有奇。南临大川,北枕崇冈,原壤辽阔,元时牧场也。今以马房名堡者,十余所,号为顺圣马房川。《边防考》:东城近为西城犄角,远为紫荆藩篱。东有水峪,西有牛房,皆为极冲。嘉靖中,北人入犯。城东南有千家堡,受祸最酷。《志》云:东城相近又有丁宁鳌鱼等口。嘉靖中,余子俊以丁宁、鳌鱼、水峪为东城三隘。是也。
顺圣川西城在东城西百里,东南至蔚州九十里。汉代郡阳原县地。后魏置长宁县。高齐置齐德、长宁二郡于此。后周废齐德郡。隋初,并废长宁郡,改长宁县曰开阳,属朔州。唐废。《辽志》:唐初,为突厥所据。开元中,尝置横野军于此。天宝以后,废为襄阴村。石晋初,没于契丹。宋端拱初,潘美自寰州进军,取其地,旋复没于契丹,置弘州博宁军,治永宁县。金因之。寻改军名曰保宁,既又废军,而弘州如故。复改县曰襄阴。元初因之,寻以襄阴县省入州。明初,州废。天顺四年,筑城为戍守之所。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二年,皆增筑。今城周五里有奇,当南路,极西与大同镇之天成、阳和卫接壤。而一吐泉等处,无险可恃,汛守尤切。《边防考》:成化十九年,虏寇大同诸堡,长驱入顺圣川,散掠蔚、朔诸州。因设南路参将,驻顺圣西城,辖东西两城及蔚州境深井、滹沱、黑石、桃花等堡。本路阻山带河,为紫荆、倒马之障蔽。正德八年,虏复入宣大塞,别部自怀安入顺圣川,官军拒却之,即西城也。《志》云:顺圣川西城南十里,有汉阳原故城。
古城镇东六十里,城周一里。旧有此城,元时增筑之。明复修治,为戍守之所。○天德山镇西北三十里。又镇北三十五里,有东望、西望二山。又有沙岭,在镇西二十里。宋元?四年,契丹主洪基如沙岭,遂至奉圣州。明永乐中,车驾北征,次沙岭。是也。与诸山环带,镇境称为形胜。又有汤池山,在镇东六十里,温泉出焉。辽置黎园于山下。宋雍熙五年,契丹主隆绪如炭山,至黎园温汤。即此。
炭山镇西百二十里,滦水源于此。《辽史》:归化州有炭山,谓之陉头,契丹尝游猎于此,有凉殿,承天皇后纳凉所也。山东北三十里,有新凉殿,为景宗纳凉处。惟松棚数陉而已。山有断云岭,极高峻。宋咸平六年,高阳关将王继忠为契丹所获,见契丹主隆绪于炭山。即此。《五代史》:契丹阿保机告其部落,请帅汉人居古汉城,别为一部。欧阳修曰:汉城在炭山东南,滦河上有盐铁之利,乃后魏滑盐县,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人安之。宋白曰:汉城在檀州西北五百五十里,城北有龙门山,山北有炭山,炭山西即是契丹、室韦二界相连之地,其地在滦河上源,西有盐泊之利,即后魏滑盐县也。按:滑盐本汉县,属渔阳郡,其界不能至此。今大宁以东,皆汉北平、辽西二郡地,地肥饶,宜五谷,有盐泺盐场,所谓汉城,亦概言之耳。
盘崖山在顺圣西城北十五里,山高险。又溜云山,在西城西南三十五里,高出云表。又有独山,在西城南三十里,迥出群山之上,因名。○十八盘山,在顺圣东城东六十里,以高峻盘折而名。《志》云:东城南三十里,有榆林山。西北十五里,又有鳌鱼山,有大石如鳌,山水暴溢至此辄止,俗呼镇水鱼。
五岔岭顺圣西城东南四十五里。岭当通衢,岐路四达,因名。其旁曰桦岭。又枳儿岭,旧《志》云:在西城东北,自都司城至此百六十里。是也。又滴水崖,在西城西南三十五里,半崖水滴如珠。正统末北征,尝驻跸于此。○濡水在镇西百里,即滦水也。源出炭山。《音义》云:濡,乃官反,读曰滦。今镇境即后魏所云濡源地也。东北流经云州马营二堡间,而入废开平卫境。《水经注》:濡河从塞外来,西北经御夷镇城,又东北经孤山南,又东南流。水流回曲,谓之曲河镇。今详见大川滦水。
洋河镇城南五里,源出塞外。自万全左卫流经此,径镇东南十五里,有泥河自东北流入焉。又东流达保安州界,下流入于桑乾河。《志》云:镇城西二里有清水河,南流七里,合洋河。
爱阳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深仅尺许,中多浮草,性凉,宜牧马。又有柳河川,在镇北三十里。金大定十年,如柳河川。《边防考》:柳河发源大白阳堡北三十里,西流入长峪口镇城,樵采灌溉,悉资于此。
顺圣川在顺圣东城南,即桑乾河支流也。东西延袤二百余里,多美刍,故牧场也。明亦牧马于此。《一统志》:川在宣府西南百里,上接蔚州界,下至保安州之桑乾河。又川有龙池,永乐间,尝产龙马于此。《志》云:镇东九十里有九龙池,九泉涌出,南流入延庆州界,入于清水河。又柳园泉,在顺圣西城西二里,居民引以溉田。
○鸡鸣驿堡镇东南六十里。永乐十八年,设站于此。十七年,因民堡增筑。隆庆四年,修治堡。周四里有奇,为镇城入京要路,正北达龙门堡,西北达赵川堡,实当两路之冲。堡傍皆流沙积石,行旅苦之。近山可耕之田,不过五十余顷,储蓄为艰。嘉靖四十二年,北虏由此突犯,为戍守重地。葛峪堡镇北五十里。宣德五年创筑。嘉靖四十二年、万历六年增修。堡周四里有奇,四山壁立,路径崎岖,中路参将驻此。分边东起赤城,西尽张家口,沿长一百三十一里,辖龙门卫一、堡十,盖镇城北面之藩篱也。葛峪所辖墩台,以预筑镇虏诸处为最冲。边外东北则有兴和、靖边等城。西北则东胜卫所等城。皆中国故地,后为属夷驻牧。《志》云:堡北有松树梁,旁多松堡。东三里有柳沟泉,南流成河,居民资以灌溉。
长峪口堡镇西北四十里。亦宣德间置,万历十五年增筑,周三里有奇。有黄草、滩骆、驼鞍等冲,而坝口在堡北五里,尤为极冲。自坝口而外,靖边城、晾马台、兔鹘崖诸处,旧皆内地,后为属夷驻牧。《志》云:堡西七里有小尖山,北十五里有东高山,三十里有馒头山,皆??望处也。○阎家堡,在卫西南四十五里,亦戍守处。
青边口堡镇西北五十里。在长峪堡西,亦宣德中置,万历九年增筑。周三里有奇。墩台则滴水崖、北嘴沟、曲丁、宁远四处为最冲。口外则段木嘴、三道川、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元·纳新
伊沛霞
战国·孙膑
明·薛瑄
唐·李翰
馬非百
宋·王踞
(明)李渔
清·俞正燮
宋·张侃
唐·贾公彦
好古主人
唐·张彦远
宋·吕本中
辛銒
(清)于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