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景公愛嬖妾隨其所欲晏子諫第九-晏子春秋集释
*景公愛嬖妾隨其所欲晏子諫第九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一〕,以重駕〔二〕,公觀之而不說也。嬖人嬰子欲觀之〔三〕,公曰:「及晏子寢病也。」居囿中臺上以觀之,嬰子說之,因為之請曰:「厚祿之!」公許諾。晏子起病而見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駕,寡人甚說之,請使之示乎〔四〕?」晏子曰:「駕御之事,臣無職焉。」公曰:「寡人一樂之,是欲祿之以萬鍾,其足乎〔五〕?」對曰:「昔衛士東野之駕也〔六〕,公說之,嬰子不說,公曰不說〔七〕,遂不觀。今翟王子羡之駕也,公不說,嬰子說,公因說之;為請,公許之,則是婦人為制也。且不樂治人,而樂治馬,不厚祿賢人,而厚祿御夫〔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狹于今〔九〕,修法治,廣政教,以霸諸侯。今君,一諸侯無能親也〔一十〕,歲凶年饑〔一一〕,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憂恥,而惟圖耳目之樂,不修先君之功烈〔一二〕,而惟飾駕御之伎,則公不顧民而忘國甚矣〔一三〕。且詩曰:『載驂載駟,君子所誡〔一四〕。』夫駕八,固非制也〔一五〕,今又重此,其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樂之,國必眾為之,田獵則不便,道行致遠則不可,然而用馬數倍〔一六〕,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當民務〔一七〕,此聖王之所禁也。君苟美樂之,諸侯必或效我,君無厚德善政以被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遠、親鄰國之道也〔一八〕。且賢良廢滅,孤寡不振,而聽嬖妾以祿御夫以蓄怨〔一九〕,與民為讎之道也。詩曰:『哲夫成城,哲婦傾城〔二十〕。』今君不免成城之求〔二一〕,而惟傾城之務,國之亡日至矣。君其圖之!」公曰:「善。」遂不復觀,乃罷歸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嬰子。
〔一〕 孫星衍云:「翟王之子名羡。」
〔二〕 盧文弨云:「『以』下似當有『干景公』三字。」◎蘇輿云「『干』『于』形近,此疑傳寫者誤以『干』為『于』,遂謬加『臣』字於上耳。『臣』字當衍,盧臆增,未可從。」◎于鬯云「『駕』下當有『八』字,蓋即因『公』字上首正『八』字,傳寫脫去一『八』字耳。下文云『夫駕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為非制不滋甚乎』,則此文作『以重駕八』顯甚。重駕八者,即駕八而又重之,謂十六馬也。第曰『以重駕』,則義不白。」
〔三〕 孫星衍云:「嬰子,景公之妾也。」
〔四〕 陶鴻慶云:「『乎』當為『子』字之誤,故晏子曰『駕御之事,臣無職焉』。」◎則虞案:示,猶寘也,陳也,使翟王子羨陳之,作「乎」義通。
〔五〕 陶鴻慶云:「『一』疑為『美』之壞字,下文云『且君苟美樂之,國必眾為之』,又云『君苟美樂之,諸侯必或效我』,並其證。」◎則虞案:黃本上方校語云:「『是』下疑脫『以』字,」非也。如有「以」字,與「其足乎」語氣不合。「是」字恐衍文。歸有光評點本自「欲」字截讀,義亦通。
〔六〕 孫星衍云:「衛國之士姓東野,荀子哀公篇:『定公問於顏淵曰:「東野子之善馭乎?」』又曰:『東野畢之馬失,』未知即其人否。」
〔七〕 盧文弨云:「『曰』訛。」◎黃以周云:「『曰』字誤。元刻本作『因』。」◎則虞案:黃說非是。元刻本作「曰」,不作「因」,作「因」者,吳勉學本如是。活字本、嘉靖本、綿眇閣本、子彙本、凌本、楊本皆作「曰」,不作「因」,以文氣觀之,作「曰」者意自順。「公曰不說」者,非實不說,因嬰子之不說而詭稱曰不說;下云「公因說之」,公初不悅,因嬰子而說之,為請厚祿而許之,故用「因」字,義各有當,情意自見。此「曰」字非訛。
〔八〕 則虞案:此句有二讀:楊慎、歸有光自「御」字截;凌本自「夫」字截,是也。下云「以祿御夫以蓄怨」是「御夫」連文之證。
〔九〕 孫星衍云:「『狹』當為『陝』,說文『隘也,』玉篇『陝』作『狹』。」
〔一十〕則虞案:自「君」字逗,「一」疑衍文。
〔一一〕黃以周云:「『飢』當從元刻作『饑』。」◎則虞案:活字本、楊本、凌刻、歸有光評本、吳本、指海本皆作「饑」。
〔一二〕則虞案:黃本「先君」作「先王」。
〔一三〕則虞案:上下文皆稱「君」,不稱「公」,此「公」字當為「君」字之誤。
〔一四〕孫星衍云:「小雅采菽之詩,『誡』作『屆』,箋:『極也。』按:當從此。說文:『誡,敕也。』」◎王念孫曰「按孫說非也。晏子引詩亦作『屆』,今作『誡』者,俗音亂之也。『屆』者,至也,『君子所屆』者,君子至也,『所』,語詞耳。(說見釋詞。按『君子』,謂來朝之諸侯也。鄭箋:『屆,極也,諸侯將朝王則驂乘,乘四馬而往,此之服飾,君子法制之極也。』與詩意不合。)若改『屆』為『誡』,而訓為誡敕,則其不可通者有二:『屆』字以由為聲(『由』古,『塊』字,於古音屬至部),於古音屬至部,其上聲則為旨部,其入聲則為質部。詩中用『屆』字者,小雅節南山與『惠』、『戾』、『闋』為韻,小弁與『嘒』『淠』『寐』為韻,采菽與『淠』、『嘒』、『駟』為韻,大雅瞻卭與『疾』為韻。以上與『屆』為韻之字,古音皆在至部。若『誡』字則以『戒』為聲,于古音屬志部,其上聲則為止部,其入聲則為職部。詩中用『戒』字者,小雅采薇與『翼』、『服』、『棘』為韻,大田與『事』、『耜』、『畝』為韻,大雅常武與『國』為韻,易震象傳與『得』為韻,楚辭天問與『代』為韻。以上與『戒』為韻之字,古音皆在志部。此兩部之音,今人讀之相近,而古音則絕不相通,至於老莊諸子,無不皆然。此非精于三代兩漢之音者,固不能辨也。今改『屆』為『誡』也,則與『淠』『嘒』、『駟』之音不協。此其不可通者一也。下文云:『夫駕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為非制也,不滋甚乎。』是晏子之意,謂古之諸侯所駕不過四馬,今駕八則非制矣,況又倍之乎。故引詩『載驂載駟』云云以諫也。若云『載驂載駟,君子所誡』,則三馬、四馬亦當誡矣,三馬四馬當誡,則諸侯但可駕兩馬矣,豈其然乎!此其不可通者二也。檢王伯厚詩考所載異字。曾無『君子所誡』之文,蓋伯厚所見本尚未誤作『誡』也,乃反以子書中之誤字為是,而以經文為非,見異思遷而不顧其安,是惑也。」◎蘇輿云:「王說是。馬瑞辰釋詩引此,遂據以為假借字,殆不然歟!」
〔一五〕則虞案:「八固非制也」者,謂古無此制也。夏制,天子始六馬,荀卿言「六馬仰秣」,公羊言「天子駕六」,白虎通言天子之馬六,示有事于天地四方。蓋言夏制也。商周損之以四,商頌「八鸞鎗鎗」,詩車攻、吉日「四牡龐龐」,「四牡孔阜」,皆天子之事也。後世又復用六馬。史記稱始皇以水數制乘六馬,西京賦「天子駕雕軫六駿」,是後世之制亦無八馬,故曰非制。
〔一六〕則虞案:諸侯之大夫,大事駕四,詩采虯言方叔,曰「乘其四騏」,四牡言使臣,曰「四牡騑騑,不嫌與天子諸侯同數。惟天子乘龍,諸侯乘騋,大夫乘駒,是其異耳。大夫小事駕二,左襄二十七年傳「陳成子以乘車兩馬賜顏涿聚之子,晏子解右驂以遺越石是也。此云「國必眾為之」者,言大夫以上皆效之用十六馬也。「用馬數倍」者,言大夫四馬,今用十六馬,則增馬四倍,故云。
〔一七〕張純一引墨子非命中篇「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繆其耳目之淫,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義同。
〔一八〕陶鴻慶云:「『遠』下疑脫『人』字。」
〔一九〕劉師培校補云:「『以』疑『此』訛。」◎陶鴻慶云「『蓄怨』上當有「此所」二字,上文云『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遠、親鄰國之道也』,詞有反正,而文例正同。」
〔二十〕孫星衍云:「大雅瞻卭之詩。」◎則虞案:晏子春秋引詩與毛詩多合,說已見前。魯詩『哲』作『悊』,列女傳、漢書谷永傳引瞻卭皆作『悊』,此作『哲』,亦毛詩文。
〔二一〕盧文弨云:「元刻作『免』,疑是『克』誤。」◎黃以周引俞樾說云:「『免』疑作『勉』。」◎則虞案:活字本、嘉靖本、吳刻本皆作「免」,吳勉學本、子彙本、楊本、凌本、歸評本、皆作為「思」。作「思」義亦通。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毕沅
宋·郑文宝
明·沈鲸
清·吴世昌
宋·吴曾
(清)李圭
(汉)司马迁原著
晋·袁宏
清·李汝珍
明·王肯堂
清·万密斋
(唐)張鷟
明·吕叔简
歐陽修 等
(唐)虞世南
台湾地舆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