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一〕-晏子春秋集释
*景公問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以衰世而諷第五〔一〕
景公外傲諸侯,內輕百姓,好勇力,崇樂以從嗜欲,諸侯不說,百姓不親。公患之,問于晏子曰:「古之聖王,其行若何?」晏子對曰:「其行公正而無邪,故讒人不得入;不阿黨,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斂之人不得行〔二〕;不侵大國之地,不秏小國之民〔三〕,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四〕,不威人以眾彊〔五〕,故天下皆欲其彊;德行教訓加于諸侯,慈愛利澤加于百姓〔六〕,故海內歸之若流水〔七〕。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黨,故讒諂群徒之卒繁〔八〕;厚身養,薄視民,故聚斂之人行;侵大國之地,秏小國之民,故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眾彊,故天下不欲其彊〔九〕;災害加于諸侯,勞苦施于百姓,故讎敵進伐,天下不救,貴戚離散,百姓不興〔一十〕。」公曰:「然則何若?」敓曰〔一一〕:「請卑辭重幣,以說于諸侯,輕罪省功,以謝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諾。」于是卑辭重幣,而諸侯附,輕罪省功,而百姓親,故小國入朝,燕魯共貢。墨子聞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人為,而失為己〔一二〕。為人者重,自為者輕。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為人,而諸侯為役〔一三〕,則道在為人,而行在反己矣〔一四〕,故晏子知道矣 。」
〔一〕 則虞案:「其行」目錄作「之行」,當據改。楊本無此章。
〔二〕 劉師培校補云:「冊府元龜二百四十二『民』作『人』,『人』作『術』。」
〔三〕 孫星衍云:「『秏』今本作『耗』,非。」
〔四〕 黃以周云:「元刻作『兵甲』,下云:『劫人以兵甲。』元刻是。」
〔五〕 劉師培校補云:「『眾彊』當從元龜作『眾疆』,即廣土也。與『兵甲』對文,一言兵力,一言土地,若如今本,則與下句『彊』字複。」
〔六〕 劉師培校補云:「案下以『施百姓』與『加諸侯』對文,此『加』字亦疑當作『施』。」
〔七〕 劉師培校補云:「元龜無『水』字。」
〔八〕 劉師培校補云:「元龜『徒』作『從』,上亦作『徒』。」
〔九〕 劉師培校補云:「案上『彊』字亦當從元龜作『疆』,下『彊』字黃本作『強』。」
〔一十〕王念孫云:「案『興』字于義無取,當是『與』字之誤,『百姓不與』,即上文之『百姓不親』也。繫辭傳曰:『民不與。』」◎劉師培校補云:「元龜『興』作『與』,黃本同,與盧校王校合。」◎則虞案:元本、活字本、楊本、凌本皆作「興」,指海本從王校作「與」。
〔一一〕洪頤烜云:「第十九晏子敓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第二十八晏子敓曰:『臣雖不知,必務報君以德。』說文:『敓,彊取也。周書曰「敓攘矯虔」。從「攴」、「兌」聲。』此假借作『對』字,是古字之廑存者。」◎蘇輿云:「『敓』同『奪』,假字,言若何而奪此患也。」◎則虞案:洪說是也,當據改。
〔一二〕孫星衍云:「為人則得,為己則失也。」◎蘇輿云:「音義『失』下有『在』字。」◎黃以周云:「元刻本同音義,『道在為人,而失在為己』與下『道在為人,而得在反己』文同。」◎劉師培校補云:「元龜『失』作『適』,當據訂。黃本上方校語云:『「失」疑「不」字。』」
〔一三〕王念孫云:「『在』字乃上文之脫字,誤入此文內。孫氏音義已及之(蘇輿云:『今本音義無此說』)。『小國不為與』,『為』字涉上下諸『為』字而衍。『小國不與』與『諸侯為役』對文,則『與』上不當有『為』字,『百姓不與』『小國不與』,兩『與』字正同義。」◎黃以周曰:「『小國不為與』,謂不為之坿也。」◎劉師培校補云:「元龜作『景公自為,而小國不與,晏子為人,諸侯為役』,當據訂。」今從王說刪「為」字、「在」字。
〔一四〕黃以周云:「『行』蓋『得』之剝文。上文云『而失在為己』,與此相反,為己則失,反己則得也。」◎則虞案:黃說恐非。「行在反己」語不明,「反」疑「失」字之訛,「為人」、「失己」,皆回照上文而來,不當在此突提「反己」之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张凤翼
程树德
宋·张根
郑杓
(后秦释)鸠摩罗什译
清·方世举
(唐)苏鹗
晋·嵇康
觉训
(明)吴敬所
晋·杜预
元·费著
宋·马自然
包世臣
汉·卜式
汉·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