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問忠臣之事君何若晏子對以不與君陷于難第十九


  景公問于晏子曰〔一〕:「忠臣之事君也何若〔二〕?」晏子對曰〔三〕:「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公不說,曰〔四〕:「君裂地而封之〔五〕,疏爵而貴之〔六〕,君有難不死〔七〕,出亡不送,可謂忠乎〔八〕?」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九〕;謀而見從〔一十〕,終身不出〔一一〕,臣奚送焉。若言不用〔一二〕,有難而死之〔一三〕,是妄死也;謀而不從〔一四〕,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一五〕。故忠臣也者〔一六〕,能納善于君〔一七〕,不能與君陷于難〔一八〕。」

  〔一〕 盧文弨云:「論衡定賢篇作『齊詹問』,『詹』疑『侯』字誤。但下作『詹曰』,又似非誤。」◎則虞案:說苑臣術引作「齊侯問於晏子曰」,是漢人所見本俱作齊侯。治要及御覽六百二十一引與今本晏子同,惟治要無「于」字。

  〔二〕 盧文弨云:「論衡及說苑臣術篇『事』下皆有『其』字。」◎劉師培校補云:「文苑英華六百九十五魏徵論治道疏引作『如之何』(校云一作『如何』),說苑臣術篇作『之事其君何若』。」◎則虞案:論衡及楊本俱作「若何」。說苑、治要及御覽無「也」字。

  〔三〕 黃以周云:「『對』,元刻本作『敓』。」◎則虞案:楊本亦作『敓』。又論衡、說苑、治要、御覽皆無「晏子」二字。

  〔四〕 盧文弨云:「論衡但作『詹曰』,上無『齊』字。」

  〔五〕 盧文弨云:「論衡、說苑俱無『君』字。『裂』,論衡作『列』。」◎蘇輿云:「治要『封』作『富』。」

  ◎劉師培校補云:「魏疏『裂』作『列』,御覽六百二十一引同,路史發揮引作『處』,新序雜事五作『與』,論衡定賢篇作『予』。」

  〔六〕 蘇輿云:「史記黥布傳云:『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貴之。』文與此同。集解引漢書音義曰:『疏,分也,禹決江疏河是也。』案:尚書武成云:『列爵惟五,分上惟三。』『疏爵』與『裂地』對文,故『疏』可訓『分』。」◎劉師培校補云:「魏疏作『而待之』。」

  〔七〕 則虞案:說苑「君」誤「吾」,治要、御覽均無「君」字。

  〔八〕 王念孫云:「案『可謂忠乎』本作『其說何也』,下文晏子對詞,正申明『不死』『不送』之說。今本作『可謂忠乎』者,後人依說苑臣術篇、論衡定賢篇改之。治要及御覽治道部二引此並作『其說何也』。(雜上篇高糾謂晏子曰:『臣事夫子三年,無得而卒見逐,其說何也。』)」◎則虞案:魏疏引同,指海本據改。

  〔九〕 則虞案:說苑、御覽「奚」作「何」,下同。論衡無上四字。

  〔一十〕盧文弨云:「『謀』,論衡『諫』。」◎則虞案:御覽亦作「諫」。

  〔一一〕盧文弨云:「『出』,俱作『亡』。」

  〔一二〕盧文弨云:「『不』下俱有『見』字,下同。」

  〔一三〕則虞案:論衡、治要、魏疏俱無「之」字,說苑有,下同。

  〔一四〕盧文弨云:「『謀』,俱作『諫』。」

  〔一五〕劉師培校補云:「魏疏引作『諫而不見從』,下作『是詐忠』,路史發揮引作『是偽送也』,此作『詐偽』,疑『偽亡』之訛,與上『妄死』對文。古『亡』字恆誤『乍』(如周書『汝無作』,『作』為『忘』訛是也。古『作』字作『〈乚{人一}〉』,與『亡』近),嗣改為『詐』,復倒文作『詐偽』。然新序、說苑作『詐為』,論衡定賢篇及治要引此並作『詐偽』,或此文非誤,誌以存疑。說苑無『之』字。」

  〔一六〕盧文弨云:「俱無『也』字。」

  〔一七〕劉師培校補云:「治要引下句作『而不與君陷於難者也』,路史發揮引『納』作『盡』,『難』作『禍』,新序、論衡『納』作『盡』,無下『君』字,說苑作『而不能與君陷者也』。」

  〔一八〕盧文弨云:「『君』,論衡無。」◎蘇輿云:「治要有『者也』二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