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景公遊紀得金壺中書晏子因以諷之第十九-晏子春秋集释
*景公遊紀得金壺中書晏子因以諷之第十九
景公遊于紀〔一〕,得金壺〔二〕,乃發視之〔三〕,中有丹書〔四〕,曰:「食魚無反〔五〕,勿乘駑馬〔六〕。」公曰:「善哉!知苦言〔七〕,食魚無反,則惡其鱢也〔八〕;勿乘駑馬,惡其取道不遠也〔九〕。」晏子對曰:「不然。食魚無反,毋盡民力乎〔一十〕!勿乘駑馬,則無置不肖于側乎!」公曰:「紀有書〔一一〕,何以亡也〔一二〕?」晏子對曰:「有以亡也。嬰聞之,君子有道,懸之閭〔一三〕。紀有此言,注之壺〔一四〕,不亡何待乎〔一五〕!」
〔一〕 孫星衍云:「今本脫『景』字,據御覽增。括地志:『劇,菑州縣也,故劇城在青州壽光縣南三十一里,故紀國。』」
〔二〕 孫星衍云:「今本脫『壺』字,一本作『緘』字,非。據御覽壺部引此文訂正。」◎黃以周云:「凌本作『金緘』,盧云:『後「壺」與「閭」韻,不當作「緘」。』」◎劉師培校補云:「御覽七百六十一引『得』下有『一』字。」◎則虞案:宋本御覽無「一」字,元刻本脫「壺」字,空一格,下同。楊本作「緘」,下同。黃本「金」作「缶」。吳懷保本、綿眇閣本、吳勉學本作「乃」。
〔三〕 蘇輿云:「王氏雜志作『發其視之』。」◎王念孫云:「案『發其視之』本作『發而視之』,今本『而』作『其』,則文不成義。御覽器物部六、獸部八、玉海十四引此並作『發而視之』。一本作『乃發視之』,亦後人以意改。」◎則虞案:宋本御覽七百六十一引及楊本、凌本作「發視之」,事類賦注二十一「其」作「而」,指海本改作「發而視之」。
〔四〕 孫星衍云:「一本作『月書』,據御覽改。」◎文廷式云:「丹書,蓋即印刻,所謂朱文也。」◎則虞案:御覽八百九十六引無「中」字,黃本、楊本、凌本皆作「月」,「月」為「丹」之形訛。
〔五〕 于鬯云:「食魚者必先食一面,然後反之,再食一面。『無反』者,留其下一面不食也。」
〔六〕 孫星衍云:「說文無『駑』字,字林:『駘也。』玉篇:『乃乎切,最下馬也。』」◎則虞案:御覽八百九十六、事類賦注引作「勿食反魚,無乘駑馬」。
〔七〕 俞樾云:「按『知』當作『如』,『苦』當作『若』,皆形似而誤也。『善哉如若言』,猶云『善哉如若所言』。」◎黃以周云:「『苦』字誤,元刻作『若』,盧校同。」◎則虞案:綿眇閣本作「苦」,楊本、凌本俱作「若」。
〔八〕 孫星衍云:「說文:『鱢,鮏臭也。』玉篇:『先刀切。』」◎則虞案:御覽、事類賦注引「無」作「不」。
〔九〕 劉師培校補云:「此疑當作『不遠取道』,與上『鱢』字協韻。」
〔一十〕則虞案:御覽、事類賦注引「乎」作「也」。
〔一一〕則虞案:事類賦注引作「紀得此書」,御覽引作「紀有此書」。
〔一二〕孫星衍云:「謂其言可傳,不當亡國。」◎則虞案:御覽引無「也」字。
〔一三〕孫星衍云:「古人門席皆有銘。」◎劉師培校補云:「玉海三十一引『懸』作『垂』。」
〔一四〕孫星衍云:「一本作『緘』,一本作『其』,皆非。『閭』、『壺』為韻。」◎則虞案:吳懷保、吳勉學本俱作「其」。
〔一五〕則虞案:御覽、事類賦注引作「紀有此書,藏之於壺,不亡曷待。」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心泰
(清)顾炎武
清·瑞璋
(五代)徐铉撰
(明)姚士粦 輯
宋·王开祖
(宋)尹洙
(晋)王羲之撰
清·金文锦
清·理藩院
宋·王君玉
清·万密斋
崔瑗
(明)张景岳
清·刘鹗
唐·薛易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