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正史类 共三十部,计二千一百六十二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二千作一千,误,今核计实二十九部,二千一百三十二卷。〕 史记一百三十卷 司马迁撰,裴骃集解。 史记八十七卷 原释,唐陈伯宣注,因裴骃说有所未悉,颇增损焉,然多取司马氏索隐以为己说,今篇残缺。(见文献通考。) 〔绎按:此书本一百三十卷。〕 史记音义十九卷 徐广撰。 〔绎按:隋志、通志略并十二卷,宋志、通考并二十卷,唐志、刘伯庄撰,书录解题、宋志亦同。〕 史记索隐三十卷 司马贞撰。 史记正义三十卷 张守节撰, 原释,为汉书学者,此最精博。(见文献通考。) 〔绎按:通考、二十卷,引原释列是书之下,然审其文乃释汉书中语,不应在此,今姑仍之,今本散附史记中,亦作一百三十卷,无单行本。〕 汉书一百卷 班固撰。 〔绎按:今本一百二十卷。〕 汉书问答五卷 原释、沈遵行撰,采诸儒为汉书说者,申释其义,有博闻之益,然篇第颇差,讨求未获,阙列传以下诸篇。(见文献通考。) 〔绎按:通志略作沈遵撰。〕 后汉书九十卷 范蔚宗撰。 〔绎按:隋志、唐志、通志略并九十七卷,今本一百二十卷。〕 志三十卷 司马彪撰。 〔绎按:即彪撰续汉书诸志也,书录解题作后汉志。〕 新校史记一百三十卷 原释,余靖等校正。(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以下三书,原释亦见三史刊误条下。〕 新校汉书一百卷 原释,余靖等。(见天一阁钞本。) 新校后汉书九十卷 原释,余靖等。(见天一阁钞本。) 三史刊误四十五卷 原释,皇朝张观等校定,初秘书丞余靖上言,国子监所收史记汉书误,请行校正,诏翰林学士张观、知制诰李淑、宋祁、与靖、洎直讲王洙,于崇文院雠对,靖等悉取三馆诸本,及先儒注解、训传、六经、小说、字林、说文之类数百家之书,以相参校,凡所是正增损数千言,尤为精备,逾年而上之,靖等又自录其雠校之说,别为刊误四十五卷,(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三国志六十五卷 陈寿撰。 陈诗庭云,读书志作十五卷,误,脱六字。 晋书一百三十卷 房乔等撰。 晋书音义三卷 何超撰。 宋书一百卷 沈约撰, 原释,其书虽诸志失于限断,然有博洽多闻之益,今世虽所传,文多舛失,参补未获,赵伦之传一卷,今阙,谢灵运传,文注讹驳。(见文献通考。) 齐书五十九卷 萧子显撰。 梁书五十六卷 姚察等撰。 陈书三十六卷 姚思廉撰。 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魏收撰, 原释,齐天保中始诏收撰,魏史收博采诸家旧文,随条甄举,缀属后事,成一代大典,追叙魏先祖二十八帝,下终孝静,作十二纪、九十二列传、十志析之,凡一百三十篇,而史有三十五例、二十五叙、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然收谄于齐氏,言魏室多所不平,至隋开皇中,敕魏澹更作魏史,唐李延寿作北史,并行于世,与收史相乱,因而卷第殊舛,今所存仅九十余篇。(见文献通考。) 后魏纪一卷 原释,隋魏澹撰,(见天一阁钞本。)初高祖以魏收书,褒贬失实,平绘中兴事,叙事不伦,诏澹别成魏史,澹断自道武,下迄恭帝,为十二帝纪、七十八列传、史论及例、目录一篇,合九十二篇,退东魏孝静帝称传,矫正收绘之失,收天子名则书,太子名则讳,澹讳皇帝名书太子,自收讳太武献文之杀,使同善终天年,澹显书之以惩逆,收书敌国皆曰死,澹曰卒,体裁简正,帝甚善之,然世以收史为主,故澹书亡阙,今才纪一卷存。(见文献通考。) 〔绎按:澹书隋志一百卷,旧唐志、唐志并一百七卷,北史本传九十二卷,盖九十二篇,每篇为卷也其后以太宗纪补收书之缺,全书旋亡故今惟存此一卷。〕 后周书五十卷 令狐德棻撰。 北齐书四十九卷 李百药撰。 〔绎按:唐志、读书志、书录解题、宋志及今本并五十卷。〕 魏书天文志二卷 原释,唐张太素撰,魏书凡百篇,今悉散亡,唯此二篇存焉。(见文献通考。) 〔绎按:旧本二讹作一,今校改,宋志作后魏天文志四卷,误,今本亦二卷,补后魏书之阙。〕 隋书八十五卷 魏征等撰。 唐书一百三十卷 原释,唐韦述撰,初吴克撰,唐史自创业讫于开元,凡一百一十卷,述因克旧本更加笔削,刊去酷吏传为纪志列传一百一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后,史官于休烈又增肃宗纪二卷,而史官令狐峘等复于纪志传后隋篇增缉,而不加卷帙,今书一百三十卷,其十六卷未详撰人名氏。(见文献通考。) 唐书二百卷 刘煦等撰。 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薛居正等撰。 原叙,昔孔子删书,上断尧典,下迄秦誓,著为百篇,观其尧舜之际,君臣相与,吁俞和谐于朝,而天下治,三代以下,约束赏罚,而民莫敢违,考其典诰誓命之文,纯深简质,丁宁委曲,为体不同,周衰史废,春秋所书,尤谨密矣,非惟史有详略,抑由时君功德薄厚异世而殊文哉,自司马氏上采黄帝、迄于汉武,始成史记之一家,由汉以来千有余岁,其君臣善恶之迹,史氏详焉,虽其文质不同,要其治乱兴废之本,可以考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九。〕 编年类 共三十八部,计五百七十九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六百六卷。〕 前汉纪三十卷 荀悦撰。 后汉纪三十卷 袁彦伯撰。 汉春秋一百卷 胡旦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汉春秋问答一卷 胡旦与门人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萧方等撰。 晋春秋略二十卷 杜延业撰。 〔绎按:书录解题引中兴书目作杜光业。〕 太清纪十卷 原释,梁王韵撰,起太清元年尽六年,初侯景破建邺,韵四奔江陵,士人多问城内事,韵不能人人为说,乃疏为一篇,问者即示之,元帝闻而取读曰,昔王韵之为隆安记,言晋末之乱离,今亦可以为太清纪矣,韵因为之,然其议论皆谢之矣,又韵希帝旨,撰述多非实录。(见文献通考。) 释按,太清上应有梁字,隋志纪作录八卷。 魏典三十卷 原释,唐太常少卿元行冲撰,起道武帝,终宇文革命,凡三十篇,孝武入关,则书东魏为东帝,并载两国事为凡例,微用编年之法,文约事详,学者宗之,行冲以族出于魏,克意论著,引魏明帝时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旧史谓元帝本出牛氏,行冲以为非,因言道武名犍,继晋受命,此其应也,特为论载于篇。(见文献通考。) 〔绎按:宋志作后魏典略。〕 三国典略三十卷 原释,唐汾州司户参军邱悦撰,以关中、邺都、江南为三国,起西魏,终后周,而东包魏、北齐、南总梁东,凡三十篇,今卷第多遗,自二十一以下,卷阙。(见玉海艺文类,及文献通考。)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二十卷。〕 五运录二十卷 原释,唐曹圭撰,起三皇迄隋,年世之略,(见文献通考。)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十二卷,宋志作曹元圭五运图十二卷,注云一作录,通志略亦作十二卷,曹元圭撰,唐历四十卷 柳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唐统纪一百卷 陈岳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书录解题,四十卷〕 古今通要四卷 苗台符撰。 唐历目录一卷 崔令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通历十卷 马总撰。 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范质撰, 原释,初梁末帝无实录,质自以闻见补成之,其赞次时叙,最有条理。(见海艺文玉类。) 〔绎按:旧本上脱五代二字,今校增,陈诗庭云,玉海作建隆五代通录,下开皇纪、玉海亦有五代二字。〕 开皇纪三十卷 原释,郑向,(见天一阁钞本。)五代乱亡,史册多漏失,向摭拾遗事,颇有补焉。(见玉海艺文类。) 唐朝年代纪十卷 焦璐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圣朝年代记,注云一作纪,通志略、璐作潞。〕 正闰位历三卷 柳璨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宋志、上有补注二字。 建元历二卷 张敦素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古今年号录七卷 封演撰。 〔绎按:唐志、宋志并一卷。〕 嘉号录一卷 韦美撰。 释按,宋志作韦光美。 元类一卷 沈汾撰。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 王氏五位图三卷 王起撰, 原释,自开辟至唐,以五运为叙。(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志、唐志、通志略并十卷,宋志作五运图一卷。〕 帝王历数歌一卷 刘轲撰。 历代年号一卷 李昉撰。 西汉至唐年纪一卷 李匡乂撰。 〔绎按:唐志、西汉作两汉,通志略、二卷,不著撰人,避太祖讳也,匡乂或作匡文或作匡义,皆传写之讹,或又作正文,亦避讳。〕 古今年代历一卷 贾钦文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年历图八卷 龚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帝皇兴废年代录二卷 武密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废作衰。〕 帝皇年代图一卷 郑伯邕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古今类聚年号图一卷 杜光庭撰。 〔绎按:旧本号讹作貌,今校改。〕 年号历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帝王正闰五运图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王字,今校增。〕 年纪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年号历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与前重出。〕 唐至五代纪年记五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君臣图三卷 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二卷〕 原叙,昔春秋之后,继以战国,诸侯交乱,而史官(绎按,一本作氏。)废失,策书所载纪次不完,司马迁始为纪传表志之体,纲罗千载,驰骋其文,其后史官悉用其法,春秋之义,书元最谨,一时无事,犹空书其首月,以谓四时不具,则不足成年,所以上尊天纪,下正人事,自晋荀悦为汉纪,始复编年之体,学徒称之后世作者,皆与正史并行云。(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 实录类 共三十三部,计八百四十一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唐高祖至周世宗,今核计实八百一卷。〕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 敬播撰,房元龄监修,许敬宗删改。 正观实录四十卷 长孙无忌等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贞作正,避仁宗嫌名。〕 唐高宗后修实录三十卷 令狐德棻撰,唐知几、吴克续成。 〔绎按:玉海引志云,许敬宗皇帝实录三十卷,高宗后修实录三十卷,崇文目书目止有后修,书录解题作十九卷,云本三十卷,今阙十一卷。〕 唐则天实录二十卷 魏元忠等撰,刘知几、吴克删正,陈诗庭云,则天下应依唐志增皇后二字,书录解题云,今惟题克撰。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吴克撰。 太上皇实录十卷 刘知几撰。 睿宗实录五卷 吴克撰。 〔绎按:读书后志、通考并十卷,书录解题同,云馆阁书目亦别有五卷者,读书志、宋志、并作刘知几、吴克撰。〕 明皇实录一百卷 令狐峘撰,元载监修。 肃宗实录三十卷 元载监修。 〔绎按:通考二十卷。〕 代宗实录四十卷 令狐峘撰。 建中实录十卷 原释,唐史馆修撰沈既济撰,起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尽建中二年十月,既济罢史官之日,自作五例,所以异于常者,举终必见始,善恶必评,月必举朔,史官虽卑,出入必书,太子曰薨,自谓辞虽不足,而书法无隐云。(见文献通考。)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十五卷。〕 德宗实录五十卷 〔绎按:玉海云,德宗实录五十卷,蒋乂、樊绅、林宝、韦处厚、独孤郁撰,裴垍监修、崇文目同。〕 顺宗实录五卷 韩愈等撰,李吉甫监修。 〔绎按:玉海云,景祐中编次崇文总目,顺宗实录有七本,皆五卷,五本略,而二本详。〕 宪宗实录四十卷 沈传师等撰,杜元颖等监修。 敬宗实录十卷 陈商、郑亚撰,李让夷监修。 穆宗实录二十卷 苏景允等撰,路隋监修。 诸仁煦云,穆宗实录应在敬宗实录之前。 文宗实录四十卷 原释,起宝历二年,尽开成五年,凡十四年。(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云,文宗实录四十卷,蒋偕、王沨、卢告、牛丛撰,魏謩监修,崇文目同。〕 武宗实录一卷 韦保衡监修。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诸家书目并三十卷,宋志、二十卷。 又按:通志、校雠略云,实录自出于当代,崇文总目有唐实录十八部,既谓唐实录,得非出于唐人之手,何须一一释云唐人撰,释考总目所录实录,其原释今可考见者,惟沈既济建中实录一部,然其余自可概见,知原本并不仅释唐人撰三字,若题明某人撰,则郑渔仲自撰艺文略,亦已如此,且总目之例,某人上皆冠朝代,故此处亦尔,渔仲不考前后,以意非驳,误也。〕 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贾纬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梁太祖实录一卷 郗象等撰。 〔绎按:旧本太祖讹作太宗,今校改,诸家书目并三十卷。〕 后唐懿祖纪年录一卷 赵凤等撰。 后唐献祖纪年录一卷 赵凤等撰。 〔绎按:通志二卷。〕 后唐太祖纪年录十七卷 赵凤等撰。 后唐庄宗实录二十卷 赵凤等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志略、宋志并三十卷。〕 后唐明宗实录三十卷 姚顗等撰。 后唐废帝实录十七卷 张昭等撰。 〔绎按:东都事略本传,昭书名昭远,避汉帝讳、止称昭。〕 后唐愍帝实录三卷 姚顗等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愍帝实录应在废帝实录之前。〕 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窦贞固等撰。 晋少帝实录二十卷 窦贞固等撰。 汉高祖实录二十卷 苏逢吉等撰。 〔绎按:旧本高祖讹作高帝,今校改,书录解题十七卷,云书本二十卷,今阙末三卷,中兴书目作十卷,通考亦作十七卷,宋志十卷。〕 汉隐帝实录十五卷 张昭等撰。 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张昭等撰。 周世宗实录四十卷 王溥等撰。 原叙,实录起于唐世,自高祖至于武宗,其后兵盗相交,史不暇录,而贾纬始作补录,十或得其二三五代之际,尤多故矣天下乖隔,号令并出,传记之士,〔绎按:一本作事。〕讹谬尤多,幸而中国之君,实录粗备,其盛衰善恶之迹较然,而著者不可泯矣。(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一。〕 杂史类上 共六十八部,计六百七十一卷。 〔绎按:今核计实六百六十一卷。〕 周书十卷 孔晁注。 越绝书十五卷 原释,子贡撰,或曰子胥,旧有内纪八,外传十七,今文题阙舛,才二十篇,又载春申君,疑后人窜定,世或传二十篇者,非是。(见文献通考,玉海艺文类引前五句。) 陈诗庭曰,读书附志云,越绝书、隋经籍志、十六卷、崇文总目十五卷,绎按,书录解题亦作十六卷,战国策二十二卷。 〔绎按:隋志、通志略并二十一卷,唐志、三十二卷,书录解题、三十卷,宋志、三十三卷,又兵书类重出亦同,今本三十三卷。〕 战国策八卷 原释,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刘向录,书号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向以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凡十二国,三十三篇,继春秋以后、记楚汉之兴,总二百五十年事,今篇卷亡阙,第二至十、三十一至三阙,又有后汉高诱注,本二十卷,今阙第一、第五、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见文献通考。) 〔绎按:曾子固重校战国策叙云,刘向所定者二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又云,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姚令声战国策跋、姚令威后叙、并云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 〔又按:通考作十三卷,引原释第五下有第十二字,与止存八卷句不合,盖衍文也,今据陕西通志引崇文总目校删。〕 吴越春秋十卷 〔绎按:隋志、唐志、读书志、并十二卷。〕 吴越春秋传十卷 原释,唐皇甫遵注,初赵晔为吴越春秋十卷,其后有杨方者,以晔所撰为繁,又刊削之为五卷,遵乃合二家之书,考定而注之。(见文献通考。) 汉武故事五卷 原释,班固撰,本题二篇,今世误析为五篇。(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诸家书目并作二卷,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 九州春秋九卷 司马彪撰。 〔绎按:宋志、十卷,又重出一部,卷同。〕 春秋后语十卷 孔衍撰。 〔绎按:《唐志》作《春秋后图语》。〕 高氏小史一百十卷 高峻及子迥撰。 〔绎按:唐志、读书后志、并一百二十卷,录书解题一百三十卷,引国史志凡一百九卷,目录一卷,中兴书目一百二十卷,今本多十卷,东观余论校正崇文总目云,高氏小史名峻,一作崚。〕 南史八十卷 李延寿撰。 北史一百卷 李延寿撰, 原释,南史、北史、唐高宗善其书,自为之叙,叙今阙。(《郡斋读书志》引,见《文献通考》。) 〔绎按:读书志、今本无此文,书录解题、通考、并八十卷。 又按:通志校雠略云,李延寿南北史,崇文类于杂史,非,绎考宋志,亦入别史类。〕 五代新说二卷 张绚古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说并作记,读书志、通考、宋志,绚古并作询古。〕 建康实录二十卷 许嵩撰。 金陵枢要一卷 王豹撰。 吴书实录三卷 李清臣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六朝采要十卷 赵氏(失名)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史隽十卷 郑暐撰。 〔绎按:困学纪闻考史云,崇文总目、史隽十卷,汉隽之名本于此。〕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 〔绎按:宋志、不知作者,又重出一部三十卷,亦不著撰人。〕 隋平陈记一卷 称臣悦撰,(姓阙。)宋志、不著撰人。 大业拾遗十卷 杜宝撰。 〔绎按:读书志作大业杂记,通志略一卷。〕 大业略记三卷 赵毅撰。 大业拾遗一卷 颜师古撰。 〔绎按:通志略作拾遗录,不著撰人,读书志作南部烟花录云,一名大业拾遗记。〕 隋季革命记五卷 杜儒童撰。 刘氏行年记十卷 刘仁轨撰。 〔绎按:唐、志二十卷。〕 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温大雅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并五卷。〕 唐太宗勋史一卷 吴克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贞观政要十卷 吴克撰。 唐书备阙记十卷 吴克撰。 明皇政录十卷 李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明皇杂录二卷 原释赵元。(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书录解题、一卷,通考、三卷,诸家书目及今本并题郑处晦撰。〕 天宝乱杂西幸记一卷 温畬撰。 〔绎按:宋志、无西幸二字,温龠撰,注云,龠一作畬。〕 幸蜀记一卷 宋巨周撰。 〔绎按:诸家书目上并有明皇二字,唐志作宋巨撰,宋志、有明皇幸蜀录,注云、一作宗拒,陈诗庭云,读书志幸蜀录三卷,李匡文、宋巨周、宋居白撰,又重出明皇幸蜀记两卷,宋巨纂,实一书也,诸仁勋曰,通考亦无明皇二字,三卷。〕 开天传信记一卷 郑棨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读书志、开天并作开元,误。〕 河洛春秋二卷 包谞撰。 安禄山事迹三卷 姚汝能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汝龙。〕 邠志一卷 凌准撰。 〔绎按:唐志、宋志、并二卷,书录解题、通考、并三卷。〕 大唐新语十三卷 刘肃撰。 奉天记一卷 原释徐岱,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贺楚撰。〕 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原释,崔光廷。(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作光庭,宋志作庭光。〕 奉天录四卷 赵元一撰。 兴元圣功录三卷 袁皓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不著卷数。〕 燕南记三卷 谷况撰。 唐故事稽疑十卷 崔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上无唐字。〕 平蔡录一卷 郑澥撰。 〔绎按:唐志、宋志、上并有凉国公三字。〕 平淮西记一卷 路隋撰。 河南记一卷 薛图存撰。 〔绎按:宋志二卷,薛国存撰。〕 太和辨谤录三卷 原释,李德裕等撰,宪宗时命傅师楚等撰,元和辨访录十卷,太和中德裕以其文繁,删为三卷。(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旧本太和讹作元和,今据玉海所引及宋志校改,书录解题、录作略,傅师楚作令狐楚,读书志亦作略。〕 太和摧凶记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书录解题、太和野史三卷云,不著名氏,又太和摧凶记一卷云,文与上同,而不分卷。〕 乙卯记一卷 李潜用撰。 甘露记二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读书志、书录解题、通考、上并有野史二字,遂初堂书目作甘露野史,宋志作野史甘露新记一卷。〕 开成纪事三卷 诸家书目、不著撰人,宋志、杨时撰。 开成承诏录二卷 李石撰。 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 李德裕撰。 〔绎按:读书志、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并无文武二字。〕 唐录备阙十五卷 欧阳炳撰。 〔绎按:宋志作欧阳迥,注云、一作炳。〕 会昌伐叛记一卷 李德裕撰。 正陵遗事二卷 令狐澄撰,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本作贞陵,此避嫌名,说见前,下书同。〕 续正陵遗事一卷 柳玭撰。 平剡录一卷 郑言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东观奏记三卷 裴庭裕撰。 〔绎按:通志略作廷裕。〕 彭门纪乱三卷 郑樵撰。 严昉云,此郑樵唐人,非宋右迪功郎郑樵也。 咸通解园录一卷 张云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咸通下并有庚寅二字。〕 唐录政要十二卷 林璠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广陵妖乱志三卷 郭廷诲撰。 〔绎按:宋志、无广陵二字,书录解题、郭廷诲作郑延诲。〕 中朝故事三卷 尉迟枢撰。 〔绎按:宋志二卷,枢作握,读书志、书录解题作偓。〕 云南事状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金銮密记一卷 韩偓撰。 〔绎按:唐志五卷〕 会稽录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上有乾宁二字,宋志作乾明会稽录,注云、明一作宁又按以上原卷十二〕 杂史类下 共三十四部,计三百三十五卷 〔绎按:今核计实三十三部,三百三十一卷。〕 汴水滔天录一卷 王振撰。 〔绎按:通考作王搌,传写之讹。〕 汴州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王权撰。 梁列传十五卷 张昭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太祖编遗录三十卷 敬翔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朱梁兴创遗编二十卷。〕 后唐列传三十卷 张昭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庄宗召祸记一卷 黄彬撰。 〔绎按:通考、上有后唐二字。〕 晋朝陷番记四卷 范质等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读书后志、并作石晋陷番记,宋志一卷云,不知作者,书录解题云,质本传不载,故馆阁书目云,不知作者。〕 陷虏记三卷 胡峤撰。 周世宗征淮录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三朝革命录三卷 徐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入洛私记十卷 江文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补国史六卷 林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唐补记三卷 程匡柔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记作纪,卷同,书录解题,马令南唐书并作程匡柔,宋志作唐补注记,十三卷,程光荣撰,注云、荣一作柔,盖因避讳、改匡为光。〕 史系二十卷 贾纬撰。 唐朝纲领图一卷 南卓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五卷。〕 唐圣运图二卷 薛珰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国史补三卷 李肇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二卷。〕 逸史三卷 唐大中时人撰。 〔绎按:宋志、一卷。〕 阙史三卷 高彦休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上有唐字、今本同。〕 功臣录三十卷 袁皓撰。 后史补三卷 原释,高若拙。(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二卷。〕 贾纬备史六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文行史五十卷 韩保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史作录。〕 续皇王宝运录十卷 韦昭度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陈诗庭云,玉海作杨涉撰,韦庄笺。〕 史略三卷 杜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三十卷。〕 十六国春秋略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十二国史四卷 孙昱撰。 〔绎按:宋志十二卷。〕 三史菁英三十卷 周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晋书金穴钞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史通二十卷 刘知几撰。 史通析微十卷 柳灿撰。 史例三卷 刘餗撰。 正史杂论十卷。 原叙,周礼、天子诸侯皆有史官,晋之乘,楚之梼杌,考其纪事,为法不同,至于周衰,七国交侵,各尊其主,是非多异,寻亦磨(释按,一作本靡。)灭,其存无几,若乃史官失职,畏怯回隐,则游谈处士,亦必各记其说,以伸所怀,然自司马迁之多间,当其作史记,必上采帝系世本、旁及战国荀卿所录、以成其书,则诸家之说,可不备存乎。(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三。〕 伪史类 共二十七部,计三百二十六卷。 〔绎按:今核计实三百一十九卷。〕 华阳国志十五卷 常琚撰。 〔绎按:旧唐志、三卷,唐志十三卷,通考、宋志并十二卷。 又按:玉海云,华阳国志、隋志、霸史、崇文目同。〕 家王故事一卷 钱惟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吴越备史十五卷 范坰、林禹撰。 〔绎按:通考九卷。〕 前蜀王氏纪事二卷 毛文锡撰。 〔绎按:书录解题、无王氏二字。〕 前蜀书四十卷 李昊等撰。 〔绎按:旧本脱书字,今校增。〕 后蜀孟氏后主实录八十卷 李昊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后字,今校增。〕 伪蜀孟氏先主实录三十卷 李昊撰。 淝上英雄小录二卷 信都镐撰。 〔绎按:宋志三卷。〕 邗沟要略九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吴录二十卷 徐铉等撰。 〔绎按:唐志作三十卷,张勃撰。〕 吴将佐录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江南录十卷 徐铉、汤悦等撰。 〔绎按:书录解题云,悦即殷崇义,避宣祖讳及太宗旧名,并姓改焉。〕 高皇帝过江事实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宋志作高宗皇帝,亦不著撰人。〕 湖湘马氏故事二十卷 曹衍撰。 闽中实录十卷 蒋文怿撰。 闽王审知传一卷 陈致雍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后蜀孟氏纪事三卷 董淳撰。 〔绎按:通志略、二卷。〕 南纪国图一卷 文场内举人仪则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伪吴杨氏本纪六卷 陈濬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刘氏兴亡论一卷 胡宾王撰。 〔绎按:旧本亡讹作王,今校改,宋志、论作录,通志略亦作录,不著撰人。〕 坤仪令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广政杂录三卷 何光远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蜀桂堂编事二十卷 杨九龄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戊由英政录一卷 钱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广政杂记十五卷 浦仁裕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上有蜀字,蒲仁裕撰。〕 烈祖开基录十卷 王颜撰。 原作,周室之季,吴楚可谓彊矣,而仲尼修春秋,书荆以狄之,虽其屡进,不过子爵,所以抑黜僣乱,而使后世知惧,三代之弊也、乱极于七雄并主,汉之弊也、乱极于三国,魏晋之弊也、乱极于永嘉以来,隋唐之弊也、乱极于五代(绎按,一本又有五代二字。)之际,天下分为十三四,而私窃名号者七国,及大宋受命,王师四征,其系累负质,请死不暇,九服遂归于有德,历考前世僣窃之邦,虽〔绎按:一本有甚字。〕因时苟偷,自彊一方,然卒归于祸败,故录于篇,以为贼乱之戒云。(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四。〕 职官类 共三十四部,计二百二卷 〔绎按:今核计实二百二十五卷。〕 汉官仪一卷 应劭撰。 〔绎按:隋志、唐志、通志略、并十卷,书录解题与此同云,今惟存此一卷。〕 苏绰六条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两引崇文目并同,通志略作后魏六条。〕 官职训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唐六典三十卷 元宗撰,李林甫等注。 具员事迹七卷 梁载言撰。 〔绎按:书录解题云,具员故事十卷,崇文总目又作具员事迹,中兴书目惟有七卷,三卷缺,玉海云,书目具员故事七卷,崇文目、十卷,三卷今缺,据王伯厚说,似总目本作具员故事十卷,以陈伯玉说考之,则又非是,所未详也,旧本员讹作官,今据玉海所引校改,陈诗庭云,唐志、有梁载言具员故事十卷,又具员事迹十卷,本是二书,伯玉误合为一。〕 集贤注记三卷 韦述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十卷,读书志、一卷,宋志、二卷。〕 御史台记十二卷 韩琬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记下有事字。〕 御史台故事三卷 李构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李结撰,随齐批注云,结本名构,避光尧御讳。〕 唐年小录八卷 马总撰。 元和百司举要一卷 李吉甫撰。 〔绎按:宋志无元和二字,书录解题、通考并二卷。〕 官品纂要十卷 任戩撰。 凤池录五卷 马宇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书录解题、录作历,二卷,唐志五十卷。〕 相国事状七卷 韦琯撰。 〔绎按:通志略、相国作国相。〕 翰林志一卷 李肇撰。 翰林旧规一卷 杨钜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通考、翰林下并有学士院三字。〕 文昌损益二卷 张之绪攒,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职官该一卷 杜英师撰。 〔绎按:通志略无官字,二卷,宋志、一卷,遂初堂书目作职核,误也。〕 唐循资格一卷 原释,天宝中修,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循资格一卷 原释,唐王涯修定,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循资格一卷 后唐清泰中修定,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职官要录三十卷 陶藻撰。 〔绎按:隋志作陶藻,古字同,唐志作陶彦藻,宋志同,作七卷。〕 史馆故事录三十卷 〔绎按:通志略云,五代周史官所录,通考、二卷。〕 职官品服三十一卷 梁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三十三卷。〕 续翰林志二卷 苏易简撰。 次续翰林志二卷 胡苏耆撰。 〔绎按:宋志、一卷,苏耆撰,无胡字。〕 史馆懋官志五卷 赵邻几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职官要录钞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官号十卷 宋志、不知作者。 循资历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叙官朝仪五卷 〔绎按:通志略、一卷,不著撰人。〕 翰林内志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宋志作李肇撰,疑即前翰林志重出也。〕 唐宰辅图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起高祖迄昭宗,宰相名氏,拜免年月。(见玉海艺文类。) 唐中书则例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百司考选敕格五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敕格作格敕,不著撰人。〕 原叙,尧舜三代,建官名数不同,而周之六官备矣,然汉唐之兴,皆因秦隋官号而损益之,足以致治兴化,由此而言,在乎举职勤、事代公、治物一而已,至于车服印绶,爵秩俸廪,因时为制,著于有司,(绎按,一本有焉字。)书曰,无旷庶官,又曰,允釐百工,夫百官象物,奉职恭位,此虞舜所以端拱无为,而化成天下,可不重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五。〕 仪注类 共二十八部,计一百一十卷 绎垵,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始于正辞录,终于卤簿图记,今核计实二十九部,一百二十卷。 正辞录三卷 李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玉海云,淳化二年七月戊申秘书监李至以新撰正辞录三卷上,崇文目同。 崇祀录二十卷 孙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汉旧仪三卷 卫宏撰。 〔绎按:隋志、唐志并四卷,玉海礼仪类引中兴书目云,汉旧仪四卷,今存者三卷,非宏全书,崇文目同。〕 诸州县祭社稷仪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独断二卷 蔡邕撰。 汉官典则仪式选用一卷 蔡质撰。 〔绎按:隋志、二卷。〕 大唐郊祀录十卷 王泾撰。 〔绎按:宋志作王经。〕 礼阁新仪三十卷 韦公肃撰。 〔绎按:唐志、二十卷,玉海云,礼阁新仪,三十卷,崇文目、二十卷,艺文志、三十卷,则此条宜作二十卷,旧本作三十卷,疑误。〕 唐葬王播仪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上无唐字,不著撰人,宋志、贾氏(名失)撰,亦无唐字。〕 唐礼纂要六卷 柳逞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柳珵。〕 二仪实录一卷 刘孝孙撰。 内外亲族五服仪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书仪三卷 原释,裴氵茝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宋志、茝作同。〕 书仪二卷 原释,郑余庆撰,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余庆作余度,传写之讹,今校改。〕 家祭仪一卷 原释,徐闰。(见天一阁钞本。) 家祭礼一卷 原释,孟诜。(见天一阁钞本。) 寝堂时飨仪一卷 范传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祠飨仪一卷 郑正则撰。 祭录一卷 周元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家荐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陈诗庭云,唐志有贾琐家荐仪一卷,当即此书。 孙氏仲亨仪一卷 孙日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日用作曰用。〕 书仪二卷 原释,杜有晋,阙(见天一阁钞本。) 使范一卷 原释,王晋撰,记开元以后使者所用章奏文牒之式,凡十二篇。(见玉海礼仪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二卷,宋志、凡两见并作一卷,又有李商隐撰一卷。〕 中礼仪注八卷 王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南郊仪注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梁上有朱字,不著撰人。〕 新定书仪二卷 原释,刘岳,阙。(见天一阁钞本。) 四季祠祭文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汾阴后土故事三卷 宋志注不知作者。 卤簿图记十卷 宋绶撰。 〔绎按:宋志、上有天圣二字。〕 原叙,昔汉诸儒得古礼十七篇,以为仪礼,而大射之篇独曰仪,仪盖射主于容,升降揖让不可以失,记曰、礼之末节,有司掌之,凡为天下国家者,莫不讲乎三代之制,其采章文物,邦国之典,存乎礼官,秦汉以来,世有损益,至于车旗服器,有司所记遗文故事,凡可录者,附于史官云。(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六。〕 刑法类 共五十一部,计七百一十六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七百五卷。〕 律十二卷 宋志、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律疏三十卷 长孙无忌等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三十卷,不著撰人,今本题唐律疏义。〕 律音义一卷 孙奭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开宝刑统三十卷 窦俨与法官苏晓等撰。 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 张戣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律字,今校增,宋志、无刑律二字,又重出一部,大中作大小,误。〕 显德刑统二十卷 张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江南刑律统类十卷 姜虔嗣撰。 唐令三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书录解题云,宋璟等删定。〕 梁令三十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又有梁令三十卷云,朱梁时修。〕 开元格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有开元前格、后格、新格三书,并十卷,不著撰人,唐志、前格姚崇等撰,后格新格并不著撰人。〕 开成详定格十卷 狄兼謩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作狄兼纂撰,误。 梁格十卷 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后唐长定格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长定格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傍通开元格一卷 宋璟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误作宋景,又重出一部,误。〕 唐开元格令科要一卷 裴光庭撰。 判格三卷 张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二十卷 姚崇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梁式二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式苑四卷 元泳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又引艺文志、敕一作初。〕 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六十卷 原释,刑部侍郎刘瑑等纂,(见玉海诏令类。)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此书凡两见,并无格后敕三字,亦不著撰人。〕 度支长行旨五卷 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杂敕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成杂敕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云,后唐诏敕伪蜀人编。〕 天福编敕三十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三十一卷,不著撰人。〕 建隆编敕三卷 窦仪与法官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四卷,宋志同,不著撰人。〕 太平兴国编敕十五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敕字,今据玉海引崇文目校增。〕 景德农田编敕五卷 丁谓等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食货类、引崇文目并作编敕,旧本脱编字,今校增,陈诗庭云,通志略无编字,宋志作田农敕,无景德二字,亦无编字。〕 仪制赦书德音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路转运司编敕三十卷 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无诸路二字。〕 大中祥符编敕二十卷 陈彭年编,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三十卷,宋志、二十卷。〕 诸路宣敕十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礼部考试进士敕一卷 晁迥等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天圣编敕十二卷 吕夷简等修。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天圣编敕十三卷,目一卷,读书后志、三十卷云,天圣中宋庠庞籍改修,一司一务敕三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作吕夷简撰。〕 杂制敕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有蜀杂制敕三卷两见,并不著撰人。〕 江南删定条三十卷 伪唐李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律令事类四十卷 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刑法要录十卷 卢纾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律令手鉴二卷 王行先撰。 〔绎按:旧本脱卷数,玉海云,王行先律令手鉴二卷,崇文目同,则此书乃二卷也,通志略作一卷,宋志作王行先令律手鉴,注云,先一作仙,又重出一部,手鉴作守鉴,误。〕 五刑纂经三卷 黄克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五刑纂要录,又重出一部,与此同,克昇作克升。〕 法鉴八卷 李崇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作李崇绍撰,宋志凡两见,并张员撰,今从唐志及玉海,刑律总要十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伪吴删定格令五十卷 杨行密时太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疑狱集三卷 和凝及子<山蒙>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金科易览一卷 原释、赵绰。(见郡斋读书后志。) 〔绎按:读书后志、玉海引崇文目并同,通考、三卷,通志略作赵绪撰。〕 律鉴一卷 原释、无撰人,(见玉海诏令类。)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作赵绰撰,又重出一部作赵编。〕 法要一卷 赵绰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宋志凡两见,一作赵编撰。〕 断狱立成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断狱一作断岳误。〕 外台秘要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此书凡两见,并不著撰人。〕 原叙,刑者圣人所以爱民之具也,其禁暴止杀之意,必本乎至仁,然而执梃刃刑人而不疑者,审得其当也,故法家之说,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铢寸轻重出入,则其为书,不得不备,历世之治,因时制法,缘民之情,损益不常,故凡法令之要,皆著于篇。(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七。〕 地理类 共八十三部,计六百四十七卷。 〔绎按:玉海引此,六百作八百,误,云始于山海经,终于云南风俗记。〕 山海经十八卷 原释,郭璞注,(见天一阁钞本。)侍中秀领校。(见东观余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汉志、十三篇,隋志、唐志并二十三卷,黄长睿校正,崇文总目云,秀即刘歆也。〕 山海经图十卷 原释,舒雅修。(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读书后志云,皇朝舒雅等撰,闽中刊行本,或题曰张僧繇画,妄也。〕 山海经图赞二卷 郭璞撰。 〔绎按:宋志无图字。〕 神异经二卷 东方朔撰,张华注。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隋志、书录解题、通考并一卷。〕 十洲记一卷 东方朔撰。 〔绎按:四库书目作海内十洲记。〕 水经四十卷 桑钦撰。 〔绎按:水经本二卷,此作四十卷,当是郦道元注也,经下应增注字。〕 襄阳耆旧传三卷 习鉴齿撰。 〔绎按:旧唐志、五卷。〕 南越志七卷 沈怀远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五卷。〕 吴地记一卷。 〔绎按:顾夷、王隐、王僧虔、董遇、陆广微、张勃、并有吴地记,卷数各异,今本一卷,陆广微撰,当即此书,职贡图一卷 梁元帝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作贡职图。〕 青溪山记一卷 僧法琳撰。 三齐记一卷 李朏撰。 释按,遂初堂书目作张朏。 十道志十三卷 梁载言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唐志、通志略并十六卷,书录解题、宋志并作十道四蕃志十五卷,皇华四达记十卷 贾耽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无记字。〕 唐国要图五卷 贾耽撰,褚璆重修,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云,大唐国要图五卷,崇文目地理类、又玉海地理类、引崇文目亦同。〕 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 马敬实撰。 大唐西域记十三卷 僧元奘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十二卷,读书后志作西域志,书录解题作元奘译,辨机撰,宋志亦作辨机。〕 天宝军防录一卷 郑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艺文类、兵制类、两引并同,唐志注云,卷亡,陈诗庭云,唐书郑虔传,虔长于地理、山川、险易、方隅、物产、兵戍众寡无不详,尝为天宝军防录,故是书类于地理,唐志列诸兵书,误也,当以此为正。〕 西南备边录一卷 李德裕撰。 〔绎按:通志略、十三卷。〕 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 李德裕撰。 〔绎按:旧本黠讹作点,今校改,通志略无图字,十卷,吕述撰,宋志与此同,亦无图字。〕 四夷朝贡录十卷 高少逸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职贡图三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不著撰人。〕 襄沔记三卷 吴从政撰。 〔绎按:宋志记上有杂字。〕 渚宫故事十卷 余知古撰。 〔绎按:左传正义、渚宫在郢都之南,此书采摭荆楚故事,故以命名旧本讹作诸宫,今校改,书录解题、五卷,云本十卷,今缺后五卷,今本故事作旧事,亦五卷。〕 投荒录一卷 房千里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作杂录。〕 南方异物志一卷 房千里撰。 桂林风土记三卷 莫休符撰。 〔绎按:今本一卷阙。〕 北户杂录三卷 段公路撰。 〔绎按:今本无杂字,宋志、陆希声撰,三卷,别出段公路一卷,学海类编、公路作公璐,传写之误。〕 闽中记十卷 林谞撰,林世程重修。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云林谞闽中记一卷,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是谞书,本一卷,后世程续修合成十卷,唐志仅题林谞撰,非是,今从书录解题,林世程、宋志作程世程,误。〕 云南别录一卷 窦滂撰。 南诏录三卷 徐云虔撰。 渤海国记三卷 张建章撰。 新罗国记一卷 顾愔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诸番行记一卷 达奚通撰。 〔绎按:唐志、通志略、上并有海南二字,唐志又有戴斗诸蕃记一卷,宋志同,云张建章撰。〕 文括九州要略三卷 刘之推撰。 〔绎按:宋志、九州作九工,注云,工一作州。〕 蛮书十卷 樊绰撰。 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 韦澳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此书下注云,一名处分语,一名新集地理书考,后别有新集地理志九卷,卷数与此正同,疑是一书,抑宋志误也。〕 九江新旧录三卷 张容撰。 玉笥山记一卷 道士令狐见尧撰。 华阳风俗录一卷 张周封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庐山杂记一卷 张密撰。 元和国计图一卷 曹璠撰。 〔绎按:玉海食货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元和国计图一卷,旧本计讹作记,今校改,宋志、十卷。〕 成都记五卷 卢求撰。 〔绎按:旧本成讹作城,今校改。〕 南行录一卷 大唐国照图一卷 孙结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炖煌新录一卷 〔绎按:书录解题云,有叙称天成四年沙州传舍集,而不著名氏,通志略作李延范撰。〕 于国图行程记一卷 平居诲撰。 〔绎按:宋志、记作录。〕 晋安海物异名记二卷 陈致雍撰。 邕管杂记一卷 范旻撰。 〔绎按:宋志三卷。〕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乐史撰。 〔绎按:读书后志、通考、记并作志,今本一百九十三卷。〕 历代宫殿名一卷 李昉撰。 九域图三卷 王曾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二卷。〕 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朝贡类云,崇文目地理类有华夷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景德会计录六卷 丁谓撰。 〔绎按:旧本计讹作记,今据宋志校改。〕 青城山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武夷山记一卷 杜光庭撰。 〔绎按:通志略、宋志、并别有刘夔撰一卷。〕 方舆记一百三十卷 原释,徐锴。(见玉海地理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湘州记一卷 郭仲彦撰。 〔绎按:旧唐志有湘州图记,不著撰人,唐志、湘州记四卷,亦不著撰人,通志略作罗含撰,此从隋志,旧本湘误作相,今校改。〕 金陵地记一卷 黄元之撰。g 〔绎按:宋志作元黄之,传写之误。〕 西域行记一卷 十道记一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郡国志十卷 开元分野图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天文类艺文类,两引崇文目并同,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赵珣撰。〕 云南行记□卷 〔绎按:旧本原阙卷数,通志略作一卷,不著撰人,读书后志、通考并二卷,韦齐休撰,考地理类下总数共六百四十七卷,今除此书不得卷数,核计共六百四十六卷,似宜从通考作一卷,然前九域图原本三卷,玉海引作二卷,总计止得六百四十五卷,则此书原作二卷,亦未可知,无本可证,姑阙疑焉。〕 两京道里记三卷 〔绎按:唐志、韦述撰,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关中记一卷 潘岳撰。 〔绎按:书录解题,宋志、并葛洪撰。〕 冀州图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陈诗庭云,隋志、通志略、并有冀州图经一卷,不著撰人。 南朝宫苑记二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历代宫名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湘中记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豫章记三卷 徐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华山记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湘中山水记三卷 罗含撰,卢拯注。 〔绎按:通志略、作卢拯撰,误。〕 茅山记一卷 陈倩撰。 〔绎按:通志略、此书凡两见,并不著撰人。〕 诸山记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元结撰。 三代地理志七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理讹作里,今校改,通志略、宋志并六卷,不著撰人。〕 洞庭谱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岳渎福地图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元中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平都山仙都观记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二卷,不著撰人。〕 新集地理志九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理讹作里,今校改。〕 南岳衡山记一卷 绎作,通志略、不著撰人,又有宋居士撰,一部,宋志、亦不著撰人,又一部无南岳二字,同。 云南风俗记一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十卷,记作录。〕 原叙,昔禹去水害、定民居,而别九州之名,记之禹贡,及周之兴,画为九畿而宅,其中内建五等之封,外抚四荒之表,职方之述备矣,及其衰也,诸侯并争,并吞削夺,秦汉以来,郡国州县,废兴治乱,割裂分属,更易不常,至于日月所照,要荒附叛,山川风俗,五方不同,行师用兵,顺民施政,考于图牒可以览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八。〕 氏族类 共四十一部,计一百一十二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今核计实一百九卷。〕 姓苑十卷 何承天撰。 〔绎按:隋志、一卷,何氏撰,不著名。〕 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李衢等撰。 〔绎按:玉海两引崇文目并同,唐志、不著撰人。〕 天潢源派一卷 李匡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作天演源派图,宋志作天潢源派谱说,注云,说一作统,李匡乂或作匡文,或作匡义,皆传写之误,或又作正文,则避讳也。 唐偕日谱一卷 李匡乂撰。 〔绎按:宋志无唐字,旧本偕讹作皆,今校改,通志略作偕目,误。〕 元和县主谱一卷 李匡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谱上有昭穆二字。〕 皇孙郡王谱一卷 李匡乂撰。 蒋王惲家谱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李用休家谱一卷 〔绎按:诸家书目并二卷。〕 唐李匡乂家谱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脱匡字,乂作文,今据诸家书目增改。〕 唐新定诸家谱录一卷 李林甫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宰相甲族一卷 原释,韦述、萧颖士撰,记相门甲族王方庆、李义炎、崔元暐以下凡,十四家。(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旧本上有国朝二字,与通志略同,今据王伯厚所引校删,遂初堂书目、宋志、亦并无国朝二字,书录解题作唐宰相甲族。〕 姓林五卷 陈湘撰。 百家类例一卷 韦述撰。 〔绎按:诸家书目并三卷。〕 元和姓纂十卷 林宝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十一卷,今本十八卷,通志略作李林宝撰,误。〕 系纂七卷 窦从一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从一作从则。〕 姓氏韵略六卷 柳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王氏谱一卷 王方庆撰。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 窦氏家谱一卷 窦澄之撰。 〔绎按:唐志、澄之作登之。〕 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 陆景献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玉牒行楼二卷 李匡乂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宋志、并一卷。〕 姓苑略一卷 崔日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类例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定徐氏谱图四卷 徐商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姓氏杂录一卷 孔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全作至。〕 周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编古命氏三卷 李利涉撰。 〔绎按:玉海云,编古命氏三卷,其末又载诸氏族谱一卷,云梁天监七年中丞王僧孺所撰,崇文目同,遂初堂书目下有录字。〕 姓源韵谱五卷 〔绎按:曹大宗、张九龄、并有此书,曹书、通志略作四卷,宋志、一卷,张书、书录解题、通考、并作一卷,通志略、三卷,并与此不合,未知孰是。〕 刘氏大宗血脉一卷 刘复礼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下有谱字。〕 圣朝臣寮家谱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云,宋朝人撰,不著名氏。〕 杨氏家谱一卷 杨侃撰。 〔绎按:旧唐志、不著撰人。〕 帝系图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一卷 〔绎按:通志略、二卷,不著撰人。〕 姓氏谱一卷 许敬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释按,旧唐志、二卷,唐志作二百卷,疑别是一书。 姓史四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林宝撰。〕 大唐皇室新谱一卷 李衢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氏族谱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唐氏谱略一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又一部 〔绎按:旧本此条作三小字,附注唐氏谱略下,非是书例也,应自为一行。〕 唐书总记帝系三卷 宋志、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五姓征氏二十卷 林宝宗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征字作证事。〕 尚书血脉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原叙,昔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得姓命氏,由其德之薄厚,自尧舜夏商周之先,皆同出于黄帝,而姓氏不同,其后世封为诸侯者,或以国为姓,至于公子、公孙、官邑、谥族,遂因而命氏,其源流次序帝系,世本言之甚详,秦汉以来,官邑谥族,不自别而为姓,又无赐族之礼,至于近世迁徙不常,则其得姓之因,与夫祖宗世次人伦之纪,尤不可以不考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十九。〕 岁时类 共十五部,计四十二卷 国朝时令一卷 贾昌朝撰。 陈诗庭云,读书后志、通考、并作十二卷,盖益以昌朝注也。 荆楚岁时记二卷 宗懔撰。 〔绎按:旧唐志、十卷,唐志、读书后志、宋志并一卷,书录解题、六卷,旧唐志、唐志,又有杜公瞻撰二卷。〕 孙氏千金月令三卷 孙思邈撰。 保生月录一卷 韦行规撰。 〔绎按:书录解题作韦氏月录,无保生二字,宋志注、不知作者。〕 金谷园记一卷 李邕撰。 时鉴新书五卷 刘安靖撰。 〔绎按:宋志又有刘靖时鉴杂书四卷,注云,杂一作新,即是书重出也。〕 四时纂要五卷 韩鄂撰。 〔绎按:宋志十卷。〕 岁华纪丽二卷 韩鄂撰。 〔绎按:通考、宋志并四卷,读书志、书录解题并七卷,今本亦四卷。〕 四序总要十二卷 四时录四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唐志、十二卷,王氏撰,宋志注,不知作者。〕 秦中岁时记一卷 李绰撰。 〔绎按:宋志注云,一名成镐记。〕 周书月令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月令小疏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十二月纂要一卷 宋志注、不知作者。 齐人月令一卷 孙思邈撰。 〔绎按:宋志、三卷。〕 原叙,诗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故尧舜南面而治,考星之中,以授人时,秋成春作,教民无失,周礼六官,亦因天地四时分其典职,然则天时者,圣人之所重也,自夏有小正,周公始作时训、日星、气节、七十二候,凡国家之政,生民之业,皆取则焉,孔子曰,吾不如老圃,至于山翁野夫,耕桑榭艺,四时之说,其可遗哉。(见欧忠公阳文集。)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 传记类上 共七十八部,计三百七十卷。 〔绎按:今核计实六十八部,疑旧本讹六为七。〕 穆天子传六卷,郭璞注。 汉武帝列国洞冥记一卷 列女传十五卷 原释,曹大家注,(见南丰文集。)陈婴母等十六传,后人所附,(郡斋读书志引见文献通考。)王回,曾巩皆叙之。(见郡刘读书志。) 〔绎按:书录解题作古列女传九卷云,隋唐志及崇文总目皆十五卷,盖以七篇分为上下并颂为十五卷,读书府志云,古列女传八卷,又一卷莫知其为谁续,然亦载于崇文总目,今本八卷,与读书志、通考同。〕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 广轩辕本纪三卷 王瓘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旧本、广讹作唐,今校改。〕 孔子系叶传三卷 黄恭之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通志略并二卷。〕 高士传十卷 皇甫谧撰。 〔绎按:隋志、六卷,今本三卷。〕 正始名士传三卷 袁氏撰,原释,其中卷竹林名士三逸,上卷增荀粲,下卷增阮脩。(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旧本作二卷,考诸家书目皆作三卷,玉海引崇文目亦同,惟宋志作二卷,兹据王伯厚所引校改。〕 文士传十卷 张隐撰。 〔绎按:隋志、通志略、宋志并五十卷,玉海引书目云,文士传五卷,载六国以来文人,起楚芊原,终魏阮瑀,崇文目十卷,终宋谢灵运,已疑其不全,今又缺其半,通志略张隐作张骘,又有裴朏续文士传十卷。〕 闽川名士传一卷 黄璞撰。 〔绎按:旧本川讹作中,今据诸家书目及玉海引崇文目校改,读书志注云,一本作皇甫璞撰。临川圣贤名迹传三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圣贤事迹三十卷 高僧传十三卷 僧惠皎撰。 〔绎按:旧唐志、唐志、读书后志并十四卷,隋志亦十四卷,僧僧佑撰。〕 续高僧传三十一卷 僧道宣撰。 〔绎按:唐志、三十二卷,道宣作道宗,旧唐志、读书后志并三十卷。〕 同姓名传一卷 梁元帝撰。 〔绎按:隋志、旧唐志、唐志、通志略、读书后志、传并作录,遂初堂书目作古今人同姓名录,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及今本,并作古今同姓名录,陈诗庭云,梁书本纪又作同姓名人录,宋志、二卷。〕 同姓名谱六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历代鸿名录八卷 〔绎按:通志略作李远撰,宋志、钱信撰。〕 四公记一卷 〔绎按:唐志、卢诜撰,一作梁载言,宋志、梁载言、梁四公记,遂初堂书目、通考、上并有梁字,书录解题云,张说撰,亦作梁四公记。〕 小名录五卷 陆龟蒙撰。 〔绎按:宋志、上有古今二字。〕 名贤姓氏相同录一卷 邱光庭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遂初堂书目作古贤姓名相同录,宋志、不著撰人。〕 陶宏景传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陶潜传一卷 梁昭明太子统撰。 李密传三卷 贾闰甫撰。 虬须客传一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云纪李卫公事,宋志作杜光庭撰。〕 李靖行状一卷 文正公事录一卷 王方庆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本作贞,此避嫌名,说见前,下书同。〕 文正公故事三卷 刘祎之撰。 〔绎按:唐志、六卷。〕 狄仁杰传三卷 李邕撰。 〔绎按:宋志作狄梁公家传。〕 远祖越公行状一卷 〔绎按:通志略越公作越国公,宋志无远祖二字,注云,唐钟绍京事迹。〕 张九龄事迹一卷 唐志、不著撰人。 高氐外传一卷 郭湜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郭公家传八卷 陈翊撰。 〔绎按:读书志、汾阳王家传十卷,陈翊作陈雄,误,宋志作郭令公家传,通考亦十卷,通志略作陈氏,不著名。〕 颜氏行状二卷 殷仲容撰。 〔绎按:唐志一卷。〕 颜公传二卷 殷亮撰。 相国邺侯家传十卷 李繁撰。 段公别传二卷 马宇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作段太尉列传,宋志传作集。〕 河东张氏家传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尚书故实一卷 李绰撰,原释,尚书即张延赏也,绰记延赏所谈,故又题曰尚书谈录。(见郡斋读书志。) 〔绎按:宋志、上有张字,又重出一部与此同,注云,实一作事,绰一作纬。〕 李德裕南行录四卷 〔绎按:通志略、南行作南迁。〕 杜悰事迹一卷 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 彭城公故事一卷 柳玭训叙一卷 〔绎按:读书志、宋志、并作柳氏叙训。〕 魏公家传三卷 范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皇献录一卷 皇家亲故事二卷 国朝传记三卷 刘餗撰。 〔绎按:宋志作刘谏撰,注云,谏一作练,并误,今从唐志。〕 国朝旧事四十卷 唐志、通志略、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封禅故事五卷 集说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景龙文馆记十卷 武平一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书录解题、通考并八卷,通志略,题李峤宗、楚客等二十四学士撰。〕 异域归忠传二卷 李德裕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三卷。〕 晋武平吴记一卷 张昭撰。 〔绎按:宋志作太康平吴记二卷。〕 传载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 成都理乱记八卷 句延庆撰。 天祚永归记一卷 萧叔和撰。 〔绎按:通志略、永归作承归,叔和作时和,并误。〕 惊听录一卷 宋志、沈氏(不知名。)撰。 遣使录一卷 陆贽撰。 武成王庙配享事迹三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二十卷,注云,不知作者。〕 北荒君长录三卷 李繁撰。 〔绎按:通志略、一卷,李繁作李繁。〕 益州理乱记三卷 郑暐撰。 平蜀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西京杂记二卷 葛洪撰。 〔绎按:玉海云,西京杂记二卷,崇文目传记类、旧唐志、一卷,书录解题、宋志、并六卷,通考亦云一作六卷,读书志云,江左人,皆以为吴均依托为之,陈诗庭云,今本六卷,或题刘歆撰,或题葛洪撰。〕 两京新记五卷 韦述撰。 〔绎按:唐志、遂初堂书目、通志略、并作两京,旧本两作西,疑因上西京杂记而讹也,今校改。〕 豫章古今志三卷 雷次宗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志作记,宋志亦作记,又重出一部,与此同。〕 锦里耆旧传十卷 张绪撰。 〔绎按:书录解题、锦里耆旧传八卷,续传十卷,句延庆撰,开宝三年刘蔚得此传,请延庆修之,改曰成都理乱记,续传张绪所撰,今考延庆成都理乱记,已见于前,作八卷,与陈伯玉说合,则此十卷乃续传也,疑旧本脱续字,通志略、张绪作张青彡。〕 太原事迹十四卷 李璋撰。 〔绎按:唐志、事迹下有记字,宋志作太原事迹杂记十三卷,又重出一部,与此同。〕 成都幕府石幢录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录作记,不著撰人。〕 潭州刺史大厅壁记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此书原阙卷数,无本可证。〕 蜀记三卷 郑暐撰。 嵩岳记一卷 〔绎按:唐志有卢鸺嵩山记一卷,宋志作卢鸿,又有张景俭嵩岳记三卷,未知孰是。〕 零陵录一卷 韦宙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注云,宙一作寅。〕 杜阳杂编三卷 苏鹗撰。 〔绎按:宋志、二卷。〕 甘泽谣一卷 袁郊撰。 南楚新闻三卷 尉迟枢撰。 吴兴杂录七卷 张文规撰。 邺城新记三卷 刘公锐撰。 〔绎按:宋志、公锐作公衒。〕 西蕃会盟记三卷 唐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西戎记二卷 唐志、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一。〕 传记类下 共七十六部,计四百七十六卷。 〔绎按:今核计实七十四部,四百二十八卷。〕 远举志十卷 沈既济撰。 〔绎按:通志校雠略云,崇文总目以选举人传记,非,宋志、三卷。〕 科第录十六卷 姚康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显庆登科记五卷 崔氏(名失)撰。 唐登科记二卷 李奕撰。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三十卷,宋志、一卷。〕 重定科第录十卷 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讳行录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唐志、录作略。〕 皇宋登科录一卷 圣朝登科记三卷 乐史撰。 〔绎按:读书后志、上无圣朝二字。〕 贡举事迹二十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重修登科记三卷 乐史撰。 〔绎按:通志略、三十卷,宋志、无重修二字,亦三十卷。〕 江南登科记一卷 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文场盛事一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通志略上有唐字。〕 唐孝悌录十五卷 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孝悌录二十卷 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广孝□新书五十卷 乐史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孝下阙一字,旧本如此,宋志作广孝悌,新书空处应是悌字,然玉海引崇文目止作广孝新书五十卷,则宋时悌字已阙矣,今故仍之,通志略、广作唐,盖因上唐孝悌录而误,旧本亦讹为唐,今校改。〕 孝子拾遗七卷 危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十卷,危高撰。〕 六氏英贤征记三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吴湘事迹录一卷 〔绎按:唐志、通志略、宋志、并无录字,不著撰人,旧本湘讹作相,今校改。〕 李渤事迹一卷 唐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宾佐记一卷 杜佑撰。 〔绎按:通志略二卷。〕 常侍言旨一卷 柳珵撰。 〔绎按:书录解题上有柳字,通考旨作指,通志略、不著撰人。〕 先公谈录一卷 嘉话录一卷 韦绚撰。 〔绎按:唐志、读书志、上并有刘公二字,书录解题、通考、宋志、并作刘公嘉话今本上有刘宾客三字。〕 辅弼召对四十卷 刘颜撰。 〔绎按:读书后志、书录解题、通志略、召对并作名对,通考与此同,又重出一部,亦作名。〕 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 唐末见闻录八卷 〔绎按:通志略不著撰人,宋志、王仁裕撰。〕 封氏闻见记五卷 封演撰。 〔绎按:遂初堂书目、记作志,书录解题、二卷,今本十卷。〕 王氏见闻集三卷 王仁裕撰。 〔绎按:通志略见闻作闻见,宋志、集作录。〕 次柳氏旧闻一卷 李德裕撰。 〔绎按:旧本脱次字,今校增。〕 文宗朝备问一卷 唐志、书录解题并不著撰人。 金华子杂编三卷 刘崇远撰。 〔绎按:通志略、崇远作荣远。〕 三楚新录三卷 周羽冲撰。 皮氏见闻录十三卷 皮光业撰。 〔绎按:通考、五卷。〕 许国公勤王录三卷 〔绎按:宋志又有李巨川勤王录二卷。〕 李氏朝陵记一卷 李遵勖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符瑞图十卷 顾野王撰。 〔绎按:宋志、二卷。〕 祥瑞录十卷 魏征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瑞应图十卷 顾野王撰。 〔绎按:宋志、不著撰人。〕 符瑞故实一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稽瑞一卷 刘赓撰。 二十二国祥异记三卷 张观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湖湘灵怪录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六贤图赞一卷 李渤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仙隐传十卷 孙夷中撰。 江积八仙传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江淮异人录三卷 吴淑撰。 传仙神宗行记一卷 阴日用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无神字,旧本有之,疑衍。〕 中台志十卷 李筌撰。 宰辅名鉴十卷 张辅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翰林盛事一卷 原释,唐张著撰,记唐朝儒臣美事,凡三十八。(见玉海艺文类。)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阃外春秋十卷 李筌撰。 汉书隐义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入洛记十卷 王仁裕撰。 释按,读书志、宋志、并一卷。 王氏东南行记一卷 通志略、不著名,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南行记一卷 原释,王仁裕。(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读书志、通考、并三卷,旧本仁裕讹作仁格,今校改。〕 南行记一卷 原释李昉,阙。(见天一阁钞本。) 蜀程记一卷 韦庄撰。 峡程记一卷 韦庄撰。 游蜀记一卷 李用和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张氏燕吴行役记一卷 〔绎按:张氏失其名,旧本脱役字,今校增。〕 谭宾录十卷 胡璩撰。 〔绎按:宋志、五卷,胡<王蒙>撰,传写讹也。〕 玉堂闲话十卷 王仁裕撰。 北薨琐言三十卷 孙光宪撰。 芝田录一卷 唐志、读书志、并不著撰人。 壶关录三卷 韩昱撰。 桂苑丛谈一卷 陈诗庭云,唐志作冯子休撰,读书后志题云,冯翊子子休撰,引李邯郸云,姓严,绎按,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 三水小牍二卷 皇甫牧撰。 〔绎按:书录解题、通考、并三卷。〕 太平杂编二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松窗录一卷 李濬撰。 〔绎按:宋志作松窗小录,今本作杂录,唐志、通志略、并不著撰人,读书志题韦叡撰,或又作章濬,并与李叡字形相近而讹。〕 英雄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不著撰人,通志略、有两部,并不著。〕 国宝传一卷 唐志、书录解题、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玉玺正录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有徐景、徐令言二书,旧唐志、令言一卷。〕 秦传玉玺谱一卷。 〔绎按:旧唐志上无秦传二字,僧约贞撰,唐志亦无二字,纪僧贞撰,书录解题则云,博陵崔逢修协律郎严士元重修,河中少尹魏德谟润色。〕 玉玺杂记一卷 〔绎按:书录解题云,唐志有徐景玉玺正录,即此书也,今考总目杂记与正录自是二书,陈伯玉盖未及深考耳。〕 原叙,古者史官其书有法,大事书之策,小事载之简牍,至于风俗之旧,耆老所传遗言逸行,史不及书,则传记之说,或有取焉,然自六经之文,诸家异学,说或不同,况乎幽人处士,闻见各异,或详一时之所得,或发史官之所讳,参求考质,可以备多闻焉。(见欧阳文忠公集。) 〔绎按:以上原卷二十二。〕 目录类 共一十九部,计一百七十九卷。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云始于符瑞图目一卷,终于学士院杂撰目一卷,今核计实一百八十六卷。〕 符瑞图目一卷 顾野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 乐府诗目录一卷 沈建撰。 文选著作人名目三卷 韦宝鼎撰。 〔绎按:读书后志、无目字,常宝鼎撰。〕 十三代史目十卷 宗谏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唐志、宋志、并作宗谏注,读书后志三卷,殷仲茂撰。〕 十九代史目二卷 舒雅等撰。 〔绎按:宋志、作杜镐撰。〕 文枢秘要录七卷 尹直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录作目十卷,通志略亦作目,宋志作田镐尹直文枢密要目。〕 四库搜访图书目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通志略、宋志、上并有唐字,不著撰人。〕 开元四库书目四十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唐秘阁书目四卷 通志略、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两引崇文目,并作唐秘阁书目,旧本脱阁字,今校增。〕 集贤书目一卷 韦述撰。 〔绎按:玉海云,韦术集贤书目一卷,崇文目有之,通志略、上有唐字,不著撰人,宋志亦作唐集贤书目。〕 唐列圣实录目五十卷 孙玉汝撰。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作五十□卷,通志略、宋志、并二十五卷。〕 后唐统类目一卷 宋志、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群书丽藻自录五十卷 宋遵度撰。 吴氏西齐书目一卷 吴克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宋志、目下有录字。〕 河南东斋史目录三卷 诸家书目、并不著撰人。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唐志、通志略、并无录字,宋志作河南东斋史书目,注云,斋一作齐。〕 唐书叙例目录一卷 唐志、通志略、宋志、并不著撰人,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新集书目一卷 蒋彧撰,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宋志、无新集二字。〕 天下郡县书目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学士院杂撰目一卷 原释阙。(见天一阁钞本。) 〔绎按:玉海引崇文目同,通志略、杂撰作新撰,陈诗庭云,宋初改军镇及宫殿名,诏学士院撰,又按:以上原卷二十三。〕 《崇文总目》 宋?王尧臣等编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