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三朝北盟会编-宋·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目录:
三朝北盟会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一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三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六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八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二百三十九
卷二百四十
卷二百四十一
卷二百四十二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二百四十五
卷二百四十六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卷四十
靖康中帙十五。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甲寅,尽二十二百戊午。
十八日甲寅聂山论伏阙?子。
臣闻前日蔡懋李?谕与大学长贰令屏去伏阙上书陈东等诸生闻之莫不怨忿一学多士咸欲拂袖出学今日。又闻?令根治诸生并伏阙百姓欲置於法臣闻之不胜惶骇仰惟陛下睿知仁慈君临万方士民以积年不舒之怨愤乘隙相聚贼杀内侍指骂奸党盖恃陛下仁圣必能与百姓雪去怨气而懋?之徒恨其骂已而佐李纲欲遂除去根株。又?宣言为前日伏阙之士其间有李纲故旧欲尽行诛戮臣恐大失士心归怨陛下自此士民思乱恐无已时盖士民上
...更多
卷四十一
靖康中帙十六。
起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戊午,尽二十六日壬戌。
二十二日戊午太学生沈长卿上书言伏阙并李邦彦等。
《书》曰: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太学生沈长卿谨昧死再拜献书於皇帝陛下臣观自古天下国家所以败乱而不可救者始於人君赏罚之不明也。盖赏罚者人主之大柄古者爵人於朝与众共之刑人於市与众弃之欲其合天下之公心不敢有异议而已舜之举十六相也。天下之人谓之八元八恺其窜四凶也。天下之人谓之?杌谓之饕殄夫八元八恺?杌饕殄非舜举之也。天下之人共赏之也。非舜窜之也。天下之人共
...更多
卷四十二
靖康中帙十七。
起靖康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壬戌,尽三月三日已巳。
吴。若。又以书贻中丞许翰。
《书》曰:若闻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爱人以姑息必进偷安之言爱人以德必进药石之论近世公卿挟穿窬售身者多矣。既自售其身遂以此望人故稍闻辩别是非者惊为村鄙况肯受人之尽言乎!要非卓然特立自拔於流俗之中者未可与进药石之论也。窃闻中丞丈昔在禁掖以代言不诡随获罪复拜职青锁以救孙傅被黜气节如此必能受尽言矣。。若故愿效其区区夫主上新即位强寇犯城社稷震动赖祖宗天地之灵仅
...更多
卷四十三
靖康中帙十八。
起靖康元年三月三日已巳,尽十六日壬午。
门下国犹置器安危之势相形治。若循环文质之宜迭用方更张於初载盍图任於老成人皆曰:贤政将焉往大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徐处仁秉心强固守道端方器博而周知轻薛宣之方略材全而藏用陋黄霸之功名尚猷黄发之询实慰苍生之望朕恭承圣训嗣守丕基思艺祖之艰难法仁皇之忠厚周封八百国当谨守於舆图汉制二千条期尽遵於轨迹欲兴圣统无逾近臣庸登左揆之崇兼列列东台之侍并增爵秩昭示宠光於戏多难以兴在强勉而行道无为而治期垂拱以仰成其蹈古人之为母负天下之誉可特授通议大夫太宰兼
...更多
卷四十四
靖康中帙十九。
起靖康元年三月十七日癸未,尽二十八日甲午。 十七日估未太上皇回銮次南都遣李纲出迎并赐行宫官属茶药银合。
传信录曰:先是太上皇回次南都不进批吴敏李纲令一人来莫晓其意皆言事。且不测余奏上曰:所以欲臣及吴敏者无他欲知朝廷事尔吴敏不可去陛下左右愿前奉迎如蒙道君赐对臣具条陈自围城以来事宜以释两宫之疑决无他虑上初不许余力请之乃听而徐处仁等谓余此行有贲育之勇余笑曰:古人犹单骑见虏(改作敌)况故君乎!上令余赍书达道君。且赐行宫官属茶药银合有差以十七日离国门二十日抵南都得旨二十一
...更多
卷四十五
靖康中帙二十。
起靖康元年三月三十日丙申,尽四月十六日壬子。
三十日丙申蔡京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蔡攸前去省侍。 太上皇自淮浙回銮已氵斥汴过宿州先是蔡攸已降授大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任便居住已解行宫使。又有旨令攸专一扈从道君还阙攸具奏奉迎使副并至行宫臣罪戾之馀宜退伏田里乞依已降责命罢专一扈从职事间。又差攸行宫副使朝臣虑攸入京城别肆奸心乃因上言故有是命。
臣寮上言臣等伏见蔡京父子当国日久窃弄威柄败坏纲纪使朝廷失信於四夷致上皇负谤於天下军民怨愤士论沸腾
...更多
卷四十六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四月十六日壬子,尽二十九日乙丑。
蔡京移衡州安置童贯郴州安置蔡攸永州安置。
臣寮上言窃惟国家承祖宗积累之盛比年以来国用匮乏海内空虚细民愁苦盗贼纵横金人乘中国无备辄以数万骑直犯京阙者盖将相大臣同恶相济二十馀年所以至此蔡京窃弄威柄於前王黼窃弄威柄於後蔡京王黼败坏法度於内童贯败坏法度於外争权竞利其初虽相为矛盾至於包藏贼心害民蠹国则。若合符节前後臣寮曾累论其罪恶但不复重陈造为乱阶均犯大恶窜殛之刑独加王黼而蔡京童贯止於善地安置而已罪同罚异其谁
...更多
卷四十七
靖康中帙二十二。
起靖康元年五月五日庚午,尽二十五日庚寅。
五月五日庚午诏劝士民以财谷助军兴(旧校云:此诏李忠定撰)。
诏曰:朕嗣承丕绪夙夜兢惕思所以抚绥四海惠养元元以为无穷之计而寇戎弗靖未能偃兵故将起天下之师以振国威然而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方积弊之後朕痛自刻励罔敢汰侈罢斥浮冗粗给经费其於师旅之用仍未有以赡之也。昔汉武帝募民入粟塞下而师赖以济今朕上为宗庙社稷之重将以定中兴之业下为亿兆苍生之众将以图休息之期此忠臣义士协济艰难之秋也。应天下士民上户有能推其财谷赢
...更多
卷四十八
靖康中帙二十三。
六月一日丙申朔前降姚平仲立赏告捕指挥更不施行。
三日戊戌河东宣抚使种师道罢以李纲充河北东路宣抚使。
遗史曰:种师中失利於榆次金人急攻河东种师道请会山西陕西京畿之兵屯於青沧滑卫河阳预为防秋之计朝廷不从遂罢师道宣抚使少宰吴敏门下侍郎耿南仲以为中国势弱夷狄(改作金人)方强用兵无益宜割三镇以赂之谢克家孙觌李擢李会王及之王时雍刘观七人结党专附南仲以坚和议知枢密院事李纲以为祖宗之地义不可弃割之徒资敌势使生灵陷於夷狄(改作异域)岂为民
...更多
卷四十九
靖康中帙二十四。 起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壬戌,尽七月二十一日乙酉。 二十七日壬戌李纲以宣抚兵发京师。
遗史曰:纲以宣抚兵发京师种师道送之归而叹曰:兵可忧矣。。
李纲抵河阳入?子论罢起兵等事。 传信录曰:纲入?子以畿甸汜水关西都河阳皆形胜之地城壁颓圯当亟修治今虽晚然并力为之尚可及也。。又因望拜陵寝亻并然涕流恭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圣圣传授以至陛下适丁艰难之秋戎狄内侵中国势弱此(删戎狄至此九字)诚陛下尝胆思报励精求治之日愿深考祖宗之法一一推行之进君子退小人无以利口谝言为足信无以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孔传
钱穆
(清)仁和沈星炜秋卿
宋·欧阳修
清·苏同
宋·陈彭年
唐·薛易简
清·柳华阳
汉·王符
(明)沈德符
明·沈鍊
唐·徐灵府
(唐)张鷟
清·王氏
(元)李志常
(宋)袁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