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池北偶谈-清·王士禛
池北偶谈目录:
池北偶谈
序
卷一·谈故一
卷二·谈故二
卷三·谈故三
卷四·谈故四
卷五·谈献一
卷六·谈献二
卷七·谈献三
卷八·谈献四
卷九·谈献五
卷十·谈献六
卷十一·谈艺一
卷十二·谈艺二
卷十三·谈艺三
卷十四·谈艺四
卷十五·谈艺五
卷十六·谈艺六
卷十七·谈艺七
卷十八·谈艺八
卷十九·谈艺九
卷二十·谈异一
卷二十一·谈异二
卷二十二·谈异三
卷二十三·谈异四
卷二十四·谈异五
卷二十五·谈异六
卷二十六·谈异七
卷十九·谈艺九
◎宋人绝句
偶为朱锡鬯太史(彝尊)举宋人绝句可追踪唐贤者,得数十首,聊记于此。“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冷于陂水淡于秋,远陌初穷见渡头。赖是丹青无画处,画成应遣一生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黄叶西陂水漫流,??风急滞扁舟。夕阳暝色来千里,人语鸡声共一丘。”“露白霜红郭外田,山浓水淡欲寒天。参军抱病陪清赏,一檄呼归亦可怜。”“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
...更多
卷二十·谈异一
◎博罗韩氏女
明末广州乱后,有周生者,市得一裤,丹@@鲜好,置床侧衣桁上。夜分将寝,忽一好女子搴帏,惊问之,曰:“妾非人也。”生惧趋出。比晓,邻里闻之,竞来侦视,闻有人声自裤中出,若近若远,久之,形渐见,姿首绰约,若在轻尘,曰:“妾博罗韩氏女也。城陷被贼俘掳,横见凌逼,骂贼而死。此裤平生所著,故附之以来。诸公倘见怜愍,为作佛事,当往生净土,永脱轮回。”言讫呜咽。众共叹异,乃为召僧礼佛焚裤,自是遂绝。程职方石?瞿说。
◎章格庵
黄州曹石霞(胤昌),崇祯己卯
...更多
卷二十一·谈异二
◎每牛虽马菌人?人
予在礼部,见荷兰所进西洋小牛,异之。考《王会图》所载,有数楚之每牛。注:每牛,牛之小者。《王会图》又有俞人之虽马。注:虽马一角,大者曰麟。按《尔雅》:??,如马,一角,不角者骐。《大荒南经》曰:“盖犹之山,有小人,名曰菌人。”《东经》有小人国,名靖人,或曰?人。
◎银杏树观音像
辛丑、壬寅间,京口檄造战舰。江都刘氏园中有银杏一株,百馀年物也,亦被伐及。工人施刀锯,则木之文理有观音大士像二,妙?天然,众共骇异,乃施之城南福缘庵中。时苏州
...更多
卷二十二·谈异三
◎银瓦寺古镜
谢郎中方山(重辉)言:明末德州修河堤,于银瓦寺前地中得古镜一,规制甚小,照见隔城楼阁塔寺、人物往来,纤毫毕具。寺僧深匿之,今亡。
◎短人
田少司寇漪亭(雯)言:德州兵器库,自明季扃?久。顺治初,有司开视之,于室奥壁下见一短人,身才尺许,形如老翁,遍体有毛,左膝长跪,左手垂而拳,右足履地,右肘拊膝,而手承颐,须发皓白,攒眉闭目,若悲苦之状。顷之雷电绕屋,失所在。
◎崂山道士
崂山又名劳山,在
...更多
卷二十三·谈异四
◎善庆庵老僧
颜神镇善庆庵,孙文定公香火院也。有住持老僧,年八十馀,辛未夏,一日早起,索浴罢,呼侍者曰:“好语主人,吾去矣!”遂升座而寂。壁间留偈云:“者个臭皮袋,撇下无?碍。洪炉烈焰中,明月清风在。”惜忘其名矣。
◎万岁 古亦有人主自呼万岁者。《新序》:“梁君出猎,见白雁群,公孙袭下车拂矢,云云。梁君援其手上车,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他人猎得禽兽,吾猎得善言。”
◎命名
《左氏传》申?曰:“名有五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
...更多
卷二十四·谈异五
◎一家完聚
浙东乱时,诸暨陈氏女年甫十六,为杭镇拨什库所得,鬻于银工。工逼之,坚不肯从。杭人郭宗臣、朱胆生、尚御公者,创义醵金,以赎难民,知女之义,赎之。方至,忽友人某赎一童子,问之,即其夫也。翌日赎一妪至,乃其母也。继又赎一妪至,其姑也。有两翁觅其妻,踉跄至门,即其父与翁也。两家骨肉,一时完聚,询之,盖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婚,而兵忽奄至,遂被掠云。三人具衣蜕,治酒肴,为之合卺,给装而归之。人以为女子贞节所感。
◎关索
云贵间,有关索岭,有祠庙极灵。云明初
...更多
卷二十五·谈异六
◎刘吏部诗 刘公《甬戈》吏部在凤阳,与其友苏懋《甬戈》(铭)孝廉往龙兴寺,与某禅师扣击竟日,晚归,遂化去。是夜苏梦公《甬戈》来,微笑吟诗云:“六十年来一梦醒,飘然四大御风轻。与君昨日龙兴寺,犹是拖泥带水行。” ◎放生池
京师沙窝门有放生池一区,顺治中,浙人范思敬者,实创始焉。初,范尝梦到一院,旁有禅室,檐际悬木刻作鱼形,有人指示云:东坡先生居此。遂入,伏谒东坡,与语久之,云:“吾有王文正公泥金书《法华》一部,今予汝。”取授之,经尾署名王旦也。坐侧有一人侍立,云是何姓。觉而异之。既数年,
...更多
卷二十六·谈异七
◎三僧 繁昌魏康孙进士之父,素封而无子。一日有僧造门,乞施三百缗造桥,不许。僧遂然一指,乞至再三,终不许;然三指,始许之,而僧死矣。桥成而康孙生,手缺三指焉。
又宣城孙榜眼予立(卓)之父?,故给事中也。父孙翁艰于嗣。一日,见市中一僧以火然指,问之,曰:“愿得一茅庵足供大士像,旁可坐卧诵经,足迹不出门,而免持钵之苦。久之,无一檀越办此者,故然指耳。”翁曰:“吾为师了此愿。”僧即罢?,延至其家,为结茅如僧言。居三年,一日送客,忽见僧入后堂,问之,则夫人临蓐得一子矣。方骇异,庵中人来云,僧已坐化。子一指然状宛
...更多
上一页
1
2
3
可能你会感兴趣
宋·洪氏
(唐)刘知几
(明)余邵鱼
海上独啸子
明·朱鼎
清·罗美
元·觉岸
(宋)范致明撰
北凉·昙无谶
清·金梁(息侯)
明·钱塘散人
元·朱世杰
清·邹存检
金·长筌子
清·陆应旸
周·鬻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