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四-山海经笺疏
山海经海经新释卷四
山海经第九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1、肆(聿改差)丘①,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②、甘柤③、甘华,百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④。
① 郭璞云:“音嗟,或作发。”郝懿行云:“北堂书钞九十二卷引嗟正作发,即郭所见本也。嗟,古或作肆(聿改差),尔雅释诂云:‘嗟,咨也。’广韵作嗟丘。玉篇云:‘(上髟下左),好也。’义与此异。淮南地形训作华丘。”
② 珂案:淮南子地形篇作杨桃。
③ 珂案:甘柤,已见海外北经“平丘甘柤”节注④;淮南子地形篇作甘樝。
④ 珂案:尧葬狄山,已见海外南经。
2、大人国①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②。一曰在肆(聿改差)丘北。
① 珂案:大荒东经云:“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臂(臂原作耳,从王念孙、毕沅、郝懿行诸家校改)。”即此大人国也。淮南子地形篇亦有大人国,高诱注云:“东南墟土,故人大。”盖本大戴礼易本命篇“虚土之人大”为说也。然北方亦有大人,海内北经云:“大人之市在海中。”大荒北经云:“有人名曰大人。有大人之国,厘姓,黍食。”则不限于东南矣。大人传说之见于史籍者,始国语鲁语。鲁语云:“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来好聘,且问之仲尼,仲尼曰:‘昔禹会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其骨节专车。’”其后春秋文公十一年谷梁传亦记之:“长狄也兄弟三人,佚宕中国,瓦石不能害。叔孙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神话中天堂亦有大人:楚辞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地府亦有大人:“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敦□血拇,逐人駓駓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而大人之鼻祖,则在列子汤问篇所记龙伯国大人:“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所居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还者不可数焉。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仙圣(仙字原无,从杨伯峻列子集释补)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不动三字原无,从杨伯峻列子集释补)。而龙伯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沈于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而博物志外国云:“大人国,其人孕三十六年,生白头,其儿则长大,能乘云雨而不能走,盖龙类;去会稽四万六千里。”“龙类”之说,或本此也。
② 郝懿行云:“削当读若稍,削船谓操舟也。”
3、奢比之尸在其北①,兽身、人面、大耳②,珥两青蛇③。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① 郭璞云:“亦神名也。”郝懿行云:“管子五行篇云:‘黄帝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又云:‘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此经奢比在东海外,疑即是也。罗泌路史(后纪五)亦以奢龙即奢比。三才图会作奢北。又淮南地形训云:‘诸比,凉风之所生。’诸比,神名,或即奢比之异文也。”
② 珂案:大荒东经云:“有神,人面、犬(宋本作大)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即此。
③ 郭璞云:“珥,以蛇贯耳也,音钓饵之饵。”珂案:郭注“以蛇贯耳”,盖贯耳以为饰也。山海经记珥蛇之神多处,除此而外,尚有此经之雨师妾“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海外西经之蓐收“左耳有蛇”,海外北经之禺彊“珥两青蛇”,大荒东经之禺(豸虎)“珥两黄蛇”,大荒南经之不廷胡余“珥两青蛇”,大荒西经之弇兹“珥两青蛇”、夏后开“珥两青蛇”,大荒北经之夸父“珥两青蛇”。
4、君子国①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②在旁③,其人好让不争④。有薰⑤华草,朝生夕死⑥。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① 珂案:淮南子地形篇有此国。大荒东经云:“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即此。
② 郝懿行云:“后汉书东夷传注引此经大虎作文虎,高诱注淮南地形训亦作文虎,今此本作大,字形之讹也。”珂案:藏经本正作文虎。
③ 珂案:经文旁,藏经本作左右。
④ 珂案:说文四云:“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而博物志外国云:“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千里,多薰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蕃息。”适又与之相反。大抵传闻不同,故各异其辞耳。艺文类聚卷二十一引此经“衣冠带剑”下有“土方千里”四字,“其人好让”下有“故为君子国”五字,为今本所无。
⑤ 郭璞云:“或作堇。”
⑥ 郝懿行云:“木堇见尔雅(释草),堇一名蕣,与薰声相近。吕氏春秋仲夏纪云:‘木堇荣。’高诱注云:‘木堇朝荣莫落,是月荣华可用作蒸。杂家谓之朝生,一名蕣;诗(有女同车)云:“颜如蕣华”是也。’艺文类聚八十九卷引外国图云:‘君子之国,多木堇之华,人民食之。去琅邪三万里。’”
5、□□①在其北,各有两首②。一曰在君子国北。
① 郭璞云:“音虹。”
② 郭璞云:“虹,螮蝀也。”
珂案:□即虹字之别写。尔雅释天云:“螮蝀,虹。”郭璞注云:“俗名为美人虹。”诗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蝃音帝,蝃蝀即螮蝀也。此在东之蝃蝀盖暮虹也;虹随日所映,故朝西而暮东也。见于海外东经君子国北之“□□”,亦暮虹;云“各有两首”者,大约并蜺包括言之。毛诗正义引郭氏音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闇者为雌,雌曰蜺。”虹霓之见,古人以为“阴阳交”(古微书辑春秋元命苞),淮南说山篇云“天二气则成虹”是也。“两首”者,亦“交”之象也。故诗蝃蝀以刺奔女。去其封建意识,虹固为爱情幸福之象征。诗候人云:“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朝隮”即朝虹也,“斯饥”,饥于爱也:则虹所象征者,亦已明矣。宋玉高唐赋所记巫山神女之言:“妾在巫山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闻一多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以为朝云即朝虹,神女即虹霓之所化,说亦近是。则尔雅“螮蝀”郭注所谓“俗名为美人虹”者,固自有其古传也。刘敬叔异苑云:“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澳,须臾□响便竭。愿辇酒灌之,随投随涸,便吐金满釜,于是灾弊日祛而丰富岁臻。”黄休复茅亭客话云:“韦中令镇蜀之日,与宾客宴于西亭,或暴风雨作,俄有虹蜺自空而下,直入于亭,垂首于筵中,吸其食馔且尽焉。其虹蜺首似驴,身若晴霞状,公惧且恶之。……旬余就拜中书令。”此虽后起之说,然虹见于人家之为祯祥则无异辞也。
6、朝阳之谷①,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北两水闲。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②。
① 郝懿行云:“尔雅云:‘山东曰朝阳(释山),水注溪曰谷(释水)。’”
② 郭璞云:“大荒东经云:十尾。”珂案:大荒东经云:“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皆青黄”,何焯校本、黄丕烈周叔弢校本并作“背青黄”,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注引此经亦作“背青黄”:作“背青黄”是也。
7、青丘国在其北①,其狐四足九尾②。一曰在朝阳北。
① 郭璞云:“其人食五谷,衣丝帛。”王念孙云:“此(指郭注——珂)是正文,见御览南蛮六。”珂案:御览卷七九0(即南蛮六)引此经云:“青丘国其人食五谷,衣丝帛,其狐九尾。”确是正文而误作注者。
② 郭璞云:“汲郡竹书曰:‘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即此类也。”珂案:王寿,宋本作三寿。路史后纪十三云:“帝杼五岁,征东海,伐三寿。”国名纪己云:“后杼征东海,伐王寿。”则或“三”或“王”,未易定也。今本竹书作“三寿”,郝懿行引之以证“王寿”之失,盖未审耳。南山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青丘之山当即青丘国之山也。周书王会篇云:“青丘狐九尾。”大荒东经亦云:“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郭璞注:“太平则出而为瑞也。”是青丘者乃以九尾狐名,而淮南地形篇无此国。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云:“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制度,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厖厖;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此九尾白狐,当即是郭注所谓“太平则出而为瑞”之青丘国九尾狐也。汉代石刻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列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九尾狐则象征子孙繁息(见白虎通德论封禅篇),亦禹娶涂山神话之遗意也。“食人”之传渐隐,“为瑞”之说终张:神话传说之演变由野而文,此亦可以窥豹一斑也。
8、帝命竖亥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②九千八百步③。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④。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⑤。
① 郭璞云:“竖亥健行人。”郝懿行云:“广韵作坚(立亥)神人,疑字形之异。”失名云:“竖亥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玉海作孺亥。”珂案:宋本竖作□,四部备要本吴越春秋同。
② 郭璞云:“选,万也。”
③ 王念孙云:“类聚地部(卷六)作八百八步,初学地部上(卷五)同。御览工艺七(卷七五0)八百下有八十二字。”郝懿行云:“刘昭注郡国志云:‘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三百里七十一步,又使竖亥步南极北尽于北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今案淮南地形训所说,大旨相同。以校此经,无‘禹使大章’云云,又其数与刘昭所引不合,未知其审。又中山经(篇末)云:‘天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与此复不同者,此通海外而计,彼据中国谷土而言耳。”珂案:亦神话传说传闻不同而异辞耳,非“海外”、“谷土”之谓也。
④ 王念孙云:“御览三十六右作左,左作右。类聚(卷六)同。”郝懿行云:“亦言图画如此也。算当为筭;说文(五)云:筭长六寸,计历数者。”珂案:宋本、藏经本算正作筭。
⑤ 郭璞云:“诗含神雾曰:‘天地东西二亿三万三千里,南北二亿一千五百里。天地相去一亿五万里。’”
9、黑齿国在其北①,为人黑②,食稻啖蛇,一赤一青③,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④,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① 郭璞曰:“东夷传曰:倭国东四十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异物志云:西屠染齿,亦以放此人。”珂案:三国志魏志东夷传云:“女王国东渡海千余里,复有国皆倭种。又有侏儒国在其南,人长三四尺,去女王四千余里。又有裸国、黑齿国,复在其东南,船行一年可至。”即郭注所引。“四千余里”今本郭注作“四十余里”,字形之讹也。宋本、毛扆本、藏经本四十仍作四千。又文选吴都赋刘逵注引异物志云:“西屠以草染齿,染白作黑。”即郭注所引“西屠染齿”。“亦以放此人”,御览卷七九0引作“亦以仿此也”,于义为长。大荒东经云:“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周书王会篇云:“黑齿白鹿白马。”即此黑齿国也。淮南子地形篇有黑齿民。
② 郝懿行云:“黑下当脱齿字。王逸注楚词招魂云:‘黑齿,齿牙尽黑。’高诱注淮南地形训云:‘其人黑齿,食稻啖蛇,在汤谷上。’是古本有齿字之证。太平御览三百六十八卷引此经黑下亦有齿字。”珂案:御览九三三引此经黑下亦有齿字,有齿字是也。
③ 郭璞云:“一作一青蛇。”
④ 郝懿行云“首盖齿字之讹也。古文首作冏(口改三),齿作自(二改三),形近相乱,所以致讹。”珂案:郝说有是有非。其非者,此经文例,一曰以下,皆刘秀校书时所列别本异文,上文既有“为人黑(齿)”语,则此处不当更作“为人黑齿”。黑首,宋本、藏经本俱作黑手,同音易讹,犹世本敤手或又作敤首:尤可见此经黑首非黑齿也。其是者,黑齿国民,其最要特征,仍当是黑齿,无由是黑首之理,别本异文作黑首者,亦缘齿、首古文形似而致误如郝所说,然当在刘秀校经以前,非刘秀所列别本异文本身有误也。
10、下有汤谷①。汤谷上有扶桑②,十日所浴③,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④。
① 郭璞云:“谷中水热也。”珂案:汤谷,或作旸谷;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史记五帝本纪作旸谷。索隐云:史记旧本作汤谷,又引淮南子旧本亦作汤谷。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知固早有作汤谷者。说文作旸谷亦作崵谷。归藏启筮(玉函山房辑佚书辑)作阳谷。汤、旸、崵、阳一也,古书无定。
② 郭璞云:“扶桑,木也。”王念孙云:“(文选)月赋注引作:‘汤谷上有扶木;郭璞曰:扶木,扶桑也。’”珂案:据此,经文扶桑当作扶木;郭注“扶桑,木也”当作“扶木,扶桑也”。扶桑者,文选思玄赋注引十洲记云:“叶似桑树,长数千丈,大二十围,两两同根生,更相依倚,是以名之扶桑。”盖神木也。又名若木。说文六作□,云:“日初出东方汤谷所登;榑桑,□木也,象形。”或又传在西极。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原作泂,据宋本改)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生昆仑西附西极(以上七字系经文误作郭注者,据王念孙、郝懿行校复)。”海内经云:“南海之内,黑水青水之闲,有木名曰若木。”离骚云:“折若木以拂日兮。”王逸注:“若木在昆仑西极,其华照下地。”淮南地形篇云:“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皆西极之若木也。
③ 珂案:大荒南经云:“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据宋本改)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即此十日。十日,帝俊之子也。
④ 郭璞云:“庄周云:‘昔者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珂案:郭引庄周,盖齐物论文,惟‘草木焦枯’作‘万物皆照’。)淮南子亦云:‘尧乃令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乌尽死。’离骚所谓‘羿焉毕日?乌焉落羽’者也。归藏郑母经云:‘昔者羿善射,毕十日,果毕之。’汲郡竹书曰:‘胤甲即位,居西河,有妖孽,十日并出。’明此自然之异,有自来矣。传曰:天有十日,日之数十。此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经(大荒东经——珂)又云:‘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明天地虽有十日,自使以次第迭出运照,而今俱见,为天下妖灾,故羿禀尧之命,洞其灵诚,仰天控弦,而九日潜退也。假令器用可以激水烈火,精感可以降霜回景,然则羿之铄明离而毙阳乌,未足为难也。若搜(郝懿行云:‘疑当为揆字之讹。’)之常情,则无理矣。然推之以数,则无往不通。达观之客,宜领其玄致,归之冥会,则逸义无滞,言奇(藏经本作奇言,孙星衍校同——珂)不废矣。”
珂案:关于羿射十日之神话,始见于楚辞天问:“羿焉彃日?乌焉解羽?”郭注所谓离骚者。其后淮南子本经篇乃详载其事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郭引淮南子“羿射九日,日中乌尽死”云云,今本无之。而论衡各篇所引,尤与今本违异。对作篇云:“淮南书言:尧时十日并出,尧上射十日。”说日篇云:“淮南书又言:烛十日。尧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以故不并一日出也。”感虚篇云:“儒者传书言:尧之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九日去,一日常出。”均以射十日者为尧而非羿。所谓“儒者传书”,盖亦“淮南书”也。寻绎今本淮南子文义,下文既云“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固礼运所谓“选贤与能”之意,则以射日除害事迳属之尧似较属之尧所使羿更近情理,或论衡作者所见乃真古本淮南子欤?疑关于射日除害神话,初本有两种民间传说,一属之尧,一属之羿。属之羿者更占优势,后人乃于古本淮南子“尧乃”下增“使羿”二字,以为今本状态,于是尧射日之神话遂泯,羿射日之神话独昌焉。至于郭注引淮南子云:“羿射中其九日,日中乌尽死”者,传“日中有踆乌”(淮南子精神篇),即三足乌,又称阳乌、金乌,天问所谓“彃日、解羽”者是也。本当是日之精魂,洞冥记又以为日驭。云:“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三足乌数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驭,以手掩乌目,不听下也。食草能不老,他鸟兽食此草,则美闷不能动矣。”(卷四)是又传说之演变也。
11、雨师妾在其北①,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① 郭璞云:“雨师谓屏翳也。”郝懿行云:“楚词天问云:‘蓱号起雨。’王逸注云:‘蓱,蓱翳,雨师名也;号,呼也。’初学记(卷二)云:‘雨师曰屏翳,亦曰屏号。列仙传云:“赤松子神农时雨师。”风俗通云:“玄冥为雨师。”’今案雨师妾盖亦国名,即如(周书)王会篇有姑妹国矣。焦氏易林乃云:‘雨师娶妇。’盖假托为词耳。王念孙云:“御览鳞介五(卷九三三)无妾字。”珂案:郭注亦只释雨师,未释妾义,或本无妾字欤?然据经文所写“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观之,则雨师妾当确如郝懿行所云,是一国名,特郭璞未审其义,祗释雨师耳。至御览引无妾字,亦不过偶然漏落,非关宏旨也。
12、玄股之国在其北①,其为人衣鱼②食(鸟区)③,使两鸟夹之④。一曰在雨师妾北。
① 郭璞云:“髀以下尽黑,故云。”珂案:淮南子地形篇有玄股民。大荒东经云:“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即此。
② 郭璞云:“以鱼皮为衣也。”
③ 郭璞云:“(鸟区),水鸟也;音忧。”杨慎云:“(鸟区)即鸥,衣鱼食鸥,盖水中国也。”
④ 珂案:高诱注淮南子地形篇云:“玄股民,其股黑,两鸟夹之。见山海经。”据此,经文则“使两鸟夹之”之“使”字衍,“其为人”下脱“股黑”二字。
13、毛民之国在其北①,为人身生毛②。一曰在玄股北。
① 郝懿行云:“毛民国依姓,禹之裔也。见大荒北经。”珂案:大荒北经云:“有毛民之国,依姓,食黍,使四鸟。禹生均国,均国生役采,役采生修鞈,修鞈杀绰人。帝念之,潜为之国,是此毛民。”则禹所“潜为之国”者,乃禹之裔修鞈所杀之绰人而非修鞈,郝云毛民禹裔,疑非。毛民乃黄帝之裔,说见大荒北经“毛民国”节注。淮南子地形篇有毛民,高诱注云:“其人体半生毛,若矢镞也。”
② 郭璞云:“今去临海郡东南二千里,有毛人在大海洲岛上,为人短小,而(宋本、吴宽抄本、毛扆本、明藏本、御览九三三引、大荒北经注悉作面,作面是也——珂)体尽有毛,如猪能(御览九三三引作熊,属上读,作熊是也——珂),穴居,无衣服。晋永嘉四年,吴郡司盐都尉戴逢在海边得一船,上有男女四人,状皆如此。言语不通,送诣丞相府,未至,道死,唯有一人在。上赐之妇,生子,出入市井,渐晓人语,自说其所在是毛民也。大荒(北)经云‘毛民食黍’者是矣。”珂案:太平御览卷三七三引临海异物志云:“毛人洲,在张屿,毛长短如熊。周绰得毛人,送诣秣陵。”又卷七九0引土物志云:“毛人之洲,乃在涨屿;身无衣服,凿地穴处;虽云象人,不知言语;齐长五尺,毛如熊豕;众辈相随,是捕鸟鼠。”即郭注所谓临海郡毛人也。
14、劳民国在其北①,其为人黑②。或曰教民③。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④。
① 珂案:淮南子地形篇有劳民,高诱注云:“劳民,正理躁扰不定。”
② 郭璞云:“食果草实也。有一鸟两头。”郝懿行云:“郭注此语疑本在经内,今亡。又奇肱国有鸟两头,见海外西经,非此。”珂案:孙星衍校本亦以此二语系经文误入注中,初云照改,后又云,此不必改。揆此二语之意,均说图之词,当系经文无疑。孙初云照改后又云不必改者,或见御览七九0引亦已作注,则误当在御览引以前也。海外西经云:“奇肱之国……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亦系经文,可证此亦当是经文。
③ 郝懿行云:“劳、教声相近。”
④ 郝懿行云:“今鱼皮岛夷之东北有劳国,疑即此,其人与鱼皮夷面目手足皆黑色也。”
15、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①。
① 郭璞云:“木神也;方面素服。墨子曰:昔秦穆公有明德,上帝使句芒赐之寿十九年。”珂案:墨子明鬼下篇云:“昔者郑穆公,当昼日中处乎庙,有神入门而左,鸟身,面状正方。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神曰:‘无惧,帝享女明德,使予赐女寿十年有九;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郑。’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曰:‘予为句芒。’”此即郭注所引;惟郑穆公郭引作秦穆公。论衡福虚篇及无形篇,亦均引作秦穆公。郑穆公无“明德”可考,秦穆公则尚有以五羊皮易百里奚举为相(史记秦本纪)、赦食骏马肉之野人卒得其助以克晋(吕氏春秋爱士篇)之类“明德”,故今本墨子作郑穆公讹也。尚书大传云:“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榑木之野,帝太皞神句芒司之。”吕氏春秋孟春纪高诱注云:“句芒,少皞氏之裔子曰重,佐木德之帝,死为木官之神。”即此句芒也。然或又传为少皞之叔,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少皞氏有四叔:曰重,……使重为句芒。”则知古来传说本无定也。
建平元年四月丙戌(吴任臣云:“哀帝乙卯岁也。”珂案:即公元前六年),待诏太常属臣望(吴任臣云:“太常初名奉常,景帝六年改,其属有六太、六令等官。望疑是丁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吴任臣云:“侍中加官也。光禄勋初为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龚,王龚也。”)、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吴任臣云:“奉车都尉武帝时置,秩比二千石。光禄大夫初为中大夫,亦太初元年改。秀,刘歆也。”)领主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战国·庄周
明·唐寅
清·周学海
清·惜华楼主
明·胡宗宪
明·沈鍊
清·刘仕廉
清·张鉴瀛
清·魏秀仁
(明)郦琥
王锡元
周·佚名
黄石公
秦·黄石公
宋·成无己
清·陆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