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武经总要-宋·曾公亮
武经总要目录:
武经总要
前集·卷一
前集·卷二
前集·卷三
前集·卷四
前集·卷五
前集·卷六
前集·卷七
前集·卷八
前集·卷九
前集·卷十
前集·卷十一
前集·卷十二
前集·卷十三
前集·卷十四
前集·卷十五
前集·卷十六
前集·卷十七
前集·卷十八
前集·卷十九
前集·卷二十
前集·卷二十一
前集·卷二十二
后集·卷一
后集·卷二
后集·卷三
后集·卷四
后集·卷五
后集·卷六
后集·卷七
后集·卷八
后集·卷九
后集·卷十
后集·卷十一
后集·卷十二
后集·卷十三
后集·卷十四
后集·卷十五
后集·卷十六
后集·卷十七
后集·卷十八
后集·卷十九
后集·卷二十
后集·卷二十一
前集·卷十
攻城法(但贼躲避于城用此法攻之附器具图)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此谓用谋以降敌,必不得已,始修车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踊土距?,又三月而后已。恐伤人之甚也,故曰攻城为下。然攻亦有道,必在乎审彼之强弱,量我之众寡,或攻而不围,或围而不攻。知此之道,则能胜矣。攻之者,大要攻其所必守与其所必救,故城有宜急而取之者,有宜缓而克之者。若彼我势均,外有强援,虑腹背之患者,须急攻之,以速其利。如我强彼弱,外无寇援,力足以制者,当羁縻守之,以待其弊。是谓不以兵攻,以计困之,令其自拔,令其自毁
...更多
前集·卷十一
水攻
夫水攻者,所以绝敌之道,沉敌之城,漂敌之庐舍,坏敌之积聚。百万之众,可使为鱼;害之轻者,犹使缘木而居,县釜而炊。故曰:汾水可以灌平阳,济水可以灌安邑;河水灌大梁,洧水灌颖川。韩信夹潍水决沙囊而斩龙沮,曹公引沂泗注下邳而克吕布,皆控带山阜,得地形之利也。若平陆引水,劳力费工,利害相半,智伯以水攻而亡,此又水攻者之宜戒也。今存其法焉。故兵法曰:以水佐攻者强。凡水,因地而成势,谓源高于城,本高于末,则可以遏而止,可以决而流,或引而绝路,或堰以灌城,或注毒于上流,或决壅于半济,其道非一。须先设水平,测度高下
...更多
前集·卷十二
守城(并器具图附)
兵法曰:“守城之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故善守者,敌不知所攻,非独为城高池深、卒强粮足而已,必在乎智虑周密,计谋百变,或彼不来攻而我守,或彼不挑战而我击,或多方以谋彼师,或屡出以疲彼师,或彼求斗而我不出,或彼欲去而惧我袭。若此者,皆古人所以坐而役使敌国之道也。此虽得御攻之计,然又要先审可守之利害。凡守城之道有五败:一曰壮大、寡小、弱众,二曰城大而人少,三曰粮寡而人众,四曰蓄货积于外,五曰豪强不用命。加之外水高而城内低,土脉疏而池隍浅,守具未足,薪水不
...更多
前集·卷十三
器图
古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盖士卒犹工也,兵械犹器也,器利而工善,兵精而事强,势则然矣。故曰:兵不精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无矢同;中不能入,与无镞同;斗而不勇,与无手同。其法五不当一,然则五兵者,三军所以恃而为勇也,可不谨乎?历代异宜,形制有异,今但取当世兵机,绘出其形,纪新制云。
(图A)(缺)右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其强弱以石斗为等。箭有点钢、木扑头、鸣?。点钢,精铁也;木扑头,施于教阅;鸣?,戏射者。又有火箭,施火药
...更多
前集·卷十四
右军中赏罚之法,于旧史往往杂见而备存者。独今令有兵卫,律有擅兴,自汉以来,沿革掇定,随世为异。
宋制,大将每出讨,皆给御剑自随,有犯令者,听其专杀。兼置随军赏给库或付空名宣符,有立功者,听大将便宜爵赏,不待中覆。景德初,真宗垂意边务,始增著赏格罚条。庆历之后,陕西用师,上复诏近臣参定,比旧文益为详密,颁于边鄙,可为永式,与律令并行。今列于左。 赏格阵获转迁赐物等第叁阵:以少击多为上阵,数相当为中阵,以多击少为下阵。
叁获:据贼数十分率之,杀获四分已上,输不及一分,为上获;二分已
...更多
前集·卷十五
行军约束
凡行军及在营,应军中条约,主将并须先出榜晓告,令将士知审。
凡军行,大将平明与诸将论一日之事,暮与诸将议一夜之事。
凡欲攻围,只主将知委,应行将士不得预知,并候临时唱发。
凡前有斗敌,主将先须下令,合到远近处所及收军记号准节。
凡军行在路,四面各三里止绝行人,不得令辄犯队伍(犯者并执送所在官司。
其山川狭隘处,更不定地理,但犯队伍者即坐)。
...更多
前集·卷十六
叙曰:王者守在四陲,东西北尤重,怀柔示信,谨疆场之事;折冲御侮,张蕃卫之服;治险阻,缮甲兵,严烽燧,设亭障,斯长辔远驭之术也。宋制:东起沧海,至北平军,十数城、六百馀里,属河北路;东起大郡,西缘大河,至隰州,十三城、千馀里,属河东路;东起延安,穷边至阶州,十五城、千馀里,属陕西路;巴蜀之地,黎、惟、威、茂、文、龙、永康,属益利州路;戎、泸、夔、施、黔、云安,属梓夔州路;荆、辰、澧、鼎、潭、衡、全、邵、桂阳,属荆湖南北路;广、桂、宜、邕、钦、融、廉、雷、容、琼,属广南东西路。皆山川阻深,绵亘数千里。此自古限隔,蛮夷之地。其边镇襟带之
...更多
前集·卷十七
河东路 《禹贡》冀雍二州之域,而冀州为多,天文觜参之分,春秋晋地,秦之太原、河东、上党、雁门四郡,皆其境。其地东际常山,西控党项,南尽晋绛,北扼云朔。人生劲悍,便於弓马,逼近羌胡,风俗使然。今沿雍熙旧制,乡兵训以战射,又招募羌浑泊边杂之师,分据要害,皆守方绥远之略也。 并代忻州宁化岢岚军路并州,古太原也,唐置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北狄。统天成、大同、横野、岢岚等军。五代为刘氏窃据,宋降刘继元,始平河东,移州治三交。东至真定府五百里,西至石州叁百九十里,南至潞州四百五十里,北至忻州一百八十里。地近胡戎,其俗尚武,为天下雄镇。
...更多
前集·卷十八
陕西路
陕西路,《禹贡》雍梁冀豫四州之地,而雍州全得焉。天文东井与鬼宿之分。
西接羌戎,东界潼陕,南连巴汉,北际朔方,自安定、北地、上郡皆逼近戎狄,历代未尝去战备,武都之地则氐羌杂处,武威以西皆匈奴接境,故防秋乘塞,严兵置戎,并列雄镇,以讲武经为中朝之西屏。
?延丹坊堡安军路延州延安郡,古白翟地,唐置州,升为总管府。徙吐谷浑部落,立浑州、宽州、浩(音诰)?(音门)府,寄治州界(凉州有浩?河六谷,吐浑所居,唐初迁部族在州界,乔立浑州、宽州,即浑州、宽州川也
...更多
前集·卷十九
西蕃地里 夏州,汉朔方郡,后魏置夏州,深在沙汉之地。唐开元中,为朔方军大总管兼安北都护。唐末,拓拔思恭镇是州,讨黄巢有功,赐姓李氏,世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五代李仁福彝超继领节钺,号定难军。宋太平兴国中,李继捧来朝,愿纳土疆,得州四,酋豪二百七十人,部族五万帐,复为王土。其弟继迁时十七岁,不乐内徙,啸聚亡命,侵扰边界,淳化中诏废毁旧城,其州兵徙相州置营,仍曰夏州;迁居民于绥银州,分官地给之。咸平末,继迁死。景德中,子德明款塞内附,得假本道节制。德明死,子元景康定初复叛,遂封夏国王绥怀之,尽有夏、银、绥、宥、灵、会
...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杨柔胜
佩蘅子
唐·唐临
唐·陆广微
清·沈宗骞
贾题韬
唐·魏征
清·爱新觉罗弘历
明·傅山
王芗斋
汉·贾谊
(清)史册
(宋)张预
唐·房玄龄 等
清·也是山人
唐·李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