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投笔肤谈-明·西湖逸士
投笔肤谈目录:
投笔肤谈
上卷·本谋第一
上卷·家计第二
上卷·达权第三
上卷·持衡第四
上卷·谍间第五
上卷·敌情第六
下卷·军势第七
下卷·兵机第八
下卷·战形第九
下卷·方术第十
下卷·物略第十一
下卷·地纪第十二
下卷·天经第十三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成书于明末,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古代军事理论著作。
粤稽古兵法有一百八十二家。汉张良、韩信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后至宋元丰年间,国子司业朱服奏校,其他尽屏去,止存七家之书。国初因之颁布。然七书之中,惟《孙子》纯粹,书仅十三篇,而用后之法悉备,故首列之。余目击时艰,不欲自限于博士业,遂励志武事,间尝亦仿《孙子》之遗旨,出一隙之管窥,谬成十三篇,题曰《投笔肤谈》。先《本谋》而终以《天经》。篇名虽与《孙子》相参,文义则别。盖宗大圣人窃比老彭之意也。四方高明,乞鉴其愚而教焉,弗晒效颦,幸也。是为引。西湖逸士谨识
...更多
上卷·本谋第一
[题解]本谋者,以谋为本也。《太公传》曰:“其事多兵权与奇计,后之言兵者,皆宗太公为本谋。”名篇之义,盖取诸此。若夫赵充国曰:“帝王之兵,贵谋而贱战。”岳武穆曰:“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则信乎!谋乃行师之本,非谋无以制胜于万全。故以为第一篇。通篇作二节看:首至“圣王〔之所〕不免也”,总是先叙兵兴有害;后半篇则尚谋以免害也。 1。凡兵之兴,不得已也。国乱之是除,民暴之是去,非以残民而生乱也。 [批评]首言“不得已”,垂训之意何深!
[原注]兵因除乱去暴而兴,正见不得已处,此一篇大旨。
...更多
上卷·家计第二
[题解]家计者,保自家之计也,犹云家业。朱子曰:“用兵先须立定家计。”名篇之义取此。夫上篇谋先料己,则凡己之情实,辨之甚明,急当完备家计,使不可败,然后图敌之胜也。故次于《本谋》为第二篇。
11。用兵之道,难保其必胜,而可保其必不败。不立于不败之地,而欲求以胜人者,此徼幸之道也,而非得之多也。
[批评]首言当多,不可徼幸,何等斟酌!
[原注]敌若有备,未必能胜,故为难保。我若有备,自不至于败,故为可保。与上篇“有不败之道,而无必败敌之道”意同。凡欲胜人,
...更多
上卷·达权第三
[题解]达权者,通达权变也。家计既立,则凡军中之事,备之周密,已不败矣。然欲取胜,犹须见微知著,随机转移,以通达夫权变,而不可胶弦袭辙也。故以《达权》为第三,而继于《家计》之后。
20。凡兵出于国,民和于野,固当以必死为节,必克为志,尤先于达权。
[批评]首言“达权”,最有见。 [原注]权,秤锤也,所以称物之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故道之变通亦曰权。用兵者,权之不达,则不能料度彼己,而执一不通。必死者可杀,必克者可诱,虽有志节何益哉?是以当先权敌之何如,可以死,可以无死;可以克
...更多
上卷·持衡第四
[题解]持衡者,持攻守而校其优劣,如衡之低昂无差也。古云“鉴空衡平”,篇取此义。盖权虽当达,而不能悉其利害,妄于攻,怯于守,则未有不败者。必察形审机行之,而终于心气斯可。故以《持衡》继《达权》为第四。
31。凡以守待敌者佚,以攻待敌者劳,劳佚之相乘,而利归于守也。攻则力合而难敌,守则势分而难救,分合之相乘,而利归于攻也。守之顺者攻之逆,攻之易者守之难,攻守之相乘,而胜负之机不定也。故欲低昂之,不可不如持衡然。
[批评]先陈攻守之利灾,使人知所法戒,极为确论。
...更多
上卷·谍间第五
[题解]谍间者,谍知敌情,而乘间隙以入之也。欲攻欲守,非知敌情不可。欲知敌情,非谍间何以得之?得则胜,失则败,其机至微。故以《谍间》为第五,而继于《持衡》篇。
40。凡为将者,握三军之权,司万人之命,以与敌对,逐于原野,相持而不知其情,是木偶也,相制而不制以术,是猛兽也。
[批评]篇旨虽与孙〔子〕共同,而中间议论自有机轴。
[原注]将系国之安危、三军司命,而与敌为对,胜则生存,败则死亡。欲图其胜,必得敌情,而巧以乘之也。否则,冥然罔行,徒尚其力,宁不自速
...更多
上卷·敌情第六
[题解]敌情者,敌人之情状也。知之斯可以取胜。然有用间而得者,亦有因形而得者,故次于《谍间》为第六。
48。凡两军相拒,匪我谋敌,敌亦谋我。于此不得其情而浪战,是矇瞆也,其何以因机致胜哉?夫敌情有可得而窥者,有不可得而窥者,多方之变无穷也。
[批评]得情即是知彼,苟不知之,真与无同。“变”字用得有味。 [原注]此言敌情当知。然其变多端,知之有难易之别,故将不可不察。矇瞆,目不明也。
49。是故风驰电击者,势也。火列星屯者,形也。五人为伍,极于万二千五百
...更多
下卷·军势第七
[题解]军势者,三军之体势也。其转移虚实强弱,全在于将。将非贤能不可,任之不专亦不可。将贤而任专,斯军势强实,而战无不力矣。盖上篇言当得敌情,若无贤将以治兵,则军势虚弱而不振,虽得其情,亦难于取胜也。故以《军势》继之为第七篇。
59。将之用兵,实则胜,虚则败。虚实之分,胜败之机也。实而虚,虚而实,实实而虚虚,不与焉。实实虚虚,战道也,非所以言军势也。军之势,亦观于强弱而已。然强不期实而自实,弱不期虚而自虚。故即强弱而虚实可知也,即虚实而胜败可判也。 [批评]以虚实、强弱言势,何等亲切!
...更多
下卷·兵机第八
[题解]兵机者,用兵之机括也。上篇言军势,所以壮我之势。势显于外,虽足以压敌,苟无机以运量其间,则浅露而易见,何以收万全之胜?故以《兵机》次于《军势》,为第八篇。
67。凡用兵之法,主客无常态,战守无常形,分合无常制,进退无常度,动静无常期,伸缩无常势,出没变化,敌不可测,此之谓兵机。
[批评]天之中否,系乎一机;兵之胜败,亦系乎此机。亦妙矣哉!
[原注]惟无常,则运用之妙存于心矣,故曰“机”。 68。故以奇为奇,以正为正者,胶柱调瑟之士也。以奇为正,
...更多
下卷·战形第九
[题解]战形者,临敌合战之形也。上二篇势实机深,固足以制胜,而战之形有未识,又何以预决彼己之胜负?故列《战形》为第九。
74。夫兵有战之形,有所以战之形。鼓行旌指,兵刃相搏,战之形也。虚实藏势,向背隐机,所以战之形也。故知战之形非难,而能知所以战之形为难。能知所以战之形,则能因形以措胜。因形以措胜者,上智也。
[批评]战形有所以,乃察微探玄之论。 [原注]用兵者多徒知战之形,而求其知所以战之形者,则鲜矣,故每泥惑于战之形而取败。若能知其所以,因之变化,自无不胜,非上智之将而何?
...更多
1
2
下一页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谷应泰
彩云曲(近人)恩施樊增祥云门
明·蒋一葵
朱一玄 编
明·梅鼎祚
明·乐天大笑生
宋·张世南
汉·京房
金·太玄子
宋·王灼
汉·氾胜之
(明)倪谦
唐·蔺道人
西湖渔隐
清·方大湜
姚秦·佛陀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