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通變論弟四-公孙龙子注
通變論弟四
曰:二有一乎?
曰:二無一。
【客問:二物相合,其中尚有一物可分而見者乎?主答:言既相合,則不可分也。】
曰:二有右乎?
曰:二無右。
曰:二有左乎?
曰:二無左。
【二既合爲一,則不能分左右矣。】
曰:右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可謂二乎?
曰:不可。
曰:左與右可謂二乎?
曰:可。
曰:變非不變
(三十九)
,可乎?
曰:可。
曰:右有與,可謂變乎?
曰:可。
【如下文所云,羊合牛,假令羊居右而與牛合,是羊有與也。羊既與牛合,則不得仍爲羊矣。是變也。】
曰:變隻。
曰:右。
【客問:變者,隻所與一隻獨變而右不變乎?主言:右既有與則右亦變矣。】
曰:右苟變,安可謂右?
【客言:如右亦變,則安可仍謂之右。今主云右,是未嘗變也。】
苟不變,安可謂變?
【主答也。】
曰:二無左
(四十)
,又無右,二者左與右奈何?客以主之言爲難也。
羊合牛非馬。
【主答也。舊注云:假令羊居左牛居右共成一物,不可偏謂之羊,亦不可偏謂之牛,既無所名,不可合謂之馬,謂二物不可爲一明矣。】
牛合羊非雞。
【舊注:變爲他物,如左右易位,故以牛左羊右,亦非羊非牛又非雞也。】
曰:何哉?
曰:羊與牛唯異。羊有齒,牛無齒,而羊之非羊也,牛之非牛也
(四十一)
,未可。是不俱有,而或類焉。
【主言:牛羊之異在有齒無齒,然既合而爲一,若徑謂羊非羊,牛非牛,未可也。以其雖不皆有齒而實相類也。】
羊有角,牛有角,牛之而羊也,羊之而牛也,未可。是俱有,而類之不同也。
【羊牛同有角,其合而爲一,若徑謂之牛,則其半是羊;徑謂之羊,則其半是牛,亦不可也。以其雖有角而實不同也。】
羊牛有角,馬無角;馬有尾,羊牛無尾。故曰:『羊合牛非馬也。』
非馬者,無馬也。無馬者,羊不二,牛不二,而羊牛二。是而羊而牛,非馬可也。
【羊牛有角而馬無角,馬有尾而羊牛無尾,故羊牛合而爲一既非羊非牛更非馬也。所以非馬者,無馬在其中也。所以無馬者,以其雖非兩邊皆羊,雖非兩邊皆牛,而實爲羊牛二物合成,仍是羊牛而非馬也。】
若舉而以是,猶類之不同。若左右,猶是舉。
【舊注云:所以舉是羊牛者,假斯類之不可以定左右之分也。】
牛羊有毛,雞有羽。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其一也。謂雞足一,數足二;二而一,故三。謂牛羊足一,數足四,四而一,故五。牛羊足五,雞足三,
【雞二足,牛羊四足而別,有所以能行者,爲一足,故雞足三,牛羊足五。此即臧三耳之說也。牛羊與雞,類之不同,此又其一也。】
故曰:『牛合羊非雞。』『非』,有以非雞也。
【但以類之不同,非別有非雞之故也。】
與馬以雞,甯馬。材不材,其無以類,審矣。
【舊注:故等馬與雞,甯取于馬,以馬有國用之材,而雞不材,其爲非類審矣。】
舉是亂名
(四十二)
,是謂狂舉
(四十三)
。
【言雞雖不材,仍非二物合成。若牛羊合而謂之雞,是謂狂舉也。】
曰:他辯。
【舊注:又責以以他物爲辯也。】
曰:青以白非黃,白以青非碧。
【『以』,猶『與』也。青與白分置二處,則非黃非碧也。此所辯舉黃之說與前所辯同意,舉碧之說則更進一意。碧爲青白合成也。】
曰:何哉?
曰:青白不相與而相與,反對也。不相鄰而相鄰,不害其方也。
【舊注:夫青不與白爲青,而白不與青爲白,故曰『不相與』。青者,木之色,其方在東;白者,金之色,其方在西。東西相反而相對也。東自極於東,西自極於西。故曰『不相鄰』也。按:東之西即西之東,故曰『不相鄰而相鄰』。】
不害其方者反而對,各當其所,
【釋上云:反對及不害其方之故。】
若左右不驪。
故一於青不可,一於白不可,惡乎其黃矣哉?黃其正矣。是正舉也,其有君臣之于國焉,故強壽矣。
【舊注:驪,色之雜者也。按:若青白分置左右而不雜,則不能使白變青,青變白,又安能變黃哉?黃是正色,非二色合成,猶君臣有上下之辯,則其國強而久不變衰也。】
而且青驪乎白,而白不勝也。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木賊金者碧,碧則非正舉矣。
【青雜乎白,白似足以掩青色,而卒不能掩,遂成碧色,非正色也。】
青白不相與,而相與;不相勝,則兩明也。爭而明,其色碧也。
【不雜,則二色皆明,雜則爭明而爲碧。】
與其碧,甯黃。黃,其馬也。其與類乎?
【舊注:等黃于碧,甯取于黃者,黃,中正之色也。馬,國用之材也。夫中正之色(四十四)
,國用之材,其亦類矣。】碧,其雞也,其與暴乎?
【舊注:碧,不正之色;雞,不材之禽,故相與爲暴之類。按:前所辯言,雞雖非牛羊合成,然爲物不材。此言碧爲青白合成,則與不材者等也。】
暴則君臣爭而兩明也。兩明者昏不明,非正舉也。
【舊注:政之所以暴亂者,君臣爭明也。君臣爭明,則上下混亂,政令不明,不能正其所舉也。】
非正舉者,名實無當。驪色章焉。
【所以言非正舉者,實是碧,名爲青、名爲白皆不可,惟雜色明著耳。】
故曰『兩明』也。兩明而道喪,其無有以正焉。
【兩明則正道喪。】
校记
(三十七)
兩『莫』字前,四庫本、中華本均有『物』字。
(三十八)
中華本無『指』字。
(三十九)
四庫本、中華本首『變』字前均有『謂』字。
(四十)
此句四庫本作『苟二無左』,中華本則作『二苟無左』。
(四十一)
此句四庫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羊牛之非羊也、之非牛也』,中華本作『羊有齒,牛無齒,而牛之非羊也,羊之非牛也』。
(四十二)
此句四庫本、中華本均作『舉是謂亂名』。
(四十三)
四庫本、中華本均無『謂』字。
(四十四)
色,四庫本作『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朱元育
(宋)欧阳修
清·王朝
李华
灌圃耐得翁
林纾
(宋)苏辙
清·李德洽
宋·丁谓
许啸天
明·万寿祺
(北宋)歐陽脩
曹丕
唐·令狐德棻
后秦·弗若多罗
西蜀·魏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