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八 太甲上第五-尚书正义
卷八 太甲上第五
太甲既立,不明,
不用伊尹之训,不明居丧之礼。
伊尹放诸桐。
汤葬地也。不知朝政,故曰放。○
朝,直遥反。三年复归于亳,思庸,
念常道。
伊尹作《太甲》三篇。
[疏]“太甲”至“三篇”
○
正义曰:太甲既立为君,不明居丧之礼,伊尹放诸桐宫,使之思过,三年复归於亳都,以其能改前过,思念常道故也。自初立至放而复归,伊尹每进言以戒之,史叙其事作《太甲》三篇。案经上篇是放桐宫之事,中下二篇是归亳之事,此序历言其事以总三篇也。
○
传“不用”至“之礼”
○
正义曰:此篇承《伊训》之下,经称“不惠于阿衡”,知“不明”者,“不用伊尹之训”也。“王徂桐宫”,始云“居忧”,是未放已前不明居丧之礼也。
○
传“汤葬”至“曰放”
○
正义曰:经称“营于桐宫,密迩先王”,知桐是“汤葬地”也。舜放四凶,徙之远裔;春秋放其大夫,流之他境;嫌此亦然,故辨之云“不知朝政,故曰放”。使之远离国都,往居墓侧,与彼放逐事同,故亦称“放”也。古者天子居丧三年,政事听於冢宰,法当不知朝政,而云“不知朝政,曰放”者,彼正法三年之内,君虽不亲政事,冢宰犹尚谘禀,此则全不知政,故为放也。
太甲
戒太甲,故以名篇。
[疏]传“戒太甲,故以名篇”
○
正义曰:《盘庚》、《仲丁》、《祖乙》等皆是发言之人名篇,此《太甲》及《沃丁》、《君奭》以被告之人名篇,史官不同,故以为名有异。且《伊训》、《肆命》、《徂后》与此三篇及《咸有一德》皆是伊尹戒太甲,不可同名《伊训》,故随事立称,以《太甲》名篇也。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
倚,於绮反。
[疏]“惟嗣”至“阿衡”
○
正义曰:太甲以元年十二月即位,比至放桐之时,未知凡经几月。必是伊尹数谏,久而不顺,方始放之,盖以三五月矣,必是二年放之。序言“三年复归”者,谓即位三年,非在桐宫三年也。史录其伊尹训王,有《伊训》、《肆命》、《徂后》,其馀忠规切谏,固应多矣。太甲终不从之,故言“不惠于阿衡”。史为作书发端,故言此为目也。
○
传“阿倚”至“之训”
○
正义曰:古人所读“阿”、“倚”同音,故“阿”亦倚也。称上谓之“衡”,故“衡”为平也。《诗》毛传云:“阿衡,伊尹也。”郑玄亦云:“阿,倚。衡,平也。伊尹,汤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
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祇。
顾谓常目在之。諟,是也。言敬奉天命以承顺天地。○
顾音故。諟音是,《说文》:“理也。”祇,巨支反。
[疏]传“顾谓”至“天地”
○
正义曰:《说文》云:“顾,还视也。”“諟”与“是”,古今之字异,故变文为“是”也。言先王每有所行,必还回视是天之明命,谓常目在之。言其想象如目前,终常敬奉天命,以承上天下地之神祇也。
社稷宗庙,罔不祇肃。
肃,严也。言能严敬鬼神而远之。○
远,于万反。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
监,视也。天视汤德,集王命於其身,抚安天下。○
监,工暂反。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
伊尹言能助其君居业天下之众。○
辟,必亦反,徐甫亦反。
[疏]“惟尹躬”
○
正义曰:《孙武兵书》及《吕氏春秋》皆云伊尹名挚,则“尹”非名也。今自称“尹”者,盖汤得之,使尹正天下,故号曰“伊尹”;人既呼之为“尹”,故亦以“尹”自称。礼法君前臣名,不称名者,古人质直,不可以后代之礼约之。
肆嗣王丕承基绪。
肆,故也。言先祖勤德,致有天下,故子孙得大承基业,宜念祖修德。丕,普悲反,徐甫眉反。
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周,忠信也。言身先见夏君臣用忠信有终。夏都在亳西。○
先见,并如字,注同。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
言桀君臣灭先人之道德,不能终其业,以取亡。○
相,悉亮反。嗣王戒哉!祗尔厥辟,辟不辟,忝厥祖。”
以不终为戒慎之至,敬其君道,则能终。忝,辱也。为君不君,则辱其祖。
王惟庸,罔念闻。
言太甲守常不改,无念闻伊尹之戒。
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爽,显皆明也。言先王昧明思大明其德,坐以待旦而行之。○
昧音妹。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旁非一方。美士曰彦。开道后人。言训戒。○
俊,本亦作畯。迪,大历反。无越厥命以自覆。
越,坠失也。无失亡祖命而不勤德,以自颠覆。○
越,于月反,本又作粤。覆,芳服反,注同。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言当以俭为德,思长世之谋。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
机,弩牙也。虞,度也。度机,机有度以准望,言修德夙夜思之,明旦行之,如射先省矢括于度,释则中。○
省,息井反。括,故活反。度如字。虞度,待洛反。中,丁仲反。钦厥止,率乃祖攸行,
止谓行所安止,君止於仁,子止於孝。
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言能循汝祖所行,则我喜悦,王亦见叹美无穷。○
怿音亦。
[疏]“伊尹”至“有辞”
○
正义曰:伊尹作书以告,太甲不念闻之。伊尹乃又言曰:“先王以昧爽之时,思大明其德,既思得其事,则坐以待旦,明则行之。其身既勤於政,又乃旁求俊彦之人,置之於位,令以开导后人。先王之念子孙,其忧勤若是,嗣王今承其后,无得坠失其先祖之命,以自覆败。王当慎汝俭约之德,令其以俭为德而谨慎守之,惟思其长世之谋。谋为政之事,譬若以弩射也。可准度之机已张之,又当以意往省视矢括,当於所度,则释而放之。如是而射,则无不中矣。犹若人君所修政教,欲发命也,当以意夙夜思之,使当於民心,明旦行之,则无不当矣。王又当敬其身所安止,循汝祖之所行。若能如此,惟我以此喜悦,王于万世常有善辞,言有声誉,亦见叹美无穷也。”
○
传“爽显”至“行之”
○
正义曰:昭七年《左传》云:“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从“爽”以至於“明”,是“爽”谓未大明也。“昧”是晦冥,“爽”是未明,谓夜向晨也。《释诂》云:“丕,大也。显,光也。”光亦明也。於夜昧冥之时,思欲大明其德,既思得之,坐以待旦而行之。言先王身之勤也。
○
传“旁非”至“训戒”
○
正义曰:“旁”谓四方求之,故言“非一方”也。“美士曰彦”,《释训》文。舍人曰:“国有美士,为人所言道也。”
○
传“机弩”至“则中”
○
正义曰:“括”谓矢末,“机张”、“省括”,则是以射喻也。“机”是转关,故为弩牙。“虞”训度也。度机者,机有法度,以准望所射之物,“准望”则解经“虞”也。如射者弩以张讫机关,先省矢括与所射之物,三者於法度相当,乃后释弦发矢,则射必中矣。言为政亦如是也。
王未克变。
未能变,不用训。太甲性轻脱,伊尹至忠,所以不已。○
轻,遣政反。
[疏]传“未能”至“不已”
○
正义曰:“未能变”者,据在后能变,故当时为未能也。时既未变,是不用伊尹之训也。太甲终为人主,非是全不可移,但体性轻脱,与物推迁,虽有心向善,而为之不固。伊尹至忠,所以进言不已。是伊尹知其可移,故诲之不止,冀其终从己也。
伊尹曰:“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言习行不义,将成其性。○
义,本亦作谊。予弗狎于弗顺,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无俾世迷。
狎,近也。经营桐墓立宫,令太甲居之。近先王,则训於义,无成其过,不使世人迷惑怪之。○
俾,必尔反,后篇同。近,附近之近。令,力呈反。
[疏]“伊尹”至“世迷”
○
正义曰:伊尹以王未变,乃告於朝廷群臣曰:“此嗣王所行,乃是不义之事。习行此事,乃与性成。”言为之不已,将以不义为性也。“我不得令王近於不顺之事,当营於桐墓立宫,使此近先王,当受人教训之,无得成其过失,使后世人迷惑怪之”。
○
传“狎近”至“怪之”
○
正义曰:狎习是相近之义,故训为近也。不顺即是近不顺也。习为不义,近於不顺,则当日日益恶,必至灭亡,故伊尹言已不得使王近於不顺,故经营桐墓,立宫墓旁,令太甲居之,不使复知朝政,身见废退,必当改悔为善也。
王徂桐宫居忧,
往入桐宫,居忧位。
[疏]传“往入”至“忧位”
○
正义曰:亦既不知朝政之事,惟行居丧之礼。“居忧位”谓服治丧礼也。伊尹亦使兵士卫之,选贤俊教之,故太甲能终信德也。
克终允德。”
言能思念其祖,终其信德。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唐·戴孚
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
台湾舆地汇钞
宋·廖中
清·周士祢
宋·李昌龄
宋·朱长文
(清)周凱
宋·士衡
(清)蕊珠旧史
元·燕南芝庵
唐·徐炫
明·鲍山
汉·班昭
清·严可均
清·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