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尚书正义
卷十一 泰誓下第三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是其戊午明日,师出以律,三申令之,重难之义。众士,百夫长已上。○
令,力政反。重,直用反。长,丁丈反。已音以。上,时掌反。
[疏]传“是其”至“已上”
○
正义曰:上篇未次而誓,故略言“大会”。中篇既次乃誓,为文稍详,故言“以师毕会”。此篇最在其后,为文亦详,故言“大巡六师”。巡绕周遍大其事,故称“大”也。“师”者,众也。天子之行,通以六师为言。於时诸侯尽会,其师不啻六也。“师出以律”,《易·师卦》初六爻辞也。“律”,法也。行师以法,即誓敕赏劝是也。礼成於三,故为三篇之誓。三度申重号令,为重慎艰难之义也。《孙子兵法》“三令五申之”,此誓三篇,亦为三令之事也。《牧誓》王所呼者,从上而下,至“百夫长”而止,知此“众士”是“百夫长已上”也。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言天有明道,其义类惟明,言王所宜法则。
[疏]传“言天”至“法则”
○
正义曰:《孝经》云:“则天之明。”昭二十五年《左传》云:“以象天明。”是治民之事,皆法天之道。天有尊卑之序,人有上下之节,三正五常,皆在於天,有其明道,此天之明道。“其义类惟明”,言明白可效,王者所宜法则之。将言商王不法天道,故先标二句於前。其下乃述商王违天之事,言其罪宜诛也。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
轻狎五常之教,侮慢不行,大为怠惰,不敬天地神明。○
惰,徒卧反。
[疏]传“轻狎”至“神明”
○
正义曰:郑玄《论语注》云:“狎,惯忽之。”言惯见而忽也,意与“侮”同,传因文重而分之。“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法天明道为之。轻狎五常之教,侮慢而不遵行之,是违天显也。训“荒”为大,大为怠惰。“不敬”谓“不敬天地神明”也。上篇云“不事上帝神祇”,知此“不敬天地神明”也。《礼》云:“毋不敬。”传举“天地”以言,明每事皆不敬也。
自绝于天,结怨于民。
不敬天,自绝之。酷虐民,结怨之。
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
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比干忠谏,谓其心异於人,剖而观之。酷虐之甚。○
斮,侧略反,又士略反。朝,陟遥反。胫,户定反。剖,普口反。耐,乃代反。
[疏]传“冬月”至“之甚”
○
正义曰:《释器》云:“鱼曰斮之。”樊光云:“斮,斫也。”《说文》云:“斮,斩也。”斩朝涉水之胫,必有所由,知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疑其骨髓有异,斩而视之。其事或当有所出也。《殷本纪》云:“微子既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是纣谓比干心异於人,剖而观之。言酷虐之甚。
作威杀戮,毒痡四海。
痡,病也。言害所及远。○
痡,徐音敷,又普吴反。
[疏]传“痡病”至“及远”
○
正义曰:“痡,病”,《释诂》文。纣之毒害,未必遍及夷狄,而云病四海者,言害所及者远也。
崇信奸回,放黜师保,
回,邪也。奸邪之人,反尊信之。可法以安者,反放退之。○
邪,似嗟反。屏弃典刑,囚奴正士,
屏弃常法而不顾,箕子正谏而以为囚奴。
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言纣废至尊之敬,营卑亵恶事,作过制技巧,以恣耳目之欲。○
技,其绮反。亵,息列反。
[疏]“郊社”至“妇人”
○
正义曰:“不修”谓不扫治也。“不享”谓不祭祀也。与上篇“不祀上帝神祇,遗厥先宗庙不祀”,其事一也,重言之耳。“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本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上帝弗顺,祝降时丧。
祝,断也。天恶纣逆道,断绝其命,故下是丧亡之诛。○
丧,苏浪反。断,丁管反。恶,乌路反。
[疏]传“祝断”
○
正义曰:哀十四年《公羊传》云:“子路死,子曰:‘天祝予!’”何休云:“祝,断也。”是相传训也。
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孜孜,劝勉不怠。○
孜音兹。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雠。’
武王述古言以明义,言非惟今纣恶。
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雠。
言独夫,失君道也。大作威杀无辜,乃是汝累世之雠。明不可不诛。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立德务滋长,去恶务除本。言纣为天下恶本。
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雠。
言欲行除恶之义,绝尽纣。○
殄,徒典反。纤,子廉反。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
迪,进也。杀敌为果,致果为毅。登,成也,成汝君之功。○
毅,牛既反。
[疏]传“迪进”至“之功”
○
正义曰:“迪,进”、“登,成”皆《释诂》文。“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宣二年《左传》文。“果”谓果敢,“毅”谓强决。能杀敌人谓之为“果”,言能果敢以除贼。致此果敢是各为“毅”,言能强决以立功。皆言其心不犹豫也。军法以杀敌为上,故劝令果毅成功也。
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赏以劝之,戮以威之。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
称父以感众也。言其明德充塞四方,明著岐周。
惟我有周,诞受多方。
言文王德大,故受众方之国,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推功於父,言文王无罪於天下,故天佑之,人尽其用。
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若纣克我,非我父罪,我之无善之致。
[疏]传“若纣”至“之致”
○
正义曰:言克受乃是文王之功,若受克予非是文王之罪。而言“非我父罪,我之无善之致”者,其意言胜非我功,败非父咎,崇孝罪己,以求众心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颜习斋
(宋)徐梦莘
明·高大器
(西汉)戴德
(清)邬仁卿
(元)辛文房
明·文震亨
周天游 辑注
清·王子接
杨维桢
元·范德机
周·佚名
清·樊增祥
明·蒋大鸿
(宋)王安石撰
唐·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