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十三 大诰第九-尚书正义
卷十三 大诰第九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
三监,管、蔡、商。淮夷徐奄之属皆叛周。○
监,古忏反,视也。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相谓摄政。黜,绝也。将以诛叛者之义大诰天下。○
相,息亮反,注同。
[疏]“武王”至“大诰”
○
正义曰:武王既崩,管叔、蔡叔与纣子武庚三人监殷民者又及淮夷共叛。周公相成王,摄王政,将欲东征,黜退殷君武庚之命,以诛叛之义大诰天下。史叙其事,作《大诰》。
○
传“三监”至“叛周”
○
正义曰:知“三监”是管、蔡、商者,以序上下相顾为文。此言“三监及淮夷叛”,总举诸叛之人也。下云“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又言“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此序言三监叛,将征之,下篇之序历言伐得三人,足知下文管叔、蔡叔、武庚,即此“三监”之谓,知“三监”是“管、蔡、商”也。《汉书·地理志》云:“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以监殷民,谓之三监。”先儒多同此说,惟郑玄以三监为管、蔡、霍,独为异耳。谓之“监”者,当以殷之畿内,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且使三人监此殷民,未是封建之也。三人虽有其分,互相监领,不必独主一方也。《史记·卫世家》云:“武王克殷,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奉其先祀。为武庚未集,恐有贼心,乃令其弟管叔、蔡叔传相之。”是言辅相武庚,共监殷人,故称“监”也。序惟言“淮夷叛”,传言“淮夷徐奄之属共叛周”者,以下序文云“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政》”,又云“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作《周官》”,又云“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作《费誓》”,彼三序者,一时之事,皆在周公归政之后也。《多方》篇数此诸国之罪云“至于再,至于三”,得不以武王初崩已叛,成王即政又叛,谓此为再三也。以此知“淮夷叛”者,徐奄之属皆叛也。
○
传“相谓”至“天下”
○
正义曰:《君奭》序云:“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於时成王为天子,自知政事,二公为臣辅助之,此言“相成王”者,有异於彼,故辨之“相谓摄政”。摄政者,教由公出,不复关白成王耳,仍以成王为王,故称“成王”。郑玄云:“黜,贬退也。”“黜”实退名,但此“黜”乃杀其身,绝其爵,故以“黜”为绝也。周公此行普伐诸叛,独言黜殷命者,定四年《左传》云:“管蔡启商,惎间王室”,则此叛武庚为主,且顾《微子》之序,故特言黜殷命也。“以诛叛者之义大诰天下”,经皆是也。
《大诰》
陈大道以诰天下,遂以名篇。○
诰,本亦作(缺)。
[疏]“大诰”
○
正义曰:此陈伐叛之义,以大诰天下,而兵凶战危,非众所欲,故言烦重。其自殷勤,多止而更端,故数言“王曰”。大意皆是陈说武庚之罪,自言己之不能,言己当继父祖之功,须去叛逆之贼,人心既从,卜之又吉,往伐无有不克,劝人勉力用心。此时武王初崩,属有此乱,周公以臣伐君,天下未察其志,亲弟犹尚致惑,何况疏贱者乎?周公虑其有向背之意,故殷勤告之。陈寿云:“皋陶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皋陶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也。”其意或亦然乎。但《君奭》、《康诰》乃与召公、康叔语也,其辞亦甚委悉,抑亦当时设言,自好烦复也。管蔡导武庚为乱,此篇略於管蔡者,犹难以伐弟为言,故专说武庚罪耳。
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
周公称成王命,顺大道以诰天下众国,及於御治事者尽及之。○
猷音由,道也。邦,马本作“大诰繇尔多邦”。尽,津忍反。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
言周道不至,故天下凶害於我家不少。谓三监淮夷并作难。○
吊音的,又如字。割,马本作害。不少,马读“弗少延”为句。难,乃旦反。延洪惟我幼冲人,
凶害延大,惟累我幼童人。成王言其不可不诛之意。○
累,劣伪反。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
言子孙承继祖考无穷大数,服行其政,而不能为智道以安人,故使叛。先自责。
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安人且犹不能,况其有能至知天命者乎?○
矧,失忍反。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
已,发端叹辞也。我惟小子,承先人之业,若涉渊水,往求我所以济渡。言祗惧。
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
前人,文武也。我求济渡,在布行大道,在布陈文武受命,在此不忘大功。言任重。○
贲,扶云反,徐音愤。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
天下威用,谓诛恶也。言我不敢闭绝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将欲伐四国。
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
安天下之王,谓文王也。遗我大宝龟,疑则卜之,以继天明,就其命而行之。言卜不可违。○
遗,唯季反。
[疏]“王若”至“即命”
○
正义曰:周公虽摄王政,其号令大事则假成王为辞。言王顺大道而为言曰,我今以大道诰汝天下众国,及於众治事之臣。以我周道不至,故上天下其凶害于我家不少。言叛逆者多。此害延长宽大,惟累我幼童人。成王自言害及己也。我之致此凶害,以我为子孙,承继无疆界之大数,服行其政,不能为智道令民安,故使之叛。自责也。安民犹且不能,况曰其能至於知天之大命者乎?言己不能知天意也。复叹而言,已乎!我惟小子,承先人之业,如涉渊水,惟往求我所以济渡。言己恐惧之甚。我所求济者,惟在布行大道,布陈前人文王武王受命之事,在我此身,不忘大功。既不忘大功,当诛叛逆,由此我不敢绝天之所下威用而不行之。言必将伐四国也。宁天下之王,谓文王也。文王遗我大宝龟,疑则就而卜之,以继天明命,今我就受其命。言己就龟卜其伐之吉凶,已得吉也。
○
传“周公”至“及之”
○
正义曰:序云“相成王”,则“王若曰”者,称成王之言,故言“周公称成王命”。实非王意,成王尔时信流言,疑周公,岂命公伐管蔡乎?“猷”训道也,故云“顺大道以告天下众国”也。郑、王本“猷”在“诰”下。《汉书》王莽摄位,东郡太守翟义叛莽,莽依此作《大诰》,其书亦“道”在“诰”下。此本“猷”在“大”上,言以道诰众国,於文为便。但此经云“猷”,《大传》云“大道”,古人之语多倒,犹《诗》称“中谷”,谷中也。“多邦”之下云於尔御事,是於诸国治事者尽及之也。郑玄云:“王,周公也,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惟名与器不可假人,周公自称为王,则是不为臣矣,大圣作则,岂为是乎?
○
传“凶害”至“之意”
○
正义曰:《释诂》云:“延,长也。洪,大也。”此害长大,败乱国家,经言惟我幼童人,谓损累之,故传加“累”字,累我童人,言其不可不诛之意。郑、王皆以“延”上属为句,言害不少,乃延长之。王肃又以“惟”为念,向下为义,大念我幼童子与继文武无穷之道。
○
传“言子”至“自责”
○
正义曰:“嗣”训继也。言子孙承继祖疆,境界则是无穷,大数长远,“卜世三十,卜年七百”,是长远也。
○
传“安人”至“者乎”
○
正义曰:民近而天远,以易而况难。天子必当至灵,至灵乃知天命,言己犹不能安民,明其不知天命。自责而谦。
○
传“前人”至“任重”
○
正义曰:成王前人,故为“文武”也。以涉水为喻,言求济者,在於布行大道,行天子之政也。文武有大功德,故受天命,又当布陈文武受命所行之事也。陈行天子之政,又陈文武所行之事。在此不忘大功。“大功”,大平之功也。言己所任至重,不得不奉天道行诛伐也。
○
传“天下”至“四国”
○
正义曰:王者征伐刑狱,象天震曜杀戮,则征伐者,天之所威用,谓诛恶是也。天有此道,王者用之。用之则开,不用则闭,言我不敢闭绝天之所下威用而不行之。既不敢不行,故将伐四国。
○
传“安天”至“可违”
○
正义曰:纣为昏虐,天下不安,言文王能安之,安天下之王谓文王也。“遗我大宝龟”者,天子宝藏神龟,疑则卜之。继天明道,就其命而行之,言卜吉则当行,不可违卜也。所以大宝龟皆得继天明者,以天道玄远,龟是神灵,能传天意以示吉凶,故疑则卜之,以继天明道。郑玄云:“时既卜,乃后出诰,故先云然。”
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
曰,语更端也。四国作大难於京师,西土人亦不安,於此蠢动。○
蠢,尺允反。难,乃旦反,下同,又如字。殷小腆,诞敢纪其叙。
言殷后小腆腆之禄父,大敢纪其王业,欲复之。○
腆,他典反,马云:“至也。”诞,大旦反。父音甫,后同。天降威,知我国有疵,
天下威,谓三叔流言,故禄父知我周国有疵病。○
疵,在斯反,马云:“叚也。”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
禄父言我殷当复,欺惑东国人,令不安,反鄙易我周家。道其罪无状。○
令,力呈反。易,以豉反,下“其易”同。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
今天下蠢动,今之明日,四国人贤者有十夫来翼佐我周,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言人事先应。○
敉,亡婢反。应,应对之应。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大事,戎事也。人谋既从,卜又并吉,所以为美。○
并,必政反,注及篇末同。
[疏]“曰有”至“并吉”
○
正义曰:上言为害不少,陈欲征之意,未说武庚之罪。更复发端言之曰,今四国叛逆,有大艰於西土。言作乱於东,与京师为难也。西土之人为此亦不得安静,於此人情皆蠢蠢然动。殷后小国腆腆然之禄父,大敢纪其王业之次叙,而欲兴复之。禄父所以敢然者,上天下威於三叔,以其流言欲下威诛之,禄父知我周国有此疵病,而欺惑东国人,令人不安。禄父谓人曰:“我殷复。”望得更为天子,反鄙易我周国。今天下蠢动,今之明日,四国民之贤者有十夫,不从叛逆,其来为我翼佐我周。於是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明禄父举事不当,得贤者叛来投我,为我谋用。是人事先应如此,则我有兵戎大事,征伐必休美矣。人谋既从,我卜又并吉,是其休也。言往必克敌安民之意,告众使知也。
○
传“曰语”至“蠢动”
○
正义曰:周公丁宁其事,止而复言,别加一“曰”,语更端也。下言“王曰”,此不言“王”,史详略耳。四国作逆於东,京师以为大艰,故言“作大难於京师”。“西土人亦不安”,亦如东方见其乱,不安也。《释诂》云:“蠢,动也。”郑云:“周民亦不定,其心骚动,言以兵应之。”当时京师无与应者,郑言妄耳。
○
传“言殷”至“复之”
○
正义曰:殷本天子之国,武庚比之为小,故言“小腆”,“腆”是小貌也。郑玄云:“腆谓小国也。”王肃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也。”“大敢纪其王业”,经纪王业,望复之也。
○
传“天下”至“疵病”
○
正义曰:王肃云:“天降威者,谓三叔流言,当诛伐之。”言诛三叔是天下威也。《释诂》云:“疵,病也。”郑、王皆云:“知我国有疵病之瑕。”
○
传“禄父”至“无状”
○
正义曰:禄父以父罪,灭殷身亦当死,幸得继其先祀,宜荷天恩。反鄙薄轻易我周家,言其不识恩养,道其罪无状也。汉代止有“无状”之语,盖言其罪大无可形状也。近代已来遭重丧答人书云:“无状招祸”,是古人之遗语也。
○
传“今天”至“先应”
○
正义曰:武庚既叛,闻者皆惊,故“今天下蠢动”,谓闻叛之日也。“今之明日”,闻叛之明日。以“献”为贤,四国民内贤者十夫,来翼佐我周。十人史无姓名,直是在彼逆地,有先见之明,知彼必败,弃而归周。周公喜其来降,举以告众,谓之为贤,未必是大贤也。“用抚安武事,谋立其功”,用此十夫为之。将欲伐叛,而贤者即来,言人事先应也。
○
传“大事”至“为美”
○
正义曰:成十三年《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论伐叛,知“大事,戎事也”。十夫来翼,人谋既从,卜又并吉,所以为美,美即经之“休”也。既言其休,乃说我卜,并言以成此休之意。郑玄云:“卜并吉者,谓三龟皆从也。”王肃云:“何以言美?以三龟一习吉,是言并吉,证其休也。”与孔异矣。
“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
以美,故告我友国诸侯,及於正官尹氏卿大夫、众士御治事者。言谋及之。
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用汝众国,往伐殷逋亡之臣。谓禄父。○
逋,布吾反。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
汝众国上下无不反曰:“征伐四国为大难。”叙其情以戒之。
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
言四国不安,亦在天子诸侯教化之过。自责不能绥近以及远。
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
於我小子先卜敬成周道,若谓今四国不可征,则王室有害,故宜从卜。
[疏]“肆予告”至“违卜”
○
正义曰:以人从卜吉为美之故,故我告汝有邦国之君,及於尹氏卿大夫、众士治事者曰,我得吉卜,我惟与汝众国往伐殷逋亡播荡之臣。谓伐禄父也。汝国君及於众治事者,无不反我之意,相与言曰:“伐此四国,为难甚大。”言其不欲征也。汝不欲伐,罪我之由四国之民不安而叛者,亦惟在我天子王宫与邦君之室教化之过使之然。以此令汝难征,过事在我。虽然,於我小子,先考疑而卜之,欲敬成周道,若谓四国难大不可征,则於王室有害,不可违卜,宜从卜往征也。
○
传“以美”至“及之”
○
正义曰:“肆”训故也,承上“休”之下,以其东征必美之故,我告友国君以下共谋之。“尹氏”,即《顾命》云“百尹”氏也。“尹”,正也,诸官之正,谓卿大夫,故传言“及於正官尹氏卿大夫”。“尹氏”即官也,总呼大夫为官氏也。上文“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无“尹氏庶士”,下之“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亦无“尹氏”,惟此及下文施义二者详其文,馀略之,从可知也。
○
传“用汝”至“禄父”
○
正义曰:“逋”,逃也。“播”谓播荡逃亡之意。禄父殷君,谓之为“殷”。今日叛逆,是背周逃亡,故云用汝众国,往伐彼殷君於我周家逋逃亡叛之臣。谓禄父也。
○
传“汝众”至“戒之”
○
正义曰:王以卜吉之故,将以诸国伐殷,且彼诸国之情,必有不欲伐者,无不反我之意,相与言曰:“征伐四国为大难。”言其情必如此,叙其情以戒之,使勿然也。郑云:“汝国君及下群臣不与我同志者,无不反我之意,云:‘三监叛,其为难大。’”是言“反”者谓反上意,反是上意,则知“曰”者,相与言也。
○
传“言四”至“及远”
○
正义曰:“自责”惟当言天子教化之过,而并言诸侯者,化从天子布於诸侯,道之不行,亦邦君之咎,见庶邦亦有过,故并言之。教化之过在於君身,而云“王宫邦君室”者,宫室是行化之处,故指以言之。
○
传“於我”至“从卜”
○
正义曰:“翼”训敬也,於我小子,先自考卜,欲敬成周道。汝庶邦御事等,若谓今四国不可征,则周道不成,於王室有害,故宜从卜。“小子先卜”当谓初即位时,卜其欲成周道也。不可违卜,谓上“朕卜并吉”也。言欲征卜吉,当从卜征之。
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
故我童人成王长思此难而叹曰:“信蠢动天下,使无妻无夫者受其害,可哀哉!”○
鳏,故顽反。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我周家为天下役事,遗我甚大,投此艰难於我身。言不得已。○
予造,为也。马云:“遗也。”越予冲人,不卬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氏御事,
言征四国,於我童人不惟自忧而已,乃欲施义於汝胤国君臣上下至御治事者。○
卬,五刚反,我也。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
汝众国君臣,当安勉我曰:“无劳於忧,不可不成汝宁祖圣考文武所谋之功。”责其以善言之助。○
毖音秘。
[疏]“肆予冲”至“图功”
○
正义曰:以汝等有难征之意,故我童子成王长思此难而叹曰:“呜呼!四国今叛,信蠢动天下,使鳏寡受害,尤可哀哉!我周家为天下役事,而遗我甚大,乃投此艰难於我身。此难须平,不可以已。今征四国,於我童人不惟自忧而已,乃欲施义於汝众国君,於汝多士尹氏治事之人。如此为汝计,汝君臣当安勉我曰:‘无劳於征伐之忧,我诸侯当往共征四国。汝王不可不成汝宁祖圣考所谋之功。’宜出此善言以助我。何谓违我不欲征也?”
○
传“我周”至“得已”
○
正义曰:为天子者,当役己以养天下,故“我国家为天下役事”,总言周家当救天下。此事遗我,故为甚大。以大役遗我,以为甚大,而又投掷此艰难之事於我身,谓当已之时有四国叛逆,言已职当静乱,不得以己也。
○
传“言征”至“事者”
○
正义曰:卬,我。恤,忧也。四国叛逆,害及众国,君得静乱,则为大美。言征四国,於我童人,不惟自忧而已。乃欲施义於汝众国君臣,言难除则义施也。
○
传“汝众”至“之助”
○
正义曰:绥,安也。毖,劳也。言我既施义於汝,汝众国君臣言得我之力,当安慰勉劝我曰:“无劳於忧。”令我无忧四国,众国自来征之。经言“宁”即文王,“考”即武王,故言“宁祖圣考”也。王以众国反己,乃复设为此言,责其无善言助己。
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
不敢废天命,言卜吉当必征之。
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
言天美文王兴周者,以文王惟卜之用,故能安受此天命。明卜宜用。
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
人献十夫,是天助民,况亦用卜乎?吉可知矣。亦亦文王。○
相,息亮反。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叹天之明德可畏,辅成我大大之基业。言卜不可违也。○
畏如字,徐音威。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
特命久老之人,知文王故事者,大能远省识古事,汝知文王若彼之勤劳哉!目所亲见,法之又明。○
省,息井反。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
閟,慎也。言天慎劳我周家成功所在,我不敢不极尽文王所谋之事。谓致太平。○
閟音秘。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
我欲极尽文王所谋,故大化天下,道我友国诸侯。
天棐忱辞,其考我民,
言我周家有大化诚辞,为天所辅,其成我民矣。○
棐,徐音匪,又芳鬼反。忱,市林反。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
我何其不於前文王安人之道、谋立其功所终乎?
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
天亦劳慎我民欲安之,如人有疾,欲已去之。
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天欲安民,我何敢不於前文王所受美命终毕之?
[疏]“已予”至“丕基”
○
正义曰:既叙众国之情,告以必征之意:“已乎!我惟小子,不敢废上帝之命。卜吉不征,是废天命。从卜而兴,乃有故事。天休美於安天下之文王兴我小国周者,以安民之王,惟卜是用,以此之故,安受此上天之命。明卜宜用之。今天助民矣,十夫佐周,是天助也。人事既验,况亦如文王惟卜之用,吉可知矣。呜呼!而叹天之明德可畏也,辅成我周家大大之基业。卜既得吉,不可违也。”
○
传“人献”至“文王”
○
正义曰:天之助民,乃是常道,而云“民献十夫,是天助民”者,下云“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故以民献十夫为天助民也。
○
“王曰尔”至“休毕”
○
正义曰:既述文王之事,王又命於众曰,汝惟久老之人,汝大能远省识古事,汝知宁王若此之勤劳哉!以老人目所亲见,必知之也。以文王勤劳如此,故天命慎劳来我周家,当至成功所在。天意既然,我不敢不极尽文王所谋之事。文王谋致太平,我欲尽行之。我欲尽文王所谋,故我大为教化,劝诱我所友国君,共伐叛逆。天既辅助我周家有大化诚辞,其必成就我之众民。天意既如此矣,我何其不於前文王安民之道、谋立其功之处所而终竟之乎?天亦惟劳慎我民,若人有疾病,而欲已去之。天意於民如此之急,我何敢不於前安人文王所受美命终毕之乎?以须终毕之故,故当诛除逆乱,安养下民,使之致太平。
○
传“閟慎”至“太平”
○
正义曰:“閟,慎”,《释诂》文。“天慎劳我周家”者,美其德当天心,慎惜又劳来劝勉之,使至成功所在,在於致太平也。天意欲使之然,我为文王子孙,敢不极尽文王所谋之事?文王本谋,谓致太平。
○
传“言我”至“民矣”
○
正义曰:《释诂》云:“棐,辅也。忱,诚也。”文承“大化”之下,知辅诚辞者,“言周家有大化诚辞,为天所辅”。“其成我民”,必为民除害,使得成也。
○
传“天亦”至“去之”
○
正义曰:“亦”者,亦民之义也。君民共为一体,天慎劳使成功,亦当勤劳民使安宁,故言“亦”也。如疾,欲已去之,言天急於民至甚也。
○
传“天欲”至“毕之”
○
正义曰:上云“卒宁王图事”,又云“图功攸终”,此云“攸受休毕”,“毕”,终也,三者文辞略同,义不甚异。天意惟言当终文王之业,须征逆乱之贼,周公重兵慎战,丁宁以劝民耳。
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
顺古道,我其往东征矣。我所言国家之难备矣,日思念之。○
日,人实反。难,乃旦反,下“为难”同。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
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不为其易,则难者可知。○
厎,之履反。构,古候反。治,直吏反。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
又以农喻。其父已菑耕其田,其子乃不肯播种,况肯收获乎?○
菑,侧其反,草也,田一岁曰菑。获,户郭反。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
其父敬事创业,而子不能继成其功,其肯言我有后,不弃我基业乎?今不正,是弃之。
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宁王大命?
作室农人,犹恶弃基,故我何敢不於今日抚循文王大命以征逆乎?○
恶,乌路反。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若兄弟父子之家,乃有朋友来伐其子,民养其劝不救者,以子恶故。以此四国将诛而无救者,罪大故。
[疏]“王曰若”至“弗救”
○
正义曰:子孙成父祖之业,古道当然。王又言曰:“今顺古昔之道,我其往东征矣。我所言国家之难备矣,日日思念之。乃以作室为喻,若父作室,营建基趾,既致法矣,其子乃不肯为之堂,况肯构架成之乎?又以治田为喻,其父菑耕其田,杀其草,已堪下种矣,其子乃不肯布种,况肯收获乎?其此作室治田之父,乃是敬事之人,见其子如此,其肯言曰:‘我有后,不弃我基业乎?’必不肯为此言也。我若不终文武之谋,则文武之神亦如此耳,其肯道我不弃基业乎?作室农人犹恶弃其基业,故我何敢不於我身今日抚循安人之文王大命,以征讨叛逆乎?我今东征,无往不克,凡人兄及父与子弟为家长者,乃有朋友来伐其子,则民皆养其劝伐之心不救之。何则?以子恶故也。以逾伐四国,虽亲如父兄,亦无救之者,以君恶故也。”言罪大不可不诛,无救所以必克也。顾氏以上“不卬自恤”传云“不惟自忧”,遂皆以“卬”为惟。但“卬”之为惟,非是正训,观孔意亦以不“卬”为惟义也。
○
传“又以”至“获乎”
○
正义曰:上言作室,此言治田,其取喻一也。上言“若考作室,既厎法”,此类上文,当云“若父为农,既耕田”,从上省文耳。“菑”谓杀草,故治田一岁曰菑,言其始杀草也。“播”谓布种,后稷播殖百穣是也。定本云“矧弗肯构”、“矧弗肯获”,皆有“弗”字,检孔传所解,“弗”为衍字。
○
传“其父”至“弃之”
○
正义曰:治田作室,为喻既同,故以此经结上二事。郑、王本於“矧肯构”下亦有此一经,然取喻既同,不应重出。盖先儒见下有而上无,谓其脱而妄增之。
○
传“若兄”至“大故”
○
正义曰:此经大意,言兄不救弟,父不救子,发首“兄考”备文,“伐厥子”,不言“弟”,互相发见,传言“兄弟父子之家”以足之。“民养其劝”,“民”谓父兄,为家长者也,养其心不退止也。
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
叹今伐四国必克之故,以告诸侯及臣下御治事者。
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
言其故,有明国事、用智道十人蹈知天命。谓人献十夫来佐周。
越天棐忱,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
於天辅诚,汝天下是知无敢易天法,况今天下罪於周,使四国叛乎?
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
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也。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谓叛逆也。若不早诛汝,天下亦不知天命之不易也。○
易,以豉反。
[疏]“王曰鸣”至“不易”
○
正义曰:既言四国无救之者,王曰,又言叹今伐四国必克之故,告汝众国君,及於汝治事之臣。所以知必克者,故有明国事、用智道者,亦惟有十人,匆人皆蹈知上天之命。谓民献十夫来佐周家,此人既来,克之必也。於我天辅诚信之故,汝天下是知无敢变易天法者,若易法无信,则上天不辅,故无敢易法也。况今天下罪於周国,使四国叛逆。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等,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自欲拔本塞源,反害周室,是其为易天法也。彼变易天法,若不早诛之,汝天下亦不知天命之不可变易也。
○
传“言其”至“佐周”
○
正义曰:此其必克之故也。“爽”,明也。“由”,用也。“有明国事、用智道”,言其有贤德也。蹈天者,识天命而履行之。此言“十人”,谓上文民献十夫来佐周家者。此是贤人,贤人既来,彼无所与,是必克之效也。王肃云:“我未伐而知民弗救者,以民十夫用知天命故也。”
○
传“於天”至“叛乎”
○
正义曰:“於天辅诚”,言天之所辅,必是诚信。汝天下於是观之,始知无敢变易天法。若易天法,则天不辅之,况今天下罪於周,使四国叛乎?以小况大,易法犹尚不可,况叛逆乎?
○
传“惟大”至“不易”
○
正义曰:以下句言相伐於其室家,室家自相伐,知“惟大为难之人,谓三叔也”。“大近相伐於其室家”者,三叔为周室至亲,而举兵作乱,是室家自相伐。为叛逆之罪,是变易天法之极,若汝诸国不肯诛之,是汝天下亦不知天命之不可变易也。王肃云:“惟大为难之人,谓管蔡也。大近相伐於其室家,明不可不诛也。管蔡犯天诛而汝不欲伐,则亦不知天命之不易也。”
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稼穑之夫,除草养苗。我长念天亡殷恶主,亦犹是矣。我何敢不顺天,终竟我垄亩乎?言当灭殷。○
垄,力勇反。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
天亦惟美于文王受命,我何其极卜法,敢不於从?言必从也。
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
循文王所有指意以安疆土则善矣,况今卜并吉乎?言不可不从。
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僣,卜陈惟若兹。”
以卜吉之故,大以汝众东征四国。天命不僣差,卜兆陈列惟若此吉,必克之,不可不勉。
[疏]“予永”至“若兹”
○
正义曰:所以必当诛四国者,我长思念之曰,天惟丧亡殷国者,若稼穑之夫,务去草也,天意既然,我何敢不终我垄亩也?言秽草尽须除去,殷馀皆当殄灭也。天亦惟美於前宁人文王,我何其极文王卜法,敢不於是从乎?言必从之也。我循彼宁人所有旨意以安疆上,不待卜筮,便即东征,已自善矣,况今卜东征而龟并吉?以吉之故,我大以尔东征四国。天命必不僣差,卜兆陈列惟若此吉,不可不从卜,不可不勉力也。
○
传“天亦”至“必从”
○
正义曰:“天亦惟美於文王受命”,言文王德当天心,天每事美之,故得受天命,是文王之德大美也。文王用卜,能受天命,今於我何其穷极文王卜法,敢不从乎?言必从文王卜也。
○
传“循文”至“不从”
○
正义曰:文王之旨意,欲今天下疆土皆得其宜。有叛逆者,自然须平定之。我直循彼文王所有旨意伐叛,则已善矣,不必须卜筮也,况今卜并吉乎?言不可不从也。王肃云:“顺文王安人之道,有旨意尽天下疆土使皆得其所,不必须卜筮也,况今卜三龟皆吉,明不可不从也。”
○
传“以卜”至“不勉”
○
正义曰:“天命不僣”,天意去恶与善,其事必不僣差,言我善而彼恶也。“卜兆陈列惟若此吉”,言往必克之,不可不勉力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汪廷讷
汉·班昭
清·曹雪芹
(明清)黄宗羲、黄厔炳等 撰
唐·法藏
朱长文
元·程端礼
清·王洪绪
(宋)王安石撰
唐·张果
(明)焦竑撰
宋·周淙
(元)佚名 李之亮 点校
明·宗真宗
宋·杨湜
台湾府舆图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