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四-泰泉乡礼
卷四
社仓
凡社有学则有仓,保甲时当看守,立乡老掌之,与教读及约正等公同出纳,有司毋得干预抑勒。
各社除有仓去处,若初创立者,就于大户家借一大柜,或竹围,收贮满,则复置。待积有息谷,约正与管仓乡老以渐区处,立为厫座三间,分囤新陈,以便挨支,使经久坚固。保甲四时巡察,谨慎盗贼水火。
储蓄之法有三:一曰公借,二曰义劝,三曰罚入。
公借者责偿。凡官司出谷本,谓之公借。冬间,教读同约正及管仓乡老具领有司将预备仓谷准令借支,分贮各社,听民自便。春散冬敛。仍令每石收耗息一斗,积出本谷还官。以里分阔狭、人民多少为率,务在充足。或一千石,或二千石以上,随宜定数,不足则准令借支。本衙门日逐问过词讼赃罚纸价及税契给引等项一应无碍官银籴谷,俟结局日,以籴本还官。如遇地方水旱,度知岁事歉收,就将此谷赈贷,俟丰年抵斗还官。此等公借之谷,俱官出付照,管仓乡老具领,定立限期,责其偿还。见行事例,系约正人等举殷实户领籴,佥拨斗级管守,选委官员查盘。敢有约正人等妄称殷实,意在诓骗、久借不还,及通同斗级作弊者,许教读及管仓乡老检举,送官司治罪。若按朱子旧法,公借米六百石,积至十有四年,方以元数六百石还官,余见储米三千一百石,以立社仓。诚恐古今异宜,在良有司随时斟酌。
右件虽系社仓本法,但恐有司人品不齐,交代不常,收息之时,吏胥行文易生奸弊,与有司干预抑勒何异?今定议,惟听约正与教读从长议处,姑存其条,以俟君子,幸毋遽举行也。
义劝者赏善。凡军民良善之家有愿备谷,或一石、十石,不拘多寡,送仓备赈者,就赴有司告明,领赏义票一纸,径赴本乡社仓交纳。后本人倘有过失,赍原得赏票到官,一石、二石者,或犯责,量免;三石以上者,犯笞罪者,量免;十石以上者,犯杖罪,量免。只许一次,原票销缴。若五十石者,赏以花红。一百石者,赏以花红、羊酒。二百石以上者,赏以花红、羊酒,选其子弟一人充儒学生员。一千石以上者,照例旌表门闾,选其子弟二人充儒学生员。原给与义票,遇杖罪,量免。其每岁收成之际,除无田,不拘大小户,沿门入谷一斗,悭吝不与者,值月纪其过于籍。
赏票式
某府州县为赏义事:今据某坊厢乡都屯堡某图良民某情愿出谷若干石,贮在社仓备赈。仰管仓人役依票收贮,登簿钤记。仍出实收一纸,连原状付本告呈缴,毋得隐瞒,有孤善念。须至票者。
罚入者免罪。凡乡约中犯义之过,罚谷五石,轻者或损至四石、三石。不修之过,罚谷一石,重者或增至二石、三石。直月于过籍内注销。社学生逃学三次者,罚谷一石。管仓乡老照《教民榜》内事理听讼或承词,若告情虚愿息者,罚谷一石;事轻者六斗。如被告理亏愿息者,罚谷二石;事轻者六斗。原告情真者,罚谷三斗。俱社学移票入仓。
移票式
某社学教读、约正、约副、社祝某人等为乡约事:有某里某人等该纳(罚犯、沿门谷共若干,据送到学,理应贵仓收掌。合令该管乡老并应纳人等送仓交纳,烦照数收贮给票,本老收照。仍希回票过学,以凭查考,庶不有误。须至票者。
计开:
犯约谷若干。童生犯逃谷若干。原犯谷若干。被犯谷若干。沿门入谷若干。
回票式
某社管仓乡老某人等为乡约事:准社学票送某人等该
罚犯、沿门
谷共若干,本仓依数收贮、票给本仓备照外,理合回票知会,烦为作数施行。须至票者,计开如前。
出纳之法有六:一曰正斗斛,二曰稽敛散,三曰审借贷,四曰时粜籴,五曰恤贫穷,六曰赈荒歉。
正斗斛(一条
凡有司不理社仓事务,约正人等岂宜坐视乡人窘乏?各用义劝等法,约正等公同校正斗斛,许自花押。凡花押处,用金漆抹过,以防作弊。
稽敛散
八条
凡春散自二月至六月初止,冬敛自十月至十二月终止。
凡耗蚀,依边方事例,每年每石许退耗蚀二升。
凡耗息谷,每石一斗,丰年照数敛收,中饥减半,大饥则尽免。
凡散敛等项数目,约正、约副、社祝、直月人各相轮亲写,或本人自写,写毕,于尾用自已花押钤记。毋得疏略及顾觅书手代写,恐生弊端。
凡管仓乡老,置筹一百根。每散谷、收谷,只许两人入中门,其余并在门外,不得近前挨拶搀夺。直月插筹次第出入。
凡谷入仓时,俱要干圆洁净,毋得插带糠秕沙土。及出纳之时,如有此等,即系作弊,不得收受。根究作弊之人,送官惩治,仍革退出社。
凡管仓乡老饭谷,每月一石。簿籍笔墨钱,每年用谷一石。俱于息谷内动支。
凡管仓人役那移隐瞒不登簿者,多收谷数及安贮不如法者,查实送官,计赃论罪,加倍追偿,就贮该仓,以备赈济。
审借贷(六条
凡乡礼纲领内所定上中、下户,俱系富家。三等之下,田不及一顷者为稍富;无田而力农佃租、岁收至五十石者,定为稍贫;无田而佣工、衣食不充者,定为极贫。每遇青黄未接之际,于保甲簿内稽查。非稍贫、极贫之民,不与给贷。
凡借贷者,于保甲牌内,十人共具保结一纸,责甲总于冬收日催取还仓。
凡借者有三:士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借,力农者借,工商者借。
凡不借者有三:游手游食者不借,素无信义而人不肯保结者不借,一次负欠者不借,仍要送官追革出社。若能悔罪自纳、有保结者,又准借支。
凡遇春耕时,有社内贫民缺种子者,当告该甲转告约正人等,立借票一纸,借五斗以下,不必起息;一石以上,方起耗息一斗。至冬收令各抵斗补仓,经收人役于原借票下注收讫二字。约正收执,先乡约二日,类总于簿内注销。
凡遇丰年,稍贫、极贫人户不愿请贷至十八月,而稍富以上户愿借者听,亦具保结,甲总依限催还。始不与借,虑谷易竭;终则许借,虑谷易陈。此乃时措之宜。违者必罚。
时粜籴(五条
凡仓谷,先年藏者谓之陈,当年藏者谓之新。宜每年囤作一处,挨陈以支,支不尽,则粜陈籴新,使勿至于红腐。若官军月粮不足,上司宜籴,取给价还仓。
凡积谷既多,常平之法可以间一行之。谷贱时则增价而籴,谷贵时则减价而粜,以利民。
凡积谷既多,富家请粜作本者,扣除足一年支用外,许照时价粜与,每一石利息三斗,用本甲保结,立数附簿。冬收偿还,虽大饥不减。因而诓骗者,送官重治。
凡籴谷入仓,挑脚搬运派约众人各一石,不足,则于息谷内动支顾觅。
凡平籴法,宜仿其意,每遇丰年,分上中下熟三等。上熟之年,每户收一百石者,敛十石。中熟之年,每户收三百石者,敛十石。下熟之年,每户收五百石者,敛十石。不丰不歉之年,惟沿门入谷。及遇凶年,亦分三等。小饥则发下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上熟之所敛而粜之。
恤贫穷(三条
凡息谷既多,当行义仓之法。社内年长不能婚、贫死不能葬、疾病不能医及水火盗贼患难等项,俱量为救恤,而不责偿。直月免于约众科敛。
凡社内鳏寡孤独与残疾无依者,谓之穷民,尤宜怜恤。息谷每人月支三斗,旋多旋增,以九斗为率。凡流民入境乞丐者,量与钱米。天暑道路多渴者,施以茶汤。皆于息谷内支。
赈荒歉
十二条
凡遇荒歉异常,约正查社内贫民及流民多寡,量行造米,或粜取钱及银,以济其急。或移民就粟,或转粟就民,随宜斟酌。十五岁以上,每口日支米一升。十五岁以下,每口日支米五合。如不愿米,折钱或银与之。若民口数多,患其拥并,令各家用纸半幅,上书某家口数若干,合请米若干,或钱若干,实贴各人门首壁上。直月具数同各牌甲领出,沿门审实给散,开数送社学、约正等公同老人算结,登于文簿。
凡官司赈济,多虚应故事,难于周遍。或委非其人,以致冒名关领、诡名盗支等项情弊多端。今乡约、保正既行,人各相识,上中下三等富户及三等之下,俱平日素定牌甲分领,又易周遍。然犹有二虑:一曰迟缓,二曰侵欺。迟缓则饿死数多,侵欺则民不沾惠。宜誓于里社,互相誓戒。敢有将米谷钱银领出而托故迟缓不行、意在侵欺图利。银或换以低假钱,或换以新破者,约正、教读人等公共检举,革退出社,仍送官重治。
凡大荒之年,倘人众谷尽,约正等当念人命关天,不宜坐视,与同约众公共措置,差人四散收籴米豆归本社内,或依原价出粜,或照前法赈给。
凡流民大饿入境者,作粥人给一碗。粥要极稀,毋令至饱。若时气相染成病者,预储医药,直月同保甲沿路沿门给散。死者作急顾人埋瘗,毋令暴露熏蒸。
凡社内稍丰而邻社大荒,闭籴及粜而索价过多者,皆纪其过于籍以行罚。若纠众抢劫谷禾者,保甲严行巡察,违者以强盗送官重治。
凡遗弃小儿于道路,责付无子之家收养,长作义男使用。有虑他日父母认取推托不收者,日支米五合,长充社夫,不得归宗。
凡饥馑后民无牛者,人给一具,于息谷内动支,保甲立数在簿。冬收取回原价,不许因而拖负。
凡救荒有药饵,服之可以不饥。曾经效验者,依方修合,人各给与,于息谷内动支。
凡流民数多,分与各保甲带管,毋令生变。社内坛屋圩岸、桥梁道路之类相应修建者,每精壮五人挟带老弱五人,派一排甲管之。散处其人,代为造饭,以便薪水,免其自爨,各兴工修建。若一切不急之工,则皆停止。流民既已存活,愿留者编入保甲,与之牛具种子,趁时耕作。其不愿留者,量给口粮,发回故乡。各书姓名,扣算支过数目并发回年月,以凭查考。
凡赈谷不足,约正查本境内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与教读等具呈上司,听贫民流民擅取。
凡凶荒之年,要使男女相保。约正等于保甲内查将昏而未成婚者,减杀其礼,责令完聚。或出钱谷助之,于息谷内动支。凡凶荒之年,以丧礼从事。社学收藏乐器,不得歌诗奏乐。社祭牲酒,量行减省备赈。
直月同保甲逐年收补仓厫簿书锁钥,约正人等公共分掌。仓内屋宇什物,管仓乡老人等常切照管,不得毁损及借出他用。损失者,教读同约正、约副根究赔偿。一应事宜,听从民便,公共措置,有司不得干预抑勒。若储蓄出纳之数,岁终各送文簿,赴在城四隅大馆,以凭查考。情弊不明者,各呈送治罪。
文簿式
某州县某乡图某社管仓乡老某、教读某、约正某、约副某某、社祝某会同乡约、保甲,从公将某年分储蓄出纳数目逐一开具于后:
一、储蓄
公借谷若干
敛散支用各若干
扣算见在若干
义劝谷若干
同前
罚入谷若干
同前
年 月 日 管仓乡老某押
社学教读某押
乡约约正某押
约副某押
某押
社祝某押
保甲甲总某押
某押
某押
借票式(借牛具等项仿此
某乡保甲甲总某人名下贫民某人,为因缺乏种子、情愿央凂本甲某人等作保,立票借到本社社仓(起息谷几石,无息谷几斗前去作种,至秋成仍以干圆洁净好谷抵斗还纳。责在甲总同保人催理,决不敢负。今恐无凭,立票约为照。
收票式
某处社仓管仓老人某为乡约事:今据甲总某、保人某带同借谷贫民某到仓纳还原谷若干石(息谷若干斗,无息则不书,收讫,立此实收,缴回贵学,以凭查考。须至票者。
以上出《朱子文集》、见行事例,参用庐阳吴氏、晋江曾氏、莆田郑氏社仓文移,教读与乡约斟酌施行。若有司假此勾提富民出谷催督粜籴,因而索取赃贿者,许乡老照《教民榜》内事理公同约众连名具呈,上司纠举其恶。若能留心仓谷,以朱子为法,而因事被诬者,众共具呈保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清·蒋宝素
(清)范咸纂輯
清·破头黄真人
宋·李成之
彩云曲(近人)恩施樊增祥云门
(明)余象斗 编
清·蒋宝素
唐·李绛
(汉)刘向
清·陆应旸
宋·范仲淹
(清)石玉昆
(清)张廷玉
张彦远
战国·吕不韦
明·张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