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五十八 哀公六年,尽十一年-春秋左传正义
卷五十八 哀公六年,尽十一年
【经】六年,春,城邾瑕。
(无传。备晋也。任城亢父县北有邾娄城。○
瑕音遐。任音壬。亢,苦浪反,又音刚。父音甫。)
晋赵鞅帅师伐鲜虞。
吴伐陈。
夏,齐国夏及高张来奔。
二子阿君,废长立少。既受命,又不能全,书名,罪之也。○
长,丁丈反。少,诗照反。
叔还会吴于柤。
无传。○
柤,庄加反。
秋,七月,庚寅,楚子轸卒。
未同盟而赴以名。○
轸,之忍反。《史记》作“珍”字。
齐阳生入于齐,
为陈乞所逆,故书“入”。
[疏]注“为陈乞所逆故书入”。
○
正义曰:成十八年传例曰:“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此为陈乞秋逆,既入而立之,故依例书“入”也。
齐陈乞弑其君荼。
弑荼者,朱毛与阳生也,而书“陈乞”,所以明乞立阳生而荼见弑,则祸由乞始也。楚比劫立,陈乞流涕,子家惮老,皆疑於免罪,故《春秋》明而书之以为弑主。○
弑荼,音试。下皆同。
[疏]注“弑荼”至“弑主”。
○
正义曰:实非陈乞弑荼,而书乞弑其君者,以荼死由乞,故书乞弑也。此以楚公子比、郑公子归生俱非弑君之首,《春秋》显而书之,以为弑君之主,所以恶此三人。《释例》曰:“诸怀贼乱以为心者,故不容於诛也。若郑之归生、齐之陈乞、楚公子比,虽本无其心,《春秋》之义,亦同大罪。是以君子慎所以立也。”是说罪之之意。
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无传。
宋向巢帅师伐曹。
无传。
【传】六年,春,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
(四年,鲜虞纳荀寅于柏人。)
吴伐陈,复脩旧怨也。
元年,未得志故也。○
复,扶又反。楚子曰:“吾先君与陈有盟,不可以不救。”乃救陈,师于城父。
陈盟在昭十三年。○
父音甫。
[疏]注“陈盟在昭十三年”。
○
正义曰:昭十三年,无楚与陈盟之事,於时楚既灭蔡,使弃疾为蔡公。子于、子晳之入也,传称朝吴“奉蔡公,召二子而盟于邓,依陈、蔡人以国”。是与陈人盟,更许复其国。其年,平王即位,更封陈,是与盟也。
齐陈乞伪事高、国者,
高张、国夏受命立荼,陈乞欲害之,故先伪事焉。
每朝必骖乘焉。所从必言诸大夫,
言其罪过。○
乘,绳证反。曰:“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
偃蹇,骄敖。○
偃,约免反。蹇,纪晚反。敖,五报反。皆曰:‘高、国得君,
得君宠也。
必逼我,盍去诸?’固将谋子,子早图之。图之,莫如尽灭之。需,事之下也。”
需,疑也。○
逼音逼。盍,户腊反。去,起吕反,下同。需,音须,一音懦,弱持疑也。
[疏]“需事之下也”。
○
正义曰:需是懦弱之意。懦弱持疑,不能决断,是为事之下者。劝其决断而尽杀之。
及朝,则曰:“彼虎狼也,见我在子之侧,杀我无日矣。请就之位。”
欲与诸大夫谋高、国,故求就之。
又谓诸大夫曰:“二子者祸矣!恃得君而欲谋二三子,曰:‘国之多难,贵宠之由,尽去之而后君定。’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大夫从之。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
牧,鲍圉孙。○
难,乃旦反。鲍牧,州牧之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
高、国败也。庄,六轨之道。○
乘,绳证反。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
圉,晏婴之子。圉、施不书,非卿。○
圉,鱼吕反。
秋,七月,楚子在城父,将救陈,卜战不吉,卜退不吉。王曰:“然则死也。再败楚师,不如死。
前已败於柏举,今若退还,亦是败。
[疏]注“前已”至“是败”。
○
正义曰:刘炫言卜不吉,谓战当败。再败,当谓今伐更败也,杜言“退还亦是败”非也,以规杜氏。今知刘非者,杜言“退还亦是败”者,以传“卜退不吉”是不得好退,是虽欲退还亦必败也,故云“退还亦是败”。但文不委悉,刘以为退还谓是好退而还,以规杜,非也。
弃盟逃雠,亦不如死。死一也,其死雠乎!”命公子申为王,不可;则命公子结,亦不可;则命公子启,
申,子西;结,子期;启,子闾:皆昭王兄。
五辞而后许。将战,王有疾。庚寅,昭王攻大冥,卒于城父。
大冥,陈地,吴师所在。○
辞,本又作“辞”。《说文》云:“辞,不受也。受辛宜辞也。辞,籀文。”冥,亡丁反。子闾退,曰:“君王舍其子而让群臣,敢忘君乎?从君之命,顺也。
从命许立。○
舍音舍。立君之子,亦顺也。二顺不可失也。”与子西、子期谋,潜师闭涂,逆越女之子章,立之而后还。
潜师,密发也。闭涂,不通外使也。越女,昭王妾。章,惠王。
是岁也,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曰:“其当王身乎!
日为人君,妖气守之,故以为当王身。云在楚上,唯楚见之,故祸不及他国。○
夹,古洽反。大音泰,下同。
[疏]“问诸周大史”。
○
正义曰:服虔云:诸侯皆有大史,主周所赐典籍,故曰周大史。一曰是时往问周大史。杜以问周大史於文自明,故不烦释。
若秇之,可移於令尹、司马。”
秇、禳祭。○
秇音咏。禳,如羊反。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诸股肱,何益?不穣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秇。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崇。”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
诸侯望祀竟内山川星辰。○
寘,之豉反。夭,於表反。焉,於虔反。祟,息遂反。竟音境。
[疏]“不穣”至“移之”。
○
正义曰:言已若无大罪,天其妄夭之乎?必是身有大罪,天乃下罪,有罪受罚,又焉移之?
江、汉、雎、章,楚之望也。
四水在楚界。○
雎,七馀反。漳音章。
[疏]注“四水在楚界”。
○
正义曰:《土地名》:“江经南郡江夏弋阳安丰。汉经襄阳,至夏江安陆县入江。雎经襄阳,至南郡枝江县入江。漳经襄阳,至南郡当阳入江。”是四水皆在楚界也。
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穣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
逸《书》。言尧循天之常道。○
“楚昭王知大道矣”,本或作“天道”,非。夏,户雅反,下注同。此语在《尚书·五子之歌》。《书》无“帅彼天常”一句,下亦微异。有此冀方,今失其行。乱其纪纲,乃灭而亡。’
灭亡,谓夏桀也。唐虞及夏同都冀州,不易地而亡,由於不知大道故。○
“行”,如字,又下孟反,《尚书》作“厥道”。“乃灭而亡”,《尚书》作“乃厎灭亡”。
[疏]“夏书”至“而亡”。
○
正义曰:此《夏书·五子之歌》第三章也。彼云“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底灭亡”。此多“帅彼天常”一句。又字小异者,文经篆隶,师读不同,故两存之。贾、服、孙、杜皆不见古文,以为逸《书》,解为“夏桀”之时。唯王肃云“太康时也”。案王肃注《尚书》,其言多是孔传,疑肃见古文,匿之而不言也。尧治平阳,舜治蒲坂,禹治安邑,三都相去各二百馀里,俱在冀州,统天下四方,故云“有此冀方”也。
又曰:‘允出兹在兹,由已率常可矣。’”
又逸《书》。言信出已,则福亦在已。
八月,齐邴意兹来奔。
高、国党。
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
召在七月,今在八月下,记事之次。
[疏]注“召在”至“之次”。正义曰:经书阳生入齐,文在七月之下,知其召在七月也。今传在八月下者,欲令下接十月立之,是记事之次也。邴意兹来奔者,自以高国之党,八月来奔耳。僖子使召阳生,自以七月之时别使人召之,非遣意兹召也。贾远以传文相连,谓遣意来召,又怪其日月错误,云其说未闻。杜以此故为注云“高、国党”,以隔之。
阳生驾而见南郭且于,
且于,齐公子鉯,在鲁南郭。○
且,子馀反。曰:“尝献马於季孙,不入於上乘,故又献此,请与子乘之。”
畏在家人闻其言,故欲二人共载以试马为辞。○
上乘,绳证反。出莱门而告之故。
鲁郭门也。
阚止知之,先待诸外。
阚止,阳生家臣子我也。待外,欲俱去。○
阚,苦暂反。公子曰:“事未可知,反与壬也处。”
壬,阳生子简公。○
壬,而林反。戒之,遂行。
戒使无泄言。○
泄,息列反。逮夜至於齐,国人知之。
故以昏至,不欲令人知也。国人知而不言,言陈氏得众。○
令,力呈反,下同。僖子使子士之母养之,
隐於僖子家内。子士母,僖子妾。
与馈者皆入。
陈僖子又令阳生随馈食之人入处公宫。○
馈,其位反。冬,十月,丁卯,立之。将盟,
盟诸大夫。
鲍子醉而往。其臣差车鲍点,
点,鲍牧臣也。差车,主车之官。○
差,所宜反。点,之廉反,又如字。曰:“此谁之命也?”陈子曰:“受命于鲍子。”遂诬鲍子曰:“子之命也。”
见其醉,故诬之。
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
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
女音汝。折,之舌反,又市列反,注同。背音佩,后年皆同。悼公稽首,
悼公,阳生。
曰:“吾子奉义而行者也。若我可,不必亡一大夫;
言已可为君,必不怨鲍子。
若我不可,不必亡一公子。
公子,自谓也。恐鲍子杀已,故要之。○
要,一遥反。义则进,否则退,敢不唯子是从?废兴无以乱,则所愿也。”鲍子曰:“谁非君之子?”乃受盟。
言阳生亦君之子,固可立。
使胡姬以安孺子如赖,
胡姬,景公妾也。赖,齐邑。安,号也。
去鬻姒,
荼之母。○
去,起吕反。杀王甲,拘江说,囚王豹于句窦之丘。
三子,景公嬖臣,荼之党也。○
拘音俱。说音悦。句音钩。窦音豆。公使朱毛告於陈子,
朱毛,齐大夫。
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於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
举,皆也。○
匮,其位反。难,乃旦反。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
内有饥荒之困,又有兵革之忧。
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有能容群臣乎!不然,夫孺子何罪?”毛复命,公悔之。
悔失言。○
少,诗照反。长,丁丈反。夫音扶。孺或作“”,同。毛曰:“君大访於陈子,而图其小,可也。”
大谓国政。小谓杀荼。
使毛迁孺子於骀,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冒淳。
恐骀人不从,故毛驻於野,张帐而杀之。骀,齐邑。殳冒淳,地名。实以冬杀,经书秋者,史书秋记始事,遂连其死通以冬告鲁。○
骀,他才反,又徒来反。幕音莫。殳音殊。冒,亡报反。淳音纯。驻,中住反。
[疏]注“实以”至“告鲁”。正义曰:传言十月立阳生。阳生既立之后,方遣朱毛杀荼,则荼死在冬。经书为秋杀者,记阳生初事入齐之始,遂连荼死二事通以冬始来告,言阳生秋入,荼以秋死,故并书於秋也。
【经】七年,春,宋皇瑗帅师侵郑。
○
晋魏曼多帅师侵卫。
夏,公会吴于鄫。
鄫,今琅邪鄫县。○
瑗,于眷反。鄫,本又作“缯”,才陵反。
秋,公伐邾。八月,已酉,入邾,以邾子益来。
他国言“归”,於鲁言“来”,内外之辞。
宋人围曹。
冬,郑驷弘帅师救曹。
【传】七年,春,宋师侵郑,郑叛晋故也。
(定八年,郑始叛。)
晋师侵卫,卫不服也。
(五年,晋伐卫,至今未服。)
夏,公会吴于鄫。
吴欲霸中国。
吴来徵百牢,子服景伯对曰:“先王未之有也。”吴人曰:“宋百牢我,
是时,吴过宋,得百牢。○
牢,力刀反。过,古禾反。鲁不可以后宋。且鲁牢晋大夫过十,
晋大夫,范鞅也。在昭二十一年。○
后如字,又户豆反。吴王百牢,不亦可乎?”景伯曰:“晋范鞅贪而弃礼,以大国惧敝邑,故敝邑十一牢之。君若以礼命於诸侯,则有数矣。
有常数。
[疏]“吴王百牢”。
○
正义曰:《王制》云:“君十卿禄。”鲁牢晋大夫过十,故吴王自谓合得百牢。
○
注“有常数”。
○
正义曰:《周礼·大行人》云:“上公九牢,侯伯七牢,子男五牢。”是常数也。
若亦弃礼,则有淫者矣。
淫,过也。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
上物,天子之牢。○
上如字,一音时掌反,注同。
[疏]注“上物天子之牢”。
○
正义曰:《周礼·掌客》云:“王合诸侯,而饔礼则具十有二牢。”郑玄云:“飨诸侯而用王礼之数者,以公侯伯子男尽在,是兼飨之,莫適用也。”以莫適用,故用王礼。是天子之礼十二牢也。《郊特牲》云:“天子適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適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如彼记文,诸侯共天子之膳唯一犊耳,而得有十二牢者,若是天子大礼,必以十二为数,其馀共王之膳食,自用犊为食耳,非谓献大礼者唯一犊也。
以为天之大数也。
天有十二次,故制礼象之。
今弃周礼,而曰必百牢,亦唯执事。”吴人弗听。景伯曰:“吴将亡矣,弃天而背本。
违周为背本。
[疏]“弃天而背本”。
○
正义曰:弃十二之数为弃天,违周礼是背本。
不与,必弃疾於我。”
放弃凶疾,来伐击我。
乃与之。太宰嚭召季康子,
嚭,吴大夫。
康子使子贡辞。大宰嚭曰:“国君道长,
言君长大於道路。○
长,丁丈反,注及下注同。而大夫不出门,此何礼也?”对曰:“岂以为礼?畏大国也。
畏大国,不敢虚国尽行。
大国不以礼命於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寡君既共命焉,其老岂敢弃其国?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
大伯,周大王之长子。仲雍,大伯弟也。大伯、仲雍让其弟季历,俱適荆蛮,遂有民众。大伯卒,无子。仲雍嗣立,不能行礼致化,故效吴俗。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也。端委,礼衣也。○
共音恭。大伯,音泰,注同。断,丁管反。裸,本又作“倮”,力果反。效,户孝反。
[疏]注“大伯”至“衣也”。
○
正义曰:《吴世家》云:“大伯及仲雍,皆周大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大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大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大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大伯。大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说大伯、仲雍適吴之由也。鲁人不堪吴责,故举吴之上祖以讦之。二人同时適吴,而大伯端委、仲雍断发者,大伯初往,未为彼君,故服其本服,自治周礼。及仲雍,民归稍多,既为彼君,宜从彼俗。《曲礼》云:“君子行礼,不求变俗。”仲雍为彼人主,不能用周人之礼,致中国之化,故文身断发,放效吴俗。言其权时制宜以辟灾害,非以为礼也。《汉书·地理志》云:越人“文身断发,以辟蛟龙之害”。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杜言“辟害”,辟此蛟龙之害。大伯之时,未有周礼,言“治周礼”者,谓治其本国岐周之礼,非周公所制礼也。“裸以为饰”者,裸其身体,以文身为饰也。“端委礼衣”者,王肃云委貌之冠玄端之衣也。此传言大伯端委,仲雍断发,《史记》云二人皆文身断发,然则文身断发,自辟害耳。《史记》以为“示不可用”,二人亡去,远適荆蛮,则周人不知其处,何以须示不可用也?皆马迁缪耳。
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
弃礼,知其不能霸也。
季康子欲伐邾,乃飨大夫以谋之。子服景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国,不信;
大国,吴也。
伐小国,不仁。民保於城,城保於德。失二德者,危,将焉保?”
二德,信与仁也。○
焉,於虔反。孟孙曰:“二三子以为何如?
怪诸大夫不言,故指问之。
恶贤而逆之?”
孟孙贤景伯,欲使大夫不逆其言。恶,犹安也。○
恶音乌,注同。对曰:“禹合诸侯於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诸大夫对也。诸侯执玉,附庸执帛。涂山,在寿春东北。
[疏]注“诸侯”至“执帛”。
○
正义曰:《周礼·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穣璧,男执蒲璧。”是诸侯执玉也。《典命》云:“诸侯之適子,未誓於天子,以皮帛继子男。”是世子执帛也。知附庸执帛者,以世子既继子男。附庸君亦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附庸无爵,虽不得同於子男,其位不卑於世子与公之孤也。诸侯世子各称朝,附庸君亦称朝,是与世子相似,故知执帛也。且附庸是国,此言“执玉帛者万国”,国而执帛,唯附庸耳,知附庸执帛也。案《尚书》有三帛,公之孤、诸侯世子、附庸君。此唯言附庸者,以传云“禹合诸侯”,又云“执玉”,皆据君身言之,故不数世子及孤也。下云“万国”,故唯据附庸言之。《王制》云:“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郑玄云:“不合,谓不朝会也。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如彼云,附庸不得朝会,而禹会万国有附庸者,附庸不得特达天子耳。禹会诸侯,诸国尽至,附庸从其所附之国,共见天子,故有执帛者。言万国者,举盈数耳。郑玄注《尚书》以为数正满万国。案益稷州十有二师。郑以为每一师领百国,州十有二师,则每州千二百国。畿外八州,总九千六百国,其馀四百国在畿内。州得有千二百国者,以唐虞土方万里,九州之内,地方七千里。七七四十九,为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四十八,八州分之。州各有千里之方六,以千里之方二为方百里之国二百,又以千里之方二为七十里之国四百,又以千里之方二为五十里之国八百,总为一千四百国。去其方五十里之国二百,是州别千二百国也。郑玄云:“几内四百国者,皆谓五十里国也。”杜云“诸侯执玉,附庸执帛”,是与郑异也。《尚书传》云:百里之方三为国七有奇,以百里之方二为百里之国一,又以百里之方一为七十里之国二有奇。知者,但方百里者为方十里者百,若方七十里之国唯有七七四十九,是为七十里之国二,仍有十里之方二在。又以百里之方一为五十里之国四,是百里之方三为国七有奇,则千里之方三为国七百有奇,有百里之方二在。
今其存者,无数十焉。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
言诸侯相伐,古来以然。○
数,所主反。知必危,何故不言?”
知伐邾必危,自当言,今不言者,不危故也。大夫以答孟孙所怪,且何附季孙。”
鲁德如邾,而以众加之,可乎?”
孟孙忿答大夫。今鲁德无以胜邾,但欲恃众,可乎?言不可。
[疏]注“孟孙”至“不可”。
○
正义曰:传於异人之言,更应加“曰”,今无“曰”者,作传略之。《论语》之文,此类多矣。虽“鲁”上无“曰”,要言与大夫对反,不得为大夫之辞,故以为“孟孙忿答大夫”也。服虔以上二句亦为孟孙之言,谓诸大夫诚知伐邾必危,何故不早言也?杜以上属为便,唯以此句为孟孙言耳。
不乐而出。
季、孟意异,佞直不同,故罢飨。○
乐音岳,一音洛。秋,伐邾,及范门,
邾郭门也。
犹闻锺声。
邾不御寇。○
御,鱼吕反。大夫谏,不听。茅成子请告於吴,
成子,邾大夫茅夷鸿。
不许。曰:“鲁击柝闻於邾,
言以近。○
柝音托。以两木相击以行夜也。字又作“<木橐>”,同。闻音问,又如字。
[疏]“鲁击柝闻於邾”。
○
正义曰:“《易·系辞》云:“重门击柝,以待暴客。”郑玄云:“手持两木以相敲,是为击柝,守备警戒也。”
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何及於我?且国内岂不足?”
言足以距鲁。
成子以茅叛。
高平西南有茅乡亭。
师遂入邾,处其公宫,众师昼掠。
虏掠,取财物也。○
昼,音中救反。掠音亮。邾众保于绎。
绎,邾山也。在邹县北。○
绎音亦。邹,侧留反。师宵掠,以邾子益来,
益,邾隐公也。昼夜掠,传言康子无法。
献于亳社,
以其亡国与殷同。
囚诸负瑕,负瑕故有绎。
负瑕,鲁邑。高平南平阳县西北有瑕丘城。前者鲁得邾之绎,民使在负瑕,故使相就以辱之。
邾茅夷鸿以束帛乘韦,自请救於吴,
无君命,故言“自”。○
乘,绳证反,下及注同。曰:“鲁弱晋而远吴,冯恃其众,
冯,依。○
冯,皮冰反,注同。而背君之盟,辟君之执事,
辟,陋。○
辟,匹亦反,注同。以陵我小国。邾非敢自爱也,惧君威之不立。君威之不立,小国之忧也。若夏盟於鄫衍,
鄫衍,即鄫也。鄫盟不书,吴行夷礼,礼仪不典,非所以结信义,故不录。
秋而背之,成求而不违,
言鲁成其所求,无违逆也。
四方诸侯,其何以事君?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
贰,敌也。鲁以八百乘之赋贡於吴,言其国大。
邾赋六百乘,君之私也。
为私属。
以私奉贰,唯君图之。”吴子从之。
为明年吴伐我传。
宋人围曹,郑桓子思曰:“宋人有曹,郑之患也,不可以不救。”
桓,谥。
冬,郑师救曹,侵宋。初,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
社宫,社也。
[疏]“或梦众君子”。
○
正义曰:曹人梦见多人,不识姓名,故唯云“众君子”也。服虔云:“众君子,诸国君”,妾耳。
而谋亡曹,曹叔振铎请待公孙彊,许之。
振铎,曹始祖。○
铎,待洛反,注同。彊,其良反。旦而求之曹,无之。戒其子曰:“我死,尔闻公孙彊为政,必去之。”及曹伯阳即位,好田弋。曹鄙人公孙彊好弋,获白雁,献之,且言田弋之说,说之。因访政事,大说之。有宠,使为司城以听政。梦者之子乃行。彊言霸说於曹伯,曹伯从之,乃背晋而奸宋。宋人伐之,晋人不救,筑五邑於其郊,曰黍丘、揖丘、大城、锺、邘。
为明年入曹传也。梁国下邑县西南有黍丘亭。○
好,呼报反,下同。弋,以职反,缴射也。之说,如字。说之,音悦,下“大悦”同。霸说,如字,一音始锐反。奸音干。揖音集,一音於入反。邘音于。
[疏]“好田弋”。
○
正义曰:《周礼·司弓矢》云:“砫矢,用诸弋射”。郑玄云:“结缴於矢谓之砫。砫,高也。可以弋飞鸟。”《说文》云:“缴,生丝也。”谓用生丝为绳系矢以射鸟也。
【经】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
(曹人背晋而奸宋,是以致讨。宋公既还,而不忍褚师之诟,怒而反兵,一举灭曹,灭非本志,故以入告。○
褚,中吕反。诟,呼豆反。)
[疏]注“曹人”至“入告”。
○
正义曰:传例曰:“不其有地曰入。”案传宋实灭曹而有之,经书为“入”,故杜原其事而解之。
吴伐我。
夏,齐人取讙及阐。
不书伐,兵未加而鲁与之邑。阐在东平刚县北。○
讙音欢。阐,尺善反。
[疏]“取讙及阐”。
○
正义曰:《公羊》、《穣梁》以为赂齐,谓前年鲁伐邾,取邾子益,益是齐甥,畏齐,故赂之。非《左氏》意也。
归邾子益于邾。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
无传。未同盟而赴以名。○
过,古禾反。
[疏]“杞伯过卒”。
○
正义曰:《世族谱》云:“僖公过,悼公曾孙。”案:悼公祖文公,以昭六年卒,父平公以昭二十四年卒,悼公以定四年卒,未应有曾孙可以授之国也。《杞世家》僖公过是悼公之子。疑《谱》误。
齐人归讙及阐。
不言来,命归之,无旨使也。○
使,所吏反。
[疏]注“不言”至“使也”。
○
正义曰:“定十年,齐人来归郓、讙、龟阴田。”此不言来,故解之。
【传】八年,春,宋公伐曹,将还,褚师子肥殿。
(子肥,宋大夫。○
殿,子练反,下注同。)曹人诟之,不行。
(诟,詈辱也。不行,殿兵止也。○
诟,本又作“訽”,呼豆反。詈,力智反。)师待之。公闻之,怒,命反之,遂灭曹。执曹伯及司城彊以归,杀之。
(终曹人之梦。)
吴为邾故,将伐鲁,问於叔孙辄。
问可伐不。辄,故鲁人。○
为,于伪反,下注“为之”同。
[疏]“问於叔孙辄”。
○
正义曰:定十二年,叔孙辄与公山不狃帅费人以袭鲁。兵败,奔齐,后自齐奔吴。吴子令问之。
叔孙辄对曰:“鲁有名而无情,
有大国名,无情实。
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
不狃,亦故鲁人。○
狃,女九反。公山不狃曰:“非礼也。君子违,不適雠国。
违,奔亡也。
[疏]“君子”至“雠国”。
○
正义曰:谓有故而去者也。本国於巳无大雠怨,已无报怨之心,则违而不適雠国。武王数纣之罪以告众云:“抚我则后,虐我则雠。”若父本无罪,而枉被诛杀,如伍员之徒,志在复雠,適国亦可矣,不得以此言格之也。若父以罪而受诛者,如斗辛之徒,本自不合怨君,故辛亦不敢怨也。
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
未臣所適之国,若有伐本国者,则可还奔命,死其难。○
难,乃旦反。
[疏]注“未臣”至“其难”。
○
正义曰:既臣之后,则身是新君之臣,性命非复已有,故不复得为旧君死节也。若未有臣服,则旧君之恩未绝,故可还奔旧君之命,死其难也。言“奔命”,则有命乃奔之。若命不及,亦不当还。
所讬也则隐。
曾所因托,则为之隐恶。○
曾,在增反。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不以其私怨恶,废弃其乡党之好。○
夫音符。行,下孟反,又如字。恶,乌路反,又如字,注同。好,呼报反,下文“好焉”同。今子以小恶而欲覆宗国,不亦难乎?
辄,鲁公族,故谓之“宗国”。○
覆,芳服反。若使子率,子必辞,王将使我。”子张疾之。
子张,辄也。
[疏]“若使子率”。
○
正义曰:率,谓在军前引道,率领先行,非为军之将帅也。故不狃云:子辞,“王将使我”。以其知鲁道者唯此二人故也。
王问於子洩,
子洩,不狃。○
洩,息列反,又作泄。对曰:“鲁虽无以立,
缓时若无能自立。
必有与毙。
急则人人知惧,皆将同死战。○
毙,婢世反。诸侯将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晋与齐楚辅之,是四雠也。
与鲁而四。
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不救何为?”三月,吴伐我。子洩率,故道险,从武城。
故由险道,欲使鲁成备。○
“子洩率”,绝句。“故道险”,绝句。初,武城人或有因於吴竟田焉,
侨田吴界。○
竟音境。侨,其骄反。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
鄫人亦侨田吴。滋,浊也。○
拘音俱,下同。沤,乌豆反。菅,古颜反。滋音玄,本亦作“兹”,子丝反。《字林》云:“黑也。”及吴师至,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
鄫人教吴,必可克。○
道音导。王犯尝为之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国人惧。
王犯,吴大夫,故尝奔鲁为武城宰,澹台子羽,武城人,孔子弟子也。其父与王犯相善,国人惧其为内应。○
澹,待甘反。应,应对之应。
[疏]“及吴”至“人惧”。
○
正义曰:杜意“拘者道之,以伐武城,克之”,谓语吴人云,若伐武城,必可克之。吴人王犯尝为武城之宰,与澹台子羽之父相善,国人惧者,谓武城邑惧子羽为吴内应。刘炫以为实克武城。今知非者,以下传始云“王犯尝为之宰”,“国人惧”。是未得武城,故知此“克之”是鄫人教吴之语。刘以为伐武城克之者,实克武城。国人惧者,惧其害鲁。若然,吴师既来伐鲁,是显然行兵,不须云王犯与子羽之父相善。鲁已受害,何须云国人始惧?传既云“王犯尝为之宰”,文继武城之下,是为武城之宰,澹台子羽又是武城之人,皆据武城而言,故知恐为武城内应。传载沤菅事者,说来伐武城之由。刘妄生异见而规,杜非也。
懿子谓景伯:“若之何?”对曰:“吴师来,斯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
言犯盟伐邾,所以召吴。
吴师克东阳而进,舍於五梧。明日,舍於蚕室。
三邑鲁地。
公宾庚、公甲叔子与战于夷,获叔子与析朱鉯。
公宾庚、公甲叔子并析朱鉯为三人,皆同车。传互言之。○
析,星历反,注及下同。献於王。王曰:“此同车,必使能,国未可望也。”
同车能俱死,是国能使人,故不可望得。
明日,舍于庚宗,遂次於泗上。微虎欲宵攻王舍,
微虎,鲁大夫。○
泗音四。私属徒七百人,三踊於幕庭。
於帐前设格,令士试跃之。○
属音烛。幕,亡博反。格,更百反。令,力呈反。跃,羊灼反。卒三百人,有若与焉,
卒,终也。终得三百人任行。有若,孔子弟子。与,在三百人中。○
与音预,注同。任音壬。及稷门之内。
三百人行至稷门。
或谓季孙曰:“不足以害吴,而多杀国士,不如巳也。”乃止之。吴子闻之,一夕三迁。
畏微虎。○
三,息暂反。吴人行成。
求与鲁成。
将盟,景伯曰:“楚人围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
在宣十五年。○
骸,户皆反,本又作“骨”。爨,七乱反。犹无城下之盟。我未及亏,而有城下之盟,是弃国也。吴轻而远,不能久,将归矣。请少待之。”弗从。景伯负载,造於莱门。
以言不见从,故负载书,将欲出盟。○
亏,去危反。轻,遣政反。载如字。或音戴。造,七报反。莱音来。
[疏]注“以言”至“出盟”。
○
正义曰:刘炫云:载书,盟主所制,自当吴人为之,何由复出鲁国?又载书数简之文耳,何须负之?且诸言载书,未有单称“载”者,以为负载器物,欲往质於吴,以规杜。今杜知“负载”是“负载书”者,以《周礼》司盟掌盟载之事,故传云士庄子为载书。此上有“将盟”之文,下即云“负载”之事,故知是载书也。刘以“负载”谓背负器物。然则景伯鲁之大夫,亲自负物,不近人情,而规杜过,非也。
乃请释子服何於吴,吴人许之。以王子姑曹当之,而后止。
释,舍也。鲁人不以盟为了,欲因留景伯为质於吴。既得吴之许,复求吴王之子以交质。吴人不欲留王子,故遂两止。○
质音致,下同。复,扶又反。吴人盟而还。
不书盟,耻吴夷。
齐悼公之来也,
在五年。
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即位而逆之。季鲂侯通焉,
鲂侯,康子叔父。○
妻,七计反。鲂音房。女言其情,弗敢与也。齐侯怒。夏,五月,齐鲍牧帅师伐我,取讙及阐。或谮胡姬於齐侯,
胡姬,景公妾。
曰:“安孺子之党也。”六月,齐侯杀胡姬。
传言齐侯无道,所以不终。
齐侯使如吴请师,将以伐我,乃归邾子。
齐未得季姬,故请师也。吴前为邾讨鲁,惧二国同心,故归邾子。○
为,于伪反。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大宰子馀讨之,
子馀,大宰嚭。
囚请楼台,栫之以棘。
栫,雍也。○
栫,本又作“荐”,在荐反。雍,於勇反。使诸大夫奉大子革以为政。
革,邾大子桓公也。为十年邾子来奔传。
秋,及齐平。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
宾如,臧会子。
齐闾丘明来莅盟,
明,闾丘婴之子也。盟不书,讳略之。
[疏]注“明闾”至“略之”。
○
正义曰:鲁以淫女见伐丧邑,又屈服求盟,是可耻之事。二盟皆不书者,讳其恶而略之。
且逆季姬以归,嬖。
季姬,鲂侯所通者。
鲍牧又谓群公子曰:“使女有马千乘乎?”
有马千乘,使为君也。鲍牧本不欲立阳生,故讽动群公子。○
女音汝。乘,绳证反,注及下同。讽,方凤反。公子愬之。公谓鲍子:“或谮子,子姑居於潞以察之。
潞,齐邑。○
愬音素。潞音路。若有之,则分室以行;若无之,则反子之所。”出门,使以三分之一行。半道,使以二乘。及潞,麇之以入,遂杀之。
麇亦束缚。○
麇,丘陨反。
冬,十二月,齐人归讙及阐,季姬嬖故也。
【经】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无传。三月而葬,速。)
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书“取”,覆而败之。雍丘县属陈留。○
雍,於勇反。
[疏]注“书取覆而败之”。
○
正义曰:庄十一年传例曰:“覆而败之曰取某师。”《释例》曰:“覆者,谓威力兼备,若罗纲之所掩覆,一军皆见禽制,故以取为文,专制之辞也。”案传郑师围宋雍丘,宋皇瑗复於郑师之外筑垒使合,表里受敌,无处可逃。子姚救之,又大败。而宋师乃号令“使有能者无死”,是其合军尽禽敌人,制其死命,是於例正合书“取”也。
夏,楚人伐陈。
秋,宋公伐郑。
冬,十月。
【传】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
(齐与鲁平,故辞吴师。○
绰,昌灼反,本又作“卓”,同。)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於君。”
(为十年吴伐齐传。)
郑武子賸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
賸,罕达也。瑕,武子之属。○
賸,以证反。请外取,许之。
瑕请取於他国。
故围宋雍丘。宋皇瑗围郑师,
许瑕师。
每日迁舍,
作垒堑成,辄徙舍合其围。○
垒,力轨反。堑,七艳反。垒合,郑师哭。子姚救之,大败。
子姚,武子賸也。
二月,甲戌,宋取郑师于雍丘,使有能者无死,
惜其能也。
以郏张与郑罗归。
郑之有能者。○
郏,古洽反,又音甲。
夏,楚人伐陈,陈即吴故也。
宋公伐郑。
报雍丘。
[疏]“宋公伐郑”。
○
正义曰:虚举经文者,为下赵鞅救郑起,并以终上取郑师之事也。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於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韩江是。○
邗音寒。射,食亦反,又音亦。
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適火,
水火之兆。
[疏]“遇水適火”。
○
正义曰:服虔云:“兆南行適火。卜法横者为土,立者为木,邪向经者为金,背经者为火,因兆而细曲者为水。”
占诸史赵、史墨、史龟。
皆晋史。
史龟曰:“是谓沈阳,
火阳得水,故沈。
可以兴兵。
兵,阴类也,故可以兴兵。
利以伐姜,不利子商。
姜,齐姓。子商,谓宋。
伐齐则可,敌宋不吉。”史墨曰:“盈,水名也。子,水位也。
赵鞅,姓盈。宋,姓子。水盈坎乃行,子姓又得北方水位。
[疏]注“赵鞅”至“水位”。
○
正义曰:《秦本纪》秦,伯翳之后,为嬴姓也。《赵世家》云:“赵氏之先,与秦同祖。其伯翳后世为盈泄蜚廉,有子二人:一曰恶来,其后为秦;一曰季胜,其后为赵。今卜赵鞅伐宋,故以嬴子二姓为占也。
名位敌,不可干也。
二水俱盛,故言“不可干”。
炎帝为火师,
神农有火瑞,以火名官。
姜姓其后也。水胜火,伐姜则可。”史赵曰:“是谓如川之满,不可游也。
既盈而得水位,故为如川之满,不可冯游,言其波流盛。○
游音由。冯,皮冰反。郑方有罪,不可救也。
郑以嬖宠伐人,故以为有罪。
救郑则不吉,不知其他。”
救郑,则当伐宋,故不吉也。
阳虎以《周易》筮之,遇《泰》
《乾》下《坤》上,《泰》。
之《需》,
《乾》下《坎》上,《需》。《泰》六五变。○
需音须。
[疏]“遇泰之需”。
○
正义曰:《乾》下《坤》上,《泰》。乾为天,坤为地,地在上,天在下。《象》曰:“天地交,《泰》。泰者,大也。天地交合,万物大通,故名此卦为《泰》。《乾》下《坎》上,《需》。”《彖》曰:“《需》,须也。”言云在天上,须散而为雨,故名此卦为《需》。
曰:“宋方吉,不可与也。
不可与战。《泰》六五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帝乙,纣父,五为天子,故称帝乙。阴而得中,有似王者嫁妹,得如其愿,受福禄而大吉。○
祉音耻。
[疏]注“不可”至“大吉”。
○
正义曰:《泰》六五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易》之文也。既引其文,又解其意。帝乙,纣父,《殷本纪》文也。《易》之爻位五,为天子,故於六五之爻称帝乙也。其《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六是阴爻也。五是上体之中,居天子之位,阴而得中,有似王者嫁妹,得如其愿,受福禄而大吉。王弼云:“妇人谓嫁曰归。泰者,阴阳交通之时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降身应二,感以相与,用中行愿,不失其礼。”帝乙归妹,诚合斯义。履顺居中,行原以祉,尽夫阴阳交配之宜,故元吉也。”杜说与彼同。案《易》称“高宗伐鬼方”者,实伐之。“帝乙归妹”者,实嫁之。其女有贤德,名闻昭著,故得载之《易·象》。但书典散亡,不知嫁与何人,为谁之妻。
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宋、郑,甥舅也。
宋、郑,为昏姻甥舅之国。宋为微子之后,今卜得帝乙卦,故以为宋吉。
[疏]“宋郑甥舅”。
○
正义曰:宋郑异姓,必嫁娶往来或可时实有亲,故为甥。甥辄言甥舅者,言其昏姻势敌,敌则无以相倾,宋有福,郑必衰,言郑不可助也。
祉,禄也。若帝乙之元子归妹,而有吉禄,我安得吉焉?”乃止。
吉在彼,则我伐之为不吉。
冬,吴子使来儆师伐齐。
前年齐与吴谋伐鲁,齐既与鲁成而止,故吴恨之,反与鲁伐齐。○
儆音景。
【经】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来奔。
[疏]“邾子益来奔”。
○
正义曰:八年“归邾子益于邾”。传云:“邾子又无道,吴子使大宰子馀讨之,囚诸楼台,栫之以棘。”盖将归吴而因之。今言“来奔”,当是自吴逃而来適鲁。传称“齐甥也,遂奔齐”。经不复书其奔齐者,凡诸来奔,既至鲁而更复奔他国者,已去其位,略贱之,不复书。齐庆封亦是也。
公会吴伐齐。
书“会”,从不与谋。○
与音预。
[疏]注“书会”至“与谋”。
○
正义曰:往年吴来儆师,是与我谋也。而“从不与谋”者,“与谋”者,谓彼此和同计谋,然后共伐,则是我为伐主,故言及某同行。“不与谋”者,谓彼心自定,遣来召我,则彼为伐主,我往会之,故言会某伐某。令吴伐齐之意已定,儆师者来召鲁耳。於例止当言“会”,故从不与谋之文。
三月,戊戌,齐侯阳生卒。
以疾赴,故不书弑。○
弑,申志反。
[疏]注“以疾”至“书弑”。
○
正义曰:传称“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则阳生被弑矣。而经书“卒”,是以疾死赴也。襄七年“郑伯髡顽卒于鄵”,传称“子驷使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知此亦以疾死赴,故不书弑也。八年“臧宾如如齐莅盟”。齐闾丘明来莅盟”。是再同盟,故赴以名。杜不言,略之。
夏,宋人伐郑。
无传。
晋赵鞅帅师侵齐。
五月,公至自伐齐。
无传。
葬齐悼公。
无传。
卫公孟彄自齐归于卫。
无传。书“归”,齐纳之。○
彄,苦侯反。
[疏]注“书归齐纳之”。
○
正义曰:定十四年卫公孟彄出奔郑,自郑奔齐,故今自齐归卫也。成十八年传例曰:“凡去其国,诸侯纳之曰归。”此书“自齐归”,知是“齐纳之”。
薛伯夷卒。
无传。赴以名,故书。
[疏]注“赴以名故书”。
○
正义曰:定十三年“薛弑其君比”,此夷当代为君,尔来未同盟,而赴以名,故书。
秋,葬薛惠公。
无传。
冬,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季子不书,陈人来告,不以名。
[疏]注“季子”至“以名”。
○
正义曰:传称“延州来季子救陈”,即是季札也。札以襄二十九年来聘,书名,则此亦宜书名。今不书者,陈人来告,不以名也。
【传】十年,春,邾隐公来奔,齐甥也,故遂奔齐。
(终子贡之言。)
公会吴子、邾子、郯子伐齐南鄙,师于鄎。
(鄎,齐地。邾、郯不书,兵并属吴,不列於诸侯。○
郯音谈。鄎音息。并,必政反。)齐人弑悼公,赴于师。
(以说吴。○
弑,申志反。)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承,吴大夫。)
夏,赵鞅帅师伐齐,
经书“侵”,以“侵”告。
大夫请卜之。赵孟曰:“吾卜於此起兵,
谓往岁卜伐宋不吉,利以伐姜,故令兴兵。
事不再令,
再令,渎也。
卜不袭吉,
袭,重也。○
重,直龙反,又直用反。行也。”於是乎取犁及辕,
犁,一名隰。济南有隰阴县,祝阿县西有辕城。○
犁,力兮反,又力之反。辕音袁,一音于眷反。隰音习,本或作“隰”,音同。
[疏]注“犁一名隰”。
○
正义曰:犁即犁丘也。二十三年传称齐晋战于犁丘,知伯亲禽颜庚。庚即涿聚也。二十七年陈成子召颜涿聚之子晋,曰隰之役,而父死焉。”是犁一名隰。
毁高唐之郭,侵及赖而还。
秋,吴子使来复儆师。
伐齐未得去,故为明年吴伐齐传。○
复,扶又反。
冬,楚子期伐陈。
陈即吴故。
吴延州来季子救陈,谓子期曰:“二君不务德,
二君,吴楚。
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
季子,吴王寿梦少子也。寿梦以襄十二年卒,至今七十七岁。寿梦卒,季子已能让国,年当十五六,至今盖九十馀。○
梦音蒙。少,诗照反。
[疏]注“季子”至“十馀”。
○
正义曰:襄、昭之传称延州来季子者,皆是季札也。此说务德安民是大贤之事,亦当是札,故计迹其年,言虽老犹能将兵也。孙毓以为季子食邑於州来,世称“延州来”。季子犹赵氏,世称“知伯”。延州来季子,或是札之子与孙也。
【经】十有一年,春,齐国书帅师伐我。
夏,陈辕颇出奔郑。
书名,贪也。○
颇,破可反,又普多反。
五月,公会吴伐齐。
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公与伐,而不与战。艾陵,齐地。○
艾,五盖反。与伐,音预,下同。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无传。赴以名,故书之。
[疏]注“赴以名,故书之”。正义曰:四年“滕子结卒”。虞毋代结为君,尔来未同盟,来赴,故书也。
冬,十有一月,葬滕隐公。
无传。
卫世叔齐出奔宋。
书名,淫也。
【传】十一年,春,齐为鄎故,
(鄎在前年。○
为,于伪反。)国书、高无帅师伐我,及清。
(清,齐地。齐北卢县东有清亭。○
音普悲反。)季孙谓其宰冉求,
(冉求,鲁人,孔子弟子。)
曰:“齐师在清,必鲁故也,若之何?”求曰:“一子守,二子从公御诸竟。”季孙曰:“不能。”
(自度力不能使二子御诸竟。○
守,手又反。从,才用反。御,鱼吕反,亦作“御”。竟音境。度,作洛反。)求曰:“居封疆之间。”
(封彊,竟内近郊地。○
彊,居良反。)季孙告二子,
(二子,叔孙、孟孙也。)
二子不可。求曰:“若不可,则君无出。一子帅师背城而战。不属者,非鲁人也。
(属,臣属也。言不战为不臣。)
鲁之群室,众於齐之兵车,
(群室,都邑居家。)
一室敌车,优矣。子何患焉?二子之不欲战也宜,政在季氏。
(言二子恨季氏专政,故不尽力。○
“二子之不欲战也宜”,绝句。)当子之身,齐人伐鲁而不能战,子之耻也。大不列於诸侯矣。”季孙使从於朝,
(使冉求随已之公朝。)
俟於党氏之沟。
(党氏沟,朝中地名。○
党音掌。)武叔呼而问战焉。
(问冉求。)
对曰:“君子有远虑,小人何知?”懿子强问之,对曰:“小人虑材而言,量力而共者也。”
(言子所问,非巳材力所及,故不能言。○
强,其丈反。共音恭。)武叔曰:“是谓我不成丈夫也。”
(知冉求非巳不欲战,故不对。○
“不成丈夫也”,本或作“大夫”,非是。)退而蒷乘,
(蒷,阅。○
蒷,所求反。乘,绳证反。阅音悦。)孟孺子洩帅右师,
(孺子,孟懿子之子武伯彘。○
孺,而住反。彘,直利反。)颜羽御,邴洩为右。
(二子,孟氏臣。○
邴音丙,又彼命反。)冉求帅左师,管周父御,樊迟为右。
(樊迟,鲁人,孔子弟子樊须。○
父音甫。)季孙曰:“须也弱。”有子曰:“就用命焉。”
(虽年少,能用命。有子,冉求也。○
少,诗照反。)季氏之甲七千,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已徒卒。
(步卒,精兵。○
卒,子忽反,注同。)老幼守宫,次于雩门之外。
(南城门也。○
雩音于。)五日,右师从之。
(五日乃从,言不欲战。)
公叔务人
(务人,公为,昭公子。)
见保者而泣
(保,守城者。)
曰:“事充
(繇役烦。○
繇,本或作“傜”,同,音遥。)政重,
(赋税多。)
上不能谋,士不能死,何以治民?吾既言之矣,敢不勉乎!”
(既言人不能死,巳不敢不死。)
师及齐师战于郊,齐师自稷曲,
(稷曲,郊地名。)
师不逾沟。樊迟曰:“非不能也,不信子也。请三刻而逾之。”
(与众三刻约信。)
如之,众从之。
(如樊迟言,乃逾沟。)
师入齐军。
(冉求之师。)
右师奔,齐人从之。
(逐右师。)
陈瓘、陈庄涉泗。
(二陈,齐大夫。○
瓘,古奂反。泗音四。)孟之侧后入以为殿,
(之侧,孟氏族也,字反。○
殿,丁练反。)抽矢策其马曰:“马不进也。”
(不欲伐善。○
抽,敕留反。策,初革反,本或作“筴”。)林不狃之伍曰:“走乎?”
(不狃,鲁士。五人为伍。败而欲走。)
不狃曰:“谁不如?”
(我不如谁而欲走。○
“谁不如”,如字,一音而庶反,注同。)曰:“然则止乎?”不狃曰:“恶贤?”
(言止战恶足为贤,皆无战志。○
恶音乌,注同。)徐步而死。
(徐行而死,言鲁非无壮士,但季孙不能使。)
师获甲首八十,
(冉求所得。)
齐人不能师。
(不能整其师。)
宵,谍曰:“齐人遁。”
(谍,间也。○
谍音牒。遁,徒困反。间,间厕之间。)冉有请从之三,季孙弗许。孟孺子语人曰:“我不如颜羽,而贤於邴洩。
(二子与孟孺子同车。○
语,鱼据反。)子羽锐敏,
(子羽,颜羽。锐,请也。敏,疾也。言欲战。)
我不欲战而能默。
(心虽不欲,口不言奔。○
默,本亦作“嘿”,亡北反。)洩曰:‘驱之。’”
(言驱马欲奔。)
公为与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殡。
(皆,俱也。○
嬖,必计反。僮,本亦作“童”,音同。汪,乌黄反。锜,鱼绮反。乘,绳证反。)孔子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
(时人疑童子当殇。○
殇音商。八岁至十九岁为殇。)
[疏]注“时人”至“当殇”。
○
正义曰:《丧服》“大功”章云:“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传曰:何以大功,未成人也。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其於服也。长殇中殇降成人一等,下殇降二等。此汪锜盖长殇也,时人疑其当降服。又葬殇之礼,亦异成人。《檀弓》云“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是其异於成人也。
冉有用矛於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
言能以义勇。不书战,不皆陈也。不书败,胜负不殊。○
矛,亡侯反。陈,直觐反。
夏,陈辕颇出奔郑。初,辕颇为司徒,赋封田以嫁公女。
封内之田,悉赋税之。
有馀,以为巳大器。
大器,锺鼎之属。
国人逐之,故出。道渴,其族辕唅进稻醴、粱糗、腶脯焉。
糗、乾饭也。○
唅,况阮反。稻醴,音礼,以稻米为醴酒。粱糗,起九反,以粱米为之,一音昌绍反。腶脯,丁乱反,字亦作“锻”。加姜桂曰脯也。
[疏]“稻醴粱糗腶脯”。
○
正义曰:《周礼·酒正》:“辨五齐之名”,“二日醴齐”。郑玄云:“醴犹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之恬酒矣。”则醴是浊酒也。《月令》命作酒云:“秫稻必齐。”是以稻为醴也。《释草》云:“虋,赤苗;芑,白苗。”郭璞曰:“今之赤粱粟,白粱粟皆好穣也。”《内则》郑玄注云:“腶脩,捶脯施姜桂也。”
喜曰:“何其给也?”对曰:“器成而具。”
具此醴糗。
曰:“何不吾谏?”对曰:“惧先行。”
恐言不从,先见逐。
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
欲以报也。○
为,于伪反。五月,克博,壬申,至于嬴。
博、嬴,齐邑也。二县皆属泰山。○
嬴音盈。中军从王,
吴中军。
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
三将,吴大夫。
齐国书将中军,高无将上军,宗楼将下军。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
书,子占也。欲获死事之功。
宗子阳与闾丘明相厉也。
相劝厉致死。子阳,宗楼也。
桑掩胥御国子。
国子,国书。
公孙夏曰:“二子必死。”
亦劝勉也。○
夏,户雅反。将战,公孙夏命其徒歌《虞殡》。
《虞殡》,送葬歌曲。示必死。○
殡,必刃反。
[疏]“歌虞殡”。
○
正义曰:贾逵云“《虞殡》,遣殡歌诗”,杜云“送葬歌曲”,并不解“虞殡”之名。礼,启殡而葬,葬即下棺,反日中而虞。盖以启殡将虞之歌,谓之“虞殡”。歌者,乐也。丧者,哀也。送葬得有歌者,盖挽引之人为歌声以助哀,今之挽歌是也。旧说挽歌,汉初田横之臣为之。据此,挽歌之有久矣。晋初荀顗制礼,以吉凶不杂,送葬不宜有歌,去之。挚虞駮之云:“《诗》云‘君子作歌,惟以告哀’。葬之有歌,不为害也。”复存之。
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
子行,陈逆也。具含玉,亦示必死。○
行如字,又户郎反。含,户暗反,本又作“唅”。公孙挥命其徒曰:“人寻约,吴发短。”
约,绳也。八尺为寻。吴发短,欲以绳贯其首。○
挥,许韦反。东郭书曰:“三战必死,於此三矣。”
三战,夷仪、五氏与今。
使问弦多以琴,
弦多,齐人也。六年奔鲁。问,遗也。○
遗,唯季反。
[疏]“使问弦多以琴”。
○
正义曰:礼以物遗人谓之问。二十六年卫出公“使以弓问子赣”,《论语》云“问人於他邦”,皆是也。
曰:“吾不复见子矣。”
言将死战。
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
鼓以进军,金以退军。不闻金,言将死也。传言吴师彊,齐人皆自知将败。
[疏]注“鼓以”至“退军”。
○
正义曰:《周礼·大司马》教大阅之礼云:“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车徒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鸣铙且卻。”郑注云:凡进军退军鼓铎同。其所异者,废镯而鸣铙耳。如郑此言,则进退皆有金鼓。而杜云“鼓以进军金以退军”者,《周礼》是教战之法,其临敌之时,欲战则先击鼓以动之,欲退则先击金以静之,故长勺之役,公将鼓之,是欲战击鼓也。此传云“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是欲退击金也。
甲戌,战于艾陵,展如败高子,
齐上军败。
国子败胥门巢。
吴上军亦败。
王卒助之,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以献于公。
公以兵从,故以劳公。○
卒,子忽反。乘,绳证反。从,才用反,又如字。劳,力报反。将战,吴子呼叔孙
叔孙,武叔州仇。
曰:“而事何也?”
问何职。
对曰:“从司马。”
从吴司马所命。
王赐之甲、剑铍,曰:“奉尔君事,敬无废命。”叔孙未能对,卫赐进
赐,子贡,孔子弟子。○
铍,普悲反。
[疏]“卫赐”。
○
正义曰:子贡,卫人,故称“卫赐”。
曰:“州仇奉甲从君。”而拜。
拜受之。
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
归於齐也。元,首也。吴以献鲁。
寘之新箧,襡之以玄纁,
襡,荐也。○
寘,之豉反。箧,苦协反。襡音尉。别本作“襡以玄纁”,纁,许云反,本亦作“勋”。加组带焉。寘书于其上曰:“天若不识不衷,何以使下国?”
言天识不善,故杀国子。○
组音祖。衷音忠。
吴将伐齐,越子率其众以朝焉,王及列士皆有馈赂。吴人皆喜,唯子胥惧,曰:“是豢吴也夫!”
豢,养也。若人养牺牲,非爱之,将杀之。○
馈,其位反,或作餽。赂音路。豢音患。夫音扶。谏曰:“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於我。
欲得吴。
夫其柔服,求济其欲也,不如早从事焉。
从事,击之。
得志於齐,犹获石田也,无所用之。
石田,不可耕。
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盘庚》之诰曰:‘其有颠越不共,则劓殄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邑。’
《盘庚》,《商书》也。颠越不共,从横不承命者也。劓,割也。殄,绝也。育,长也。俾,使也。易种,转生种类。○
沼,之兆反。泯,亡轸反。盘,步干反。诰,古报反。共音恭,注同。劓,鱼器反。殄,大典反。俾,必耳反。种,章勇反,注同。从,子容反。长,丁丈反。
[疏]注“盘庚”至“种类”。
○
正义曰:彼文云“颠越不恭,暂遇奸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此传字少於彼,引之略也。孔安国云:“颠,殒。越,队也。不恭,不奉上命。”孔言陨队,谓受上命而队失之。杜言从横不承命,谓其人性自颠越从横,不肯承命。意小异也。刑名以截鼻为劓,劓是割也。殄、绝,育、长,俾、使,皆《释诂》文也。易,谓转易。无使转生种类,不令更有恶子孙也。
是商所以兴也。今君易之,将以求大,不亦难乎!”弗听。使於齐,属其子於鲍氏,为王孙氏。
私使人至齐属其子,改姓为王孙,欲以辟吴祸。○
使,所吏反。属音烛,注及下同。反役,王闻之,使赐之属镂以死。
艾陵役也。属镂,剑名。○
镂,力俱反,又力侯反。将死,曰:“树吾墓槚,槚可材也,吴其亡乎!三年,其始弱矣。盈必毁,天之道也。
越人朝之,伐齐胜之,盈之极也。为十三年越伐吴起。○
槚,古雅反,木名。
[疏]“将死”。
○
正义曰:《吴语》云:子胥将死,曰:“而县吾目於吴门,以见越人之入,吴国之亡也。”遂自杀。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之鸱夷,而投之於江。贾逵云:“鸱夷,革囊也。”
秋,季孙命脩守备,曰:“小胜大,祸也。齐至无日矣。”
善有备。○
守,手又反。
冬,卫大叔疾出奔宋。
疾即齐也。
初,疾娶于宋子朝,
子朝,宋人,仕卫为大夫。○
朝如字。其娣嬖。
娣,所娶女之娣。
子朝出,
出奔。
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寘於犁,
犁,卫邑。○
妻之,七计反。犁,力兮反。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或淫于外州,外州人夺之轩以献。
外州,卫邑。轩,车也,以献於君。
耻是二者,故出。卫人立遗,使室孔姞。
遗,疾之弟。孔姞,孔文子之女,疾之妻。○
姞,其乙反,又其吉反。疾臣向魋,
为宋向魋臣。○
魋,徒回反。纳美珠焉,与之城鉯。
城鉯,宋邑。
宋公求珠,魋不与,由是得罪。及桓氏出,
出在十四年。
城鉯人攻大叔疾,卫庄公复之。
听使还。
使处巢,死焉。殡於郧,葬於少秂。
终言疾之失所也。巢、郧、少秂,皆卫地。○
郧音云。少,诗照反。秂,大计反。初,晋悼公子慭亡在卫,使其女仆而田。
仆,御。田,猎。○
慭,鱼觐反;一作“整”,征领反。大叔懿子止而饮之酒,
懿子,大叔仪之孙。○
饮,於鸩反。遂聘之,生悼子。
悼子,大叔疾。○
聘,匹政反。悼子即位,故夏戊为大夫。
夏戊,悼子之甥。○
夏,户雅反,下同。戊音茂。悼子亡,卫人翦夏戊。
翦,削其爵邑。
孔文子之将攻大叔也,访於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则尝学之矣。
胡簋,礼器名。夏曰胡,周曰簋。○
簋音轨。
[疏]注“胡簋”至“曰簋”。
○
正义曰:胡簋,行礼所用之器,故以胡簋言礼事。《论语》卫灵公问曰:“俎豆之事”,意亦同也。《明堂位》说四代之器云: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如记文,则夏器名琏,殷器名瑚。而包咸、郑玄等注《论语》,贾、服等注此传,皆云夏曰胡。杜亦同之。或别有所据,或相从而误。
甲兵之事,未之闻也。”退,命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以鸟自喻。
[疏]“甲兵”至“闻也”。
○
正义曰:对灵公,“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其意亦与此同。军旅、甲兵,亦治国之具也。此以文子非礼,欲国内用兵,灵公空问军陈,故并不答,非轻甲兵也。
文子遽止之,曰:“圉岂敢度其私访?国之难也。”
圉,文子名。度,谋也。○
遽,其据反。度,待洛反,注及下同。难,乃旦反。将止,
仲尼止。
鲁人以币召之,乃归。
於是自卫反鲁,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疏]“鲁人”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灌圃耐得翁
清·遁庐
(元)陈世隆撰
明·王守仁
明·杨爵
南朝陈·姚最续
宋·仁勇
宋·彭大雅
(五代蜀)毛文錫
白朴
明·张源
明·谢榛
老子
明·傅山
明·紫薇垣散人
汉·荀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