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明伦汇编官常典京兆部-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官常典京兆部
京兆部名臣列传一
汉
隽不疑
按汉书本传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
学进退必以礼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
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
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
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
剑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
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
胜之胜之开合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
胜之□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
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
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
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
骇至昏夜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
州刺史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
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
皆伏其辜擢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
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
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
他时或亡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
残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
着黄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
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
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
立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
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
瞶违命出奔辄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
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天子与
大将军霍光闻而嘉之曰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
大谊繇是名声重于朝廷在位者皆自以不及也大
将军光欲以女妻之不疑固辞不肯当久之以病免
终于家京师纪之后赵广汉为京兆尹言我禁奸止
邪行于吏民至于朝廷事不及不疑远甚廷尉验治
何人竟得奸诈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居湖以卜筮
为事有故太子舍人尝从方遂卜谓曰子状貌甚似
卫太子方遂心利其言几得以富贵即诈自称诣阙
廷尉逮召乡里识知者张宗禄等方遂坐诬罔不道
要斩东市一姓张名延年
韩延寿
按汉书本传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
学父义为燕郎中剌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闵
之是时昭帝富于春秋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
良文学问以得失时魏相以文学对策以为赏罚所
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
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
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光纳其言因擢延
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
豪强难治国家常为选良二千石先是赵广汉为太
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一切以为
聪明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雠延寿欲改更之教
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
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
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
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
古礼不得过法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
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
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
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
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
举行丧让财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宫春秋乡射陈钟
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
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
事吏民敬畏趋乡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
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
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
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
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喑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延寿
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
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孝经曰
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
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
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
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
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其纳善听谏皆此
类也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入
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岁余不肯出行县丞掾数
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延寿曰县皆
有贤令长督邮分明善恶于外行县恐无所益重为
烦扰丞掾皆以为方春月可壹出劝耕桑延寿不得
已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
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
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
其耻咎在冯翊当先退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
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
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
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延寿大
喜开合延见内酒肉与相对饮食厉勉以意告乡部
有以表劝悔过从善之民延寿乃起听事劳谢令丞
以下引见尉荐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延
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言者推其至
诚吏民不忍欺绐延寿代萧望之为左冯翊而望之
迁御史大夫侍谒者福为望之道延寿在东郡时放
散官钱千余万望之与丞相丙吉议吉以为更大赦
不须考会御史当问事东郡望之因令并问之延寿
闻之即部吏案校望之在冯翊时廪牺官钱放散百
余万廪牺吏掠治急自引与望之为奸延寿劾奏移
殿门禁止望之望之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
不问而为延寿所拘持上由是不直延寿各令穷竟
所考望之卒无事实而望之遣御史案东郡具得其
事延寿在东郡时试骑士治饰兵车画龙虎朱爵延
寿衣黄纨方领驾四马傅总建幢棨植羽葆鼓车歌
车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五骑为伍分左右部
军假司马千人持幢旁毂歌者先居射室望见延寿
车噭咷楚歌延寿坐射室骑吏持戟夹陛列立骑士
从者带弓鞬罗后令骑士兵车四面营陈被甲鞮鞪
居马上抱弩负籣又使骑士戏车弄马盗骖延寿又
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镡放效尚方事及取
官钱帛私假繇使吏及治饰车甲三百万以上于是
望之劾奏延寿上僭不道又自陈前为延寿所奏今
复举延寿罪众庶皆以臣怀不正之心侵冤延寿愿
下丞相中二千石博士议其罪事下公卿皆以延寿
前既无状后复诬诉典法大臣欲以解罪狡猾不道
天子恶之延寿竟坐弃市吏民数千人送至渭城老
小扶持车毂争奏酒炙延寿不忍距逆人人为饮计
饮酒石余使掾史分谢送者远苦吏民延寿死无恨
百姓莫不流涕延寿三子皆为郎吏且死属其子勿
为吏以己为戒子皆以父言去官不仕至孙威乃复
为吏至将军威亦多恩信能拊众得士死力威又坐
奢僭诛延寿之风类也
赵广汉
按汉书本传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
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
准令察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
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方
上建素豪侠宾客为奸利广汉闻之先风告建不改
于是收案致法中贵人豪长者为请无不至终无所
听宗族宾客谋欲篡取广汉尽知其计议主名起居
使吏告曰若计如此且并灭家令数吏将建弃市莫
敢近者京师称之是时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大将
军霍光与群臣共废王尊立宣帝广汉以与议定策
赐爵关内侯迁颍川太守郡大姓原褚宗族横恣宾
客犯为盗贼前二千石莫能禽制广汉既至数月诛
原褚首恶郡中震栗先是颍川豪桀大姓相与为婚
姻吏俗朋党广汉患之厉使其中可用者受记出有
案问既得罪名行法罚之广汉故漏泄其语令相怨
咎又教吏为缿筒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托以为豪
桀大姓子弟所言其后强宗大族家家结为仇雠奸
党散落风俗大改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
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壹切治理威名流闻及匈奴
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本始二年汉发五将军击
匈奴征广汉以太守将兵属蒲类将军赵充国从军
还复用守京兆尹满岁为真广汉为二千石以和颜
接士其尉荐待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
曰某掾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吏见
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广
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辄先
闻知风谕不改乃收捕之无所逃按之□立具即时
伏辜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
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
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
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惟广汉至精能行之
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
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
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
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
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
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
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
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
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
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广汉尝记召湖都亭长湖
都亭长西至界上界上亭长戏曰至府为我多谢问
赵君亭长既至广汉与语问事毕谓曰界上亭长寄
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亭长叩头服实有之广汉因
曰还为吾谢界上亭长勉思职事有以自效京兆不
忘卿厚意其发奸摘伏如神皆此类也广汉奏请令
长安游侥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
枉法妄系留人京兆政清吏民称之不容口长老传
以为自汉兴以来治京兆者莫能及左冯翊右扶风
皆治长安中犯法者从迹喜过京兆界广汉叹曰乱
吾治者常二辅也诚令广汉得兼治之直差易耳初
大将军霍光秉政广汉事光及光薨后广汉心知微
指发长安吏自将与俱至光子博陆侯禹第直突入
其门廋索私屠酤推破卢罂斧斩其门关而去时光
女为皇后闻之对帝涕泣帝心善之以召问广汉广
汉由是侵犯贵戚大臣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
少者专厉强壮□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
之计莫为持难广汉终以此败初广汉客私酤酒长
安市丞相史逐去客客疑男子苏贤言之以语广汉
广汉使长安丞案贤尉史禹故劾贤为骑士屯霸上
不诣屯所乏军兴贤父上书讼罪告广汉事下有司
覆治禹坐要斩请逮捕广汉有诏即讯辞服会赦贬
秩一等广汉疑其邑子荣畜教令后以他法论教畜
人上书言之事下丞相御史案验甚急广汉使所亲
信长安人为丞相府门卒令微司丞相门内不法事
地节三年七月中丞相傅婢有过自绞死广汉闻之
疑丞相夫人□杀之府舍而丞相奉斋酎入庙祠广
汉得此使中郎赵奉寿风晓丞相欲以胁之毋令穷
正己事丞相不听案验愈急广汉欲告之先问太史
知星气者言今年当有戮死大臣广汉即上书告丞
相罪制曰下京兆尹治广汉知事迫切遂自将吏卒
突入丞相府召其夫人跪庭下受辞收奴婢十余人
去责以杀婢事丞相魏相上书自陈妻实不杀婢广
汉数犯罪法不伏辜以诈巧迫胁臣相幸臣相宽不
奏愿下明使者治广汉所验臣相家事事下廷尉治
罪实丞相自以过谴笞傅婢出至外第乃死不如广
汉言司直萧望之劾奏广汉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
公逆节伤化不道宣帝恶之下广汉廷尉狱又坐贼
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天
子可其奏吏民守阙号泣者数万人或言臣生无益
县官愿代赵京兆死使得牧养小民广汉竟坐要斩
广汉虽坐法诛为京兆尹廉明威制豪强小民得职
百姓追思歌之至今
张敞
按汉书本传敞字子高本河东平阳人也祖父孺为
上谷太守徙茂陵敞父福事孝武帝官至光禄大夫
敞后随宣帝徙杜陵敞本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察
廉为甘泉仓长稍迁太仆丞杜延年甚奇之会昌邑
王征即位动作不由法度敞上书谏曰孝昭皇帝蚤
崩无嗣大臣忧惧选贤圣承宗庙东迎之日惟恐属
车之行迟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
耳观化听风国辅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辇先迁此过
之大者也后十余日王贺废敞以切谏显名擢为豫
州刺史以数上事有忠言宣帝征敞为大中大夫与
于定国并平尚书事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而使主
兵车出军省减用度复出为函谷关都尉宣帝初即
位废王贺在昌邑上心惮之徙敞为山阳太守久之
大将军霍光薨宣帝始亲政事封光兄孙山云皆为
列侯以光子禹为大司马顷之山云以过归第霍氏
诸婿亲属颇出补吏敞闻之上封事曰臣闻公子季
友有功于鲁大夫赵衰有功于晋大夫田完有功于
齐皆畴其官邑延及子孙终后田氏篡齐赵氏分晋
季氏颛鲁故仲尼作春秋迹盛衰讥世卿最甚乃者
大将军决大计安宗庙定天下功亦不细矣夫周公
七年耳而大将军二十岁海内之命断于掌握方其
隆时感动天地侵迫阴阳月脁日蚀昼冥宵光地大
震裂火生地中天文失度祅祥变怪不可胜记皆阴
类盛长臣下颛制之所生也朝臣宜有明言曰陛下
褒宠故大将军以报功德足矣间者辅臣颛政贵戚
太盛君臣之分不明请罢霍氏三侯皆就第及卫将
军张安世宜赐几杖归休时存问召见以列侯为天
子师明诏以恩不听群臣以义固争而后许天下必
以陛下为不忘功德而朝臣为知礼霍氏世世无所
患苦今朝廷不闻直声而令明诏自亲其文非策之
得者也今两侯以出人情不相远以臣心度之大司
马及其枝属必有畏惧之心夫近臣自危非完计也
臣敞愿于广朝白发其端直守远郡其路无由夫心
之精微口不能言也言之微眇书不能文也故伊尹
五就桀五就汤萧相国荐淮阴累岁乃得通况乎千
里之外因书文谕事指哉唯陛下省察上甚善其计
然不征也久之渤海胶东盗贼并起敞上书自请治
之曰臣闻忠孝之道退家则尽心于亲进宦则竭力
于君夫小国中君犹有奋不顾身之臣况于明天子
乎今陛下游意于太平劳精于政事亹亹不舍昼夜
群臣有司各宜竭力致身山阳郡户九万三千口五
十万以上讫计盗贼未得者七十七人它课诸事亦
略如此臣敞愚驽既无以佐思虑久处闲郡身逸乐
而忘国事非忠孝之节也伏闻胶东渤海左右郡岁
数不登盗贼并起至攻官寺篡囚徒搜市朝劫列侯
吏失纲纪奸轨不禁臣敞不敢爱身避死唯明诏之
所处愿尽力摧挫其暴虐存抚其孤弱事即有业所
至郡条奏其所由废及所以兴之状书奏天子征敞
拜胶东相赐黄金三十斤敞辞之官自谓治剧郡非
赏罚无以劝善惩恶吏追捕有功效者愿得壹切比
三辅尤异天子许之敞到胶东明设购赏开群盗令
相捕斩除罪吏追捕有功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
十人由是盗贼解散传相捕斩吏民歙然国中遂平
居顷之王太后数出游猎敞奏书谏曰臣闻秦王好
淫声叶阳后为不听郑卫之乐楚严好田猎樊姬为
之不食鸟兽之肉口非恶旨甘耳非憎丝竹也所以
抑心意绝嗜欲者将以率二君而全宗祀也礼君母
出门则乘辎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
则结绸缪此言尊贵所以自敛制不从恣之义也今
太后资质淑美慈爱宽仁诸侯莫不闻而少以田猎
纵欲为名于以上闻亦未宜也唯观览于往古全行
乎来今令后姬得有所法则下臣有所称诵臣敞幸
甚书奏太后止不复出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
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
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
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寖废长安市
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
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
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
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
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
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
汗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
百余发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
之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
有足大者其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方略耳目发
伏禁奸不如广汉然敞本治春秋以经术自辅其政
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以此能自全
竟免于刑戮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
剧郡国二千石以高第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三二
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唯广汉及
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
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
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
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
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上爱其能弗
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始
敞与定国俱以谏昌邑王超迁定国为大夫平尚书
事敞出为刺史时望之为大行丞后望之先至御史
大夫定国后至丞相敞终不过郡守为京兆九岁坐
与光禄勋杨恽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恽党友
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敞使贼捕掾
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
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
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是
时冬月未尽数日案事吏昼夜验治舜竟致其死事
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
冬月已尽延命乎乃弃舜市会立春行冤狱使者出
舜家载尸并编敞教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贼杀不辜
天子薄其罪欲令敞得自便利即先下敞前坐杨恽
不宜处位奏免为庶人敞免奏既下诣阙上印绶便
从阙下亡命数月京师吏民解弛枹鼓数起而冀州
部中有大贼天子思敞功效使使者即家在所召敞
敞身被重劾及使者至妻子家室皆泣惶惧而敞独
笑曰吾身亡命为民郡吏当就捕今使者来此天子
欲用我也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曰臣前幸得备
位列卿待罪京兆坐杀贼捕掾絮舜舜本臣敞素所
厚吏数蒙恩贷以臣有章劾当免受记考事便归卧
家谓臣五日京兆背恩忘义伤化薄俗臣窃以舜无
状枉法以诛之臣敞贼杀无辜鞫狱故不直虽伏明
法死无所恨天子引见敞拜为冀州刺史敞起亡命
复奉使典州既到部而广川王国群辈不道贼连发
不得敞以耳目发起贼主名区处诛其渠帅广川王
姬昆弟及王同族宗室刘调等通行为之囊橐吏逐
捕穷窘纵迹皆入王宫敞自将郡国吏车数百辆围
守王宫搜索调等果得之殿屋重轑中敞傅吏皆捕
格断头悬其头王宫门外因劾奏广川王天子不忍
致法削其户敞居部岁余冀州盗贼禁止守太原太
守满岁为真太原郡清顷之宣帝崩元帝初即位待
诏郑朋荐敞先帝名臣宜傅辅皇太子上以问前将
军萧望之望之以为敞能吏任治烦乱材轻非师傅
之器天子使使者征敞欲以为左冯翊会病卒敞所
诛杀太原吏吏家怨敞随至杜陵刺杀敞中子璜敞
三子官皆至都尉初敞为京兆尹而敞弟武拜为梁
相是时梁王骄贵民多豪强号为难治敞问武欲何
以治梁武敬惮兄谦不肯言敞使吏送至关戒吏自
问武武应曰驭黠马者利其衔策梁国大都吏民雕
敝且当以柱后惠文弹治之耳秦时狱法吏冠柱后
惠文武意欲以刑法治梁吏还道之敞笑曰审如掾
言武必辨治梁矣武既到官其治有迹亦能吏也敞
孙王莽时至郡守封侯博学文雅过于敞然政事
不及也死敞无后
尹翁归
按汉书本传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
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
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
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
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
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
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
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
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
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
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
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
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
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征拜东海太
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
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
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
可干以私翁归治东海明察郡中吏民贤不肖及奸
邪罪名尽知之县县各有记籍自听其政有急召则
少缓之吏民小解辄披籍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
其罪高至于死收取人必于秋冬课吏大会中及出
行县不以无事时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
恐惧改行自新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
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埶变诈自解终莫
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
大治以高第入守右扶风满岁为真选用廉平疾奸
吏以为右职接待以礼好恶与同之其负翁归罚亦
必行治如在东海故迹奸邪罪名亦县县有名籍盗
贼发其比伍中翁归辄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奸黠主
名教使用类推迹盗贼所过抵类常如翁归言无有
遗脱缓于小弱急于豪强豪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
斫莝责以员程不得取代不中程辄笞督极者至以
鈇自刭而死京师畏其威严扶风大治盗贼课常为
三辅最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
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不以行能骄人甚得名誉于
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
制诏御史朕夙兴夜寐以求贤为右不异亲疏近远
务在安民而已扶风翁归廉平乡正治民异等早夭
不遂不得终其功业朕甚怜之其赐翁归子黄金百
斤以奉其祭祠翁归三子皆为郡守少子岑历位九
卿至后将军而闳孺亦至广陵相有治名由是世称
田延年为知人
孙宝
按汉书本传宝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
吏御史大夫张忠辟宝为属欲令授子经更为除舍
设储偫宝自劾去忠固还之心内不平后署宝主簿
宝徙入舍祭请比邻忠阴察怪之使所亲问宝前
大夫为君设除大舍子自劾去者欲为高节也今两
府高士俗不为主簿子既为之徙舍甚说何前后不
相副也宝曰高士不为主簿而大夫君以宝为可一
府莫言非士安得独自高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宝
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身诎何伤且不
遭者可无不为况主簿乎忠闻之甚惭上书荐宝经
明质直宜备近臣为议郎迁谏大夫鸿嘉中广汉群
盗起选为益州刺史广汉太守扈商者大司马车骑
将军王音姊子软弱不任职宝到部亲入山谷谕告
群盗非本造意渠率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自劾
矫制奏商为乱首春秋之义诛首恶而已商亦奏宝
所纵或有渠率当坐者商征下狱宝坐失死罪免益
州吏民多陈宝功效言为车骑将军所排上复拜宝
为冀州刺史迁丞相司直时帝舅红阳侯立使客因
南郡太守李尚占垦草田数百顷颇有民所假少府
陂泽略皆开发上书愿以入县官有诏郡平田予直
钱有贵一万万以上宝闻之遣丞相史按验发其奸
劾奏立尚怀奸罔上狡猾不道尚下狱死立虽不坐
后兄大司马卫将军商薨次当代商上度立而用其
弟曲阳侯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会益州蛮彝犯法
巴蜀颇不安上以宝著名西州拜为广汉太守秩中
二千石赐黄金三十斤蛮彝安辑吏民称之征为京
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
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
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
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
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卬曰无其人不敢空受
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
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季者大侠与卫尉淳
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宝前失车骑将军与红
阳侯有郄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
附之始视事而长以季托宝故宝穷无以复应文
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着威名今不敢
取季当且阖合勿有所问如此竟岁吏民未敢诬
明府也即度季而谴它事众口欢哗终身自堕宝
曰受教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穿舍后
墙为小户但持鉏自治园因文所厚自陈如此文曰
我与季幸同土壤素无睚眦顾受将命分当相直
诚能自改严将不治前事即不更心但更门户适趣
祸耳季遂不敢犯法宝亦竟岁无所谴明年季
病死宝为京兆尹三岁京师称之会淳于长败宝与
萧育等皆坐免官文复去吏死于家季子杜苍字
君敖名出季右在游侠中哀帝即位征宝为谏大
夫迁司隶初傅太后与中山孝王母冯太后俱事元
帝有郄傅太后使有司考冯太后令自杀众庶冤之
宝奏请覆治傅太后大怒曰帝置司隶主使察我冯
氏反事明白故欲擿觖以扬我恶我当坐之上乃顺
指下宝狱尚书仆射唐林争之上以林朋党比周左
迁敦煌渔泽障候大司马傅喜光禄大夫龚胜固争
上为言太后出宝复官顷之郑崇下狱宝上书曰臣
闻疏不图亲外不虑内臣幸得衔命奉使职在刺举
不敢避贵幸之埶塞视听之明按尚书令昌奏仆
射崇下狱覆治榜掠将死卒无一辞道路称冤疑昌
与崇内有纤介浸润相陷自禁门内枢机近臣蒙受
冤谮亏损国家为谤不小臣请治昌以解众心书奏
天子不说以宝名臣不忍诛乃制诏丞相大司空司
隶宝奏故尚书仆射崇冤请狱治尚书令昌案崇近
臣罪恶暴着而宝怀邪附下罔上以春月作诋欺遂
其奸心盖国之贼也传不云乎恶利口之覆国家其
免宝为庶人哀帝崩王莽白王太后征宝以为光禄
大夫与王舜等俱迎中山王平帝立宝为大司农会
越巂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咸
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
大贤尚犹有不相说着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
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
大臣皆失色侍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
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司直陈崇
以奏宝事下三公即讯宝对曰年七十悖眊恩衰共
养营妻子如章宝坐免终于家建武中录旧德臣以
宝孙伉为诸长
王尊
按汉书本传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
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
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
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
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
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
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
中举直言迁虢令转守槐里兼行美阳令事春正月
美阳女子告假子不孝曰儿常以我为妻诟笞我尊
闻之遣吏收捕验问辞服尊曰律无妻母之法圣人
所不忍书此经所谓造狱者也尊于是出坐廷上取
不孝子县磔着树使骑吏五人张弓射杀之吏民惊
骇后上行幸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第擢为
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
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太守以今
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故行贪鄙能变
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又出教敕掾功
曹各自砥厉助太守为治其不中用趣自避退毋久
妨贤夫羽翮不修则不可以致千里闑内不理则无
以整外府丞悉署吏行能分别白之贤为上毋以富
贾人百万不足与计事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
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
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然适足以葬矣今将辅
送狱直符史诣阁下从太守受其事丞戒之戒之相
随入狱矣辅系狱数日死尽得其狡猾不道百万奸
臧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
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
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奔
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太
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
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
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
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
部二岁怀来侥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
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是时东平王以至
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廷
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乃还致诏后
谒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母持布鼓过雷
门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先是王数私出
入驰驱国中与后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厩长大王
当从官属鸣和鸾乃出自今有令驾小车叩头争之
言相教不得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尊
来为相人皆吊尊也以尊不容朝廷故见使相王耳
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
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
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
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
对极欢太后征史奏尊为相倨慢不臣王血气未定
不能忍愚诚恐母子俱死今妾不得使王复见尊陛
下不留意妾愿先自杀不忍见王之失义也尊竟坐
免为庶人大将军王凤奏请尊补军中司马擢为司
隶校尉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丞相
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显不敢言久之元
帝崩成帝初即位显徙为中太仆不复典权衡谭乃
奏显旧恶请免显等尊于是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
谭位三公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壹统类广教化美
风俗为职知中书谒者令显等专权擅埶大作威福
纵恣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
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怀邪迷国无大臣辅政之义
皆不道在赦令前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
罪而反扬着先帝任用倾覆之徒妄言百官畏之甚
于主上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又正月行幸
曲台临飨罢卫士衡与中二千石大鸿胪赏等会坐
殿门下衡南乡赏等西乡衡更为赏布东乡席起立
延赏坐私语如食顷衡知行临百官供职万众会聚
而设不正之席使下坐上相比为小惠于公门之下
动不中礼乱朝廷爵秩之位衡又使官大奴入殿中
问行起居还言漏上十四刻行临到衡安坐不变色
改容无怵惕肃敬之心骄慢不谨皆不敬有诏勿治
于是衡惭惧免冠谢罪上丞相侯印绶天子以新即
位重伤大臣乃下御史丞问状劾奏尊妄诋欺非谤
赦前事猥历奏大臣无正法饰成小过以涂污宰相
摧辱公卿轻薄国家奉使不敬有诏左迁尊为高陵
令数月以病免会南山群盗傰宗等数百人为吏民
害拜故弘农太守傅刚为校尉将迹射士千人逐捕
岁余不能禽或说大将军凤贼数百人在毂下发军
击之不能得难以视四裔独选贤京兆尹乃可于是
凤荐尊征为谏大夫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事旬月
间盗贼清迁光禄大夫守京兆尹后为真凡三岁坐
遇使者无礼司隶遣假佐放奉诏书白尊发吏捕人
放谓尊诏书所捕宜密尊曰治所公正京兆善漏泄
人事放曰所捕宜今发吏尊又曰诏书无京兆文不
当发吏及长安系者三月间千人以上尊出行县男
子郭赐自言尊许仲家十余人共杀赐兄赏公归舍
吏不敢捕尊行县还上奏曰强不陵弱各得其所宽
大之政行和平之气通御史大夫忠奏尊暴虐不改
外为大言倨嫚姗上威信日废不宜备位九卿尊坐
免吏民多称惜之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京
兆功效曰往者南山盗贼阻山横行剽劫良民杀奉
法吏道路不通城门至以警戒步兵校尉使逐捕暴
师露众旷日烦费不能禽制二卿坐黜群盗强吏
气伤沮流闻四方为国家忧当此之时有能捕斩不
爱金爵重赏关内侯宽中使问所征故司隶校尉王
尊捕群盗方略拜为谏大夫守京辅都尉行京兆尹
事尊尽节劳心夙夜思职卑体下士厉奔北之吏起
沮伤之气二旬之间大党震坏渠率效首贼乱蠲除
民反农业拊循贫弱鉏耘豪强长安宿豪大猾东市
贾万城西万章箭张禁酒赵放杜陵杨章等皆通邪
结党挟养奸轨上干王法下乱吏治并兼役使侵渔
小民为百姓豺狼更数二千石二十年莫能禽讨尊
以正法案诛皆伏其辜奸邪销释吏民说服尊拨剧
整乱诛暴禁邪皆前所稀有名将所不及虽拜为真
未有殊绝褒赏加于尊身今御史大夫奏尊伤害阴
阳为国家忧无承用诏书之意靖言庸违象恭滔天
原其所以出御史丞杨辅故为尊书佐素行阴贼恶
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于法辅常醉过尊大奴利家
利家捽搏其颊兄子闳拔刀欲刭之辅以故深怨疾
毒欲伤害尊疑辅内怀怨恨外依公事建画为此议
傅致奏文浸润加诬以复私怨昔白起为秦将东破
韩魏南拔郢都应侯谮之赐死杜邮吴起为魏守西
河而秦韩不敢犯谗人间焉斥逐奔楚秦听浸润以
诛良将魏信谗言以逐贤守此皆偏听不聪失人之
患也臣等窃痛伤尊修身洁己砥节首公刺讥不惮
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着
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今一旦
无辜制于仇人之手伤于诋欺之文上不得以功除
罪下不得蒙棘木之听独淹怨雠之偏奏猥被共工
之大恶无所陈怨诉罪尊以京师废乱群盗并兴选
贤征用起家为卿贼乱既除豪猾伏辜即以佞巧废
黜一尊之身三期之间乍贤乍佞岂不甚哉孔子曰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浸润之谮不行焉
可谓明矣愿下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定尊素行夫人
臣而伤害阴阳死诛之罪也靖言庸违放殛之刑也
审如御史章尊乃当伏观阙之诛放于无人之域不
得苟免及任举尊者当获选举之辜不可但已即不
如章饰文深诋以诉无罪亦宜有诛以惩谗贼之口
绝诈欺之路唯明主参详使白黑分别书奏天子复
以尊为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久之河水盛溢泛浸
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
沈白马祀水神河伯尊亲执圭璧使巫策祝请以身
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救
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唯一主
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壮尊
之勇节白马三老朱英等奏其状下有司考皆如言
于是制诏御史东郡河水盛长毁坏金堤未决三尺
百姓惶恐奔走太守身当水冲履咫尺之难不避危
殆以安众心吏民复还就作水不为灾朕甚嘉之秩
尊中二千石加赐黄金二十斤数岁卒官吏民纪之
尊子伯亦为京兆尹坐耎弱不胜任免
王章
按汉书本传章字仲卿泰山巨平人也少以文学为
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
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
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
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
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
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
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
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
在元后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
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
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
乃反涕泣何鄙也后章仕宦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
事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邪
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
系章少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
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
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
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
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
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
为三王王骏自有传骏即王阳子也
薛宣
按汉书本传宣字赣君东海郯人也少为廷尉书佐
都船狱史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琅邪
太守赵贡行县见宣甚说其能从宣历行属县还至
府令妻子与相见戒曰赣君至丞相我两子亦中丞
相史察宣廉迁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举茂材为宛
句令大将军王凤闻其能荐宣为长安令治果有名
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是时成帝初即位宣为
中丞执法殿中外总部刺史上疏曰陛下至德仁厚
哀闵元元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佚豫之乐允执圣道
刑罚惟中然而嘉气尚凝阴阳不和是臣下未称而
圣化独有不洽者也臣窃伏思其一端殆吏多苛政
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
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
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郡县相迫促亦内相刻
流则众庶是故乡党阙于嘉宾之欢九族忘其亲亲
之恩饮食周急之厚弥衰送往劳来之礼不行夫人
道不通则阴阳否鬲和气不兴未必不由此也诗云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鄙语曰苛政不亲烦苦伤恩方
刺史奏事时宜明申敕使昭然知本朝之要务臣愚
不知治道唯明主察焉上嘉纳之宣数言政事便宜
举奏部刺史郡国二千石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繇
是知名出为临淮太守政教大行会陈留郡有大贼
废乱上徙宣为陈留太守盗贼禁止吏民敬其威信
入守左冯翊满岁称职为真始高陵令杨湛栎阳令
谢游皆贪猾不逊持郡短长前二千石数案不能竟
及宣视事诣府谒宣设酒饭与相对接待甚备已而
阴求其罪臧具得所受取宣察湛有改节敬宣之效
乃手自牒书条其奸臧封与湛曰吏民条言君如牒
或议以为疑于主守盗冯翊敬重令又念十金法重
不忍相暴章故密以手书相晓欲君自图进退可复
伸眉于后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湛自
知罪臧皆应记而宣辞语温润无伤害意湛即时解
印绶付吏为记谢宣终无怨言而栎阳令游自以大
儒有名轻宣宣独移书显责之曰告栎阳令吏民言
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
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证验以明白
欲遣吏考案恐负举者耻辱儒士故使掾平镌令孔
子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令详思之方调守游得檄
亦解印绶去又频阳县北当上郡西河为数郡凑多
盗贼其令平陵薛恭本县孝者功次稍迁未尝治民
职不办而粟邑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令巨鹿
尹赏久郡用事吏为楼烦长举茂材迁在粟宣即以
令奏赏与恭换县二人视事数月而两县皆治宣因
移书劳勉之曰昔孟公绰优于赵魏而不宜滕薛故
或以德显或以功举君子之道焉可怃也属县各有
贤君冯翊垂拱蒙成愿勉所职卒功业宣得郡中吏
民罪名辄召告其县长吏使自行罚晓曰府所以不
自发举者不欲代县治夺贤令长名也长吏莫不喜
惧免冠谢宣归恩受戒者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
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池阳令举廉
吏狱掾王立府未及召闻立受囚家钱宣责让县县
案验狱掾乃其妻独受系者钱万六千受之再宿狱
掾实不知掾惭恐自杀宣闻之移书池阳曰县所举
廉吏狱掾王立家私受赇而立不知杀身以自明立
诚廉士甚可闵惜其以府决曹掾书立之柩以显其
魂府掾史素与立相知者皆予送葬及日至休吏贼
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坐曹治事宣出教曰盖礼贵和
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来久曹虽有公职事
家亦望私恩意掾宜从众归对妻子设酒肴请邻里
壹笑相乐斯亦可矣扶惭愧官属善之宣为人好威
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性密静有思思省吏职求其
便安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吏民
称之郡中清静迁为少府共张职办月余御史大夫
于永卒谷永上疏曰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知人则
百僚任职天工不旷故□陶曰知人则哲能官人御
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任重
职大非庸材所能堪今当选于群卿以充其缺得其
人则万姓欣喜百僚说服不得其人则大职堕斁王
功不兴虞帝之明在兹壹举可不致详窃见少府宣
材茂行絜达于从政前为御史中丞执宪毂下不吐
刚茹柔举错时当出守临淮陈留二郡称治为左冯
翊崇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修理奸轨绝息辞讼者
历年不至丞相府赦后余盗贼什分三辅之一功效
卓尔自左内史初置以来未尝有也孔子曰如有所
誉其有所试宣考绩功课在两府不敢过称以奸
欺诬之□臣闻贤材莫大于治人宣已有效其法律
任廷尉有余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身兼数
器有退食自公之节宣无私党游说之助臣恐陛下
忽于羔羊之诗舍公实之臣任华虚之誉是用越职
陈宣行能唯陛下留神考察上然之遂以宣为御史
大夫数月代张禹为丞相封高阳侯食邑千户宣除
赵贡两子为史贡者赵广汉之兄子也为吏亦有能
名宣为相府辞讼例不满万钱不为移书后皆遵用
薛侯故事然官属讥其烦碎无大体不称贤也时天
子好儒雅宣经术又浅上亦轻焉久之广汉郡盗贼
群起丞相御史遣掾史逐捕不能克上乃拜河东都
尉赵护为广汉太守以军法从事数月斩其渠帅郑
躬降者数千人乃平会□成太后崩丧事仓卒吏赋
敛以趋办其后上闻之以过丞相御史遂册免宣曰
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率先百僚朕无闻焉
朕既不明变异数见岁比不登仓廪空虚百姓饥馑
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群
职旷废是朕之不德而股肱不良也乃者广汉群盗
横恣残贼吏民朕恻然伤之数以问君君对辄不如
其实西州鬲绝几不为郡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掾
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复无欲得事实之意九卿
以下咸承风指同时陷于谩欺之辜咎繇君焉有司
法君领职解嫚开谩欺之路伤薄风化无以帅示四
方不忍致君于理其上丞相高阳侯印绶罢归初宣
为丞相而翟方进为司直宣知方进名儒有宰相器
深结厚焉后方进竟代为丞相思宣旧恩宣免后二
岁荐宣明习文法练国制度前所坐过薄可复进用
上征宣复爵高阳侯加宠特进位次师安昌侯给事
中视尚书事宣复尊重任政数年后坐善定陵侯淳
于长罢就第初宣有两弟明修明至南阳太守修历
郡守京兆尹少府善交接得州里之称后母常从修
居官宣为丞相时修为临灾令宣迎后母修不遣后
母病死修去官持服宣谓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
弟相驳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久之哀帝初
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亦东海人也毁宣不供养行
丧服薄于骨肉前以不忠孝免不宜复列封侯在朝
省宣子况为右曹侍郎数闻其语赇客杨明欲令创
咸面目使不居位会司隶缺况恐咸为之遂令明遮
斫咸宫门外断鼻唇身八创事下有司御史中丞众
等奏况朝臣父故宰相再封列侯不相敕丞化而骨
肉相疑疑咸受修言以谤毁宣咸所言皆宣行迹众
人所共见公家所宜闻况知咸给事中恐为司隶举
奏宣而公令明等迫切宫阙要遮创戮近臣于大道
人众中欲以鬲塞聪明杜绝论议之端桀黠无所畏
忌万众欢哗流闻四方不与凡民忿怒争斗者同臣
闻敬近臣为近主也礼下公门式路马君留产且犹
敬之春秋之义意恶功遂不免于诛上浸之源不可
长也况首为恶明手伤功意俱恶皆大不敬明当以
重论及况皆市廷尉直以为律曰斗以刃伤人完
为城旦其贼加罪一等与谋者同罪诏书无以诋欺
成罪传曰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钧恶
不直也咸厚善修而数称宣恶流闻不谊不可谓直
况以故伤咸计谋已定后闻置司隶因前谋而趣明
非以恐咸为司隶故造谋也本争私变虽于掖门外
伤咸道中与凡民争斗无异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古
今之通道三代所不易也孔子曰必也正名名不正
则至于刑罚不中刑罚不中而民无所措手足今以
况为首恶明手伤为大不敬公私无差春秋之义原
心定罪原况以父见谤发忿怒无它大恶加诋欺辑
小过成大辟陷死刑违明诏恐非法意不可施行圣
王不以怒增刑明当以贼伤人不直况与谋者皆爵
减完为城旦上以问公卿议臣丞相孔光大司空师
丹以中丞议是自将军以下至博士议郎皆是廷尉
况竟减罪一等徙敦煌宣坐免为庶人归故郡卒于
家宣子惠亦至二千石始惠为彭城令宣从临淮迁
至陈留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宣心知惠不能留彭
城数日案行舍中处置什器观视园菜终不问惠以
吏事惠自知治县不称宣意遣门下掾送宣至陈留
令掾进见自从其所问宣不教戒惠吏职之意宣笑
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
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初宣后封为侯
时妻死而敬武长公主寡居上令宣尚焉及宣免归
故郡公主留京师后宣卒主上书愿还宣葬延陵奏
可况私从敦煌归长安会赦因留与主私乱哀帝外
家丁傅贵主附事之而疏王氏元始中莽自尊为安
汉公主又出言非莽而况与吕宽相善及宽事觉时
莽并治况发扬其罪使使者以太皇太后诏赐主药
主怒曰刘氏孤弱王氏擅朝排挤宗室且嫂何与取
姝披抉其闺门而杀之使者迫守主遂饮药死况枭
首于市白太后云主暴病薨太后欲临其丧莽固争
乃止
王骏
按汉书王吉传吉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诗论
语教授好梁丘贺说易令子骏受焉骏以孝廉为郎
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光禄
勋匡衡亦举骏有专对材迁谏大夫使责淮阳宪王
迁赵内史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
故骏道病免官归起家复为幽州刺史迁司隶校尉
奏免丞相匡衡迁少府八岁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
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
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而薛宣从左冯翊代骏为少府会御史大夫缺谷永
奏言圣王不以名誉加于实效考绩用人之法薛宣
政事已试上然其议宣为少府月余遂超御史大夫
至丞相骏乃代宣为御史大夫并居位六岁病卒翟
方进代骏为大夫数月薛宣免遂代为丞相众人为
骏恨不得封侯骏为少府时妻死因不复娶或问之
骏曰德非曾参子非华元亦何敢娶
后汉
延笃
按汉书本传笃字叔坚南阳犨人也少从颍川唐溪
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诵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
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着文章有名京师举孝
廉为平阳侯相到官表龚遂之墓立铭祭祠擢用其
后于畎亩之间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桓
帝以博士征拜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稍迁
侍中帝数问政事笃诡辞密对动依典义迁左冯翊
又徙京兆尹其政用宽仁忧恤民黎擢用长者与参
政事郡中欢爱三辅咨嗟焉先是陈留边凤为京兆
尹亦有能名郡人为之语曰前有赵张三王后有边
延二君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出珍药而大将军梁冀
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黄笃发书收客曰大将军
椒房外家而皇子有疾必应陈进医方岂当使客千
里求利乎遂杀之冀惭而不得言有司承旨欲求其
事笃以病免归教授家巷后遭党事禁锢永康元年
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
京兆部汇考
汉
汉京师置内史后更京兆尹置左冯翊右扶风以佐
之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景
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
兆尹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又都水铁官两长丞
左内史更名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尉又左都水
铁官云垒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
注
师古曰地理志云武帝建元六年置左右内史
而此表云景帝二年分置表志不同又据史记知
志误矣京大也兆者众数言大众所在故云京兆
也张晏曰冯辅也翊佐也师古曰廪主藏谷牺主
养牲皆所以供祭祀也
主爵中尉秦官掌列侯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
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治内史右地属官有掌畜令
丞又有都水铁官厩廱厨四长丞皆属焉与左冯翊
京兆尹是为三辅皆有两丞列侯更属大鸿胪元鼎
四年更置三辅都尉都尉丞各一人自太子太傅至
右扶风皆秩二千石丞六百石
注
张晏曰扶助也风化也如淳曰尹翁归传曰豪
强有论罪输掌畜官使斫莝东方朔曰益为右扶
风畜牧之所在也如淳曰五畤在廱故有厨师古
曰三辅黄图云京兆在尚冠前街东入故中尉府
冯翊在太上皇庙西入右扶风在夕阴街北入故
主爵府长安以东为京兆长陵以北为左冯翊渭
城以西为右扶风也
后汉
后汉河南郡置尹及左冯翊右扶风而长安三辅仍
旧制
按后汉书百官志河南尹一人主京都特奉朝请其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人汉初都长安皆秩中二
千石谓之三辅中兴都雒阳更以河南郡为尹以三
辅陵庙所在不改其号但减其秩其余弘农河内河
东三郡其置尹冯翊扶风及太守丞奉之
□
晋承汉制河南郡置尹其属员与郡同
按晋书百官志郡皆置太守河南郡京师所在则曰
尹诸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之任又置主簿主记室门
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事史书佐循行干小
史五官掾功曹史功曹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等员
郡国户不满五千者置吏职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
千户以上则职吏六十三人散吏二十一人万户以
上职吏六十九人散吏三十九人郡国皆置文学掾
一人
宋
宋置丹杨尹如晋制
按宋书州郡志丹杨尹秦鄣郡治今吴兴之故鄣县
汉初属吴国吴王濞反败属江都国武帝元封二年
为丹杨郡治今宣城之宛陵县晋武帝太康二年分
丹杨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杨移治建业元帝太兴
元年改为尹领县八户四万一千一十口二十三万
七千三百四十一
建康令本秣陵县汉献帝建安十六年置县孙权改
秣陵为建业晋武帝平吴还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
陵之水北为建业愍帝即位避帝讳改为建康
秣陵令其地本名金陵秦始皇改本治去京邑六十
里今故治□是也晋安帝义熙九年移治京邑在斗
场恭帝元熙元年省扬州府禁防参军县移治其处
丹杨令汉旧县
江宁令晋武帝太康元年分秣陵立临江县二年更
名
永世令吴分溧阳为永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惠帝世度属义兴寻复旧义兴又有平陵县董览吴
地志云晋分永世太康永宁地志并无疑是江左立
文帝元嘉九年以并永世溧阳二县
溧阳令汉旧县吴省为屯田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
湖熟令汉旧县吴省为典农都尉晋武帝太康元年
复立
句容令汉旧县
南齐
南齐于丹阳置尹
按南齐书百官志丹阳尹位次九卿下
陈
陈承梁丹阳郡置尹丞
按隋书百官志陈承梁皆循其制官其所制品秩丹
阳尹秩中二千石品第五丹阳丞六百石品第七
北魏
太武帝延和元年三月改代尹为万年尹代令为万
年令后复
按魏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孝文帝太和 年诏议制官定司州刺史诸官阶
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自太祖至高祖
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事出当时不为常目旧
令亡失无所依据太和中高祖诏群僚议定百官着
于令司州刺史第二品中司州功曹都官从第四品
中司州主簿第五品中司州司事司州从事第六品
上司州录事第七品上司州本曹从第七品上
太和十九年改洛州为司州司州置河南尹
按地理通释孝文太和十九年迁洛州以平城之司
州为恒州洛州置司州河南尹
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定司州牧河南尹等官阶
品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二十三年高祖
复次职令及帝崩世祖初班行之以为永制司州牧
从第二品河南尹第三品阶司州别驾从事史从第
四品上阶司州治中从事史从第四品洛阳令从第
五品河南郡丞第六品司州主簿从第七品司州西
曹书佐第八品上阶司州祭酒从事第八品司州议
曹从事史从第八品上阶司州文学从第八品
北齐
北齐司州置牧清都郡置尹各帅其属
按隋书百官志司州置牧属官有别驾从事史治中
从事史州都主簿西曹书佐记室户曹功曹金曹租
曹兵曹骑曹都官法曹部郡等从事员又领西东市
署令丞及统清都郡诸畿郡
注
主簿置史西曹已下各置掾史
清都郡置尹丞中正功曹主簿督邮五官门下督录
事主记议生及功曹记室户田金租兵骑贼法等曹
掾中部掾等员
北周
北周雍州置牧京兆置尹
按周书卢辩传雍州牧正九命京兆尹八命
隋
隋雍州置牧京兆郡置尹各帅其属
按隋书百官志雍州置牧属官有别驾赞务州都郡
正主簿录事西曹书佐金户兵法士等曹从事部郡
从事武猛从事等员并佐史合五百二十四人
京兆郡置尹丞正功曹主簿金户兵法士等曹佐等
员并佐史合二百四十四人 雍州牧为从二品京
兆尹为正三品雍州别驾为从四品京兆郡丞为从
五品又有流内视品十四等雍州萨保为视从七品
雍州州都主簿为视正八品雍州西曹书佐诸曹从
事京兆郡正功曹为视从八品京兆郡主簿雍州部
郡从事为视正九品雍州武猛从事为视从九品
唐
唐制京兆府置长史后改尹而少尹贰之统参军功
曹之属
按唐书百官志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西
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
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囚恤鳏
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巡县
注
武德元年雍州置牧一人以亲王为之然常以
别驾领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长史开元元年改京
兆河南府长史复为尹通判府务牧缺则行其事
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
为副留守谓之三都留守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狱
十八人问事十二人白直一十四人典狱以防守
囚系问事以行罚中府上州典狱十四人问事八
人白直二十人下府中州典狱十二人问事六人
白直十六人下州典狱八人问事四人白直十六
人自三都以下皆有执刀十五人
少尹二人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岁终则更次入
计司录参军事二人正七品上录事四人从九品上
功曹仓曹户曹田曹兵曹法曹士曹参军事各二人
皆正七品下参军事六人正八品下六府录事参军
事以下减一人录事参军事掌正违失□符印
注
武德初改州主簿曰录事参军事开元元年改
曰司录有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史四人中府有史
三人下府都护府上州中州下州有史二人
功曹司功参军事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
书启禄食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
注
武德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书佐皆
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有府
三人史六人中府有府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
人史三人大都护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府有府
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减史二人
仓曹司仓参军事掌租调公廨庖厨仓库市肆
注
有府五人史十三人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六
人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史五人都护府有府史
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下州减史二
人
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蠲符杂傜
逋负良贱刍□逆旅昏姻田讼旌别孝弟
注
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帐史二人知籍按帐目捉
钱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七人帐史二人中府有
府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
帐史一人上州有佐四人史六人帐史一人中州
有佐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下州有佐一人史四
人帐史一人都护府有府史各二人帐史一人
田曹司田参军事掌园宅口分永业及荫田
注
景龙三年初置司田参军事唐隆九年省上元
二年复置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府二人
史六人中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二
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下州减史二人
兵曹司兵参军事掌武官选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
防烽候传驿畋猎
注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有府四人史八人
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都
护府有府三人史四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
州减史二人
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鞫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
注
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有府三人史八人
中府有府二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上
州有佐四人史七人中州有佐一人史四人下州
有佐一人史三人
士曹司士参军事掌津梁舟车舍宅工艺
注
有府五人史十一人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八
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上州有佐二人史
五人中州有佐一人史四人
参军事掌出使赞导
注
武德初改行书佐曰行参军寻又改曰参军事
初有亟使十五人后省
文学一人从八品上掌以五经授诸生县则州补州
则授于吏部然无职事衣冠耻之
注
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
士曰文学元和六年废中州下州文学京兆等三
府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大都督府上州各助教
一人中都督府学生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
注
贞观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学生开元元
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写本草
百一集验方藏之未几医学博士学生皆省僻州
少医药者如故二十七年复置医学生掌州境巡
疗永泰元年复置医学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
州各有助教一人三都学生二十人都督府上州
二十人中州下州十人
辽
辽以上京为京师置尹少尹等员又置留守行府尹
事
按辽史百官志上京留守行临潢府尹事圣宗绍和
元年见上京留守行临潢尹事吴王稍
临潢府少尹圣宗太平四年见临潢少尹郑弘节(
按辽
史营卫志国俗秋冬违寒春夏避暑人主居则有斡鲁朵行则有捺钵虽建五都实无常所也太祖
起自朔方后徙皇都故断以上京为辽都余都则入留都焉)
宋
宋制开封尹不常置以知府掌京畿之事其属有判
官推官等员及都临安亦如之
按宋史职官志开封府牧尹不常置权知府一人以
待制以上充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
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
奏若承旨已断者刑部御史台无辄纠察屏除寇盗
有奸伏则戒所隶官捕治凡户口赋役道释之占京
邑者颁其禁令会其帐籍大礼桥道顿递则为之使
仗内奉引则差官摄牧其属有判官推官四人日视
推鞫分事以治而佐其长领南司者一人督察使院
非刑狱讼诉则主行之司录参军一人折户昏之讼
而通书六曹之案牒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参军各一人视其官曹分职□事
左右军巡使判官各二人分掌京城争斗及推鞫之
事
左右厢公事干当官四人掌检覆推问凡斗讼事轻
者听论决领县十有八镇二十有四令佐训练征榷
监临巡警之官知府事者率统隶焉分案六置吏六
百开封典司毂下自建隆以来为要剧之任至熙宁
间增给吏禄禁其受赇省衙前役以宽民力厘折狱
讼归于厢官而治事视前日损去十四元佑元年诏
府界捕盗官吏隶本府与都大提举司同管辖而掌
其赏罚置新城内左右二厢三年以罢大理寺狱置
军巡院判官一员四年罢新置二厢六年王岩叟言
左右厅推官公事词状初无通治明文请事系朝省
及奏请通治外余并据号分治从之绍圣六年知府
事钱勰言自祖宗以来并分左右厅置推官各一员
近年止除推官元佑中并令分治请依故事分左右
厅各除推官一员作两厅共治职事又言熙宁中置
旧城左右厢元丰初增置于新城内四年罢增置两
厢令请复置从之三年诏开封祥符知县事自今选
秩通判人充四年诏开封府所荐推判官并召对取
旨崇宁三年蔡京奏乞罢权知府置牧一员尹一员
专总府事少尹二员分左右二府之政事牧以皇子
领之尹以文臣充在六曹尚书之下侍郎之上少尹
在左右司郎官之下列曹郎官之上以士户仪兵刑
工为六曹次序司录二员六曹各二员参军事八员
开封祥符两县置案仿此易胥吏之称略依唐六典
制度又请移开封府治所于旧尚书省从之
注
太宗真宗尝任府尹自至道后知府者必带权
字蔡京乃以潜邸之号处臣下建置曹官以上凡
十六员比旧增要官十一员
五年诏开封府属官参军等并依旧员额大观元年
李孝寿乞增置府学博士一员从之诏开封六职闲
剧不同如士曹之官惟主到罢批书而刑户事繁自
今凡士之婚田斗讼皆在士曹余曹仿此二年诏皇
子领牧禄令如执政官又诏天下州郡并依开封府
分曹置掾政和二年复置开封府学钱粮官一员五
年盛章奏乞依尚书六部置架阁主管官一员宣和
元年聂山奏司录六曹官乞依省部少监封叙诏修
入条令
临安府旧为杭州领浙西兵马钤辖建炎三年诏改
为临安府其守臣令带浙西同安抚使时置帅在镇
江府绍兴驻驆临安遂正称安抚使置知府一员通
判二员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节度推官观察推官
观察判官录事参军左司理参军右司理参军司户
参军司法参军各一员本府掌畿甸之事籍其户口
均其赋役颁其禁令城外内分南北左右厢各置厢
官以听民之讼诉
注
厢官许奏辟京朝官亲民资序人充后以臣僚
言罢城内两厢官惟城外置焉
分使臣十员以缉捕在城盗贼立五酒务置监官以
裕财分六都监界分差兵一百四十八铺以巡防烟
火置两总辖承受御前朝旨文字凡御宝御批实封
有所收索则供进凡省台寺监监司符牒及管下诸
县及仓场等申到公事则受而理之凡大礼及国信
随事应办祠祭共其礼料会聚陈其幄帟人使往来
办其舟楫皆先期饬于有司领县九分士户仪兵刑
工六案内户案分上中下案外有免役案常平案上
下开拆司财赋司大礼局国信司排办司修造司各
治其事置吏点检文字都孔目官副孔目官节度孔
目官观察孔目官各一名磨勘司主押官正开拆官
副开拆官各一人下名开拆官二名押司官八人前
后行守分二十一人贴司三十人干道七年皇太子
领尹事废临安府通判佥判职官置少尹一员日受
民词以白太子间日率僚属诣宫□事置判官二员
推官三员有旨少尹比放知府判官比通判推官比
幕职官其统临职分并照从来条例九年皇太子解
尹事临安府知通佥判推判官并依旧置既据保义
郎赵礼之状临安府依条合置兵马监押一员经任
监当四员初任监当阙一员昨皇太子领府尹更不
差注今既辞免乞将宗室添差员阙依旧从之淳熙
三年诏罢备摄官惟缉捕使臣十二员听候差使六
员许令辟置嘉泰四年诏临安府添差不厘务总管
路钤二十员州钤辖路分都监副都监二十员正副
将十五员安抚司准备将领十五员州都监以下十
员共以八十员为额寻减总管路钤五员开禧三年
复省罢总管路分共六员
金
金制大兴府设府尹以少尹判官推官佐之
按金史百官志大兴府尹一员正三品掌宣风导俗
肃清所部总判府事余府尹同兼领本路兵马都总
管府事车驾巡幸则置留守同知少尹判官惟留判
不别置以总判兼之同知一员从四品掌通判府事
余府同知同此少尹一员正五品掌同同知总管判
官一员从五品掌纪纲总府众务分判兵案之事府
判一员从五品掌谘议参佐纠正非违纪纲众务分
判吏部工案事推官二员从六品掌同府判分判户
刑案事内户推掌通检推排簿籍
注
旧一员大定五年增一员
知事正八品掌付事勾稽省置文牍总录诸案之事
都孔目官女直司一员汉人司一员职同知事掌监
印监受案牍余都孔目官同此不常置省则吏目摄
注
六案司吏七十五人内女直十五人汉人六十
人司吏分掌六案各置孔目官一员掌呈覆纠正
本案文书余分前后行其他处应设十人以下六
人以上者置孔目官三人及置提点所处仍旧女
直司吏若十二人以上分设六案不及者设三案
五人以下设一案通掌六案事以上名充孔目官
知法三员从八品女直一员汉人二员掌律令格式
审断刑名
注
抄事一人掌抄事目写法状以前后行吏人选
公使百人
女直教授一员东京北京上京河东东西路山东东
西路大名咸平临汉陕西统军司西南招讨司西北
路招讨司婆速路曷懒路速频蒲与胡里改隆州泰
州盖州并同此皆置医院医正一人医工八人
元
元大都初置留守司后置总管府以总大都路事
按元史百官志大都路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
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二员同知二员治
中二员判官二员推官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提
控案牍四员照磨兼管勾一员令史九十有五人译
史二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奏差二十
一人国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五年称中东
路至元九年改号大都二十一年始专置大都路总
管府秩从三品置都达鲁花赤都总管等官二十七
年升为都总管府进秩正三品领府一州十有一凡
本府官吏惟达鲁花赤一员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
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又号曰供需府焉其属附
见
宛平县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三员主
簿三员尉一员典史三员司吏二十六人至元十一
年置治大都丽正门以西
大兴县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主
簿二员尉一员典史三员司吏一十五人至元十一
年置治大都丽正门以东
东关厢巡检司秩从九品巡检三员司吏一人掌巡
捕盗贼奸宄之事至元二十一年置
西北南关厢两巡检司设置并同上
按地理志大都路唐幽州范阳郡辽改燕京金迁都
为大兴府元太祖十年克燕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
府太宗七年置版籍世祖至元元年中书省臣言开
封府阙庭所在加号上都燕京分立省部亦乞正名
遂改中都其大兴府仍旧四年始于中都之东北置
今城而迁都焉九年改大都十九年置留守司二十
一年置大都路总管府
明
明初以应天府为京师置府尹府丞等官后以北平
为行在因改为顺天府设官与应天府同
按明会典应天府国初改集庆路为应天府设知府
同知通判及经历知事照磨等官后添设治中推官
洪武三年升正三品衙门赐银印改知府为府尹同
知为府丞二十七年添设检校本府官职专亲民之
事惟以京府事重故品秩体貌视在外诸府特异云
正员府尹一员府丞一员治中一员通判三员
注
旧六员内一员管粮一员管匠一员管马一员
清军一员管河一员管柴炭嘉靖八年革管河管
柴炭二员万历九年革管匠清军二员十一年复
设一员兼管军匠
推官一员
首领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各一员
所属衙门宛平大兴二县
注
余县分在外者见户部州县项下
知县各一员县丞各一员
注
旧各一员后各设三员嘉靖四十二年各革一
员万历十一年各复设一员
主簿各一员
注
后添革不一
典史各一员
儒学教授一员训导六员
注
内二员永乐十九年添设
阴阳学正术一员
医学正科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注
久住补
都税司
注
后革旧有大使副使各一员万历十一年革
正阳门宣课司
注
后革旧有大使一员万历十一年革副使一员
万历九年革
崇文门分司副使一员
安定门税课司大使一员
德胜门分司副使一员
张家湾宣课司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注
久住补
芦沟桥宣课司
注
后革旧有大使副使各一员革
王平口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芦沟
桥巡检司
注
俱属宛平县
巡检各一员
大兴县递运所大使一员
批验茶引所
注
旧有大使一员万历十一年革
坝上仓坝上东马房仓坝上北马房仓坝上南仓坝
上北仓黄土仓北草场仓汤山草场仓郑家庄马房
仓台基厂草场明智坊草场北新坊草场安仁坊草
场大使各一员
注
旧有副使一员嘉靖三十六年革
义河仓北高仓石桥仓南石渠仓大使各一员
金盏儿甸仓湖渠马房仓石桥南仓南石渠西仓
吴家驼牛房仓东直门里牛房仓副使各一员
东直门外牛房仓
注
旧有副使一员嘉靖三十六年革
广源闸
注
属宛平县
庆丰闸
注
属大兴县
闸官各一员
顺天府国初为北平府永乐初改为顺天府十年升
正三品衙门定设府尹府丞治中通判推官经历知
事照磨检校及印信皆如应天府
凡每月朔日早朝府尹面奏老人坊厢长听宣谕承
旨出至承天门外传旨宣谕
凡每岁立春先一日本府官迎春于东直门外至日
上御皇极殿府尹进春次谒东宫进春皆如仪太皇
太后皇太后中宫亲王春俱捧在午门外奏请司礼
监官捧进
凡亲耕藉田上秉耒行三推礼府尹捧青箱随播种
于后
凡每岁内苑亲蚕本府官进蚕种至西华门外授司
礼监官捧进
凡每岁春遣祭先农春秋祭宋丞相文天祥及祭元
世祖皆府尹行礼嘉靖二十四年令罢元世祖祭
凡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祭厉坛合用守
坛官军本府官先期面奏于各营官军内差拨
凡乡饮酒礼旧制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举
行后以初一日时享太庙府尹府丞治中例该陪祭
奏准移于初二日行
凡每三年乡试本府奏请翰林院官为考试官先一
日府丞与考试官及各执事官早朝面辞入院三场
题目皆府尹面进事毕府尹与考试等官面见捧乡
试录进太皇太后皇太后中宫东宫亲王乡试录俱
在午门外奏请命司礼监官捧进仍奏各官及举人
于本府筵宴明日引诸举人赴御前叩头
凡官吏监生人等告依亲省祭给假患病等项各该
衙门具手本送本府给与文引照回原籍
凡公侯驸马伯家人给过文引本府官每季具揭帖
于御前奏进
凡各处赴京奏诉之人应递解者法司送至本府解
发
凡所属都税宣课等司批验茶引等所每年收到商
税等钞按季解本府类解户部交纳取具批收附卷
备照
凡光禄寺供用诸物在城两县给料制造或给价买
办惟衍圣公张真人下程礼部行本府自送
凡各庙寺宫观庙户弘治十一年奏定除文庙城隍
庙照旧其余原额六户而增至十户以上者各存留
十户多者尽行裁革
凡内官监每年递出印信揭帖开坐铺垫冰窨□□
等料派所属征解具本面奏
凡本府所属措处过一应预备仓粮及征解会同馆
马价银两年终各造册具本面奏文册送科查照
□
皇清
大清会典顺天府俱汉缺
正官
府尹一员
府丞一员
治中一员
通判一员初设三员一管粮一管马政一管军
匠顺治六年裁马政军匠二员
旧有推官一员康熙六年裁
首领官
经历司经历一员
旧有知事一员后裁
照磨所照磨一员
旧有检校一员后裁
所属衙门
宛平大兴二县余县在外者见户部州县项下
知县各一员
县丞各一员
典史各一员
旧有主簿各一员顺治三年裁
儒学教授一员训导一员初设六员顺治三年
裁四员康熙四年悉裁十五年复设一员
阴阳学正术一员
医学正科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
库大使一员
崇文门分司副使一员
张家湾宣课司大使一员
芦沟桥巡检司巡检一员属宛平县
王平口巡检司巡检一员属宛平县
石港口巡检司巡检一员属宛平县
齐家庄巡检司巡检一员属宛平县
大兴县递运所大使一员
庆丰闸闸官一员属大兴县
旧有广源闸官一员属宛平县顺治十三年裁
国朝定鼎燕京置顺天府为正三品衙门设府尹
府丞治中通判经历照磨等官本府官职专亲
民之事惟以京府重地故品秩体制视外府特
异云
凡每岁立春先一月本府堂官题
知进呈春座立春前一日阖府官属迎春于东直门
外至日本府堂官恭捧春座进呈
皇上前至
太皇太后
皇太后
中宫
皇太子前春座俱内官捧
进
凡
亲耕藉田
皇上秉耒三推府尹执盛种匣播种诸王五推本府
厅官于盛种亭内取各种匣播种九卿九推本
府厅官于盛种亭内取各种匣播种
凡每岁春祭
先农太常寺移取本府无事故堂官二员职名具
题请
旨遣官一员行礼
凡致祭金太祖陵金世祖陵望祭元太祖陵元
世祖陵祭明宣宗陵明孝宗陵明世宗陵应用
品物俱由府尹行令大兴宛平房山三县昌平
州备办
凡乡饮酒礼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十一日举
行本府官预期题
知
凡遇文乡试用正副主考官二员本府官题请
敕下礼部于京官中取学行兼优者疏名上请
用又咨呈吏部取五经同考官十六员吏礼二部
会同开列应差官职名题请
钦点其内帘纠察满汉御史各一员内监试满汉御
史各二员外巡察满汉御史各二员本府官咨
呈都察院开列应差御史职名咨送礼部题请
钦点又外帘官十六员本府官取顺天等八府内由
科甲出身知县教职官三十二员列名题请
钦点八月初六日府丞同主考及职事各官辞
朝赴顺天府筵宴入场三场题目府尹恭
进预期题
知揭晓日期至期府丞恭捧
皇上前及
太皇太后
皇太后
中宫
皇太子前题名录至内阁
进呈次日主考及执事各官同中式举人入
朝谢
恩赴本府筵宴
凡遇武乡试本府官呈请兵部堂司官为监射
官又题请
敕下兵部开列翰林官职名具题
钦点二员为正副主考官又咨呈吏部题请
钦点小京职四员为同考官又咨呈都察院转送兵
部题请
钦点御史二员为监试官又取京卫经历列名题请
钦点四员为外帘官其余典礼悉照文场例行
凡府属文武举人会试俱由府尹给文送礼兵
二部
凡遇
殿试传胪府尹府丞于
长安门外为三及第簪花披红赴府宴毕送状元
归第
凡直省会试举人出京回籍由府尹给发路引
凡府属岁贡生由府尹给印单咨文赴部
凡岁科二考大宛文武童生及京卫武童俱由
府丞考取送院
凡顺天乡试修理贡院本府行大宛二县估计
工料价值修理工完具题造册送工部查销文
武会试礼兵二部札付修理贡院转行大宛二
县照例苫盖工完造册送工部查销
凡遇京察并甄别本府将所属京职考注优劣
造册咨送部科河南道
凡遇大计本府考注州县官优劣府丞册代
觐
凡遇考选军政府尹行查京卫各官事迹履历
钱粮完欠面试骑射注定贤否造册送兵部兵
科河南道
凡光禄寺估计
上用品物每月移文本府转委大宛二县照时估定
价值造册送府赴光禄寺衙门公同会估
凡春秋祭
社稷坛例用五色土铺垫府尹转行东安县房山县
涿州霸州办解工部
凡祈晴祷雨祈雪救护月食应用祭品等项本
府行令大宛二县备办
凡耆老令五城大宛二县访举年高有德者具
结送府给札许用顶带宣读
上谕十六条
凡军犯刑部定罪兵部定配所札送本府转发
大宛二县押解
凡流犯部拟道里远近本府定地方发配提取
大宛二县解役押解
凡徒犯部定年限札送本府佥发驿递摆站限
满报明释放
□
京兆部名臣列传二
魏
颜斐
按三国魏志仓慈传注魏略曰颜斐字文林有才学
丞相召为太子洗马黄初初转为黄门侍郎后为京
兆太守始京兆从马超破后民人多不专为农殖又
历数四二千石取解自前亦不为民作久远计斐到
官乃令属县整阡陌树桑果是时民多无车牛斐又
课民以闲月取车材使转相教匠作车又课民无牛
者令畜猪狗卖以买牛始者民以为烦一二年间家
家有丁车大牛又起文学听吏民欲读书者复其小
徭又于府下起菜园使吏役闲锄治又课民当输租
时车牛各因便致薪两束为冬寒冰炙笔砚于是风
教大行吏不烦民民不求吏京兆与冯翊扶风接界
二郡道路既秽塞田畴又荒莱人民饥冻而京兆皆
整顿开明丰富常为雍州十郡最斐又清己仰奉而
已于是吏民恐其迁转也至青龙中司马宣王在长
安立军市而军中吏士多侮侵县民斐以白宣王宣
王乃发怒召军市候便于斐前杖一百时长安典农
与斐共坐以为斐宜谢乃私推筑斐斐不肯谢良久
乃曰斐意观明公受分陕之任乃欲一齐众庶必非
有所左右也而典农窃见推筑欲令斐谢假令斐谢
是更为不得明公意也宣王遂严持吏士自是之后
军营郡县各得其分后数岁迁为平原太守吏民啼
泣遮道车不得前步步稽留十余日乃出界东行至
崤而疾困斐素心恋京兆其家人从者见斐病甚劝
之言平原当自勉励作健斐曰我心不愿平原汝曹
等呼我何不言京兆邪遂卒还平原京兆闻之皆为
流涕为立碑于今称颂之也
司马芝
按三国魏志本传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
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
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管长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
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
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繇若至时藏匿必
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
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条同等为
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
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
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
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
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
着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
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
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曰夫刑罪
之失失在苛暴今赃物先得而后讯其辞若不胜掠
或至诬服诬服之情不可以折狱且简而易从大人
之化也不失有罪庸世之治耳今宥所疑以隆易从
之义不亦可乎太祖从其议历甘陵沛阳平太守所
在有绩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
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
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
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
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
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
吏莫不自励门下循行尝疑门干盗簪干辞不符曹
执为狱芝教曰凡物有相似而难分者自非离娄鲜
能不惑就其实然循行何忍重惜一簪轻伤同类乎
其寝勿问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顷之特进曹洪乳
母当与临汾公主侍者共事无涧神系狱卞太后遣
黄门诣府传令芝不通辄敕洛阳狱考竟而上疏曰
诸应死罪者皆当先表须报前制书禁绝淫祀以正
风俗今当等所犯妖刑辞语始定黄门吴达诣臣传
太皇太后令臣不敢通惧有救护速闻圣听若不得
已以垂宿留由事不早竟是臣之罪是以冒犯常科
辄敕县考竟擅行列戮伏须诛罚帝手报曰省表明
卿至心欲奉诏书以权行事是也此乃卿奉诏之意
何谢之有后黄门复往慎勿通也芝居官十一年数
议科条所不便者其在公卿间直道而行会诸王来
朝与京都人交通坐免后为大司农先是诸典农各
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
抑末务农重谷王制无三年之储国非其国也管子
区言以积谷为急方今二虏未灭师旅不息国家之
要唯在谷帛武皇帝特开屯田之官专以农桑为业
建安中天下仓廪充实百姓殷足自黄初以来听诸
典农治生各为部下之计诚非国家大体所宜也夫
王者以海内为家故传曰百姓不足君谁与足富足
之由在于不失天时而尽地力今商旅所求虽有加
倍之显利然于一统之计已有不赀之损不如垦田
益一亩之收也夫农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种耘锄条
桑耕熯种麦获刈筑场十月乃毕治廪系桥运输租
赋除道理梁墐涂室屋以是终岁无日不为农事也
今诸典农各言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
不尔不有所废则当素有余力臣愚以为不宜复以
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于国计为便明帝从之每
上官有所召问常先见掾史为断其意故教其所以
答塞之状皆如所度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
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
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芝亡子岐嗣
唐
魏少游
按唐书本传少游字少游邢州巨鹿人以吏干称天
宝末累迁朔方水陆转运副使肃宗幸灵武杜鸿渐
等奉迎而留少游缮治宫室少游大为殿宇幄帟皆
象宫阙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拟穷水陆又有千余
骑铠帜光鲜振旅以入帝见宫殿不悦曰我至此欲
就大事安用是为命去之除左司郎中两京平封巨
鹿县侯迁陕州刺史王师溃于邺河洛震骇少游镇
守自若擢京兆尹李辅国以其不附己改卫尉卿会
率群臣马助军少游与汉中王瑀持异帝怒贬渠州
长史复为京兆尹始请中书门下省五品尚书省四
品诸司正员三品诸王驸马□以上亲及婿若甥不
得任京兆官诏可大历二年为江西观察使进刑部
尚书改封赵国公六年卒赠太子太师少游四为京
兆虽无赫赫名然善任人缘饰规检有足称者
严郢
按唐书本传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人父正诲以才吏
更七郡终江南西道采访使郢及进士第补太常协
律郎守东都太庙禄山乱郢取神主秘于家至德初
定洛阳有司得以奉迎还庙擢大理司直吕諲镇江
陵表为判官方士申泰芝以术得幸肃宗遨游湖衡
间以妖幻诡众奸赃巨万潭州刺史庞承鼎按治帝
不信召还泰芝下承鼎江陵狱郢具言泰芝左道帝
遣中人与諲杂讯有状帝不为然御史中丞敬羽白
贷泰芝郢方入朝急辨之帝怒叱郢去郢复曰承鼎
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
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
后坐妖妄不道诛代宗初追还承鼎官召郢为监察
御史连署帅府司马郭子仪表为关内河东副元帅
府判官迁行军司马子仪镇邠州檄郢主留务河中
士卒不乐戍邠多逃还郢取渠首尸之乃定岁余召
至京师元载荐之帝时载得罪不见用御史大夫李
栖筠亦荐郢帝曰是元载所厚可乎答曰如郢材力
陛下不自取而留为奸人用邪即日拜河南尹水陆
运使大历末进拜京兆尹严明持法令疾恶抚穷敢
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十人号称职宰相
杨炎请屯田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郢习朔边病
利即奏旧屯肥饶地今十不垦一水田甚广力不及
而废若发二京关辅民浚丰渠营田扰而无利请以
内苑莳稻验之秦地膏腴田上上耕者皆畿人月一
代功甚易又人给钱月八千粮不在然有司常募不
能足合府县共之计一农岁钱九万六千米月七斛
二斗大抵岁僦丁三百钱二千八百八十万米二千
一百六十斛臣恐终岁获不酬费况二千里发人出
塞而岁一代乎又自太原转粮以哺私出资费倍之
是虚畿甸事空傜也郢又言五城旧屯地至广请以
凿渠粮俾诸城夏贷冬输取渠土布帛给田者令据
直转榖则关辅免调发而诸城辟田炎不许渠卒不
成弃之御史台请天下断狱一切待报惟杀人许偿
死论徒者得悉徙边郢言罪人徙边即流也流有三
而一用之诚难且杀人外犹有十恶伪造用符印强
光火诸盗今一徙之法太轻不足禁恶又罪抵徒科
别差殊或殴伤夫妇离非义绝养男别姓立嫡不如
式私度关□户等不可悉而与十恶同徒即轻重不
伦又按京师天下聚论徒者至广例不覆谳今若悉
待报有司断决有程月不啻五千狱正恐牒按填委
章程紊挠且边及近边犯死徒流者若何为差请下
有司更议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着劾郢匿发民浚
渠使怨归上系金吾长安中日数千人遮建福门讼
郢冤帝微知之削兼御史中丞人知郢得原皆迎拜
会秋旱郢请蠲租税炎令度支御史按覆以不实罢
为大理卿炎之罢卢杞引郢为御史大夫共谋炎罪
即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
罪卒逐炎崖州惠伯费州天下以郢挟宰相报仇为
不直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
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道逢柩殡问之或曰赵惠
伯之殡郢内惭忽忽岁余卒
郭行余
按唐书本传行余者元和时擢进士河阳乌重引表
掌书记重引葬其先使志冢辞不为重引怒即解去
擢累京兆少尹尝值尹刘栖楚不肯避栖楚捕导从
系之自言宰相裴度颇为谕止行余移书曰京兆府
在汉时有尹有都尉有丞皆诏自除后循而不改开
元时诸王为牧故尹为长史司马即都尉丞耳今尹
总牧务少尹副焉未闻道间有下车望尘避者故事
犹在栖楚不能答迁楚汝二州刺史大理卿擢邠宁
节度使李训在东都与行余善故用之
崔碣
按唐书崔元暐传元暐六世孙碣字东标及进士第
迁右拾遗武宗方讨泽潞碣建请纳刘稹降忤旨贬
邓城令稍转商州刺史擢河南尹右散骑常侍再为
河南尹邑有大贾王可久转货江湖间值庞勋乱尽
亡其赀不得归妻诣卜者杨干夫咨在亡干夫名善
数而内悦妻色且利其富既占阳惊曰乃夫殆不还
矣即阴以百金谋媒者诿聘之妻乃嫁干夫遂为富
人他年徐州平可久困甚丐衣食归闾里往见妻干
夫大怒诟逐之妻诣吏自言干夫厚纳贿可久反得
罪再诉复坐诬可久恨叹遂失明碣之来可久陈冤
碣得其情即敕吏掩干夫并前狱史下狱悉发赇奸
一日杀之以妻还可久时淫潦狱决而霁都民相语
歌舞于道徙陕虢观察使军乱贬怀州司马卒
宋
程琳
按宋史本传琳字天球永宁军博野人权知开封府
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
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
太后谓琳曰齐雄非杀人者乃其奴尝捶之琳曰奴
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已犯同太后嘿然遂论如法外
戚吴氏离其夫而挈其女归夫诉于府琳命还女吴
氏曰已纳宫中矣琳请于帝曰臣恐天下人有窃议
陛下夺人妻女者帝亟命出之笞而归其妻迁工部
侍郎龙图阁学士
胥偃
按宋史本传偃字安道潭州长沙人少力学河东柳
开见其所为文曰异日必得名天下举进士甲科授
大理评事通判湖舒二州直集贤院同判吏部南曹
知太常礼院再迁太常丞知开封县与御史高升试
府进士既封弥卷首辄发视择有名者居上降秘书
省著作佐郎监光化军酒起通判邓州复太常丞林
特知许州辟通判州事徙知汉阳军还判三司度支
勾院修起居注累迁尚书刑部员外郎遂知制诰迁
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权知开封府忻州地震偃
以为地震阴之盛今朝廷政令不专上出而后宫外
戚恩泽日蕃此阳不胜阴之效也宜选将练师以防
边塞赵元昊朝贡不至偃曰遽讨之太暴官遣使问
其不臣状待其辞屈而后加兵则其不直者在彼而
王师之出有名矣又奏戍兵代还宜如祖宗制阅其
艺后殿次进之会有卫卒赂库吏求拣冬衣坐系者
三十余人时八月霜雪暴至偃推洪范急恒寒若之
咎请从末减奏可西塞用兵士卒妻子留京者犯法
当死帝不忍用刑或欲以毒置饮食中令得善死偃
极言其不可帝亦悔而止宦人程智诚与二班使臣
冯文显八人抵罪帝使赦智诚三人而文显五人坐
如法偃曰恤近遗远非政也况同罪异罚乎诏并释
之未几卒偃未仕时家有良田数十顷既贵悉以予
族人初天下职田无日月之限而赴官者多以前后
为断偃请水陆田各限以月因着为令常与谢绛受
诏试中书吏而大臣有以属偃者偃不敢发视亟
焚之欧阳修始见偃偃爱其文召置门下妻以女偃
纠察邢狱范仲淹尹京偃数纠其立异不循法者修
方善仲淹因与偃有隙子元衡有学行能自立为尚
书都官员外郎并其子茂谌咸早卒偃妻直史馆力
约之妹与元衡妇韩茂谌妇谢皆寡居丹阳闺门有
法江淮人至今称之
王安礼
按宋史本传安礼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
前滞讼不得其情及具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
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
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
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
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帝数失皇子太史言
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
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胳
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逻者
连得匿名书告人不轨所涉百余家帝付安礼曰亟
治之安礼验所指皆略同最后一书加三人有姓薛
者安礼喜曰吾得之矣呼问薛曰若岂有素不快者
耶曰有持笔来售者拒之鞅鞅去其意似见御即命
捕讯果其所为也即枭其首于市不逮一人京师谓
为神明宗室令騑以数十万钱买妾久而斥归之诉
府督元直安礼视妾既灸败其面矣即奏言妾之所
以直数十万者以姿首也今灸败之则不复可鬻此
与炮烙之刑何异请勿理其直而加厚谴以为戒诏
从之仍夺令騑俸后宫造油箔约三年损者反其价
纔一年有损者中官持诣府请如约词气甚厉安礼
曰庸讵非置之不得其地为风雨燥湿所坏耶苟如
是民将无复得直约不可用也卒不追以是宗室中
贵人皆惮之元丰四年初分三省置执政拜中大夫
尚书右丞转左丞
明
郑沂
按明外史胡子祺传当子祺之论建都也御史郑沂
亦上疏言京师天下根本四方所瞻依设官分职当
使内尊而外卑内重而外轻今两京与在外知府其
秩同其称名同甚失尊卑轻重之宜宜改应天知府
为南京尹则体统尊称名当矣太祖从其言即擢沂
尹之沂为御史有声常请郡各设推官一员专理刑
名又请多设递运船以苏民力及牧马两淮闲旷之
地多见施行
庞嵩
按明外史本传嵩字振卿南海人嘉靖十三年举于
乡讲业罗浮山从游者云集二十三年历应天府通
判进治中先后凡八年府缺尹屡摄其事始至值岁
饥上官命督赈委悉沾洽公粟既竭贷之巨室富家
全活者六万七千余人乃蠲积逋缓征徭勤劳徕复
业者又十万余人留都所在民苦役重则力为调剂
执法坚不畏强御核冒滥优免户及寄居客户诡称
官户寄庄户女户神帛堂匠户俾悉出以供役民困
大苏江宁县葛仙永丰二乡频遭水患居民荡析止
存七户嵩为治堤筑防得田三千六百亩立惠民庄
四召贫民佃之流移尽复听讼无细大必以情屡剖
冤狱戚畹王涌举人赵君宠占良人妻杀人嵩皆置
之法居间者百方拒不纳早游王守仁门淹通五经
至是集诸生新泉书院相与讲习成就为多岁时单
骑行县以壶浆自随一蔬片楮不以烦民京府佐贰
鲜有举其职者至嵩以善政特闻一时颂为庞青天
云府有六年京察例而复与外察嵩谓非体疏请止
之遂为永制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诸曹鲜习
法律吏得缘为奸嵩素谙练为撰原刑司刑祥刑明
刑四篇曰刑曹志时议称之出为云南曲靖知府亦
有政声居二年忌者中之察典以老罢而年仅五十
复从湛若水游学益有闻卒年七十有七应天曲靖
皆祀之名宦葛仙乡有专祠子一夔一德并举于乡
董光宏
按明外史王佐传佐同邑董光宏字君谟举进士为
刑部员外郎恤刑福建多所平反历河南提学副使
品骘无遗就迁右参政分守河南时福藩初建光
宏弹压有方群珰或奉约束天启初由江西左布政
使入为顺天府尹执法不挠畹戚中贵莫敢干以私
擢南京大理寺卿见魏忠贤乱政抗疏乞休帝嘉其
恬退加兵部右侍郎以归
京兆部艺文一
河南尹箴 后汉崔骃
茫茫天区画冀为京商邑翼翼四方是营唐虞商周
河洛是居成王郏鄏以处鹑墟诸夏劲强是从是横
彻我墙屋而师尹不匡霸夺其权宗器以分图籍迁
齐九鼎入秦爰作卿士以尹王州风化攸兴万国承
流
京兆尹樊德云铭 蔡邕
于显哲尹诞德孔彰膺帝休命谓笃不忘爰纳忠式
规悟圣皇钦崇园邑大孝允光九命车服昭示采章
轩轺四牡承祀蒸尝多士时贡徭役永息道路孔夷
民清险棘同体诸旧兆氓蒙福惠垂无强守以罔极
答李斌书 晋傅咸
吾作左丞未几而已吾为京兆虽心知此为不合然
是家乡亲里自愿便从俗耳时足下问吾当去不吾
答鹦鹉子言阿安乐今到阿安乐何为不去
复临丹阳教 梁简文帝
昔越张修猛用弘美绩边延善政实着民谣吾冲弱
寡能未明理道猥以庸薄作守京河将恐五□无谣
两岐难颂思立恩惠微宣风范
丹阳尹传序 元帝
传曰大夫受郡汉书曰尹者正也及其用人实难授
受广汉和颜接下子高自辅经术孙宝行严霜之诛
袁安留冬日之爱自二京板荡五马南渡固乃上烛
天文下应地理尔其地势可得而言东以赤山为成
□南以长淮为伊洛北以钟山为华阜西以大江为
黄河既变淮海为神州亦即丹阳为京尹虽得人之
盛颇愧前贤而眄遇之深多用宰辅皇上受图负扆
宝历惟新制礼以告成功作乐以彰治定岂直四三
皇六五帝孕夏陶周而已哉若夫位以德叙德以位
成每念忝莅京河兹焉四载以入安石之门思勤王
之政坐真长之室想清谈之风求瘼余晨颇多暇景
今缀采英贤为丹阳尹传
为南康王让丹阳尹表 庾肩吾
臣闻剑镂七星非有司天之用帘图五岳宁识崇朝
之云是知策彼泥龙不能令其逐日乘斯流马安可
使其奔电方今振鹭盈庭白驹空谷惟帝念功惟明
克允君子之国幸闻其让石门之水获免于贪
河南尹张公碑 唐韩信卿
惟唐六叶岁在乙未凶臣肇乱残毒生灵谷洛之郊
七年方平宫庙燔夷府寺为墟阴燔转于原隰麋鹿
游于街陌天子乃命河东郡侯延赏尹于东夏恭惟
河东虔禀圣谟清默无为外务径内无燕嬉劝沮
以仁休息以和视人犹身视外犹家一年流亡萃至
二年土壤咸辟三年公给人足家有户丰疏瀹河渠
导塞提封沟洫化为东川山木流于郡国乃立宗庙
乃建寝殿变丘墟为闾里散灾祲为和气公府若虚
户庭不扃牛马产畜牧而不羁居守四年迁官罢镇
东人父子孀独穷老若游鱼之失于渊栖禽之丧于
林于是河南洛阳洎甸内二十二邑长守将校及佐
吏耆艾三军之众相率琢石颂美表扬仁风词曰惟
皇统极继业嗣圣凶臣无君矫众犯顺都邑歼残化
为丘樊于烈河东受命缉熙守一含光休醇忘机以
礼代刑以简重威政得其恒物遂其生措置典刑士
吏自清弭废鞭笞黎氓不欺芃芃榛楛变为禾黎氛
祲蒙蒙散为祥风乃设堤防禁遏溢瀑湍□安流时
无水祸乃疏河渠浸枯决潴河渠既流山木浮浮煨
烬之中再立清庙荆榛之下再阅高殿人不知役公
有盈羡风声沛然大化四海归朝执宪惠赞皇猷我
有牛马牧而不羁我有儿童路不拾遗泱泱田畴畴
能继之洪惟敻古淳风扬扬下及有周亦称二南烈
烈河东实嗣其风
京兆少尹西厅壁记 权德舆
汉制三辅丞秩六百石至东汉秩千石魏晋为京兆
郡则曰治中至隋则曰司马又曰赞始
集
作治
国家沿
前代之故再更其名至开元初命为少尹其员二其
品四纲纪众务而分贰之上助官师表则之重而佐
其慈惠下董掾史属城之理而推其功善大积而不
挠中行而有伦和协辑睦宣明教令非文行政事之
全者不得居之贞元十六年春二月诏弘农杨于陵
字达夫自吏部郎中莅其职先自达夫之佐元侯也
四入御史府登天台也五为剧曹郎懿文菁华履行
直温折中宪令克勤细大是宜典司名命列侍左右
而犹以吏理□历于浩穰之府抑天之爱人俾覆露
于毂下耶或姑阅其能而将大授之耶初西少尹视
事之堂大历中其长氏以胜势之近取为亭沼故
移创于是自后厥官罕备居之者不推本所代而斯
宇浸废及达夫之拜未浃旬其僚继之于是达夫征
缺员以循旧常弘必葺以辨攸处用宿其业而修其
方凡所颛督武备厩置刑书纠禁工徒启塞三右曹
之事大凡天子县内之理无不赞也无不统也称职
者或退其品而选于近侍或进其材而擢为大吏佐
六官分十联皆其迁次然也
集无
也字
以旧记堙落虑失
其传今断自太极元年而下列其名氏岁月俾风来
集作
风采
相属且为故志云
京兆部艺文二
诗
送济南赵太常起家大京兆 明邢侗
三辅风烟傍紫清征书十道及躬耕起家杜曲新京
兆入对齐川旧伏生箧里残荷留野服马头斜月引
王程太常不忘元都观重问繁桃醉玉笙
京兆部纪事
汉书王欣传欣为右辅都尉守右扶风上数出幸安
定北地过扶风宫馆驰道修治供张办武帝嘉之驻
车拜欣为真视事十余年昭帝时为御史大夫代车
千秋为丞相
后汉书赵典传典兄子温字子柔初为京兆郡丞叹
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遭岁大饥散
家粮以赈穷饿所活万余人献帝西迁都为侍中同
舆辇至长安封江南亭侯代杨彪为司空免顷之复
为司徒录尚书事
李固传固子燮灵帝时拜安平相擢迁河南尹时既
以货赂为官诏书复横发钱三亿以实西园燮上书
陈谏辞义深切帝乃止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
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卲卲伪纳而阴以告
冀冀即捕杀之卲当迁为郡守会母亡卲且埋尸于
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卲还至洛阳燮行涂遇之使
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贵卖
友贪官埋母乃具表其状卲遂废锢终身燮在职二
年卒时人感其世忠正咸伤惜焉
袁安传安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尝以赃罪鞠人
尝称曰凡为仕高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
世尹所不忍为也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
师肃然名重朝廷
三国魏志傅嘏传曹爽诛嘏为河南尹
注
傅子曰河
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乡六遂之士其民
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下四方会利之
所聚而奸之所生前尹司马芝举其纲而太简次尹
刘靖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收一时之
声嘏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纲目以经纬之李
氏所毁以渐补之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河南俗党
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者
嘏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恒而不可犯见理识
情狱讼不加夏楚而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
大有益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由己出故当时无
赫赫之名吏民久而后安之
刘馥传馥子靖出为河南尹散骑常侍应璩书与靖
曰入作纳言出临京任富民之术日引月长藩落高
峻绝穿窬之心五种别出远水火之灾农器必具无
失时之阙蚕麦有苫备之用无雨湿之虞封符指期
无流连之吏鳏寡孤独蒙廪赈之实加之以明擿幽
微重之以秉宪不挠有司供承王命百里垂拱仰办
虽昔赵张三王之治未足以方也靖为政类如此初
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
梁书王志传志为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京师有
寡妇无子姑亡举债以殓葬既葬而无以还之志愍
其义以俸钱偿焉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赈百
姓民称之不容口
陆襄传襄字师卿为扬州治中襄父终此官乃固辞
高祖不许听与府司马换廨居之
唐书源干曜传帝东幸以京兆尹留守京师治尚宽
简人安之居三年政如始至仗内白鹰因纵失之诏
京兆督捕获于野絓榛死吏惧得罪干曜曰上仁明
不以畜玩置罪苟其获戾尹专之遂入自劾失旨帝
一不问众伏其知体而善引咎
李杰传杰为河南尹杰既精听断虽行坐食饮省治
不少废由是府无淹事人吏爱之寡妇有告其子不
孝者杰物色非是谓妇曰子法当死无悔乎答曰子
无状宁其悔乃命市棺还敛之使人迹妇出与一道
士语顷持棺至杰令捕道士按问乃与妇人私不得
逞杰杀道士内于棺河汴之交旧有梁公埭废不治
南方漕弗通杰调汴郑丁男复作之不费而利入代
宋璟为御史大夫
李叔明传叔明迁京兆尹长安歌曰前尹赫赫具瞻
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郑珣瑜传珣瑜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
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
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
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贱敛贵
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
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凡迎送
敕使皆有常处吏密识其马进退不数步差也全义
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
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何不报
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
终不为万人产沴也故下无怨讟时谓治河南比张
延赏而重厚坚正过之
吴凑传凑为右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十四年夏大旱
谷贵人流亡帝以过京兆尹韩□罢之即召凑代□
已谢督视事明日诏乃下凑为人强力劬俭瞿瞿未
尝扰民上下爱向京师苦宫市强估取物而有司附
媚中官率阿从无敢争凑见便殿因言中人所市不
便小民徒纷纷流议宫中所须责臣可办若不欲外
吏与闻禁中事宜料中官高年谨信者为宫市令平
贾和售以息众欢又言掌闲骑飞龙内园芙蓉园
禁兵诸司杂供役手资课太繁宜有蠲省帝辄顺可
初府中易凑贵戚子不便簿领每有疑狱时其将出
则遮凑取决幸仓卒得容欺凑叩鞍一视凡指擿尽
中其弊初无留思众畏服不意凑精裁遣如此僚史
非大过不榜责召至廷诘服原去其下传相训勖举
无稽事文敬太子义章公主仍薨帝悼念厚葬之车
土治坟农事废凑候帝间徐言极争不避或劝论事
宜简约不尔为上厌苦凑曰上明睿忧劳四海不以
爱所锺而疲民以逞也顾左右钳噤自安耳若反复
启寤幸一听之则民受赐为不少桥舌阿旨固善有
如穷民上诉叵云罪何
许孟容传孟容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
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
三岁不肯归孟容遗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
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遣
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
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京师豪右大震累迁吏部侍郎
刘栖楚传栖楚改京兆尹峻诛罚不避权豪先是诸
恶少窜名北军凌藉衣冠有罪则□军中无敢捕栖
楚一切穷治不阅旬宿奸老蠹为敛迹一日军士乘
醉有所凌突诸少年从旁噪曰痴男子不记头上尹
邪
贾餗传餗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姑臧县男太和九
年上已诏百官会曲江故事尹自门步入揖御史餗
自矜大不彻扇盖骑而入御史杨俭苏特固争餗曰
黄面儿敢尔俭曰公为御史能嘿嘿耶大夫温造以
闻坐夺俸
薛元赏传元赏拜京兆尹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镵
睿夸诡力剽敓坊闾元赏到府三日收恶少杖死三
十余辈陈诸市余党惧争以火灭其文元赏长吏事
能推言时弊件白之禁屯怙势扰府县元赏数与争
不少纵由是军暴折戢百姓赖安就加检校吏部尚
书
因话录柳元公初拜京兆尹将赴府上有神策军小
将乘马不避公于街中杖杀之及因对□宪宗正色
诘公专杀之状公曰京兆尹天下取则之地臣初受
陛下奖擢军中偏裨跃马衡过此乃轻陛下典法不
独侮臣臣杖无礼之人不打神策军将上曰卿何不
奏公曰臣只合决不合奏上曰既死合是何人奏公
曰在街中本街使金吾将军奏若在坊内则左右巡
使奏上乃止
东观奏记崔罕为京兆尹内园巡官不避马杖之五
十四方死上赫怒令与远郡宰臣论救上曰罕为京
兆尹抑强抚弱是其职任但不避马便杖之可矣不
合问知是内园巡官方决一错也又人臣之刑止行
二十过此是朕刑也五十四杖颇骇闻听宰臣又论
救上曰与一廉察奋捉者宜抵罪根本轻致罕过制
耳宰臣益贺上无幽不察罕止贬湖南观察使
故事京兆尹在私第但奇日入府偶日入递院崔郢
为京兆尹囚徒逸狱而走上始命造京兆尹廨宅京
兆尹不得离府上以崔罕郢并败官面召翰林学士
韦澳授京兆尹便令赴上赐度支钱二万贯令造府
宅澳公正方严吏不敢欺委长安县尉李信主其事
造成廨宇极一时壮丽尚有羡□却进
韦澳为京兆尹豪右敛手国舅郑光庄不纳租澳絷
其主者期以五日不足必抵法太后为言之上延英
问澳澳具奏本末上曰今日纳租足放否曰尚在限
内来日即不得矣澳既出半廷上连召之曰国舅庄
租今日纳足放主者否澳曰必放上入告太后曰韦
澳不可犯且与送钱纳却顷刻而放
宋史向拱传拱尹河南十余年专治园林第舍好声
妓纵酒为乐府政废弛群盗昼劫太祖闻之移镇安
州命左武卫上将军焦继勋代之谓继勋曰洛久不
治选卿代之无复效拱为也
陈省华传省华权知开封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
朵殿太宗以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升于两省五
品之南省华以府事繁剧请禁宾友相过从之
慎从吉传从吉大中祥符八年以给事中权知开封
府既受命召戒之曰京府浩穰凡事太速则误太缓
则滞惟须酌中耳请属一无所受才数月有咸平县
民张斌妻卢氏诉侄质被酒诟悖张素豪质本养
子而证佐明白质贿于吏从吉子大理寺丞锐时督
运石塘河往来咸平为请于县宰断复质刘姓第令
与卢同居质洎卢迭为讼县闻于府从吉命户曹参
军吕楷就县推问卢之从叔虢略尉昭一赂白金三
百两于楷楷久不决卢兄文质又纳钱七十万于从
吉长子大理寺丞钧钧以其事白从吉而隐其所受
卢又诣府列诉即下其事右军巡院昭一兄澄尝以
手书达钱惟演云寄语从吉事逮钧锐请缓之从吉
颇疑惧密请付御史台即诏御史王奇直史馆梁固
鞫之狱成从吉坐削给事勒停惟演罢翰林学士楷
钧免官配隶衡郢州锐文质皆削一官澄昭一并决
杖配隶又高清者库部郎中士宠之子景德中举进
士宰相寇准以弟之女妻之寇氏卒故相李沆家复
婚之历官以贿闻颇恃姻援骄纵被服如公侯家以
是欺蠹小民知太康县民有诣府诉家产者清纳其
贿时已罢任即逃居他所锐尝就清贷白金七十两
清以多纳贿赂事将败求以为助时方鞫卢氏狱从
吉请对发其事欲以自解逮清等系狱命比部员外
郎刘宗吉御史江仲甫劾之清枉法当死特杖脊黥
面配沙门岛锐又削卫尉寺丞从吉坐首露在已发
当赎铜特削谏议大夫
刘庠传庠字希道知开封府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
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
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
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
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
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
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钱勰传勰元佑初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
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不
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
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谓曰无有勰曰
汝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
□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
之积为众所憾出知越州徙瀛州召拜工部户部侍
郎进尚书加龙图阁直学士复知开封临事益精苏
轼乘其据案时遗之诗勰操笔立就以报轼曰电扫
庭讼响答诗筒近所未见也
王岩叟传岩叟字彦霖大名清平人为枢密都承旨
权知开封府旧以推判官二人分左右厅共治一事
多为异同或累日不竟吏疲于咨禀岩叟创立逐官
分治之法自是着为令都城群偷所聚谓之大房每
区容数十百人渊薮诡僻不可胜究岩叟令掩捕撤
毁随轻重决之根株一空供备库使曹续以产贸万
缗市侩逾年负其半续尽力不可取一日启户则所
负皆在焉惊扣其故侩曰王公今日知府矣初曹氏
之隶韩绚与同隶讼事连其主就逮之曹氏者慈圣
后之也岩叟言部曲相讼不当论其主今不惟长
告讦之风且伤孝治慈圣仙游未远一旦因□役之
过使其子孙对吏殆圣情有所不忍诏窜绚而绝其
狱岩叟尝谓天下积欠多名催免不一公私费扰乞
随等第立多寡为催法朝廷乃定五年十科之令元
佑六年拜枢密直学士签书院事
续湘山野录嘉佑中仁宗自内阁降密敕近以女谒
纵横无由禁止今后应内降批出事主司未得擅行
次日执奏定可否始数日左承天门一宽衣老兵持
竹弊器上以败荷覆之吏搜之乃金巨弁一枚上缀
巨蚌灿然不知其数禁门旧律尽依外门例凡有搜
栏更不申覆即送所司时开封方鞫勘次一小珰驰
骑急传旨令放其物即进呈府尹魏公瓘不用执奏
法遂放之唐质肃公介方在谏垣疏曰陛下临御以
来所降敕旨未有若执奏内批之□为今治世之大
公也臣风闻禁门近有搜栏之狱传旨令放主司殊
不顾执奏之法乞再收犯者劾之使正其典疏入不
报公又疏曰臣闻王者一语朝出四海夕闻令执奏
之敕既为无用乞下诏收之免惑天下既而又不报
公又疏曰臣闻开封乃天下百执事之首司也魏某
为尹臣君父诏旨辄不遵守望端门无咫尺之地尚
敢辄尔况九州之远乎欲重贬魏某以咎不遵君命
之恶臣以言职不能早寤清衷亦乞罢黜魏由此降
越州时感事诗有铁冠持白藩棘聚青蝇之句谢
上表略云狂风动地孤蓬所以易飘众斧登山直木
终须先伐才者爱之
邻几杂志章相在翰林日尝差知权开封府二十七
日延僧在家设七昼夜道场惧冤滥也
挥麈后录熙宁中王和父尹开封忽内降付下文字
一纸云武德卒获之于宫墙上陈首有欲谋乱者姓
名凡数十人和父令密究其徒皆无踪迹独有一薛
六郎者居甜水巷以典库为业和父令以礼呼来至
廷下问之云汝平日与何人为冤薛云老矣未尝妄
出门初无仇怨再三询之云有族妹之子沦落在外
旬日前忽来见投贷貣不从怒骂而去初亦无他和
父云即此是也令释薛而追其甥方在瓦市观傀儡
戏才十八九矣捕吏以手从后拽其衣带回头失声
曰岂非那事疏脱邪既至不讯而服和父曰小鬼头
没三思至此何必穷治杖而遣之一府叹服
齐东野语辇毂之下政先弹压然一智不足以胜众
奸王佐宣子虽以文章魁天下而吏才极高寿皇深
喜之尹临安日禁戢群盗甚严都城肃然既而以治
办受赏增秩告命甫下置于卧内旦起忽失之宣子
知为群辈所侮略不见之辞色他日奏事毕从容以
白上曰鼠辈恶臣穷其奸故为是以沮臣尔上曰何
以处之对曰臣若张皇物色正堕其计中惟有置之
不问异时从吏部求一公据足矣今未敢请也上称
善
诚斋杂记马光祖尹京之日不畏贵戚豪强庭无留
讼有士人逾墙偷人室女事觉到官勘令当厅面试
光祖出逾墙搂处子诗士人秉笔云花柳生平债风
流一段愁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谢砌应潜越韩
香许暗偷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不负秦楼约安
知汉狱囚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光祖判云多情
多爱还了半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合当
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
马公犯奸之士既幸免罪反因此以得佳偶此光祖
以礼待士也
金史宣宗本纪贞佑四年正月丁卯谕御史台曰今
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开封府报衙声四方多
故之秋弛慢如此可乎中丞福兴号素谨于官事者
当一诘之
唐括安礼传安礼世宗大定初迁益都尹召为大兴
尹上曰京师好讹言府中奸吏为民患卿虽年少有
治才去其宿弊毋为因仍察廉入第一等进阶荣禄
大夫七年五月大兴府狱空诏锡宴钱三百贯其余
有差
移剌道传道改同知大兴尹事诏曰京师士民辐辏
犯法者众罪状自实每为文所持断之以公可也朕
尝谕执政矣必不以小苛谴卿勉副朕意
元史陈祜传祜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
失措祜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
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
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掠祜捕
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祜斥下马挝
杀之于市民间帖然
京兆部杂录
李氏刊误京尹皇都专理任莫重焉且以刑法财赋
统而兼制御史之职□缪绳本为避嫌不可私谒
三司慎守遂绝经过今代京尹逢御史于路必避焉
而敬之名分既乖曷为取则且秩五品不避御史比
肩事主于理诚然则京尹委用之权岂轻于郎官国
子博士者乎汉桓典传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行
者且止尚能记之岂汉制京尹避御史偶不载于正
史耶乃知前史不书是无避马之理必以刑赋为嫌
止于不相过从而已然相值于路但以色勃而返可
也
明道杂志钱穆内相本以文翰风流着称而尹京为
近时第一余尝见其剖决甚闲暇杂以谈笑诨语而
胥吏每一顾问皆股栗不能对一日因决一大滞狱
内外称之会朝处苏长公誉之曰所谓霹雳手也钱
曰安能霹雳手仅免葫芦蹄也
续笔记太宗自京尹嗣位秦王继之秦王后但命近
臣权之开封百余年间非东宫亲王不去权字意谓
京尹师祖宗曾为之故人臣不敢居犹唐以太宗尝
为尚书令三百年间遂无敢为者虽郭尚父之勋业
亦避之也
墨客挥犀包枢密知府礼上日众吏前请讳公曰何
讳也吏曰公祖先之名群吏当避之公瞋目曰吾无
所讳惟讳吏之有赃污者吏惧而引去吁公儒者之
通敏者也任府尹十余年民吏称为神明然为大尹
十余年近世亦稀有
却扫编包孝肃公之尹京也初视事吏抱文书以伺
者盈庭公徐命阖门令吏列坐阶下枚数之以次进
取所持案牍遍阅之既阅即遣出数十人后或杂积
年旧牍其间诘问辞穷盖公素有严明之声吏用此
以试且困公公悉峻治之无所贷自是吏莫敢弄以
事文书益矣天府虽称浩穰然事之所以繁者亦
多吏所为本朝称治天府以孝肃为最者得省事之
要故也
王保和革为开封尹专尚威猛凡盗一钱皆杖脊配
流一日杖于市稠人中有掷书一册其旁者亟取视
之则其卧中物也因大惊捕逐竟不得宣和末河北
盗起以选出守大名惨酷弥甚得盗辄杀之然盗愈
炽革自以杀人既众且惩开封府之事常惧人图己
所居辄以甲士环绕然每对客必焚香吕本中舍人
时从辟为帅属私语曰此正所谓兵卫森画戟宴寝
凝清香者也
癸辛杂识马光祖字华父号裕斋吏事强敏风力甚
着前后麾节皆有可观乙卯尹京内引一札云自后
宣谕指挥容臣覆奏戚里请托容臣缴进下车之后
披剔弊蠹风采一新时号名尹未几有仓部郎中师
应极之子夜饮于市碎其酒家器诘朝尹车过门泣
诉其事光祖即偿所值追逮一行作闹仆从仍牒问
师仓郎盖光祖时领版曹以仓部为所属故牒问殊
不思京师无牒问朝士之理师乃时相之私人乃执
缚持牒之卒恣肆凌辱又率诸曹郎官白堂乞正体
统朝廷遂札漕司追出被打酒家反加黥配应极之
子帖然无它于是光祖威风顿挫百事退缩初颜帅
尹京之时遇三学应有讼牒必申国子监俟报方与
施行学舍已不能堪及光祖尹京又创为一议应学
舍词讼须先经本监用印保明方许经有司学舍尤
怒之作为小诗曰几年贪师毒神京虎视国家三学
生休道新除京尹好敢将书铺待司成未几察官朱
应元劾李昂英太学作书讥之有云何不移其劾昂
英者劾光祖等语光祖愈不安既而辟客参议薛垣
以踪迹诡秘罢于是光祖力丐外任出守留都焉尹
京号为难治者盖以广大之区奸宄百弊上则有应
奉之劳次则有贵戚干政他司挠权之患此其所以
难也余则曰不然自淳熙以来尹京几人其得罪而
去者未始不由学校可指而数也然则学校之横又
有出于数者之外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汉·东方朔
清·王原祁
唐·法海
宋·圆悟
柳永
西晋·司马彪
明·徐继善
(北宋)趙汝礪
宋·张君房
(东汉)赵晔
清·高思敬
(民国)孟森
(唐)王洙
南北朝·颜之推
宋·陈伯葵
宋·杜大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