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三百九十八 人事部三十九-太平御览
卷三百九十八 人事部三十九
○吉梦下
《东观汉记》曰:诸将皆劝光武即位。乃召冯异。上曰:"我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异因下席拜贺曰:"此天命发於精神也。"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
又曰: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率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遂登至尊。先是数日,后梦有小虫飞,无数,随着身入皮肤中复飞出。
又曰: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体。荡荡正青,滑如磄,有若锺乳,若仰嗽之。以讯占梦,言尧梦攀天而上,汤反天砥之,皆圣王之梦。
范晔《后汉书》曰:蔡茂梦坐太极殿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禄也。取其中穗,是中台之位也。於字,禾失为秩也。"旬月而茂徵焉,辟贺为掾。
谢承《后汉书》:华松家本孤微。其母夜梦两伍伯夹门言,司隶在此。松年十五,师事丁子然,学《春秋》,十九当冠,出,诸生曰:"此宰相之器也。"
《魏书》曰:程昱少时,常梦上太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访荀彧。及兖州平,乃赖昱得完三城。於是彧以昱梦白太祖,太祖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太祖乃加其上日,更名昱。
张勃《吴录》曰:武烈皇帝母有身,梦肠出绕吴昌门。孙坚妻吴氏,梦月在其怀而生长沙桓王。又梦月在怀而生大皇帝。
又曰:丁固字子贱,会稽山阴人。宝鼎中,拜司徒。初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为公乎?"遂如梦焉。
《蜀志》曰:蒋琬字公琰。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卒当至公。"
《吴志》曰:孙休字子烈。封琅琊王。居会稽。梦乘龙上天,顾不见尾。觉而异之。孙皓废休立,七年薨。孙皓悉诛其子。
又曰:吴王孙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得幸,有身。梦有似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
王隐《晋书》曰:陶侃字士衡,鄱阳人。少渔於雷泽,梦背上生八翅,飞入天门,见门非常,欲入不敢而下。侃后都督八州诸军事。
又曰:陶侃为广州,梦有司马与侃铠者。长史陈协以为:司马者,国姓也。铠者,扞御之器。节下当进位。泰兴二年,侃加平南将军。
又曰:邓殷为淮南太守。梦行水边,见一女子,虎在后来,荡断鞶囊。占者以为:水边有女,汝字也。断鞶囊者,新虎头代故虎头也。不作汝阴当汝南也,果迁汝阴。
《续晋阳春秋》曰:李太后在会稽王宫,梦两龙枕膝,日月入怀。其后果以相者之言,见幸太宗。凡生烈宗会稽王道子,及鄱阳公主焉。
王韶之《晋安帝纪》曰:刘敬宣在齐,梦湍瘟吞之。而於梦中占者答曰:"此服土吞也。"既觉,喜曰:"丸者,桓也。桓既吞矣,我当复本土。"旬日中间,玄败,遂得归。
陆机《晋书武纪》曰:王浚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於其上,甚恶之。浚主簿李毅拜贺曰:"夫三刀为州,而见四为益一也。明府其临益州乎?"后果为益州刺史。
《晋书》曰:罗含字君章,襄阳人。少时,梦五色鸟入怀,遂取吞之。含觉,胸中如吞物,意谓不吉,乃告叔母朱氏。朱氏曰:"此鸟有文章,汝当善文章矣。"果如其言。众人谓之荆楚之松竹。荆州刺史桓温以为江左之清秀也。
《晋书载纪》曰:刘聪之在孕也,母张氏梦日入怀。寤而以告玄海。玄海曰:"此吉徵也,慎勿言。"十五月而生聪焉。
《南燕录》曰:慕容德,皝少子也。皝每对诸夫人言:妇人梦日入怀,当生天子。后孙夫人任身,梦日入其脐中。后昼寝生德。
《宋书》曰:晋安王子勋於寻阳城南设坛即位。子勋语左右曰:"昨夜梦乘龙上天,俯视不见其头。"众咸失色,莫有对者。著作郎孙毅进曰:"《易》称'见群龙无首',吉祥也。"众乃大悦。
又曰:刘穆之尝梦与宋武帝泛海,遇大风,惊,俯视船下,见二白龙侠船。既而,至一山,山峰耸秀,意甚悦。及武帝克京城,从何无忌求府主簿,无忌进穆之。帝曰:"吾亦识之。"即召焉。
又曰:沈庆之尝梦引卤簿入厕中,庆之甚恶入厕之鄙。时有善占梦者为解之曰:"君必当大富贵,然未在旦夕。"问其故,答曰:"卤簿故是富贵容,厕中所谓后帝也。知君富贵不在今王。"
《后魏书》曰:宣武帝名恪,孝文帝长子也。母曰高氏,初梦为日所逐,避於床下。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厩悸,遂娠而生帝也。
《后周书》曰:柳霞幼而爽迈。其世父庆远特器异之,谓霞曰:"吾昔逮事,伯父太尉公尝语吾云:我作一梦,梦汝登一楼,甚峻丽。吾以坐席与汝。汝后名官必达,恨吾不及见耳。吾向聊复昼寝,又梦将昔坐席还以赐汝。汝之官位当复及吾。特宜勉励,以应嘉祥也。"
又曰:高琳字秀琳。其先高丽人。母尝祓禊泗滨,卧,遇见一石,光彩朗润,遂持归。是夜,梦见一人衣冠若仙者,谓曰:"夫人向所持来石,是浮磬之精耳。君受之必生令子。"母惊寤,举身流汗。俄而,有娠。及生琳,因以名字焉。及长,有大度知略。从文帝累有战功,位至开府仪同三司。
《三国典略》曰:高欢尝梦履众星而行,觉而内喜,遂倾产以结客。
又曰:宇文永贵,昌黎大棘人也。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又曰:齐阳休之幼年,将仕,梦邺城东南有大冢,上有铜柱,跗为莲花。休之从西北而登,以手捉柱,柱右转。梦中咒曰:"三匝而止。"柱如其言。荣贵之后,所居之宅,竟在其地。
又曰:祖珽知齐太上有大志,深自结纳。尝启曰:"昨梦大王乘龙上天,愿深自爱。"太上大喜。即位之后擢拜中书侍郎。
又曰:梁孝玄字世诚。梁武第七子也。小字七苻。初,梁武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采女石氏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裙,梁武帝意感,幸之。采女梦月堕怀中,遂孕孝玄。载诞之夕,举室光明,室中有非常香气及紫胞之异。
《梁书》曰:较型少,梦见人授之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十馀年,忽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前借君笔,可相还。"淹梦中探怀中笔。自此后,不复有文章。时称淹才尽。
又曰:郑灼少事皇侃。灼性精勤,尤明三礼。少时尝梦皇侃谓曰:"郑郎开口。"侃因唾灼口中,自后义理益进。
又曰:何点少时尝患渴,经岁不愈。后在吴中石佛寺僧建讲,昼寝梦一道人,形貌非常,授丸一掬,梦中服之而馋拢
《陈书》曰:高祖微时,尝游义兴,馆於许氏。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纳之帝口。及觉,腹内犹热。
《南史》曰:徐陵字孝穆。母藏氏,尝梦五色云化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沙门释宝志。宝志曰:"此天上石麒麟也。"
《唐书》曰:李峤,赵州赞皇人。隋内史侍郎玄操从曾孙也。代为著姓,父镇恶襄城瘤拢峤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弱冠举进士。
又曰:尹知章绛州翼城人。少亲骚。尝梦神人以大凿开其心,以药内之。自是,日益开朗,尽通诸经义。未几,而诸师反北面受业焉。
又曰: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聪惊绝伦,书无不览。为儿童时,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於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鸑鷟也,为凤之佐。吾儿当以文章瑞於朝廷。"因以为名字。
又曰:天宝中,安禄山自范阳入朝。肃宗观其凶姿,有勃逆之状,言之於太上皇。太上皇易之,不纳。上恐危社稷,遂精诚祈梦。其夜,梦故内侍胡普寂等三人,持案覆以黄帊,自天而下,至上前,有素版丹书,文章甚多。既寤,所记者惟四句,曰:"厥不云乎,其惟其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十四年十一月甲子,禄山果於范阳称兵向阙。
又曰:刘沔,初为忠武小校,从李光颜讨淮西,为捉生将。前后遇贼兵,战,锋刃所伤,几死者数四。尝伤重卧草中,日黑不知归路,昏然而睡。梦人授之双烛曰:"子方大贵。此行无患,可持此而还。"既行,炯然有双光在前。
《晏子春秋》曰:景公病水十数日。夜梦与二日斗,不胜。晏子朝,公说之曰:"我其死乎?"对曰:"使人以迎占梦。"至,晏子说公梦告之。占梦者请反其书,晏子曰:"无反书。"曰:"所病者阴也,日者阳也,一阴不胜二阳,故病将愈也。"以是对。占梦者入,以晏子言对。居三日,公病大愈。公且赐占梦,占梦者曰:"此非臣之言,晏子教臣。"
《李蜀书》曰:武帝讳雄,始祖第三子。始祖后方娠,梦双虹自门升天,一蛇中断。及生,后常言:三子若成人,必有先亡者,有大贵者。后果李荡早卒,李雄王蜀。
《林邑记》曰:林邑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杨迈金。初,范杨迈母怀身,梦人铺杨迈金席与其生儿。儿落席上,金色光起,昭晰艳燿。及其生也,名曰杨迈。后袭王位,能得人情。
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文王自程徙都酆。季秋之月甲子,赤雀衔丹书入酆,止於文王之户,言天命归周之意。先是文王梦日月之光着身。
《会稽先贤传》曰:吴侍中阚泽字德润,山阴人也。在母胎八月而叱声震外,年十三,夜梦名字炳然县在月后,遂昇进也。
《异苑》曰:郑康成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鄙而遣还。玄过树阴假寐,梦见一老父以刃开其心,谓曰:"可以学矣!"於是,遂返,精洞典籍。
又曰:太原郭登之字仲靖。义熙初,诸葛长民欲取为咨议,登之不乐。后为南康太守。卢循之反,长民以其无先过也,将加大辟。梦一神人以乌角如意与。虽是寤寐中,殊自指约。既觉,在其侧,可长尺馀,形制甚陋。郭遂得,无他。屡经显官。后徒入关,赍以自随,插着步差中,忽失所在。
《幽明录》曰:谢安石当桓温之世,恒惧不全。夜忽梦乘桓舆行十六里,见白鸡而止,不得复前。莫有解此梦。及温亡,后果代居宰相,历十六年而得疾。安方悟云:"十六里者,十六年,见鸡住者,今太岁在酉。吾病殆将不起。"少日而卒。
又曰:吴兴钱乘,孙权时曾昼卧,久不觉,两吻沫出者数升。其母怖而呼之,曰:"适见一老公,食以熇筋,恨未尽而呼之。"乘本尫瘠,既尔之后,遂以力闻。官至无难监。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战国·鬻熊
清·祁隽藻
清·管庭芬
(清)姚瑩
清·戴名世
(宋)确庵、耐庵 编
明·蔡德清
清·王弈清
清·夏敬观
明·谢榛
(東漢)班固 編,(唐)顏師古 注
明·祁承业
(宋)王巩撰
唐·李德裕
(明)张应俞 著
清·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