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古籍
> 卷六百二十二 治道部三-太平御览
卷六百二十二 治道部三
○政治一
《释名》曰:政者,正也,下所以取正也。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
(读为悬。)
治象之治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太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悬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小宰亦帅其属而往,皆所以重治法新王事也。凡治有故。言始和者,若改造云尔。挟日凡十日。)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殷,置其辅;
(乃者,更申敕之也。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八命作牧者也。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盟一国也。郑司农云:殷治律辅为民之平也。)
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其殷,置其辅;
(长谓公卿大夫,两谓两卿也。)
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
(大事决乎王,小事冢宰专平之。)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
(正,正处也。会,大计也。)
听其政事,而诏王废置。
(平其事来至者之功状而奏白王。)
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事久则听之大。无功,不徒废,必罪之;有大功,不徒置,又赏之。郑司农云:三载考绩是也。)
又曰:《天官》小宰之职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
(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者审矣。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礼》曰: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
(藏谓辉光于外而形体不见,若日月星辰之神。)
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淆以降命。
(降,下也。殽天之气以下教令。天有运移之期,阴阳之节也。)
命降于社之谓淆地,
(教谓令由社下者也。社,土地之主也。《周礼》土会之法有五地之物生也。)
降于祖庙之谓仁义,
(谓教令由社下者。大传曰:自祢率而上至于祖,远者轻仁也。自祖率而下至于祢,高者重义也。)
降于山川之谓兴作,
(谓教令由山川下者也。山川有草木禽兽,可作器物,其国事。)
降于五祀之谓制度。
(谓教令由五祖下者,五祀有中霤、门、户、灶、行之神,此始为宫室制度。)
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政之行如此,何用城郭沟池之为。)
故圣人参於天地,并於神鬼,以治政也。
又曰:政以一其行。礼、乐、刑、政,其极一也。
(极,至也。)
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又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何如?"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
又曰: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蒲卢蜾蠃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为己子。政之于百姓,若蒲卢之于桑虫然。)
故为政在人。"
又曰:子曰:"夫人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
(格,来也。遁,逃也。)
又曰: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以亵刑而轻爵。"
(言政教所以明尝罚也。)
又曰:圣人南面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民莫得其死。
(物犹事也。纟比犹错也。五事得则民足,一事失则民不得其死。明政之难。)
《大戴礼》曰:曾子曰:"敢问不费不劳,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眉曰:"参!汝以明主为劳乎?古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左氏传》曰: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
(宣子,赵盾。)
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
(辟犹理也。)
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
又曰: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
(始为政。)
施舍己责,
(施恩惠,舍劳役,逋止责。)
振废滞,
(起旧德。)
匡乏困,救灾患,
(匡亦教也。)
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
(宥,宽也。)
节器用,
(节,省也。)
时用民,
(使民以时。)
欲无犯时。
(不纵私欲。)
又曰:季札聘于郑。谓子产曰:"郑之执政者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之以礼。不然,郑国将败。"
又曰:郑子皮授子产政。子产使都鄙有章,
(国都及边鄙车服尊卑各有分部。)
上下有服,
(公卿大夫服不相愈。)
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
(谓卿大夫。)
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楮之,
(褚,蓄也。奢侈者畏法,故蓄藏。)
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殖,生也。)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嗣,续也。传言郑所以兴。)
又曰:"礼之于政,如热之有濯,以救热,何患之有?"
又曰: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
(论其得失。)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又曰: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以政与之。)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於子?子於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贯,习也。)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又曰: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须之。'"
(《诗·小雅》。觉,直也。言德行直则四方顺从也。)
又曰: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难以治。)
疾数月而卒。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聚人于萑蒲苻之泽。
(雚蒲,泽名也。于泽中劫人,音符浦切。)
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蒲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书·大禹谟》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敏,疾也。能知为君难,为臣不易,则其政治,而众民皆疾修德。)
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叹而言念,重其言,为政以德,则民怀之。)
水、火、金、木、土、穀,惟修。
(言念民之本,在先修六府。)
正德、利用、厚生,惟和,
(正德以率下,利用以阜财,厚生以养民,三者和,所谓善政。)
九功惟叙,九叙惟歌。
(言六府三事之功者有次叙皆可歌乐,乃德政之所致。)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言善政之道,美以戒之,威以督之,歌以劝之。使政勿坏,在此三者而已。)
又《太甲下》曰: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言安危在所念,治乱在所法。)
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
(明慎其所与治乱之机,则为明王明君。)
又《盘庚上》曰: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
(先王谋任久老成人共治其政。)
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王布告人,以所修之政不匿其指。)
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
(王用大敬其政教,无有逸豫之言,民用大变从化。)
又《洪范》曰:六,三德:
(治民必用刚、柔、正直之三德。)
一曰正直,二曰刚克,
(刚能立事。)
三曰柔克。
(和柔能治。三者皆德。)
平康正直。
(世平安,用正直治之。)
彊弗友刚克,
(友,顺也。世彊御不顺,以刚能治之。)
燮友柔克,
(燮,和也。世和顺以柔能治之。)
沈潜刚克,
(沈潜谓地虽柔亦有刚,能出金石。)
高明柔克。
(高明谓天。言天为刚德亦有柔克,不干四时,喻臣当执刚以正君,君亦当执柔以纳臣。)
又《立政》曰:周公若曰:"拜手稽首,告嗣天子王矣。"用咸戒于王,曰:"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
(周公用王所立政之事,皆戒于王曰:常所常事常所委任,谓三公六卿。准人平法,谓士官。缀衣,掌衣服。虎贲以武力事王。皆左右近臣,宜得其人。)
周公曰:"呜呼!休兹,知恤鲜哉!
(叹此五者立政之本,知忧得其人者少。)
古之人,迪惟有夏,乃有室大竞,吁俊尊上帝,
(古之人道,惟有夏禹之时,乃有卿大夫室家大强,犹乃招呼贤俊与共尊事上帝。)
迪知忱恂于九德之行,
(禹之臣蹈知诚信于九德之行,谓贤智大臣九德皋陶所谋也。)
乃敢告教厥后曰:拜手稽首后矣。曰: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
(知九德之臣,乃敢告教其君,以立政君矣。亦犹王矣。宅,居也。居汝事六卿。掌事者,牧。牧民九州之伯,居外内之官及平法者,皆得其人,则此惟君矣。)
呜呼!孺子王矣,
(叹稚子今以为王矣,不可不勤法祖考之德。)
继自今,我其立政。立事、准人、牧夫,我其克灼知厥若,丕乃俾乱,
(继用今已往我其立政大臣,立事小臣,及准人、牧夫,我其能灼然知其顺者,则大乃使治之。言知臣下之勤劳,然后莫不尽心力也。)
相我受民,和我庶狱庶慎,时则勿有间之。
(能治我所受天民,和平我众狱众慎之事。如是,则勿有以代之。言不可复变。)
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
(言政当用一善,善在一言而已。欲其口无择言。如此,我则终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之民。)
呜呼!予旦已受人之徽言,咸告孺子王矣!
(叹所受贤圣说禹汤之美言,皆以告稚子王矣。)
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惟正是乂之。"
(文子孙子,从今已往,惟以正是之道治众狱,众慎其勿误也。)
又曰: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言当顺古大道,制治安国,必于未乱未危之前,思患预防之。)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道尧舜考古,以建百官,内置百揆四岳,象天之有五行;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上下相维,内外咸治。言有法。)
庶政惟和,万国咸宁。
(官职有序,故庶政惟和,万国皆安,所以为治也。)
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禹汤建官二百,亦能用治。言不及唐虞之清要也。)
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言圣帝明王立政修教,不惟多其官,惟在得其人。)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
(有官,君子大夫以上。叹而戒之,使敬汝所司,慎汝出令。从政之本,令出必惟行之,不惟反改。若二三其令,乱之道。)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积疑不决,必败其谋。怠惰忽略,必乱其政。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临政事必烦。)
又《君陈》曰: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
(言善父母者,必友于兄弟,能施其政令。)
命汝尹兹东郊,敬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
(谋其政,无有不先虑其难。有所废,有所起,出纳之事当用汝众言度之。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禁其专也。)
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
(有不顺于汝政,不变于汝教,刑之而惩止。犯刑者乃刑之。)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
(习于奸宄,凶恶毁败五常之道以乱风俗之教,罪虽小,三犯不赦,所以绝恶源也。)
《论语》曰: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又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又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又曰: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又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又曰: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又曰:季康子问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又曰: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又曰: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又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又曰: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又曰: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又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又曰:子张问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太平御览》 宋·李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可能你会感兴趣
(明)李東陽 等纂
汉·孔鲋
马致远
宋·陈显微
梁·陶宏景
宋·沧洲樵叟
(晋)王羲之撰
北魏·郦道元
唐·刘肃
清·王锦季
汉·扁鹊
周·韩非
清·王礼
汉·伏胜
陈治平、孙轩辕、陈文
清·尹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