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八阵图中有这样一句“功盖三分国”,该诗句排在全诗的第1句,其中的三字又是该诗句甚至是全诗的点缀,接下来,小编就从三字开始介绍一下这首诗。
“三”字的拼音有sān,属于下平二十三談,主要的释义包括:释义之一 数名,二加一: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释义之二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释义《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释义《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释义《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释义《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释义姓。明三成志。释义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释义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释义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释义《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同样包含“三”字的诗句还有: 新乐府辞一《老将行王维》中的一身转战三千里 李白《将进酒》中的会须一饮三百杯 白居易《长恨歌 画本》中的后宫佳丽三千人 孟郊《游子吟》中的报得三春晖 王之望《龙华山寺寓居十首》中的故国三千里
以上就是关于诗词"功盖三分国"中三的注解,希望能让您对三在古诗词中的使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