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春尽》中蕴含的名句“地迥难招自古魂”

《春尽》中蕴含的名句“地迥难招自古魂”

发布时间:2024-01-18 09:47:02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这句诗句犹如给予我们启示的密码,带领我们进入诗人韩偓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虽然已广为流传,但还有很多网友对它发表了新的见解。

响,古董级的诗句!这句话一个字一个字都那么古风味,真让人琢磨不透。地迥是什么意思?难招又是啥玩意儿?魂嘛,听起来就挺神秘的!这诗怀古的情怀真是溢于言表,完完全全的仙韵!唐诗宋词还只是望尘莫及的存在啊!想想自己智商有点远远不够,我这只是个胖达啊!还是洗洗睡吧!睡了睡了! 3. 丫头,你知道这句话多牛B吗?地迥难招自古魂,简直是神马级别的刁钻啊!先说地迥,就挺有感觉的,听着有带感!难招,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你说是不是没人能懂我这个内心骚年?自古魂,你也懂吧,让人脑洞大开的!总之一句话,这是大神级的作品,不解释!“地迥难招自古魂” 韵律方面,这句诗采用了四言叠字的形式,韵脚清晰,节奏明快。整句诗以"魂"字为轴,中间的"招自古"有着平仄对应,使得整句诗节奏流畅而有力。

在让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注解的。这是韩偓晚年寓居南安之作,与《安贫》表现同一索寞情怀,而写法上大不相同。《安贫》直抒胸臆,感慨万端;本篇则融情入景,兴寄深微。 春尽,顾名思义是抒写春天消逝的感慨。韩偓的一生经历了巨大的 变故,晚年寄身异乡,亲朋息迹。家国沦亡之痛,年华迟暮之悲,孤身独处之苦,有志难骋之愤,不时袭上心头,又面临着大好春光的逝去,内心的抑郁烦闷自不待言。郁闷无从排遣,唯有借酒浇愁而已。诗篇一上来,就抓住醉酒这个行为来突出“惜春”之情。不光是醉,而且是连日沉醉,醉得昏昏然,甚且醉后还要继续喝酒,以致衣服上溅满了斑斑酒痕。这样反复渲染一个“醉”字,就把作者悼惜春光的哀痛心情揭示出来了。 颔联转入写景。涓细的水流载着落花漂浮而去,片断的云彩随风吹洒下一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暮春时节具有典型特征的景象,作者把它细致地描画出来,逼真地传达了那种春天正在逝去的气氛。不仅如此,在这一幅景物画面中,诗人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片云,漂泊无定,无所归依,不正是诗人自身沦落无告的象征吗?扩大开来看,流水落花,天上人间,一片大好春光就此断送,不也可以看作诗人深心眷念的唐王朝终于被埋葬的表征?诗句中接连使用“细”、“浮”、“别”、“断”、“孤”这类字眼,更增添了景物的凄清色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这种把物境、心境与身境三者结合起来抒写,达到融和一体、情味隽永的效果,正是韩偓 写景抒情的显著特色。 颈联再由写景转入抒情。芳时,指春天。芳时恨,就是春归引起的怅恨。但为什么要说“人闲易有芳时恨”呢?大凡人在忙碌的时候,是不很注意时令变化的;愈是闲空,就愈容易敏感到季节的转换,鸟啼花落,处处都能触动愁怀。所以这里着力点出一个“闲”字,在刻画心理上是很精微的。再深一层看,这个“闲”字上还寄托了作者极深的感慨。春光消去,固然可恨,尤可痛心的是春光竟然在人的闲散之中白白流过,令人眼瞪瞪望着它逝去而无力挽回。这不正是诗人自己面临家国之变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沉痛告白吗?下联“地迥难招自古魂”,则把自己的愁思再转进一层。迥,偏远的意思。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原指祈祷死者复生的一种宗教仪式,这里只是一般地用作招致魂魄。诗人为惜春而寄恨无穷,因想到如有亲交故旧,往来相过,互诉心曲,也可稍得慰藉,怎奈孤身僻处闽南,不但见不到熟悉的今人,连古人的精灵也招请不来,岂不更叫人寂寞难堪?当然,这种寂寥之感虽托之于“地迥”,根本上还在于缺乏知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韩偓此时的孤愤心情,同当年的陈子昂确有某种相通之处。 结尾处故意宕开一笔,借流莺的殷勤相顾,略解自己的春愁,表面上冲淡了全诗的悲剧色调,实际上将那种世无知音的落寞感含蓄得更为深沉,表达得更耐人寻味。 通篇扣住“春尽”抒述情怀,由惜春引出身世之感、家国之悲,一层深一层地加以抒发,而又自始至终不离开春尽时的环境景物,即景即情,浑然无迹,这就是诗篇沉挚动人的力量所在。 (陈伯海)

这句并不繁复却意味深长的诗句“地迥难招自古魂”,让我们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存在的意义。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