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山中无历日”的主旨是什么?

“山中无历日”的主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2-09 09:24:19

“山中无历日”出自太上隐者的《答人》。这首诗虽然已广为流传,但还有很多网友对它发表了新的见解。

果然,这句诗以简洁幽婉的韵律吸引着读者,将山中静谧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无需历日的山林之中,人们仿佛可以忘却时间的存在,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可以说,诗人运用了恰到好处的押韵来使这句诗更具吸引力。 用词精准而质朴,更增添了这句诗的无限魅力。山中无历日,将人们从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解放出来,进入了一个与时间与世俗脱钩的境地。这句诗通过简单的文字,将人们对山中宁静的遐想呼之欲出,令人为之倾倒。 诗人运用了独特的意境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了哲理与禅意。山中无历日,意指山中的人们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与束缚,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与时间无关的世界里。这句诗通过对山中自然环境和人们心灵状态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理思考。而且说实话,这种状态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我们每天都要拼命赶时间,被任务和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真的回不到“山中无历日”的境地了。唉,这诗让人感慨万千啊。不过想想如果我也生活在山中无历日的环境里,那该是多么自由自在啊,没有了时间的桎梏,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日出日落也不再拘泥,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山谷间,那种感觉肯定非常棒!众所周知,山中无历日这句诗源自唐代文人的阔别山野生涯,描述了他在山中忘却了时间的美好体验。说起来,这山中无历日的情景,真有点像现在我一坐上电脑前,就不离不弃地追剧、刷网页、玩游戏,也是无历日可言啊!

文后附上了经典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如果说陶渊明身居魏晋,慨想羲皇,主要是出于对现实的不满;那么,唐人向往那据说是恬淡无为的太古时代,则多带浪漫的意味。唐时道教流行,此诗作者大约是其皈依者。据《古今诗话》载,这位隐者的来历为人所不知,曾有好事者当面打听他的姓名,他也不答,却写下这首诗。首联“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象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尽”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尽”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周啸天)

这句并不繁复却意味深长的诗句“山中无历日”,让我们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存在的意义。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