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板桥霜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第4句,也是这首诗里比较出彩的一句,笔者尤其喜欢人迹板桥霜中的“霜”字,认为它最能体现出这句诗的妙处。下面我们就先来通过“霜”字来讲解一下温庭筠这句人迹板桥霜。
“霜”字的拼音有shuāng,属于下平十陽,主要的释义包括:释义之一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霜秋。霜期。霜天。释义之二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释义之三
《唐韻》所莊切《集韻》《韻會》《正韻》師莊切,音驦。《玉篇》露凝也。《釋名》其氣慘毒,物皆喪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隂氣勝,則凝爲霜雪。《易·坤卦》履霜堅冰至。《詩·秦風》白露爲霜。释义《字彙補》國名。《西域記》屈霜國。释义姓。見《姓苑》。释义《正字通》歷年曰霜。《李白詩》陛下之壽三千霜。释义《集韻》《類篇》色壯切,音孀。隕霜,殺物也。或作灀。《潘岳·馬汧督誄》馬生爰發,在險彌亮。精貫白日,猛烈秋霜。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
同样包含“霜”字的诗句还有: 李白《侠客行》中的吴钩霜雪明 范仲淹《渔家傲》中的羌管悠悠霜满地 贾岛《剑客》中的霜刃未曾试 冯延巳《醉花间》中的霜树尽空枝
以上就是关于诗词"人迹板桥霜"中霜的释义,但愿能让您对霜在古诗词中的使用有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