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有知盖恃息,孰居无事使出入?心无天游室不空,六凿相攘妇争席。法师逃人入庐山,山中无人自往还。往者一空还者失,此身正在无还间。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这句诗句犹如给予我们启示的密码,带领我们进入诗人苏轼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虽然已广为流传,但还有很多网友对它发表了新的见解。
不仅如此,这句诗还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人们或许在回首三千年的历史时,已经触摸到一丝未来的希望,愿望和梦想均在秋风中久久回荡。宛若沧海一粟,不胜唏嘘。这句诗“人间俯仰三千秋”,真是四个字太绝了,就像我喝了一杯冰镇柠檬水,清凉又开心!虽然念起来简单,但是内涵却像老板开的脑洞一样深奥。人间啊,你俯仰了三千秋,你是我的救赎!对于世界而言,你只是一个人;但是对于床而言,你是整个世界!人间俯仰三千秋,不就是和风细雨共一眠吗?哇哦,这诗简直是酸得发电!
在让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注解的。【绵绵不绝】亦作“緜绵不绝”。连续不断。《逸周书·和寤》:“緜緜不絶,蔓蔓若何?”宋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緜緜不絶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絶。”
【一弹指】佛家语。《法苑珠林》卷三引《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后来诗文多作“一弹指顷”,表示极短的时间。唐白居易《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恩讎。”明宋濂《孤峰德公塔铭》:“尽付闍维三昧火,一弹指顷等虚空。”赵朴初《满庭芳·为人民大会堂作》词之一:“一弹指顷恒沙涌,楼殿重重。”
在这首送蹇道士归庐山中,“人间俯仰三千秋”这句诗句仿佛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个人内心的纷繁世界和深沉情感,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