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豪客夜知闻”是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中的名句。对于绿林豪客夜知闻这句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
“绿林豪客夜知闻”所蕴含的诗意深远,正是对绿林豪客这一特殊身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将他们视作品格高尚、风华绝代之人的情感。这句诗通过对夜晚知闻的描绘,展示出了绿林豪客们独特的洞察力和见识,使这个群体更显得崇高而可贵。豪客们往往具有胆识、正直和豪情,他们对世间事物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无不令人为之折服。“绿林豪客夜知闻”是诗人李白所创作的一句诗,寥寥数字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思想。首先,“绿林”二字形容了这位豪客所在的环境,不拘束于尘世的束缚,充满了自由和放纵的气息,令人神往。而“豪客”则表明了这位人物的身份,他们崇尚豪气,追求厚重而真挚的友谊。此外,夜晚的“知闻”更凸显了豪客的睿智和卓见,他们视野开阔,见多识广,以独特的洞察力洞悉人生百态。这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高尚人物的推崇和致敬之情,令人对豪客们心生敬佩与向往。 绿林之豪客具有卓越的洞察力,乃是有胜人一筹之高人。一夜之间,隐秘行动之余又对逆境充满触觉。此诗以“夜知闻”命名,正是折射了这些豪侠的伟大智慧。你看,这位豪客平时可能连个屁都不放,但一到了晚上,他就变身成了菜市场的喇叭,一言不发能把整个酒楼的人都吓一跳!
最后让我们看看经典的解读是怎么样的。关于这首诗,《 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 博士(涉曾 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 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 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江上村”,即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知闻”,即“久闻诗名”。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白居易《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诗有“匡庐便是逃名地”之句)。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是诗人刘叉在《雪车》中所痛斥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相比之下,这些眼前的“绿林豪客”如此敬重诗人、富于人情,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刘学锴)
这句并不繁复却意味深长的诗句“绿林豪客夜知闻”,让我们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存在的意义。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