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橡媪叹》中蕴含的名句“秋深橡子熟”

《橡媪叹》中蕴含的名句“秋深橡子熟”

发布时间:2024-09-05 09:07:52

这句简短的诗句“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包含着皮日休丰富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秋深橡子熟这句诗虽然已流传千古,但还有不少网友对它有新的见解。

“秋深橡子熟”这句诗用了形容词“秋深”,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深秋的季节感,给人以寂寥凉意。同时,“橡子熟”这个描写很巧妙,生动地描述了秋天橡树上成熟的果实,给人一种秋收的喜悦之感。 这句诗以简练的方式表达了秋天的氛围和景象,给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间。字面上看简单平凡,但饱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寓意不凡。这种以简约手法传达深刻思索的写作风格,正是鲁迅作品的特点。 “秋深橡子熟”一诗融合了韵律的优美与意境的深远。四个字紧密而流畅,平仄有致,音节分明。整句诗读来清新自然,简短的句子却给人以很深的体验。这四个字串联成篇,充满了动人的句读之美。 诗人通过“秋深橡子熟”贴切地将秋天的景致与生命的成熟联系在一起。不仅赋予了秋天更丰富的内涵,也在萧瑟之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美好。这是一种对世间事物养育的敬意,更是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理解。 总之,以短小的诗句,借意不偏,"秋深橡子熟"一句不仅展示了秋日景色的多彩,也寄寓了人生离合、兴衰之理。它给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在让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注解的。《橡媪叹》是皮日休的一篇代表作。诗人通过对“橡媪”这一老妇进行具体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唐末农民起义前夕的社会现实。诗人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不加修饰、不事雕琢地流注笔端,使作品质朴无华,自然动人。 首先描写老妇拾橡子为食的艰辛生活。一开始诗人就用四句诗勾勒出一幅老妇深山拾橡子的图画:深秋季节,正是橡子熟的时候,一个黄发驼背的老妇人,爬上草木丛生的山冈,踏着晨霜,来拾橡子。“黄发”,说明人已经很老了,再加上生活的重担,压得她弯腰曲背。深秋早晨,风冷霜寒,拾一点橡实,她要付出多少艰辛!紧接着,又细细描绘她拾橡子的过程。“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由“盈掬”到“满筐”,她要花费一整天的劳动。拾来橡实经过几番蒸晒,整个冬天全靠它充饥。 为什么黄发老妇要以橡实充饥?是因山区土地瘠薄,还是因灾荒歉收?诗人先不作正面回答,他笔墨一新,用四句诗写出了一派丰收美景:新稻初熟,紫穗飘香。“袭人香”三字,描写出秋风习习、送来阵阵稻香的喜人情景。“紫穗袭人香”,一句诗色香俱全,是一幅农村秋景的写意画,充满了生活气息。农民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稻谷的丰收。他们仔细收割,避免带进杂质;又精心舂米,舂好的米,粒粒都象玉耳坠般的圆润晶莹。一面是丰收美景,一面是橡实充饥的现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又怎么会同时发生呢?诗人笔锋又一转,写出了橡媪身受的三种压迫:一是租税之苛重。农民的全部收获,除了“纳于官”之外,竟一无所余。丰年尚且如此,荒年就更不堪设想了。二是贪官污吏的勒索。他们趁丰收之年大捞一把。“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官吏从中剥削比官税还要多!这“如何”二字,表现了农民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诧心理。三是“私债”的剥削。晚唐社会“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他们利用“农时”以官粮放私债,“农毕”自己获得厚利,再把本钱归回“官仓”。国家的官粮竟变成了官吏残农害民、大饱私囊的本钱。这三重剥削夺了农民的口中食,农民只好“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橡实本不是食粮,却硬要当作食粮吞下肚去。一个“诳”字,我们仿佛听到了农民的辘辘肠鸣!面对人民的悲惨境遇,面对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诗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他直接出面发表感慨了。当时的统治者连假仁假义这层伪装都不要了,一心只想从人民身上刮取更多的财富。通过橡媪的遭遇,诗人感到了现实的可悲可惧,于是“不觉泪沾裳”了。在诗的结尾几句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统治者。他没有把统治者同古圣先贤进行对比,而是同被人唾骂的田成子进行对比。连田成子都不如!意思更深了一层。 描写拾橡老妇的苦难生活时,侧重刻画人物的形体外貌和行为过程,让人同情,催人泪下;揭示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时,则侧重在刻画人物的心理情绪,让人愤怒,使人扼腕。诗人是用事实讲话,用真挚热烈的感情打动读者的。 (张燕瑾)

在这首橡媪叹中,“秋深橡子熟”这句诗句仿佛一面镜子,映射出每个人内心的纷繁世界和深沉情感,引发了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思考。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