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句诗句犹如给予我们启示的密码,带领我们进入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这首诗虽然已广为流传,但还有很多网友对它发表了新的见解。
整句诗朴实无华,但文字间却流露出一种富有荣耀与智慧的情感。通过对长剑的“抚”,展现了一种剑芒之外的柔和与温暖,使这句诗充满了深沉的魅力。“抚长剑”这句诗用简练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很好地展现了韵律、用词和意境等方面的魅力。这种纯净而深邃的风格,令人陶醉其中。这句“抚长剑”,看起来很坚毅啊!就像男生拿着剑在夜里走来走去,意气风发!不过我觉得,这句诗可以改进一下。比如说,加个修饰词,比如“摇曳的长剑”!这样一来,直接上升到了帅气的境界,再加个背景音乐,哇,简直是动漫中男主角必备的装束嘞! 嘿嘿,这句诗怎么感觉带有点暧昧的意味呢?抚长剑...听起来就有点羞羞的嘛!也许是我想多了吧,好了,不管怎样,这句诗还是挺耐人寻味的。暧昧不暧昧,帅气还是帅气,总之「抚长剑」这个词,给人的想象空间真是无限大啊!
最后让我们看看经典的解读是怎么样的。 【李白诗歌鉴赏,唐诗鉴赏,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第二年的春天奔往吴地,在一位被称作“扶风豪士”的人家里做客时即席写成,所谓“扶风豪士”可能是籍贯扶风的溧阳县主簿,他名叫嘉宾,大约性情豪爽而好客,因此,李白称他为“豪士”。 诗一开始,直写时事:“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这一年的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洛阳成了叛军的政治中心。洛城西南的天津桥下血流成河,洛城的郊野白骨如山。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报国无门,空有一身匡世救国之心的诗人李白无奈只能奔往东南吴地以避战乱。 就在这时,李白遇到了“扶风豪士”,“东方日出啼早鸦”以下十句,描写在豪士家饮宴的场景。清人毛稚黄说:“方叙东奔,忽著‘东方日出’二语,奇宕入妙。”(《诗辨坻》)奇宕,就是叙事过程的跳跃和描写场景的转换。经这一宕,转出一个明媚华美的境界,这是闲中着色:四句赞美环境,四句赞美主人,两句赞美盛筵。这些诗句并不意味着李白置国家兴亡于不顾而沉溺于个人安乐,而不过是即事即景的一段应酬之辞罢了。从章法上说,有了这段穿插,疾徐有致,变幻层出。 李白并没有在酣乐中沉醉。铺叙过后,转入抒情: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这里举出战国四公子,用以引发下面的自我抒怀。在战国那个动乱的时代,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各自蓄养了数千门客,其中不乏杰出人物,他们重义气,轻死生,以大智大勇协助信陵君成就了却秦救赵的奇勋,千秋万代,为人传诵。如今又逢罹乱,李白很想效法他们,报效国家。眼前这位扶风豪士虽然不能给李白提供立功报国的现实机会,但他“开心写意”以待李白,使李白顿生知遇之感,禁不住要将胸中事一吐为快。“明日报恩知是谁”一句极为自负,大意是我今天受了你的款待,明日定要干出一番事情来教你瞧瞧!诗人故意用了反诘语气,将下文引出: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末段表明心迹,一片真诚。南朝陈代诗人江晖有句:“恐君不见信,抚剑一扬眉。”(《雨雪曲》)古乐府《艳歌行》有句:“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李白化用其语,以“三三七”的句法出之,“清水白石”比喻心地光明,“脱吾帽”四句益发烂漫,活画出诗人率真的天性。接着,以张良为喻,张良怀抱着向强秦复仇的志向,在沂水桥上遇见黄石公,接受了《太公兵法》一编。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立下了不朽之功。天下大定后,他不贪恋富贵,自请引退,跟着赤松子去学仙。李白把张良的事迹倒转过来,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这两句的大意是:我之所以没有象张良那样随赤松子而去,是因为功业未成,国难当前,我更得报效于国家。耿耿此心,黄石公可以明鉴。 李白七言歌行自由挥洒、不暇整饬,诗人的思想往往只包含在某些片断和句子中。《扶风豪士歌》以系念时事发端,以许国明志收束,这正是诗的本旨所在。
“抚长剑”这句诗句,仿佛一场音乐的奏鸣,在读到的瞬间引发了内心与李白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