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齐宫词》中蕴含的名句“梁台歌管三更罢”

《齐宫词》中蕴含的名句“梁台歌管三更罢”

发布时间:2024-09-08 09:47:58

这句简短的诗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包含着李商隐丰富的思想,启发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对于梁台歌管三更罢这句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

梁台歌管三更罢,我差点以为是在召唤神兽呢!这个诗句听起来像是个神秘咒语,念了它会不会突然冒出一只狸花猫来呢?说不定还会有萌萌哒的狐狸妖怪跳出来跳舞呢!不过,既然是三更罢了,还是乖乖休息吧,别搞得太危险!听说梁台歌管三更罢,有点好奇这到底是个啥意思?是梁上梁下都在唱歌吗?还是梁上的人管完歌之后就休息了?真是的,这么玄乎的表达方式,简直让人一头雾水。要是能换成“唱歌结束了,大家都休息吧”,岂不是更好理解?嘛,在别人的诗里乱动是不对的,只好让我们继续猜谜了!梁台歌管三更罢,我觉得这句诗颇具浪漫主义色彩!听着歌声,踏着台子,就像是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里。蝉声和音乐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叹生活中的美好。想象一下,在深夜时分,站在梁台上,吹着笛子,唱着歌,悠然自得地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那该是多么惬意啊!梁台歌管三更罢,这句诗听起来真是有点悲伤的感觉呢。三更是午夜时分,而唱歌和管乐都停止了,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独自默默离开的场景。或许是因为伤心,或许是因为别离,总之在三更时分听到这句诗,心情一定会变得很沉重吧。也许我们可以在这个时刻,安静地思考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毕竟人生就像是一出戏,唱歌也好,管乐也好,总会有落幕的时刻。 还有,我能理解为什么是三更罢,因为谁还愿意在凌晨时分继续唱歌吹管了呢?可为什么是从梁台上下来呢?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在里面吗?这是在告诉我们,歌唱触摸不得诸神吗?

在让我们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注解的。   李商隐诗歌鉴赏,唐诗鉴赏   这首诗题为“齐宫词”,却兼咏齐、梁两代。   前两句“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写南齐亡国。齐废帝宠潘妃,专为她修建永寿、玉寿、神仙等豪华宫殿;又凿金为莲花,贴放于地,令潘妃行走其上,说是“步步生莲花”。永元三年(501),雍州刺史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率兵入建康,齐将为内应,夜开门,勒兵入殿。当晚废帝在含德殿笙歌作乐方罢,还未睡着,却被斩。在实际中,这个事件时间跨度大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而诗人单刀直入,截取横断面,从兵来国亡之夜着笔,将“永寿”、“金莲”等情事不露痕迹地融化在里面,不仅简炼紧凑地交代了南齐的覆亡,刻画出了废帝死前茫然不觉、纵情享乐的荒淫昏聩,而且透露出亡国前的种种奢淫情况。由此却可窥见南齐亡国的原因、过程和历史教训。   这种集中概括的写法颇象戏剧作品把场景限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构成具有尖锐戏剧冲突的场面,通过幕前交代幕后一样。将“含德殿”改为“永寿殿”,将夜开宫门改为“夜不扃”,这种细节上的改动,同样出于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的需要。废帝国亡身死,是以“金莲无复印中庭”这种富于暗示性的咏叹之笔轻轻带出。“无复”一语,似讽似慨,寓讽于慨。   后两句“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转写梁台(宫)歌管。梁台实即不久前齐废与潘妃荒淫享乐的齐宫,不过宫殿易主而已。“歌管三更”与“夜不扃”、“犹自”与“无复”呼应。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不同的角色上演相同的故事。诗人既没有对梁台歌管作正面描写,更不诉诸平板的叙述议论,而是抓住“九子铃”这一细小事物加以巧妙的暗示。   九子铃是宫殿寺观的饰物。史载齐废帝曾剥取庄严寺的玉九子铃来装饰潘妃宫殿。这在废帝的荒淫生活中虽只是小插曲,却颇具典型意义。诗人特意让九子铃出现在“梁台歌管三更罢”之时,不仅串贯了齐、梁两代,而且让它发挥丰富的暗示作用。   以静托喧,暗示梁台歌管的喧闹。诗人虚点“梁台歌管”,实写歌管声歇(“罢”)后寂静中传来的“风摇九子铃”的声响,巧妙地暗示出不久前的喧闹。因为在喧天的歌管声中是听不到铃声的。“九子铃”是齐废帝奢淫、荒唐行为的突出表现,这个亡齐遗物出现在梁宫歌管声中,暗示了梁宫新主继承的是亡齐旧衣钵,“犹自”一语,点明此意。

“梁台歌管三更罢”这句诗句,仿佛一场音乐的奏鸣,在读到的瞬间引发了内心与李商隐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