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卢纶的“行多有病住无粮”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卢纶的“行多有病住无粮”一句艺术魅力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4-09-12 10:46:12

“行多有病住无粮”是卢纶的《逢病军人》中的名句。对于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

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诗,妙在形容了一个凄凉而悲切的境遇。行者虽多,却有病患,行路之艰辛可见一斑。病者行路,身体乏力,举步维艰,如行云霄之鹰翱翔,纵欲前行而难以实现。住者无粮,流连忘返却无以安居,无以养生,饥寒交迫。充满了生活苦难、无奈与沮丧之情。行多有病住无粮,寓意着人生的无奈与痛苦,令人深感同情。 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诗表现了生活所带来的痛楚与苦难。人们在奔波劳碌的过程中,疾病常随其身,让人倍感无力。而居所虽有,若无粮食的滋养,将承受饥饿和贫困的折磨。行多有病住无粮,更是诗人对人生艰辛的真实揭示,折射出人们的困顿和无奈。 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诗充溢着情感的厚重与思想的深邃。行者之所以病患频发,住者之所以饥寒交迫,不仅是身体上的困境,更涉及到思想的屈辱和心灵的空虚。生活的无奈,令人痛苦;社会的不公,令人愤懑。这句诗对人类命运的抱怨,让人陷入深思。诗人想表达的是,行动力再好,也不能忽视物资的满足。关键词是"生活责任感",毕竟我们要生活下去!你不努力赚钱,万一哪天东京的秋叶枫叶卖光了,你可咋办?提着相机可不能大摄玩具地站在破衣片脚,再嗨了,最后还是住无粮啊!总结起来,这句诗提醒我们要有适当的行动力,同时也别忽视生活物质基础的满足。行动力与生活品质同样重要!别只看见一个行走的精神头,却忽略了一个被饿的精灵。所以行多有病住无粮,实际上是在指导我们,在拥有行动力的同时,也要为自己规划好物质生活基础,不要忽视生活的责任感,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哦!

最后让我们看看经典的解读是怎么样的。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分为两层。“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它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周啸天)

“行多有病住无粮”这句诗句,仿佛一场音乐的奏鸣,在读到的瞬间引发了内心与卢纶的共鸣,让我们对生活和情感有了更深的体悟。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