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蟀思高秋”是米芾的《水调歌头·中秋》中的名句。对于蟠蟀思高秋这句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让我们听听大家怎么说。
蟠蟀思高秋,此诗以简约之辞,生动描绘蟋蟀凭栏思悠远之秋景。首句蟠蟀,蟋蟀长寿状如蟠龙,寓意其智慧与活力。思字妙用,凭栏思之,可见蟋蟀对高远之秋景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以孤独、寂寞为主题,给人以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惆怅之感。蟠蟀,其音耐人琴韵,似琴韵也。思,其音以心耳,真可感亦。高秋二字,秋兹凄凉也,宜高也。此二字妥贴地捕捉了高远凉意,雅致兮美哉!蟠蟀思高秋,形象精妙,赋予蟋蟀以诗意的生命,又融入诗人对于秋天的感受。陶渊明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蟋蟀欲腾跃的豪情,使人深思起伏之间的生命之意,诗人以典雅的文辞展示了自然和人之间的共通之处。 诗人巧妙运用了“蟠”、“思”等形象词语,通过对蟋蟀的描绘,来点明秋天给人的思考与回忆。这种思考和回忆的情感境界,又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而得以升华。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禅意的文字,让人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人运用奇妙的语言技巧,将蟋蟀与思考联系在一起,既表达了蟋蟀对秋天的思念之情,也寓意着我们应当在秋天中反思,寻找自身的内心。这种充满哲理的描写,使得诗句更加深入人心。 诗句中的“秋”字,简洁却充满了意蕴。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季节,更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丰收。通过与蟋蟀的对比,突显出蟋蟀内心的孤寂和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感悟。这种大而化之的运用,让人在细微之处寻找到了诗歌的力量。
文后附上了经典的解释供大家参考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的秋景的幽雅,正显示出词人的高洁与旷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是说还有富于情致之处,就是一轮明月在楼的南边冉冉升起,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成银色的世界,使人从压抑沉闷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之清爽。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阑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这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 《宋史·米芾传》说:“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米芾这首中秋词,写法巧妙,除上片结拍点出“明月挂高楼”外,字面上再没有“月”字出现,然而却使人感到如置身在月光的整个银色世界之下的优美境界之中,写得清空而不质实,正体现了他“不蹈袭前人轨辙”的创新精神,表现了米芾的特有风格。
这句并不繁复却意味深长的诗句“蟠蟀思高秋”,让我们反思人生的起伏和存在的意义。欢迎大家使用凤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