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诗路花雨|冯仲平:读李绍平《桃花三咏》

诗路花雨|冯仲平:读李绍平《桃花三咏》

发布时间:2023-11-21 11:42:43

桃之于人,颇为亲近,桃子可食,桃花可赏,桃胶可以粘东西,桃木可以辟邪祟。记得家乡农谚曰:“桃三杏四梨五年。”栽种桃、杏、梨三种果树,其中桃树结果最早,栽下三年即可吃到甘甜的果实;同时,桃树也最容易衰老,正如王夫之《姜斋诗话》评《诗经·桃夭》所说,“桃之夭夭,物之稚也”,《诗经》中描写的桃花,乃是桃树幼小时候的状态,从而认为诗人“深得物理”;也正因如此,《桃夭》三章分别写了桃树的形态和发育的三个阶段——开花、结实、繁盛。第一章重在桃花,比喻青春年华的少女,像春天的桃花那样鲜艳美丽,正是应当婚恋的妙龄;第二章重在桃子,女子适龄出嫁,建立家庭,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家族兴旺;第三章重在叶子,比喻美满的婚姻成就了一个繁盛的家族,如同枝繁叶茂的桃树那样,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姿态。自《诗经》以来,以桃为题吟咏者,历代不绝。东晋陶渊明有《桃花源诗并记》,唐代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王维、刘禹锡等,写了许多桃花题材的诗篇,宋代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的诗,其中亦不乏以桃花为题的作品,明代唐寅则有著名的《桃花庵》诗,由此不仅可知历代诗人对桃花情有独钟,而且可以发现桃花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桃夭》所咏,乃是侧重对女性的赞美,对理想婚姻的祝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在陶渊明、王维的笔下,则更注重对理想社会图景的向往。唐寅的诗,则表现出个人的生活情趣,追求一种恬淡悠闲的自在状态。桃花,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穿越漫长悠久的历史时空,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诗人李绍平《桃花三咏》,就是这个文化符号的继续演绎。初读颇感亲切,觉春风拂面,青春洋溢;再读美感丰富,柳暗花明,让人目不暇接;反复咀嚼体会,则觉余味深长,涵泳不尽。诗载《滏漳诗苑》2021第1期,三首绝句,其一如下:

《桃花三咏》之一,角度是远观、宏观、形观,重点在对桃花生长环境处所、宏观画面中多种景物、空间关系和整体意象的描绘与呈现。诗贵有比兴,贵有寄托,贵有余韵。滏漳河畔,是桃花生长的沃土,柳树是春天最早发芽的树木,远远望去,满眼绿色,由柳树这个点荡漾开去,则绿野的风光处处都是新的,立即给人以惊艳的感觉。诗人的构思十分巧妙,从滏漳河畔的柳树这个点,伸展蔓延到广袤的冀南平原,然后视点聚焦于隔岸的桃花,最后在将空间拓展到无穷无尽之后,末句跨越近两千年的时间,与陶渊明的诗意融汇一体,不仅突破了景物的时空限制,大大拓展了桃花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寄寓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升华了咏物诗主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

与第一首相较,此首着眼近观、中观、感观,侧重对桃花的外形、色彩和香味的描写。而在景物的具体呈现方式上,则与第一首相同,诗人仍然从远处着眼,首先描绘出桃树开花时节的整体形象,春光明媚,桃花烂漫,艳丽的花朵缀满枝头,恰似美女的迷人娇姿。一般而言,桃花的特点是秾艳而热烈,但是细心的诗人在这一片秾艳热烈之中,发现并写出了桃花多样的色彩,深红、浅淡、胭脂色,使桃花的形象更为鲜明,色彩层次更为立体。对桃花形、色、香三个层面的描写,显示了诗人艺术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丰富与缜密,先观花形,再察颜色,后品气味。天人合一、主客融浸,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深层规律与基本特征,在诗人的笔下,所有的物象都被赋予主体的情感色彩。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情景交融,则是诗歌追求的最佳状态。桃花的迷人姿容与诗人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洒落在美丽的诗行中间了。

此首的意象,明显带有古代诗词典型文化符号的影子。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宋彭芳远“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唐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明王廷相“枕上梦回犹是客,谁能不起故园情”。宋代江西诗派盟主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强调作诗“无一字无来历”,其实是一种无奈。诗到盛唐,无论是题材、意象还是词汇,基本上都一网打尽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而观宋以下诗词,基本上已经没有新的词汇了。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代表文学,气候变了,季节变了,诗的繁盛期过了,再想翻出花样,只能在前代资源中寻觅求变。化用古典,与古典意象形成互文性结构,不但可以拓展眼前对象的时空内涵,而且可以接通与传统的精神血脉,尤其可以激发文化创新的生命活力,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做法。诗人化用古典,犹盐之在水,于不经意间生发创造,写出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这也是检验一个诗人学识和创造力的重要指标。

《桃花三咏》,是一个整体,三首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联。之一远观,之二近赏,之三超越。从远观看出诗人的胸怀眼界,从近赏可知诗人思虑缜密,从超越体现诗人潇洒达观。眼前的桃花,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寄寓着诗人美好的生活理想,自然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审美享受。诗人对自然意象的描写饱含深情,这正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诗人对主观情感的表达融于描写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中国艺术思维和审美理想的深层根性;而其中的武陵春、远村、牛背、故园等语词包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甚至作为美丽梦幻带有永恒的意义。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