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虽才华绝世,但为人风流偏好美色,所流传的风流轶事确实不少!后世野史笔记中就记载了一件杜牧“醉酒索妓”之事。据孟棨《本事诗》载,杜牧任职洛阳时,李愿罢兵部尚书闲居,以声色豪奢著称洛阳。有一次他设盛宴招待朝中大臣和各界名士,因杜牧是监察御史,未敢请他。
杜牧听说后便要人传话,表示愿意赴会,李愿不得已把他请来。杜牧入席后,见歌妓百余人,都是绝色佳人,便独坐南向,瞪目注视。喝完三杯酒后,向李愿发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她是谁?”
随着李愿的指点,杜牧目不转睛地看了好久,说:“果然名不虚传,应该把她送给我!”李愿听此“狂言”,低头一笑,众歌妓也一起掉过头来,破颜一乐,杜牧这时又自饮三杯,即席高声吟诵了这首诗,意气闲逸,旁若无人。
据说,杜牧离开烟花繁华的扬州后,被调往洛阳任监察御史之职,分司监察东都洛阳群臣。恰好朝中原兵部尚书李愿被罢官后闲居洛阳,据传李愿在洛阳以声色豪奢著称,蓄养了很多美人歌姬,日日歌舞为乐。
只不过李愿是被罢官之人,其中自然有长安监察御史的功劳,所以也连带对洛阳分司御史杜牧无甚好感,二人也就没有交集。有一次李愿设盛宴招待洛阳大臣和名士,因杜牧是监察御史,既不敢也不愿请他。
而杜牧可没那么纠结的心思,他一心只想猎艳寻美,听人说李愿家中歌姬紫云色艺无双,早就想见识一番,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杜牧知道李愿设宴,便派人到李府传话表示想要赴会。李愿无奈,只好邀请他来赴宴。
杜牧入席后,见歌妓百余人,都是绝色佳人。酒过三巡,就按捺不住问:“听说有个叫紫云的,哪个是她?”李愿指给他一看,只见一白衣少女翩翩起舞,果然有天姿国色。杜牧看直了眼,突然站起身说道:“果然名不虚传,应该把她送给我!”
狂言一出,四座皆惊,李愿和诸多宾客纷纷看向杜牧,放声大笑。就连在场的歌女侍女都回头掩唇轻笑。李愿听此"狂言",低头一笑,众歌妓也一起掉过头来,破颜一乐。
杜牧方才意识到自己失态失言,尴尬不已。于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而后即兴吟出了一首诗,也就是上面这首《兵部尚书席上作》,满堂宾客为之喝彩。李愿也当即命歌姬紫云现场演唱此诗,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这首诗可以算作一首即兴叙事诗。首句“华堂今日绮筵开”,“华”“绮”,两个形容词将宴会的盛大和奢华非常简洁又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句属于“赋”的手法,直接叙述和描写兵部尚书所召集的宴会。
第二句“谁唤分司御史来”,这句疑问句,是说谁把我召唤来的呢?好像并无令人叹服的地方,但如果了解到兵部尚书起初并没有邀请杜牧,只是在杜牧的要求下才补发请柬,杜牧也才得以参加如此盛大的宴会,因此这句表面无奇的诗句,其实蕴含了对兵部尚书的诙杜牧谐式调笑,或许也暗含着些许不满和最终得以参加的高兴。
第三句“忽发狂言惊满座”,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句就是典型的转折句或者语义转换句,“忽发狂言”是讲杜牧自己在宴会上起初独自饮酒一言不发,是出于被宴会的美丽的歌女和精湛的舞蹈所迷醉,还是出于对兵部尚书起初没邀请自己的不满从而冷眼给兵部尚书看,或许两者都有。
在大家聚精会神欣赏歌舞的时候,杜牧突然问兵部尚书李司徒:“闻有紫云者,孰是?”意思是说,听说你这里有位叫紫云的美女,是哪位呢?并要兵部尚书把这位歌女送给自己。杜牧的性情确实令在座的客人惊诧和惊叹,从这里更能够看到杜牧作为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诗人,在情感生活方面所体现出的消极面。
第四句“两行红粉一时回”,“一时回”是说同时扭过头来看问话的人是谁。这句属于侧面描写,呼应第三句“忽发狂言惊满座”,进一步表现杜牧问话的语惊四座,特别是在达官权贵盛大聚会的时候,本该谈些高雅超凡的话题,大家都没料到身为御史的杜牧竟然有这样的涉及风月场的问话。
四句诗虽是简单的叙事,却直率大胆而又真实,出口成章间将诗人的真性情表达而出,让人看到其风流不羁的"轻狂"之外,还有杰出过人的才华。如此才华,在座主宾自然不会取笑其轻狂之言了。至于杜牧最后有没有得到这位名为紫云的歌姬,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