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1. 太阳或月亮周围形成的光圈:日~。 2. 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霞~。墨~。 3. 头发昏,有旋转的感觉:~眩。~车。眼~。 | 1. 昏迷:~倒。~厥。 2. 头脑不清。 典
【酥】1. 酪,用牛羊奶制成的食物:~酪。~油。 2. 松脆,多指食物:~脆。~糖。桃~。 3. 柔腻松软:~胸。~松。 4. 身体酸软无力:~软。~麻。
【翦彩】1.古代正月七日,以金银箔或彩帛剪成人或花鸟图形,插于发髻或贴在鬓角上,也有贴于窗户、门屏,或挂在树枝上作为装饰的,谓之“翦綵”。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鏤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鬢,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唐李商隐《人日即事》诗:“鏤金作胜传荆俗,翦綵为人起晋风。”宋苏轼《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鏤银错落翻斜月,翦綵繽纷舞庆霄。”2.形容花开繁茂。宋司马光《独乐园新春》诗:“曲沼揉蓝通底緑,新梅翦綵压枝繁。”
【迎】1. 接:~接。欢~。~宾。~候。 2. 面对着,冲着:~面。~风(a.对着风;b.随风)。~刃而解(jiě)。 3. 揣度别人心意而投其所好:逢~。~合。
【春禊】古时民俗,官民于三月上巳(魏以后为三月初三)在水滨举行盥洗祭礼,以除不祥,谓之春禊。禊,洁。南朝宋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之五:“秋祓濯流,春禊浮醴。”隋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唐王维《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以人存诗》:“兰亭去此一千里,春禊故事知谁修?”参阅汉应劭《风俗通·祀典·禊》、《晋书·礼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