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携藜杖访支公释义


【待】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 ◎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典

【携】1. 带:~手。~带。扶老~幼。  2. 离,叛离:~离。~贰。

【藜杖】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晋书·山涛传》:“魏帝尝赐景帝春服,帝以赐涛,又以母老,并赐藜杖一枚。”明徐复祚《投梭记·叙饮》:“藜杖西山且挟书,蹉跎光景徂。”陈毅《夏夜由王家坪归杨家岭》诗:“延水波涛翻骇浪,一灯藜杖送人归。”典

【访】1. 向人询问,调查:~求(探访寻求)。~员(记者)。搜奇~古。  2. 探问,看望:~视。~问。~晤(探访会晤)。探亲~友。

【支公】1.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为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余嘉锡笺疏:“《建康实録》八引《许玄度集》曰:‘遁字道林,常隐剡东山,不游人事,好养鹰马,而不乘放,人或讥之,遁曰:“贫道爱其神骏。”’”明高启《南峰寺》诗:“悬灯照静室,一礼支公影。”2.泛称高僧。唐李白《将游衡岳过汉阳双松亭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卓絶道门秀,谈玄乃支公。”宋苏轼《书辨才白雪堂壁》诗:“不辞清晓叩松

待携藜杖访支公的用户点评